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鑫醫電2023全攻略!(持續更新)

Posted by Ben on February 2, 2019

博鑫醫電

總經理許富舜目前在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重症加護病房兼任主治醫師,曾參與多項醫療資訊系統的開發,現在還是臺灣大學生醫電資所博士候選人。 他帶領團隊開發全球唯一擁有醫療級呼吸音辨識技術平台,擁有抗噪科技、連續呼吸音收集與專業標註集成的海量資料庫,以及能在終端裝置上部署深度學習高速推論的技術。 公司三項成果也分別轉化成專門為麻醉鎮靜病患而設計的呼吸監測產品,包括電子聽診器以及呼吸監測儀,在臺灣使用的醫療單位已超過20個,在高風險麻醉鎮靜領域服務人次已超過4,000人。 本次線上媒合會有晉弘科技、旺北科技、博鑫醫電、榮晶生技、群曜醫電5家醫材廠商參加,鎖定體外診斷與監測類別領域,包括晉弘科技「數位五官醫療檢查鏡」、旺北科技「多參數生理訊號監視器及穿戴式脈搏血氧濃度計」、博鑫醫電「醫用設備檢驗自動判讀系統」、榮晶生技「可拋棄式內視鏡」、群曜醫電「磁控上消化道內視鏡」,現場交流熱烈。

博鑫醫電

林燕山董事長表示真茂科技,可提供智慧藥局需要的精準健康科技設備,包括衰弱肌少量測評估數據分析,可以精準建議適合有效改善方法,改善的數據同步收集AI人工智慧調整個人化的處方。 由藥局人員依據量測評估及改善報告進行精準行銷,對藥局的數位轉型科技化提升具有創新效益,也有吸引新客戶,留住舊客戶的效果。 這類族群的需求在於,於完成在醫療院所完成治療後必須返回住家休養,但在休養期間,仍是需要有專業醫療照護的器材協助,了解病患本身的心電圖等重要生理訊號的狀況,進而讓專業醫療人員能夠有所掌握。 所以這款監視器PDK的首要目標,就是希望病患就算在家使用也能輕鬆上手,該PDK同時內建4/5G的通訊模組,病患可以就生理訊號的表現直接與醫護人員溝通。 金屬中心執行長林秋豐表示,台灣有許多優秀技術與自有品牌,今年因應疫情影響,許多國內外的大型展會活動皆取消或改為線上展覽,中心也積極協助業者拓銷國外,藉由線上媒合開啟新的商業模式,提供多國買主新代理選擇及品牌資訊,建立連絡管道,為國內醫材廠商爭取更多國際訂單,搶佔後疫情時代的新商機。 李宇倢自臺北醫學大學博士畢業後即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醫學研究員,活用董事長劉偉民醫師歷年來累積的3,000多部手術影片,摸索開發出AI機器手臂手術導航系統,從零開始開發出微創手術AI輔助影像辨識與外科醫學教育平台。

博鑫醫電: 博鑫醫電 English

博鑫醫電是全球第一家提供行動5G生理參數供外部App存取之開放式平台 (5G-Vital-Sign Platform) 領導廠商。 此5G-VSP平台提供符合醫規性能之心電、血氧、血壓等生理參數,並開放原始波形數據資料供醫護人員或研發團隊從雲端及其它設備做數據分析或開發軟硬體,目前已獲得台灣多間模擬病房和大專院校所採用,不僅節省人力成本,減少誤判性,更提高研究效率,使遠距醫療、居家照護等行動應用帶動AI先進醫學技術的發展。 博鑫醫電是全球第一家提供行動5G生理參數供外部App存取之開放式平台 (Platform Development Kit) 領導廠商。 PDK提供符合醫規性能之心電、血氧、血壓等生理參數,並開放原始波形數據資料供醫護人員或研發團隊從雲端及其它設備做數據分析或開發軟硬體,目前已獲得台灣多間模擬病房和大專院校所採用,不僅節省人力成本,減少誤判性,更提高研究效率,使遠距醫療、居家照護等行動應用帶動AI先進醫學技術的發展。

