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舉重比賽上,有兩種姿勢,分別是挺舉以及抓舉,成績是以兩者的總和計算,但如其中一種沒有成績,便是失格。 抓舉指一次性把槓鈴舉過頭頂的動作,挺舉允許運動員先將槓鈴平舉至齊胸,然後再舉過頭頂,但是兩次舉槓鈴的動作都必須一次完成,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 正式比賽先進行抓舉,再進行挺舉,抓舉三次試舉失敗便失去比賽資格,不再進行挺舉比賽。
7月世界大學運動會再以抓舉104公斤、挺舉134公斤、總和238公斤,三破世大運紀錄奪金。 10月東亞運動會以抓舉102公斤、挺舉135公斤、總合237公斤摘金後[16],同月底更在世界舉重錦標賽以抓舉108公斤、挺舉133公斤、總和241公斤奪下女子58公斤級金牌[17]。 郭婞淳成為陳瑞蓮(1998、1999)、黎鋒英(1999、2001)之後,在世錦賽摘金的臺灣女子舉重選手。
奧運舉重: 男子(1973年至1992年)
奧運、奧林匹亞、奧運五環、奧運格言Faster Higher Stronger及相關標章與吉祥物為國際奧委會、東京奧委會或其相關機構所擁有。 男子槓 20 公斤/220 公分/握把直徑 2.8 公分,女子槓 15 公斤/20.1 公分/握把直徑 2.5 公分,並以顏色標示在槓環上(與同重量之槓片同色)。 比賽結束後,當奧運金牌攤在眼前,才再次意識到,「金牌的最後一塊拼圖終於拿到了。」這時眼眶中的淚水也悄悄滑落,她強調,一路上很多人在支持她、幫她加油,她也希望這一面金牌可以帶來很多振奮人心的力量。 郭婞淳在挺舉第2次試舉133公斤輕鬆過關,最後一舉則直接挑戰141公斤,最後沒能挺起,讓她有些遺憾。
[3] 如果這類運動符合《奧林匹克憲章》的規定,則可以通過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計劃委員會的建議,然後由國際奧委會執行局做出決定並通過在國際奧委會會議。 當奧林匹克示範運動被允許時,一項運動通常在正式承認之前就已出現。 [4] 國際體育聯合會(IF)負責確保這項運動的活動遵循《奧林匹克憲章》。 [5] 世界運動會的計劃中包括許多公認的運動,由國際奧委會贊助的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International World Games Association)舉辦的一項多運動項目。 自1981年世界運動會開始以來,包括羽球,跆拳道和鐵人三項在內的許多體育運動後來都納入了奧運會計劃。 挺舉部分,郭婞淳雖挑戰世界紀錄141公斤失敗,仍以第二把133公斤的重量奪得第一,抓舉和挺舉總和236公斤,摘下台灣本屆奧運第一面金牌,雖無緣打破自己創下的世界紀錄,但仍刷新了奧運抓舉、挺舉、和總和三項紀錄。
奧運舉重: 舉重排行「亞洲國家」居多 內行解析
台灣自2008年北京奧運以來,唯獨舉重能鍍金,今年東京奧運也不意外,在舉重女神郭婞淳帶領下,共7人進軍東京。 對3度闖進奧運殿堂的郭婞淳而言,上次里約拿銅牌並不及格,盡帶榮耀的生涯就差奧運金牌完美,也是這次奧運唯一目標。 比賽進行的流程是先進行抓舉(Snatch)再進行挺舉(Clean and Jerk; C&J),各有三次試舉機會(Attemps),每次試舉一分鐘(若同一選手需連續兩舉則延長為兩分鐘),抓舉挺舉之間有十分鐘休息,各量級由過磅體重最輕者先舉。
