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台灣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掃墓,也是一家團聚之日,家族成員回到祖先墓前點香、祭拜、燒金紙、銀紙、打掃墓園或靈骨塔祭拜,向祖先表達慎終追遠之意。 清明節,是台灣民俗重要節日之一,清明節也是台灣的十大節日,清明節的日期每年都可能有所不同,正確日期是在春分之後的第十五天。 但在台灣,清明節被訂于四月五日,祭祖的同時也是蔣中正逝世紀念日。 (一)「介子推的傳說」: 在越南也流傳著中國寒食節的有關介子推的傳說,情節基本一致,有一個不同的細節是,晉文公把放火燒山日子定為寒食節(三月初三) ,初三至初五,全國禁煙火,只吃冷食。
清明節: 掃墓9大禁忌一次看
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上坟时不燃香、不化纸,要将白色墓紙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 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 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因为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
一座合葬的墳墓,以墓碑為主,比如墓碑寫「張公諱三之墓」,墓主就是「張三」;如只寫「某姓祖宗之佳城」者,以其中輩份最高者為墓主。 比如某甲去掃家族墓(佳城),墓中有某甲之父、某甲之子的遺骨,某甲之父為墓主,故此次掃墓視為某甲祭父,完全可以行禮、叩首。 清明節2023 又假設某甲之父死亡一年(火葬後置入)、某甲兒子死亡十年。 清明節,晉南地區民間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為「子福」。 晉北地區,習慣生黑豆芽,並用玉米麵粉包黑豆芽餡食用。
清明節: 清明節的應景美食
如果是為了傳福音,以便更廣泛地接觸親友,能否去到祭祖的人群中呢? 回答是肯定的,但必須特別注意與世人分別為聖(不下跪、不拿香、不燒紙、不吃祭品),應為主作美好的見證(彼前2:9)。 C、心態的問題:一些人受“乃幔觀點”的影響,誤以為“身拜心不拜”是聖經的標准。 其實,這種人曲解了經文,而沒有弄清以利沙吩咐乃幔平安回去的真實原因,是因為乃幔承認了自己過去陪亞蘭王叩拜假神臨門的罪,神赦免了他(王下5:17~19)。 《列王記下》5:17乃縵說:“你若不肯受,請將兩騾子馱的土賜給仆人。
不過,在華人約占總人口75%的新加坡,由於土地資源有限,新加坡政府自1960年代起採取了移風易俗的措施,倡導華人改土葬爲火葬,並在郊區建造了大型骨灰甕安置所,市區內的墳場因此漸漸消失。 如犯了禁忌,就採一株青草,含在口中(或者嚼一嚼),說「不識代誌,無禁無忌」(不懂事,不犯禁忌),然後吐掉。 沿途因攀爬而不得已,可以踩踏他人墳墓,但必須合掌道歉,或者呼喊「借過」。 日落前必須掃完墳墓,如果一定要拖到夜間,則必須攜帶淨符,避免煞氣。
清明節: 清明連假湧出遊返鄉車潮 3大國道高乘載管制措施出爐
解州女子在清明時,停止一切女红,据说此日动针线者可能會受到鬼神懲罰而失明。 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 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墦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絕句,生动地概括了时人的心情与扫墓的特点。 由活人联想到死人,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 清明时节上坟,最大的特点就是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习惯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 當地把這天視為「清淨明潔」的日子,大地萬物於此時盎然生長,櫻花開始綻放,也是七十二候的初候「玄鳥至」,即燕子從南方歸來的日子。
- 掃墓完不可馬上回家祭祀完不可以馬上去拜訪親朋好友及回家,建議先至人多、明亮之處逛逛,如超市、超商等。
- 畫蛋、雕蛋的習俗盛行於江西、粵東及粵北等地,直到清朝末年都還有流行,民國以後才漸漸消失。
- 2023年清明節為4/5(三),清明節為慎終追遠、緬懷先人的重要節日。
- 據說在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二字來慶賀天下太平。
-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
很多人以為粿可以在常溫下長時間存放,但其實並不是如此,粿屬於高水活性的食品,保存其實並不容易。 此外,因為2024年補班日多達6天,經行政院蒐集意見討論後,113年行事曆的補班日僅1天,只有2月17日星期六需要補班。 掃墓時噴太多香水,容易受到眾多磁場干擾,因為習俗上認為,好兄弟與山靈都喜好香氣,帶著滿身香氣去掃墓,更容易把不乾淨的磁場帶回家。 不要拍照:墳墓的地方不宜攝影、拍照,以免招來靈體,也不要對祖先牌位攝影、拍照,這樣對祖先不禮貌,也容易拍到不乾淨的東西。 不要隨意進出老宅、老公寓:民間相傳清明節會有很多往生者的靈魂出沒,恐會有「戀宅」的靈體會回到往生地點,因此亂闖老宅、老公寓可能會卡到陰。
清明節: 清明掃墓,如何遵守祭祖禮儀?避免10大禁忌!
