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音專訪6大著數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Eric on October 3, 2020

劉德音專訪

美國當初為吸引台積電、爭取其在美設廠,才催生「晶片法案」。 台積電的半導體產業龍頭地位無庸置疑,一旦台海有任何衝突,皆可能阻礙台積電晶片順利流通,造成全球科技業停滯,危及國際經濟。 劉德音提到,他約每三個月去一次美國,台積電和美國國會、商務部及白宮,關係均非常良好,而且「我想他們都瞭解我們」。 台積電布局全球,迄今已在美國興建兩座工廠、日本一座,德國今後可能也有一座。 這也是台積電針對美方建議,降低美國對台灣製造晶片依賴的戰略一環。

劉德音專訪

台積電已在全球展開擴張行動,美國有兩座工廠正在興建、日本也有一座,可能德國也會有一座。 由於美國官員認為美國應降低對台灣製晶片的依賴,這是台積電的因應策略一環。 劉德音稱,2018年,川普總統領導下的商務部敦促台積電在美國投資。 在一次行業會議上,該公司的幾位客戶私下聯繫了劉德音,表示台積電有必要在美國建立生產基地。 隨著美國試圖阻礙中國在半導體技術方面的進步,台積電左右為難。 2020年,台積電切斷了對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訂單,華為當時是台積電的第二大客戶。

劉德音專訪: 地緣政治

無獨有偶的,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8月初接受外媒訪問,焦點之一同樣為兩岸情勢與台灣半導體產業間的關聯。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紐約時報》專訪解釋,儘管台積電走向全球,但仍必須根留台灣,因為台積電在台灣所建立的一切難以複製。 他說,快速研發與生產台積電最尖端的晶片需要付出巨大努力,這包括一代的技術需要多達3000名科學家的心血研究,除了台灣,「我們無法將它放在任何其他地方」。

歐洲智庫艾格蒙特(Egmont)外交安全政策專家畢斯寇(Sven Biscop)在6月間與中央社記者談到,晶片對台灣是「雙面刃」。 「一方面台灣(半導體產業)在許多國家眼中很重要,另一方面若他們覺得太依賴台灣,就會尋求分散,所以這個重要性同時在降低」。 劉德音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受訪的說法與此相近,他認為,「中國不會因為半導體而入侵台灣,也不會因為半導體而不入侵台灣」。

劉德音專訪: 服務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劉德音說,若要談奇蹟,他認為教育體系有非常明顯的變化;他年輕時,只有10%的年輕人進入大學,現在有80%的年輕人擁有大學學位,政府設立許多大學院校,教育品質也逐步提升。 不具名半導體產業人士向記者分析,劉德音的壓力也很大,更何況此刻不只是投資的壓力,還有來自地緣政治的壓力。

劉德音專訪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 GAA 相 關的蝕刻及量測問題尚待克服,材料、化學品等也需要提升,全球 GAA 生態系統還未完全到位,三星 3 奈米 GAA 技術此時量產是「趕鴨子上架」。 專為雲端小白量身打造的課程架構,加上資深講師深入淺出的示範,相信不管你是否擁有雲端基礎,結訓後都能獲得適當的基礎雲端能力,並擁有對AWS旗下200多種服務的初步認識,了解如何活用雲端、掌握AI。 除此之外,課程結束後參與者還會獲得AWS提供的培訓證書,為個人求職或是部門競爭帶來正面的影響。

劉德音專訪: 張忠謀一句「無法控局面有點遺憾」 陸行之3解讀:把92歲老董請回太殘忍

作為一家極力保護來之不易的技術領先地位的公司,台積電的辦公室感覺不像矽谷園區,更像是一個祕密的政府研究設施。 6月底,他在台積電位於台灣北部城市新竹的辦公室接受《紐約時報》採訪,當時他剛剛從美國出差回來,他說他大約每三個月去一次美國。 劉德音專訪2023 這使得68歲、擁有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的劉德音同時承擔科學家、管理者和外交家的角色。 他曾在英特爾和貝爾實驗室任職,30年前加入台積電,並不斷晉陞,如今與總裁兼副董事長魏哲家一起管理著這家價值5000億美元的公司。

  • 劉德音說,台灣經濟發展被國際社會視為奇蹟,對於努力工作的台灣民眾而言這只是一段歷史。
  • 2020年,台積電切斷了對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訂單,華為當時是台積電的第二大客戶。
  • 它在台灣有一個由工程師、研發科學家、技術人員和生產工人組成的規模不大的團隊,執行極其複雜的晶片生產任務——在硅板上蝕刻比細胞還小的電子通路。
  • 但對認真工作的台灣人來說,這只不過是我們努力奮鬥的過程。
  •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要複製台積電在台灣所做的一切是極其困難的。
  • 全球地緣政治情勢與經濟、產業愈來愈交纏,凸顯台灣半導體的國際地位。

