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津港灯节2023詳盡懶人包!(小編推薦)

Posted by Tim on April 21, 2020

月津港灯节

所有燈區的作品共有75件,雖說展期中遇到寒流,且強風導致部分作品受損,仍在為期30天的展期中吸引約98萬人次。 月津港灯节2023 已先行開展的巷弄燈區「月之美術館-漫月美行動特展」主打藝術實驗與在地共創,由月之美術館虛擬館員「兔大叔」帶路,帶領遊客穿梭6條老街巷弄,探尋17件精彩創作以及3棟老屋空間。 五大展區共計超過83件藝術作品,範圍更擴大、作品更精彩,人潮車潮分散同時使參觀品質更形提高,相當值得期待。 今年月津港燈節將以「禮物」為主題,還特別請來知名的日本藝術團隊「teamLab」,將在永成戲院打造出互動投影作品「彩繪水族館」,大家不用花錢買門票看展就可拍美照了。 其他亮點也首度規畫水上船屋作品可看,而被稱為「鹽水祕境」的五分車站倉庫群更首度規畫為車站燈區,將呈現結合建築投影的作品。 已先行開展的巷弄燈區「月之美術館-漫月美行動特展」,主打藝術實驗與在地共創,由月之美術館虛擬館員「兔大叔」帶路,帶領遊客穿梭6條老街巷弄,探尋17件精彩創作以及3棟老屋空間。

2023月津港燈節主題定為「城裡的月光」,這個主題來自月津港:⽉津港因其水域地形如彎月而得名,⼜稱「⽉港」,⾃古以來與⽉亮就有著相關的聯想。 回顧鹽水與月津港歷史,⽉津港宛如照亮鹽⽔的明⽉,曾帶來商賈雲集,港運繁忙的繁華歲月。 野柳地質公園攜手青鳥文化與一頁文化打造一座「女王的書店」,精選百餘種關於海洋、生態與在地歷史的選書為核心,再加上全新出版的《女王報》,邀請人們重新認識你我從未知曉的野柳小鎮。

月津港灯节: 巷弄燈區:月光之城

2010年 月津港水域整治完成,由在地藝術團隊「禹禹藝術工作室」推動,首次舉辦,以月津港水岸作品為主結合巷弄藝術展,作品14件,展區由橋南老街至水月橋。 2023年⽉津港燈節以「城裡的⽉光」為主題,以三種不同月相(子題),營造出不同於以往的氛圍及體驗,也讓人們關注城市空間與⾃然環境,並跟著藝術家以超然的觀點,看待不可預期的生活變化,重新感受節慶帶給⼈與⼈之間珍貴的溫暖。 文化局長葉澤山、鹽水區長陳文琪、市議員蔡育輝、沈家鳳、李宗翰、劉米山等人出席,趙卿惠表示,今年月津港燈節鹽水月津港周邊、鹽水車站、新闢公18-4、公2等展區,邀請逾70組藝術團隊,展出藝術作品83組,為歷屆最多,並延長展期至38天。 文化局表示,一般遊客對於鹽水月津港公園的印象,多是每年舉辦燈節的場所,台南市文化局為了有常設藝術亮點,獲內政部營建署「城鎮之心」工程計畫補助2400萬元,市府負擔600萬元,總計投入3000萬,主要針對月津港親水公園公1、公17水域進行整體常設景觀規劃,涵蓋範圍達7公頃以上,重塑園區內8道橋梁燈光風格。 這次月津港燈節活動共有超過70支藝術團隊參與,並共同展出83組藝術作品,藉此打造鹽水月津港燈節五大燈會展區,除了主要的月津港燈區以外,還包含永成戲院、鹽水車站、鹽水歷史街區,燈飾遍佈整個鹽水區,處處是驚喜。

