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2023懶人包!(持續更新)

Posted by Dave on October 13, 2019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

BNT疫苗,在5-11歲的臨床試驗中,接受第一劑疫苗為1517人次,接受第二劑疫苗為1514人次。 BNT疫苗在此年齡層,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亦無觀察到心肌炎/心包膜炎個案發生。 今年由美國發表二篇完整接種二劑BNT疫苗後,預防Omicron感染住院的疫苗效力分別為68%與48%。 其中,美國州立大學發表的研究顯示,5-11歲兒在完整接種二劑BNT疫苗後,預防實驗室確診(laboratory-confirmed)的Omicron感染的疫苗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由完成第二劑疫苗接種二週後為65-68%。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

也能與mRNA疫苗一樣快速設計,但不需超低溫冷鏈儲存,僅須常規冷藏,更易於運輸與儲存,相當適合偏鄉、離島或貧窮國家使用。 9月25日起,在縣府大禮堂開設65歲以上長者次世代默德納疫苗接種站,當天接種者可獲得100元禮券,限650人;9月26日起各鄉鎮合約院所也將陸續開設次世代疫苗接種場次,接種疫苗場次可到台東縣衛生局官網查詢。。 獲配3萬8,070劑莫德納次世代疫苗,預計分2批到貨,第一批開放2萬1150劑,預計9月24日週六到貨後,最快在當日夜診就開打。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2023 符合接種條件對象者可至衛生局網站-預防接種專區查詢合約院所資訊及線上預約。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 對上海復星情有獨鍾?民進黨被爆看盡臉色 指揮中心斥不實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邱南昌認為,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一定要盡量施打疫苗,用前幾個月的高抗體來避免重症及死亡,但「未來不一定要持續施打」。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2023 目前在施打BA.1或BA.5雙價疫苗後,會發生的局部或全身性不良反應與原型株疫苗大致相同,以輕度或中度不良反應為主。 自11月1日起,原本僅開放18歲以上民眾接種的莫德納BA.1雙價疫苗,現已將接種年齡限制調整為和BA.5雙價疫苗相同;換句話說,BA.1&BA.5次世代疫苗可接種對象皆為12歲以上之民眾。 臨床試驗結果顯示,BNT疫苗對16歲以上完整接種7天者,預防有症狀感染有效性約94%;12至15歲青少年完整接種7天者,預防有症狀感染有效性約100%。 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2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

Pfizer(輝瑞)/BNT COVID-19 疫苗對 5 至 11 歲年齡層的效果如何? 在一項涉及約 4,500 名兒童的臨床試驗中,發現該疫苗對 5 至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2023 11 歲的兒童非常有效。 在該試驗中,疫苗接種產生的抗體效價與 16 至 25 歲的青少年和年輕人身上發現的相似,並且在預防症狀型 COVID-19 方面有 90.7% 的有效性。 因為新冠病毒的變異,所研發出來的第二代新冠肺炎疫苗,就稱為「次世代疫苗」;英國緊急授權通過的「雙價疫苗」包含了原本的莫德納疫苗,以及專門針對BA.1的變異株所設計的疫苗株。 指揮中心表示,食藥署已經在審查次世代疫苗的相關資料,如果9月初之前可以審查完成並通過次世代疫苗,最快9月中會到貨。 延遲性反應如本次討論的皮膚過敏反應,往往較晚發生,患者可能在隔日後才陸續出現,包括了局部注射反應、延遲性手臂腫脹,又稱新冠手臂(Covid arm),以及蕁麻疹、麻疹樣、紅斑性之痛症、注射填充物紅腫、皮下廣泛小出血點等。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 疫苗組合保護效益公開!65歲以上長者「這組合最慘」快補打次世代

