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碳議題10大著數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Dave on September 10, 2021

節能減碳議題

隨著澳洲大火等極端氣候事件越來越頻繁,氣候變遷成為本世紀最棘手的難題之一,除了仰賴政府修法、企業主動減碳,您我一般的市井小民也能從生活中著手改變,力行 9 件小事對抗氣候變遷。 為期兩週的 COP26 聯合國氣候大會於 11 月 12 日落幕,本屆大會首次將「逐步減少化石燃料」寫入官方文本中,也宣告化石燃料時代走向終結。 各地政府與企業更以「零碳經濟」為核心,達成多項承諾,然而這些承諾是否足以挽救氣候?

節能減碳議題

前者只考慮各國已完成立法的減碳目標,來估算未來的碳排放;後者則是假設所有已宣示的國家淨零承諾都會如期完整實現,不論目前是否已立法或已納入政策文件。 工研院長劉文雄表示,距離台灣2050年實現淨零轉型的政策目標,已正好進入倒數1萬天,透過此次論壇暨特展提醒各界,接下來是非常關鍵時間,工研院已在2年多前成立南部產業創新策略辦公室,了解各界問題並尋找解決方案。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16日電)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今天到台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出席淨零排放論壇暨特展,致詞時表示,節電是最有效減碳方法,改變生活習慣就有成效,希望未來研發出更多減碳生活方式。 蓋茲在《如何避免氣候災難》這本書中告訴我們:如果淨碳排不歸零,你我所擁有的一切可能隨時歸零! 節能減碳議題2023 他提出一套涵蓋層面極廣、但每一步都切實可行的計畫,希望把溫室氣體排放量全面減到零,挽救人類免於一場迎面而來的氣候浩劫。

節能減碳議題: ISO 50001 能源管理

面臨淨零碳的全球浪潮時,許多業者面臨未能全盤了解政府資源與補助、全球淨零排制度對企業影響、數位化與系統化整合程度不足等困境。 新北市綠色能源產業聯盟賴欣儀秘書長表示,碳健檢中心第一線透過能源、溫室氣體到產品碳足跡的盤查三大面向為企業進行碳健檢,提供平台串接資源與訊息,以智慧工廠設備,引導企業參與智慧及淨零轉型。 大多數組織都面臨著幾種風險和機會,這些風險和機會可以根據它們對成功實現能源管理系統和能源績效的持續改進的潛在影響來優先考慮。 節能減碳議題2023 企業可將組織所面對的內外部議題及利害相關者的需求與期望作成組織背景審查報告,因應內外部議題的變化,把風險和機會納入組織HLS高層次策略的一部分以體現節能減碳與追求永續發展的社會責任。 能源新創公司聯齊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哲淵表示,全球碳排中有27%來自發電,在台灣則有8成用電來自火力,政府目標2050年要有20%的綠電,也因此能源轉型對當前而言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 淨零排放不是不排放,而是努力讓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極小化,再用負碳技術、森林碳匯等方法抵消,達到淨零排放。
  • 智慧城市是世界各國城市永續發展的趨勢和解方,做為安居樂業的智慧宜居國際城市典範,新北市要以產業科技化為架構,人民福祉為基礎,為實現經濟繁榮、宜居生活的願景努力不懈。
  • 2018 年的公投中,有近 590 萬人對「廢除非核家園政策」投下了同意票,2021年「續建核四」公投也於 12 月 18 日展開。
  • 沈榮津下午在致詞中表示,在淨零轉型的趨勢下,ESG是維持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 事實上,台積電淨零碳排具體執行方向,包括將最大宗的用電,以及生產線排放、供應鏈排放等源頭減量,並持續提升製程設備能效、導入節能方案、以及採購再生能源與碳權等。
  • 曾文生在開幕儀式致詞表示,南台灣是重要工業科技重鎮,工研院舉辦淨零排放論壇暨特展,協助南台灣產業精準掌握淨零排放相關技術及情報,搶先布局淨零減碳新商機,如為產業界提供「AI數位減碳解決方案」,還有為減少包材廢棄物研發循環包材及物流調度平台等。
  • 能源新創公司聯齊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哲淵表示,全球碳排中有27%來自發電,在台灣則有8成用電來自火力,政府目標2050年要有20%的綠電,也因此能源轉型對當前而言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朱俊德說,目前國內製造業許多都已朝節能減碳目標前進,以舜倡發發來說,因生產過程是已設備所使用的電力能源,為最大宗碳排來源,目前透過建置太陽能發電、儲能設備、能源管理等手段,每年已能減少約150公噸碳排,未來朝每年減少20到50噸為目標,逐漸達成淨零碳排目標。 報告分析了達到減碳目標需要的行動和時程,例如2025年禁售化石燃料鍋爐、2030年新車有60%為電動車等;此外,報告還分析了低碳技術的發展,對經濟和能源產業、全球自然資源開採、能源安全等不同面向的影響。 群創光電自2019年導入ISO 50001,至2021年台灣廠區前段製程節能行動計畫共提案151件,估計產生2,846萬度節電績效,約達到1.5萬噸CO2e減碳效益。 深知完善的能管是最佳守備,為能找出能源改善潛勢與機會,紀錄與分析大量的能源使用資訊將是重要的一步! 來自工業 4.0 概念與技術,導入數位監控電表將能源資訊自動記錄、建構分析統計模型並將大量資訊流進行大數據分析,透過智能平台將資訊透明化,使能源管理工作人員掌握能源使用效率並做出適當處置措施。

