潘杰賢背景2023必看攻略!(小編推薦)

Posted by Tommy on November 4, 2022

潘杰賢背景

台湾NGO组织“经济民主连合”28日质疑,收购者潘杰贤名下企业与上海合伙人张钟予、中国党政军关系密切。 潘杰贤则声明,“百分百无中资、百分百爱台湾”,旗下公司都是由他个人持有,从未接受任何外来投资。 38歲的潘杰賢堪稱台灣媒體新創圈最有影響力的外國人,他是新加坡籍,握有亞洲最大直播平台17Live、聲音經濟平台SoundOn聲浪、還有加密貨幣平台等。 然而,8月31日台蘋即將熄燈,眼看此樁交易過不了關,他決定成立《壹蘋新聞網》,並在熄燈前一天召開記者會宣布,將聘僱96%台蘋的被資遣員工。 目前有收到聘僱合約的原台蘋員工,已有96%簽約同意9月1日加入新公司,招募方式交由專業團隊interview,大部分員工都招聘,薪資有調整,不過財務團隊因為大部分需要留下來處理一些事情,所以沒有。

例如,我有流量導流給你,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幫你賺錢,雙方可以有一個收益分成的模式,進一步多樣化商業模式。 潘杰賢表示,《壹蘋新聞網》將由200多位前台蘋員工原汁原味打造,並秉持不斷創新,保持中立、理性、客觀以及堅持爆料的蘋果精神,9月1日上線。 由於新網站Apple App今天剛審過,明天起各大聯播網下廣告露出。 至於壹蘋新聞網是否還有再出紙本的可能性,潘杰賢坦言完全沒有計畫,他再次強調,「壹蘋絕對不會使用到台蘋的個資,這是肯定的」,並重申自己「不用台蘋品牌、不用台蘋網址、不接觸台蘋個資數據、不使用台蘋資產、不介入壹蘋新聞中立報導、絕對遵守台灣的司法法」的五不一絕對原則。 潘杰賢也感慨直言,大家都知道做媒體很辛苦,財務團隊已預期每年得燒掉新台幣3、4億元,並坦言一切都很倉促,自己今年4月才回到台灣,得知交易案生變後,得在4個月內從零開始創立新公司,甚至這兩週才架好新網站,但成立「壹蘋新聞網」平台初衷,就是想保住這群優秀的員工生計,想好好珍惜。 潘杰賢說,目前壹蘋新聞網由他百分之百獨資的「龍丞資本」持有,和港商黃浩、台蘋新聞網都沒關係,未來台蘋資產會轉移到哪裡、台蘋網頁與資料如何保存,都無法替他們回答,「雖然我沒有做成這筆交易,但我還是在乎台蘋,身為在台灣工作的人,希望台灣主管機關能多去關注,不要讓有心人士混水摸魚把台蘋的資產轉走」。

潘杰賢背景: 投資意願不如預期

在經歷過這些階段之後,Joseph 在今年正式把 M17 執行長交給了原 17LIVE 日本 CEO 小野裕史(Hiro),自己則退居二線擔任非執行董事長,這也才有空好好跟我們聊聊當 M17 執行長——甚至是創辦 Paktor 下來這 7 年的點點滴滴。 2017年他将Paktor拍拖公司与“麻吉大哥”黄立成创办的直播平台“17LIVE”合并为“M17 Entertainment”集团,并担任执行长职务。 [13]2020年他卸下执行长职务,转任为荣誉董事长,集团改名“17 LIVE集团”[5][14]。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

潘杰賢背景

(台灣英文新聞/生活組 綜合報導)原本洽購台灣蘋果新聞網的新加坡商人潘杰賢,今天宣布另成立「壹蘋新聞網」,將延攬96%原台蘋員工,並於9月1日正式上線。 台蘋也在官網發聲明表示,台蘋網站將於8月31日23時59分起暫停更新。 經民連強調,對於《壹蘋新聞網》潘杰賢先生今日於記者會所提出的「五不一絕對」承諾,經濟民主連合將持續追蹤觀察,並將「壹傳媒清盤案」、「台灣蘋果日報(蘋果新聞網)」、「龍丞創意(壹蘋新聞網)」等相關聯個案繼續列於本會「中港資觀測站」追蹤,觀察有無不法或傷害台灣民主的活動。 未來企業在追求第二成長曲線過程,EPS與ESG成為兩大必要兼顧的要素。 追求永續過程,TNL Mediagene成為亞洲首家通過英國標準協會(BSI)公正第三方驗證,獲得ISO 20121永續性活動管理國際證書的媒體集團。 更重要的是,TNL Mediagene聯手AWS雲端服務也在響應ESG,除了在媒體內容持續倡議永續概念,使用雲端服務也是在減少碳足跡,幫助集團有效率邁向綠色企業。

