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歐元,我們認為,歐元區的負面經濟意外已反映到歐元的估值之中,並且該地區的貿易收支改善也將能發揮支撐作用。 美國升息台灣 美國升息台灣 考慮到目前盈利預期持續改善,且美國的實際工資再度增長,我們對於升息不會導致美國經濟在未來12個月陷入衰退更加有信心。 中國經濟增長雖然令人失望,但不足以改變全球格局,而且這還可能有助於降低發達市場的通膨。 為對抗居高不下的通膨,美國聯準會(Fed)於台灣時間28日凌晨宣布,升息3碼(0.75個百分點),使聯邦資金利率區間來到2.25%至2.5%,符合市場預期,且Fed主席鮑爾認為,美國經濟並未陷入衰退,美股聞訊大漲,4大指數收高,那斯達克指數漲逾4%。
- 市場預期 Fed 已屆升息循環終點,展望2024年,則有進一步降息空間,將有利資金持續回流新興市場,其中具選舉題材與政策利多加持的台股,將有望更加吸引外資青睞,帶動股市另一波上漲行情。
- 今不過,技嘉今(30)日盤中一度漲逾5.23%卻以平盤作收,振幅過大。
- 以投資以及買房為例,這類需要動用大筆資金的經濟行為,通常會透過向銀行借貸來籌措資金,因此若是央行調升利率,可以降低購屋以及投資的需求;另一方面,當銀行調升利率時,會使民眾對於儲蓄的需求上升,進而減少購買非必需商品的不理性行為,達到降低消費控制物價的目的。
- 談到未來,大姊眼神變得溫和不少,「本來想要送他到全日型機構,但現在孩子都跟阿廣很親近,也希望繼續跟舅舅一起生活。」從一開始的焦頭爛額,到如今的平凡、穩定,大姊滿足地說,或許這就是一家人最大的幸福。
不過,後續仍需要留意,若金融股股價漲幅太大,壓縮股息殖利率空間,可能上漲動能受限。 基於物價短期不會再衝高、經濟放緩等因素,吳孟道推測央行6月會比較保守,利率決策按兵不動,這段期間密切關注經濟數據變化,如果物價還是持續上漲、經濟情勢沒有惡化,後續才可能繼續升息。 對於聯準會升息循環走向終點,將如何影響台灣央行6月理監事會的利率決策,台經院六所所長吳孟道指出,雖然美國聯準會升息來到尾聲,但一連串激進升息的滯後效果,今年才會逐步發酵,最近已經看到美國勞動市場放緩,這便是升息帶來的抑制效果。 美國升息台灣2023 央行9月利率決策的考驗並不比前幾次理監事會議來得小,王健全表示,政策要解決一個目標相對容易,過去經濟不好可能就是連續降息,做法相對單純,但現在外在變化大,央行決策也要考量通膨、各國央行步調還有經濟成長,「確實比較頭大」。 央行的對利率的態度一直是存款族、房貸族、投資族很關心的事、因為它直接影響了我們的財富, 而我們常聽到的台灣央行升息、降息,新聞報導會提到是央行宣布調整重貼現率。
美國升息台灣: 緯創新竹湖口二廠下午火警意外 公司回應了
消費同時也是會受到升息影響的項目,而美國為內需大國,當美國國內需求下降時,其國內生產毛額(GDP)會有顯著的衰退。 當一個國家的央行決定升息,各銀行的存款利率也會提高,讓大眾的儲蓄意願增加;相對的也會讓房貸等貸款利率提高,加重貸款者的還款負擔。 而升息時連帶也會讓貨幣轉強,影響到進口與出口的貿易,例如當美元轉強就能讓美國民眾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多數仰賴進口的消費品,進一步消減通膨的壓力。 對他國來說,美元轉強時較有利的是出口(到美國);較不利的是購買美元計價的原油(需要用更多的貨幣來兌換美元)。 前面提及,升息可能會導致風險性資產價格回落,但也不盡然對股市只有負面影響。 尤其台灣在央行升息後,基準利率仍在相對低點,對照台股平均約4%的殖利率,投資股市的報酬還是相當吸引人,加上台灣企業營運表現不錯,獲利前景看好,因此升息後的台股表現仍有待觀察。
