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間,食品藥物管理署建立「法規綠色通道」,縮短醫療器材上市時間[292]。 在食品藥物管理署專案輔導下,廠商能在短時間內提升相關醫療物資的產線[293]。 在疾病管制署提出高達900萬件防護服需求後,紡織業者共同組成「防護衣國家隊」,調度生產隔離服、防護服的產線,並在機能布料研究基礎開發出第一件P3等級防護服[294][295][296]。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還和廠商協調「羥氯奎寧」使用分配權[297],外界則呼籲政府應籌組生產呼吸機的「呼吸器國家隊」[298][299]。 另一方面,後來新北市「加利」和彰化縣「豪品」口罩工廠先後被發現混充大陸口罩[300]。
2022年2月25日起香港疫情在同年2月19日至2月22日寒流及長命雨後急劇惡化,加上受俄烏戰爭影響,令恆生指數在2月23日至3月15日間大跌22.92%[119]。 根據世衛組織的數字,在2020和2021兩年間,印度與新冠相關聯的超額死亡有474萬人,是目前為止最多的。 在此基礎上,世衛組織的研究人員本月早些時候在《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說,2020年和2021年,全球有1483萬人因感染新冠而超額死亡。 根據模型預測,在放棄「動態清零」後,中國的死亡人數將超過一百萬,而中國最近修改了新冠死亡的定義,這樣統計出來的新冠死亡人數會大大減少。 他指出,屆時死亡人數,以致死率萬分之16-17計算,應該就是7000上下,有望能夠壓到7000以下,而死亡高峰現在看是6月10日的211例,當時死亡人數累計為3155,而如果死亡曲線是左右對稱,那麼緩解以後死亡人數就是6310,但如果右半部略大一些,那麼也就會是7000上下。 研究又指,推行安老院舍上門疫苗接種計劃,假設90%安老院舍長者在3月18日前至少接種一針疫苗,在3月4日後接種第一針疫苗的長者中90%是接種科興疫苗。
確診總人數: 醫療檢驗
事實上,他們幾乎沒有明確的禁止外國旅客入境政策,至多在疫情初期曾針對個別疫情嚴重的國家短暫限制。 但兩國都曾在2020年上半年選擇境內限制「封城」,要求滯留海外的公民盡快搭機回國,境內民眾不要出門、至多出門採買、保持社交距離等。 儘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醫學系教授斯圖亞特. 雷伊(Stuart Campbell Ray)在這波中國疫情爆發時提出警告,認為中國成為病毒大量傳播的溫床,將會出現全新的變異株。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則認為,Omicron目前趨於穩定演化,至少在農曆過年結束前,應不會有全新變異株誕生。 台灣本土流行的變異株,則以Alpha、Delta與Omicron為主。
境外移入650名確診學生,其中597人是大專生(增加3人),高中生43人(增加1人),國中生1人,國小生7人,幼兒園2人。 至於中南部疫情發展,沈政男認為,北北基桃全部都在5月18日達到高峰,代表R值相當接近,因為是共同生活圈,但此時的染疫人口比例並不一樣,基隆超過9%、新北超過8%,而台北與桃園都沒有超過7%,「染疫比例在7到9%,甚至不到7%,曲線就會折彎下來!單一縣市不會有高原!高原是因為各縣市有快有慢,加總起來峰峰相連,而形成持續高度」,因此台南與高雄最快本周四、最慢下周四就會出現高峰,數目會比前幾天新增的7000多名個案與1萬1000多名個案稍微多一點。 沈政男指出,六都的高峰出現在染疫比例6.5至8.5%,這代表全台染疫人口在13至17%,疫情就可能「探底」,現在雖然死亡率節節攀升、來到萬分之7,「但只要把染疫人口壓低,死亡人數也會跟著降低!到了6月10日左右,會累積多少死亡人數?乘以兩倍,大概就是這波疫情的死亡人數」。 侯友宜指出,新北跟台北市的差異,在於確診者發病日會略慢2、3天,也就是新北市高峰期會比台北市高峰期下降略慢2至3天,「現在為止,新北市沒有樂觀的權利」,因此市府決定除現在執行的15區22個高風險熱區,明日起另增設林口第一區6里、三峽第一區8里及中和南勢區11里,希望市民配合強化防疫作為。 對此,中國大陸部落客、也是紅三代的任意以「兔主席」的網名在2月發文評論香港第5波疫情,他稱雖然知道中央的好意,但香港缺乏必要的政治、社會、文化及公共管理的基礎,他推估不可能落實「動態清零」,提議香港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總好過現在付出了嘗試清零的代價,卻得不到清零的好處,弄得兩頭都不靠[95]。
確診總人數: 疫情深度報導
