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晝之夜網站2023詳盡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Jack on March 10, 2019

白晝之夜網站

今年《500輯》首度參與白晝之夜企畫,以質青倡議為主題策劃「白晝夜夜談」,邀請6組不同領域知識網紅與意見領袖從白晝文史、運動、潮流藝術、城市現象等議題切入,包含金曲歌王蛋堡杜振熙、跨界藝術人王宗欣、社會觀察家詹偉雄、網球國手盧彥勳等,陪你通宵線上尬聊一整夜。 ①臺北市兒童新樂園:臺灣最受歡迎的主題樂園之一,深受大小朋友們喜愛,響應白晝之夜舉辦「兒樂好chill 白晝fun不停-演唱會」,自下午4時起,開放民眾免費入場,延長開放時間至凌晨12時。 2021白晝之夜回歸在即,每年只有一夜限定的白晝之夜,今年以線上參與為主軸,自10月2日晚上6點起至10月3日早上6點止,登入2021白晝之夜官方網站「晝夜轉運站」,就能展開城市藝文新體驗。 「臺北共創歌」 則由《VERSE》企劃邀請多位音樂人擔任一夜DJ,例如大支、9m88、旺福貝斯手推機等化身一夜DJ,輪番上陣放送音樂和直播。 此外,鎖定 LINE MUSIC 的三組共創歌單:臺北城市歌單、我的台劇歌單、早安臺北歌單,就會出現民眾票選最愛經典歌曲,活動當天輸入體驗序號「NBTPE2021」,就能一起線上群聚聆聽三組共創好歌。

黑晚是一扇通往心城的大門,鬆開常日裡的規範,身心解放,在一年一度全城不睡的「白晝之夜」裡,夜遊者沉浸在自由的藝術氛圍之中,更能體會有別於日間的城市氣氛。 無論是打扮豔麗的變裝皇后、人神共體的大仙尪仔,或是精神轉獸的電音人魚,都華麗吸睛,而藉此呈現的心靈樣態遠比華服炫目,透過這些不同的存在情態,藝術家要帶領觀眾看見生命的多種可能性。 林:用線上線下打造一個新的感官層次,對於白晝之夜是一個全新、我相信也沒有活動這樣做過的形式。 很多挑戰是我都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的,比方說會不會現場人流多過於網站的人流、網站的資訊可能沒有辦法直接地跟線下連結,或是覺得要走很遠才能到科學藝術園區然後被罵⋯⋯這都有可能發生,可是在能夠猜測、預防的,我們就先準備,那剩下的我就希望它很自由。 2022台北白晝之夜昨(1)日晚間登場,以士林文林路為軸心, ...

白晝之夜網站: Vogue去哪玩/2022 臺北「白晝之夜(Nuit Blanche)」五大亮點搶先看!60 組藝術家、全新沉浸式藝術體驗、四大新舊地標展區帶你遊訪城市軌跡

臺北白晝之夜自2016 年首度在北門周邊舉辦,民眾遊晃在舊城區, ... 白晝之夜 Nuit Blanche 概念創始於2002 年,起源自巴黎,固定於10 月的第一個週六夜晚舉行,邀請藝術家將城市與街道於夜晚化身成藝術展演場館的年度盛典, ... 「Nuit Blanche 白晝之夜」是全球性的夜間城市藝術節,2002年創始於法國巴黎,發展至今,每年都會有包括歐洲與世界各地的30多個城市共同響應。 起源於法國的臺北白晝之夜(Nuit Blanche)藝文活動於2016年在北門周邊首次舉辦,以三大特色「跨夜舉辦」、「公眾場域」、「自由參加」聞名,並藉由各式各樣 ...

白晝之夜網站

(3) 色適應(color adaptation):光在色調上的細微變化會影響吾人對整體環境的潛意識判斷,特別是當此變化剛出現,在眼睛尚未完全適應新情況時,對光的色彩特性的敏感度最為強烈。 例如傍晚自戶外進入室內,點亮白熾燈後會突然覺得室內所有東西都變得較黃,但經過一段時間待眼睛逐漸適應以後即無此感受,此現象稱為色適應。 (1) 同時性對比(simultaneous contrast): 吾人所觀看顏色的外觀常受相鄰色(背景色)的影響,係因視覺系統為加強偵測時的差異性,自動在兩色鄰界處產生誇大明度、彩度或色相對比的現象,此種現象稱為同時性對比(圖2-5)。 如前章所述,當光觸及一表面,會被此表面所反射、吸收或透射,其所反射的光進入人眼所產生的色彩視覺,即為該物體受光後顯現的顏色。 光源所發出光的光譜組成以能量來表示,即光源發出不同波長的輻射功率(W)的相關分佈,稱為光譜能量分佈圖(圖2-1),可用來決定光源的重要資訊,如發光能力、光源表觀顏色及對物體顏色的顯現能力。

