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子公司6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son on June 6, 2019

鴻海集團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74年(民國63年)2月20日,前身為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創業資金方面,由郭台銘出資新台幣10萬元與朋友合資成立,1982年(民國71年)2月28日,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迄今。 市場對輝達AI伺服器訂單比例未有共識,以外資先前報告來看,工業富聯拿下輝達大部分GPU模組生意,同時也有HGX系列伺服器整機組裝訂單,緯創供應DGX、HGX系列 GPU基板,同時也有DGX系列主板、伺服器訂單。 包含各大車廠針對電池回收,以及VOLVO透過貫徹「VOLVO For Life」品牌價值進而嚴格把關的電池整體環保足跡,在在展現於當前電動車時代,不僅需著墨於驅動方式的轉變所減少的碳排影響,更須重視新能源車款於電力與電池使用時對地球環境造成的影響,別讓電動車外的美景,成為這片土地與海洋的新浩劫。 回收部分,VOLVO以「電池回收0廢料」為目標,承諾每顆電池的重生,與全球最大鋰電池回收工廠UMICORE合作,採用獨家熔爐與高溫冶煉技術,可以充分提煉舊電池中的貴金屬,如鋰、鎳、鈷、稀土、銅等原料,將電池所分解出的元件再利用,達成零廢料耗損。 不同於陸地的礦產開採,深海礦產的開採不僅會嚴重影響海洋生態,更會讓海床變得相當脆弱,諸多環保單位皆提出嚴重警告:「此舉絕對不值得嘗試!」。 不僅如此,為了對抗溫室效應、減少碳排應運而生的電動車,因關鍵組件電動馬達與電池的搭載,讓其對於鋰、鈷與稀土的依賴更勝過往。

鴻海集團子公司

為達成此目標,各大車廠目前正積極投入電動車發展,北歐國家代表的VOLVO汽車,更將自身「VOLVO For Life」品牌價值,擴大定義為地球環境生生不息的「永續」出發,從過往著重車內駕乘客的安全,拓展到車外生態與生物的安全,讓VOLVO For Life成為與時俱進的永續真諦。 鴻海表示,IC產品、SiC等已密集進入車廠、供應鏈客戶設計導入design-in階段,尤其電動車車身控制、車用充電、輔助駕駛等車用次系統所需的IC與參考設計方案均取得明顯進展。 鴻海今天下午公告,子公司Icreate Investments取得AI新創業者耐能智慧(Kneron)股份,投資金額約14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4.26億元)。

鴻海集團子公司: 鴻海斥資196億收購 ZF 子公司50%股權 藉此與賓士、BMW建立合作關係

鴻海承接由國創半導體分拆的產品事業及其相關研發成果,讓車用IC透過自有設計方案/參考設計導入,讓集團在整車和車用次系統達到更好的標準化及模組化以及優化架構。 鴻海精密工業,簡稱鴻海精密、鴻海,是臺灣一家電子製造公司,也是鴻海科技集團的核心企業,由郭台銘於1974年創立。 其以製造黑白電視機旋鈕起家,創立之時主要從事模具製造,日後跨入電子機械代工領域,從製造連接器、電線電纜、電腦機殼、電源供應器等零件,到電腦組裝準系統與行動電話等產品均開展業務[1],現今其事業版圖已經涉及所有的資訊科技產品組裝代工。 ZF為一家全球性科技公司,為乘用車、商用車和工業技術提供系統,以實現下一代移動產業。 ZF為現有的汽車製造商以及新興的運輸和移動服務商,提供全面的產品和軟體解決方案,特別是在車輛行進控制、安全集成、自動駕駛和電動車四個領域。 該公司通過其產品服務為減少排放、保護氣候和強化出行安全做出貢獻。