節能減碳議題: 企業碳焦慮 憂無法購買大量綠電

例如:改使用低碳的交通方式、增加商品的回收和重複使用,來減少製造時的耗能。 如果全球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先進經濟體要在2045年達到淨零排放,並在2050年能提供負排放,來抵銷其他經濟體的排放。 IEA指出,截至2021年4月23日,有44個國家和歐盟承諾淨零排放目標,其中有10國完成淨零排放立法、8國正在立法中,剩下的國家則已將淨零承諾納入政策文件中。 他說,最近聽說有家公司減少夜間尖峰時段用電,1個月省下新台幣30萬元,還把其中1/3拿來發給員工當獎金,這顯示出工作和生活方式改變,可以讓更多人知道減碳工作要如何做。

畜牧業對環境造成的負擔就是這般超乎你我想像——光是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就佔全球排放量的 節能減碳議題 18%,比全球運輸業(鐵公路、輪船、飛機⋯等等)的碳排放量加總起來還多。 然而,資源有限,創意無窮;與其陷入沒有結果的口水混戰,何不從今天開始實行零成本的日常省電妙招,為臺灣減輕電力負擔,也為地球省下有限資源。 鄧白氏昨(17)日公布第三季企業樂觀指數(BOI),其中飯店與餐飲業持續蟬聯最有信心產業,顯示國內內需動能續強,在6項指...

節能減碳議題: 日月光達成10萬造林成果 永續愛護台灣山林環境

再者,碳權交易不像證券買賣為單純一次性交易,在以專案為基礎的碳權買賣中,雙方契約關係可能持續數年或十幾年,過程如何監督、驗證專案執行成效,一旦碳權品質不佳時如何填補買方損失,也有賴專業服務及完善規劃,避免日後交易紛爭。 環保署表示,計畫申請金額之上限,依本署每年通過之預算進行分配,計畫每案以100萬元為上限,執行期程為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各計畫補助金額採全額補助。 淨零排放不是不排放,而是努力讓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極小化,再用負碳技術、森林碳匯等方法抵消,達到淨零排放。 報告中將先進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減碳時程分開討論,其中先進經濟體,像是美國、日本、德國等OECD成員國的總碳排量雖然比較低,但人均碳排量高於印度、印尼、巴西等新興市場或發展中國家。 但在行駛過程中,A級電動車排放的溫室氣體較燃油車少了37%,電動休旅車的溫室氣體排放又比燃油車少了50%。 遠傳應用多項創新性的改善方法,降低日益增加的用電密度衝擊,例如吸附除溼技術(Desiccant adsorption technology)可以回收排氣冷能,降低外氣(OA)負載(cooling load)達22%,冷熱通道氣流管理專案則大幅提升機房冷卻效率……等。

換句話說,無論您我在生活中如何想盡辦法減碳,只要源頭發電的方式依然使用化石燃料,達成環境永續目標、減緩氣候變遷就仍有一段長路,需要政府、企業與民間共同努力。 同時,不只是硬體建設推動,新北市政府的「招商一條龍」政策,自108年起推動迄今,已協助廠商在新北落實投資221件,投資金額逾4,100億元,創造逾8.7萬個就業機會。 如新竹物流今年攜手新北市政府,於八里區斥資19億元建置「國際物流暨北區轉運中心」,預計創造500個就業機會,為新北智慧物流發展注入新的動能與契機,未來也透過轉運中心可望繼續帶動新型產業聚落發展。 新北市政府將持續以「馬拉松」精神,長期陪伴企業夥伴在新北持續擴大投資成果。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進一步表示,全球目前將近有140個國家承諾在2050年達淨零排放,佔全球碳排放量88%,可見得世界的腳步都往淨零排放邁進。 然而,根據2021年10月發布《淨零排放經濟指數報告》 (Net 節能減碳議題2023 Zero Economy Index 2021)指出,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已經困難重重,除非全球脫碳率必須提升5倍,才有可能達標在2030年碳排減半,2050年達到淨零。

