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銷售8大好處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Ben on September 25, 2020

新車銷售

從第 3 名 Mitsubishi 開始到第 6 名的 Honda,維持了前幾個月的糾纏戲碼,彼此間差距都不大,最小差距僅個位數落差而已,包含 Ford 與 Nissan 在內,最關鍵的都是在於中型及小型休旅戰力,能否維持或是發揮產品實力,直接決定了單月領牌成績。 此外,Nissan 日前已經展開新世代 X-Trail 預售相關活動,雖然價格超出市場預期不少,但後續在市場上能獲得消費者多少青睞,會是裕隆日產 2023 年關鍵的一役。 將視野放大到全年度各品牌累計成績,受到疫情、缺料等因素影響下,年度市場相比 2021 年下滑近 5 個百分點,主流市場的多數品牌也都呈現衰退走勢,不過,Hyundai 卻是前 10 大車廠中,唯一年度正成長的品牌,另外一個就是 Tesla 在 2022 年累計突破萬輛大關,相比 2021 年也有著巨大幅度的成長。 一般進口休旅Toyota RAV4 車系雖維持在一般進口休旅銷售排行冠軍位置,但受到市場買氣的急速冷凍,其單月 1,141 輛的新車掛牌數也創下新低點,不但與 5 月份相比有著超過 2 成的衰退幅度,與去年同期相比更不到 3 成,銷售表現明顯受到疫情影響,除了消費者購車意願相對更為保守外,延後交車推估也是新車銷售量下滑的原因之一。

BMW 3 Series 量能與 4 月相彷,但因 5 Series 等車銷量下降,所以排名往上升至第 5,小改 3 Series 原廠也在 5 月中發表、國內預計第四季導入,同品牌的 2 Series Active Tourer 掛出 26 輛,經銷端傳出因 48V 輕油電零件短缺,所以目前候車期也較為拉長。 原廠將在 6 月 1 日晚間發表大改款 Mercedes-Benz GLC 車系,現行末代車款在國內仍頗受消費者歡迎,5 月份以 360 輛的掛牌數位居第 2 名的位置,GLE 車系亦以 252 輛的成績緊追其後。 而甫推出小改款的 BMW X3 以及 X4 車系,5 月份則分別繳出 194 輛及 181 輛的成績,分佔第 6 及第 7 名的位置。 一直維持高檔演出的 Toyota Corolla Cross,在市場買氣較低的時機點,仍然有著相當穩定的銷售成績,5 月份繳出 2,526 輛領牌數,仍舊是國產休旅與商用市場、甚至於總市場中表現最好的車系;直接競爭對手的 Nissan Kicks 雖然小改款確定將於 2022 年第三季登場,但現行世代在特式車包裝下,仍舊繳出穩定成績,在 5 月份以 735 輛領牌數維持在第 5 名位置。 這也讓焦點直接移往了 Honda HR-V 上,5 月份 Honda CR-V 仍舊有超過千輛的領牌成績,穩居前 3 名之列,而 HR-V 則僅有 6 輛的領牌數,主因是銜接第 3 代 HR-V 的正式上市,台灣本田預計在 6 月 8 日就會公布正式售價,經銷端也最在 6 月中旬開始有車,如果在不缺料的狀況下,6 月份應當會在國產休旅與商用市場上帶來不小波動。

新車銷售: 豪華再定義–大改款Lexus LM 350h 7人座試駕

U-CAR 在此也呼籲讀者們能落實防疫措施,讓國內疫情能完全解除,重拾原有生活型態與經濟活力,並讓新車買氣儘快復甦。 當然,在 5 月與 6 月遭遇疫情打擊的各車廠,對於後續新車銷售規劃當然不會輕言放棄,隨著疫情趨緩與 7 月 12 日以後解封的期望,正讓車廠對於新車銷售重拾信心,並著手規劃 7 月在新車銷售布局重新出發,包括因疫情干擾的新車型上市節奏,也可望於疫情解除後,第一時間介紹給消費者。 另一方面,受到疫情而打亂的銷售競賽節奏,也很有可能讓傳統以民俗月前做為結算的時間點,在今年出現遞延的可能性。