  • 碳化矽具有高度導熱、耐高壓的特性,適合應用在功率半導體,鴻揚也將該6吋廠規畫發展1700V、1200V,以及650V中高壓功率模組,鴻海對於鴻揚半導體寄予厚望,希望相關碳化矽產品,可以應用在車載充電器、充電樁與直流變壓器。
  • 11月23日,鄭州富士康再傳出爆發暴力抗議,網傳員工不滿簽新合約與招聘條件不符,並且新員工被安排與染疫老員工混住。
  • 是1974年由郭台銘與友人合資於土城創辦,目前生產據點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以富士康(Foxconn)做為商標名稱。
  • 根據鴻海年報,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2017年營收規模達到新台幣1兆2525.09億元,資產總額達到8315.15億元,是鴻海關聯企業規模最大。
  • 鴻海表示,IC產品、SiC等已密集進入車廠、供應鏈客戶設計導入design-in階段,尤其電動車車身控制、車用充電、輔助駕駛等車用次系統所需的IC與參考設計方案均取得明顯進展。
  • 耐能智慧以領導性的先進技術迅速拓展版圖,目前營運據點除美國聖地牙哥之外,在台灣台北、新竹,以及大陸深圳、珠海、杭州均設有辦公室,核心團隊成員來自柏克萊、麻省理工等大學,並擁有全球客戶和合作夥伴。

國創半導體是鴻海與國巨在2021年合資成立的IC設計公司,主要是設計、開發、生產用於車用、資通訊、工控應用的電源管理及功率元件與模組相關產品。 分析師指出,美中貿易戰、疫情爆發後,半導體不但成為各國戰略物資,也因為嚴重缺貨,讓汽車產業鏈飽受衝擊,不過車用產品需要較長時間的認證,尤其電動車長線成長性備受看好,已吸引許多半導體、電子科技業者積極搶進卡位,未來車用市場的競爭,勢必更加劇烈。 產業人士指出,竹科地區徵才競爭白熱化,找人成為陳偉銘的一大難題,也透過各種人脈在同業之中積極挖角。

鴻海集團子公司: 國創分拆 IC、SiC 模組 鴻海與國巨攜手加速半導體布局

他也重申2025年達毛利率10%、電動車年出貨50萬到75萬輛的目標不變。 只是鴻海在車用IC、碳化矽功率半導體等布局速度能不能持續讓外界驚豔,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彭樹根於2010年進入華虹集團上海華力微,即專注聚焦12吋晶圓製造,開發28奈米與40奈米成熟製程,也因為有了這位大將親自掌舵,所以市場對於SilTerra未來的表現高度期待,預期配合鴻海集團的發展,下一步將擴大微控制器的產能。 碳化矽具有高度導熱、耐高壓的特性,適合應用在功率半導體,鴻揚也將該6吋廠規畫發展1700V、1200V,以及650V中高壓功率模組,鴻海對於鴻揚半導體寄予厚望,希望相關碳化矽產品,可以應用在車載充電器、充電樁與直流變壓器。 針對暖世代民眾最關心的「氣候行動」議題,透過能源種類與驅動方式的轉換,汽車或許可減少石化能源的使用,車輛行駛時也能減少廢氣排放問題,針對碳排放抑制有所助益,減緩溫室效應的嚴重度。 但當環保足跡擴大範圍審視,電動車搭載的電池元件因為高度使用稀有金屬,所牽涉到的電池原料開發與舊電池回收,成為了新的環保議題。

鴻海集團子公司

為此,我們特別邀請市場9大名家來出謀劃策,期望能夠幫助投資人把握每一波獲利機會。 AI伺服器業者透露,輝達在供貨進度的壓力下,向超過一家以上的代工廠下訂單,以分散供貨風險,並確保後續出貨進度,但緯創絕無掉單的情況。 另一方面,《財訊》分析,6吋設備難找,即使是二手也可能買不到,鴻揚在碳化矽的發展上將鎖定8吋設備,但目前不只是6吋,連8吋碳化矽基板都一片難求,即使產線架設完成,沒有穩定的上游材料供應仍是一大考驗。 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科技冷戰暗潮洶湧,紐約時報四日刊登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三個多小時的專訪。