在農曆春假期間遠道而來的〈光之飛熊〉,象徵著人們對於期待相見的渴望。 有如雲朵或花卉的〈光雲〉,在靠近曲橋的河中映射出自己的倒影,鏡花水月的詩意風景,讓每位相約在此的舊識,或是相逢邂逅的新知,都能眺望到這片浪漫美麗的光影風景,並在記憶中留下深刻的視覺印象。 文化局指出,今年燈節以「禮物/PRESENT」為策展主題,PRESENT英文單詞,擁有「禮物」和「現在」兩個意涵,象徵期盼人們把握當下珍惜。 入夜後的月津港真的好美,藝術燈光創作在水面上倒映出美麗的景象,與河岸兩旁樹木星光點點相互輝映,這幅風景畫是如此的浪漫迷人。 老爺酒店集團旗下的設計品牌住宿點~高質感又獨特的風格設計,吸引非常多年輕朋友們的喜愛。

月津港灯节: 巷弄燈展|17件作品(展期至2/

後續因應民意,於3月23日宣佈復辦,舉辦時間訂於6月26日至7月18日,不過於5月中時本土疫情再起且更加嚴峻,在疫情仍不確定的狀況下,最終決定延至下個年度辦理,本屆也成為開展以來首次停辦。 而其所帶動的藝術能量,更推動月之美術館計畫的出現,希望整個鹽水小鎮都是一個美術館。 包含:永成戲院於農曆年間將安排一連串精采的表演與電影;橋南老街遊客服務中心則舉辦以一年一度的「水仙花雕刻藝術創作展」;信義路有繽紛花海、八角樓也首度有地方響應燈節所舉辦的竹燈創作展,加上元宵犁蜂炮重頭戲,鹽水藝文聲勢越發看漲。

月津港灯节

超現實藍月區的亮點作品《夜市蜃樓Mirage at Night》由白色柱列構成,猶如一座水上城市。 與今年主題同名的作品《城裡的月光》於半空懸掛五彩燈籠,營造天上月圓、水中明月與光相互輝映的的奇幻景象。 台南市知名森山市集爆出被業者註冊「森山市集」商標爭議,業者發文強調「註冊商標是為了確保活動品質」,非侵權之意,先前已拋棄... 亮燈後顯現出城市剪影,是使用台南知名古蹟及地標堆疊出的城市意象,月津八景之一的赤兔望月及鹽水的焰火做點綴,訴說著台南經過400年來歲月變化。

月津港灯节: 台鐵轉公車 前往「鹽水月津港燈節」

月金港燈節作品《文化之塔-八》,由森岡厚次及京都造形藝術大學學生共同創作。 這座塔代表了迄今為止建立起來的日本與臺灣之間的關係,在不同區塊的八方塔表面呈現著兩方文化的傳統圖紋,這象徵著兩方的文化。 以「船說-光譜邊界」為主題的徵件燈區,共有22件水域作品及 8 月津港灯节 艘水上船屋「藝方舟」作品入選,來自學生、年輕藝術家,橫跨立體裝置、多媒體影像、表演藝術等多元創作,一同探尋更多光的樣貌與可能性。 法國聲光藝術團隊「Groupe LAPS」作品──巨型蜘蛛燈光雕塑《Giant Spider》,以60多隻燈管組構而成的小蜘蛛,環抱住整個水月橋,隨著燈光的明滅,展現出蜘蛛們相遇、追逐等動感姿態。 黑川互動媒體藝術作品以馬雅古文明曆法中的週期概念,透過點、線、面在三維空間的展現,比喻銀河之門的開啟,展現出立體視覺及聲響的《Tzolk’in Light》,傳遞出月亮在無盡的黑後、蓄勢待發的意象。 本次月津港燈節連動,由武廟規劃了並設計了一系列的蜂炮燈展,除了有許多主題燈飾以外,武廟本身也有許多常駐的藝術品,例如關公立體凹雕、3D 彩繪等,在燈光的渲染下產生不同的風貌,除了主要燈區以外,也可拜訪一下武廟,感受蜂炮的威力。