秉持「正確、領先、客觀、翔實」的基本原則,中央社專業新聞團隊每天以中、英、日、西文即時對外發出上千則新聞、照片、圖表、影音與資訊,是台灣唯一多語文新聞媒體,服務對象從媒體客戶擴大為閱聽大眾;從台灣民眾延伸至全球華僑與讀者,充分扮演「華人之眼,世界之窗」。 他認為未來全世界的銀行會有新一波的調整,以前是歐系跟美系銀行在競爭,瑞士信貸事件後,美系銀行會上來。 針對矽谷銀行事件,謝金河不解道:「矽谷銀行瞬間破產讓大家比較奇怪的就是,它是很好的銀行,卻造成了銀行的連鎖效應。」他請教李鎮宇如何看待國際金融機構輪番上演的「悲情城市」。 謝金河在《老謝看世界》節目邀請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台新金控經濟學家李鎮宇,共同探索升息後全球經濟的影響。 PCE今年進一步上修,反映通膨超預期的影響,2022~2024 預測值:5.2%(原:4.3%)、2.6%(原:2.7%)、2.2%(原:2.3%)。 其次,在台美利差擴大方面,外資、熱錢流出是肯定的,但央行應該不會過度擔心;他說,央行不樂見匯率有劇烈上下波動,但「喜歡阻升不阻貶」,美國升息3碼後,「新台幣貶破30跑不掉」,外資匯出趨勢難擋,央行調節自有順勢做法,不會讓新台幣貶得過快。
美國升息台灣: 美籠通膨陰影 企業財報牽動美股後市
結構性投資可能包括贖回特徵,並且,若結構性投資提前贖回,投資者將不會獲得任何進一步的回報,亦可能無法以類似的條款再投資於類似的投資。 結構性投資的稅務處理可能很複雜,亦可能不同於對標的資產的直接投資。 投資者在投資任何證券前,應先就自身稅務情況諮詢其自己的稅務顧問。 在下行情景中,由於對金融穩定產生的潛在二階效應,投資者降低盈利預期並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這導致股價大幅下跌。 而隨著投資者尋求避險資產,而且市場預期各國央行將更快降息以支持經濟增長,優質債券最終出現反彈。
畢竟,單月是否升息一碼,並未改變通膨數據持續趨緩的事實,離聯準會貨幣政策由緊轉鬆的基本路徑,並未偏離。 兆豐投顧協理黃國偉也表示,美國升息,最主要會影響美元走強,美元強勢下,會連帶原物料價格變貴,因為所有原物料都是以美元計價,而台灣原物料都倚賴進口,加上台幣貶值,購買力下降,進口物價上升,廠商會轉嫁給消費者,最終導致通膨升溫。 通膨與升息可以說是2022年的全球總體經濟主旋律,我國央行今年已經升息兩次、總共調升一碼半。 美國升息台灣 如今美國聯準會9月很可能再升息三碼,使台美利差愈來愈大,台灣會如何反應?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推估,若中央銀行考量要貼近美國動向,下半年可能再升息一碼以上;但若考量下半年國內經濟能不佳,加上年底選舉將近,央行可能只再升息半碼。 美國升息台灣2023 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則表示,台美經濟連動密切,估計聯準會升息至少會到2023上半年,因此台股很可能再盤整一年,或至少盤整到明年上半年,但這段期間也不至於大跌。
美國升息台灣: 升息抗通膨? 對實體經濟影響一次看
重現貼率提高提高,代表銀行借錢的成本也跟著提高,而銀行自然會將成本反應到顧客身上,顧客要向銀行取得資金的成本、各項貸款的利率也會隨之提高。 今不過,技嘉今(30)日盤中一度漲逾5.23%卻以平盤作收,振幅過大。 政策利率大幅上調,反映聯準會加速升息的鷹派態度,2022~2024 美國升息台灣2023 預測值:3.4%(原:1.9%)、3.8%(原:2.8%)、3.4%(原:2.8%),長期利率則小幅上調至2.5%(原:2.4%)。 通膨仍然居高不下,反映由疫情、能源價格上漲和更廣泛的價格壓力相關的供需失衡。
同時,既有的房貸者每個月還款的壓力會增加,如果利息高到無法支付每月貸款,則可能會迫使房屋持有人賣房或甚至最後淪為法拍屋。 然而,此時如果投資新的債券,未來會得到的預期報酬會比升息之前來的高,所以升息期間也是投資債券新的機會。 舉例來說,如果放在銀行利息只有1%,那麼從股市賺5%也就滿足了;但若放在銀行利息就有5%,那放股市要承擔那麼多的風險,投資人至少預期要賺10%才能滿足。 重貼現率:銀行資金不夠時,把顧客貼現的票據,再拿去央行貼現來換現金時,央行跟銀行所收取的利息,這個利率由央行決定。