新車銷售

至於 Mitsubishi 與 Nissan 雖然也受到缺料的影響,但是產品陣容不足與世代更替節奏青黃不接,反而是導致品牌銷售施展不開的主因,尤其是缺乏充足原廠資源的 Mitsubishi,在臺灣銷售要維持昔日強勢格局顯得備感吃力,以中華三菱銷售表現來看,Mitsubishi 與商用車為主的 CMC,落後的幅度正逐步擴大。 當然,2022 年還有下半場,現在論勝負還是過早,若新車供應能在下半年獲得舒緩,各家車廠的訂單輛才能有效轉換為交車量,屆時才是真正判定勝負的時間點,尤其是訂單熱絡但苦於無車可交的電動車,最終能在 2022 年開拓多少電動車版圖,也讓我們拭目以待。 BMW 在 6 月份繳出了 2,191 輛的掛牌數,加上市場上交車狀況較為遲緩,因此也讓 BMW 在 6 月份一舉躍上總市場排名亞軍位置,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同樣受到產能、船期等外力因素影響,BMW 6 月領牌數字單月成長幅度超過 210%,意味著前 5 個月表現較為低靡,從年度累計成績來看,目前 新車銷售2023 BMW 累計數字將近 9,000 輛,相比 2021 年同期累計成績僅下滑 4 個百分點,算是逐步追上來了。 同為進口豪華品牌指標代表的 Mercedes-Benz,6 月份領牌數為 1,662 輛,對比 5 月份可以說是差不多維持平盤,但參照 2021 年同期則是超過 30%的下滑,明顯反應著全球產業鏈的不足與失衡現況。 這樣的狀況同樣也在國產品牌中出現,Honda 全新車款 HR-V 就明顯並未能展現實際銷售表現,據悉訂單狀況相當熱絡,但同樣受制於產能影響,也無法協助 新車銷售 Honda 在總市場上的成績與排名。 雖然受到疫情、原料缺車與新車售價調漲等多重因素影響,不過在 2022 年的第一個月份,整體進口車總市場銷售表現堪稱穩定,並未出現著大幅度的衰退,甚且 17,869 輛的新車掛牌數表現,仍較 2021 年的 12 月份有著 19.3%的成長比例,但相較於 2021 年同期則有近 15%的衰退比例,整體進口總市場的銷售量仍不若以往出色。

新車銷售: 特斯拉又偷改「電動皮卡」上市資訊 2022生產計畫將再度延後?

Toyota將於9月28日上市Yaris Cross跨界小型休旅,國內經銷端已搶先流出預售價,分為72.5萬享樂版、76.5萬酷動版、83.5萬潮玩版3車型。 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於8月份陸續公布Top Safety Pick+獲獎車款,主要涵蓋3家車廠Honda、Genesis和Jeep旗下共計6款車型。 而2023年起要能入選Top Safety 新車銷售2023 Pick +進階安全首選,則要在新版側向撞擊中得到Good,在車前碰撞預警系統上,在白天和夜間行人偵測需達到Advanced或Superior。

放完5天連續假期,終於要來公布上個月的新車銷售成績,根據最新出爐的掛牌數據,3月份新車總掛牌數來到44,161輛,比2月份的32,819輛大幅增加了11,342輛,跟去年同期相比也成長了12%,明顯感受到市場買氣正在回溫,缺車問題似乎開始緩解。 一般進口轎車7 月進口轎車榜中,Mazda Mazda3 再度以 393 輛掄元,其中 5 門掀背為 254 輛、4 門轎車為 139 輛,車系佔比各為 65:35,車系的掛牌數也比上月成長,足見在 7 月祭出低月付低頭款、贈乙式險等優惠火力下,現行年式 Mazda3 的去化力道已加速;而可望換搭 10.25 吋螢幕的新年式 Mazda3,已現身於環保署噪音審驗等資訊中,產品的年式更動就在不遠處。 進口轎車榜中值得注目的是第 11 代 Honda Civic,其以日製進口搭配 e:HEV 油電重返臺灣市場後,首月就掛出 167 輛,與 Toyota Corolla Sport 同位列第 6,原先年度的 800 輛配額據悉已完售,後續已確認將追加配額、但追加數量未公布。

新車銷售: 香港4大家族兩家參戰餘屋殺至55折 台灣會上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榜上唯一一輛插電混合動力車 Prius PHV,於 7 月 12 日推出入門車型,搭配促銷僅不到百萬,成功吸引消費者注意,共售出 85 輛排於第 7 名。 Volkswagen 第 8 代 Golf 於 7 月 1 日上市後,全月包含 GTI 與 Variant 旅行車共交出 214 輛新車,其中 Variant 交出 30 輛新車、GTI 交出 44 輛,另外在 280 eTSI 與 230 eTSI 銷售量則分別為 43 輛與 97 輛。 一般進口轎車Toyota 5 月將庫存 Prius C 清光後,接續由 Camry 車系以單月 314 輛的成績,站上進口一般轎車排行榜冠軍,這款於 3 月初小改款的中大型轎車,汽油版改採 2.0 升動力後,連續第 2 個月交出穩定的銷售成績,足見其銷售魅力,其中油電版本佔 81 輛。 疫情爆發後,明顯受到影響的車款為 Corolla Sport,這款中型掀背繼 5 月份不到 200 輛之後,6 月僅售出 107 輛,再度衰退近 40%。 Mazda 雖然在 6 月份針對全車系推出促銷加碼活動,但受到疫情影響,Mazda3 單月售出 191 輛,相較前月衰退近 17%,其中四門轎車減少幅度較大,僅售出 59 輛,五門車型售出 132 輛,衰退幅度相對較低,使月銷量比起 Corolla Sport 高,成為進口中型掀背級距冠軍。