今日新增之1,199例本土病例,為575例男性、623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2)年3月31日至4月16日,其中包含672例為無症狀感染。 個案分佈為新北市(434例),臺北市(206例),桃園市(159例),基隆市(92例),高雄市(60例),花蓮縣(55例),臺中市(40例),宜蘭縣(39例),臺南市(29例),彰化縣(16例),新竹縣(15例),苗栗縣及屏東縣(各12例),新竹市(10例),臺東縣(7例),雲林縣及南投縣(各5例),嘉義市(2例),嘉義縣(1例)。 今日新增之2,969例本土病例,為1,458例男性、1,510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2)年3月13日至4月21日,其中包含1,549例為無症狀感染。 個案分佈為新北市(1,000例),臺北市(663例),桃園市(414例),基隆市(216例),臺中市(139例),花蓮縣(92例),高雄市(82例),宜蘭縣(80例),雲林縣(42例),新竹縣(38例),彰化縣(37例),新竹市及臺南市(各34例),屏東縣(32例),臺東縣(22例),苗栗縣(19例),南投縣(10例),嘉義市(6例),嘉義縣(5例),澎湖縣及連江縣(各2例)。 今日新增之3,766例本土病例,為1,855例男性、1,910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2)年3月20日至4月22日,其中包含2,077例為無症狀感染。
每年農曆3月期間,臺灣會舉辦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白沙屯媽祖進香等宗教儀式[438][439][440]。 內政部對此與各地宗教團體溝通,多數宗教團體都願意因應疫情停辦或暫緩活動[439][441][442]。 在疫情控制得當後,隨著「防疫新生活運動」鬆綁各項活動,大甲鎮瀾宮[443]、白沙屯拱天宮等重啟媽祖繞境進香[439][444]。 其他像是嘉義市輪流普渡等、原住民族文化祭典等傳統活動也都受到疫情影響[445][446],不過臺灣在疫情期間亦曾舉辦驕傲遊行(英语: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the LGBT community)[447]。 在進入三級防疫警戒後,臺灣的大眾運輸、休閒場所等地的人流明顯下滑,不過日常採買仍維持基本人流[448]。 其中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工業技術研究院及各地工具機廠商組成「口罩國家隊」,2個月內組裝92條產線[282][283],使臺灣成為世界第二大口罩生產地[284]。
確診總人數: 嘉義縣斥資4758萬4鄉鎮學校裝新風系統 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指揮中心公布新增55,26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5,187例本土個案及7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54例死亡。 指揮中心公布新增53,70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3,643例本土個案及6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81例死亡。 指揮中心公布新增50,63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0,561例本土個案及7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72例死亡。 指揮中心公布新增35,63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5,596例本土個案及3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44例死亡。 指揮中心公布新增56,40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6,339例本土個案及6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15例死亡。 指揮中心公布新增52,24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2,213例本土個案及3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71例死亡。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4)日宣布有本土確診23045例,境外移入73例,總共23118例確診(包含69例死亡),確診人數中,新北市3438例、臺中市3217例、高雄市2719例、桃園市2411例、臺北市1992例、臺南市1842例、彰化縣1336例、屏東縣921例、苗栗縣619例、雲林縣609例、新竹縣599例、新竹市491例、宜蘭縣491例、南投縣472例、嘉義縣439例、花蓮縣436例、臺東縣254例、基隆市246例、嘉義市213例、澎湖縣157例、金門縣125例、連江縣18例。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宣布有本土確診46673例,境外移入229例,總共46902例確診(包含39例死亡)。 確診總人數 確診人數中,新北市10252例,臺中市5913例,臺北市5705例,桃園市5200例,高雄市3593例,臺南市2620例,彰化縣2160例,新竹縣1416例,新竹市1209例,宜蘭縣1125例,苗栗縣1106例,屏東縣1049例,雲林縣993例,基隆市955例,南投縣848例,花蓮縣731例,嘉義縣654例,嘉義市432例,臺東縣394例,金門縣162例,澎湖縣135例,連江縣21例。
