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股12大著數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Tommy on September 19, 2022

伺服器股

最近技嘉和世芯也傳出有可能被納入MSCI新成分股,由於是新成分股的關係,之前被動基金幾乎都沒有建立部位,因此大家現在更是敢大拉特拉,拉到禮拜五MSCI公佈時,再出貨給被動基金,如何利用市場的資訊來獲利,是大家最重要的課題。 最誇張的MCU微控制器,中國市場有些型號MCU從人民幣100元跌到20元,腰斬再腰斬。 那斯達克漲在臉書、微軟、谷歌、蘋果這些大型科技股,除了蘋果有iPhone剛性需求外,其餘都在反應大舉裁員後,以AI提升經營效率。 費城半導體指數有兩個最大權重成分股,輝達及台積電ADR,但今年來績效差距拉大,輝達狂飆一倍,台積電ADR僅小漲12%。 不過,台積電在季線515元以上存在壓力,一旦台積電站回季線,修復行情告一段落。 前波漲幅大,但高估值的中小型股,近期雖明顯修正,但不會有太大反彈空間,因為透過第一季財報照妖鏡,投資人看清楚虛有其表的基本面,台股雖有充沛的資金,但不代表有很多傻瓜,上次被騙盲目追高,這次不輕易上當。

伺服器股

而大家也因為技鋼還未上市,對於公司的獲利無從印證,因此大家對於公司的想像永遠最美。 全球四大雲業者之一的微軟,去年10月在台灣成立首座資料中心,投入約370億元,成立全球第66個資料中心。 法人普遍解讀,台灣將成為全球雲端「伺服器王國」,也是繼半導體業後,第二面有力的經濟後盾。 展望嘉澤 2023 年營運:1)在伺服器方面,預期 Intel Whitely 平台在 2022 年底滲透率將達 6 成,下一代 Eagle Stream 即將開始放量,預估 2023 年底滲透率達 3 成,同時 AMD 的 Genoa 也會逐季放量,相關產品出貨單價提升 1~2 成。 其中在 Intel 方面,嘉澤更首次打入 CPU Socket 一階供應商資格,出貨比重從前代的 10% 大幅跳升至 伺服器股2023 30%;2)在桌機方面,預估 Intel Alder Lake 於 2022 年底滲透率達 70%,2023 年底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至 90%,平均出貨單價提升 3 成。 另外 22H2 AMD 推出 Zen 4 微架構的新桌機 CPU,同時 Intel 也同步推出下一代 Raptor Lake,亦有助出貨單價提升。

伺服器股: 蔡明彰觀點:全球AI跌勢展開 台股還能撑多久?

伺服器散熱概念股 浸沒式比起水循環的方式初期投入建置成本高,大約都有幾倍的價差,約在3-5年後就可陸續回收,而浸泡液就是類似從前冷氣冷媒,因此具有一定不環保的毒性,因此有些品牌廠會在意這個點,而採用水循環的方式進行。 公司是國內首家專業提供系統單晶片(SoC)設計代工服務,也是國內IC設計服務公司,並開發矽智慧財產(IP, Intellectual Property)的公司。 曜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11月,以自有品牌「Thermaltake」銷售桌上型電腦散熱模組、機殼、電源供應器,專攻clone遊戲玩家市場。 伺服器散熱概念股 精英電腦成立於1987年,為全球電腦產品專業設計、製造之領導廠商,產品線包含主機板、顯示卡、桌上型、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物聯網 伺服器散熱概念股 、車載、人工智慧 、智能物流、智能充電等,以兼具創新、品質與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來滿足消費者求新求變的需求。 IC 通路龍頭大聯大 (3702-TW) 昨 (22) 日召開法說會,財務長袁興文表示,第一季是公司營運谷底,第二季需求開始回升,第三季營收估季增 4.7-11%,看好整體下半年略優於上半年, AI 伺服器方面,已開始出貨相關零組件、需求暢旺。 近年伺服器業務轉向雲端的廣達,是最早直供資料中心的台廠,相關營收占比達四成,公司高層於日前法說會上表示,今年伺服器業務仍有個位數年成長,AI伺服器在下半年有明顯貢獻。