並沒有這樣的明文規定,而是考量發力效率和穩定接槓之後的綜合結果。 由於郭婞淳實力太強,中國、北韓等強敵都避開這量級,讓郭婞淳幾乎找不到對手,挺舉開舉重量擺在100公斤,等其他選手都舉完了才出賽。 2012年首次進軍倫敦奧運,因為緊張而失常,僅獲得第八名的成績;於2016年再闖里約奧運時備受看好,卻也只奪得銅牌。 今年第三度站上奧運賽場,郭婞淳要求自己保持專注,並致力戰勝自己。 針對舉重隊教練在訓練上的需求,利用視訊分析技術及人工智慧開發出槓鈴軌跡追蹤系統,精準回饋選手的技術分析。 經過精準舉重團隊反覆研發與測試,並實際通過國訓中心舉重總教練親身檢測,證實槓鈴軌跡追蹤系統的實際功效。
奧運舉重: 舉重啟蒙
十一月世錦賽則以抓舉104公斤、挺舉133公斤、總和237公斤獲得銅牌[23]。 2016年亞錦賽,郭婞淳以抓舉103公斤、挺舉135公斤、總和238公斤奪金,並獲選該屆亞錦賽最佳女舉者[24][25]。 以奧運金牌為目標的郭婞淳在該年里約奧運舉重女子58公斤級參賽,最終抓舉102公斤、挺舉129公斤、總和231公斤,成績不如預期,但仍獲得該量級銅牌[26]。 同年11月在世界大學舉重錦標賽以總和230公斤奪金[27],並在12月體育運動精英獎頒獎典禮獲頒最佳運動精神獎,以表彰她傷後復出的成就[28]。 8月2日,她成為了第一位以與出生時不同的性別參加奧運會比賽的公開跨性別運動員。
一直以來,舉重禁藥問題頻傳,國際舉重協會甚至會包庇,私自更改禁藥報告,而國際拳擊協會過去更傳出私下買通裁判,導致管理、公正性失衡,讓國際奧會相當不滿。 國際奧會在8日東京奧運閉幕式當天,也投票表決通過,未來將不需經由過多的程序,國際奧會就擁有刪項目絕對的權力,以利舉重和拳擊要做出改革。 第三次參加奧運的她,2012年倫敦奧運第12名、2016年里約奧運銅牌、2020年東京奧運金牌──這風光成績的背後,是努力不懈成果。 在過去,她曾在世錦賽、亞錦賽、世大運、亞運等各大國際賽皆拿過金牌,就差奧運就達成「金牌大滿貫」,如今,她能寫下奧運金牌紀錄,全台灣人都與有榮焉。 哈伯德之所以引發如此多的討論,很大原因是因為她的項目是舉重。
奧運舉重: 夏季
奧運舉重早喺1896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就已經列入正式項目,當時剩係得男子組。 奧運舉重 直到2000年嘅200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女子舉重先至列入正式項目,雖然早喺1987年世界舉重錦標賽就已經有女子項目[1][2][3] 。 舉重運動起源於人類的求生和生活,後來逐漸發展成為近代的競技舉重。 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不分體重級別,競賽方式是單手舉啞鈴,雙手任意舉球狀槓鈴。 1904年第三屆奧運會再列入舉重,仍不分體重級別,單手挺舉啞鈴,雙手任意舉。