根據6個月至5歲嬰幼童臨床試驗,包括局部腫痛、發燒等常見不良反應都比成人低,且年紀越小、心肌炎發生率也越小。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心肌炎/心包膜炎主要發生在疫苗接種後的14天內,但有極少數個案發生於接種後2至4周間,較常發生在接種第2劑之後、好發於年輕男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家長可在孩童施打疫苗後,經由接種單位提供的QR code掃描加入「Taiwan 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系統,協助監測子女接種後的狀況,也可提升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監測、相關關懷照護及因應效率。 Pfizer(輝瑞)/BNT COVID-19 疫苗對 5 至 11 歲的兒童安全嗎? 副作用通常與參加試驗的 12 歲或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相似,注射部位的疼痛在 5 至 11 歲年齡層中略低,但紅腫現象略高。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

以我來說,我兒子才快滿4歲,根本沒辦法打疫苗,所以我們夫妻兩看診盡量包好自己,看診結束就是洗完澡才能碰小孩。 假日如果要出去,就是避開人多的地方;就算是室外,只要我們到達目的地看到人很多,直接就是開車走人。 疫苗反對方大概都會引用兒童重症率低的數據,但是別忘了,對每個個體來說,染疫只有0和1兩個結果。 如果染疫,接下來就是面臨是否會變重症,或是復原後會不會變長期症候群;而打疫苗是可以大幅降低重症的有效方法。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 兒童疫苗難抉擇 5大重點報你知

與年滿 12 歲的人相比,5 至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2023 11 歲年齡層的發燒、疲勞、頭痛、發冷和肌肉疼痛等全身性影響通常較不常發現,嚴重程度較輕微。 A:目前台灣緊急授權 Moderna(莫德納)和 Pfizer-BioNTech(BNT,輝瑞)二種 mRNA 疫苗在此年齡層兒童施打,皆可產生不遜於成人的中和抗體效價,而在真實世界中,是否也能提供更長久的保護能力,會需要進一步的觀察與臨床數據支持。 也呼籲民眾,疫苗多少有副作用,新冠肺炎籠罩全球的當下,預防重症、死亡最好的方法還是盡早施打疫苗,有疫苗就盡早施打,以取得並提升保護力,並且持續遵守防疫原則,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 即便現階段台灣疫情日趨穩定,一樣應做好各項防疫措施,以利一起度過疫情威脅,更有助安穩的防疫新生活。

食藥署表示,6~11歲兒童版莫德納疫苗的臨床試驗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注射部位疼痛、疲勞、頭痛、肌痛、畏寒、噁心嘔吐、腋窩腫痛、發燒、注射部位紅斑、注射部位腫脹和關節痛。 台灣是否進口BNT次世代疫苗持續受關注,醫師表示,次世代雙價疫苗和原始病毒株單價疫苗相比,不論接種次世代疫苗與否,作為追加劑施打後,對於重症、死亡的保護效果差異不大。 為保障年輕族群健康,自去年10月11日起,指揮中心已宣布擴大納入18-49歲民眾接種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追加劑。 接種間隔為與最後一劑基礎劑/基礎加強劑或前一劑追加劑應間隔至少12週。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2023 建議年輕族群若過年期間有返鄉需求者,應盡快施打疫苗保障自己與家人的安全。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開打近1個月,已累計64萬4千多人接種,而接種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產生的副作用也顯而易見。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 兒童新冠疫苗打不打?兒科醫「1張圖」教你選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今天表示,據過去對混打疫苗研究,混打不會對副作用有影響,若施打某一廠牌疫苗有嚴重副作用,如過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或需要住院,建議下次不要再施打同廠牌疫苗,不過這類狀況很少見。 徐聖侖建議:「若康復時間已經超過三個月,還是可以考慮作用接種。」因應當時今年五六月流行的其實是 BA.1 ,這時追加打 BA.5 次世代疫苗,不論防範感染、重症都有一定的保護力。 雖感染COVID-19後,人體會產生有助於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抗體,稱為自然免疫,但自然免疫可持續時間尚不清楚。