潘杰賢背景: 香港蘋果明日最後出刊 台灣《蘋果新聞網》營運不受影響

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因為長期反共,以及支持反送中的政治立場,2021年6月被指控違反香港國安法,公司資產遭凍結、蘋果日報也被迫停刊;香港高等法院同年12月頒布命令清算香港壹傳媒集團資產,台灣蘋果日報一併清算處理;去年5月17日台灣蘋果日報發行最後一版紙本。 潘杰賢指出,去年先投資聲音新創媒體SoundOn聲浪及台蘋,無論是投資多家台灣新創的龍丞資本(Turn Capital)、或是擬收購台蘋的新海環球有限公司(上層BVI公司VAN Media Limited),每一家公司都是100%由他個人持有,100%個人投資,從未接受任何外來投資。 潘杰賢背景2023 潘杰賢表示,用共同創辦的拍拖公司Paktor與17LIVE的獲利成立投資公司,「本著愛台灣的心,將創業賺到的錢再度投入幫助台灣企業」。 潘杰賢背景 經民連也公布所查詢到張鐘予在領英(Linkedin)的履歷中,意圖證明張鐘予介入中國軍武投資,以及與中共黨政軍的密切關係;歐栩韶表示,張鐘予正是中國AI人工智慧大數據投資、中國文化大外宣文化事業與中國軍武企業的投資推手。 中國黨政軍透過張鐘予對其合夥人潘杰賢所能施加的影響力,已足以斷定潘杰賢不適格經營台灣媒體。 針對台蘋交易案對台灣的影響,經民連研究員歐栩韶表示,蘋果日報擁有的輿論影響力、長達21年橫跨扁馬蔡三朝的資料庫機密以及每日數百萬會員的流量與數位足跡,都是中國對台統戰滲透亟欲取得的利器。

「經民連」召集人賴中強表示,當他們前一天發出採訪通知後,潘杰賢在中國的相關企業立刻刪除了對張鐘予的介紹文字,「徹底戳破潘杰賢投資沒有中資的說法」,賴中強呼籲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應該駁回本案。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台灣《蘋果新聞網》出售案,因新東家潘杰賢的中資疑慮備受矚目;經民連今指出,潘杰賢名下的「龍丞資本」上海合夥人張鐘予與中國黨政軍關係密切,而潘的事業版圖更有張鐘予籌資。 經民連召集人賴中強指出,當昨天發出採訪通知後,相關中國企業更將張鐘予的介紹刪除,「徹底戳破潘杰賢投資沒有中資的說法」,呼籲投審會應駁回本案。 潘杰賢表示,全新壹蘋新聞網強調在現有狀況下堅守「完全不用台蘋品牌、不用台蘋網址、不接觸台蘋個資數據、不使用台蘋資產,更不介入壹蘋新聞中立性,絕對遵守台灣法律規範。 邊界是人為的,因為有地理限制——從物流到員工基礎或種種不同的限制。 看看我們其他的公司 Paktor,即可證明科技無邊界,它始於新加坡,然後擴展到11個市場,包括台灣、香港、日本和美國。

潘杰賢背景: 台灣《蘋果日報》熄燈後,前員工們的愛恨與未解的問號

但潘杰賢說,比起交易無法完成,明天將有2、300位台蘋員工被大裁員,造成2、300個家庭生計受到影響,「這對我的可惜度比交易來得更大」。 勞動局表示,之前台蘋的計畫書是預計8月9日裁員,那是因部分員工希望9日就可離職,這方面台蘋內部已經協商完成。 台灣經濟景氣烏雲罩頂,繼多個預測機構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百分之二以下,中央研究院經濟所昨天也更新經濟預測,受出口疲弱、製... 中國大陸商務部昨公告,認定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PC塑料)存在傾銷,大陸聚碳酸酯產業受實質損害,今日起實施臨時反傾... 中央社引述潘杰賢指出,張鐘予職涯歷程始終是高階經理人身分,並非神秘金主,未投入任何資金,也未參與本案。 不过相关讯息在经民连27日发出采访通知后,领中资本官网上的“中天引控”与“中天智控”此投资组合已被删除,领中资本的团队成员合伙人张钟予的介绍也被删除。

