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大學學費2023詳盡懶人包!(震驚真相)

Posted by Jason on November 19, 2022

私立大學學費

「政府投資在好學校和普通的學校,還是應該有一套標準上下限,」輔大社會系教授戴伯芬指出,「用市場邏輯來看,假如有一個很爛的商品,比好的商品貴很多,為什麼公平會不介入?要不叫他不要賣,不然就補助到可以上市的標準。」她建議政府若不進場補助,就應輔導學校退場,否則損害的還是學子們的受教權。 「亦有專家用師生比去衡量一所學校教學品質,但這對人文學院比較不公平一點,畢竟現在設計學院、工科比較好招生。」賴鼎銘指出,很多私立學校也很用心在辦學,卻沒有被外界重視。 「我們每個大學生的平均教育成本,跟主要競爭者韓國差很多,更不要說香港、新加坡、日本、歐美國家,」肩負打高教國際盃使命的清大校長賀陳弘感嘆。 「馬偕雖然每年花109萬培育一名學生,在國際醫學大學來看也是偏低,」詹盛如表示,歐美醫學大學的生均經費換算動輒3、4百萬元,「台灣的門面台大學生平均一年只有48萬元經費,也是太低,頂尖人才,至少要7、80萬元才合理,」他強調。

  • 「根本性原因,是我們賦稅負擔率偏低,導致國家資源分到教育的部分容易被壓縮,」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詹盛如表示。
  • 「亦有專家用師生比去衡量一所學校教學品質,但這對人文學院比較不公平一點,畢竟現在設計學院、工科比較好招生。」賴鼎銘指出,很多私立學校也很用心在辦學,卻沒有被外界重視。
  • 《信傳媒》繼之前公布的私立大學資產排名後,再次發布全台私立技專校院資產排行榜,其中慈濟技術學院因為與慈濟大學、高中等共同在「慈濟學校財團法人」項下,加上資產資料老舊,因此未納入本次排行,而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也與馬偕醫學院為同一財團法人,也未納入本排行榜,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有台北市和新北市,則合併計算。
  • 對於有心辦學的學校,足夠的資源能使他們充實人才、永續經營,如何平衡社會正義、規範配套、協助溺水大學轉型退場,考驗政府的決心,但停滯不前的單一標準,恐怕不是最佳解答。
  • 選擇就讀哪所大學,考量的除了自己的興趣專業,一所學校的聲望、歷史、師資、資源亦佔有影響力,而這些面向也會相互牽動。

資產總額低於25億元共有26所私立技專院校,更有20家低於20億元,比台北育達商職資產的35億元還低,名單上包括今年6月教育部視導未過關的嘉義大同技術學院、高雄育英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與亞太創意技術學院等,而位於花蓮的臺灣觀光學院目前只保留一個系,許多系的學生已經轉到他校上課,也面臨退場危機。 《信傳媒》繼之前公布的私立大學資產排名後,再次發布全台私立技專校院資產排行榜,其中慈濟技術學院因為與慈濟大學、高中等共同在「慈濟學校財團法人」項下,加上資產資料老舊,因此未納入本次排行,而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也與馬偕醫學院為同一財團法人,也未納入本排行榜,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有台北市和新北市,則合併計算。 私立大學學費2023 從個人與社會投資來看,戴伯芬建議,辦學成本、市場需求,應該反映在學雜費上,「像是商管畢業生就業前景好,學生付自己的學費,取得更高的社會地位、收入,國家就不用補助這麼多,」她認為,更應該投資的是雖然非主流,但卻能服務社會與國家需求的專業,例如頂尖的文史哲學系,或冷門的科學系所等等。 排行榜上的私立科技大學、學院、專科合計約2471億元的校產,全體平均數在36.8億元,登記總資產排名第1到5名分別是台塑集團的明志科技大學、長庚科技大學,老字號嘉南藥專升格的嘉南藥理大學、製造業校友滿天下的崑山科技大學與遠東集團支持的亞東技術學院,該校董事長還是遠東集團總裁徐旭東。