根據美國、墨西哥進行的三期研究中發現,針對 Alpha、Beta、Delta 疫苗對輕度、中度或重度保護效力為 90%,但在 Omicron 數據上仍然不足。 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表示,這類副作用在年輕男性當中更為多見。 提供家醫科、皮膚科、糖尿病、心電圖、乳房超音波、腹部超音波、肝臟超音波、肺功能檢測、過敏原檢測、成人血液尿液檢測、戒菸、體重控制、Inbody量測等服務。 本次符合資格之人數預估莫德納疫苗第二劑預約大約有6.8萬人,符合莫德納第九類資格預約人數約50.8萬人,實際上截止8/7,總計約43.9萬人完成預約,佔符合預約資格人數約85%。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 副作用:罕見血栓和阿斯利康、強生疫苗有什麼關係

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2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 發炎性心臟疾病(如心肌炎、心包膜炎、心內膜炎)、急性風濕熱、複雜或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包含單心室循環)、急性失代償性心臟衰竭與心臟移植患者。 只能說兒童的議題真的沒辦法像成人輕描淡寫,必須一直等證據再加以討論。

兒童心肌炎和心包膜炎是目前各國衛生法規單位積極監測的mRNA 疫苗相關風險。 截至2022年1月底止,全球已有超過120個國家開放5歲以上兒童接種COVID-19疫苗。 在大規模施打的國家中,mRNA 疫苗相關的兒童心肌炎和心包膜炎極為罕見,且明顯低於青少年的發生率。 接種mRNA疫苗後心肌炎的最高危族群是接受第二劑的16-24歲的年輕男性;而接種mRNA疫苗後心包膜炎的最高危族是20-45歲的男性和女性。 部分疫苗上市後數據,莫德納疫苗心肌炎/心包膜炎風險略高於BNT疫苗,但目前針對莫德納疫苗和BNT疫苗接種後風險比較分析,尚未得到完全一致的結果。 基於加拿大與英國的研究顯示,衡量mRNA疫苗接種間隔拉長,可能有助於疫苗免疫力提升與可能降低罕見心肌炎/心包膜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 相關議題

免疫不全5至11歲兒童可打第3劑基礎加強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兒童第3劑以不建議混打為原則。 急診科醫師白永嘉2日晚間憤怒發文,指一名男子腹痛掛急診,因沒有發燒和呼吸道症狀,進入乾淨看診區後,他才坦承陪診的女友「在家快篩陽性」,倆人明明知情卻隱匿不說,只因「怕講了會很久才做檢查」,讓醫師氣得大罵,「真的很可惡」。 這個問題我大概覺得最難回答,兩支mRNA疫苗從部分劑量變成完整劑量;劑量變大副作用一定也會變大,但不是多了1歲副作用的耐受程度就多了1倍。 如果12歲跟著只打部分劑量,對重症的保護效果是不是會變差,我也沒辦法解答,因為人家的研究就是這麼做。 根據我們對老年人族群的瞭解,那些在超過 6 個月前接種疫苗的人仍然可以免受重病和住院的影響。 某些成年人已被批准施打加強劑,未來是否會擴展到其他年齡層尚不確定。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家長可在孩童施打疫苗後,經由接種單位提供的QR code掃描加入「Taiwan 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系統,協助監測子女接種後的狀況,也可提升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監測、相關關懷照護及因應效率。
  • 國內莫德納BA.5次世代疫苗終於在日前抵台,這是繼莫德納BA.1次世代疫苗後,另一款雙價疫苗,指揮中心預計最快18日可以開打,不過次世代疫苗開打在即,第四劑疫苗到底要不要打?
  • 新冠肺炎疫情3月20日起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明天則將不再每日公布確診數,改以一周統計並於周四指揮中心記者會說明。
  •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2日電)台灣是否進口BNT次世代疫苗持續受關注,醫師表示,次世代雙價疫苗和原始病毒株單價疫苗相比,不論接種次世代疫苗與否,作為追加劑施打後,對於重症、死亡的保護效果差異不大。
  • 食藥署指出,在6至11歲兒童的臨床試驗中,受試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注射部位疼痛、疲勞、頭痛、肌痛、畏寒、噁心/嘔吐、腋窩腫脹/壓痛、發燒、注射部位紅斑、注射部位腫脹和關節痛,與成年人試驗結果相近。
  • 數據也顯示,800萬名兒童在接種輝瑞疫苗後,有4249名兒童通報產生不良反應,4129件非嚴重、100件嚴重,其中又有11名兒童發生心肌炎,不過目前已有7位康復、4位治療中。
  • A4: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認為,莫德納與輝瑞劑量有別,兩者成效無法相互套用。