  • 「如果癌友的病情未好轉,一人罹癌拖垮全家更是常見!」婁培人強調,頭頸癌病人若能及早使用癌症免疫藥物,副作用與恢復的時間較短,他們就有機會儘速回歸職場,減少對家庭的衝擊,也能降低家庭長期照護的負擔。
  • 博鑫醫電也推出5G多參數生理監視器研發教育用開發套件,則可解決大專院校為了開發臨床應用耗費的人力經費,難以確認符合醫規性能要求,不易取得原廠生理監視器的原始資料,以及固定採用商用手機來搭配展示高階醫用研發成果,顯得不夠專業等各項難題。
  • 他於2016年為讓有飲食管理需求的消費者不必放棄享受美食的權利,創業成立癒膳糧餐飲集團,並獲國發基金挹注。
  • 目前,公司產品已陸續自2020年中及今年上市,成功銷售英、美、德、荷、瑞、澳、日、新加坡、中國、俄國等地,並取得美國阿斯特捷利康、安進、龍沙等美、英、瑞士之訂單。
  • 台灣牙e通與南科管理局共同執行市場拓銷計畫,與牙材及設備廠商組建臺灣隊進軍南向市場。
  • 包括急診室中,大大小小24小時運作的醫電設備,如生理監視器、輸液幫浦、呼吸機、電擊器等,維繫著病人脆弱的生命。
  • 此外,東南亞也是博鑫醫電未來想要投入的市場,儘管該區域的發展未如歐美等先進國家,但在金字塔頂端的客群也會有遠距醫療的實際需求,這部分也是未開發的處女地。

博鑫醫電成立於2017年7月,營運團隊座落於新竹竹北生醫園區,集結各產業菁英,包括醫療器械、儀器設備、人工智能、半導體晶片以及臨床醫學。 技術競爭力涵蓋智能圖像辨識、訊號重建、標準器儀器之建構、人工智能晶片/ 模組之建構。 由於各大醫療院所乃至於保險機構都在Android應用程式商店推出自家的服務App,病患可以依照自身的需求,下載所需要的App,協助醫療單位與病患的互動,保險公司也能透過該平臺可取得所需要的資訊,便於進行保險給付。 糖尿病、高血壓以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的增加,連續監測設備的需求也隨之提高,博鑫醫電團隊研發出全球第一個多參數5G智能生理監視器,打造智慧醫療生態系統,帶動AI先進醫學技術的發展。

博鑫醫電: 電子人勇闖Bio-ICT 全自動醫電設備檢驗系統攻入大廠

PDK開發平台已獲得許多模擬病房與大專院校所採用,同時實現AI邊緣運算以及Medical IoT 的整合應用。 陳勇男總經理表示先勁資訊是「健康產業軟體」製造商與服務廠商,本次展覽發表智慧藥局平台與智慧藥局專利APP,隨著數位升級與AI大數據等來臨,先勁資訊已完成了行動支付整合POS、信用卡、Apple Pay、Android Pay、QR Code掃碼行動支付等電子錢包。 長遠規劃邁向智慧藥局領域,提供相關服務,例如人臉辨識、自動結帳、店內追蹤、自動補貨、廣告推播、定價查價與圖像檢索、AI推薦商品、個人化精準行銷等應用。 O2O將客人導入門市的智慧藥局APP,O2M將線上客源導流至線下,針對不同的消費族群,提供個性化銷售服務。 高醫神經部暨睡眠中心主任徐崇堯表示,前往阿里山度假入住大片落地窗民宿,白天行程緊湊,入夜還參加觀星活動,凌晨2點才就寢,清晨6點多自然甦醒,望著窗外大自然,聆聽蟲鳴鳥叫卻不敢疲憊,體悟日出喚醒你我取代鬧鐘。 執行長游瑞元不諱言,博鑫醫電想要打造以該PDK為核心的智慧醫療生態系統,希望由博鑫醫電在市場開了第一槍後,能讓全球醫療電子的軟硬體方案商都能一起參與,把市場做大。

創辦公司後,帶領團隊成功開發結合跨領域技術的半導體生醫晶片及微量生醫分子檢測儀,也與台積電簽訂半導體生醫晶片共同開發合約。 目前亦正開發可一次檢測多個標的之晶片,並搭配全自動化檢測儀,未來將發展為可用於伴隨式診斷的POCT產品。 褚家容也經營一個非營利樂團長達10多年,長期至弱勢社區或團體公益演出,樂團目前仍是大臺北管樂圈唯一長期投入公益演出的樂團。

