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排行2023詳細資料!內含營收排行絕密資料

Posted by Ben on March 26, 2022

營收排行

針對2022年第一季,預期客戶庫存調整階段將到一段落,除了可望讓晶豪科技營運提前落底外,2022年第二季市場有機會開始調漲報價。 2022年晶豪科技取得的晶圓產能與2021年相當,並看好客製化SoC記憶體業務的成長,將是主要動能之一。 另外,分別在智慧型手機、物聯網、智慧家庭、電源晶片、驅動IC等消費性電子領域,扮演重要供應鏈角色的IC設計產業,隨車用產品出貨衝刺,包含聯詠、矽創電子、天鈺科技以及敦泰電子,都在2021年營收與獲利兩端獲得高經營績效得分,都名列經營績效前10名。

此外,無論是列於前十大IC設計廠商或其他未列入廠商,在類比IC、邏輯IC、顯示驅動IC、網通IC、記憶體控制IC、功率半導體、PMIC等產品,各有其市場需求,大部分多有亮眼表現。 展望2022年,TrendForce認為,漲價效益將逐步淡化,消費電子需求趨緩但不至於大幅減弱,在工業、車用、高速運算等需求仍強勁下,將考驗各IC設計廠商的產品組合優化調整與成本轉嫁能力。 勤業眾信消費產業負責人謝明忠分析,綜觀整體經濟,今年1月份全球消費支出增加5.3%,而台灣今年首季經濟成長率更達到8.16%,創10年來新高。 營收排行2023 他建議,台灣企業在面對疫情挑戰時,應採取多元靈活的因應措施,並積極投入數位資源整合全通路(OMO),以緩和企業在疫情期間低迷的業績,並從中建立消費者信心。 1979年新竹科學園區籌設,工業發展研究研院陸續衍生聯華電子、台積電,發展至今,台灣已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並持續在全球產業中扮演關鍵角色,單是台積電在5000大企業排名中,2019年以3,453億元連續16年蟬連獲利龍頭寶座。 也持續在台進行重大投資案,如5奈米及3奈米等,並吸引國際大廠來台投資,鞏固半導體產業在台灣的發展優勢,並在全球半導體版圖中占有關鍵地位。

營收排行: 亮點8 台積領銜 半導體占全球關鍵地位

近年聯發科貢獻台灣前十大IC設計廠商產值皆超過54%,成為台灣IC設計產業成長與否的主要關鍵。 據 TrendForce 表示,2020 年受疫情帶動宅經濟效應,筆電與桌機出貨皆較 2019 年大幅增加,筆電出貨去年成長幅度高達 26%,進而帶動 DRAM 顆粒需求。 雖然 2020 年 DRAM 價格走勢持穩,但實際需求增加的挹注下,2020 年全球 DRAM 模組市場整體銷售額達 169 億美元,年成長約 5%。 根據《購物中心情報站》統計 2022 年全台百貨商場業績排名,其中前三名依序為:新光三越台中中港店、台中大遠百,遠東 SOGO 復興館及台北 101 則並列第三。 可從下圖中得知百貨商場 2022 營收排行2023 年業績相較 2021 年皆為正成長,且前 10 名漲幅平均約 12.3 %,由此可見百貨業已揮別疫情陰霾。 晶豪科技相較其他台灣前十大IC設計廠商,屬於利基型記憶體廠商,2021年營收為新台幣238.5億元,年成長56.2%。

營收排行

葉榮廷指出,全家為強攻鮮食,已陸續投入至少百億元佈局基礎建設,近三年泛鮮食連年都以至少一成成長中,今年上半年也已交出年增兩成的亮眼成績,迄今已打造出近30款的億元級鮮食單品。 其中前五名包括鮪魚飯糰、日式豬排佐咖哩歐姆蛋燴飯、香辣醬香腸蛋炒飯、大滿足麻醬涼麵、雞肉飯飯糰,其中冠軍鮪魚飯糰就創下5億銷售額。 其中 TikTok 在 2022 年上半除保持最高營收外,亦成為全球下載量最高的應用程式,約 3.732 億。 緊接其後的前五名中,Instagram 和 Facebook 分別位居第 2 和第 3 位,接著是 WhatsApp 和 Snapchat。 「惟要留意的是,去年最好的產業,目前看來都有高峰要往下走的現象,且跡象非常非常明顯,」黃國偉提醒,去年是「轉折年」,今年產業將會逐步回歸正常化,回到「正常的波動範圍內」。 台灣兩大面板廠主要製造以LCD面板螢幕為主,過去LCD的螢幕在全球沒有擴增太多產能,甚至還有產能退出,轉做較高毛利的OLED螢幕。