同時會場上也首度拓展公 18-5 水域燈區,運用黑川互動媒體藝術作品《Tzolk’in Light》展現出立體視覺及聲響,並以馬雅月曆圖形標概念,透過點、線、面在三維空間體現出銀河之門開啟,宛如月亮在沉寂的黑夜中蓄勢待發。 如《噪軌》就在倉庫內打造數十個光柱,結合燈光與音樂為旅客打造一場「聲響式旅行」,將列車的軌道聲、鹽水蜂炮咻羞烽火聲融入進演出中,視覺效果十足,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也表示,《噪軌》主要演出為5分鐘,中間則規劃15分鐘待機時間,想拍出科技感十足美照,可不能錯過。 新創燈區是今年首度新闢為提供年輕藝術團隊實際操作、獨立策展的新創燈區實驗場域,由藝術團隊404N.F規劃策展,帶來5件新型態的大型裝置藝術,如展現時間的過去與現在如何界定的《回居》,還有《她說》、《往日的漣漪》、《潛島》和《Future Port》等作品。 國際知名的日本藝術團隊「teamLab」首次來到台南,在永成戲院建構出專屬的沉浸式互動投影空間。 走進戲院,透過鏡面反射讓旅客宛如進入海底世界,在海藍色投影螢幕前擺放一張張桌椅,大人小孩可以在這裡用蠟筆在事先準備好的各種海中生物圖案紙作畫上色,最後經過掃描就會當場投影在螢幕上,趣味十足。

月津港灯节: 燈會四大燈區亮點

近年來環保局所指導的環保美學班在鹽水老街巷弄秘境布置栩栩如生紙塑作品,也成為民眾到訪探尋的驚喜,感受月津小鎮迷人的歷史風華。 2018年月津港燈節以《相約》為主題,讓燈節創造出更多互動即連結:無論是「人與人」、「藝術與藝術」、「國際與在地」、「當代與未來」,皆緊扣連年主軸「藝術、環保、在地」,更邀集國內外科技與新媒體藝術的當代藝術家參展。 2018年,主燈區以燈光結合鹽水的人文景緻,共計24件藝術作品參展,全為現地製作,在白天與黑夜呈現出各異的燦爛面貌,探討自然、歷史、文明、人際與時空等的多元交會,與觀眾浪漫相約。 此外,連續2年成功策辦的徵件燈區,2018年將再度擴大展區,使月津港延伸水域成為藝術創作爭奇鬥艷的平臺。

月津港灯节

共有22件水域作品及8艘「藝方舟」作品等30件作品,包含大專校院學生及年輕藝術家多元創新實驗的精彩創作。 很受歡迎的「藝方舟」公18-2後段水域水上船屋,除了平面繪畫,也涵蓋立體裝置、多媒體影像、表演藝術等,不同船屋內的豐富樣貌,提供全新觀展體驗。 月津港灯节2023 月津港灯节 由月之美術館虛擬館員「兔大叔」帶路,帶領遊客穿梭6條老街巷弄,探尋17件燈會創作以及3棟老屋空間。 「這些年來,許多藝術作品被保留下來,成為妝點街區的一部分。現在在地居民不僅對於藝術的接受度越來越高,而且也更樂意參與共創。」陳禹廷說。 此外,大聲光電、姚仲涵、曾睿彬聯手打造的《光電獸#24 蜂炮城》,也是本屆月津港燈節的一大亮點。 該作品結合在地特色的蜂炮元素,運用親水河道一端甫完成的渡槽橋,在聲光展演下,帶出蜂炮炮城意象。

月津港灯节: 鹽水八角樓:鹽水在地傳統豪宅大院

而月津港燈節1月14日開展以來,已吸引超過55萬人次來到鹽水賞燈,展期至2月12日,每日啟燈時間下午5點半至晚上11點,元宵節當天加碼開燈至凌晨2點。 2016年 以盐水地景历史、过去未来的宝盒为构思,规划多座主灯分布于各区,水月桥对岸则以月光好吉、月光宝盒及月池蛙鼓等作品结合为一主灯区。 2012年 本届起由台南市政府举办,并邀请专业团队进行策划,增加较多水上作品及桥面作品,灯区范围扩大至信义路,规划6大灯区,其中“夜之千月”灯区的景观更广受好评[1]。

月津港灯节

2015年 以国画画作时间轴为概念规划5大主灯,主题依序为听乐、观舞、歇息、清吹、宴散,灯节作品再增加,达48件,自本届起灯区范围扩大至公18-2水域拱桥。 走入中美街的本冊圖書館,曾經閒置的老透天在佔空間Artqpie團隊的整理之下,轉化為迷人的閱讀天堂,小心翼翼收藏空間主人張宗舜熱愛的城裡生活。