鴻海集團子公司: 美元強勢無法擋?!專家示警:小心形成金融危機

迄目前為止,鴻海累計持有耐能智慧220萬8,883股,總金額為1,459.8萬美元(約新台幣4.62億元),持股比率2.7024%。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強調,輝達(NVIDIA)的GPU模組很多是鴻海製造,鴻海也用輝達的晶片模組做成AI伺服器。 目前看來,AI伺服器需求比預期快,預估下半年AI伺服器將有三位數百分比、即100%的倍增成長幅度。 根據鴻海年報,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2017年營收規模達到新台幣1兆2525.09億元,資產總額達到8315.15億元,是鴻海關聯企業規模最大。 富泰華工業(深圳)2017年營收規模來到新台幣5496.52億元,資產規模達到5204.42億元。 根據統計,躋身中國去年出口前200大的鴻海集團關聯企業,出口值共計達到人民幣6576.6億元(約合新台幣3兆147.7億元)。

鴻海集團子公司

為了減少對於當前稀土主要開採供應國家—中國的高度依賴,許多國家更將開採目標轉移至擁有豐富礦藏的海洋。 以大平洋的克利珀頓斷裂帶而論,光是鎳含量就預估為陸地含量的3倍,讓許多電池製造商磨刀霍霍,期望能進行深海採礦。 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讓全球對於如鋰、鈷、甚至稀土的依賴與日俱增,各種馬達、超導化合物、電池、陰極管、雷射等領域皆少不了上述金屬的使用,美國能源部甚至於2008年將稀土材料列為「關鍵材料戰略」之重。 當各國爭相奪取上述金屬與稀土的開採與使用之際,對於生態的污染更是嚴重浩劫。 稀土開採提煉過程需要使用如大量硫酸與硝酸分解礦石,導致有毒廢物與重金屬殘渣產生嚴重放射性污染,對於土地與河川甚至海洋皆會造成不可逆的環境破壞。 目前,鴻華已經發表Model B、Model C、Model 鴻海集團子公司 E、Model T等原型車設計,其中,首款產品電動巴士Model T量產車已於國內市場銷售,首款乘用車Model C量產版車已設計完成,正展開實車測試驗證,預計2023年第4季量產交付;國外市場則朝主流電動巴士、乘用車布局。

鴻海集團子公司: TNL 網路沙龍守則

比較有利的是,鴻海研究院旗下的半導體研究所所長郭浩中長期致力於三五族高速半導體,以及光電元件與雷射技術研究,可望為碳化矽的開發進展帶來助力。 鴻華先進科技自2020年成立以來,延續鴻海與裕隆數十年來在資通訊產業及汽車產業的經驗,發展電動車技術研發、整車及零組件製造管理及銷售服務,主要產品涵蓋電動車的平台、成車及零件等。 鴻海旗下重要的電動車事業體——鴻華先進科技累積數年的整車開發能量,具備電動車整車設計及相關技術開發能力,5月31日向台灣證券交易所送件申請台灣創新板上市。

鴻海科技集團在創辦人郭台銘先生的創建下,集團宗旨為「長期、穩定、發展、科技、國際」,多年來致力於提供全球最具競爭力的製造服務予全球電子產業領導品牌廠商,使全人類皆能享有電子產品所帶來的便利生活。 耐能智慧以領導性的先進技術迅速拓展版圖,目前營運據點除美國聖地牙哥之外,在台灣台北、新竹,以及大陸深圳、珠海、杭州均設有辦公室,核心團隊成員來自柏克萊、麻省理工等大學,並擁有全球客戶和合作夥伴。 鴻海持續深化AI事業布局,昨日代子公司Icreate Investments Ltd.公告,新取得耐能智慧209萬9,738股,每單位價格6.6675美元,總交易金額1,400萬美元。

鴻海集團子公司: 鴻海7月營收4692億元月增11% Q3季增幅估優於前兩年平均

如此一來,讓從油轉電所達成的減碳效應,卻因電池問題而拉低了此波汽車工業革命對於地球的環保價值。 南韓研究團隊日前發表「常溫常壓超導體」LK-99相關論文,帶動全球超導體熱。 ZF Chassis Modules GmbH 主要業務為全球頂級車商提供服務,2023年營收預計將超過40億歐元。 目前在全球各地擁有25個據點以及約3,300名員工,其中100名員工在德國。 根據耐能官網介紹,公司專注邊緣AI SoC專用處理器的研發,是全球領先的終端邊緣AI運算解決方案廠商。 擁有AI晶片、算法等核心產業自主知識產權和實力強大的研發團隊,旨在以「AI晶片+邊緣運算+圖像算法」為核心全面賦能智慧物聯、自動駕駛、智慧安防等細分場景。

