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11大優勢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Eric on June 30, 2019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旅居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陸客來台觀光,又被稱為「第三類觀光」,是指赴國外留學、工作、旅居國外取得當地永久居留權、旅居國外取得當地依親居留權者。 受到新冠肺炎影響,台灣自2020年1月底暫停大陸籍人士第三類觀光來台,近來大陸持續禁止團客來台,行政院日前宣布將從第三類觀光開始開放。 夏威夷茂宜島爆發全美100多年來最致命的野火逾一周後,救難人員已搜索約38%的災區,罹難人數已來到111人,當局開始公布... 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天在「Hsin Hsing Chia」YouTube頻道表示,綜合各展期資料顯示... EG.5被認為源自XBB變異株,且似乎比其他流通的變異株更容易傳染,很可能因為它的棘蛋白有突變。

面對台灣新冠確診數暴增,目前台灣處理方式,並未如同上海採行嚴厲封城,也沒有如同香港禁止夜間室內用餐,關閉健身房,酒吧等公共場所。 五、取消COVID-19相關症狀或尚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者「探病(視)時,出具當日家用快篩陰性證明」;陪病者維持現行規範。 一、醫院、診所及一般護理之家外之醫療(事)機構調整為建議戴口罩場所;醫院、診所、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持續列為應佩戴口罩場所。 為了洗刷台灣行人地獄惡名,由民間團體《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發起的「還路於民大遊行」20日登場,交通部特別於17日在行政院會報告「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跨部會訂定短、中、長期規劃。 民進黨團表示,民間對於改善行人安全有強烈聲音,執政黨也深度檢討,民進黨公職會一起參與周日遊行,作為執政黨,同時也要拿出政策牛肉回應。 BNT創始人之一圖雷奇博士(Dr. Ozlem Tureci)曾指出,BNT研發的新冠疫苗,透過核心的mRNA技術,將無害的病毒棘蛋白輸入人體,啟動人體免疫系統做出反應,對抗新冠病毒,類似的方法可用於癌症治療。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 快訊/基隆外木山消波塊旁驚見「浮腫紅衣女屍」! 死亡多時

據指EG.5屬於新冠變種毒株Omicron的亞型,感染症狀與先前變異株大同小異,且似乎沒有增加重症或死亡的風險。 不過EG.5正在美國快速傳播並成為主流,在中國、南韓、日本和加拿大等國也都發現確診案例。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8例死亡個案,共計為男性3位、女性5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5日至6月2日,確診日介於5月17日至6月8日,死亡日介於6月6日至6月12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2023 國內今天新增本土個案5萬2213例、境外移入個案33例、死亡個案171例。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每周二、三的確診數字都較高,但今天較昨天的確診人數降低7.3%,大多數縣市的確診人數都已下降,推估明天之後的確診人數會降至5萬以下。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國內今天新增2萬8489例,是本土新冠肺炎疫情5月4日新增2萬8420例以來,再度降到二字頭,另境外移入新增91例;確診個案中新增91例死亡個案。 今日新增4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5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歲以上,分別自美國(2例)、菲律賓及西班牙(各1例)移入,另4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 今日新增3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6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荷蘭(2例),印度、中國大陸、法國及瑞士(各1例)移入,另2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相關新聞

美聯社報導,醫學研究指出,確診新冠肺炎1年內,心血管疾病風險有所增加,血栓、心律不整、心臟病和中風等均屬於長新冠後遺症,即使最初復原狀況良好。 近年來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民眾也漸漸意識到,成人也需要疫苗來保護自己,而 2023 年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更推出成人疫苗接種懶人包,協助民眾快速瞭解,哪些族群要施打哪些疫苗。 耳鼻喉科醫師張弘9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提到,近日新聞報導小兒急診爆滿、流感患者有上升趨勢,這情況在診所也明顯感受得到,「這兩天驗到好幾位A型流感,初估數量已追上新冠肺炎,傳染力極強,一人中獎全家都高燒」。 至於國內流行的病毒株,仍是以 XBB 例列為主,另外 WHO 於 7 月 19 日將 XBB.1.9.2 衍生變異株 EG.5 列為監測中變異株(variant under monitoring,VUM),依現有證據顯示致疾病嚴重性未明顯增加,將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