月津港灯节: 巷弄燈區—月之美術館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說,被譽為台灣最美水岸燈節「月津港燈節」,周末即將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以及世界三大民俗節慶「鹽水蜂炮」,預計元宵周末鹽水小鎮將湧入30萬觀光人潮。 2023月津港燈節以《城裡的月光》為題,將古今中外有關月亮的故事與想像,網羅超過 50 組國內外知名藝術家的聲光裝置藝術作品,藉由「月」與「樂」的聲光交織,上演一場難得的聲光藝術饗宴。 2023年 本年度灯节共规划了四大展区,首先在艺术灯区,以“城里的月光”做为主题,以“浪漫蚀月”、“超现实蓝月”、“希望能量新月”三种不同的月相为子题,最大的特色就是设置了多组声光艺术作品,利用动态的光影来唤起人们对于月亮的想像。 而在征件灯区与新创灯区则分别以“船说-光谱边界”与“见山仍是山 见水仍是水”为策展概念,展现了更多元的艺术创作与视觉体验。 至于去年年底开展的漫月美行动是以“我们”做为做为主题,期望以艺术家带来的作品,连结这片土地与人们。

月津港灯节

2022月津港燈節共邀請逾70組藝術團隊、展出83組藝術作品,堪稱歷屆最多,規模盛大。 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台南市除了普濟燈會、龍崎光節空山祭、府城成功燈會、神農街花燈展,當然還有每年必看的水上燈會—月津港燈節。 文化局說,日前強風造成部分展品受損,相關作品已全部修復完成,由於賞燈人潮大增,為節省遊客排隊時間,經市長黃偉哲指示,市府也在永成戲院、橋南老街、親水公園周邊將流動廁所緊急加倍並增停大型流廁車,總計38座流動廁所及5台大型流廁車共88座,數量比去年整整增加至少50座以上。 同時也再強化各鄰近公廁指示標誌,加派服務人力引導,讓遊客來到鹽水賞燈遊玩盡興。

月津港灯节: 112 2022 111 2021 110 台南 燈會 月津港燈節 YUEJIN LANTERN FESTIVAL YLF21 官方網站 普濟殿燈會 鹿耳門聖母廟煙火 過年 春節活動 台南 元宵節

林智鴻批評,如今,卻又遇上國民黨發動的「毀高行動」,一個獲得2023倫敦設計大獎鉑金首獎的城市榮耀,必須面臨政治鬥爭而蒙塵。 「國民黨以為詆毀高雄,就能挽救他們的選情,其實這是個愚蠢的行為」,國民黨所見的是眼前的短期政治利益,但高雄人所追求的是場城市轉型運動與個性的塑造。 林智鴻強調,鼓山魚市場的故事是台灣漁業轉型的痕跡,遠洋漁業重鎮從鼓山魚市場移轉到前鎮漁港後,逐漸沒落的鼓山魚市場,數度都是不同執政者煩惱的事物。

  • 「2023臺南臺語月」於9月2日(周六)在臺南吳園藝文中心盛大揭幕,此次活動以五大主題精彩呈現,阮劇團、蘇大俠團長、民生電氣、拍謝少年等眾多團隊共襄盛舉,展現臺語文化的多樣風貌與應用,引領民眾在各種場景中自由運用臺語,展現臺語之美,並親身感受臺語文化的迷人魅力。
  • 台南鹽水在過去曾是倒風內海的良港, 很早以前就充滿人氣,也留下許多歷史建物, 眼前美麗的木造建築為永成戲院, 為鹽水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三家戲院之一, 當時除了播放電影,還有人會演戲, 在1991年結束營業後,目前為多功能藝文中心。
  • (3) 高鐵嘉義站前往會場:乘客可搭乘橘9、橘9-1(每日28班次)至新營轉運站轉乘棕幹線之前述班車服務前往,並調整班距,以減少轉乘及候車時間。
  • 而去年備受歡迎「藝方舟」公18-2後段水域水上船屋,作品除了平面繪畫,也涵蓋立體裝置、多媒體影像、表演藝術等,不同船屋內的豐富樣貌,帶來全新觀展體驗。
  • 「城裡的月光」,集結超過50組國內外藝術家的聲光裝置藝術作品,燈節藝術燈區以月相名稱規劃有「浪漫蝕月」、「超現實藍月」以及「希望能量新月」等三大子題,分享藝術家心目中來自月亮的故事與靈感巧思。
  • 永成戲院的彩繪水族館更與日本結合,不定時就可看到大批彩色魚群舉著旗幟,遠從日本游進永成戲院,工作人員也笑著表示,台南的魚群未來也有機會在世界各地的teamLab水族館出現。
  • 「國民黨以為詆毀高雄,就能挽救他們的選情,其實這是個愚蠢的行為」,國民黨所見的是眼前的短期政治利益,但高雄人所追求的是場城市轉型運動與個性的塑造。