白晝之夜網站: LLB次青少棒/桃園新明6:0完封密西根州 台灣奪第9座世界冠軍

過去白晝之夜締造了40萬以上參加人次的佳績,且每年皆陸續成長,而今年的線上版累積參加人次約為42萬,姑且穩住了參加人數這個最直觀的KPI,線上活動帶來了些許的新鮮感,但缺乏臨場體驗的失落感卻也難以忽視。 白晝之夜的一大看點在於藝術家們如何改造城市的既有景觀,這些停留在「靈感」而非「概念」階段的作品,恐怕會讓不少觀眾失望。 2021白晝之夜共有「藝術百草圖」、「白晝夜夜談」、「台北共創歌」、「白晝幻境映」等四個企劃節目,以及由6組藝術家帶來的「藝術宅在家」。 這城市是許多人的築夢之地,大家更是投進了自己的時間、夢想和人生,說到台北大家會想到什麼歌呢?

白晝之夜網站

士林官邸公園具備的歷史意義與官方象徵,經時代轉型為大眾休閒生活的一環,除了觀光旅遊價值,更肩負歷史教育使命,期待大家在此進行場域思辨。 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則是將「臺灣科學教育館」、「天文館」、「兒童新樂園」及「美崙公園」整合成一座「臺北科學藝術園區」,結合科學、推理、教育,一段奇幻冒險在此上演。 去年,臺北白晝之夜以「共識創造」為核心,從文史、場域、表演者到觀眾等不同層面,一圈一圈擴散臨場體驗,讓藝術與文化在城市游擊發酵,沉浸南港街廓與眾人共感參與,也成為全球唯四順利舉辦的城市之一。 面對疫情變化不定的此刻,邁入第6屆的「2021年臺北白晝之夜」,由藝術總監林昆穎所帶領的策展團隊,大膽挑戰線上參與新模式,以「線上感 Interoperability」為主題精神,集結四大藝術企畫匯聚60組藝術家、12組即時互動音樂人、6組跨域KOL及6組跨世代作家線上接力共襄盛舉。

白晝之夜網站: 臺北白晝之夜「士林大戲院」|公開 四大展區 × 三種玩法的藝術體驗!

想到士林夜市,肯定是熱鬧滾滾、生氣蓬勃的印象,與藝術家曼波登以 Drag Queen 的戲劇舞台演出,交融魔幻寫實與超現實的 Cyber Punk 邪典霓虹風格相呼應。 白晝之夜網站 可別忘了抬頭,尋找曾在紐約時代廣場、法國白晝之夜展出過的光雕投影,由法國藝術家 Julien Nonnon 在士林街頭演譯巨型都市動物人光影,半人半獸的型態超吸睛! 同樣來自歐洲的西班牙匿名藝術團體「Luzinterruptus」作品《空白扉頁》也在此區可以看到,透過於筆記本上寫下隔離期間的感受,拼貼出巨大的紀念性光牆。 藝術家李育昇與拚場藝術撞擊,在士林百年的廟宇慈誠宮帶來可動可靜的神偶裝置,以現代語彙轉化庶民文化。 姑且不論要用什麼樣的名稱,巴黎辦理「白晝之夜」的基礎是「文化資產」+「創意」。

  • 光源的演色性測量為與同色溫的基準光源的比較值,也唯有在色溫相同或相差不超過 300 K的情況下,比較不同光源的演色性優劣才有意義。
  •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兵工廠」,集紀念、孵化、展演於一身,體現流行產業「集合」的強悍聚落。
  • 體驗模式2:線上體驗無法到現場的觀眾可以選擇在白晝之夜網站線上群聚,體驗「晝夜站長」、「白晝百草圖」、「白晝夜夜談」等網站企劃,讓你線上收看 ...
  • 展區3:士林官邸公園作品「漁光」由藝術家邱承宏以工業吊車及水晶燈構成,結合公園夜裡的蟲鳴鳥叫,保留自然與人工相互交織而成的精神場所。
  • 光的色調(color tones)亦可喚起吾人對自然環境或生活經驗的記憶與印象,例如火紅的太陽、陰藍的月色、魅綠的螢光等。

2、「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響應白晝之夜活動,傍晚6時到凌晨12時免費入館。 3、「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白晝之夜這一夜,傍晚6時到凌晨12時的科教館轉身成為「大人系」的科學實驗室。 由視覺設計團隊三頁文與網站設計團隊Based Design共同合作的白晝之夜官方網站首頁9月17日搶先上線。 活動網站以夜的臺北為主要意象,四大藝術企劃轉化為城市地標,紅色節點的光環隨著上線群聚體驗該場人數的增加而不斷向外擴延,擴充你對於城市的想像。