私立大學學費: 大學情報

根據台大經濟系教授林明仁的研究,台灣的明星大學學生多半來自更高的社經背景,台大學生的家庭所得中位數約為150萬,高於全體公立大學的近110萬,更遠高於私立大學學生的家庭所得中位數100萬。 私立大學學費2023 「平衡社會正義,政府有手段、有工具,我們不是要求從100%管制到完全不管制,但應該保有彈性,」清大校長賀陳弘認為,扶助經濟弱勢學生可採獎學金支持,調漲學費與弱勢權益不是站在對立面。 直以來,教育部與社會團體擔心家庭背景更為弱勢的私校學生,會成為高教市場化下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嚴格規範大學學費區間。 教育部的統計報告中,2017年全台所有大學每生平均獲得的教育經費是13302美元,相當於台幣39萬元,低於OECD國家平均15656美元(約46萬元台幣)。

私立大學學費

「在台灣,18歲上大學的人口,佔所有18歲人口的8到9成,這是很高的比例,」戴伯芬指出,高大學入學率,或許意味著人民素質提高,但也可能是社會過度重文憑、輕實作使然。 學生人數超過6000人的一般型國立大學,最高與最低的差距達3倍;超過6000人的國立技職大學,落差也有3倍之多;而6000人以下的一般私立大學,落差更達近4倍。 苗栗的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前親民工專),這個月才爆發原來要帶4.8億入主的千翔保全放鴿子、前校長與師生指控校董如同「禿鷹」,意圖與保全公司合作,導致師生教、學權益受損事件,凸顯出私校招生不足面臨退場時,可能引發的掏空爭議。 生均經費為發放問卷請各校提供「業務收入決算數/學生總人數」金額,以年度計算。 事實上,從比例來看,台灣每年有4.2%的歲出用在高教,較OECD平均3%高出許多,問題是總體稅收數字低,即使比例高也沒用。 「根本性原因,是我們賦稅負擔率偏低,導致國家資源分到教育的部分容易被壓縮,」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詹盛如表示。

私立大學學費: 大學問

經費的匱乏主要源自於投資不足,無論是來自公部門(政府)或私部門(學費、捐款等)的投資,放諸國際都相對稀少。 例如,有些私立學校已經不再採購圖書館藏書,或者採購昂貴的廁所設備,電腦壞了整年沒有更新,或者打算蓋游泳池、豪華體育館,卻不願意提高老師的鐘點費。 「不過同一類型的學校,若高低落差過大,尤其竟然低到只剩下7萬元,就很不合理,」他哭笑不得地說,「7萬一年,我會說完全不夠,就算只以社區為範疇,都至少要十多萬。」在他看來,7萬這個數字確實低得太離譜,遠比學生繳交的學雜費還要低。 選擇就讀哪所大學,考量的除了自己的興趣專業,一所學校的聲望、歷史、師資、資源亦佔有影響力,而這些面向也會相互牽動。 國人最關注的最高學府台大,生均經費是48萬元,雖然比平均高,但不若想像中名列前茅,而清大、交大、成大則落在40至42萬元之間。 雖然「平均數」並不能反映各院系之間的差異(如理工、人文科系所須條件不同),但能概覽整所學校掌握的籌碼。

每所學校都使出不同武藝,規劃各式學程、出國交流等方案,但種種措施,都不可免地取決於其掌握的財務經費。

私立大學學費: 台灣110所大學生均經費調查》選哪所大學最划算?台大不如這些學校

另外,學生假如在「國立尾」與「私立頭」之間選擇時,多會直覺認為國立大學的資源較多,但從數據看來,部分聲譽不錯的私立大學更願意投資,生均經費高過一些國立大學。 事實上,生均經費最高都是醫學型大學,例如馬偕醫學院(109萬)、台北醫學大學(77萬)、中國醫藥大學(62萬)、陽明醫學大學(56萬)。 這是由於醫學院的臨床系所經營成本高,外加醫學院通常有附設醫院的收入支持所致。 私立大學學費2023 對於有心辦學的學校,足夠的資源能使他們充實人才、永續經營,如何平衡社會正義、規範配套、協助溺水大學轉型退場,考驗政府的決心,但停滯不前的單一標準,恐怕不是最佳解答。

參與調查的110所大學的生均經費平均為21萬元台幣,平均一年能獲得最多經費的是馬偕醫學院的109萬元,最低則是蘭陽技術學院的7萬元。 分母的部分,公立學校直接提供業務收入決算數,私立學校則提供各項收入扣除財務收入數字。 填寫年度則以各校最新數字為主,若有108年度就是填108年度,若無則填寫107年度數字,分子分母年度對齊即可。 私立大學學費 然而,擔心圖生存的不肖大學濫漲學費,而對所有大學採取標準化管理,就得接受台灣高教培養出來的學子競爭力落後國際。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