營收排行: 遊戲傾向使用手機的玩家佔七成!收看影片或購物則是電腦派為多

值得注意的是,鋼鐵、塑化等原物料均屬產業循環股,產業製程維持十多年來水平,其成長與否、景氣榮枯,取決於市場上供給與需求的變動,與電子產品等成長股題材大不相同。 首先,奪得今年三冠王的,包括其他電子業的弘塑、化學工業的上品、生技醫療業的晶碩、貿易百貨業的富邦媒、電子零組件產業的AES-KY,以及半導體業的矽力-KY。 營收排行2023 PCB大廠欣興(3037)桃園大誠廠在19日發生火警,針對損情況公司表示不嚴重不影響營運。 美系外資今在最新出爐的報告中預估,這起火警對欣興營收衝擊低於1%,不影響IC載板核心業務,但對ABF載板後市仍維持審慎看待,重申「減碼」評等,目標價維持下看140元。 值得注意的是,全聯福利中心今年首次進榜,以40.7億美元登入榜單第247名,主因透過長年對生鮮產品和持續展店的布局,及PX Pay的行動支付規畫,成為其成長的致勝關鍵。 1991年至2000年時期,是台灣產業競爭力轉型的一個關鍵期,和今天的台灣產業面貌十分不同。

這項創舉,始自於50年前、1970年代還在手抄財務報表、電台人工播報股價的時候。 及至今年,連續50年中華徵信所不僅從未間斷這項調查,反而投入更多人員和資源來支持它。 今(2020)年是「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50周年,企業排名已成為台灣社會和經濟研究的重大公益資源,5,000大企業的整體營運情況已有客觀角色,作為觀察台灣總體經濟最佳的先行指標。 惟,畢竟50年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我們併肩讀者一起回顧歷史,看看台灣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困難足跡,共同展望未來的台灣新希望。 上一篇「2022 上半年 Steam 營收排行 遊戲報告:疫情紅利逐漸不在,4 款獨立遊戲登上銷售前十!」帶大家了解 PC 遊戲的趨勢後,行動裝置應用程式的消費者支出與下載量報告也在近日出爐。

營收排行: 台灣大型企業排名50年 十大亮點

其實過去就有網友好奇為何百貨營業額前幾名都在中南部,許多網友回應表示台中有超多低調的有錢人,也有網友分析因鄰近縣市沒有百貨林立,而北部百貨過於分散,也有內行網友表示新光三越信義 AX 店是每棟分開計營業額,合計很驚人。 依照目前形勢來看,NFT在2022年時將會被各大遊戲廠分食,極力搶這塊大家都想碰觸到的市場,也會讓玩家期待在以往破完遊戲之後就沒有的空虛感,是否可以利用NFT的性質,讓「成就」跟「榮耀」兩塊延續。 ■ 以下是從各金控公佈在公開資訊觀測站上的自結內容中,有提及的重要子公司及其稅後盈利。 以中信金為例,旗下有:中信銀、中信證、中信創投、中信資產、台彩、台灣人壽、東京之星… 上述這些都未揭露在自結內容中,只能從財報去看。 世芯-KY 18日舉行法說,並上調全年展望,今日股價受利多消息振奮,開盤跳空漲停,來到2165元,成功擠下大立光成為股后,股價僅次於股王信驊。

受到電動兩輪車品牌廠積極清庫存,整體銷售低迷影響,AES-KY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為52.91億元,稅前淨利13.35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淨利10.54億元,每股盈餘12.34元,其中第2季合併營收23.7億元,年減40.52%,營業毛利8.86億元,年減39.42%。 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4.39億元,年減47.63%,單季每股盈餘5.15元,累計前7月合併營收為59.91億元,年減32.92%。 營收排行 晶心科上半年受到整體市況影響,表現不如原先預期,權利金收入比去年同期下滑,上半年合併營收為4.04億元,年增15.1%,歸屬母公司業主淨損為9,651.7萬元,每股淨損1.91元,已經是連續三季虧損。 營收排行 台積電受惠於高階製程需求熱絡、全球晶片缺貨尤其車用晶片、新增產能挹助等,前九月合併營收年增達17.54%,營運動能延續。 台積電預計14日(周四)將召開法說會,但外資仍持續減碼,所幸內資法人提前逢低撿便宜,12日台積電股價一度跌破年線,終場守穩年線,上演內外資的多空拉扯,台積電力守年線保衛戰。