確診總人數: 雲林縣政府全球資訊網雲林縣政府全球資訊網
自2020年1月起,至2023年3月20日止,臺灣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中的累計確診個案有10,236,886人,累計死亡個案則有18,803人(病死率0.18%)。 當中分別有10,178,478例本土個案(約佔99.4%)、58,354例境外移入個案(約佔0.6%),另有54例個案被歸類為其他狀況(36例敦睦遠航訓練支隊個案、3例航空器個案、1例不明個案及14例調查中個案)[551]。 指揮中心在2020年因為擔心偽陽性造成恐慌及拖累醫療資源、以及偽陰性造成感染者未依規定隔離,一直強烈反對廣篩以及入境普篩[464],並在2019冠狀病毒病彰化篩檢爭議事件中處罰自行篩檢的單位[465][466][467][468][469]。 在野黨一直質疑此政策,並認為政府是在隱匿疫情,不篩檢就不會有病例[470]。 後續2021年發生萬華疫情時,發現偽陽性的機率被高估,並且由於指揮中心反對演練、快篩試劑未列入物資整備,造成本土傳播發生時動員緩慢、檢驗結果積壓延遲通報[471]。
5月15日,宣布臺北市、新北市進入第三級警戒[95][96],並宣布暫停自費接種「COVID-19疫苗」,原已預約者仍可接種[97]。 確診總人數2023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3日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新增2萬2347例COVID-19本土病例,新增中重症171例、53人死亡。 原本預期二二八連假後單日新增病例回補上看兩萬例,但今天僅新增1萬3804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未破1.5萬,且較上周四1萬4083例下降2.0%;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第八周(2月19日至2月25日)病例數不到十萬,新增9萬8700例,較前一周11萬4513下降13.8%。
確診總人數: 再增加6名學生確診 確診總數增至1207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公布國內新增7萬6539例本土病例,另增145人死亡,死亡人數再度創新高。 高雄市(9,563例),桃園市(9,379例),臺中市(8,959例),臺北市(7,402例),臺南市(5,913例),彰化縣(3,882例),屏東縣(2,554例),新竹縣(1,976例),新竹市(1,699例),苗栗縣(1,667例),宜蘭縣(1,558例),基隆市(1,216例),花蓮縣(1,112例),雲林縣(1,059例),南投縣(999例),嘉義縣(955例),臺東縣(858例),嘉義市(527例),澎湖縣(204例),金門縣(179例),連江縣(30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確診總人數2023 今日新增之281例本土病例,為148例男性、13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2)年3月3日至4月5日,其中包含125例為無症狀感染。 個案分佈為新北市(115例)、臺北市(45例)、高雄市(37例)、基隆市(26例)、桃園市(17例)、新竹縣(12例)、花蓮縣(8例)、新竹市(6例)、宜蘭縣(4例)、臺中市、彰化縣及嘉義縣(各2例)、苗栗縣、雲林縣、臺南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 今日新增之382例本土病例,為188例男性、19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2)年3月29日至4月7日,其中包含165例為無症狀感染。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2月22日推翻她過往多次稱香港不適合全民檢測的說法[88],林鄭月娥宣稱即將在香港舉行全民強制檢測,所有人要完成三次核酸檢測[89],但其不斷改變的說法卻進一步動搖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及造成信息混亂[90],而港府在政治正確的壓力下亦陷入既無法清零又不可選擇共存的兩難局面[83][91],隨後立法會議員及建制派政客屢次發表香港將要實施封城及禁足等言論[92],造成民眾恐慌[93],導致市面出現糧食、日用品及藥物的搶購潮與混亂[94]。