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共享決策平台2023詳細攻略!內含醫病共享決策平台絕密資料

Posted by Tommy on June 18, 2020

醫病共享決策平台

包括:簽署合作備忘錄機構20家、健康講座近45場、2場病友會、創立社群媒體(FB)粉絲專業,刊登逾200篇衛教文章、接受馬新社電視台專訪、配合外交部拍攝宣傳影片、10場新南向相關專業展覽、超過25 場專科研討會及交流會,協助馬國醫衛專業人才來台代訓逾200人、安排逾20次台馬兩國交流參訪、6場國內產業座談會、6場產業媒合會等。 程文俊主任委員表示,台灣長庚醫院未來將藉由更多台馬合作平台,繼續協助台灣醫療和台灣廠商在馬來西亞市場曝光與推廣,在跨國合作中締造更多的商機,寫下成功的新南向典範。 這篇文章報導了台灣長庚醫院和台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MET)與馬來西亞合作開創醫療新藍海的計劃。 他們舉辦了一場以「智慧醫院」為主題的大型研討會,邀請了馬來亞大學及附設醫院、新康集團、鷹閣醫院、同善醫院、馬來西亞電信公司等代表參與討論,共有超過300人與會。

這樣子一步一腳印的推動,沒想到轉眼就經過了8年,共計36場全院會議,聚焦議題包括:醫病溝通、醫病主體性、健康信念、靈性照護、臨終關懷、安樂死、跨性別、污名化、社會結構失能、醫療政策、病人權利等多元議題,每場次參加人數也穩定在200至400人。 除為了因應醫院評鑑而有的醫法倫個案討論外,這種以「病」為中心而不以「人」為中心的討論幾乎成為醫院會議的常態。 在醫院每日的晨會中,我們有很多病例討論會議:新住院病人、特殊病例、grand 醫病共享決策平台 round、morbidity & mortality (M&M) conference等,其中不乏精彩診斷和治療上的討論與反思,但幾乎未曾聽過在上述會議中,有疾病之外但與病人相關之心理、社會、靈性、生命信念、溝通信任上等醫學人文相關議題的討論。 除了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預立醫療決定的設計外,病人自主權利法也強化原本病人在醫病關係中,對於病情、醫療選項即各選項的成效風險有知情的權利。

醫病共享決策平台: 病人自主權利

1982年,美國「以病人為中心照護的共同福祉計畫」上,提出「醫療共享決策」這個名詞,是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醫療執行過程,目的是讓醫療人員和病人在進行醫療決策前,能夠共同討論並達成醫療決策共識,兼具知識、溝通和尊重三元素。 醫病共享決策平台 主要執行方式是,醫師和病人雙方共同參與治療決策,由醫師提出各種不同治療方式的實證資料,而病人則提出自己的喜好與價值觀,彼此交換資訊討論,達成最佳可行之治療共識。 同時實踐主題亦響應病人安全週活動「把握關鍵,產除風險」,鼓勵醫療機構針對婦產科六大風險項目,挑選適合的經營方向、照護重點或科別之主題,透過使用病人安全資訊網發布之資源或自行研發輔助工具,規劃及執行醫病共享決策臨床模式,並建立日常化臨床作業流程,期望能促使醫療機構持續落實推行,並發展多元化或創新之具體作為,廣徵醫療機構分享實踐作為。

醫病共享決策平台

為了讓報告能更聚焦,所有參與報告準備的同學都必須參加「敘事醫學工作坊」的訓練;在報告前必須完成與病人及相關之人的敘事訪談,並且,至少與醫學人文小組教師群經過2至3次的集體討論,以便在報告時可以更有條理的呈現以及更聚焦的討論。 隨著馬偕醫學系第一、二屆學生陸續進入臨床實習,我們深深覺得醫院中這種「常態」氛圍必須要有一種立竿見影的轉變,以延續並儘可能「實化」(realization)醫學生的醫學人文教育。 有的醫學生開始產生存在焦慮(existential anxiety)或專業認同(professional identity)上的焦慮;但大部分的醫學生選擇安靜地價值重塑(remodeling)以便可以適應所身處的醫療環境,避免因衝突而產生身心枯竭(burnout)。 很多研究也觀察到,醫學生的同理心表現在學校醫學人文相關課程的培育下的確逐年上升,卻在進入臨床後有明顯的減損。