營收排行: 亮點4 十大建設 台灣工業化之基礎

多年來身為台灣排行前三大IC設計廠商的瑞昱,營運表現相當亮眼,2021年營收達新台幣1,055億元,年成長35.7%。 在企業、工業、車用端,2021下半年良好的需求將延續至2022上半年,在疫情趨緩下,商用筆電及設備增加購置、有線和無線網路基礎建設升級、車用市場也持續成長,相關Wi-Fi 6、Wi-Fi 6E、5G Ethernet、新型LE Audio藍牙IC等產品陸續推出,將讓瑞昱的業績持續提升。 在消費市場端,2022年PC、消費性電子市場需求回歸正常,TWS藍牙耳機市場面對殺價競爭,將導致瑞昱在相關領域的出貨量受到抑制,並面對晶圓代工漲價,已有部分客戶反映無法承受進一步漲價,仍在合作與協商;此外,受客戶年底庫存盤點和長短料影響,2022年第一季瑞昱將進行庫存去化。 (三)瑞昱多年來身為台灣排行前三大IC設計廠商的瑞昱,營運表現相當亮眼,2021年營收達新台幣1,055億元,年成長35.7%。 TrendForce觀察,各業者對2022年第一季台灣前十大IC設計廠商展望不一,與自家產品類型、應用領域有關,儘管消費性電子等終端需求拉貨動能放緩,但車用、網通、高速運算等產品備貨力道仍然強勁。 5.敦泰電子敦泰2021年也是業績大幅提升,產品價量齊揚,營收達新台幣219.9億元,年成長59.4%。

「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1995年TOP 10大企業名單,就營業額排名,台灣中油,台灣電力,國泰人壽,中華電信,新光人壽,南亞塑膠,臺灣菸酒,中國鋼鐵,和泰汽車,宏碁電腦;2019年同一名單,換上鴻海精密,和碩科技,台積電,台灣中油,廣達電腦,仁寶電腦,國泰人壽,富邦人壽,緯創資通,台塑石化。 智邦(2345)今年除100G交換器穩定出貨外,下半年400G產品也將持續增長,智邦累計今年前7月營收為473.15億元,年增14.66%,法人看好智邦今年營收挑戰800億元以上續創新高。 張恩傑認為,相較於目前火紅的AI伺服器題材,車用還是全球真正的最大市場所在,這領域不僅限於電動車,也包括淨零碳排過渡時期的燃油車、油電混合車等,觀察現在許多國家的充電基礎建設建置有趕不上進度的狀況,發展中的先進快充設備也存在潛在的風險,因此德微保護元件的市場需求也可望繼續升高,明日法說會將公佈未來展望。 綜合外媒報導,普華永道指出,雖當前全球經濟的波動性持續,但2022年百大企業市值總額達到35兆1690億美元(約新台幣1037兆),較2021年(約31兆7590億美元,約新台幣937兆)相比增加逾10%。 中報顯示,上半年常衛清為公司貢獻60%的銷售收入,醫院渠道成為常衛清佔比最大的收入來源,確認收入量為17.2萬份,其中民營醫院和診所渠道貢獻常衛清收入量為13.3萬份。 民營醫院和民營診所增長迅速,常衛清上半年已準入民營醫院、社區醫院、診所和門診部累計近1000家。