  • 醫師解釋,人體的呼吸功能是由延腦中的「呼吸中樞」控制,會根據偵測脊髓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與酸鹼度而調節。
  • WHO也提到,EG.5已表現出能躲避免疫反應的能力,似乎比其他流通的變異株更容易傳染。
  • 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天在「Hsin Hsing Chia」YouTube頻道表示,綜合各展期資料顯示...
  • 她批評,如此一來不就是讓前往PCR檢測的民眾「出外散播病毒」。
  • 這次討論的是未來合作很難以現在的疫苗量或是疫情狀況評估,但是要再購買新冠疫苗的空間較小。

且近1個月新增確診病例有許多來自西太平洋區域,當地染疫人數暴增137%,在美國、英國、法國和日本近幾週也出現夏季病例攀升的現象。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今年以來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逐漸趨緩,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今年5月也宣告COVID-19全球衛生緊急狀態解除,不過近日新型變異病毒EG.5在許多國家快速傳播,通報數甚至比起前一個月激增80%。 WHO更指多數病例來自西太平洋區域,且當地染疫人數暴增137%。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沖繩疫情擴大 日本第9波可能已開始

曾淑慧指出,依現有研究顯示,EG.5變異株造成疾病嚴重度未明顯增加,症狀較不容易發燒,但仍有上呼吸道症狀,值得注意的是,近期EG.5變異株於各國快速傳播,疾管署將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 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顏廷聿表示,在 1992 年台灣全面施打水痘疫苗前,大部分人幼童時期都有感染水痘經驗,雖然紅疹會慢慢消退,但水痘病毒其實並沒有被消滅,而是潛藏在背根神經節中,等待免疫力低下時,再次吹響進攻號角,而此時症狀表現便不再是水痘,而是更加擾人的帶狀疱疹。 加州柏克萊大學呂淳祺教授則分析,根據台灣指揮中心數據,截至5月4日,台灣的Covid-19病牀,不到一半 (43.7%) 被使用,且多數確診者是無症狀或輕症,目前居家護理。 他觀察台灣的醫院正在採取明智的分層護理方法維持醫院病牀量:「只要台灣民眾和政府不驚慌,並繼續採取科學方法來應對預計未來 2-3 周內達到頂峰的新冠疫情,我認為台灣沒有必要封城。」他告訴BBC。 王智弘向BBC分析,面對奧密克戎,台灣第一個方法就是讓確診數快速上升,之後也會快速下降,譬如美國去年12月底到今年1月,大概一兩個月的時間,確診數就會下來,但這樣會造成很多人病逝,因為醫療資源沒法跟上,特別是老人或慢性病患者情況會比較危殆,而且醫院的牀數或藥可能不夠。 面對快速上升的確診及重症病患人數,台灣總統蔡英文在上周五(5月6日)表示,台灣預計取得1億劑左右的快篩試劑,「供應將會越來越穩定」。

就此報導而言,醫師的觀察和提醒對於民眾很有用處,尤其是在流感季節依然高峰的情況下,提醒大家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避免過度聚集,適時就醫。 文章也稍微提到了與新冠肺炎類似的症狀,提醒大家要多加留意,並不要掉以輕心。 不過,文章沒有提及有關防疫政策和相關單位如何應對的部分,此外也沒有引用其他醫師或學者的意見,稍嫌不足。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32例本土病例,為62例男性、7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6月1日至6月14日。 個案分佈以新北市65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26例,苗栗縣18例,桃園市12例,基隆市3例,臺南市、臺中市及花蓮縣各2例,嘉義縣及彰化縣各1例。 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41例中,33例為已知感染源、6例關聯不明、2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感染新冠竟增加帶狀疱疹發生率!醫呼籲趕快打疫苗保護自己

根據 OECD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統計,2022年日本15-64歲女性勞動人口就業占比達74.3%,高於美國、法國,逼近G7國家中第一名的加拿大76.7%。 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上午前往行政院進行「降低護病比保病安護職安」快閃活動。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BNT疫苗明日將至衛福部討論未來疫苗合作,涉及國家衛生研究院、食藥署、疾管署等單位。