  • 在經歷過這些階段之後,Joseph 在今年正式把 M17 執行長交給了原 17LIVE 日本 CEO 小野裕史(Hiro),自己則退居二線擔任非執行董事長,這也才有空好好跟我們聊聊當 M17 執行長——甚至是創辦 Paktor 下來這 7 年的點點滴滴。
  • 近期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後,國際情勢對中國更加不利,因此,對中國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內部瓦解台灣,即可從全球圍堵下輕易地併吞台灣。
  • [13]2020年他卸下执行长职务,转任为荣誉董事长,集团改名“17 LIVE集团”[5][14]。
  • 陳椒華強調,此事攸關國安,時代力量要求政府明確表態反對交易,並要求蔡總統與國安會應立刻成立專案小組,力阻交易案生效。
  • 因為使用AWS ECS(全受管的容器協同運作服務)搭配Spot Instance動態擴充雲主機方案,「我發現流量突然上去時網站仍十分穩定,這就要歸功雲服務,讓我們面對流量大幅成長時遇到happy problem情況,可以沒有problem而只剩happy。」Richard解釋。

而這些不便,都在奉天宮將服務搬上 Google Cloud 後徹底消失。 後來,M17 在 2018 第四季獲得新 2500 萬投資,更在 2019 年第一季在所有市場皆達成盈利,還買下米果,透過其 HandsUP 直播下單系統進軍 2B 電商服務。 據訪談內容,可以看出遠因是 M17 跟著亞洲公司 Sea (蝦皮購物母公司) 、中國直播虎牙赴美上市的熱潮,加上為台爭光的想法而前往紐交所。

潘杰賢背景: 流量變現

台灣《蘋果新聞網》8日宣布找到新東家並完成交接,台媒報導,新買家是直播平台17Live共同創辦人潘杰賢、港商黃浩聯合以新台幣15億元收購;《周刊王》指出,黃浩將擔任《蘋果新聞網》主席,《蘋果》台灣分公司法人代表葉一堅為榮譽主席。 針對《蘋果新聞網》出售案是否有中資疑慮,蘋果工會之前在22號已經發出內部信件,表明這起交易案沒有中資介入。 而潘杰賢本人也在28號發表聲明澄清,龍丞資本和新海環球有限公司都是由他百分百持有,從未接受任何外來投資,同時張鐘予和台灣蘋果出售案無關,張鐘予是他在2021年從領中資本挖角過來,成為龍丞資本的聘新合夥人,並未佔股。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6 月 28 日訊】台灣蘋果新聞網出售,買家17live共同創辦人潘杰賢聲明,百分百無中資,不過民團表示,不應該只看資金的來源,是否來自中國,更應該看這個投資組合中,中共有沒有重大影響力,只要有重大影響力,就不應該被核准。 (資料照)〔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蘋果新聞網今天(8日)傍晚突然對外公告,確定易主,傳出買家是新加坡人、社交共享平台17Live創辦人潘杰賢與香港商人黃浩共同出資。

至於外界質疑的中資問題,投審會表示,由於台蘋已通報大量解僱,若要支付資遣費後新聘,需有一定規模的資本,因此背後的債權、資金來源等,投審會將謹慎審查。 不過外界傳聞,潘杰賢背後資金來源可能是香港商人黃浩,投審會日前透過香港證交所管道查詢,潘杰賢與黃浩之間曾有債權關係,投審會指出,若收到申請案,將是需要釐清點之一。 赖中强说,台湾现行法制没有开放中资经营媒体,在台湾苹果新闻网的交易案中,投审会应针对龙丞资本上海合伙人张钟予是否对于潘杰贤的投资“具有重大影响力”驳回本案。 潘杰賢說,壹蘋新聞網將由200多位前台蘋員工原汁原味打造,並秉持不斷創新,保持中立、理性、客觀以及堅持爆料的蘋果精神,9月1日上線。 黎智英將新聞視為商品,以讀者興趣為優先,正如商人以顧客利益為優先,有著「不扮高深、只求傳真」方針,扛得住多年的關說壓力;然而潘杰賢幾天後就要成為報老闆,編採方針只有「保住蘋果員工、保留蘋果精神」,整個訪談裡出現最多的字眼,是「變現」。