而且mRNA疫苗所導致的心肌炎絕大多數都可以在三天內恢復正常的心室功能。 兒童接種莫德納疫苗或Pfizer-BioNTech疫苗,皆可產生不遜於成人的中和抗體效價,而在真實世界中,是否也能提供更長久的保護能力,會需要進一步的觀察與臨床數據支持。 侯友宜今針對台灣醫病環境劣化、嬰幼兒死亡率創7年新高、國民憂鬱比例高、空汙造成疾病、疫苗採購爭議等狀況,提出「五箭優先」主張,包括優先投資醫療保健預算支出、照顧兒童及婦幼、推動高風險癌症預防、整合推動國民心理健康計畫、推動疫苗及醫藥採購透明化。 侯友宜表示,在強化醫療投資、健康唯一的政策願景下,將落實「五箭優先」,讓全民健康快樂有希望,2024台灣再出發。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 整理包/想出國的高端族注意了!疫苗補打5大QA一次看 間隔時間、廠牌選擇有限制

A9:指揮中心表示,除正在發燒、對mRNA疫苗成分過敏者外,仍建議患有潛在慢性疾病的兒童接種COVID-19疫苗,因他們的疾病狀況可能會增加患重病的風險。 隨著台灣國內莫德納劑量吃緊,莫德納疫苗打得到第1劑卻等不到第2劑的人可能不在少數,建議你除了上網或打電話到醫院、診所登記莫德納殘劑預約,也可以考慮上網更改意願登記加選AZ疫苗,不僅能夠盡早獲得保護力,之後若政府實際開放疫苗混打的選擇也更多。 衛生局長張蕊仙表示,民眾面對邊境開放、防疫管制措施逐漸鬆綁,防疫意識還不能鬆懈,面對COVID-19新興變異株的威脅,保護幼童減少重症、避免新冠肺炎帶來的腦炎、MIS-C等威脅,接種疫苗仍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方法,建請家長踴躍同意學童施打疫苗追加劑。 食藥署指出,在6至11歲兒童的臨床試驗中,受試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注射部位疼痛、疲勞、頭痛、肌痛、畏寒、噁心/嘔吐、腋窩腫脹/壓痛、發燒、注射部位紅斑、注射部位腫脹和關節痛,與成年人試驗結果相近。 雖然Novavax疫苗安全性高、副作用少,但對疫苗成分過敏或接種疫苗曾出現任何嚴重不良反應者,施打前最好仍需先經過醫師評估。 指揮中心表示,Novavax疫苗將開放18歲以上民眾施打第一劑(基礎劑)、第二劑(基礎劑)及第三劑(追加劑)。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

疫情指揮中心目前統計,MIS-C兒童個案共112位,其中5歲以下幼童佔6成,此年齡段的嬰幼兒較缺乏疫苗的保護,因此在染疫後轉為重症的比例較高,因此特別呼籲家長盡快帶小朋友接種嬰幼兒疫苗,增加小朋友的保護力。 黃昭瑜醫師表示,新冠疫苗反應可分成「急性過敏反應」及「延遲性反應」兩種,急性過敏反應會在短時間內發生,包括氣喘、腫脹、昏厥等,建議施打疫苗後觀察30分鐘,因此打完疫苗都要求在施打地點觀察15分鐘,並建議返程途中持續觀察。 而指揮中心近日宣布,莫德納與BNT的BA.4/5次世代雙價疫苗(以下簡稱BA.5疫苗)均取得台灣的緊急使用授權審查(EUA)。 莫德納BA.5疫苗將於11月上旬到貨60萬劑,最快11月中旬可讓民眾施打,而在年底前,還會購買700萬劑針對BA.5疫苗的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 根據指揮中心的最新規範,自11月1日起,開放12~17歲的青少年接種次世代疫苗,民眾可於10月28日前往疫苗預約平台預約接種。 首批莫德納BA.5雙價疫苗預計將在11月上旬到貨60萬劑,但因還要經過封緘檢驗,至少要兩週後才能開放施打,所以民眾最快可於11月中旬接種。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 相關新聞