世衛9日才鑒於EG.5流行情況穩定升溫,而將其列為「需留意變異株」。 根據世衛說法,EG.5病例占全球通報新增確診數的比率,已由6月中旬的7.6%上升至7月中旬的逾17%。 世衛雖已於今年5月宣告COVID-19全球衛生緊急狀態解除,但也警告過這隻病毒會繼續流傳及變異,造成染疫、住院和死亡人數偶爾大增。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本土+15 陳時中:可能因周日篩檢人數少 不能掉以輕心

位於第一線的兒科急診醫師謝宗學觀察,儘管感染新冠肺炎而就診的人數目前有減少趨勢,但兒童流感患者卻沒有減少,經詢問可能來源,發現是因為8月暑假期間兒童營隊活動、夏令營等團體活動多,加上8月初有一批初次進入幼兒園的新生等等。 而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表示,這情況在診所也感受得到,這幾天他驗到好幾位A型流感患者,初估數量已追上新冠肺炎,而且傳染力很強,只要一人中獎、全家都高燒。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64萬1921例確診,分別為1萬4379例境外移入、362萬748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周一公布新增33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以台北最多,有158例,其中萬華區89例;另外新北市病例也較多,為148例;其餘病例則分佈在桃園、基隆、彰化和台中等。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12萬1231例確診,分別為1萬3034例境外移入、210萬814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也會採取透過健康監測儀器、視訊等即時發現問題,及時轉診送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日新冠肺炎本土確診個案破千例以上! 未來恐怕會有越來越人染疫;萬一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必須居家照護怎麼辦呢?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全球COVID-19新增確診數暴增80% 變異株EG.5發威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903,676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81,495例排除),其中13,241例確診,分別為1,158例境外移入,12,03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92例移除為空號。 新增12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7例男性、5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5例具慢性病史、55例無疫苗接種。 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4日至5月30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5日至5月30日。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表示,從國外抗疫的經驗來分析,無論患者年齡大小,只要能警覺「快樂缺氧」,定期監控血氧濃度,有機會避免不少死亡。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已表示,目前在集中檢疫所內的690確診個案,都將發送血氧偵測儀供住民自行測量回報,一旦下降將緊急送醫。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但這會讓疫情拖延時間較久,但也讓醫院有時間凖備病牀,呼吸器或藥物。 但要拉平曲線,便需要緩解策略(mitigation),包含要求民眾減少活動,可能增加在家工作天數,避免群聚,捷運或大眾運輸管制也要考慮,室內用餐也要注意等。 不過,辜小姐和Julie都說,她們對這波疫情,都沒有去年Delta疫情來襲時擔心,唯一憂慮的是老人或小孩的健康安全。 台灣衛福部長陳時中5月5日宣佈,輝瑞兒童疫苗預計5月12日抵台,第一批共77.76萬劑,最快約20日提供接種。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他告訴BBC,奧密克戎已經在全台社區散播之後,防疫不再是由過去台灣中央政府統一管控。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相關

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1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20例)、帛琉及印尼(各2例)、香港、越南、荷蘭、海地、菲律賓、多明尼加及比利時(各1例)移入;另5例調查中。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除桃機衍伸社區感染案和高雄港群聚事件,另有零星不明傳染源個案,包括圓山飯店和宜蘭礁溪長榮飯店都有確診者。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雖然今天確診個案大幅減少很多,但可能因為周日大規模篩檢人數較少,仍不能掉以輕心。 綜合媒體報導,EG.5近期在美國等51個國家流行,WHO本月9日將EG.5列為「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s of Interest, VOI)。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辜小姐便舉例,快篩顯示陽性後,她便去PCR檢測地點,填上個人居住資料後,系統反而是通報了她已經離開20年的戶籍地的衛生單位聯繫她。 混論的急診室及醫院爆滿,排擠到真正需要求診的急診患者,醫護人員不堪負荷,紛紛病倒。 混亂的急診室及醫院爆滿,排擠到真正需要求診的其它急診患者,醫護人員不堪負荷,紛紛病倒。 這些疫情的日子裡,我們被迫與人拉開距離,戴起口罩,不管是飲食習慣、交通外出、社交方式、工作型態、及醫療服務等各種日常生活,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些生活型態,是以前自由的我們完全無法事先預料的,那種連踏出家門都會感受到的壓力、恐懼感。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表示,病人還沒想到求醫就先猝死,可能與缺氧有關,感染COVID-19後血氧濃度太低,自己主觀意識上無法察覺,有些感染者更不知道自己罹疫,或以為是輕症卻沒注意血氧不足的問題,病情因此迅速惡化甚至喪命。 這是COVID-19與流感最不一樣的「殺招」,更需要採取不同方式因應。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新增8萬8247例本土 中南部疫情升 122例染疫歿