醫病共享決策平台: 醫病共享決策平台

前雪蘭莪州衛福部總監拿督卡利 (Dato Dr Khalid Ibrahim) 致詞時表示,馬來西亞政府近幾年積極推動醫療資訊系統(HIS)及電子病歷(EMR)的導入,透過馬來西亞數碼經濟機構(Malaysia Digital Economy Corporation, MDEC)帶領Digital Health發展,希望學習台灣經驗,更有效率的解決醫護人員高度負荷的問題。 研討會上午場與MMA合辦具4個進修學分,針對臨床照護端分享智慧醫療提供更多的治療方式,下午場智慧醫院發展大趨勢以及執行經驗進行討論。 邀請到台灣員林基督教醫院李國維院長及聯新國際醫院許詩典院長分享國際智慧醫療的發展趨勢及執行經驗,馬來西亞則由馬來西亞數位發展局(Malaysia Digital Economy Corporation,簡稱MDEC) Ir. 下午還有兩場重要合作簽約儀式,在代表馬來西亞衛生部副部長的前雪蘭莪州衛福部總監拿督卡利、吉隆坡士布爹國會議員郭素沁(YB Teresa Kok)、前人民公正黨副主席 蔡添強、長庚醫院蘇輝成副總執行長、鍾佳濱立法委員、MET吳明彥執行長、諸多貴賓及現場與會者的見證下,台灣友華生技正式委託當地公司協助申請藥證,由蔡正弘董事長與拿督李棟超博士簽署合約書,以及HMI新康醫療集團與台灣聯新國際醫療集團的智慧病房合作案。 這兩案皆是今年媒合的成功案例,後續還有許多當地大型醫療集團,陸續與台灣各廠商洽談採購合約中,也是對台灣長庚醫院努力促成台灣廠商至馬來西亞發展的肯定。

大會主席長庚醫院蘇輝成副總執行長表示,近幾年積極與馬來西亞建立醫療合作關係,期盼藉這次活動將臨床治療更多的方法介紹給當地,也透過台灣智慧醫院推動者實際且長期推動的角度,分享寶貴經驗,降低推動智慧醫療時產生的障礙,協助馬來西亞更多醫療夥伴推動智慧醫院的建置,為台馬兩地的交流合作開創新里程。 台灣長庚醫院自2019年起負責與馬來西亞的新南向計畫,積極推動各項合作案,累計至今成果豐碩。 長庚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任委員表示,在揮別COVID-19疫情後,台灣長庚醫院更將透過累積的豐沛動能,促進雙方更多實質的交流與合作。 為帶動台灣醫衛廠商在馬來西亞的發展,長庚醫院今年1月在馬來西亞檳城成立「台灣特色醫療暨科技產品推廣中心後(Taiwan Advance MedTech Centre,簡稱TAMC)」,延續盛大開幕式的氣勢,積極與各方單位接洽,了解馬來西亞市場需求,也為合作夥伴開啟了更多新商機,成功將台灣醫療品牌帶到馬來西亞,讓更多醫療專業人士以及民眾認識台灣醫療。 台灣長庚醫院對馬來西亞的新南向計劃,主要項目除了「產業連結」外,還包括「台灣醫療品牌行銷」、「國際醫療服務提供」及「人才培訓」等,推動至今各項成果亮眼。

醫病共享決策平台: 醫病平台/臨床實習,醫學人文教育的「實踐」還是「墳墓」?

一位長年專攻醫學人文的醫師老師提出醫學人文應該是一種持續的謙遜與敏銳的觀察,它必須對醫療本身的知識權力有所自覺,是一種由下而上且去中心化的知識產出與實踐。 張副院長用簡單的例子說明:「很多老人家,醫師開了藥就吃,回到家才疑惑,為什麼要吃這個藥?如果又聽他人評論吃這藥有後遺症等等,而對醫師的處方產生質疑,就不吃醫師開的藥,醫療上的糾紛與不信任就此展開,對於疾病的治療會產生影響。」醫病共享決策就是希望藉由相互的了解,建立共同認知,讓醫病和諧,減少醫療糾紛與醫療資源浪費。 雖然副院長與院長支持這樣的嘗試,但大多數醫師甚至醫教部同仁都對這樣會議的未來抱持懷疑與悲觀的看法,認為以當時醫院的氛圍應該沒多久就會推動不下去;甚至很多醫師直白的表示幹嘛浪費全院共同的寶貴時間來做這件事。 一位醫學系六年級學生分享他在實際的全人醫療討論會上,提出自己這組的報告內容外,也同時能聽到別的同學所負責病例的情況,讓自己有更多反思的機會。