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同時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後,中國疾控中心團隊很快對新冠流行可能造成的「超額死亡」進行了分析,並公開發表結果。 關於這一波疫情可能引起的「超額死亡」,該團隊已經在做相關工作,之後會陸續公布。 根據世衛組織的數字,自2019年12月首次在中國發現新冠病毒以來,全球官方通報的死亡人數已超過665萬。 然而,各國統計新冠死亡人數的方法不同,而且在疫情大流行的三年裡,方法也有所改變。 研究又分析了長者死亡個案,發現70歲或以上的院舍長者由發病至死亡的時間,比在社區居住的長者短,研究人員分析了有明確發病日期的37宗死亡個案,計算出安老院舍中70歲或以上長者感染後的發病至死亡時間為8.0天,置信區間為4.4至18.5天,在社區中相同年齡長者感染後的發病至死亡時間為10.5天,置信區間為5.3至16.8天。
確診總人數: 境外防堵
所以大家在談「何時到高峰?」她認為,其實要先知道「真正的高峰」端視自我約束的NPI情況,還有找出有多少無症狀的人。 市長侯友宜說明,在今日公布的確診者分布區域,以中和28人最多,板橋25人、永和13人、三重11人、汐止10人,這幾個區域確診人數較多。 而首起因新冠肺炎死亡的個案,為第19例白牌司機,該案為中部60多歲男性,有B型肝炎及糖尿病病史,無出國旅遊史,亦非確診病例之已知密切接觸者。 於1月27日出現咳嗽,2月3日因呼吸急促赴醫院就醫,診斷為肺炎。 當日收治於負壓加護病房治療,個案已於2月15日晚間因肺炎合併敗血症死亡,因死前檢體已驗出,其遺體經家屬同意,將依法定傳染病規定進行火化。
當時的感染人數雖不比現在,但因疫苗才剛開始接種,民眾幾無保護力,造成人心惶惶。 香港大學醫學院最新推算,第五波疫情已於3月4日達到頂峰,截至3月14日,估計全港已經有358萬人受到感染,即每兩個人有一人已中招。 如市民的社交接觸維持在目前低水平,推算至本月底,感染人數及相應的確診人數會有更明顯下降,感染人數在4月末及5月中旬,會分別下降至1,000及100以下,但屆時估計感染人數達到448萬,死亡人數5,102。
確診總人數: 登革熱疫情持續攀升 宜蘭縣重點清理校園積水迎接開學
大型考試時間,四技二專二技統測(5月1日至2日)及國中教育會考(5月15日至16日),考試日程不變、考試範圍配合調整,另行公告。 確診總人數 大學指考原訂7月1日至3日,延後到7月3日至5日辦理,考試範圍不變[14][15]。 1月22日,出現首例醫師(案838)和護理師(案839)確診案例[9]。
1月18日有一名在銅鑼灣的一家寵物店工作的女店員確診Delta變異病毒株,「寵物店群組」出現後政府要求全港有飼養倉鼠的市民同意棄養供漁護署大規模人道毀滅[76]。 歐洲疫情於3月突然惡化導致「港人回流潮」,由3月中旬起輸入個案大幅增加,他們把病毒帶入社區,形成第二波疫情。 當中以輸入個案為主,期間亦出現「婚宴群組、酒吧群組、卡拉OK群組」的感染個案。 同時,港府設立入境限制措施,例如禁止非香港居民入境及要求外地回港人士必需強制檢疫14日、施加「限聚令」、向食肆施加防疫規定、關閉表列處所等,新增個案在4月中旬逐步減少,限制措施在5月逐漸放寬,5月及6月連續多日無本地個案。
確診總人數: 高雄市
考量台灣疫情穩定,且醫療量能尚有餘裕,自3月1日起,除健康檢查、美容醫學等非急迫性醫療需求外,國際醫療病患可透過醫療機構檢具相關資料、文件向衛生福利部提出申請,該部將依其醫療必要性、療程延續性及風險性等原則進行審查許可,協助海外人士來臺接受必要的醫療服務[27]。 2020年3月,有些政治人物和學者開始擔憂部份防疫政策過度侵犯人權、且部份行政命令沒有法源依據;「防疫視同作戰」的口號造成各種嚴厲手段無限上綱[455][456]。 台灣人權促進會指出口罩實名制違反《全民健康保險法》、徵用超商和藥局配售口罩違反《傳染病防治法》[457]。 原先以國內防疫為由強制向廠商徵收口罩,在四月卻開始捐給外國做口罩外交的做法也引起學者質疑[458]。 台灣人權促進會指出用手機位址追蹤居家隔離人員是否外出違反《通訊保障及監察法》[459]。
李正喆也透露,16位新感染的人中,最終只有兩個人主動通報到指揮中心,其他的人通通都成了黑數,「以小見大,難以想像台灣現在已經有多少人曾經感染過了,難怪現在外面一片歌舞昇平,運動場餐廳電影院醫院百貨公司都人滿為患。可能多數的人都感染過了,沒有人在怕」。 他也提到,累計總感染人口會在4百萬左右也是有可能的,那是由台灣總人口乘以他國累計感染率15至20%來的,這些都還跟我們第3劑覆蓋率、減災流程相關策略、民眾配合度,有極大的關係。 姜冠宇表示,台灣總人口2300萬人,各位就以上數值乘以23,破10萬是可以的,但是要破20萬就不太容易,我們會逼近世界紀錄,所以說要單日破40至50萬甚至百萬,就是破世界紀錄了,認為覺得這在台灣不可能發生。 另外,位於香港兒童醫院和圓洲角體育館的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亦會由3月7日起延長服務時間,星期一至日均由上午8時至下午8時開放。 文憑試考生每個考試日須量體溫及進行病毒快速測試,以填報健康申報表。 若結果呈陽性,或有發燒等病徵,又或正接受家居隔離等,均不能應試。