白晝之夜網站: 生活與休閒

不過,也有人表示,「沒差,反正就是去喝酒」、「故宮的表演不錯,被crispy圈粉圈慘了!還可以免費參觀故宮」、「重點是參與感」,還有人建議,「如果辦在圓山花博的場地感覺會比較好⋯」。 警方說明,屆時將視展區現場人潮車流狀況,進行只出不進彈性管制疏導;主要管制路段為文林路段(福德路至基河路間)及中山北路505巷,彈性管制時間為今天中午12時至明天中午12時。 此外,臺北捷運淡水信義線「士林站及劍潭站」往臺北車站方向單向載客服務將延長至10月2日凌晨2時,劍潭站及士林站均可搭車至臺北車站,沿途各站僅可下車出站、不可進站搭車,列車服務班距原則為20分鐘,將依人潮狀況調整或機動加開班次。

2、線上體驗就想待在家:在家線上體驗,民眾只要用電腦登入互動型網站,就能輕鬆走進2022白晝之夜士林地圖,由晝夜站長帶領,模擬遊走每一件藝術作品,輕鬆在家逛展。 3、現場X線上虛實新體驗:邀請現場的民眾打開手機登入LINE白晝之夜官方帳號,即時推播個人任務,透過任務帶你爬梳許多你不知道的士林,更藉由任務引導你與藝術作品互動,讓逛展的體驗更加新鮮有趣。 1、「臺北市兒童新樂園」響應白晝之夜舉辦「兒樂好chill 白晝fun不停-演唱會」,自下午4時起,開放民眾免費入場,延長開放時間至凌晨12時。

白晝之夜網站: 限定不夜城!2022臺北白晝之夜 12小時不斷電走遊士林

這個RGB的任務,就是每一個作品都會給你一道題目,回答題目就會得到紅、藍、綠的積分,這個積分的數據會送到網站上一個數位生成的太陽(《眾願太陽》),它會接收數據,然後不斷地變化,提供給更遠端的線上朋友,或是想要交流的人去創造。 也因此我們在每一件作品的介紹欄位底下都會有自己的留言板,讓現場及線上觀眾留言,當天晚上我們如果有100件作品的話,就會有100個聊天室——加上所有節目有三分之一會轉變成直播——大家就可以在上面交流。 我希望每個人都有他今天晚上的自己的故事線,大概是以這樣的方式去完成今年的白晝之夜。 源自法國的城市夜間藝術節「白晝之夜」以跨夜舉辦、公眾場域、自由參加為號召, ... 許多民眾透過網站連線現場感受藝術家的精采創意,晚間12點時網站累積參觀人次更已超過144萬人次。

  • 由圓形的多重切割為造型基礎,將城市符碼、街廓意象、時間限定、虛實跨域等元素融入分割畫面,不論是經典的電影片頭環狀倒數計時器、相機鏡頭、月亮、時鐘,甚至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銀色球體,以圓形象徵白晝之夜於 12 小時裡的多重探境。
  • 首先是最基本的「現場體驗」,親臨士林四大展區漫遊在一夜限定的藝術世界中,還可現場與藝術作品交織互動,以感官沉浸在白晝之夜的獨特體驗中。
  • 今年白晝之夜以線上體驗帶來嶄新感受,但是臺北藝文場館仍不缺席,紛紛響應活動夜間開放。
  • 根據對顏色的演色特性來評價光源的方法,除了演色指數 CRI 及演色向量 CRV 外,還有色彩喜好指數(Color Preference Index, CPI)與色彩識別指數(Color Discrimination Index, CDI)。
  • 其實舉辦白晝之夜非常困難,大部分都是私人場域,所以就要進行很多的溝通、接洽,才可以得到一個場域,並好好地跟大家進行一些交流跟安排。
  • 6 組領域各異的知識網紅與意見領袖對談:黃子佼和方序中在北投溫泉博物館現場直播暢聊「質青議題」;網球王子盧彥勳和社會觀察家詹偉雄對談運動的當代性;深夜時段別錯過金曲雙得主蛋堡和王宗欣從音樂切入潮流藝術。
  • 「台北白晝之夜(Nuit Blanche)」昨(1日)晚在士林區登場,從昨晚6時至今(2)日早上6時,12個小時人潮一波一波蜂擁而至。