新車銷售

至於上個月開始接單的大改款WRX / WRX Wagon,據Subaru總代理台灣意美汽車表示,目前收到的訂單已經超過100張,不過正式發表時間仍未公布,同樣從上個月開始接單的大改款Crosstrek,則是預計會在今年第二季登場,正式接替XV分擔Forester的銷售壓力。 從2022台灣車市年度銷售排行榜前10名就有6輛是SUV中,就可看出國內消費者到底有多喜歡休旅車,而這6款車型還沒計入跨界Active版本的Ford Focus,且位居第9名的Tesla Model 3極有可能在今年被Model Y給取代上榜,可以大膽預測2023年度的銷售排名前10強中會有更多SUV出現在榜單上! 除了持續熱銷的Toyota Corolla Cross還有RAV4等現有車款之外,今年其實還有Honda CR-V、BMW X1以及Luxgen n⁷等一眾國產/進口甚至是純電休旅等著上場,就跟著《地球黃金線》來看看2023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休旅新車即將上市。 除了大改款 Ford Kuga 外,2020 年最為重量級的國產休旅新車、莫過於 Toyota Corolla Cross 車系,其除了以 TNGA 平臺打造,也將 TSS 2.0 系統標配,甚至還導入 Corolla Altis 所沒有的 LTA 車道維持輔助,並同樣提供 新車銷售2023 1.8 汽油與油電雙動力,相近的價格提供休旅車靈活空間,更是讓過去 Corolla Altis 的客群被吸納。

新車銷售: 新車銷量「台灣TOP10」出爐!國民神車輾壓、Honda重返榮耀

身為國內電動車銷售龍頭的 Tesla,目前在銷售量與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充電介面大幅變動,是否會間接導致歐洲品牌車廠也從 CCS1、改為引進 CCS2 車輛,將是許多品牌未來規劃引進電動新車的一大課題。 國內 Tesla 表示第二季交車作業大概在 6 月底前就結束,7 月僅有 Model 3 約 16 輛零星的掛牌量、也都是第二季的 TPC 介面車款,分別是 Standard Range Plus 為,車系位居榜內第 3 名。 等於國內真正第三季要迎來首批 CCS2 介面新車的時間點,大約是落在 8 月中旬或 8 月底船期到港之時,屆時國內才會看到超充站同時有 TPC、CCS2 新車兩種介面車款在使用的畫面。

7 月份臺灣電動車市場造成軒然大波的話題,自然就是 Tesla 在 7 月初宣布國內交付的新車將自 2021 年第三季起,充電介面將從過去的 Tesla 專屬的 TPC (Tesla Proprietary Connector)、轉換為歐規的 CCS2。 雖然國內 Tesla 迅速的將 V2、V3 超充站,陸續改裝為各有 TPC、CCS2 兩種規格,來迎接第三季的 CCS2 新車,卻也不免讓既有 TPC 車主擔憂未來二手車價下跌、以及 TPC 未來可供應的充電樁可能不會比 CCS2 更多的疑慮。 最主要是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規劃 2023 年 1 月 1 日實施「直流充電標準法規」,法規中目前並未將 TPC 納入標準,Tesla 原廠也並未有生產美規 CCS1 充電介面車輛,因此 Tesla 規劃改為導入 CCS2 車輛來因應。

新車銷售: 品牌消息

和泰汽車表示確實有少數消費者因擔心疫情而遞延交車,不過疫情的影響應該只是短期因素,近期本土疫情已經呈現趨緩現象,3 級警戒有機會短期解封,屆時就可望陸續交車。 至於 Lexus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領牌數與原先預估相當,其繳出的 1,667 輛領牌數,相比 5 月僅僅少了不到 4 個百分點,因此總市場排名也上揚來到第 4 名。 總市場第 2 名則是 Mercedes-Benz 奪下,領牌數來到 2,467 輛,是少數單月衰退幅度在 10%以下的品牌之一,與 2020 年同期相比更呈現成長的態勢;台灣賓士也表示如此成績,主要歸功於疫情前的訂單順利交車。 其實細看各品牌表現會發現,3 級警戒對國產品牌有著比較立即性的影響,而進口品牌、甚至於豪華品牌多數還是需要消化先前訂單,因此來店客數的減少越往後會越有顯著影響。

