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崇棠2023詳細介紹!(震驚真相)

Posted by Jack on June 15, 2023

施崇棠

再來就是將軟、硬體工程師一同關進實驗室,雙方自行測試如何各自調整、相互補強,將產品效能逼到最好,久而久之,「對話」就會慢慢產生。 自2000年初便展開伺服器布局的廣達,自然不放過此機會,無懼戴爾、惠普抽單威脅,幾年間陸續打入北美四大雲端服務商供應鏈。 8月中旬的法說會上,他們一口氣調升全年資本支出、AI伺服器年度成長幅度。 廣達雖也受到上游GPU缺料影響出貨時程,「但NVIDIA給我們很大的priority(優先權),」楊麒令語氣篤定,透出廣達的底氣。

施崇棠

施崇棠和童子賢,一位是權威品牌調查機構Interbrand品牌榜上,品牌價值最高的台灣科技廠華碩董事長,一位是近兩年快速成長, 去年營收僅次於鴻海的代工二哥和碩董事長。 他們兩人,既是共事超過三十年的長官與部屬,施崇棠也是童子賢的大股東兼大客戶,外界經常用「師徒」形容兩人的關係,但現在,兩人意見不合,正式浮上枱面,未來兩家公司的合作關係,甚至和碩的經營權,都投下變數。 場景拉到今年一月二十五日,童子賢應邀參加華碩尾牙,被安排坐在主桌、施崇棠的旁邊,鏡頭前,兩人有說有笑,外界解讀,華碩、和碩兩家公司「分家,情沒分」。 1992 年,施崇棠以執行長的身份加入集團,帶領華碩成為全球科技技術的先驅,晉升為全球主機板第一大、消費性筆記型電腦前三大的國際品牌公司。 施崇棠在企業內部推動工程師學習「設計思維」,並研發出創新的 Eee PC 鍵盤、Padfone 智慧型手機系列以及 Transformer 筆記型電腦。 2014 年,華碩打造的智慧型手機 ZenFone,使其躍升成為頂尖的智慧型手機品牌;2016 年更催生華碩首款家庭機器人 Zenbo,引起了轟動,被視為家庭主婦的可愛伴侶。

施崇棠: 施崇棠打败东芝

IT之家此前曾报道,华硕旗下的台智云研发了以 1760 亿个参数打造的福尔摩沙大模型,对标 ChatGPT 母公司 OpenAI 的 GPT-3.5 模型。 IT之家 6 月 9 日消息,华硕今天召开投资人大会,华硕董事长施崇棠在会议上表示,AI 技术是电脑基础科技的再突破,华硕在 AI 领域提供开放资源,更像 Android 平台。 蘋果(Apple)也提出未來10年的低碳藍圖,促成全球最大的兩家鋁製造商的合作,在鋁金屬的製程中採用先進的導電材料代替碳,產生低碳鋁材來製作Macbook。 按照目前全球討論的減碳目標,若要維持在升溫攝氏1.5度,到2030年全球要減碳45%。 「台灣目前一年大概減碳約2%,」簡又新提醒,如何不落後於全球、無疑是台灣必須正視的挑戰。

施崇棠延攬曾任微軟、谷歌要職的AI大將黃泰一領軍,投入近200人的研發團隊,成為艦隊群的航空母艦,是集團轉型的大腦。 再挾著台智雲的全台最強超級電腦算力,華碩的次世代醫療資訊系統(xHIS),已經成為獨步國內業界的利器。 新成立的智慧物聯網事業群,瞄準三大方向: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慧零售。

施崇棠: 施崇棠 Jonney Shih

「我在飛機上的時候,就一直想……我的如意算盤其實是找Ted(指徐世昌),Ted其實見解很厲害⋯⋯,Ted的英文也比較好啦,坦白說,童子賢我也帶過,在我還沒有過去的時候,每一次要撐那個英文、要去找Intel,一定要Ted出來。」施崇棠說。 「對我的理想算盤的話,老童(指童子賢)還是比較適合做品牌,Ted適合做OEM,我剛剛不是都講他的優點嗎,他只有一個缺點,他不愛做頭。」施崇棠說,如果不是徐世昌放棄,童子賢今天可能還留在華碩。 「我其實跟老童說,如果是Ted,那最好嘛,Ted一定不要的時候,我跟老童說,我們都不是為了自己,一變公事的時候,就把個人都拋開了。」施崇棠說。 徐世昌不接,又找不到更資深的人當徐世昌的老闆,童子賢才坐上和碩董事長的大位。 施崇棠說,分家第一階段,是把代工部門分割成子公司,「他們到底還是覺得我是老大嘛,怎麼老大去子公司呢?」施崇棠說。