《104職場力》提醒您,兒童節、清明節均為國定假日,應給予勞工休假、當日工資照給,如勞工同意於國定假日出勤,出勤8小時以內者,雇主就應於原月薪外,另再加給1日工資。 超過8小時部分,應依勞基法第24條第1項第1、2款規定給付加班費。 登革熱疫情嚴峻,全國已累積二一三五例本土病例,共十四縣市出現本土病例,及第二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 日本福島電廠含氚核廢水今中午12時開始排放入海,第1波排放量約7800噸,原能會表示,為預報日本排放核汙水對北太平洋與我...
清明節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提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但寒食的習俗卻有若干以變形的方式傳承下來了,並保存於清明節中。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 節氣是氣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華人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清明節: 清明連假兒童節旅遊規劃│善用交通APP
拔河又稱做牽鉤,活動源於春秋戰國,並持續流行至隋唐時期,在當時拔河屬於男子運動,而會在清明節有拔河的習俗,是因為有「豐穰」之意,據說拔河選手與旁觀群眾的鼓譟與加油聲,就像是祈求豐收盛典一樣,因此拔河便有祈求五穀豐登之意。 2024農曆過年正是全家團聚的一刻,同時2月份也是台灣冬季,非常適合泡溫泉的季節。 小編推薦2024過年適合家族旅遊的住宿、泡湯、美食推薦。 2023年休假日多達116天,勞工全年放假117天,多1天為勞動節。
「掛紙」時,先要將生長在祖先墳墓上的野草,用鋤頭或鐮刀整理清除,再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表示這個墳是有後嗣的,否則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無主的孤墳,而受到破壞。 墓紙分為白色、紅色、黃色的古仔紙以及五色紙(紅黃藍白黑)兩類,現在則多用五色紙,其用意是蓋厝瓦或表示子孫已祭拜過。 而之所以會選擇在清明施放風箏,是因為清明前後,大地回暖、空氣升溫,上冷下暖的春風往上吹,當然就形成了最適合放風箏的升力。 同時,清明節之後的風向比較不穩定,比較不適合放風箏。 透過這首詩,也印證了古時候的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以踢足球以及盪鞦韆玩樂的情形。
清明節: 國文不惑(數位國文) / 節慶詩歌 / 清明 / 清明節由來
祭拜時,在墓前供奉牲禮(三牲或五牲)、刈金、壽金、燭等,或十二道菜蔬(如:韭菜、魷魚、春乾、甜菜、甜芋、肉脯、蒿菜、蓮子、棗子、竹筍、豬腸、苜頭)和粿類(紅龜粿、鼠麴粿或草仔粿)及刈金、銀紙、往生錢、燭等。 清明節 傳說在春秋戰國時, 晉國國君晉獻公的寵妾驪妃為使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害死了太子申生,又想陷害晉獻公的另一個兒子重耳,重耳為了逃避驪妃的迫害,而被迫逃離晉國。 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但是,我們應當清楚:一方面,外表的附和就是參與了拜假神的活動。 2、對已逝的親人進行緬懷,回憶他們生前的美好信仰和品格,要效法實踐;我們基督徒根據聖經,知道人死後,或在樂園裏,或在陰間,等候最後的審判。 我們懷念親人和祖先,紀念他們的嘉言懿行,思念他們對我們的恩情和關愛,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學習他們好的品格和精神,是應該的。 草仔粿屬於高油脂高熱量食物,因為裡面包的餡料,肉和菜脯有用油去炒,若是一塊120克的粿,熱量大約360卡以上,比吃一碗白飯的熱量還要高。
清明節: 清明節拜拜水果禁忌
(一)「介子推的傳說」: 在越南也流傳著中國寒食節的有關介子推的傳說,情節基本一致,有一個不同的細節是,晉文公把放火燒山日子定為寒食節(三月初三) ,初三至初五,全國禁菸火,只吃冷食。 清明節 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國君,是為晉文公,重賞了當初伴他流亡的功臣,獨忘了介之推,介之推也不邀功,帶著母親悄悄隱居去了。 大火燒遍綿山,介之推依然不出,火滅了之後,人們才看見介之推背著老母,已在一棵老柳樹下燒死了,母子皆亡。