  • 雖然受到疫情、原料缺車與新車售價調漲等多重因素影響,不過在 2022 年的第一個月份,整體進口車總市場銷售表現堪稱穩定,並未出現著大幅度的衰退,甚且 17,869 輛的新車掛牌數表現,仍較 2021 年的 12 月份有著 19.3%的成長比例,但相較於 2021 年同期則有近 15%的衰退比例,整體進口總市場的銷售量仍不若以往出色。
  • 上半年受到日本母廠供貨不穩定的影響,目前累積台數僅9493輛,對照去年下跌11.5%之多,接下來能否急拉尾盤,相當值得關注。
  • 值得一提,2021年新車銷量前10強中就有6台是休旅車,若是拉到前5名,就有4台車上榜,可見台灣人對休旅車的喜愛,因此《ETtoday車雲》就為大家盤點2021年「台灣人最愛的5大國產/進口休旅車」,究竟競爭有多激烈,下方揭曉。
  • 而在總市場銷售排行上,Toyota 以 30,432 輛取得第 1 名並不意外,但是,同集團的豪華品牌 Lexus,竟能以 7,779 輛與較 2022 年增長 35.2%的成績,進佔總市場排行榜第 2 名,讓豐田集團寫下單季包辦第 1 與 2 名的好成績,Lexus 能否一路維持領先到年底,確實讓人期待。
  • 至於 Model S、Model X 雖然在 7 月中針對入門的 Long Range 皆調漲 15 萬,但同樣的改款後的版本尚未交車,因此 7 月掛牌持續掛零,形成銷售空窗期。

深耕國內市場多年的德國進口品牌Volkswagen,不但以先進的造車科技及創新產品頗受國內消費者肯定之外,亦持續強化國內新車銷售據點及新車保修能量,於2022年更與豐舜汽車合作,使其成為Volkswagen福斯汽車品牌之全新經銷商,並在2022年第四季正式成立Volkswagen最新旗艦汐止服務中心。 義大利超跑品牌方面,Ferrari 繳出一張令人驚豔的成績單,不僅交付了多達 7 輛的 F8 車系,Roma (5 輛)、Portofino M (3 輛) 和 812 GTS (2 輛) 的表現也很驚人,並有 1 輛 Monza SP2 及 2 輛千匹馬力的 SF90 Stradale 上路,而 Lamborghini 的 Urus (10 輛) 則是持續穩居超級 SUV 的銷售龍頭。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代理尚未底定,但在貿易商的積極導入下,Alfa Romeo 在 5 月一樣交付了 8 輛新車、Fiat 也有 4 輛新車掛牌 (包括一輛純電動車 New 500E),而 Jeep 則是有多達 21 輛的 Wrangler 上路。 此外,上個月的稀有車銷售表中,還可看到 Toyota 總代理和泰汽車所掛牌的「暴力小鴨」:GR Yaris,且多了一位由貿易商引進的新成員:Ford Bronco Sport,而 Brabus 總代理三一國際則是順利地又引進了兩輛 G 800,並一口氣多了 3 輛 Rolls-Royce Ghost Extended 長軸車型優雅上路。

新車銷售: Lexus LM 正式登陸台灣官網!完整規格配備資訊揭曉

因此,在觀察新車銷售趨勢的變化,除了每個月的銷售數據波動外,各車廠的累積訂單數、待交車數與交車期程等,將是評估市場冷熱與銷售競爭力消長,所需要關注的平衡資訊。 畢竟新車銷售流程,車廠不能只有滿手訂單但無車可交,最終消費者能交到車開上路,才是完整的新車銷售流程,也是各車廠產銷競爭力的最終成績單。 如何導入具競爭力的新產品,同時能在產銷環節無縫搭配,將是各車廠與進口代理商能否展現真功夫的關鍵,尤其,交車等待期過長,不只降低客戶滿意度,在其他能更早交車與提供優惠促銷的競品車款招手下,也可能流失寶貴的準車主訂單,這絕對是銷售體系最不樂見與減損士氣的悲劇。 近期多款電動車在臺灣市場獲得重要成功,將成為國內電動車拓展的指標,包括 Model 3 以單月 1,633 輛進占總市場第 3 名,創下國內新車銷售量高峰,Hyundai Ioniq 5 與 Kia EV6 兩款韓系雙生電動車,在 3 月份預接獲得成功,首批配額均已迅速完售,訂單仍持續熱絡累積中,這將正面鼓舞車廠更積極擴大導入電動車款,當然,這也將刺激尚未導入電動車的品牌,產生不容忽視的危機感。 最後,行政院國發會選於 2022 年 3 月 30 日宣布「2050 淨零排放路徑」,其中關於國內電動車發展的「運具電氣化」有重要宣示,國發會計劃在 2030 年將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 (目前臺灣約有 1.5 萬輛市區公車),並且在 2040 年時將電動車與電動機車的新車市售比達到 100%,並且將完善住宅與停車場的充電設備。