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國內近期疫情雖下降,但併發症中 65 歲以上長者佔 78 %,且併發症及死亡個案多具慢性病史或未接種滿 3 劑疫苗,為降低長者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5日宣佈防疫降階,新冠肺炎將於5月1日調整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歷時三年多的疫情指揮中心也將退場。 然而新冠病毒並未消失,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5月1日後防疫團隊和專家小組並未解散,將由衛福部主政成立新冠肺炎防制聯繫會報,持續整備應變,密切監測疫情變化。

醫師解釋,人體的呼吸功能是由延腦中的「呼吸中樞」控制,會根據偵測脊髓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與酸鹼度而調節。 COVID-19病毒如何影響呼吸中樞,目前尚無定論,科學家懷疑是腦中偵測神經元受感染產生的影響。 台灣新冠肺炎社區感染延燒,自4月15日至今,2072起案例中60歲以上佔37%,其中重症比率更高達15%,也傳出數起拒絕就醫在家中突然猝死的個案,大多就是60歲以上確診者。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蘇一峰發文表示,「快樂的缺氧」(Happy Hypoxia)是COVID-19病人低血氧和猝死原因之一,顯示血氧監測對確診病人的重要性。 世界衛生組織(WHO)示警,近期國際新冠病例激增與新變異株EG.5有關,已列為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 of interest,VOI)。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日本職場女力發光 為日本經濟成長奠基

指揮中心整理出民眾常見的六大問題,包括快篩試劑哪裡買、檢驗陽性怎麼辦、疫苗哪裡打,讓民眾防疫資訊不漏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數,約佔總人口數 43%, 將近一半台灣人曾經確診,而美國感染科醫學會研究指出,50 歲以上曾經感染新冠肺炎,發生帶狀疱疹(皮蛇)風險會高出 15%,醫學界呼籲民眾需施打帶狀疱疹成人疫苗,以免皮蛇趁機上身。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專家曾暗示,夏季聚會和旅遊機會增多,加上人們對COVID-19病毒的免疫力下降,同時出現新的亞型變異株EG.5,都可能使得確診人數回升。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過去一個月全世界通報新增COVID-19病例較前一個月激增80%,主要來自西太平洋區域,反映新變異株EG.5的威力;但染疫病故人數大幅減半。 截至昨日(25日),國內累積疫苗施打已有6788萬3091人次,總確診數為1024萬3214人,由台灣及全球確診人數趨勢圖可見,台灣疫情爆發得較晚,但確診數也較晚趨緩。 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上周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台灣發現本土病例,對疫苗期待較過去迫切,已經開始透過不同管道積極接洽美方藥廠,爭取已經商購的疫苗能及時送達台灣。 分析疫情,美國史丹佛大學兒科及健康政策教授王智弘向BBC中文強調,當前關鍵在於台灣需趕緊做出精確的醫療資源模擬(model),來面對變種病毒。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台灣疫情:本土確診新增333例 再創單日新高

行政院長陳建仁昨天宣布,疫情指揮中心將於五月一日解編,結束一一九七天任務。 2021年5月,因疫情嚴峻,全國提升至三級警戒,9月開放學生接種BNT疫苗,11月WHO正式命名Omicron變種病毒。 2020年1月20日成立至今,開過960場記者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總算將於5月1日解編,結束長達1197個日子的任務。 據路透社報道,台灣也存在疫苗短缺的問題,台灣目前只收到了約30萬劑阿斯利康疫苗,另外台灣還訂購了2000萬劑包括莫德納在內的疫苗。 中華航空的貨機機師,在台灣桃園下榻的防疫旅館「諾福特」酒店(Novotel)爆發群聚感染後,台灣新一波疫情便開始延燒。