博鑫醫電: 全球首發 博鑫醫電 打造多參數智能生理監視器

目前公司業務已拓展實體門市,並和誠品、新光三越、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大立光電等大廠合作,加盟品牌策略也發展迅速。 電子業新二代陳孟專為公司總經理暨執行董事,具有一博三碩兩學士,創立生命之星專注以蠶絲蛋白科技研發各種生醫材料應用,短短幾年內,已躋身國際蠶絲蛋白醫材市場,獲獎無數,2019年獲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iENA)金牌。 她於2021年發起成立商務生態圈,召集超過100家公司加入,建構一個資源互補、整合的產業協作生態圈。 總經理林彥竹為英科智能以及母公司Insilico Medicine創始員工,目前也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藥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執行長林淑娟臺大畢業後,在清大一路念到博士,帶領由臺北醫學大學優秀團隊組成的學研新創公司,成功開發全球第一個子宮內膜癌安蓓®基因檢測試劑(MPap®),並通過TFDA創新醫材審查,宣告臺灣子宮內膜癌正式邁入新型的分子診斷技術。 Harry,臺大化學博士畢業,目前為公司的執行長/董事長,同時為商業發展部負責人,擁有成功創業經歷,並且為竹科FITI計畫業界導師。

博鑫醫電

「如果癌友的病情未好轉,一人罹癌拖垮全家更是常見!」婁培人強調,頭頸癌病人若能及早使用癌症免疫藥物,副作用與恢復的時間較短,他們就有機會儘速回歸職場,減少對家庭的衝擊,也能降低家庭長期照護的負擔。 本土研究發現,頭頸癌的自殺風險是一般人的5.14倍,居各癌別之冠,肺癌、肝癌分別是4倍、2.92倍,進一步分析輕生原因,癌症治療的難易、生活品質的衝擊等,都會影響癌患的自殺意念。 婁培人坦言,手術治療造成癌友的外貌改變,無法說話及進食,讓他們難以回歸社會,又因治療副作用大,得仰賴他人照護,對生活品質的衝擊很大,因此頭頸癌是自殺率最高的癌別。 楊慕華說,曾有位頭頸癌患者已進行氣切,腫瘤無法開刀,透過免疫藥物治療後,腫瘤縮小,5年多來長期控制癌症,雖然仍有氣切,但已能自行進食,還四處分享經驗鼓舞癌友們。

博鑫醫電: 博鑫醫電股份有限公司的營業項目及代碼表

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柏翰擁有Red Hat認證系統工程師,創業前任職美國摩根士丹利,專責商業智慧、大數據,並晉升到管理公司的數據與資安系統。 直到2015年,因父親罹癌,往返美國、臺灣數十次,最後下定決心離職回臺,技轉當時父親主治醫師開發的「應用擴增循環腫瘤細胞(CTC)於個人化癌症用藥建議」技術,於2018年創業,目標是成為癌症治療的Google Map,幫助癌症抗藥性病人譜出一條讓病人脫離「癌症迷宮」的通道,過去3年,檢測應用已廣為醫院使用。 目前,公司開發的仿生細胞培養平台已成功培養超過1,000個臨床案例、超過130種實體腫瘤,培養CTCs效率,比2016年哈佛大學所發表文獻至少快4倍,成功達1.5~3倍。 博鑫醫電2023 執行長暨創辦人林彥穎,為跨領域EE博士,專長為先進雷射物理及光學顯微影像,於國立清華大學光電所及腦科學研究服務,致力開發3D生醫光電影像與自動化分析技術。 參與科技部價創計畫從而衍生新創,成功開發自有專利之3D數位病理影像技術結合AI輔助臨床診斷之次世代數位病理檢測。