近年混合健身(Crossfit)相當流行,也引領許多人開始學習舉重動作。 不過經常被混淆的是:舉重(Weightlifting)運動一般是指奧林匹克舉重(Olympic Weightlifting),具有嚴格的比賽規定,訓練的目的性和方式,動作間的差異,和混合運動中的舉重動作並不能混為一談。 另外在舉重在文字敘述和談話之間也常跟健力(Powerlifting)交替使用,實際上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運動。 郭婞淳成功奪下金牌,以過去台灣在奧運的金牌成績,一共來到了6面,其中舉重就奪下4面,是台灣奧運奪金的最大金牌庫。 郭婞淳今日在東奧摘金,是台灣在奧運史上奪得的第29面獎牌以及第6面金牌,她也成為台灣第5位奧運金牌選手。 奧運會上,固然也會有國家之間或潛在的或明顯的競爭,但是,有許多國家對此並在意,並不過多地看重這一點,因為它們對體育有自己的認識,對奧運精神也有自己的理解,他們只是將奧運會當作一場人類的狂歡,只重在參與。
奧運舉重: 舉重生涯
許淑淨挺舉第1把開出112公斤確保銀牌,黎雅君第1把雖舉起123公斤,但手肘彎曲被判失敗。 舉重看似單純比誰舉得重,但卻是少見還沒上場前就開始鬥智的項目,由於開賽時開把重量會依輕到重接續出場,且和田徑跳高有3次機會不同,舉重整場只有3次抓、挺舉,教練與選手對第1把掌握度顯得十分重要。 年僅21歲的方莞靈是原住民鄒族,為台灣女子舉重未來之星,曾在2018年亞洲青年暨青少年舉重錦標賽奪金,教練是北京奧運金牌得主陳葦綾。 挺舉同抓舉各有三次機會,運動員喺嗰場比賽之前兩個鐘開始磅重,較輕嘅舉先,之後較重嘅舉,每次試舉之後休息分半鐘。 比賽臨場裁判員三名,分別係左側裁判員、右側裁判員同中間裁判員。
他還稱,要想建立更好的跨性別女性給體育帶來的「證據基礎」,還需要進行更多科學研究,但「鑒於最高級別的競技中此前沒有公開的跨性別女性」,他認為跨性別女性對女性運動的整體威脅「可能被誇大了」。 還是青少年是,哈伯德已經是一名全國紀錄保持者,曾在新西蘭國內男子舉重比賽中達到過300公斤的總成績。 奧運舉重 一開始時,郭婞淳選擇田徑和舉重同時一起訓練時,正好適逢學校田徑隊有機會問鼎400接力賽的全中運決賽,沒想到告別田徑場的最後一場比賽,跑第一棒的她竟然發生掉棒意外,難過的她在廁所號啕大哭,田徑隊友們卻在此時安慰她:隔天還有舉重賽,妳還是要好好加油。 (中央社東京24日綜合外電報導)在東京奧運開幕式為巴布亞紐幾內亞掌旗的圖阿(Loa Dika Toua)今天締造歷史,成為史上首位5度參加奧運的女子舉重選手。 64公斤級賽事戰況拉鋸,選手彼此差距只有1、2公斤,陳玟卉雖然數次在挺舉項目想一次把公斤數拉開,不過兩次挑戰130公斤都接連失敗,不過可以看出陳玟卉的企圖心。
奧運舉重: 奧林匹克舉重 ( - 動作簡介
體育科學家塔克(Ross Tucker)稱,男性青春期出現的一系列生理變化會(在男性與女性之間)帶來顯著的功能優勢,他稱在游泳與自行車運動上這種差異在10-12%之間,而在舉重等涉及上肢肌肉力量的項目上可能達到「30-40%」。 國際奧委會卜吉特表示,雖然有許多研究已經表明經歷男性青春期的人的殘餘優勢(residual advantage),但我們「必須同時權衡經歷性別轉變的所有其他不利之處」。 他們向BBC表示,正在研究「一個全面且尊重運動員權益的新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的複雜性」,其過程中「不僅會考慮醫學、科學及法律問題,也會考慮人權」。 2017年在阿納海姆(Anaheim)世界舉重錦標賽上奪冠後,哈伯德便鮮少接受媒體訪問。 她選擇讓自己遠離圍繞她的一系列風波,以及時常兩極分化的關於跨性別群體權益的整體辯論。