施崇棠

外界不知道的是,早在2016年推出結合健康管理功能的智慧手錶開始,2018年底更有感於傳統PC市場漸趨飽和,施崇棠宣布啟動手機策略轉型與AIoT(智慧物聯網)新策略事業計畫,並投入100億元以投資與併購雙軌策略,加速發展AIoT事業及建立團隊。 自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重塑了人類工作與生活樣貌,接連的極端氣候更突顯落實永續發展的急迫性。 施崇棠具備獨到企業實務經驗與前瞻洞見,接任後除強化理事會功能、共同規劃本會中長期策略藍圖,更將借重華碩所開拓的「數據化衡量、科技化管理」策略型永續經驗,與協會成員共同發展奠基於數位轉型的新永續視野,並結合產業脈動與國際趨勢,串連各界資源,催生、建構更崇本務實的企業永續模式與解決方案。 創業初期,童子賢等華碩創業元老,「請來」老長官施崇棠當董事長,外界以師徒關係,看待施崇棠和童子賢。 施崇棠 兩人聯手做大主機板、筆記型電腦到品牌生意,把資本額千萬元的小公司,變成7000億帝國。 苦的時候合作,分家後事業更上層樓,兩人關係卻出現史無前例的嚴重裂痕⋯⋯。

施崇棠: 施崇棠:COP26掀淨零挑戰,企業須掌握三大關鍵意涵

倫敦FTSE 100指數成份股的半數以上公司已公開承諾,最晚2050年實現淨零目標,因此企業必須認知到,淨零已經造成系統性的改變,是企業不可迴避的重要準則。 施崇棠2023 他舉國際能源總署最新報告指出,積極投入能源效率、再生能源與創新技術的發展,是達到淨零目標的核心支柱。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 華碩的轉型事業正進入新拐點,隨著施崇棠名列生策會的理事,人們注意到名單中幾乎台灣的資通訊電子大哥都到齊了。

施崇棠

施崇棠提到,從巴黎氣候峰會便驅動了再生能源市場的蓬勃成長,而在格拉斯哥氣候峰會結束,預期更將創造「低碳材料、電氣化、清潔電力、氫能及碳捕捉」等嶄新市場。 走向淨零未來,接下來的十年已被聯合國稱為「行動的十年」,「這是黃金的十年,但究竟會乘風而起,還是隨風而去,得考驗企業的決心與行動,」簡又新歸納。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11月剛在英國格拉斯哥落幕,走向COP26後的全球新局,氣候變遷已是氣候緊急狀態,全球達到共識要一起解決,而且愈快愈好。

施崇棠: 服務

也因此,當2018年科技部(國科會前身)準備打造專為AI運算學習所做的超級電腦「台灣杉二號」,開放廠商競標時,廣達還顯得興致缺缺。 「如果沒有第一台,我們其實不知道有哪些地方要加強!」楊麒令表示,搭載GPU的伺服器跟CPU伺服器相差很多,如處理器間相互連接的知識,都靠過程中慢慢打磨、學習。 這次合作,也成為廣達進入AI伺服器領域的開端,日後更不曾在NVIDIA新品中缺席。

施崇棠出生於公務員家庭,父親施議藩就職於彰化縣稅捐稽征處總務部門。 施崇棠就讀國立彰化高中,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並於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研究所進修。 1992年以胃出血為由,離開工作15年的巨集碁,並至美國休養半年,回國後於1992年11月正式加入華碩至今。 當時,剛轉型不久的NVIDIA正準備尋求伙伴,打造全球第一台AI超級電腦「DGX-1」,廣達欣然接下任務,不只在硬體上協力,也派出專門團隊投入研究輝達CUDA軟體平台。 邁向未來,施崇棠今年8月,也接任企業永續發展協會(BCSD Taiwan)理事長,期望能協助台灣企業接軌國際趨勢、邁向新永續。

