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薪資2023全攻略!內含基本薪資絕密資料

Posted by Jason on December 9, 2018

基本薪資

每當基本工資調升時,勞保、健保、勞退投保級距表通常也會隨之修正,雇主負擔費用也會增加,而雇主應依投保薪資分級表規定申報,避免申報不實觸法! 一般申報調整勞工保險投保薪資時,應填寫勞保、勞退2合1或勞保、健保、勞退3合1之投保薪資調整表,但過去基本工資調整時,通常勞保局、健保署都會協助企業逕行調整。 以111年年1月1日為基準,計月制人員基本工資為每月25,250元,計時制人員基本工資為每小時168元,也就是說不論員工職位或工作內容,只要正常出勤工作,最低工資最少都不能低於這個金額唷! 至於很多企業會用到的計件人員,依據勞基法施行細則第12條規定,計件工資之勞工所得基本工資,以每日工作八小時之生產額或工作量換算之。 Q:勞工於服務滿一定期間之日即因退休而終止勞動契約,是否還需要給付未休假工資? A:依勞動基準法第38條規定,凡勞工在同一雇主或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者,每年應給予特別休假。

基本薪資

馬英九總統任內,基本工資曾經調高5次,月薪從1萬7,280元,調高到2萬零8元(增幅15.8%),時薪從95元調高到120(增幅26.3%)。 保單責準利率指壽險業就簽發保單提存未來年度責任準備金所適用的利率,當責準利率越低,未來給付保險金責任經利率折現後應提存的金額越多,壽險業為避免虧損,就會收取較高的保費;反之,當責準利率越高,壽險業提存金額就會變少。 基本薪資2023 考量各幣別公債利率水準趨勢和去年差距不大,金管會拍板2022年度起壽險業適用的各幣別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維持不動,對民眾而言,至少2022年上半年相同保單保費將維持和去年差不多的價位。

基本薪資: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專區

今年元旦起,基本薪資調漲至26400元,時薪也從168元調至176元。 沒想到,有一位女網友抱怨,基本薪資調升後,自己實領薪資卻變少了,並秀出薪資單佐證,網友發現,關鍵在於公司調降原本的職務津貼,加上高薪低報,使得當勞健保自付額增加時,實領金額變少的詭異狀況。 簡易來說就是從要計算的當天(不含當天)往前算起,前六個月的基本工資加總金額除以總日數或直接除以6,所得出金額稱為平均工資;通常用在計算資遣費、退休金、職災未能痊癒的一次性補償、職災殘廢補償、職災死亡補償及喪葬費及競業禁止之補償等情況。 前面說過,根據勞基法第2條,「工資」定義是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屬之。 8日召開的基本工資審議會討論結束,經過勞工、資方、政府、學者四方代表過4小時的討論,最後決定皆調漲基本月薪及基本時薪。

♦民國103年9月15日發布,自104年7月1日起實施,每月基本工資調整為20,008元,每小時基本工資為120元。 ♦民國100年9月6日發布,自101年1月1日起實施,調整基本工資為每月18,780元,每小時103元。 基本薪資 基本薪資2023 ♦民國99年9月29日發布,自100年1月1日起實施,調整基本工資為每月17,880元,每小時98元。 雇主除了現僱領基本工資的員工必須配合基本工資調漲規定調漲薪資,如果跨年度有徵才需求,也要留意職缺薪資是否已修改為調升後的基本工資,以免涉及廣告刊登不實受罰。 大韓民國勞動部自1988年起開始實施最低工資制度,並每年按通膨率及經濟狀況調整,目前年增幅以韓元計約為6-7%。

基本薪資: 基本工資漲至26,400、勞保費變貴 2023年11項勞動新制一次看!

2023年基本工資月薪來到26,400元,而時薪則是176元,對於工資調漲不少企業公司可以說是嚴陣以待,畢竟一調整,許多像是勞健保、人事成本就會再增加! 而近期勞動部將召開基本工資工作小組會議,討論明年度2024年工資調漲相關一事,期望透過基本工資提升以實現對弱勢族群的照顧,參考過去調漲基本工資的數據來看,明年工資可能從27K起跳,也就是漲幅至少3%、甚至有機會超過3.5%。 根據《勞基法》規定,即使基本工資有所調漲,勞資雙方原約定工資未低於新基本工資者,不一定要比照該調幅而調升。 基本工資調漲主要是受惠領取基本工資的勞工族群,通常大部分的受薪階級領取的薪資都已經超過基本工資,因此基本工資調漲對於非領取基本工資的勞工來說便沒有太大的感覺。 基本工資訂立的目的是保障底層勞工,例如:打工族、中高齡勞工等。 如果公司聘請的多是外勞或是較為底層的勞工,則會有較大的影響,在接下來的第三、四節將談到對人事成本的影響和企業該如何調整相關的支出費用。