  • 但是以過去的經驗來看,即使罷工時間也不會太久,因為這是勞資雙方兩敗俱傷的情況,會影響到公司的正常營運,公司不賺錢的話當然也會影響到勞工的權益,所以預估即使罷工,也可望在幾天內獲得解決,不會長期影響到天然氣的價格。
  • 創辦人暨執行長陳冠諭曾擔任成大前瞻醫材中心研究員,對產學合作產品開發及專案管理有15年經驗。
  • Harry,臺大化學博士畢業,目前為公司的執行長/董事長,同時為商業發展部負責人,擁有成功創業經歷,並且為竹科FITI計畫業界導師。
  • 博鑫醫電智能生理監視器目前已獲得國內外模擬病房和教學醫院所採用,不僅節省人力成本,減少誤判性,更提高研究效率,應用在一般病房、加護病房、遠距醫療、居家照護、救護車等場域,進一步帶動AI 先進醫學技術的發展。
  • 博鑫醫電智能生理監視器也協助急性後期病患(Post-acute Care,簡稱PAC),游瑞元說,這類族群的患者在醫療院所完成治療後必須返家休養,在休養期間,病患可運用內建的通訊模組,提供醫護人員心電圖、血壓與血氧等重要生理訊號,進而讓專業醫療人員能夠掌握院外患者的狀況。
  • 這次預計前往CES 2022的參展產品為醫材級多參數生理監視器,博鑫醫電執行長游瑞元表示,這款監視器基本可以視為Patient Monitor PDK(Platform Development Kit),可以協同第三方軟硬體業者的產品,為不同的醫療場景靈活打造對應的智慧醫療電子解決方案。

張瑞仁博士為公司創辦人,為合成生物學技術平臺――PGASO畢卡索細胞編輯技術發明者。 張瑞仁透過與各方共創策略,大幅降低工業生產成本且降低排放,掌握關鍵技術達國際市場商業化的目標,其中包含未來生產疫苗佐劑以及T細胞與幹細胞編輯技術。 新北市藥師公會創全國藥師公會首例,本次在世貿成立大型展覽專區,設立「藥樂齡生活照顧館專區」,成為本次展覽新亮點,許有杉理事長表示本次參加照顧展有四個面向的意義價值:一、讓官方看到,藥師在長照的價值,未來訂定政策能夠涵蓋藥師的機能。 博鑫醫電 二、讓跨職類的醫事團體知道,藥師可以在長期照顧裡能夠協同其他醫療人員完善的照顧民眾健康。

博鑫醫電: 頭頸癌發生率全球居冠 治療落後國際 醫籲健保放寬給付/勞工搏命難1

總經理王正琪為國立臺灣大學生化科學博士,美國Scripps Institute博士後研究。 帶領公司團隊不僅進駐嬌生(J&J)旗下生技新創育成中心JLABS,更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哥倫比亞大學合作,共同開發治療乾性黃斑部病變與斯特格病變新藥,目前已進入全球三期臨床試驗。 2018年,王正琪獲JLABS選入「傑出女性領導人」,從百餘家國際新銳脫穎而出,成為首度且唯一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

游瑞元表示,博鑫醫電想要打造智慧醫療生態系統,能讓全球醫療電子的軟硬體方案商都能一起參與,把市場做大。 博鑫醫電 目前與博鑫醫電合作的第三方業者,有專為腦波偵測的亞堤仕生醫科技、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CBIA)、科音國際、愛微科(溫度度貼片供應商),輔人科技以及互貴興業(無線手持超音波裝置業者)、優盛醫學(ROSSMAX)全系列無線產品(血糖、血壓、血氧、體重、額溫)等。 游瑞元說,若患者在加護病房或救護車,運用智能生理監視器可預測患者的生理狀況,協助醫生和護理師預先患者生理數據及分析,提前處置以預防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的發生。 博鑫醫電智能生理監視器目前已獲得國內外模擬病房和教學醫院所採用,不僅節省人力成本,減少誤判性,更提高研究效率,應用在一般病房、加護病房、遠距醫療、居家照護、救護車等場域,進一步帶動AI 先進醫學技術的發展。