施崇棠: 施崇棠动物兵法

三年前,他要求沈振來直接負責手機事業,去年第四季,手機出現獲利後,華碩今年出貨量目標二千五百萬支,挑戰宏達電的地位。 分家八年過去,華碩股東是最大受益者,八年中兩家公司市值增加兩千億元,施崇棠也是,他在和碩的持股價值,在和碩上市後增加了四十一億台幣,根據和碩年報,華碩和施崇棠持有和碩的股份,占和碩股份的二二. 由於華碩目前在和碩並不擁有董事席位,但如果需要,華碩可輕易在董監改選戰中取得席次,影響和碩經營權。 和碩去年仍是華碩的主要代工廠,華碩跟和碩的交易金額,去年達一千多億元,這塊餅,足以改變台灣代工廠的排名,施崇棠和童子賢關係生變,廣達等代工廠勢必會加緊爭取華碩訂單,影響和碩營收。

  •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
  • 台灣科技與醫療跨界整合的新時代已經來臨了,它不僅蘊藏著科技產業的新成長點,也攸關著台灣醫療品質的全面提升;當然,更是台灣科技醫療跨出海外市場的新契機。
  • 走向淨零未來,接下來的十年已被聯合國稱為「行動的十年」,「這是黃金的十年,但究竟會乘風而起,還是隨風而去,得考驗企業的決心與行動,」簡又新歸納。
  • 「我其實跟老童說,如果是Ted,那最好嘛,Ted一定不要的時候,我跟老童說,我們都不是為了自己,一變公事的時候,就把個人都拋開了。」施崇棠說。
  • 此外,也帶動關鍵供應商降低30%碳排放強度,承諾台灣營運在2030年、全球2035年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

都要童子賢同意才做,當時張偉明擬了多個方案給和碩:賣給能持有未上市股票的機構投資人,或是用減資分割的方式釋股,但分家第一年,童子賢遲遲沒有反應。 張偉明說,分家一年十個月後,童子賢才主動提出減資分割方案,為了要讓兩家公司同步上市,童子賢和張偉明還一起拜訪金管會主委陳冲,推動修法,釋股後華碩對和碩的持股,才一舉降到二五%以下。 對於施崇棠所「還原」的分家說法,童子賢不願多做回應,也不願對分家過程多做說明,只說:「橫看成嶺側成峰。」同樣一件事,雙方解讀完全不同。 童子賢友人觀察,施崇棠先找徐世昌當董事長,「這一段童子賢沒有參與,他認為應該不是這樣」,談釋股,童子賢友人觀察,「剛開始華碩沒人關心(釋股案),主控權在華碩」,且因為分得不夠徹底,和碩面臨嚴重的抽單壓力,童子賢回頭要求華碩把公司併回去,釋股案才加速推動,解除大客戶下單疑慮。

施崇棠: 華碩徵才 校園菁英競逐AI/IoT職位

1989年施崇棠出资与手下四位工程师廖敏雄、谢伟琦、童子贤、徐世昌创立华硕电脑,并于1993年出任董事长,经历三十年产业快速变化及挑战,成为全球主板第一大[2],消费性笔记型电脑前三大[3]的国际品牌公司,并荣登美国《财富》杂志“全球最受推崇企业”排行榜[4]及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受信赖企业”排行榜[5]。 自2013年起,更连续六年蝉连台湾二十大国际品牌冠军,成为台湾最有价值国际品牌[6]。 楊麒令談起各種對外合作的挑戰,總說得雲淡風輕,彷彿每一次「破關」都是探囊取物。 但其實,要在硬體代工起家的廣達內部,引入軟體思維、甚至有效溝通,可說比完成客戶要求還不容易。 但楊麒令不諱言,就算廣達的軟、硬體技術都持續精進,也成功協助打造DGX-1,內部卻不曾真正將自家軟硬體相結合,甚至並未意識到其重要性。

施崇棠

為了因應疫情及中美貿易局勢的影響,施崇棠積極推動公司數位轉型,尋求 AI 人工智能以提高運營的效率和競爭力。 1989年施崇棠出資與手下四位工程師廖敏雄、謝偉琦、童子賢、徐世昌創立華碩電腦,並於1993年出任董事長,經歷三十年產業快速變化及挑戰,成為全球主機板第一大[2],消費性筆記型電腦前三大[3]的國際品牌公司,並榮登美國《財富》雜誌「全球最受推崇企業」排行榜[4]及美國《富比士》雜誌「全球最受信賴企業」排行榜[5]。 自2013年起,更連續六年蟬連台灣二十大國際品牌冠軍,成為台灣最有價值國際品牌[6]。