  • 雇主如使勞工於約定之正常工時外延時工作(加班),即應依該法24條規定給付延時工資(加班費)。
  • 勞工分為全職與部分工時,這兩類別的勞保級距與計算方式也不盡相同。
  • 凡超過月薪 4 萬 3,901 元之勞工,勞保費均為 1,100 元。
  • 該名網友在社群網站上,以「基本薪資調漲但是實領金額變少」為題發文表示,自己是做常態薪資3萬的工作,即使今年1月調漲薪資,底薪、職務津貼和全勤獎金加起來卻沒有增加,最後卻因為勞健保自付額增加,最終實領薪資竟比先前少了70元。

惟1997年調整至每月新臺幣15,840元過後,曾有十年不調整基本工資,但近幾年調幅增高。 現在勞工為了多賺錢,許多人都是斜槓族,那在多重職業下是否要重複保勞健保? 就勞保的部分,依照勞工退休金條例第7條規定,不管員工兼任了幾份工作,只要身為受僱者,每個雇主都應該要依照該勞工每月領得的工資對照「勞退月提繳工資分級表」後申報提繳退休金。 但健保是不需要重複加保的,只需要以「主要工作」之身分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主要工作的認定是以以被保險人日常實際從事有酬工作時間之長短為認定標準,若工作長短相同則就以收入多寡認定。

基本薪資: 基本工資問答專區

為提供事業單位就在外工作勞工工作時間認定及出勤紀錄記載之參考,勞動部訂定「勞工在事業場所外工作時間指導原則」及「居家照顧服務員轉場工時紀錄指導原則」供各界參考。 適用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規定的「各縣市抽水站之操作人員」及「事業單位首長、主管及獲有配車人員之駕駛」,僅限於受各機關或事業單位自行僱用者,委外人員回歸勞動基準法一般規定,預估近千名勞工受惠。 配合2009年勞工保險年金制度實施,依《勞工保險條例》第13條規定,勞工保險費率依法調高0.5%,調整後為12% (含就業保險費率1%)。 受影響人數約1,043萬餘人(2022年9月底被保險人人數)。 配合基本工資調高,「勞工職業災害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第1級月投保薪調高為26,400元,影響約412萬人。 新的勞保級距施行後,每月應繳保費提升,雇主負擔費用也有所提高。

基本薪資

配合基本工資調整,「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第1級的月投保薪資調高為26,400元,影響約309萬人。 從2012到2021年,除了基本月薪在2016年未調漲外,基本時薪逐年均有調漲,等於連續第五年皆有調漲。 勞動基準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提到的「按件計酬之勞工」,與一般勞工相同,都是受僱於雇主而為雇主服勞務;而兩者不同的地方在於,按件計酬的勞工的薪資是以工作的件數累積計算薪資總額[6],並不是以該勞工為全時勞工或部分工時勞工作區分。 若針對自己勞保、就保保險費計算仍有疑問,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網站也提供了「勞保、就保個人保險費試算」,可依自身類別、月投保薪資等資訊,自動算出「個人」應負擔之保險費。 民國112年基本工資調升為26,400元,連帶「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職災保險投保薪資分級」以及「全民健康保險投保薪資分級」一併調整。

基本薪資: 基本工資公告,最低薪資 25,250 元!2022 月薪、時薪新制完整整理

例如:基本工資調漲可能帶動通貨膨脹,因此即使薪資增加還是可能影響一般民眾的購買力;二則可能影響民眾就業率,因雇主認為需要負擔更高薪資成本而減少僱用人力。 每年基本工資調整,最直接受影響的是領基本工資的勞工和本國外籍勞工,尤其時薪工作者往年調幅多高於月薪。 勞工底薪低於基本工資並不當然違法,仍必須檢視勞工領取之其他獎金或津貼等給付是否為經常性給與,如該等經常性給與加計底薪後不低於基本工資者,則不會違反勞基法,如為全勤獎金、伙食津貼等,此等給付如屬於勞工工作之對價者,實務上常常都會被歸類為經常性給與。

新修正之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刪除現行第1級之月投保薪資25,250元,現行第2級26,400元遞移為第1級,其餘金額未修正並依序遞移,修正後之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調整為13級。 部分工時(打工族)投保薪資等級如下表,月薪資總額領 基本薪資2023 11,100 元以下均以 11,100 元投保,25,250 元以上但未達基本工資者均以 26,400 元投保。 根據勞保局說明,只要所處單位有僱用 5 人以上(包括工讀生、部分工時人員),該事業單位都應替員工申報參加勞保、就保、職業保險;未達 5 人的事業單位,也應為員工申報就保、職保,並得自願申報參加勞保 (勞動部原消息)。