節能減碳議題: 環境議題夯什麼?別錯過最受歡迎的10篇環保議題文章

也因此,降低發霉風險,其實也能減少生產能源的浪費,打造永續生產環境。 2050淨零排放是跨世代、跨領域、跨國際的大型轉型工程,也是我國史上最長遠的跨部會國家發展計畫,不僅攸關臺灣競爭力,也關係環境永續。 臺灣自105年啟動能源轉型,已打下良好基礎,且能源政策和產業政策扣合,從「5+2」產業、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到發展氫能、擴充電網設施、儲能設備等,未來將帶動更多產業一起成長,化氣候風險為綠色轉型契機,與世界共同邁向淨零。 節能減碳議題 隨著淨零碳排的氣候海嘯來襲,對地方政府和台灣產業而言也許是個好機會,讓城市環境更永續、使危機變成綠色商機。 環保署於95年率先提出開發中國家第一個「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歷經近10年努力不懈的溝通與協商,終於在2015年6月15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以下簡稱溫管法),104年7月1日總統令公布施行,自此臺灣正式邁入減碳新時代。 本法是我國第一部明確授權政府因應氣候變遷的法律,明定我國139年(西元2050)長期減量目標及以5年為一期的階段管制目標,並搭配具經濟誘因的管理措施,逐步建立從免費核配到有價配售的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未來將以減緩、調適及綠色成長3大主軸,推動臺灣因應氣候變遷的具體作為。

節能減碳議題

何麗梅也坦言,製程越先進、越複雜,單位產品在生產過程的耗能也隨之增加,要降低生產過程的電力使用以及碳排放相當具挑戰性。 身為台灣最重要的世界級半導體企業,台積電的減碳策略也發揮永續供應鏈的影響力。 2021 年台積電與中油提出使用碳中和商品的需求,採用符合碳中和產品查證的天然氣,不僅是台積電實踐淨零排放的重要一環,更發揮綠色影響力,帶動產業共同邁向永續供應鏈。 「台積電支持政府再生能源政策,也期許政府大力協助再生能源產業的推動。像是加速建置碳管理制度、開放碳權市場,以及促成碳捕存的發展,都將是台灣能源轉型、綠能產業發展的指標。」何麗梅期許。 節能減碳議題2023 當疫情宛如黑天鵝衝擊全球,ESG 概念成了迫切的顯學,台積電早已將ESG 節能減碳議題2023 節能減碳議題 深植企業核心。

節能減碳議題: 氣候變遷危機!關於海平面上升,你需要知道的7件事

從減碳預估量來看(下圖),「既有政策情境」無法使全球碳排減少,「宣示目標情境」可在2050年減少全球排放1/3,但離淨零排放還有很大差距。 鴻海科技集團環保長洪榮聰在「迎接零碳 – 打造永續新未來」為題的專題演講中,以鴻海兩年前宣示要重點開發的電動車為例,說明了鴻海在減碳淨零上遇見的機會及挑戰。 過去的思考模式是能源管理系統只專注在重大能源效率的管理與改善,從ISO 50001角度出發結合風險與機會的管理策略以擴大系統管理的廣度與深度。 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標準採用新的「高階結構」HLS(High Level Structure),共分10個章節,並依PDCA的管理循環重新詮釋。

每年 4 月 22 日是「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宗旨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因此成立的節日。 現今已發展至全球 193 個國家、吸引超過 10 億公民參與,藉由這一天推廣能減碳等日常環保行動,舉辦各種活動改善地球環境。 每一年都會訂定一個行動主題,2021 年的主題是「修復地球」(Restore Our Earth),呼籲人們以實際行動對地球付出關懷、減少對地球的影響和破壞。 過去一年,全球環境挑戰不停歇,包括氣候變遷、海洋危機、森林大火、塑膠氾濫,讓身在臺灣的您我必須一同關心,也在生活中做出改變。 KPMG安侯法律事務所資深律師倪伯萱建議,企業應針對自身產品及市場特性,釐清相關國家、區域、乃至於影響力深厚的產業龍頭所要求的碳規範內容,考量不同規範間就取得碳權條件、誘因、限制等之異同,並確定企業購買碳權目的為何,方能規劃明智、有效率的採購策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