新車銷售

其餘部分,Toyota Yaris 下滑 1 位來到第 7 名,Toyota Sienta 以 11,472 輛滑落至第 10 名。 當然,即使新車訂單量穩定成長,但並非所有品牌能提供足夠的交車輛,加上全球仍受疫情與烏俄戰爭所擾,銷售成績也直接考驗各車廠新車供應的能力。 今年第4名到第10名就有趣很多,Honda大改款CR-V正式於今年亮相,雖然與去年相比有落差,但仍維持13,271台的好成績;第5名則是Nissan Kicks,憑藉今年10月發表小改款,排名上升2名,共賣出11,315台;至於去年排名第5的福特Kuga,在各式新車登場、發表小改款的狀況下,銷量大幅縮水3,101台,目前暫居第8名,想要追上TOYOTA Yaris、福特Focus,機率微乎其微。

新車銷售: 售價有望在 60 萬元左右!Suzuki 全球戰略電動 SUV 明年量產

反觀同品牌小車Yaris,則是靠著一波停產前搶購潮,成功逆襲登上國產轎車王座,後續傳言將以小休旅身分的亞太規Yaris Cross接替市場;Fit則是產能有所恢復,因此也反應在交車數上頭,連續兩個月都有70%以上增長,更是本月成長率最高的國產車款。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Tucson,雖說交車數已連續兩個月面臨較大幅度下跌,但原廠於6/14為其追加的油電車型,年度1500台產量已全數完售,待後續訂單消化,外加原有的汽油車型,預估掛牌數也將迎來穩定成長。 而Kicks則是自3月寫下銷售數新高後,掛牌數就持續在「校正回歸」中,已經連三個月都面臨10%左右的跌幅,反觀競爭對手Venue則是在連續兩個月的下跌後,本月以24.8%的成長率,強勢回歸到排行榜前十名當中。

福特六和在2月1日正式發表小改款Focus,上市短短兩週時間就傳出接單已經超過1,800張,其中1,169輛已經在2月份完成掛牌,加上小改前Focus四門車型尚有59輛掛牌數,總計全車系掛牌數來到1,228輛,排行也跟著攀升到第3名。 值得一提的是,小改款Focus首度嘗試導入國產旅行車型,一推出果然在市場上獲得熱烈迴響,光是旅行車型的掛牌數 (619輛) 就佔了將近一半,不過也壓縮到Active跨界車型的銷售空間,使得Active跨界車型的2月份掛牌數縮減到175輛,跟過往的表現落差頗大。 而實際狀況也是如此,隨著部分車主決定遞延交車,再加上 6 月份全月 3 級警戒狀態,讓各車廠經銷據點的來店數大幅下滑,連帶導致應當買氣熱絡的 6 月份,在欠缺到店買氣下,反轉成為低迷的月份,繳出僅 2.7 萬輛的銷售規模,相較以往 6 月份約 4 萬輛的銷售成績,超過 1 萬輛的銷售落差,清楚看到疫情所帶來的影響。 所幸,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每日所公佈的資訊,單日本土確診數已連續多天在百位以下,跟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疫情緊繃期間,單日本土確診數動輒數百位,國內疫情確實在 6 月底已有好轉跡象。

新車銷售: BMW 主力休旅 X3 大改款進入測試後期!車身尺碼更大、動力更省油

豪華進口休旅車雖然在 12 月 20 日發表前已接單達 3,000 張,但受到首批新車到港數量有限、以及舊款車型已全數完售的前提下,Lexus NX 車系在 12 月份僅有 46 輛的掛牌數,無緣進入豪華進口休旅車的銷售排行榜,但 Lexus 總代理和泰汽車已喊出年販 1 萬輛的銷售目標,可預期後續將會有大量新車到港,為 Lexus NX 車系的銷售表現再創新高。 而受到新車到港數量有限的影響,Lexus RX 及 NX 車系在 12 月份的銷售表現皆較 11 月份有著近 3 成的衰退。 在新車到港數量充足、可持續消化新車訂單的前提下,Volvo 於 12 月份在豪華進口休旅車排行榜繳出漂亮的成績單,其中 XC 40 更以 474 輛的掛牌數首度站上排行榜第 1 名的位置,而 XC60 以及 XC90 更分別以 283 輛及 153 輛的銷售成績,進佔排行榜第 3 名及第 6 名的成績,三款車型皆較 11 月份有著達到 50%以上的銷售成長幅度。