在12至17歲青少年的試驗中也顯示,打滿兩劑後,具有82%的保護力,且已獲得WHO認證。 獲配1萬275劑,將供18鄉鎮市衛生所及53家合約醫療院所,供民眾就近選擇院所接種。 衛生局亦將於10月1日上午,在7大鄉鎮市開設大型接種站,提供流感疫苗及新冠疫苗接種,實際時間地點將於近日公告。

  • 接種間隔為與最後一劑基礎劑/基礎加強劑或前一劑追加劑應間隔至少12週。
  • 【什麼是殘劑?】 現實中常有預約者時間已過卻未到等不可控因素發生,使當日開封的最後1瓶通常會有剩餘劑量,為避免疫苗開封後浪費,因此開放18歲以上之非現行開放類別對象可預約候補。
  •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資深媒體人黃光芹今(12/23)爆料,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去年底與陳時中在萬豪酒店進行BNT疫苗「移交儀式」,但陳出現時已醉醺醺,會中達成4點決議,陳也當場說OK;陳時中稍早已在臉書對此做出6點回擊,要大家仔細分辨真偽。
  • 食藥署指出, BA.4/5雙價疫苗與BA.1雙價疫苗具相同的製程及相似的組成,預期也能夠誘發較優的對抗Omicron變異株的中和抗體免疫反應。
  • 根據我們對老年人族群的瞭解,那些在超過 6 個月前接種疫苗的人仍然可以免受重病和住院的影響。

最快11月中旬可讓民眾施打的莫德納BA.4/5次世代雙價疫苗又是什麼? ◎目前尚不清楚的不良反應:全身性嚴重過敏反應、心肌炎、心包膜炎。 根據FDA監測資料,12歲至17歲青少年發生心肌炎、心包膜炎風險較高,經短期追蹤大多數個案經治療後症狀已緩解。 發燒反應一般約48小時可緩解,如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並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供診斷參考。 (中央社網站)BNT(BioNTech)COVID-19疫苗開放意願登記,這是台灣目前唯一一款18歲以下族群可以接種的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優先保留給年輕學生。 中央社整理衛福部疾管署公布的接種須知及相關資訊,帶你一次了解。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 6「疫苗+1」正式上路! 「3類人」要打、1類人免接種

下列兒童具有罹患嚴重COVID-19疾病的風險,建議施打疫苗。 要不要施打、要打哪一種,要不要選擇次世代或原始病毒株疫苗,建議民眾可根據過去確診的時間,施打的經驗,或由醫師來協助判斷自己是否屬於「高重症或高接觸風險族群」來決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根據「Taiwan V-Watch」統計,自9月24日莫德納次世代疫苗開打日,截至10月10日期間,蒐集接種後3天內以及7天內的不適症狀反應。 共有2,662人回報在接種後出現疫苗副作用,其中施打第3、4、5劑者分別為900人、1,486人和276人。 指揮中心表示,感染COVID-19後,短期內再次感染的風險可能會降低,因此建議曾經確診過的孩童,自發病日或確診日(無症狀感染者)起,「至少間隔3個月後」,再接種新冠疫苗。 接種 COVID-19 疫苗後發展為心肌炎或心肌發炎的情況整體而言非常罕見。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