潘杰賢背景: 中資入侵台灣隊!?聯發科兩難的背後

「我如果要點燈也懶得排隊啊,線上點一點就搞定了多方便。」面對點燈這項服務,奉天宮的總務組長洪鳴聲(後簡稱:洪組長)一針見血地點出年輕一代台灣人的心聲。 而新冠疫情更加快了廟方將既有服務複製到線上的腳步,從點燈、祈福到求籤解籤,這些參拜行程現在只要動動手指就能完成。 潘杰賢表示,現階段他與黃浩的交易案確實已經中止,但目前仍保有雙方合約,未來若有機會,不排斥再討論。

潘杰賢背景

對此,經濟民主連合表示,根據潘杰賢的說法,《蘋果新聞網》確定於8月31日熄燈結束營業,龍丞創意不會與《蘋果新聞網》以共同平台方式合作,因此做為一個徹底要結束營業的新聞媒體,《蘋果新聞網》再封存、保留新聞素材等資料已不具有任何正當性。 既然《蘋果新聞網》確實將於8月31日過後停止營業,就應盡速依主管機關要求訂定「業務終止後個人資料處理方法」,並將所有已不符蒐集目的之個資刪除銷毀。 潘杰賢背景 對此,台灣民間智庫「經濟民主連合」6月28號召開記者會指出,潘杰賢名下的「龍丞資本」上海合夥人張鐘予跟中國黨政軍關係密切,而潘杰賢本人的事業版圖也有張鐘予籌資。

潘杰賢背景: 中国民企和央企连环爆雷 官方财政枯竭救不了(图)

不過民間團體經民連指出該公司登記資本額僅3萬台幣,懷疑幕後資金籌措主導者為潘杰賢的上海合夥人張鐘予,張鐘予本人與中國黨政軍關係密切,經民連質疑蘋果若出售會引發國安疑慮。 潘杰賢今(28)日發布新聞稿,強調每一間公司都是100%個人投資,從未接受外來投資。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台灣《蘋果新聞網》將於明天熄燈關門,社交共享平台17Live創辦人潘杰賢今日宣布,為避免《蘋果新聞網》員工全體失業,將成立全新《壹蘋新聞網》,並堅守「五不一絕對」原則。 經濟民主連合今日表示,一、《蘋果新聞網》應速訂「業務終止後個人資料處理方法」,刪除銷毀新聞素材等資料,文化部並應要求改正。 二、經民連「中港資觀測站」將持續追蹤潘杰賢與《壹蘋新聞網》在台營運活動,有無不法或傷害台灣民主。 台灣蘋果新聞網由17LIVE共同創辦人潘杰賢收購,不過民團憂心潘杰賢的合夥人張鐘予,與中國黨政軍關係密切、要求駁回,潘杰賢則強調,此買賣案絕無中資介入;台灣蘋果員工大量解僱案,將在8月31日生效,為此,潘杰賢今天首度召開記者會,針對交易案不正確訊息進行澄清。

對於只要在按一按就能建立一台 VM,驚訝之餘也直呼操作實在太簡單! 洪組長進一步說明,一般傳統道教廟宇在編制上沒有專責資訊人員,所以網站事務就自己全權負責。 在使用 Google Cloud 後,開機器時間由數天縮短至不到 5 分鐘,大大減低了人力與時間成本。 身為台灣傳統道教宮廟的松山奉天宮,除為大台北區最大的天公廟,也是當地居民的宗教信仰中心,近年因應疫情影響,逐步推出線上祈福、點燈和求籤服務。 而在線下,奉天宮除了以法會替信眾祈福消災,更設有「天公藝廊」等公益活動中心,立下全台宮廟創舉。 在將服務範圍拓展至線上的過程裡,Cloud Ace 的教育訓練是奉天宮不可或缺的助力。