嘉澤在伺服器、桌機市場中,是排名前三的CPU與DRAM插槽製造商,於英特爾與超微(AMD)平台各有30~35%、50%的市占率。 2021年營收213.92億元,年增23.71%,今年兩大CPU廠將推出新平台,所帶來的成長動能也備受市場期待。 錢冠州認為,伺服器概念股今年初已漲一波,第二季大環境變數大,股價拉回仍可低波操作,畢竟產業持續成長,可關注緯穎(6669)、嘉澤(3533)、博智(8155)、金像電(2368)、廣達(2382)等廠商。 5G、AI、低軌道衛星、元宇宙帶來資料傳輸及儲存的需求,伺服器持續成長,加上今年下半年AMD和Intel的CPU改款帶來利多,倫元投顧分析師錢冠州表示,中長線來看,伺服器概念股還沒有真正發酵。 既然要投資伺服器產業,那就一定不能不認識台股市場的伺服器概念股 ─ 龍頭企業,他們是伺服器供應鏈的領頭羊,有些公司更是在國際地位上屬於舉足輕重的藍籌股,像是:光寶科、台達電…等。 也就是說,如果未來各類電子產品銷售狀況非常好、雲端伺服器需求很大,也不等於「伺服器概念股們」的股價就一定會上漲,只能代表它們上漲的機會比較大。

伺服器股: 伺服器散熱概念股: 伺服器效能大增,水冷成顯學

在伺服器製造流程中,我們提到關鍵零件主要有 伺服器股 CPU、主機板、記憶體、硬碟、顯示卡、電源。 CPU 主要有 Intel、AMD;GPU 則是 NVIDIA;記憶體、硬碟則有美光、海力士、三星、東芝、WD、希捷等,在製造與組裝的部分則是有華碩、華為、聯想、戴爾、惠普、宏碁等。 台積電法說、美股財報季即將登場,加上本周還有美國通膨、零售銷售等經濟數據公布,買盤觀望不前,台股近五日都在5日線、16,000點間震盪換手,多頭追價意願不強,但相對殺盤力道也不深。 全世界超大資料中心至2021年底已經超過700座,數量是2015年的2倍以上,每年更以破百座速...... 最後一項任務是「分享這篇文章」,你可以點擊網站畫面左側(電腦版),或者點擊上方的分享按鈕(手機版),都可以分享到社群媒體。

廣達筆電和伺服器的代工廠,營收比重大約七比三,2021年合併營收達1.13兆元,年增3.54%,創歷年新高。 伺服器主要兩大客戶Meta、Microsoft持續資本擴張,廣達已拿下Meta一半以上的訂單,有助2022年營收可再創新高。 北美的四大資料中心業者Google、Meta、微軟、亞馬遜加總超過80%的伺服器由台灣代工組裝。 尤其是Meta今年擴大資本支出290億美元到340億美元,微軟也有3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為伺服器產業帶來利多。

伺服器股: 眾達-KY 受惠資料中心 400G 升級、5G 基地台穩健增長

集邦科技(TrendForce)指出,隨著NVIDIAA100/H100的AI伺服器出貨量上升,帶動PCB需求增加,預估2023年搭載A100/H100的PCB需求將年增86%,2024年將進一步成長,也達到年增64%的幅度。 AI伺服器PCB板主要可分為GPU板組、CPU板組與配件板,以NVIDIA DGX A100為例,其PCB價值含量較一般伺服器增加5.6倍。 全球5G基地台持續佈建,電信商為了降低基地台成本,紛紛宣布投入Open RAN架構,減少傳統電信設備商的控制,根據電商巨頭樂天表示 可節省基地台建置成本30~40%。 根據機構估算,全球行動通訊網路基礎設施市場規模每年約在450億美元左右、2022年O-RAN 硬體產值約12億美金,成長近80%,雖對照一年1000億美金的伺服器市場占比仍低,但成長空間大仍值得關注。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2022年伺服器產業成長看俏,整體幅度應會高於前兩年,主要動能來自於疫情的推遲、半導體的缺產能、英特爾新平台的升級,以及5G Open RAN架構的漸成氣候,獲點名的受益股包括信驊(5274)、廣達(2382)、緯穎(6669)、嘉澤(3533)等。 誰有無窮盡的資金可以接收籌碼,第一、大家通常都會想到藉由利多消息在市場上出貨,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公司股價高點都是在公佈獲利的時候,這時就會有人來承接。

伺服器股

整體而言,台廠代工了四家雲端大咖Google、臉書、亞馬遜、微軟所需的雲端伺服器超過8成。 公司主要產品同樣是連接器,主要應用於筆電及伺服器的 DDR 伺服器股2023 插槽、M.2 連接器,同時也有製造金屬微型沖壓件。 伺服器股 散熱的建準今年EPS估5元,本益比13倍,第一季毛利率26%,較去年同期大增8%,說明散熱的需求增加。 雙鴻、奇鋐今年EPS估15元及12元,本益比16倍及15倍,也大致低估的狀態。 接下來幫你整理全部伺服器概念股的清單,我會透過Goodinfo的「概念股」選股功能來快速篩選出伺服器概念股。 最後,你會在這個清單畫面中看到各式各樣的題材,像是大數據、WIFI6、物聯網、AI、5G通訊設備、記憶體族群…等其他題材分類。