新車銷售

一般進口休旅在多數品牌及車款皆受到原廠缺料缺車的影響下,Toyota RAV4 可說是少數在銷量及交車數未受到明顯影響的車款,在 11 月份仍繳出高達 2,581 輛的新車掛牌數,甚且較 10 月份有著 1.9%的微幅成長,且持續佔據銷售排行冠軍寶座,近期 U-CAR 網友已拍攝到新年式 RAV4 車系在國內現身,但在國內銷售端目前仍有現車的前提下,預估新年式車款推出時間可能會落在明年初左右。 同屬於國內進口休旅市場熱門車型的 Volkswagen Tiguan 車系,受到新車到港數量有限的影響,在 11 月份僅交出 297 輛的掛牌數,小改款 5+2 人座休旅 Tiguan Allspace 亦在 11 月於國內發表,加入 Tiguan 車系的銷售陣容,但 2022 年式 Tiguan 車系已有著 3 萬至最高 8 萬元的售價漲幅,且後續新車銷售表現仍會明顯受到原廠新車到港數的限制。 另外,甫於 11 月 30 推出小改款車型的 Subaru Forester 車系,受到新舊世代車款銜接的影響,10 月僅繳出一輛掛牌數,小改款車型預計將在 12 月開始交車,目前已接單約 500 輛。

新車銷售: 車主快訊

至於 Luxgen n⁷雖然生產期將延至 2023 年末,但是預告 2024 年第 1 季將全數交付 2.5 萬輛訂單,若能如 Luxgen 所預告執行的話,也將會是 2024 年新車銷售的重量級話題。 豪華進口休旅於 2022 年 12 月首度交車、便以 3,598 輛成績拿下國內總市場及進口車銷售冠軍的 Tesla Model Y 車系,在 3 月份再度以 2,302 輛的成績拿下 3 月豪華進口休旅車排行榜的銷售冠軍,也將品牌銷售總量推上了進口豪華品牌第 2 名的位置,亦是國內目前純電車型銷售最為出色的一款車系。 相較於 3 月份的一般進口休旅車市場,豪華進口休旅車市場之間的競爭激烈不少,即使 NX 車系在 3 月份繳出較 Toyota RAV4 車系更為出色的 1,589 輛成績,且較 2 月份有著 10%的銷售成長比例,也僅能位居第 2 名的位置。 不過分佔第 4 名及第 新車銷售2023 5 名位置的 RX 及 UX 車系,在 3 月份皆繳出超過 500 輛以上的單月掛牌數表現,甚且 LM 車系在 3 月份亦以 296 輛的成績位居第 8 名位置,讓 Lexus 在前 10 名榜上便佔了 4 個位置,品牌整體銷售表現相當強勢。 甫於 2022 年 12 月在國內發表大改款車型的 Mercedes-Benz GLC 車系,在新車到港陸續消化訂單的前提下,於 3 月份繳出了亮眼的銷售成績,以 737 輛的銷售成績站上排行榜第 3 名的位置,相較 2 月份有著超過一倍的銷售成長比例,但較為可惜的是 3 月份除了 GLC 車系外,Mercedes-Benz 未有其它車型上榜。 於 2023 年 2 月甫在國內發表大改款的 BMW X1 車系,3 月份即已交出 353 輛的新車掛牌數名列第 7 名,不但較自家兄長 X3 的 207 輛更加出色,甚且與名列第 6 的 Porsche Macan 車系更僅有 2 輛之差,競爭相當激烈。

比起上月船期尚未到港的掛 0,Tesla Model 3 在 5 月掛出相當亮眼的 1,655 輛(RWD 743 輛、LR 825 輛、Performance 87 輛),重新奪回電動車銷售冠軍寶座,全年已累計 3,952 輛、較去年成長 72.8%。 但 6 月 Model 3 Long Range 與 Performance 售價再度調漲近 4%,國內消費者是否仍舊能接受其節節上升的售價,有待觀察。 而同品牌的改款 Model S 與 Model X 國內雖然上市交付時間尚為未知數,但台灣特斯拉 5 月陸續已舉辦展間限時預賞活動。 5 月上市的 Toyota bZ4X 短短 3 小時接單超過 1,500 張、但首批配額僅 300 輛,5 月 34 輛先掛出部分展示車、以及少量首批交付車主,而同平臺 Subaru Solterra 以 179.8 萬接單,目前傳出接單近 200 張。