施崇棠: 透視施崇棠最強王牌:華碩8小金雞就位 醫療AI艦隊集結搶攻

對分家案,雙方看法顯然意見很不一樣,「品牌和代工未必一定要分家。」一位和碩高階主管說,蘋果手機和三星激烈競爭,卻照樣要求三星代工處理器,關鍵在實力夠不夠強,「能不能與敵人共舞。」他說,施崇棠突然不管代工業務,卻把龐大業務丟給從沒接過代工業務的童子賢,難怪童子賢會有被拋棄的感覺。 施崇棠 剛分家時,曾有部屬質疑,「若這是鐵達尼號,會撞上冰山,你為什麼要騙我們?」童子賢只能一一說服,「我們資產還不少,有危險,我會一一護送你們上岸。」最苦的時候,和碩頻被抽單,工廠有一萬人沒事做,可說是風雨飄搖。 外界知道的是,華碩剛成立時,原本由童子賢擔任董事長,成立五年後才「禮讓」給施崇棠,但沒說的是,當年成立華碩的資本額一千萬元,施崇棠出資六百萬元,施崇棠是華碩最大股東,但剛到華碩時,童子賢讓施崇棠當總經理,大事都由童子賢對外接洽。

施崇棠

华硕的 AI 提供开放资源,比较像 Android 平台,而不像 ChatGPT 开发商 OpenAI,未来当语言能力突破以后,会有更多不同发挥。 媒體報導 2014年底童子賢對媒體談及當年分家,報導指和碩「被拋棄」,施崇棠希望童子賢澄清媒體報導,但童子賢並無反應。 「Speak the same language(說同樣的語言),這才是最難的地方。」就算投資軟體已超過十年,但對楊麒令來說,如何在技術持續迭代進展的同時,確保軟、硬體團隊能拋下既有思維、願意溝通,才是成功關鍵。

施崇棠: 施崇棠:COP26帶來三大商業意涵

台灣科技與醫療跨界整合的新時代已經來臨了,它不僅蘊藏著科技產業的新成長點,也攸關著台灣醫療品質的全面提升;當然,更是台灣科技醫療跨出海外市場的新契機。 施崇棠生于公务员家庭,父亲施议藩曾于彰化县税捐稽征处总务部门任职。 求学时期就读国立彰化高中,毕业自国立台湾大学电机系,并于国立交通大学管理研究所进修,取得硕士学位。 27岁进入宏碁,跟随施振荣,担任系统电脑事业群副总经理,直至1992年以研发长身份离职,加入当时仍是新创公司的华硕至今[1]。

他常常問華碩的員工:“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第二高峰是哪一個? 第一和第二的差別就是這樣,奧運會的冠軍和亞軍的差別也近天壤之別,做企業也是這個道理。 他强调,华硕投资 AI 近 施崇棠 10 年,AI 是电脑基础的再突破,是核心技术,一定要发展最先进技术,影响非常深远。

施崇棠: 關鍵二 內部人事擺不平 推動第一次分家,當時沒打算把和碩交給童子賢

就讀台大電機系時,施崇棠也並不算特別耀眼的學生,下課後,當其他同學收拾書包起身的時候,他還在教室裡推敲老師上課的內容,別人以準備考試為第一優先,他卻反覆讀同一本書,要求自己徹底讀通。 施崇棠 高中時,老師出題,別的同學忙著答題的時候,施崇棠卻直接問老師,「題目為什麼這樣出?」因為,問題的方向,可能就已經錯了。 施崇棠的答案是,「三十遍!」最基礎的電磁學,要讀到電路板拿在手上,就能感覺電流會怎麼跑!

簡又新透露,COP26帶來重要結論之一,便是揭示氣候變遷已是「氣候緊急狀態」,必須由全球攜手解決,更重要的是,減碳的腳步要加速。 在瀏覽本站被分類為必要的Cookie存儲在您的瀏覽器中,因為這些針對網站的基本功能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施崇棠(英文名:Jonney Shih,1952年8月12日—),生于彰化鹿港,现任华硕电脑、华芸科技董事长。 自評管理風格相當「兇悍」的他,開軟體會議時,都會找上負責硬體的主管一同參與,反之亦然。