潘杰賢背景: 台灣《蘋果新聞網》交易案遭質疑 潘杰賢明上火線談細節

去年12月14日,香港法院審理香港《蘋果日報》的清算聲請前夕,經濟民主聯合等台灣民間團體擔心台灣《蘋果》與《壹週刊》檔案一併遭到點交,在蘋果日報社大樓外舉辦「拒絕港共接管蘋果行動」。 文化部之後發函《蘋果》,要求應拒絕香港法院及指定清算(盤)人的指令及要求,並主動或依當事人請求後銷毀保有個資,「不得跨境傳輸所保有的所有個人資料」。 《蘋果》則聲明香港壹傳媒清盤人並未要求提供任何採訪資料及員工個人資料,《蘋果》迄今亦未主動提供該等資料。 潘杰賢也在記者會上還原台蘋交易案來龍去脈,潘杰賢指出,最初港商黃浩主動聯繫他提出交易邀約,他評估後,對現有台蘋流量的變現很有信心,因此同意由「龍丞資本」收購黃浩所宣稱擁有的台蘋資產。 潘杰賢強調,他從未直接主動與香港壹傳媒或台蘋接觸相關交易事宜。 我們對未來從各種財務投資者募資持開放態度,因為為公司募集更多的資金,將使我們能夠投資於員工、投資於培訓、投資於開發新產品,並擴展到台灣之外的市場。

潘杰賢背景

潘杰賢表示,今天壹蘋的APP在上架平台剛通過審核,明天起將在各大聯播網下廣告露出。 龍丞資本公關顧問林偉立補充,目前壹蘋新聞網新公司位置座落在台北市內湖區文湖街12號。 被問及舊員工是否可能攜帶台蘋資料到新公司,林偉立強調,目前已購買數百台全新電腦與相機,會遵守潘杰賢的五不一絕對原則。

潘杰賢背景: 蘋果新聞網

台灣《蘋果新聞網》交易案一波多折,買家17 live共同創辦人潘杰賢今出面宣布已新聘逾200位原台蘋員工成立《壹蘋新聞網》,未來將遵守不用台蘋品牌、不用網址、不接觸個資、不使用資產、不介入中立、絕對遵守法律的「五不一絕對」原則。 潘杰賢背景2023 他說,交易由他完全獨資,預計一年燒3至4億台幣,目前沒計畫出紙本,內容除了新聞,只要能讓流量變現的東西都會進行。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台灣《蘋果新聞網》出售案因中資疑慮備受矚目,經濟民主連合今質疑收購者潘杰賢名下的企業,上海合夥人張鐘予和中國黨政軍關係密切。 潘杰賢今首度發出聲明強調,「百分百無中資、百分百愛台灣」,旗下公司都是由他個人持有,從未接受任何外來投資,而張鐘予是新加坡人、也和本次收購無關,而這次收購案終於讓他親身體驗到台灣民主。 17LIVE共同創辦人潘杰賢,其台灣公司「新海環球」擬收購台灣蘋果新聞網。

潘杰賢背景

陳椒華指出,台蘋傳售17Live共同創辦人潘杰賢與香港商人黃浩,但台蘋過去累積許多台灣政商要角個資與採訪內容,部分隱私不能見諸報端者,讓人質疑是否會因港資接手,而全數落入中國手中並加以利用。 這不僅涉及台灣媒體是否被中國滲透的危機,更可能讓台灣人民個資或隱私遭受侵害,落入中國手中。 潘杰賢今天召開記者會說明「壹蘋新聞網」成立消息,並將接收原本8月31日要被台蘋新聞網遣散的96%員工。 幾乎由原台蘋新聞網團隊組成的「壹蘋新聞網」將於9月1日正式上線。 壹蘋老闆潘杰賢強調,新公司與台蘋、香港商人黃浩無任何關係,由他獨資運作,預計每年營運成本上看新台幣3億元。 對於潘杰賢投資行動,引發《蘋果新聞網》與17Live合作想像空間,17live發言晚間強調這次交易是潘杰賢個人出資,與17Live無關聯。

潘杰賢背景: 雲端用量彈性擴充,疫情三級警戒讓happy problem不再有problem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台湾苹果新闻网易主,买家为潘杰贤持有的“新海环球有限公司”。 经济民主连合团体28日召开记者会揭露,潘杰贤的崛起、发迹与旗下的龙丞资本上海合伙人张钟予脱不了关系。 张钟予所担任合伙人的中国私募基金领中资本(Lantern Capital)与中国党政军关系密切。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