舉重是最令IOC主帥巴赫(Thomas Bach)頭痛的運動,禁藥問題加上國際舉重聯會管治混亂,令他明言,舉重運動必須持續進行改革。 奧運舉重 舉重和拳擊面臨奧運被「殺項」,國際舉重聯會在烏茲別克舉行會議,《新浪體育》引述與會人士消息,通過2024巴黎奧運舉重級別,金牌數目會由目前的14個,縮減至10個。 謝昀庭這次被分到東京奧運男子舉重無限量級B組,今天前2次抓舉分別舉起165公斤、172公斤,第3次試舉一口氣調高至179公斤,但挑戰失敗。 由於希臘為奧林匹克的誕生地,因此該屆奧運會於1896年4月6日[c]至1896年4月15日[c]在希臘王國首都雅典舉行。
奧運舉重: Tokyo 東京奧運賽程時間 & 宣傳短片:
憑亞錦、世錦五破世界紀錄的成績,郭婞淳獲得當年體育運動精英獎最佳女運動員獎,成為該獎項設立後首位三度獲最佳運動員獎者[47]。 郭婞淳在東京奧運前獲選為開幕典禮掌旗選手,是她繼2018年亞運後再次獲選[52]。 也因為她在近年賽事的成績,在賽前被視為代表團的奪金重點[53]。 郭婞淳在7月27日的舉重女子59公斤級項目先以抓舉103公斤取得七公斤領先,挺舉開把125公斤成功,在第二次試舉133公斤成功前即確定奪得該項目金牌[54][55]。
2011年,她以17歲之齡入選亞奧運培訓隊,並在當年亞洲青少年舉重錦標賽以總和212公斤獲得58公斤級銀牌[9][10]。 奧運舉重 11月首次參加世界舉重錦標賽,在女子58公斤級以總和212公斤級排名第十[11]。 奧運舉重2023 奧運舉重 2020東京奧運8日正式閉幕,下一屆奧運將在法國巴黎舉辦。 奧運舉重 針對舉重和拳擊項目近年醜聞、紛爭不斷,國際奧會8日投票表決通過,未來國際奧會主席與執行委員會可以直接決定刪除項目,使得舉重和拳擊必須做出改革,若在這3年間沒有改變,這兩個項目恐怕就會在巴黎奧運消失。 不過支持方則認為,如果能夠依照運動科學的實證研究,有條件開放(例如規定參賽者的睪固酮濃度等),或許未必是件壞事。
奧運舉重: 台灣第六塊奧運金牌
接下來以挺舉136公斤破大會紀錄後,最後一次挺舉挑戰超越世界紀錄1公斤的142公斤成功,以總和249公斤奪得金牌[32]。 憑此成就,郭婞淳獲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頒授五等景星勳章[33]。 她在12月再以抓舉105公斤、挺舉135公斤、總和240公斤第二度奪得世錦賽金牌[34]。 最後在年底舉行的體育運動精英獎頒獎典禮,再次獲得最佳女運動員殊榮[35]。 在舉重比賽上,有兩種姿勢,分別是抓舉以及挺舉,抓舉指一次性把槓鈴舉過頭頂的運動,挺舉允許運動員先將槓鈴平舉至齊胸,然後再舉過頭頂,但是兩次舉槓鈴的動作都必須一次完成,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4]。
- 在4月15日星期三的早上,希臘國王喬治一世舉辦了一場宴會,邀請了官員和運動員們參加(雖然有些競賽還沒完結)。
- 但有媒體報導指出,郭婞淳曾在2年前因練習受傷,造成右腳股外側肌80%斷裂,郭婞淳其實一直強忍著傷勢出賽,最終仍擊敗逆境在奧運拿下傑出成績。
- 正式比賽先進行抓舉,再進行挺舉,抓舉三次試舉失敗便失去比賽資格,不再進行挺舉比賽。
- 早期因為重量較輕,所以重量拉起的位置可以較高,但隨著重量越來越重,選手與教練們發現與其增加拉起的高度,不如加快軀幹下降的速度與降低全蹲的高度來得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