新車銷售: 全新M-Benz GLC Coupe導入雙動力 售價289萬起預計10月展開交車

台灣賓士同時也透露,展望第三季,考量國內疫情狀況、晶片及零組件供應不穩定及國際運輸波動等眾多變數,預期將影響到第三季的銷售表現。 總市場第 3 名的 Mitsubishi 領牌數為 1,795 輛,衰退幅度相比總市場可說是低了不少,這主要歸功於商用車較不售影響的關係,這一點從 Mitsubishi Delica 660 輛的領牌數不難得知;而同屬中華三菱麾下的 CMC,主要是以商用車款為主,因此衰退幅度同樣較小,以 1,646 輛的表現位居第 5 名。 中華三菱表示:CMC 受到經濟活動 (農/林/漁/牧/營造業) 對商用貨車使用需求仍存在,輕小商用車銷售表現仍然相當不錯,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優於整體市場表現。 來店客數大幅下滑對 Ford 帶來不小影響,6 月份領牌數為 1,449 輛,單月下滑幅度超過 32%,雖然福特六和並沒有透露來店客數的衰退幅度,但從領牌數來看,兩大銷售主力 Kuga 以及 Focus 都有所下滑,其中又以 Kuga 下滑程度比較高,除了疫情影響之外,這應當也與新年式即將推出有些許關係。

新車銷售

與 Toyota Sienta 並列第 8 名 Hyundai Tucson L,同樣都是繳出 662 輛單月領牌數,這也是受惠於新世代在 12 月正式發表,新世代乃是直接導入長軸版本,並且將先進主動安全配備完整配置,擁有一定的產品吸引力,根據了解,Hybrid 動力車型不會那麼快於國內登場,能否持續讓銷售成績符合產品實力,對南陽實業而言是最大考驗。 進口豪華轎車Tesla Model 3 以單月售出 675 輛,再度蟬聯銷售冠軍,不過相較於前月有 31.5%的衰退,Tesla 於 5 月 20 日開始開放 Model 3 現車選購,並且推出 6 月底前完成交車,即可加購最新第 3 代壁掛式充電座的活動,也吸引消費者選購。 Tesla 在疫情開始之前即已採用大量線上賞車模式與無接觸交付新車,因此表示在疫情期間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實際銷量仍以船期與到港數量為主。 BMW 轎車部分在 6 月份銷量明顯下滑,包括 1 Series、3 Series、5 Series、7 Series 相較前月都減少 32%以上的銷量,2 Series 更是減少 51%,因此全數被擠到排行榜第 7 名之後,主因則是由於 6 月份到港新車數量降低,但僅是船期波動影響。 相較於 BMW,於排行榜沉寂已久的 Audi,終於再度重返排行榜,大改款的 A3 開始交車後,於 6 月份交出 88 輛新車,擠進排行榜第 10 名的位置。 整個品牌靠著 A3 大量交車,使全品牌銷量較 5 月份不減反升,增加 16.7%,成為臺灣汽車市場中,唯一能在 6 月份銷量成長的品牌。

新車銷售: 疫情升溫使車市衰退近 10%!5 月台灣新車銷售成績公布

所幸的是,臺灣此波疫情已經好轉與受到控制,因此疫情警戒也獲得降級至第 2 級,各行各業也期待能盡快恢復正常,讓經濟活力得以復甦,當然也包括新車銷售市場。 首先,疫情能否盡快達到降級甚至解除警戒標準,將能降低消費者對於未來景氣不確定壓力,這將直接決定未來消費能力與購車評估,也可望讓因疫情而抑制的購車需求,出現反彈性的熱絡買氣。 2021 年將於 8 月 8 日進入民俗月,代表 8 月將有 2/3 的時間落在民俗月份,這當然不利於經銷據點做銷售衝刺,但是,在抑制近 3 個月新車銷售與領車干擾後,車廠與銷售端勢必得把握警戒降級的 8 月份,重啟銷售與彌補先前落後的進度,因此,在銷售端積極運作與加碼下,若能順利吸引消費者進場買車,且不排除民俗月領牌交車的話,將有機會讓進入民俗月的 8 月份,取得超乎預期的銷售成績。 最後,雖然疫情對各車廠新車導入規劃有所干擾,但隨著疫情好轉後,各家車廠也陸續釋出新車導入規劃,並將進行舊款車型的出清作業,並開始重啟「遲到」的年中銷售競賽促銷籌碼,因此,近期有購車需求的消費者,除可多留意新車款導入的訊息,也可以把握現行車款的促銷條件,趁著產品世代交替時獲取更多議價籌碼。