基本薪資: 基本工資

勞動部司長黃維琛在會後說明最後定案的調幅計算方式,是以經濟成長率和消費者物價指數來參考計算。 工商時報進一步預估,如果要完整反應從去年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後至今的CPI漲幅,基本工資預計將調整到3.77%,也就是月薪27,395元、時薪183元。 近期工商時報則指出,按照過往基本工資調漲的數據主要參考經濟成長率與CPI調幅。 而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將2023年全年經濟成長率下修,預測為2.12%;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上修至2.16%。 若今年度依照兩項數據來研擬明年基本工資,初步估算2024年基本工資的月薪將落在27,250元至27,342元,而時薪的部分則是182元至183元,調幅大約來到3.22%~3.57%之間。 若是勞工領到的實際薪水低於基本工資,或許不一定是違反勞基法,可能是扣除了必須扣除的部分。

若是月薪制員工,因薪水已包含空班時間(休息時間),就不須另發薪水,而時薪制員工則不計薪。 另外,如煉鋼業、機械業等技術程度較高之行業,則另行規定較高的最低工資。 雇主主如有使勞工從事值日(夜)工作,一律認屬工作時間,超過正常工作時間的部分,應計入延長工時時數並給付加班費。 近年來因產業變遷,經濟活動愈趨複雜多元,勞工在事業場所外從事工作之類型日益增加,與傳統或固定於雇主之設施內或指定場所提供勞務之型態不同,常有工作時間認定或出勤紀錄記載等爭議情事。 為使職災勞工恢復並強化工作能力,依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第66條規定,認可職能復健專業機構,協助擬訂復工計畫,提供生理心理功能強化訓練等服務。

基本薪資: 基本工資明年調升至26400元、時薪176元

現行的基本工資資訊,可以到勞動部網站查詢,進入勞動部網站後,可點擊上方的「業務專區」→「勞動條件、就業平等」,便可在下放的工資欄位中,找到基本工資的網站,並查詢相關資訊。 另外也考量疫情期間仍有許多民眾生計受到疫情及通膨的影響,故同意健保署提出維持現行費率5.17%的方案。 員工如果有要事必須親自處理,而且理由正當,應有請事假的權利,雇主不可以任意拒絕,而依法員工有14天的事假可請,並不會因年中到職按比例減少事假天數。

有鑑於實務上,部分雇主並未另行給付部分工時勞工例假或休息日工資,時生爭議,所以將本來就應由雇主負擔的「例假」、「休息日」工資,折入基本工資「時薪」中(現行為176元),以後遇有例假或休息日,只須給勞工休息,不必外加計給例假及休息日工資,以減少紛爭。 至於按日計酬約定之日薪,於法定正常工作時間內,如不低於每小時基本工資數額乘以工作時數之金額,比照按時計酬者辦理。 Q:有關雇主發給之夜點費及誤餐費是否為工資,應依勞基法第2條第3款規定個案認定。 基本薪資 A: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3款規定:「工資: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屬之」。 基本薪資2023 事業單位發給之夜點費如係雇主為體恤夜間輪班工作之勞工,給與購買點心之費用,誤餐費如係因耽誤勞工用餐所提供之餐費,則非屬該法所稱之工資。

基本薪資: 基本工資是什麼?由誰依據甚麼法令、程序決定?按件計酬的勞工適用基本工資嗎?

另外「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分級表」,因原已有26,400元之提繳等級,故無修正。 勞保局同樣自112年1月1日起,將原提繳工資25,250元之全職勞工逕調至26,400元,以維護勞工之退休金權益。 比薪水以「翻轉資訊不對稱」與「薪資透明化」為核心理念,打造「以人為本」的薪資查詢服務,幫助台灣求職者們瞭解自身的市場身價,藉此選擇更好的工作機會。

基本薪資

故凡適用該法之各事業單位受僱勞工,不論是否屬於計件或計日工人,均應享有上開法定權利。 又第36條所定之例假、休息日,第37條所定之休假,工資應由雇主照給為該法第39條所明定,故事業單位應依法發給其所僱計件工例假、休息日及休假日之工資。 基本工資是指勞工每天8小時、每週40小時的正常工作時間內,最低可領到的薪水報酬總額,不含平日、例假日、國定假日等加班領到的加班費。 因應明年基本工資調整,各類投保(提繳)薪資分級表也已配合修正,明年起,雇主每僱用一位基本工資月薪勞工,勞就保費用每月支出金額將增加101元、健保部分將增加62元、勞退提繳則增加75元。 1984年開始實施的《勞動基準法》第21條規定:「工資由勞僱雙方議定之。但不得低於基本工資」。 1988年,行政院勞工委員會通過《基本工資審議辦法》之後,制定基本工資的相關政策,並開始逐年審議調整。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