各大醫院急診室醫護人員,不堪負荷,病倒或受感染,紛紛在社交媒體「求救」,並批評地方與中央政府支援不夠。 不過確診數雖飆升,但目前觀察染疫病故人數大幅減半,自7月10日至本月6日,死亡病例銳減57%至2500例。 日本總務省公布就業調查結果,女性就業人數及就業率雙創歷史新高,而且,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調查,高學歷女性生育子女數量也上升,預期女性就業上升帶來職場新面貌與勞動人口結構轉變,可為日本經濟成長提供足夠續航力。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2023 此外,研究顯示,疫病大流行的頭2年,40歲以下確診患者心臟病發病率有增加趨勢,說明新冠肺炎病毒不僅攻擊肺部,同時對心臟功能有所損害。

中央氣象局發布17縣市豪雨、大雨特報,天氣風險公司天氣分析師吳聖宇在「天氣職人-吳聖宇」臉書粉專表示,昨晚到今天清晨很多... 謝宗學說,經詳細詢問流感可能的來源,幼童族群主要來自托嬰中心、幼兒園、或家庭;小學以上兒童族群主要來自安親班、暑輔、或營隊活動。 此外,還有一個特別族群,進入8月後到小兒急診室看診人數大增,那就是8/1開始初次進入幼兒園生活的孩子。 新冠肺炎5月1日調整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歷時三年多的疫情指揮中心也將退場。 今年3月起,輕症免通報、免隔離,4月27日指揮中心將舉行最後一場記者會,5月1日起新冠肺炎降級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指揮中心解編。 2019年底,中國大陸武漢率先爆發非典型肺炎,隔年1月,台灣將新冠肺炎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開設指揮中心,2月份口罩實名制上路。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台灣新冠疫情:本地單日確診急升至180,新北台北三級警戒,當局聲言以「更大更強」措施應對

顏廷聿醫師則強調,帶狀疱疹不僅會引起強烈劇痛,還會根據病毒侵犯的位置,衍生出不同的併發症,包含視力、聽力、面部等,都可能因神經受傷, 導致相關功能受到損害,患者歷經疹後神經痛,再加上各種併發症危害,生活品質勢必大受影響。 兒童急診科醫師謝宗學7日也在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提到,進入暑假後,儘管疾管署的流感速訊顯示整體流感疫情稍微下降,「但我在小兒急診室看診的感受不見明顯緩和,兒科留觀區一樣爆滿,需要住院的病人仍需長期間候床」。 世衛今天提醒,通報的數據並未反映真實的確診和病歿人數,一部分是因為各國檢測和追蹤病例的數量比疫情較前期少了許多。 二○一九年底新冠疫情爆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隔年一月廿日採三級開設,二月廿七日升為一級開設,每天下午二點記者會直播成...

世衛指出,近一個月的新增確診病例許多來自西太平洋區域,當地染疫人數暴增137%。 此外,北半球有幾個國家近幾週也出現夏季病例攀增,包括在美國、英國、法國和日本。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6月13日累計公布11,722位確診個案中,已有6,188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52.8%。 近來新冠疫情肆虐,不過隨著疫情趨緩,已陸續鬆綁防疫措施,急起直追的A型流感,更讓人頭痛,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A型流感初估數量已追上新冠肺炎,傳染力極強,一人中獎,全家都高燒。

今天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 本土+7萬6967例、144人死亡 中南部疫情持續上升

BNT總營運長Mr.Sean Marettia今日亦與台北榮總簽合作備忘錄,由北榮院長陳威明及Mr.Sean Marettia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 北榮副院長李偉強表示,北榮將與與BNT合作共同研發癌症疫苗,初步鎖定亞洲人常見的「頭頸癌」,但也不排除其他癌症的可能性,由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得知,若能與國際藥廠合作,當疫苗、新藥研發成功後,可以有採購的優先權,北榮為國內首家與BNT公司合作的夥伴醫院。 考量住宿式機構照顧較多慢性病及重症高風險族群的長者,應維持警惕避免發生機構群聚感染風險,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住民陽性率仍介於 1-2 %,因此再延長定期篩檢措施至今年 8 月 31 日止。 法新社報導,世衛在每週資訊更新中表示,自7月10日至本月6日,全球國家合計通報新增近150萬起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例,較前28天的統計數據增加8成;死亡病例則銳減57%至2500例。 對於是否會實行封城措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早前表示,"封城"是第四級警戒人流管制的一環,標凖是每天平均新增100例以上、連續7天才可能進入此階段。 台灣周一(5月17日)錄得333宗本土病例,再次創下單日最高新增數。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