美國升息台灣: 美元走軟 新台幣小升2.8分收31.856元
美國聯準會(FED)在3月17日率先升息抑制通膨,之後,我國央行舉行今年的首次理監事會,總裁楊金龍宣布升息一碼(0.25個百分點),這是台灣10年半以來首度升息,幅度也與FED相同。 針對外界最關注的本次升息是否會Fed最後一升,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現在判斷7月升息是否將為本波升息週期畫下句點還言之過早,並重申一切取決於經濟數據,9月升息或利率維持不變都有可能,例會前不會預做決定。 美國升息台灣2023 Fed在會後發布的聲明內容與6月相比變動不大,重申美國銀行體系健全且穩健,央行仍高度關注通膨風險,委員會將繼續評估更多訊息及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仰賴經濟數據來決定下一步行動。 除了通貨膨脹外,張建一表示,目前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還有戰爭,但戰爭的發展是很難預測的,若戰情沒擴大,戰爭遲早會結束,但萬一擴大,那全球景氣、產業發展勢必看壞,對世界的影響可能不只到明年Q2,甚至是未來4年全球經濟都有衰退的疑慮。
- 值得注意的是,升息末尾趨勢往往會反轉,大家記得把握好節奏。
- 而隨著國際情勢、市場經濟影響,台灣央行也在今年的 3 月升一碼、6 月升半碼、9 月升半碼,主要考量因素有三項:國內通膨情勢發展、疫情升溫對消費影響、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動向。
- 美股在聲明出爐後翻黑,鮑爾舉行記者會期間,標普500指數一度挫低0.8%,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跌1%;2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上揚0.03個百分點,至4.2%。
- 在我們的基準情景中,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膨下降應有利於債券,而且,當前的收益率也頗具吸引力。
- 當市場上資金過多時,央行可以調升重貼現率,這會推高銀行隔夜利率的上限,使市場資金緊縮。
- 在下行情景中,由於對金融穩定產生的潛在二階效應,投資者降低盈利預期並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這導致股價大幅下跌。
不過,台經院六所所長吳孟道指出,楊金龍最近演講提到台美經濟特質不同,貨幣政策考量也不同,台灣作為小型經濟體、貿易依賴度高,貨幣政策須考量對利率與匯率穩定對總體經濟的影響。 A:國泰投信分析,這次聯準會排除「極端升息」、也就是一次升息3碼的情境,緩和市場對升息政策過緊的擔憂,加上通膨逐漸降溫,升息符合市場預期及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預計將逐漸自高檔回落,有利於美股及跌深具長期成長性的產業回歸基本面,反彈行情有望延續。 A:以貸款總額1000萬元、貸款20年、利率1.56%來試算,每月須負擔4萬8531元的房貸;若台灣央行再升息2碼(0.5個百分點),房貸利率足額反映調升至2.06%,每月房貸金額將漲至5萬873元,光一個月就得多付2342元,一年增加的房貸支出逼近3萬元。 李鎮宇預估,央行6月理監事會的決議,利率將「連2升」,升息幅度達1碼;下半年則視聯準會升息速度及經濟情勢,台灣今年全年可能升息3至4碼。 而重貼現率是一種央行影響市場的工具之一,但在低利率年代,重貼現率實際的效用並不大,央行影響市場利率靠的是其他工具。 目前低利率年代,在美國基本上不看重貼現率,重貼現率只在台灣會看,但指標性的意義大於實質影響。
美國升息台灣: 美國怪現象:美國就業市場強勁,科技業卻大裁員?為何「失業率低」聯準會反而不開心?