營收排行: 全年營收挑戰800億 智邦再奔天價

從2021年稅後純益的前10大企業來看,5000大企業獲利排名,也隨全球海運貨櫃供不應求,運費大漲推升業績使然,「航運三雄」長榮、陽明、萬海航運名次大幅跳躍,一舉進入最會賺錢企業前10名(長榮、陽明、萬海依序居於第2、3、9名),台積電則以稅後純益5,965億元,連續18年再次勇奪「獲利王」。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中華徵信所今公布台灣5000大企業2021年的總營收首次突破新台幣40兆元,其中,鴻海連續17年拿下營收第1,台積電連18年居獲利霸主。 十大建設是蔣經國內閣期間,自1973~1978年間在台澎金馬地區興建基礎設施及產業升級的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其中有六項是交通運輸建設,三項是重工業建設,一項為能源項目建設,為台灣經濟起飛做出巨大貢獻。 該期間的十大產業有重要基礎工業的鋼鐵產業,也有現今傳統產業的紡織業、民生工業的食品業,更重要的是,電機電子業開始進入排名,大同、三洋、聲寶、東元等家電業已經萌芽,是後來台灣轉型電子業的基礎。 水泥產業、鋼鐵產業等是重要基礎工業,在台灣正開始建設的1970年代,排名前十大產業的第七名;隨著台灣發展資通訊產業有成,列為傳統產業的水泥產業及至2000年退出此大排名,也先後外移西進。

營收排行

十銓(Team Group)在疫情下表現優異,營收有14%成長,持續深耕電競領域、並加強行銷推廣的策略下,使銷售量與產品均價皆有顯著成長,加上近年在電商領域亦有不錯表現,排名維持第七名。 營收排行 同樣專攻電競記憶體市場的美商博帝(Patriot Memory),首次列入TrendForce模組廠營收排行榜即拿下第八名,且後續營收表現成長可期。 全聯福利中心總營收46.83億美元、成長率6.2%,攀升至榜單第221名,排名躍進26個名次;全聯透過與Uber Eats、全球快遞、pandago及foodpanda等外送業者合作推出「小時達」配送服務,在搶快市場當中奪得先機,預估今年外送業績將超過2倍。 勤業眾信(Deloitte)發布「2022零售力量與趨勢展望報告」,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的全球零售業公開財報,評選出營收全球前250大。 統計顯示,2021年度全球前250大零售業銷售總營收5.1兆美元,零售淨利率3.1%,整體表現略優於2020年度。

營收排行: 【 橡膠製品業】產值剛回溫 疫情再來攪局

備受全球關注的半導體產業,近兩年有「晶片缺」,黃國偉指出,其中所導致的漲價效應,更明顯地反映在成熟製程(28奈米以上),而非高階製程(28奈米以下)。 但要留意的是,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表示,目前包括Alphaliner、Drewry及Clarksons等研究機構都預測,2023年起將有大量新船下水,貨櫃航運恐怕逆轉成「供過於求」,屆時貨櫃航運商的獲利恐有下滑的疑慮。 本次的黑馬成長王,表現最突出驚豔的是文化創意股華義,淨利年成長率竟高達163倍;鋼鐵股大成鋼的114倍、航運股慧洋-KY的73倍,也同樣在景氣循環下上演獲利大驚奇。 再看二星榜單,寶雅、鮮活果汁、儒鴻、申豐等常勝軍之外,觀察本次50家雙冠王企業中,有一半都是電子股,與去年趨勢亦同。 觀察弘塑2021年全年稅後淨利6.69億元、年增68.7%,每股大賺23.47元,雙創歷史新高;上品78%營收來自半導體廠,去年稅後淨利9.66億元、每股盈餘也有13.94元。 弘塑及上品,分別是半導體濕製程設備供應商、半導體關鍵材料氟素樹脂設備及材料供應商,剖析其出線關鍵,是隨著半導體大廠持續擴產,供應鏈業績持續上揚之故。

營收排行

網路虛擬偶像 VTuber(Virtual YouTuber)近幾年活躍發展,去年更可謂大豐收。 根據收集統計 YouTube 的數據專門網站 Playboard 數據,VTuber 在 2020 年整體收入達 2019 年 5 倍之多,更整理出世界收入排行前 10 名的 VTuber,其中有 9 名都是日系偶像。 1.資料來源:臺灣證券交易所—公開資訊觀測站(110年度資料)2.公開資訊觀測站所稱「員工薪資費用」通常包括本薪、加班費、獎金、酬勞等經常性及非經常性薪資,亦可能包括依股份基礎給付之評價金額。 3.公開資訊觀測站所稱「員工人數」包括本國籍及外國籍之所有受僱人員,員工可能以全職、兼職、永久、不定時或臨時之方式提供服務,包括經理人、一般員工及約聘僱人員等,惟不包括監察人、派遣人力、業務承攬或外包人員,且經扣除「未兼任員工之董事人數」。 微星(2377)受惠旺季效應,電競、主機板與顯示卡出貨向上,法人預估,第3季營收將季增11%、年增19%,同時投入AI伺服器,以及AI筆電相關應用,預估2024年AI營收比重約1%。 至於第8名至第10名分別為輝達(NVIDIA,市值6850億美元,約新台幣20.21兆)、META(市值6050億美元,約新台幣17.85兆)以及台灣的台積電(TSMC,市值5410億美元,約新台幣15.96兆)。