另外,也告知醫療機構或醫師,應在適當時機,告知病人之病情、治療方針、處置、用藥、預後情形及可能之不良反應等相關事項。 若病人為無行為能力之人、限制行為能力之人、受輔助宣告之人或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思時,應告知本人和關係人。 此宗旨相較於過去醫療法規定第63、64條明定醫療機構應向病人或法定代理人、配偶、親屬或關係人的規定,更強調應要告知「病人本人」的重要性,宣示醫療文化中,病人應具有知的權利。 有鑑於此,在馬偕醫學系的臨床訓練中,非常強調「臨床醫學人文」的訓練,希望大家在面對病人時「always」有醫學人文思考的習慣。 醫病共享決策平台2023 所以我們開始一季一次的CMHC,由資深臨床老師挑選適合案例,帶領以醫五學生為主,組隊(8-10人)以敘事方式在會中呈現案例,並與在場同學、學長姊、並臨床醫師互動討論,之後也可在醫教部所建置之醫學人文平台上,繼續互動討論。

醫病共享決策平台: 台灣再躲雙颱直撲 專家曬圖:真的很會閃

專案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長庚醫院承接政府新南向計劃後,偕同財團法人台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MET)攜手台灣醫衛廠商緊鑼密鼓登陸馬來西亞,開創台灣醫療新藍海。 今年8月26日台灣長庚醫院再度與當地機構聯合舉辦大型研討會,主軸聚焦「智慧醫院」與經驗成果分享。 包括馬來亞大學及附設醫院、新康集團、鷹閣醫院、同善醫院、馬來西亞電信公司等代表以及台灣廠商,總計線上及實體共超過300人與會,會中共同探討如何透過醫療器材、資訊系統等工具創新或數位轉型方式,為醫療產業帶來正面影響和更多新的可能,協助馬來西亞更多醫療夥伴推動智慧醫院的建置,提升當地病患的滿意度。

  • 專案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長庚醫院承接政府新南向計劃後,偕同財團法人台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MET)攜手台灣醫衛廠商緊鑼密鼓登陸馬來西亞,開創台灣醫療新藍海。
  • 期望此系統的設定,能讓臨床醫師使用共享決策系統,以達到真正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理念,呼應本院高質服務、雄心創新、榮耀生命、總歸愛心的核心價值。
  • 隨著馬偕醫學系第一、二屆學生陸續進入臨床實習,我們深深覺得醫院中這種「常態」氛圍必須要有一種立竿見影的轉變,以延續並儘可能「實化」(realization)醫學生的醫學人文教育。
  • 在這場大型研討會中,出席者包括了馬來西亞衛生部副部長代表拿督卡利、吉隆坡士布爹國會議員郭素沁、雪蘭莪州資訊科技與數位經濟機構首席執行長Mr Yong Kai Ping、台灣立法委員鍾佳濱、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一等秘書吳玲瑩、貿協張曉茜處長等。
  • 期待透過醫病共享決策過程能讓醫病雙方更加相互瞭解,減少醫療資訊不對等,並降低病人決策前的焦慮,以提升醫療品質與建立更好醫病關係。

聽到更多醫師前輩們分享他們自身的經驗,能領悟到醫師們隨著醫院服務的年資增長,有可能會遇見什麼樣的問題,而學生又該如何從中調整自己的心態。

醫病共享決策平台: 相關網站連結

縱使在強大的課業壓力下,醫學人文相關課程可能被學生「邊緣化」,但大多數學生還是認同這樣的核心理念和價值,這可以從每屆學生在加袍典禮中對自我的期許和表現中觀察得到。 病人安全目標的提出代表了政府提供國人安全醫療照護的決心,也期待醫界先進與社會大眾齊心努力,共同致力於提昇我國醫療照護品質及建構安全醫療環境。 病人自主權利法於105年1月6日總統公布,將於108年1月6日上路實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自民國105年起,便進行以病人自主權利法為根基,用其法律精神、宗旨,而法內機制設計建立全國首次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試辦模式,並在各個綜合院區設立諮詢窗口,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諮詢服務。 同時也培育專業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諮商團隊,在您來院參與諮商時,能保障良好的諮商品質和對簽署預立決定的權益。

醫病共享決策平台

本次研討會旨在探討醫療器材、資訊系統等工具的創新和數位轉型對醫療產業帶來的影響,並協助馬來西亞推動智慧醫院的建置,提升病患的滿意度。 在這場大型研討會中,出席者包括了馬來西亞衛生部副部長代表拿督卡利、吉隆坡士布爹國會議員郭素沁、雪蘭莪州資訊科技與數位經濟機構首席執行長Mr Yong Kai Ping、台灣立法委員鍾佳濱、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一等秘書吳玲瑩、貿協張曉茜處長等。 這種合作不僅將有助於台灣醫療器材和資訊系統的出口,還有助於提升馬來西亞的醫療標準和病患的滿意度。