博鑫醫電: 智慧醫療服務產業藍圖 醫藥產業專家匯集

第二次創業,他成功將原本做為貴婦們最愛的鑽石,化為獨家奈米追蹤技術,結合影像以及定量分析系統,開發「路明思細胞追蹤平臺」,攻下細胞治療領域的利基市場。 博鑫醫電2023 5G多參數生理監視器開發平台可開發應用的情境,包括1.院內:各科ICU、呼吸照護病房、麻醉科、恢復室、各科一般病房、急診、救護車、洗腎室;2.院外:遠距醫療、長照、居家照護等。 CBIA張意良秘書長表示,醫藥產業要成功升級,除了透過產學研發及商業媒合,應建構跨業合作平台,創造醫療互利共榮生態圈,在海外銷售布局上,歡迎各位到世貿CBIA海外分會展示中心參觀,持續協助台灣生醫業者在海外市場布局。

此套儀器亦可透過所開發的軟體演算法定量評估出多種皮膚參數,如:角質厚度、表皮厚度、水份、膠原蛋白含量、微血管密度、表皮粗糙度等,可應用於皮膚醫療院所與醫美相關場域。 「醫用設備檢驗自動判讀系統」是將醫療法規標準、模擬器、測試記錄結合在一起,讓系統可以自動判讀與比對法規標準,取代傳統以人的視覺及聽覺來判讀的方式。 這套系統內建醫療法規標準資料,檢測時只要簡單選取,不但可以快速檢驗,還可以及時產出檢驗報告。

博鑫醫電: 高醫神經睡眠中心攜手陽明交大電工所、醫電商 開發喚醒夜貓組系統榮膺國家新創獎

公司目前已成功開發及製造出血液淨化及細胞分離等相關之醫療器材,並取得各國上市許可證且銷往國際。 也於2000年獲Discovery頻道專訪,成為「臺灣無比精彩」生技醫療類代表之一。 清大行在醫療包藥機市場深耕40年以上,目前代理JVM智能AI自動包藥機藥局系統,可以提高病患服藥順從性、減少錯誤率提升整體用藥安全。 博鑫醫電 長照病患有50%以上都有多重用藥的情況,為避免在藥品包裝過程的錯誤及節省包裝時間,清大行展示JVM智能AI自動包藥機,為長照用藥安全把關,協助醫療機構提供整合藥餐包的服務。

博鑫醫電

博鑫醫電提供一個心電、腦電、血壓、血氧、呼吸、溫度的多參數生理監視器開發平台,同時生理感測器符合醫用規格。 讓研發團隊可專注於APP或臨床應用的開發,進行感測器的性能對比,以及可外掛感測器的創新研發。 此PDK開發平台提供的關鍵模組,包括醫療規格生理參數量測、開放量測的原始數據存取、生理參數性能自動化檢驗系統AVS、5G及有線通訊介面,以及APP的開放式開發環境。

博鑫醫電: 公司歷程

過往在醫療電子領域能夠提供心電圖、血壓與血氧等生理訊號量測的解決方案的業者,不外乎是領導大廠菲利浦與奇異等,雖然能見度高,但這類產品體積過於龐大,不易攜帶,其次這類產品的設計採取孤島式設計,擴充能力相當貧乏。 然而,隨著醫療電子產品的分眾化,從醫療院所到一般居家,其醫療電子產品的需求有不同的區隔,就執行長游瑞元觀察,有一塊市場的需求並未被滿足到,這也就是所謂的急性後期病患(PAC)。 據估計,全球5G醫療市場2026年將達到757億美元,各國無不投入研發5G智慧醫療技術,並打造未來診療場域。 大學時期創立TiMeGo旅行日記,就獲得2011年第二屆深港澳臺創意計畫大賽冠軍,爾後進入產業專精業務拓展。 他於2016年為讓有飲食管理需求的消費者不必放棄享受美食的權利,創業成立癒膳糧餐飲集團,並獲國發基金挹注。

目前與博鑫醫電的合作的第三方業者,有專為腦波偵測的亞堤仕生醫科技、CBIA(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科音國際、愛微科(溫度度貼片供應商),輔人科技以及互貴興業(無線手持超音波裝置業者)等。 這次預計前往CES 2022的參展產品為醫材級多參數生理監視器,博鑫醫電執行長游瑞元表示,這款監視器基本可以視為Patient Monitor PDK(Platform Development Kit),可以協同第三方軟硬體業者的產品,為不同的醫療場景靈活打造對應的智慧醫療電子解決方案。 這款監視器PDK,本身就已經整合心電圖、血壓與血氧等重要病人生理訊號的收集與呈現,基本上已經可以滿足一般消費者所使用。 竹科管理局表示,竹科具有ICT產業優勢,串聯臺大醫院、工研院、國研院等合作平台,具備產學研醫之完整生技產業鏈,可作為發展精準健康產業之最佳場域。 近年生技產業更飛躍成長,已有130餘家業者進駐各園區,面對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顯示2020年1月至10月生技產業的營業額為新臺幣121.29億元,仍較去年同期成長11.14%,展現新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實力。 公司將深耕為生理量測專業公司,未來智慧醫療的各式生理量測方案都能於於博鑫醫電完整取得。