營收排行: 全年EPS、稅後淨利、營收

Sensor Tower 關於 2022 年第二季度全球應用生態系統的完整報告即將發布,其中將深入探討最新趨勢,並進一步分析當前經濟環境和疫情後的常態化情況等如何影響使用者的行為。 根據 Sensor Tower 統計,2022 年上半年,全球玩家在手機遊戲上的支出達到 412 億美元,比起去年同期的 441 億美元下降 6.6%。 蕭乾祥解讀,半導體為台廠最具競爭優勢的產業,在晶圓代工等大廠持續推動先進製程,且終端需求如5G及高速傳輸用IC、車用IC等需求快速成長下,雖然短期供需遭遇部分逆風,但長期成長趨勢下,仍可關注載板、第三代半導體、半導體設備等次族群,今年可望維持成長態勢。 另一個三冠王富邦媒,旗下通路包含momo購物網、摩天商城、電視購物及型錄購物,持續受惠宅食商機爆發,以及疫情重塑消費習慣,獲利再攀新猷,2021年稅後淨利32.8億元,每股盈餘18.02元。

  • 另外,謝明忠指出,因消費者手上保有充足的現金,全球主要經濟體也有機會以穩健的速度持續成長;台灣零售業在疫情當中積極發展數位轉型,全通路、無接觸經濟和幕後店等多元化形式,已成為零售業者提升競爭力的必備項目。
  • 去年,台股熱度狂飆,不僅衝破「萬八」關卡,來到1萬8291點歷史新高,打破30年來天花板1萬2682點,全年更飆漲3486點,成交量也創下歷史天量7727億元,堪稱台股史上最大驚奇。
  • 2000年進入20大企業排名的聯華集團,早年是做麵粉起家的傳產業,現在是一家能作整體產業TOTAL SOLUTION的系統商。
  • 這兩個市場與去年同期下載量相比皆有所下降, App Store 的跌幅更大,全球下載量為 159 億次,比 2021 年上半的 163 億次下降 2.5%;Google Play 的全球下載量則約 553 億次,相比去年的 560 億次下降 1.3%。

台塑化受惠於去年油價低基期,疫情衝擊用油的需求量銳減等,隨著油價反彈的利多,台塑化前九月合併營收年增41.06%。 法人認為,台塑化未來將自於成品油需求復甦,帶動煉油開工率回升,惟後續觀察烯烴異常供應緩解獲利提升幅度有限,可能造成的干擾。 仁寶去年同期的營運規模是台股第五大,目前已經領先和碩、廣達,躍居台股第三大,主要來自於蘋果平板電腦與Apple Watch 7智慧手表出貨熱絡以及商用筆電需求回溫、iPad mini 6、智慧手表熱賣。 台股上市櫃公司前九月成績單全數發布完畢,營收前15強中鴻海(2317)、台積電(2330)、仁寶(2324)居前三大,仁寶從去年第五大,跳躍至第三大,贏過和碩及廣達,繳出前九月合併營收年增21.39%的好成績,主要受惠於居家辦公的利多,商用筆電銷售暢旺所致。

營收排行: 百貨商場進入戰國時代!百貨業2022年營業額及業績排名出爐,店王是「台中」這家

《Sensor Tower》統計資料日前公布2021營收、下載量等數據,今年手機營收雖然高達896億,但相較於前幾年的爆炸性成長已逐漸趨緩,取而代之的是有個叫做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的商品正悄悄崛起。 矽創2021年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營收達新台幣222.6億元,年成長為61.2%,其專注於小尺寸DDI,近來積極跨出手機領域,同樣轉移部份重心到車用及工業等應用,以降低功能型手機市場規模逐年縮小帶來的風險,但仍須面對的是晶圓代工費用持續上漲,產品價格面臨轉嫁壓力的情形。 台灣各家電商集團陸續公布2021年業績,以momo富邦媒、Pchome網家、東森購物網、經營「生活市集」的創業家兄弟四大本土電商的營收及獲利數據來分析,去年疫情期間,各家電商都爆發成長,momo依靠營業規模大,仍穩居電商龍頭,其次則為PChome網家,不過,就獲利來說,電商排名又發生極大變化。 智邦第二季營收及獲利持續呈現雙成長,上半年稅後純益42.82億元,年成長27.44%;累計上半年每股賺7.67元,創下歷史同期高。