針對12歲至17歲青少年追加劑接種,目前已有12個縣市規劃11月下旬至12月底入校園接種。 至於BA.1&BA.5兩款次世代疫苗的效果,根據臨床試驗顯示,普遍認為兩種疫苗並無太大差別,因為BA.1跟BA.5同屬Omicron變異株,所以兩者都是具有防護力的。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2023 民眾在登記預約接種前,請先確認自己是否符合該期接種資格,並攜帶健保卡、身分證或居留證及疫苗接種紀錄卡(小黃卡)前往接種。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疑似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症狀,如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心悸、暈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如走幾步路就會喘、沒有力氣爬樓梯等。 美國CDC也發現,有打疫苗的孩子症狀較快緩解,顯示預防重症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效果。 因此李韋辛認為,不該是以「為了不感染而打疫苗」來思考,而是「如果感染,有沒有辦法承擔重症風險」來思考。 若孩子免疫力較差,或為高風險族群,那就別管疫苗廠牌,該打還是要打。 根據在美國和墨西哥進行的3期臨床試驗顯示,Novavax疫苗對變異病毒株Alpha、Beta、Delta及Omicron病毒都具有防護力,預防輕症、中症或重症的防護率均高達90%。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

依據臨床試驗結果,Novavax疫苗對於完成2劑、接種7天後預防有症狀感染的有效性約 90.4%(非omicron變異株)。 台北市醫院門診將從8日開打,民眾7月5、6日可透過疫苗預約系統上網預約。 桃園市預計7月11日開設社區接種站,搭配13區衛生所的疫苗門診,提供Novavax疫苗接種。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 (ACIP) 建議,若以Novavax疫苗接種基礎加強劑,與第2劑間隔至少4週(28天);如為追加劑接種,與前一劑間隔至少12週(84 天),接種第2次追加劑,則與第一次追加劑間隔至少5個月 (150 天)。 Novavax疫苗可用於18歲以上民眾接種基礎劑、基礎加強劑,及第1次第2次追加劑(即第3與第4劑),可與其他廠牌交替使用。 「我們是可以理解郭董他的孝心啦,他會擔心我們是可以理解」,中國醫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指出,學理上第二劑接種mRNA疫苗,發生副作用的機率最高,但第三、四劑相對較輕微。

兒童版BNT 美國:開放5歲至11歲兒童施打2劑,劑量為成人的3分之1,第2劑需間隔3至8週。 日本:開放5歲至11歲兒童施打2劑,劑量為成人的3分之1,第2劑需間隔3週。 韓國:開放5歲至11歲兒童施打2劑,劑量為成人的3分之1,第2劑需間隔8週。 新加坡:開放5歲至11歲兒童施打2劑,劑量為成人的3分之1,第2劑需間隔21天。

兒童次世代疫苗副作用: 副作用

謝思民表示,針對已施打過兩劑基礎劑,後來也打過第三劑追加劑的民眾,的確會面臨這樣的疑問。 相對健康狀況良好的成年人或低接觸風險的民眾,可自行選擇;但若施打第三劑追加劑後已超過半年,且本身又屬於高重症風險或高接觸風險族群(例如,常接觸患者的警義消醫療人員高危險群,或是免疫不全、慢性病民眾、年長者),還是建議要施打第四劑。 國內莫德納BA.5次世代疫苗終於在日前抵台,這是繼莫德納BA.1次世代疫苗後,另一款雙價疫苗,指揮中心預計最快18日可以開打,不過次世代疫苗開打在即,第四劑疫苗到底要不要打? 曾參與多年疫苗研發的台大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在臉書表示,若要施打第四劑,當然可選擇次世代疫苗,不過如果就以BA.1次世代疫苗而言,中和抗體效價僅約為原型株疫苗的1.7倍,對於Omicron的保護力也相當有限。 謝思民說,在七月後確診過的民眾,對BA.4 / BA.5可能已產生抗體,相當於打過一次疫苗,也對目前的變種可能已有相當保護力。 莊人祥表示,我國5至11歲兒童目前只有接種兩劑基礎劑量,12月2日起將開放5至11歲兒童接種追加劑。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