施崇棠: 施崇棠接任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第九屆理事長

除了因原廠直銷模式,讓硬體團隊有更多與客戶共同設計開發的機會,2012年,廣達更單獨成立專責軟體研發的「雲達科技」,陸續與雲端基礎架構廠商VMware、微軟、開源雲端運算平台OpenStack等合作,累積軟體實力。 施崇棠分享,華碩很早就思考數位新世代的永續價值,推動「數據化衡量、科技化管理」的策略型永續,結合核心能力,聚焦「氣候行動、循環經濟、責任製造、與價值創造」四大主軸,建構華碩永續中長期的願景、策略與目標。 世界經濟論壇(WEF)與美國政府共同發起的「先行者聯盟(First Movers Coalition)」,空中巴士、亞馬遜、Apple、美國銀行、Volvo等25家企業推動脫碳計畫,承諾將投資創新環保科技,促進新興技術的商業化,創造先行者優勢。 施崇棠,華碩集團董事長,宏碁創業七人之一,研究技術出身,為人低調,甚少在公眾和媒體面前曝光。 根據《財訊》追蹤施崇棠過去3個月的公開露面場合,幾乎每個場合都與「醫療」相關。 典型的忙碌行程如2022年12月1日,上午在醫療科技展的「亞洲醫療科技創新論壇」發表專題演說;下午施崇棠又趕場參加國衛院與華碩集團、輝達策略結盟成立的「AI生醫創新中心啟動發表會」。

施崇棠

華碩電腦董事長、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施崇棠受邀在「遠見高峰會」演講中,提出淨零挑戰對企業的三大關鍵意涵,更揭示台灣可掌握的四大產業契機:低碳材料、電氣化、清潔電力、氫能及碳捕捉。 2021遠見高峰會「迎向大復甦,邁向新永續」,大會主題便開宗明義點出「永續未來」的重要性。 施崇棠 峰會首日(12月6日)特別邀請到華碩電腦董事長暨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施崇棠,進行專題演講「邁向零碳經濟的承諾與挑戰」。

施崇棠: 華碩攜手輝達 建置實踐大學協作空間推動跨域創新

當年創業時創辦人的約定,是不把自己親人、朋友帶進公司,他質疑,華碩家族企業的味道愈來愈濃。 宣布分家後,華碩內部也上演一場人才戰,和碩雖然定位是代工廠,一開始就定位自己要有設計能力,施崇棠和童子賢,在內部遊說,各自爭取關鍵人才加入。 童子賢沒有經營過代工事業,施崇棠最後把大部分關鍵人才和資源,讓給了和碩,和碩雖然是代工廠,但從成立第一天開始,就有品牌廠的設計能力,華碩原有四千名研發工程師,二千二百名去了和碩,三二○名設計人才,分給和碩一二○人,連最賺錢的子公司,像是華擎和景碩,也歸屬在和碩旗下,光這兩家公司,一年就可以帶進二十五億元利潤。

施崇棠: 华硕董事长施崇棠:我们的 AI 不像 ChatGPT,更像安卓平台

但林百里相當堅持,下令團隊「一定要實際做做看」,一語點醒楊麒令,攜手華碩、台灣大參與計畫。 這一次,廣達除了軟、硬體各自的團隊外,更投了10至20多人負責雙邊整合、實際部署。 從開創到起飛、從躍進到永續,這場知識盛典已成為台灣史上最悠久、規格最高的華人國際型年會。

求學時期就讀國立彰化高中,畢業自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並於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研究所進修,取得碩士學位。 27歲進入宏碁,跟隨施振榮,擔任系統電腦事業群副總經理,直至1992年以研發長身份離職,加入當時仍是新創公司的華碩至今[1]。 施崇棠在今年CeBIT展會上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華碩在歐洲的成績相當不錯,東歐及俄羅斯已是第一名,西歐是第四名,全球整體約第六名。 華碩希望以加強創新研發及健全供應鏈雙管齊下方式,先站穩歐洲市場,再搶攻美國市場。 施崇棠(Jonney Shih,1952年8月12日-),中國臺灣彰化鹿港人,現為華碩電腦董事長。

施崇棠: 華碩四大主軸:氣候行動、循環經濟、責任製造、價值創造

只是,愈想挑戰困難的高峰,壓力愈大,他在宏碁曾多次胃出血,加入華碩之後,不止要搞定技術,複雜的經營策略,團隊培養都是難題,張偉明回憶,華碩成立初期,公司發行GDR,有一次,一位同事回答法人的問題,施崇棠認為有問題,怒斥部屬。 施崇棠 「我們盡量就是讓他,很多該給他們的都給他們了,條件也不能講是(破船)啦,四千七百多億元,要做到也不是那麼簡單啦。」施崇棠說。 童子賢接手華碩最大的事業單位、最賺錢的子公司,和碩還被形容成會撞山的「破船」,這才讓施崇棠跳了起來。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