他對美國企圖遏止中國發展半導體技術的策略表示「可以理解」,但說到支不支持相關做法,「我們沒有發言權」。 劉德音說,由於台積電高達六成五的客戶來自美國,台積電可藉由海外設廠,尋找不同機會。 雖然美中緊張升溫,但台積電需要美國相關技術,赴美設廠是不得不然。

劉德音專訪: 中國與台積做生意,並不是件壞事

這是劉德音近期向外媒清楚明白表示中國若對台灣武力相向對台積電的影響,在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率領國會代表團訪問亞洲、有可能造訪台灣的敏感時刻,此番談話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劉佩真指出,劉德音的談話,反映地緣政治對半導體產業影響程度快速升溫。 最早向中央社記者提醒台灣該注意此事的是布魯塞爾歐洲暨全球經濟研究所(Bruegel)資深研究員艾西亞(Alicia García-Herrero)。 她說全球高階晶片對台灣依賴超過85%實在風險太大,而若想靠此「矽盾」抗中,對台灣來說也「賭注太大」,因為「無法讀出中國的心思」,沒有理由相信中國會因為全世界依賴台灣的半導體而不犯台。

  • 為幫助有意學習雲端的初學者深入認識,並從中找到職涯發展的機遇,AWS即將於9月07日下午舉辦完全免費的雲端入門課程「AWS線上雲端培訓日(AWSome day)」。
  • 正與大陸打起貿易戰的美國及其盟國政界領袖,都曾敦促台積電在台灣以外的地方興建生產設施。
  • 從1949年到今天,70年多來台灣一直是和平的地方。
  • 最初為了吸引台積電到美國設廠,才催生了美國的晶片與科學法,這是擴展美國半導體產業的計畫,而台積電在晶片產業的領導地位,使美國顯然沒有第二個選擇;任何台海的衝突,恐阻止台積電的晶片流通,嚴重凍結該技術產業,進而重創全球經濟。
  • 中國是很大且很活躍的消費性電子市場,所以,如果消費者有需求,中國市場需要跟台積電做生意,這並不是件壞事。
  • 《CNN》昨天貼出劉德音接受專訪部分視訊,劉德音指出,國外對台灣經濟發展可能視為是個奇蹟,對於努力工作的台灣民眾而言,這只是一段歷史。

要知道台積電是一個精細複雜的製造工廠,從原料、化學物質、設備零件、工程軟體到檢測,都必須與歐洲、日本和美國等國家即時聯繫,台積電是靠著許多人的努力才能運作,因此就算靠武力控制,也無法正常運作。 劉德音專訪2023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CNN專訪,在論及北京可能武力犯台時表示這將是各方皆輸。 劉德音說,台灣經濟發展被國際社會視為奇蹟,對於努力工作的台灣民眾而言這只是一段歷史。

劉德音專訪: 首度正面回應「中國攻台」!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CNN專訪完整解讀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正進行亞洲出訪,中途可能訪台讓國際相當關注,也牽動兩岸敏感神經。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主持人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視訊訪問,難得談及政治議題。 與中國大打貿易戰的美國及其盟友推動台積電在台灣之外建立產線,而中國利用駭客、智財竊取與數千億美元投資等所有手段,致力與台積電競爭。 中國市場占了台積電營收約10%比重,台積電只跟中國的消費性電子客戶合作,不會跟軍事實體合作。 劉德音專訪 中國是很大且很活躍的消費性電子市場,所以,如果消費者有需求,中國市場需要跟台積電做生意,這並不是件壞事。 著有《末日》、史丹佛大學胡佛學院資深研究員弗格森(Niall Ferguson)日前在彭博撰文表示,台灣發生戰爭的可能性遠高於傳統假設。

劉德音專訪

業界傳出,受終端需求不振與市場競爭影響,台積電與轉投資世界先進近期陸續調降8吋晶圓代工報價,最高降幅高達三成。 劉德音的職業生涯始於美國的英特爾和AT&T貝爾實驗室[4]。 劉德音專訪 現任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麻省理工學院執行長諮詢委員會成員,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工程學院工程諮詢委員會成員[5]。 我想我們是把半導體技術視為一門科學,但同時也是一門生意,而不是組裝零件而已,當然這一切都得歸功於與我們合作的夥伴們。 我們的工程師甚至因為疫情利用擴增實境(AR)與遠在荷蘭以及加州的工程師合作,我們就是這樣密切合作,共同推進最先進的半導體技術。

劉德音專訪: 視頻, 全球最大電池交換網能否吸引機車族轉投乾淨能源?BBC記者試騎台灣電動摩托, 節目全長 1,54

美國政府已撥款數百億美元來加強自己的半導體行業,並資助台積電赴美設廠,遠離中國,後者從未放棄武力奪台的可能。 在美國試圖阻礙中國在半導體技術方面取得進展之際,台積電左右為難。 2020年,台積電中止了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訂單,而華為當時是台積電的第2大客戶。

劉德音專訪

劉德音今在「台灣半導體、世紀新布局」李國鼎紀念論壇中,以「立足台灣,放眼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下1個10年」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John Liu於2021年加入時報,負責報導中國新聞。 此前他在《緬甸時報》任記者,並為國際新聞機構報導台灣方面的新聞。 「它很快就會達到極限。所以,這已經擺在桌面上了。但我認為我們還沒有解決辦法。」負責處理CHIPS法案激勵措施的商務部拒絕就具體公司置評。