確診總人數: 今日新增30035例本土、5例死亡!為何雙北確診曲線開始趨緩?醫曝可能原因
確診人數中,臺中市6117例、新北市5747例、高雄市5139例、桃園市4040例、臺南市3910例、臺北市3314例、彰化縣2794例、屏東縣1770例、雲林縣1154例、苗栗縣1028例、新竹縣981例、新竹市895例、南投縣870例、嘉義縣847例、宜蘭縣812例、花蓮縣701例、嘉義市587例、基隆市540例、臺東縣521例、澎湖縣198例、金門縣124例、連江縣23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宣布有本土確診45269例,境外移入201例,總共45470例確診(包含57例死亡)。 確診人數中,新北市9775例,臺中市5854例,臺北市5401例,桃園市4758例,高雄市3704例,臺南市2662例,彰化縣2091例,新竹縣1304例,新竹市1204例,屏東縣1140例,苗栗縣1089例,宜蘭縣1050例,基隆市975例,雲林縣972例,南投縣842例,花蓮縣689例,嘉義縣685例,嘉義市461例,臺東縣289例,金門縣161例,澎湖縣142例,連江縣21例。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8)日宣布有本土確診44379例,境外移入49例,總共44428例確診(包含103例死亡),確診人數當中,臺中市6397例,高雄市5816例,新北市5653例,臺南市4145例,桃園市3521例,彰化縣3452例,臺北市3116例,屏東縣2053例,雲林縣1432例,苗栗縣1151例,嘉義縣1073例,新竹縣1069例,南投縣999例,宜蘭縣870例,新竹市760例,花蓮縣678例,嘉義市647例,臺東縣553例,基隆市491例,澎湖縣241例,金門縣240例,連江縣22例。 今日新增之84,587例本土病例,為40,348例男性,44,215例女性,2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3,346例,台北市10,590例,桃園市10,453例,台中市7,989例,高雄市7,646例,台南市4,609例,彰化縣2,808例,新竹縣2,472例,屏東縣2,265例,宜蘭縣2,019例,基隆市1,757例,苗栗縣1,601例,新竹市1,575例,花蓮縣1,219例,雲林縣1,128例,南投縣924例,嘉義縣780例,台東縣576例,嘉義市505例,澎湖縣184例,金門縣135例,連江縣6例。
目前全世界流行的變異株都不盡相同,例如中國以BA.5的子系BF.7為大宗、新加坡流行XBB、台灣本土疫情則以BA.5、BA.2.75為主,但境外移入定序也有XBB、BQ.1等變異株。 不過,這些變異株都出自同源,屬於Omicron的亞型,而Omicron自2021年11月底現蹤,至今仍穩占全球強勢變異株的位子。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超額死亡一直存在,死因統計常常有所不足,在急性傳染病期間更明顯,因為死亡數字增加太快,遺漏正確的死因歸類的機會就愈大。
確診總人數: 今日新增46673例本土、39例死亡!全台確診數破6百萬,台大醫曝背後真相「一堆黑數沒通報」
2022年7月15日,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聯同港大微生物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龍振邦及臨牀助理教授薛達撰文並刊載於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雜誌[23],指出疫情正邁向「風土病」,香港要避免醫療系統在冬季災難性崩潰,便要趁病毒活躍度較低的夏季建立起「混合免疫」,透過接種疫苗並自然感染產生最強的預防重症免疫力,由於現時香港的疫苗接種率已達到高水平,所以現在應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及取消低效的圍封強檢,容許病毒低度傳播,並且儘早為嬰兒及幼童普及接種疫苗,將有助於在病毒較活躍的冬季來臨前建立好混合免疫[24]。 2022年6月起,香港疫情再度反彈,9月8日單日新增11,091宗確診,創3月下旬以來最高。 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是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大流行的一部份。 2020年1月23日,衛生防護中心正式宣佈有一名於1月21日從武漢出發在深圳北站轉乘廣深港高鐵抵港的中國內地男旅客確診[1],揭開2019冠狀病毒病在香港流行之序幕[8]。 2月4日,香港首次出現3宗本地感染個案,病毒正式落地生根[9],之後陸續發生數波較多人受感染的疫情,2021年疫情曾經一度受控及有多個月無本地個案,但疫情在2022年元旦後再度復熾,傳染性極強的Omicron變異病毒BA.2亞型於2022年1月由檢疫酒店流入社區後急速擴散[10],2022年農曆新年後疫情進一步惡化。 3月3日為第五波疫情的峰頂,單日經快速抗原測試及核酸檢測的陽性個案達76,991宗,3月中旬的單日檢測陽性個案逐步下跌[11]。