營收排行

中報顯示,諾輝健康上半年實現營收8.2億元人民幣,較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長264.6%;實現毛利潤7.5億元人民幣;毛利率升至90.9%。 公司2022年上半年同期營收為2.3億元人民幣,毛利潤為1.9億元人民幣,毛利率為82%。 在晶心科上半年營收結構中,授權金占比為56%,量產權利金占比為24%,整體而言,晶心科有七成業績是RISC-V架構產品所貢獻。

營收排行: TOP5000 排名調查,是指CRIF中華徵信所針對年營收一億元新台幣以上的公民營企業,所進行的排名調查,最後以營收淨額排名取其前5000 家公司,故稱為TOP5000,或稱5000 大企業。

高通在手機業務上的處理器與5G數據機晶片銷售較第二季度成長,加上車用部門與業界擴大合作下,兩大產品部門營收分別季增6.8%與22.0%,彌補射頻前端晶片的營收衰退,帶動其第三季營收達99億美元,季增5.6%,穩居全球第一。 博通在半導體解決方案的銷售表現不俗,在高階網通市場穩定需求的推動下,營收達69.4億美元,季增6.8%,而收購雲端運算業者VMware(威睿)仍在審查階段,若收購完成後將有機會挑戰第一的位置。 奇景光電2021年營收為新台幣432.4億元,年成長65.4%,顯示已將部分產品推向高階應用,並受到晶圓代工缺貨漲價皆轉嫁至下游相當成功。 展望2022年第一季,奇景光電預期營收季減5~9%,代表消費電子乃至面板的市況較清淡,拉貨力道小幅下滑。

營收排行

至於顯示驅動晶片廠商因產品主要應用於消費性電子,車用與工控等領域比例較低,包括聯詠、奇景、瑞鼎、矽創、敦泰,需要逐步進行產品組合調整,普遍保守看待第一季,應會呈現年成長幅度續增,而季成長持平至季減的狀況居多。 (四)晶豪科技晶豪科技相較其他台灣前十大IC設計廠商,屬於利基型記憶體廠商,2021年營收為新台幣238.5億元,年成長56.2%。 (二)顯示驅動晶片業者而在台灣前十大IC設計廠商中,有不少是以顯示驅動晶片為主的大廠,包括聯詠、奇景、瑞鼎、矽創、敦泰等,由於2021年電視、平板、筆電、Chrombook等應用需求大增,顯示驅動晶片缺貨漲價下,讓廠商營收、毛利率都有不錯表現。 勤業眾信(Deloitte)今發布報告,公開財報評選出全球前250大零售業,去年零售總營收為4.85兆美元,平均營收達194億美元,年增4億美元,其中,台灣零售業龍頭仍為「統一超商」,與2019年排名持平142名,已連7年進榜;全聯福利中心則首次進榜,排名247名。 台灣跨入智慧手機市場是1997年成立的宏達國際電子所帶動,HTC品牌入選全球百大品牌的第98名,是及至目前台灣在該榜的唯一記錄,卻養就兩岸布局的蘋果供應鏈。

營收排行: 澳洲前總理新書〉美中如何避戰?「中國通」陸克文給答案

敦泰2021年也是業績大幅提升,產品價量齊揚,營收達新台幣219.9億元,年成長59.4%。 瑞鼎為友達旗下廠商,2021年營收達新台幣248.3億元,業績大幅增長72.2%,為台灣前十大IC設計廠商之最。 展望2022年第一季,受惠於5G滲透率提升與天璣9000陸續出貨,2022年3月會有手機搭載上市,其帶來的營收成長,將可抵銷因季節性因素造成部分消費性產品較低的需求,預期高毛利產品在各營收類別比重將提高,預期今年營收年增幅將超過20%。 在新產品部分,為擴大中國之外市場版圖,包括美國、歐洲、印度與其他新興地區,除了Sub-6GHz,mmWave IC已受到電信運營商的認證,預計2022下半年量產上市。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