修德拜亭由日本藝術家阿部乳坊帶來〈永恆的時間旅者/河川之流瀉 時光之流逝〉;造月工坊〈苗木林森〉與〈一個屋簷下〉,分別以巨化的芽苗從綠地竄向天際以及鏡面反射小屋,引導觀眾走進巷弄基地及探索周遭的場域。 擅長機械動力的藝術家葉柏青在赤兔製造所帶來〈1/2鏡月〉;連成巷常設作品〈月之流域-星河〉再度登場,邀請民眾掉入巷弄內的浩瀚星河。 鹽水在地藝術團體「禹禹工作室」創作竹編大型藝術裝置〈無盡光在〉,讓人們可以走進光影與樂音的流動之中。 其他還有作品連年入選荷蘭阿姆斯特丹燈節的臺灣藝術團隊「有用主張」、「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B群」以及「大聲光電」聲光藝術家姚仲涵等藝術團隊參與。 巷弄燈區則是2022年底開展的「2022漫月美行動|我們」以「鹽水就是一座美術館」為概念啟動的「月之美術館」計畫,結合19件藝術作品、巷弄及老屋空間在鹽水小鎮展出,由月之美術館虛擬館員「兔大叔」,帶著遊客穿梭於6條巷弄中,一邊欣賞光影藝術作品時,也能同時領略小鎮之美。 主燈區──藝術燈區藉著「月」與「樂」的聲光交織,以「浪漫蝕月」、 「超現實藍月」及「希望能量新月」三種月相呈現,多座巨型作品非常值得一看!

月津港灯节: 開車前往「鹽水月津港燈節」

2023月津港燈節將在開幕式於月津港水月橋舞台區,運用作品「夜市蜃樓」特殊的結構裝置與燈光設計,再結合「身知島製作」的現代舞表演,透過燈光變化融合舞蹈演出;同時也邀請金曲歌后艾怡良搭配展覽主題演唱與「月光」有關的歌曲,以舞蹈、音樂、藝術裝置為後疫情時代的月津港燈節揭開序幕。 被內行人譽為「鹽水秘境」的五分車站倉庫群,今年也首度規劃為車站燈區,在3棟倉庫內呈現新媒體藝術作品,結合建築投影、燈光照明及聲音藝術表現。 今年首度邀請澳洲投影技術指標團隊TDC(The Technical Direction Company of Australia Pty Ltd)規劃專屬光雕投影節目。 TDC成立於1981年,曾執行包含「雪梨歌劇院」、「雪梨港大橋」、「雪梨燈節」、「墨爾本白與夜」、「奧運開/閉幕」等大型燈光視覺盛事,運用廣泛的視訊技術,結合LED螢幕、大型投影設備、外部廣播車及廣播攝影機系統等,打造國際級的Mapping Show。 本屆燈節首度與日本京都每年春季舉辦的「東山花燈路」合作交流,由京都造型藝術大學師生將為「2018月津港燈節」量身製作《候鳥:文化之橋》、《枯山水》和《文化之塔-八》等3件充滿日本傳統意象的裝置作品,而臺南藝術大學的創作團隊也將在3月赴日參與東山花燈路燈節。