慣例,去世三年以上的死者就可以使用刈金、四方金或九金,有些地方還會加燒金白錢,去世未滿三年的死者,只能使用銀類紙錢(大銀、小銀等),不能燒金類紙錢。 異姓親屬(外孫、外曾孫,已嫁出去的女兒或孫女)掃墓時,通常只燒刈金、四方金或九金,南臺灣則燒蓮花金,稱為「查某子金」,不燒銀類紙錢。 有些地區是死者過世未滿三年就改燒銀紙,有些地區是直接破例燒金類紙錢。 惠州地區在清明除了踏青、祭祖、掃墓等習俗外,還有身帶抹草、包艾粄吃的特有習俗。 在惠州本地習俗中,焚燒錢帛以及供奉「三牲」、斂糕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傳統做法。
清明節: 清明節習俗三:插柳戴柳
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史志成強調說,中國民間有「四五清明」之說,但千萬不要認為清明就固定在4月5日這一天。 事實上,清明在公曆中的日期會在4月4日、4月5日和4月6日這三個日子中變動。 (三)「徵氏姐妹傳說與喝門廟會」: 二徵娘是徵側與徵貳姐妹倆的共稱,是越南兩位民族英雄。
傳說癸卯年的三月初六,二徵娘出兵前,一位老大娘為給她們送去兩盤湯圓,以示自己的恭敬之情,二徵娘開心地把湯圓吃完。 二徵娘後來投喝江(現河內市福壽縣喝門鄉)而死,人們就在喝門村建造二徵娘廟, 舉辦喝門廟會,於每年三月初六用湯圓祭祀二徵娘,其俗保留至今。 之後把墳墓上的雜草除去、打掃乾淨,再為褪色的墓碑文字補上漆,然後奉上三牲,水果、糕點和茶酒,燒香點蠟燭,再依照輩分依序上香跪拜,在墓碑上壓上墓紙,最後焚燒紙錢、紙紮祭品。 清明是馬來西亞華人最為關注的節慶之一,僅次於農曆新年,很多在外打工的遊子都會回鄉按照傳統上山掃墓。 清明節在馬來西亞並不是公共假日,所以當地華人都會提早一兩個星期的週末假日上山掃墓,清明正日前的週末人潮最為擁擠。
清明節: 清明保養首重保暖去濕,緩解過敏、濕疹、關節痠痛等症狀
雖然近年工業大量製作會使用綠色色素來取代艾草或鼠麴草,但仍延續其綠色外皮的傳統樣貌。 每年年底最重要的觀光盛事,也是人生擬定新年新希望的跨年及新年元旦,該去哪度過總是傷透腦筋! 國內泡湯取暖、日本賞楓兼泡湯,或是一口氣休長一點假到更遠的國家歡度聖誕及跨年倒數,都是不錯的idea。 不過年底是全球旅遊旺季,一旦確定行程後,建議提早比價、預約機票及住宿飯店,才有機會取得優惠價格。
若當天經勞資雙方協議,將國定假日調至其餘工作日放假(當天為上班出勤日),則無須支付雙倍薪水,否則應比照辦理。 小編劃重點:以每小時工資額200元為例計算,兒童節、清明節兩天中任一日出勤的員工除原薪資外,可額外再獲得:(每小時工資)200元×8小時=1,600元,等於「原薪資+1,600元」的單日薪水。 而勞動部也說明,民間企業多有比照政府行政機關辦公日曆表出勤之情形。 企業如屬週一至週五為工作日、週六為休息日、週日為例假之出勤模式,欲比照政府機關出勤,以形成本次民族掃墓節及兒童節之5天連假,可透過8週彈性工時之實施,將今(112)年3月25日之原定休息日與4月3日之原定工作日調整互換。 請注意,若雇主與勞工約定出勤,或因特殊產業屬性而在連假期間需要勞工執勤公務,到底該如何計算薪水,或是哪幾天不得要求員工上班出勤呢?
清明節: 清明節的禁忌
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為冬至日後的第 天左右。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在發展過程中與寒食節、上巳節結合,形成了「禮敬祖先,慎終追遠」、「踏青郊遊,親近自然」等習俗,並延續至今。 如今,清明節既是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踏青遊玩的節日。 2006年5月20日,清明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人十分著重孝道,古有「百行孝為先」之說,而清明節便是借拜祭祖先而慎終追遠。 若對照2023年行事曆可知,明年度將於1月7日、2月4日、2月18日、3月25日、6月17日、9月23日進行週六補班,分別補農曆春節、228紀念日、清明節、端午節、國慶日的連續假期。 廖大乙也說,禁忌之說「寧可信其有」,多少注意一下,別數落往生者、別穿太鮮豔及新鞋、不要拜帶刺鮮花及香蕉、梨、鳳梨、番茄、芭樂、葡萄等水果,不陪非親人祭祖、墓丘上斬草不除根,更重要的是,心存善念,多行善能逢凶化吉。 高市府環保局今年1月正式啟用設有空汙防制及熱能回收系統的「平安」、「如意」2座紙錢專用金爐,汙染排放可減少達90%,紙錢專用金爐啟用後,今年天公生與清明節,紙錢集中燃燒量約成長2成。 中元普渡即將到來,今年度「中元普渡紙錢集中燒活動」也已開始,民眾可聯繫清潔隊預約收運普渡紙錢。 有傳說指,寒食節的由來與春秋時期的晉國功臣介之推的忌日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