伺服器股: AI 伺服器商機

隨各國政府規範新出廠車輛需搭載部分 L2 功能,具 L2 以上功能的新車占比有望持續成長,未來數年對毫米波雷達的需求也將因此增加。 不過根據近期相關 MCU 大廠電話會議內容,都認為 2022 下半年車用半導體缺貨問題將會逐漸好轉,屆時應用於毫米波雷達的 CCL 也應有望放量。 台光電累計上半年每股賺4.44元,雖低於去年同期的7.23元,但台光電指出,AI server產品在美系大廠的帶動下,其他國際晶片大廠及雲端廠商相繼設計導入,在高速運算網通及AI server相關材料持續出貨,2023年網通類產品營運將延續成長動能。 第一季EPS0.88元,毛利率20.36%,第二季在高階AI伺服器及網通設備出貨回升,營收69.29億,季增9.43%,毛利率跳升至23.77%,稅後盈餘8.17億,季增89.95%,單季EPS1.68元,季增率90.9%,累計上半年稅後盈餘12.47億,EPS2.56元。

  • 進一步分析全球雲端巨擘採用的伺服器製造商,Google雲端伺服器,有超過5成由廣達代工製造、三成來自英業達;臉書伺服器也是五成來自廣達、另外三成則由緯穎製造,而微軟伺服器,代工台廠包括鴻海、廣達、緯穎、英業達。
  • 法人分析,健鼎第2季雖處庫存調整階段,但毛利率仍優於市場期,看好伺服器需求回溫,將帶動第3季營運表現,明年將有新伺服器平台和AI伺服器兩大主要成長動能。
  • 面對強勁的終端需求,聯茂積極擴增主要生產高速高頻產品的江西廠產能,預計從 2022Q2 開始逐季開出,並在 2023 年上半年開出全數產能,可增加約 28% 的產能。
  • 「若客戶將全系統一起給奇鋐搭配開發,有信心1000W以上熱能也能解決。」沈慶行說。
  •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第二季後半期台股是修復行情,指數的上檔空間並不會很大,首先修復台積電,4月法說下修今年營收為負成長,股價下探年線最低489元,第二季淡季營收季減,但第三季將明顯季增,兩個成長動力,輝達追加AI訂單,蘋果iPhone 15備貨生產。
  • 但近期傳出北美CSP暫緩伺服器訂單,其中,臉書(Meta)暫停了四座資料中心建置計畫,預估2023年伺服器出貨量僅年增1%,較先前保守,但仍有正成長。
  • 以H100機種一台要價30萬美元(約新台幣960萬元)、A100也要高達逾10萬美元計算,2萬台的備貨量看似不大,總金額仍高達新台幣上千億元,相關代工與零組件商機爆發。

法人分析,健鼎第2季雖處庫存調整階段,但毛利率仍優於市場期,看好伺服器需求回溫,將帶動第3季營運表現,明年將有新伺服器平台和AI伺服器兩大主要成長動能。 欣興營收比重:IC基板佔47%、通訊佔14%、消費性電子產品及其他佔23%、電腦和筆記型電腦佔16%。 精英營業比重:電腦及其周邊產品99%(主機板、顯示卡、筆記型電腦、系統、擴充卡、工業主機板、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 不過,IC載板市場需求依然強勁,因此受影響程度料將有限,傳統PCB則將跟隨車用需求增加而成長。 伺服器股 以現有情況而言,產能供給皆須透過分配方式供貨,而且過完年後,市場載板缺口進一步擴大。 除既有ABF需求延續未結束,同時也出現不少新市場需求(如比特幣),BT需求因此再度擴增。

伺服器股: 預估智邦 2023 年 EPS 達 15.22 元,本益比有望朝 21 倍靠攏

奇鋐目前對800W以下伺服器產品都以氣冷模組「3D均熱片」解熱,供應品牌伺服器及7大雲端業者。 「若客戶將全系統一起給奇鋐搭配開發,有信心1000W以上熱能也能解決。」沈慶行說。 但照產業每年成長率5~10%推算,台灣伺服器相關產值很可能在兩年內挑戰2兆元,這樣的產值,絕不輸包括面板、半導體、甚至於傳產的石化、金屬和機械,不僅在台灣產業中舉足輕重,伺服器的背後「運算力」,其實更已等同是國力,美中大國每年莫不在500大超級電腦排名上暗自較勁。 目前台灣不僅是全球伺服器出貨量超過九成的供應方,前六大伺服器硬體業者更吃下其中八成供貨量,十足大者恆大效應。