藉此雙方將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奠基於目前ZF底盤在汽車市場已經具有的優質客戶群以及市場份額上,未來將可以再進一步擴大ZF底盤的市場商機,也為鴻海在汽車領域拓展新的前景。 此次合作將充分利用彼此優勢,開拓在傳統汽車以及電動車產品範疇。 鴻海(2317)今天宣布,與全球第三大汽車零組件一階(Tier 1)供應商德國ZF集團建立深度合作關係,計畫在5.6億歐元以內(約新台幣196.53億元)收購ZF集團旗下ZF Chassis 鴻海集團子公司 Modules GmbH 50%的股權,藉此與賓士、BMW與Stellantis建立合作關係,為其電動車代工版圖再下一城。 在F2.0數位轉型方面,集團則善用數位科技使整體營運更有效益。 例如,優化了網站平台以便與投資大眾高效溝通、提昇法人與投資人體驗;也建構了供應鏈管理平台,讓上游廠商與客戶都能夠清楚相關訂單執行情況,使公司藉由明確的數字表現強化供應商管理,同時也讓公司能夠更機動迅速滿足客戶的需求變化。 另外,公司也著手建立各種大數據資料庫,讓各管理環節能依照客觀數據,而非人的主觀意識做決策,形成自動化的智能決策流程,也提高決策速度與品質。

鴻海集團子公司: 全球科技股落難!到底誰能鹹魚翻生?

對於相關傳聞,緯創強調,雖然產能確實非常滿,但目前旗下訂單量完全沒有改變,且各生產據點正進行擴廠,最快完成擴充的廠區為新竹的AI智慧園區,請投資人放心。 外資圈傳出,輝達(NVIDIA)考量代工夥伴緯創AI伺服器產能不足,取消部分原定交給緯創的訂單,轉至鴻海(2317)(2317)集團生產,引爆第一波AI伺服器訂單版圖挪移。 鴻海集團子公司 鴻華先進先前僅花一年的時間,打造了電動休旅Model C、電動轎跑Model E以及電動巴士Model T的原型車。

鴻海集團子公司

鴻海科技集團結合本土知名品牌企業,打造股東全方面品味生活的優惠,包含,移動出行、休閒旅遊、美食饗宴、數位學習、科技生活、健康樂活、綜合購物。 從近期美國頻傳佳音的經濟數據,可以感覺到市場悲觀的氣氛似乎有所轉機,儘管目前大股東、國內、外法人看法仍有分歧,但長線價值已悄悄浮現,投資人不妨從中尋找布局佳機。 2009年底,富士康深圳廠區發生首起大陸員工跳樓事件,跳樓者為一名中國百大的優秀學生孫丹勇,此為富士康第一起跳樓個案。 其後2010年1月~6月,接二連三發生跳樓案例,總計為媒體揭露報導者總計有13跳。 IC設計服務廠世芯-KY(3661)盤中股價強彈,超越大立光、信驊等高價股,躍升台股股王。

鴻海集團子公司: 輝達AI訂單傳從緯創轉鴻海 鴻海不評論、緯創說接單量沒變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有臺灣國安官員希望鴻海集團放棄對大陸半導體從業者紫光集團的投資。 有知情人士表示,經濟部投審會尚未正式審查此案,但執行大陸政策的國安會、陸委會官員認為必須阻止這筆交易。 一位接近鴻海的人士表示,現在臺灣官方已將其提升到國安層級,投資前景變得暗淡,隨著臺海局勢日益緊張,這看起來更加困難[65]。

2012年4月28日,外界長年質疑鴻海是血汗工廠,郭台銘則表示「血汗工廠有什麼不好?我們流血流汗,只要我們符合法令,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41][42][43]。 鴻海科技集團(英語譯名:Foxconn Technology Group)是總部位於臺灣新北市土城區的跨國企業集團,亦為世界第四大的資訊科技公司。 是1974年由郭台銘與友人合資於土城創辦,目前生產據點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以富士康(Foxconn)做為商標名稱。