醫病共享決策平台: 醫病共享決策平台

「全院臨床醫學人文討論會」主要是以「敘事醫學」 (narrative medicine) 的方式,或者更白話些-- 以說故事的方式,而不以病例報告的方式,來呈現並討論案例中的醫學人文議題。 醫病共享決策平台2023 引導不由「病」的觀點,而由「人」的角度出發,關切除了疾病診斷與治療之外,更聚焦一個「人」完整的需要,包括自身人權、文化背景,及其與家人、環境、社會法律制度、資源等的微妙互動。 醫學生在學校前四年,對醫學大都懷抱熱情,也期許自己在醫病關係上能成為一位以病人為中心、有溫度、且具同理心和溝通能力的好醫師。

另由聯新國際醫療集團數位長暨聯新國際醫院院長 許詩典代表與HMI新康醫療集團CEO兼執行董事陳瑋嘉所簽署的合作案,則是以台灣推動智慧醫療的經驗,協助新康醫療集團建置智慧病房,未來將作為該院人員教育訓練基地,朝向智慧醫院發展。 本院品質管理中心過去與資訊室及臨床部科共同合作設計了早期警示系統及全人照護平台,運用「科技接受模式」的理論基礎,以「有用」「易用」為設計理念,進而改變臨床人員使用的態度與意向,進而使用系統。 期望此系統的設定,能讓臨床醫師使用共享決策系統,以達到真正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理念,呼應本院高質服務、雄心創新、榮耀生命、總歸愛心的核心價值。

醫病共享決策平台: 醫病平台/臨床實習,醫學人文教育的「實踐」還是「墳墓」?

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是讓醫療人員和病人在進行醫療決策前,提供病人可選擇的醫療方案及實證資訊,鼓勵病人表達自己在意的考量及期待,幫助病人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符合其價值觀與期待之決策。 醫病共享決策的執行過程,醫療人員亦可藉由「病人決策輔助工具(patient decision aids, PDAs)」及「決策引導(coaching)」提升與民眾溝通的效益。 為達到資源共享,衛生福利部醫病共享決策平台整合衛生福利部醫病共享決策平台計畫項下所辦理之課程資源,並提供通過決策輔助工具競賽審查之優良工具上架,不但可以提供給有需要的醫療機構使用,亦可減少資源浪費。 2022年起,醫病共享決策平台資源已整合至台灣病人安全資訊網,整合資源以便於醫療人員搜尋及使用。 這樣的討論會對擔綱演講但較無臨床照護經驗的醫學生收穫相對比較少,反而對開始第一線接觸照護病人的PGY和經驗老道的主治醫師收穫最多! 我們相當樂見這樣的趨勢,因為這些同仁才是真正形塑醫院氛圍的核心人物,才是影響醫學生在臨床端能落實醫學人文實踐的重要力量。

  • 若病人為無行為能力之人、限制行為能力之人、受輔助宣告之人或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思時,應告知本人和關係人。
  • 1982年,美國「以病人為中心照護的共同福祉計畫」上,提出「醫療共享決策」這個名詞,是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醫療執行過程,目的是讓醫療人員和病人在進行醫療決策前,能夠共同討論並達成醫療決策共識,兼具知識、溝通和尊重三元素。
  • 張副院長用簡單的例子說明:「很多老人家,醫師開了藥就吃,回到家才疑惑,為什麼要吃這個藥?如果又聽他人評論吃這藥有後遺症等等,而對醫師的處方產生質疑,就不吃醫師開的藥,醫療上的糾紛與不信任就此展開,對於疾病的治療會產生影響。」醫病共享決策就是希望藉由相互的了解,建立共同認知,讓醫病和諧,減少醫療糾紛與醫療資源浪費。
  • 醫病共享決策的執行過程,醫療人員亦可藉由「病人決策輔助工具(patient decision aids, PDAs)」及「決策引導(coaching)」提升與民眾溝通的效益。
  • 在1997年由Charles提出操作型定義,至少要有醫師和病人雙方共同參與,醫師提出各種不同處置之實證資料,病人則提出個人的喜好與價值觀,彼此交換資訊討論,共同達成最佳可行之治療選項。
  • 另外,也告知醫療機構或醫師,應在適當時機,告知病人之病情、治療方針、處置、用藥、預後情形及可能之不良反應等相關事項。
  • 一位長年專攻醫學人文的醫師老師提出醫學人文應該是一種持續的謙遜與敏銳的觀察,它必須對醫療本身的知識權力有所自覺,是一種由下而上且去中心化的知識產出與實踐。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