美國聯準會4日宣布升息2碼,為22年首見,不排除6月再升息2碼;美國「升升不息」節奏將影響台灣央行6月理監事會議,若台灣二度調升利率,房貸族恐要勒緊褲帶,自住需求者,還能搶進房市嗎? 張建一表示,這還有待觀察,因為美國通膨並不會將那麼快,現在10月通膨數據低於預期,市場認為Fed 12月可能會停止升息或只升息1碼,但他個人覺得可能不會,Fed還是會按照既定的動作繼續升息。 張建一今早出席台經院2023年景氣展望與產業趨勢研討會,提到美國通貨膨脹、升息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 美國10月CPI昨日出爐,通膨情況低於市場預期,美股三大指數齊漲,台股今日開盤跟著狂歡,面對市場的一片樂觀,張建一抱持質疑態度。
我們將年底的金價預測從2,100美元/盎司下調至1,950美元/盎司,但預期到2024年6月底金價將攀升至2,100美元/盎司。 經過40年的降息和“不計代價”地向全球注入流動性之後,美聯準會和其他央行開始了有史以來最快速的升息進程。 受此影響,債券價格大幅下跌,收益率飆升至十年多來最高,美國抵押貸款利率幾乎上漲了兩倍,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最大相對漲幅。 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1碼,對於9月是否升息保持彈性,同時罕見證實內部經濟學家已不再預期可能出現衰退,有望實現壓制通膨但經濟穩健的「軟著陸」。 不過學者認為,美國升息的經濟衰退成本是由進口國為他們承擔,美國有機會維持經濟微幅成長,但台灣這些對美出口的國家,卻很有可能出現更大的經濟衰退風險。 美國聯準會(Fed)於台灣時間今(16)日凌晨宣布升息3碼,將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調升至1.5%到1.75%,創1994年以來,最大升息幅度,宣示力抗通膨的決心。
美國升息台灣: 服務
最關鍵的還是美股的走勢,只要美股漲,台股、亞股就會漲,現在擔心的是美股持續走跌,那即使是外資救援也沒用。 由於上周公布的 5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出現 40 年來最大漲幅,通貨膨脹嚴重,美聯儲加息幾乎是肯定的,但重點擔心美聯儲會加太多引發經濟衰退。 受上述消息激勵,昨日美股三大指數,全數收漲,標普500指數結束連續5個交易日的跌勢,至截稿前,台股加權指數,亦維持漲勢。
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直言,美國聯準會除了3月、5月升息,6月也還會再升,在這樣的情境下,「台灣不可能只升半碼」。 對於金融股來說,升息造成存放款利差變大,有較大的獲利空間,但同時還是有估值下降、債務違約增加等負面影響,所以正負相抵消對股價的影響就不一定。 5月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自4月的47.1下降至46.9,仍在景氣擴張與收縮的臨界點50之下、連續7個月跌落50臨界點,顯見美國製造業景氣自2022年第二季以來的趨緩態勢仍未改變,對上游原物料、能源及大宗商品的需求持續弱化。 4月物價指數(CPI)年增率4.9%,核心物價指數(Core CPI)年增率5.5%,尤其是後者,離聯準會宣稱的通膨目標區2.0%,顯然仍相當遙遠。 近期公布的美國總體經濟數據,依舊呈現製造業景氣持續下行,就業數據維持熱絡的景況,通膨數據持續趨緩,但下降速度仍嫌緩慢。 筆者不以為然,首先,因為美國在疫情期間,就降了6碼;包含這次升了1碼,就算之後的都6次都升1碼,總結起來,也只比疫情前高出1碼。
美國升息台灣: 升息一碼、半碼代表什麼?
彭博資訊向44位經濟學家調查,有81%的受訪者認為美國將走向衰退,更有16%更預測,美國經濟將走向「硬著陸」,代表經濟陷入一段時間的零成長或經濟萎縮。 由於近期Fed主席鮑爾的公開言論,多次透露FOMC委員已開始擔憂,猛烈升息對經濟衰退的影響。 因此市場多認為,Fed這次幾乎篤定將升息2碼,放緩升息步調。 徐佳馨分析,今年房市成交量恐縮水,但建商面對缺工、營造成本高漲等局面,價格不易鬆動,另一方面,屋主不急著出售,導致市場供給減少;兩大因素支撐下,房價可能還是續處高檔,向下空間有限。 但樂屋網調研中心經理洪安怡提醒,轉貸所須支付的塗銷費、相關規費、代書費,以及轉入新銀行衍生的帳戶管理費、手續費等,動輒破萬元,甚至新銀行可能因為提供優惠利率,要求綁基金、保險、信用卡等商品,「會有不少隱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