博鑫醫電: 博鑫醫電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准變更資料

總經理謝佳憲是畢業於臺大醫學系的皮膚專科醫師,為打破醫美醫材進口壟斷,創業成立公司,致力於次世代醫美科技。 以自有品牌與代理雙軌併進的商業模式,成功開發首個唯一臺灣自主研發的線雕醫材,並於2018年獲食藥署批准。 他透過策略合作將產品推廣至全臺逾300家診所、1,000位醫師使用,並在美國和中國進行臨床試驗與取證,使臺灣醫美產業有機會進軍國際,甚至超越日、韓,在全球醫美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經過研究,如果轉移復發的患者第一時間就使用免疫藥物,2年存活率大約為35.3%,5年存活率為21.6%;反觀先用傳統治療,2年存活率約為19.7%,5年存活率則降為8%。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楊慕華指出,由於頭頸癌尚未發現驅動基因突變,治療的藥物自然不比肺癌、乳癌等癌症多樣,卻也因為這項特點,對免疫治療效果顯著,美國、日本、澳洲等先進國家也將免疫藥物列為轉移復發頭頸癌的第一線治療,也是現行的標準治療指引。 最大的优势是可达成标准验证平台从研发、取得认证乃至移转至试量产与量产,免去不同阶段使用不同工具的失效风险。 游瑞元和王芃翔都認為,羅氏這樣的高階醫材其實也是出自臺灣團隊之手,「實在不需要一直為人作嫁,我們自己應...

博鑫醫電: 平台优势

事實上,博鑫醫電在草創初期,其主力解決方案是聚焦在法規認證自動化上,協助客戶能在各國醫療法規的認證上可以省去不必要的時間。 此次進軍美國CES,主要是想因應美國當地市場需求,針對院外市場結合私有雲這類的遠端醫療照護服務。 此外,東南亞也是博鑫醫電未來想要投入的市場,儘管該區域的發展未如歐美等先進國家,但在金字塔頂端的客群也會有遠距醫療的實際需求,這部分也是未開發的處女地。

博鑫醫電

安肽生醫董事長沈三泰指出,安肽生醫的19個員工之中,有17人為研究人員,研發團隊致力於開發「新一代免疫治療生物藥劑」,目前主要針對國人與全世界發生率較高的肝癌與肺癌。 Dr. PULSE 和 Accurate 24 是一套能夠每天追踪使用者生命體徵的整合型App,我們的傳感技術和演算法能夠將動脈參數,脈搏訊號成為可供分析的生理訊號,並通過手機管理同步持續傳送到雲端。 Accurate 24 BPM 是家用醫療市場上第一個“無需使用前校準”的 Cuffless 設備,它是基於流體力學的設計,在固定短距離內使用雙壓電傳感器,精準的計算血液流速,並搭合NIRS光學技術,獲取動脈參數,如直徑及壁厚等。

游瑞元2008年博士班畢業後,持續執行由李鎮宜教授主持的經濟部科專計畫「u-華陀」,進行無線通訊技術的照護應用開發。 2011年計畫結束時,幾位團隊成員不捨研究中斷,因而創辦了「博晶醫電」,游瑞元也在其中參與。 台灣全球商貿運籌發展協會林鳳蘭秘書長現場表示,物流扮演醫藥與醫材流通最後一哩配送的角色至關重要,政府推動GDP藥品優良運銷作業規範的物流服務模式,來為國人的安全用藥把關,塑造安全、可溯源的醫藥醫材產業鏈。 本會長期舉辦GDP物流專責人員,為醫藥企業培育人才,以落實GDP作業之日常企業活動。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