2020年 為延續燈節在鹽水所帶來的文化與藝術能量,月之美術館的計畫於2019年正式啟動,並於11月舉辦首場展覽「月光之城」,在鹽水的老街與巷弄區設置六件作品,緊接著與今年1月登場的月津港燈節結合,完整布展於鹽水小鎮中,形成水陸兩大燈區相互輝映,作品共51件。 更在燈節開始前首次於國道一號新營服務區設置三件典藏作品──《飄盪種籽》、《太空人計畫》和《飛行的意義》,除了為燈節暖身,也期望能成為遊客觀賞燈節的前哨站。 「城裡的月光」,集結超過50組國內外藝術家的聲光裝置藝術作品,燈節藝術燈區以月相名稱規劃有「浪漫蝕月」、「超現實藍月」以及「希望能量新月」等三大子題,分享藝術家心目中來自月亮的故事與靈感巧思。 四大展區結合藝術燈區22件、巷弄燈區19件、徵件燈區30件及新創燈區4件共計75件作品,以光影藝術共同妝點月津港。 另還設計造型提燈,讓民眾自行組裝,帶1顆月亮回家,提燈發放及購買資訊,請關注月津港燈節FB粉絲團。 1月15日 開幕活動於月津港水月橋舞台區,將透過作品「夜市蜃樓」特殊的結構裝置與燈光設計,融合「身知島製作」的現代舞表演,以燈光變化融合舞蹈演出。

月津港灯节: 「白色森林」作品。 圖/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提供

睽違一年,「2022月津港燈節」即日起至2月28日在鹽水月津港周邊、鹽水車站、街區巷弄盛大登場,去年因疫情停辦導致外界無緣觀賞的作品將強勢回歸展出,並新闢2個水域展區和鹽水車站展區,邀請逾70組藝術團隊,展出藝術作品83組,為歷屆最多,並延長展期至38天,將帶給國人有別於以往的觀展體驗。 以「見山仍是山 見水仍是水」為主題,共展出4件作品,試圖表現出在受限的時代下,創作者如何開啟現實與虛構的觀景窗,打開嶄新視角。 台南市長黃偉哲10日到鹽水永成戲院宣傳月津港燈節,議員李宗翰、沈家鳳也到場共襄盛舉;黃偉哲說,每次接近農曆年,鹽水小鎮配合月之美術館前後輝映,月津港燈節也有許多富有聲光裝置的藝術作品,加上元宵節蜂炮活動,推薦民眾新春元宵來鹽水走走。

月津港灯节

每年為了慶祝元宵節,鹽水都會進行蜂炮活動,今年預計將在2月14日至15日進行繞境,而或許是為了創造鹽水更多元的元宵活動,於2012年舉辦了第一屆的月津港燈節,將鹽水區打造成全新的藝術小鎮,並在傳承傳統的同時,創造新未來。 在活動開幕當天,台南市長黃偉哲親自出席啟燈,邀請全台民眾來台南最美的月津港一同欣賞「城裡的月光」,他表示,鹽水月津港燈節至今邁入第12年,從最初只有18萬人,到現在有將近百萬人來參觀。 主題為騎姬 旅行者是藝術家Maggie的作品區,藝術家Maggie本人也會在月津港燈節期間每天在這裡出現手繪創作,活動期間每天有四十位名額,可以得到藝術家手繪的明信片,只要轉動前方的輪盤便能得到輪盤上主題的明信片。

月津港灯节: 台南月津港燈節交通方式/接駁車介紹

月津港燈節是台灣首創以藝術策展概念翻轉燈會模式的燈節,結合鹽水環境特色,在月津港親水公園水域及周邊水岸設置聲光裝置藝術作品,使得整個鹽水成為一座美術館,連續舉辦10屆以來,參觀人次迅速飆升,2022年參觀人次更首度突破110萬。 徵件燈區及新創燈區的場地較往年更加擴大,作品的藝術性與創新性也更勝於以往,涵蓋立體裝置、影像、聲音裝置、表演藝術等。 被在地人稱為「鹽水秘境」的五分車站倉庫群,今年也首度規劃為車站燈區,展出《光流》、《噪軌》、《月台風景》作品,結合建築投影、燈光照明及聲音藝術表現等新媒體藝術,帶領民眾進入全光全影的魔幻世界。 連結藝術燈區與巷弄燈區的鹽水百年戲院「永成戲院」,則有來自日本知名數位藝術團隊teamLab,首度帶來以海中生物為主題的《彩繪水族館》。