就讓「Synology NAS DSM 7.0 」帶你體驗更流暢、更… 相較於前面兩間公司,大世科就是完全的代理商,他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產品,業務皆是透過代理國外雲端的軟、硬體,這類型的公司就更容易被母公司所控制,接下來從他的基本面也可以看出這點。 代表公司的營收確實增加,但隨之而來的營業成本也跟著上升,導致兩者相減後公司的毛利率並沒有顯著提升,這就是代理公司的通病,因為有部分的營業成本會被母公司把控,若不是自身本頁的業務獲利能力增強,通常帶來的營收都會只是表面。 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指出,根據調查,輝達H100晶片全在配置交付中,目前沒有交貨等待期。 先前包括台系封測廠、美超微、廣達、英業達等全都受惠,輝達AI伺服器出貨量自9月起將有明顯增加,這意味第四季營運成長力道將極為強勁。 【時報-台北電】生成式AI掀浪潮,AI伺服器吸引資金相對青睞,成為盤面新題材。 電子代工大廠廣達耕耘AI伺服器已久,由品牌伺服器,轉攻雲端伺服器有成,12日股價罕見強勢漲停、並叩百元大關,有機會帶動AI伺服器概念股,接棒成為台股下一波主流。

伺服器股: 伺服器2023展望佳,誰能脫穎而出

這樣龐大的商機,台灣的高科技廠商當然是不會缺席,根據經濟部工業局指出,台廠可切入的商機有先進的通訊射頻與相列陣列天線技術、晶片設計高頻材料、基頻調變、追星控制等系統整合。 統計過去十年間,台股在元月上漲機率為6成,平均漲幅0.26%,表現不特別突出,但與年底外資退場,大盤震盪過程中「指數放兩旁、個股擺中間」的操作思維,卻是如出一轍。 伺服器概念股先看這三檔 近期行政院通過經濟部提出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其中要點著重在太陽能、風力與水力發電領域,未來在新建案、增建及改建屋頂,符合一定條件下必須設置太陽能發電設備,離岸風電也刪除不超過領海十二海里範圍規定,可望擴大設置。

伺服器股

不難看出精誠資訊的獲利能力在近幾年上升許多,正好呼應近幾年市場對雲端產業的期待。 但可以看到在其營收(藍柱)成長的同時,毛利率(紫線)不增反降,就要特別注意公司的營業成本突然增加的問題,可能是因為新設備或新技術的引進導致公司在營運上需要花費較高的成本,這方面就留給有興趣的投資人自行判斷。 錢冠州認為,伺服器概念股今年初已漲一波,第二季大環境變數大,股價拉回仍可低波操作,畢竟產業持續成長,可關注緯穎、嘉澤、博智、金像電、廣達等廠商。 伺服器產業包含軟、硬體,軟體服務及雲端建設掌握在美系的手裡,硬體組裝代工則是台灣強項,相關產業鏈包括PCB印刷電路板、高速傳輸IC晶片、散入模組、網路交換機、機殼,幾乎都由台廠包辦。 伺服器概念股是一種將雲端伺服器產品的設計製造、技術服務及銷售有相關的所有公司股票,一併列入相同選股概念的股票集合名詞。 同時,公司也將導入人工智慧,運用於生產管理,以進一步提升產線良率、降低生產成本,設定全年本業、毛利率、稅前獲利皆逐季成長為目標。

伺服器股: 緯穎創歷史新天價攻漲停1240元 帶動伺服器概念股漲勢

緯創集團旗下緯穎則以雲端客戶出發,從最初跟微軟合作關係密切,逐漸拓展雲端客戶陣容,目前系統出貨比例拉高,是營收衝最快的黑馬。 「伺服器最終市場很清楚在雲端、5G公有雲、5G專網及AI、邊緣運算上,關鍵是你的生意是否在最終的目標市場裡,1.在有意義的市場裡,2.因進入新領域而促使毛利率持續上升,才是雲達在意的重點。」 他說。 英業達、緯穎與緯創、廣達與雲達(QCT)伺服器業務規模都在2,000億元以上,其中英業達出貨型態以伺服器主機板量體最大,在伺服器主機板市占率超過兩成,這個占比還比鴻海大,英業達客戶規模組成跟鴻海類似,兼顧品牌跟雲端客戶,這也讓英業達成為伺服器客戶數最多的供應商。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