鴻海集團子公司: 鴻海切入電動車,公告將與FCA成立合資公司

ZF在全球擁有約165,000名員工,2022財報年營收438億歐元。 國創半導體在此次讓予IC、SiC元件/模組產品事業後,藉由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先生同時出任國創半導體與富鼎董事長,將更強化雙方的策略合作與MOSFET產品整合,並從現有客群集中在亞太區域的消費電子/工控市場,透過國巨集團高度市場滲透的全球通路,供貨給歐美日等高端及利基型客群,為國巨開創全新的成長動能。 《財訊》報導指出,鴻海為全球3C產品製造代工龍頭大廠,市占率高達40%,其最大的競爭優勢即是從關鍵零組件到模組化的垂直整合能力,現在要把這樣的模式複製到電動車的布局,除了掌握電池、電機與電控三電系統之外,半導體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元件。

鴻海集團子公司

「透過和鴻海合作,我們等於獲得一個強大的戰略合作夥伴,這將為ZF Chassis 鴻海集團子公司2023 Modules GmbH拓展新的前景和機遇」,ZF執行長 Holger Klein 博士表示。 「ZF作為布局全球的汽車供應商和先進電子產品製造商的鴻海,兩邊優勢互補,將共同發掘新的客戶群並擴大業務,特別是在不斷增長的市場。這次合作是ZF策略發展中,推動特定業務領域的關鍵一步,有外部合作夥伴的支持,將能超越公司現有範疇限制」。 其專注於電子產品的代工服務(電子專業製造服務,EMS),研發生產精密電氣元件、機殼、準系統、系統組裝、光通訊元件、液晶顯示件等3C產品上、下游產品及服務。 旗下多家企業在臺灣證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包括做為集團核心的鴻海精密,在世界多國都設有廠房與分公司,員工總數超過百萬人。

鴻海集團子公司: 鴻海擬佈局印度?彭博:富士康投資5億美元 子公司富聯否認

鴻海集團(2317)衝刺人工智慧(AI)布局,昨(3)日公告加碼投資AI新創業者耐能智慧(Kneron),交易總金額達1,400萬美元(約新台幣4.43億元),這次新增投資後,鴻海累計持有耐能智慧2.7024%股權。 法人指出,去年鴻海集團關聯企業排名中國出口200大企業前2名,主要是受惠蘋果iPhone組裝代工。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019年4月29日電)鴻海 (2317) 董事長郭台銘參選總統,集團在中國布局備受關注。

鴻海與旗下子公司結合為鴻海集團,以代工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要業務,2020年全球市占率約40%,為電子代工服務(EMS)龍頭,主要客戶包括 Apple、HP、Sony等國際廠商,生產基地以中國(產能占整體75%)為主,有近100萬名員工。 至於F3.0的轉型升級,將藉由研發新技術與投身新產業來達到目標。 集團將投資「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此三大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這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作為重要的發展策略。 以電動車為例,鴻海在全球市場有強大的供應鏈系統、關鍵零組件製造、機構設計研發、系統整合服務等優勢條件可成為「垂直整合服務商」及「智能平台服務商」,未來也將致力於開發新技術與新共享模式,推動鴻海造車平台生態永續發展。

鴻海集團子公司: 鴻海提供資源 協助夏普拓展業務

國創半導體去年 鴻海集團子公司 5 月進一步參與MOSFET大廠富鼎先進 (TWSE:8261,簡稱富鼎) 私募成為其最大法人股東。 鴻海和國巨指出,國創半導體此次讓予IC、碳化矽元件和模組產品事業後,藉由陳泰銘同時出任國創半導體與富鼎董事長,將更強化雙方的策略合作與MOSFET產品整合,並從現有客群集中在亞太區域的消費電子和工控市場,透過國巨集團全球通路,供貨給歐美日等高端及利基型客群。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鴻海與國巨在這次策略調整後,未來在小IC領域上的分工合作更明確。