- 而臺灣的病毒檢驗是至少要有兩位醫事檢驗師同時操作,數量多時完成一批約需4小時至5小時[333]。
- 今日新增之5,108例本土病例,為2,488例男性、2,588例女性、3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發病日介於今(2022)年3月28日至4月24日,其中包含2,982例為無症狀感染。
- 其中口罩部分的國內日產量為1200萬片,未來若COVID-19疫情再起,仍可馬上釋出庫存來因應緊急的民生防疫需求。
- 差額有可能是COVID-19直接導致死亡,或是疫情期間因為醫療資源、年長者本身身體情況不佳,因COVID-19而間接導致的死亡。
- 指揮中心公布新增57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31例本土個案及144例境外移入(8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 自2020年1月起,至2023年3月20日止,各縣市累計本土個案確診個案前五多的縣市分別為新北市(2,106,835例)、臺中市(1,252,264例)、高雄市(1,145,855例)、桃園市(1,122,273例)和臺北市(1,012,500例)[551]。
-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料,疫情3年台灣COVID-19染疫死亡人數逾1萬5,000人,幾乎都集中在70歲以上人口,占了約77%。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國內疫情升溫燒進校園,教育部今晚發布學生確診人數最新統計,增加88名本土學生確診及4名境外移入學生確診,學生確診總人數增達2177人。 全台今(1)日新增本土案例262例、校正回歸65例,其中新北佔本土病例127人、校正回歸39人,目前居家隔離總列管人數4704人。 市府下午公布3處確診者足跡,包括中和興南夜市、中和自強市場及新莊思賢公園。 2月28日,政府宣佈考慮了最新疫情和風險後,3月1日起開始全面取消口罩令,香港為全球最後一個取消口罩令地區。 為保護高危群組,進入醫療設施的人士仍必須戴口罩,院舍亦可透過行政指令要求職員和到訪人士戴口罩。
此外,韓國約有2萬2000人死於新冠肺炎,死亡率為0.13%,是世界上最低的國家之一;而台灣的新冠肺炎死亡率為0.15%,數字差不多。 本平台係利用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所開放之監測系統歷史資料 確診總人數2023 以人工智慧模型推估出未來四週之預測類流感就診人次, 此預測數值僅供參考,做為民眾提供自我防護之提醒。 大華優利高填息30經理人鄭翰紘表示,今年以來台股受惠於AI帶動上漲,過去被稱為牛皮股的企業,今年漲幅驚人,帶動持有相關成分股的高股息表現亮眼。 展望後市,AI相關產業鏈仍值得期待,不過,下半年大盤仍受到總經、大選等不確定因素影響,投資人可透過ETF分散布局於獲利穩健、前景樂觀,或是評價面具吸引力的企業。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基金經理人謝明志表示,國際被動式資金持續流往半導體、高股息、AI大趨勢,搭配內資持續加碼高股息的大趨勢不變下,投資人短期應可多加留意這類個股。 根據8月25日最新公布的集保戶股權分散統計資料顯示,52檔台股ETF的受益人變化,最新一周又增加3萬4,739人。
9月8日,指揮中心宣布首批1,728劑「COVID-19預防用Evusheld單株抗體」已於9月6日晚間抵臺,並於今日配送[212]。 9月2日,衛福部食藥署召開專家會議,核准莫德納-雙價次世代疫苗(原型株+Omicron BA.1變異株),每劑0.5 mL含有25微克原型株mRNA及25微克Omicron BA.1變異株mRNA,並適用於「18歲以上」(成人)主動免疫之追加接種,其用法用量為在國內已授權的「COVID-19疫苗」(基礎接種或追加劑)後,間隔至少3個月施打[209][210]。 8月8日,「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開專家會議,正式宣布「6個月至5歲」(幼兒)輝瑞-BioNTech疫苗提供接種建議,以3劑基礎劑,每劑3微克(mcg),第1劑與第2劑間隔至少4週,第2劑與第3劑間隔至少8週,並建議以同一廠牌完成應接種劑次[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