「2022月津港燈節 」於1月22日至2月28日登場,副市長趙卿惠說,去年燈節因疫情停辦,今年算是「強勢回歸」;除展區範圍加大,作品也增加,還安排有24架無人機水域夜間表演,呈現不凡視覺水色,保證讓遊客驚豔連連。 到台南一定得要吃美食,但不用趴趴走也能吃道地美食小吃,由推廣台灣美食的Uber Eats,及打造第一份在地觀點小吃新指南... ※燈會期間棕幹線公車車次將會增加,並延長收班,假日時特別增開「新營太子宮⇔鹽水橋南老街」、「新營客轉中心⇔信義路」的接駁車,可參考使用。 月津港燈節舉辦以來也相當成功,每年的燈節都能夠吸引大批民眾前往,而別具特色的燈飾設計,更曾受到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肯定,而今年正巧是月津港燈節舉辦的第十年,也預計會有舉辦以來最多的燈飾參與,相當值得期待。 《休息中站》則打造一座由金屬工業製品組成的小山,同時也是旅人精神停歇的休息中站,而《爆炸、折射、發散》帶來鹽水蜂炮的視覺演繹,以及《消波塊與後石頭》在現代地景中結合與消弭的人造物,傳達著衝突與融合的反思。

月津港灯节: 燈會專營接駁車

自 2012 年開始舉辦至今的「月津港燈節」,已成為台南市最重要的年度藝文活動之一。 以「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臺南鹽水「月津港」作為展覽場域,藉由整治完成的月津港地景環境,邀請國內外藝術團隊以當地湖面、水岸景致來襯托藝術燈飾,讓光之美與鹽水原始風貌相互輝映。 在時鐘、手錶等現代報時工具尚未發明時,先人總透過日昇月落感受時間的流動。 有感於月亮與時間的連結關係,黑川互動媒體藝術以馬雅古文明曆法中的基本週期「Tzolk’in」為作品命名,並以馬雅月曆圖形標為主要意象,借助水幕投影技術,透過點、線、面在三維空間中的展現,比喻銀河之門正要開啟,正如月亮所象徵的能量——在無盡的黑之後,新的光亮正蓄勢待發。 1月15日晚上6點,2023月津港燈節開幕活動將於水月橋舞台區舉行,透過南藝大B群作品《夜市蜃樓》如超現實樓房般的特殊結構與燈光設計,結合身知島製作的現代舞表演,以光影變化與靈動水面呼應舞者舞姿。 當天,金曲歌后艾怡良也將呼應「城裡的月光」主題,演唱與月光相關的組曲,讓音樂、舞蹈、藝術裝置共同為燈節揭開序幕。

(3) 高鐵嘉義站前往會場:乘客可搭乘橘9、橘9-1(每日28班次)至新營轉運站轉乘棕幹線之前述班車服務前往,並調整班距,以減少轉乘及候車時間。 今年燈節在月津港親水公園、水岸周邊布置了超多聲光藝術造景,藝術燈區《⽉意》、《點點星‧⽉光光》、《月光下的蜘蛛》、《空間樂團#1 - 新⽉》、《Tzolk’in Light》都是相當值得到場一看的作品,不妨趁著春節連假前往踩點。 台灣藝術團隊有用主張 UxU 月津港灯节 Studio 作品《⽉意》是有著一雙眼睛的燈光裝置,眼球一面將如漩渦向內流動,另一面則如湧泉向外放射,觀者於不同的角度觀賞作品,可以看到不同的形態,彷彿眼中同時存在滿月、弦月、蝕月。 「⽉有陰晴圓缺,城裡的月光卻始終不曾改變,傳遞給我們同樣的柔和光芒。」藉由不同月相的氛圍營造,帶給大家嶄新的燈會體驗,感受節慶帶來的珍貴溫暖。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