新車銷售: 陸經濟新動能 去年增28.4%

以往在國內進口總市場中的銷售常勝軍 Toyota,12 月面對 Tesla 的大量新車掛牌交車,也只能以 2,494 輛的銷售數字位居第 2 名的位置,其中主力銷售車系 RAV4 雖仍擁有破千輛的銷售成績,但品牌整體銷售表現仍較 11 月份有著約近 10%的衰退幅度,未能顯現出年末的銷售衝刺力道表現,同時多款進口車型也在 2023 年 1 月調漲新車售價,預期將會對新車市場買氣有所影響。 在 2022 年度銷售表現部分,Toyota 仍以 38,718 輛的新車掛牌數,拿下年度進口車市場銷售冠軍,但相較 2021 年仍有著 23.1%的衰退幅度,明顯受到了新車進口數量有限的影響。 而名列第 2 的德國豪華品牌 Mercedes-Benz,23,383 輛的新車掛牌數仍較 2021 年度有著 16.1%的衰退。 此外美國純電品牌 Tesla 在 2022 年度,也首次以 11,575 輛的成績站上第 7 名位置,較 2021 年度有著超過 1 倍的成長比例。 一般進口休旅車於 9 月中旬正式發表新年式的 Toyota RAV4 車系,於 9 月 21 日再度調整 Hybrid 車型的售價,而其在 9 月藉由新車陸續消化訂單後,仍繳出 1,704 輛的掛牌數表現,相較於 8 月份有著超過一倍的增幅,其中 Hybrid 車型即佔了 1,217 輛,在銷售組成中有著達到 71%的占比,而在 9 月份二度調漲售價後,會否影響到消費者的入手意願,則有待後續觀察。

新車銷售: 台灣車市7月銷量「神車衝破4000台」!LEXUS休旅雙雄都進榜

國內新車供應相對較為穩定的 Mazda CX-5 車系,在 3 月份則以 475 輛的掛牌數站上排行榜第 2 名的位置,CX-30 在經歷了 2 月份的銷售高峰後,3 月份則繳出 275 輛的成績退至第 4 名。 而向來為一般進口休旅車排行榜常客的 Volkswagen Tiguan 及 Subaru Forester 車系,在 3 月份則分佔第 3 名及第 5 名的位置,其中 Subaru Forester 車系 265 輛的新車掛牌數,則較 2 月有著 2 成左右的銷售提升。 進口導入的 Toyota RAV4 車系,在 2022 年依然是進口總市場最暢銷車系,也蟬聯國產與進口總市場銷售排行榜的第 2 名,不過,若從銷售量來看就能看出盟顯差異,2021 年 RAV4 全年銷售量達到 25,162 輛,2022 年銷售量僅有 17,524 輛,年銷量相差高達 7,638 輛。 2022 年對 RAV4 而言是辛苦的一年,在日本原廠生產配額減少下,讓 RAV4 出現普遍性的缺車與拉長待交車期,最終影響車系的全年度銷售規模。 至於 2022 年 RAV4 車系的產品變動,主要是 9 月底公部的 23 年式多數車型新增 12.3 吋數位儀表,不過,隨新年式推出售價也有一波調漲,第 新車銷售 4 季就在售價調漲與缺車下渡過。

新車銷售: 售價不變79.9萬起!KIA「新年式Stonic智慧油電」升級上市

2021 年 4 月於國內推出小改款的 Volkswagen Tiguan,在 10 月份繳出 400 輛的成績排名第 3,同時 T-Roc 亦以 246 輛的掛牌數站上第 4 名,但據了解目前 Volkswagen 到港的新車已大部份交付至客戶手中, Tiguan 新車可交數量亦快速的減少,在新車到港數量未能即時銜接客戶所需的前提下,將會明顯影響到整體的新車銷售表現,且後續新車也不排除將會有售價調漲的可能性。 可視為 Subaru 於國內銷售主力的 Forester 車系,在 10 月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銷售衰退,據了解目前現行 Forester 車系已在出清,小改款車系亦在 10 月 28 日正式展開預售,新車則預計在年底前將會推出,不過在新舊世代的車型銜接周期,仍會對新車銷售造成影響。 一般進口休旅車雖然油電車型在新車市場上仍處於缺車狀態,但 Toyota RAV4 車系透過新車到港陸續消化訂單後,也在 6 月份繳出 1,793 輛的成績,其中油電車型則占了 604 輛。 而品牌旗下另一款跨界休旅 C-HR 則在 6 月份有著 133 輛的掛牌數,但 C-HR 車系已確認將在年底停止引進國內販售,甫於國外發表的大改款車型也確認將不會導入國內市場。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