2022白晝之夜於10月1日晚上6點~10月2日清晨6點登場,並以士林文林路為軸心,串聯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士林夜市、士林官邸公園和臺北科學藝術園區。 白晝之夜網站 而以下將帶你展開夜貓子專屬的白晝之夜行程,一起踏上無邊界的藝術之旅,透過藝術感受士林越夜越美麗的獨特魅力。 白晝之夜網站 此外,在本次琳瑯滿目的作品與表演節目中,建議可使用白晝之夜官網推出的「我的行程」功能,點選收藏最愛作品,並根據時間、地點顯示清楚時間軸線,讓你輕鬆安排遊玩路徑。

白晝之夜網站: 台北白晝之夜好失望!網友怒揪「2點」:今年爛到最炸、好懷念2017

話說去年民間團體自行舉辦「白咒之夜」,對抗台北市政府的「白晝之夜」,主要原因是台北市政府主辦的「白晝之夜」根本是東施效顰,引來「白咒之怨」,北市府官方只不過想藉由「白晝之夜」活動,粉飾過去文化政策荒腔走板罷了! 2017年打出至今仍令人記憶猶新的「好啊!大家都不要睡!」口號,白晝之夜以台大為起點,向外拓展至溫羅汀與客家文化園區,街道上舉目是藝術、更有不間斷的馬戲與舞蹈撩動整座城市的夜貓魂,而群眾也如口號般,一起加入不要睡的行列,打下台北白晝之夜的穩固地基。 選訂晶華「白晝藝文假期」住房專案的房客,可以預約10月1日晚間六點起的「白晝專車」接駁服務,飯店服務人員將接送貴賓前往士林觀賞上述豐富的藝術作品,同時獲贈北藝中心12個月的會員會籍,一年內可以隨時再行前往北藝中心,盡情享受活動、導覽與課程的專屬優惠。 專案另外包含「CNN唯一推薦台北必吃自助式早餐」,房客可於活動結束後回到飯店,享用新鮮現做的元氣早餐,並恣意享受晚上九點前才需退房的自由時光。 「2021年台北白晝之夜」的《500輯》,首度參與白晝之夜企畫,以質青倡議為主題策劃「白晝夜夜談」,邀請6組不同領域知識網紅與意見領袖上線,從白晝文史、運動、潮流藝術、城市現象等議題切入,通宵尬聊一整夜,其中包含金曲歌王蛋堡杜振熙、跨界藝術人王宗欣、社會觀察家詹偉雄、網球國手盧彥勳等人。 「2021年台北白晝之夜」於10月2日晚間6點起至10月3日早上6點準時上線,一連12個小時,再次召喚大家一夜不眠,而且此次參與者不必親身在台北,無論身在何處,只要用手輕輕click官方網站,就能展開一夜限定的白晝體驗,遊走虛實共融的探索時光。

「白晝夜夜談」由則由《500輯》策劃 6 組領域各異的知識網紅與意見領袖對談,包含黃子佼與方序中、蛋堡與王宗欣、盧彥勳與詹偉雄等,暢聊質青、運動、潮流藝術等多元議題;《聯合文學》雜誌則集結跨世代作家上演吃播接力秀,邊吃邊聊生活與文學。 同時,美食外送平台 foodpanda 白晝之夜網站2023 將即時推播作家的最愛美食,民眾只要點入白晝之夜專區即可一指訂購、同步大嗑美食。 「今晚不要睡!」2022白晝之夜再度召喚群眾協力,走進士林,打開城市另一種風貌、開啟當代藝術狂想,一起探尋、蒐集和冒險,創造更深、更廣、更有感的藝術經驗。 嘗試以眾人可共情的神話人物,塑造島內的精神共識,他的神像作品以傳統廟會陣頭常見的「大仙尪仔」為基礎,演出者必須套入一個比人身還巨大許多的神祇人偶中,僅露出雙腿。 而在人神共體的狀態下,高大的神,似若心靈狀態更爲強大的人,也類如被人形化的集體意識。 信仰的內涵源自於人類更高的情操,透過現代的詮釋,他要讓眾人的生活與傳統信仰重新接軌,並在夜裡大顯神威。

白晝之夜網站: ╳ 白晝之夜╱2021白晝之夜 從臨場感到線上感

全球性的城市夜間藝術節「白晝之夜Nuit Blanche」將於10月1日18時至2日6時於台北市士林區登場、連續進行12個小時的藝術展演。 儘管面臨疫情考驗,「2021台北白晝之夜」仍不停辦,改用線上藝術企劃突破實體活動區域限制。 號召60組跨界創作者聯手打造的「藝術百草圖」,可以看到他們深入台北大街小巷汲取靈感、化作草圖或影音作品,今年也不需要人擠人,只要點入官網便能好好領略。 就靠藝術界的時間魔術師駐法藝術家林人中同步直播在巴黎實境表演,從藝術家的作品看見巴黎鐵塔、盧森堡公園、聖母院、塞納河與羅浮宮,也在白晝之夜的起源地,看見台灣。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