劉德音專訪: 燒光1900億 中國AI一哥大裁員

台積電已開始全球擴張,目前在美國有兩座工廠在建,日本有一座,可能在德國也會有一座。 美國官員呼籲減少美國對台灣製造晶片的依賴,全球擴張是該公司應對這一呼籲的戰略之一。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要複製台積電在台灣所做的一切是極其困難的。 他表示,快速開發和生產公司最尖端的晶片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開發一代技術需要多達3000名研究科學家。 劉德音對此解釋說,台積電有賴美國技術、別無選擇。

正與中國打起貿易戰的美國及其盟國政界領袖,都曾敦促台積電在台灣以外的地方興建生產設施。 中國也用盡各種方法想與台積電競爭,不惜動用駭客、竊取智慧財產權並投資數千億美元。 無論是企業或資訊主管、開發團隊的技術人員,還是對雲端服務有興趣的工作者,AWS線上雲端培訓日都能為您建立雲端技術概念、拓展應用視野,千萬別錯過由AWS專家帶來的培訓課程。

劉德音專訪: 紐時專訪/張忠謀:台積不會失去技術優勢 大陸稱霸半導體的機會不大

他沒有說出口的是,半導體的發展不只需要大量的人才,人才的質量更是關鍵。 台灣過去養成的工程人才,不但有優秀的素質,更有吃苦耐勞的特質,才會願意在晶圓廠內工作,並配合客戶(尤其多數是歐美客戶)的各項要求,甚至是輪班、加班投入工作。 這些不是歐美頂尖人才投入職場時偏好的工作模式,這也是歐美難以複製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原因之一。 台灣經濟發展的領導人與台灣最重要企業的領導者在此一論點上英雄所見略同,相信多數台灣的科技業領導者也不會反對這一點。

我想台積電是把半導體技術本身看做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生意,而不是組裝零件而已。 台積電工程師在新冠肺炎發生期間,戴上AR眼鏡跟遠在荷蘭及美國加州的工程師合作,如此密切的合作結果就是共同推進半導體先進製程。 問:你會擔心台灣目前在中國半導體供應鏈上所扮演的核心角色嗎? 有時台積電被我們視為是台灣的護國神山,但中國仍強調對台灣有絕對的主權,而且是不可退讓的中國資產。

劉德音專訪: 黃崇仁親曝私下問張忠謀「美國製造」有無優勢 兩人看法一致

台灣政府設立了很多大學,對於所有年輕人來說,只要願意花時間唸書,要唸大學一定可以有學校就讀,台灣因此建立了一個相對高品質的社會環境,可以面對未來可能的挑戰,我覺得這是非常非常特別的一點。 裴洛西可能訪台,外界猜測中國可能藉機侵略,劉德音認為,試圖軍事掌控晶圓廠絕對是不智之舉,因為被佔領的晶圓廠完全無法運作。 劉德音專訪2023 台積電在業界的龍頭地位無庸置疑,台灣若發生任何衝突,都有可能阻礙台積電的微晶片流通,導致科技業嚴重停滯,進而影響全球經濟。

劉德音專訪

以台積電7奈米來說,美國有非常多擁有輝煌歷史的偉大公司像Intel,中國則是撒了數十億美元資金去興建晶圓廠,但都沒有辦法像台積電一樣做出晶片。 台灣還有一個與眾不同之處,就是教育體系有非常明顯的變化。 我年輕的時候只有10%的年輕人進入大學就讀,但現在有80%的年輕人擁有大學學位。

劉德音專訪: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少子化對私立大學的嚴重打擊

他強調,2758決議並沒授權中國在聯合國體系代表台灣,兩岸互不隸屬是台海客觀現狀,也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只有台灣政府才能代表全台灣2300萬人民。 台積電今天舉行 3 奈米量產暨擴廠典禮,董事長劉德音表示,晶圓 18 廠是台積電 5 奈米及 3 奈米生產重鎮,總投資金額將達新台幣 1.86 兆,估計將創造 1.13 萬個直接高科技工作機會。 若國際「去風險化」概念普遍化,對台灣有什麼影響? 派駐歐洲的一位資深經貿官員5月間與記者聊到這個議題,他認為,這概念的關鍵是「對象的風險性」,以中國而言,風險其實不在於經濟依賴太集中,而在其政權體制。

劉德音專訪

田中光說,氣候變遷、疫後復甦等跨國性議題也都需要台灣在內各個國家共同參與。 劉德音專訪2023 他說,台灣是善良力量,國際社會負責任一員,有能力及意願跟國際合作,持續貢獻自身能力,以及協助疫後全球復甦。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正進行亞洲行,公開行程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及韓國,雖然沒有包括台灣,但對於裴洛西是否中途訪台,國際仍相當關注,也牽動兩岸敏感神經。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