2010年,富士康接連發生員工連環跳的「墜樓事件」(深圳富士康員工墜樓事件),引起軒然大波,國際科技大廠關注,甚至驚動國台辦,富士康為「血汗工廠」之名不脛而走[38]。 在連11跳之後,郭台銘及富士康集團特別向員工發出兩封公開信,郭台銘除了慰問員工、對廠內軟硬體做改善外,另一封信則要求員工簽協定,大意為若再發生自殺事件,員工及家屬不再向富士康要求法律以外過當訴求[39]。 2010年5月27日,郭台銘親上火線,眼眶泛紅四度鞠躬道歉,並開放廠房讓媒體參觀採訪,盼以此破除血汗工廠之名,也表示撤回先前之公開信[40]。

鴻海集團子公司: 鴻海17家子公司列中國出口200強 去年逾3兆

他是馬來西亞華僑,擁有豐富的學經歷,曾經在台積電、中芯國際、新加坡特許半導體、上海宏力半導體等公司任職。 為了改善氣候暖化而於汽車產業中所吹起的從油轉電革命,卻因電動車所搭載的電池元件中諸多金屬與稀土的高度使用,牽涉到的電池原料開發與舊電池回收,成為了新的環保議題。 鴻海集團子公司 也就是說,鴻華先進是一家提供從關鍵模組到整車系統集成服務的新創平台,透過一站式服務,提供客戶快速且符合經濟效益方式,實現其移動應用的概念。 鴻海強調,IC產品、SiC等已密集進入車廠、供應鏈客戶設計導入design-in階段,尤其在Powertrain、車身控制、車用充電、輔助駕駛等車用次系統所需的IC與參考設計方案均取得明顯進展。

鴻海集團子公司: 服務

去年中國出口前200大企業,鴻海集團關聯企業就囊括17家,其中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連5年占中國出口企業第1名。 鴻海與國巨晚間透過新聞稿宣布在半導體策略合作上的新布局方向,兩方同時調整國創半導體股權結構,國巨集團將持有國創半導體55%股權,鴻海持有45%,由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擔任國創半導體董事長。 這次,劉揚偉在股東會上喊話,「希望未來電動車的客戶不需要擔心現在擔心的事,要成為首家提供不缺料供應能力的EMS廠,與車用次系統廠。」不只車用IC自製,更要涵蓋90%規格,力拚2025年達到目標,這也代表接下來這3年,不僅要完成產品的開發,還要通過車用客戶驗證的考驗。 另外,鴻海也與全球第4大車廠Stellantis共同合作開發設計車用晶片,包括電動車新電子電機架構的車用微處理器、系統晶片等小IC。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研究總監楊瑞臨認為,鴻海往半導體布局是正確的方向,也不只是喊喊而已,是玩真的! 盤點目前三座晶圓廠的情況來看,以馬來西亞SilTerra8吋廠的貢獻最值得期待,而接下來,鴻海將借助馬來西亞政府,以及DNeX集團的力量,進一步跨入12吋晶圓廠的領域。

鴻海集團持續投資耐能,耐能主攻神經網路處理器以及各種影像辨識軟體,先前耐能募集資金,研發下一代創新邊緣人工智慧(AI)晶片,支援先進神經網路模型,並整合影像訊號處理器(ISP)編解碼功能,應用在先進工藝節點製造晶片。 去年進入中國出口前200大企業的鴻海關聯企業,包括排名第10的鴻富錦精密電子(成都)、排名第18的富士康精密電子(太原)、排名第21的深圳富桂精密工業、排名第26的鴻富錦精密電子(煙台)、排名第31的深圳市裕展精密科技等。 鴻海集團子公司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去年出口值達到人民幣2128.4億元(約合新台幣9756.8億元),位居中國企業出口第1名,出口排名第2的也是鴻海集團關聯企業富泰華工業(深圳),出口值也達到人民幣1239.1億元(約合新台幣5680.1億元)。 陳泰銘表示,藉由此次策略新布局,國巨與鴻海在半導體的合作策略更加明確,透過專注在開發MOSFET產品,是國巨從被動元件市場跨入半導體主動元件市場的重要里程碑。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