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店禁用塑膠杯9大著數2023!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Eric on May 30, 2019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

Samsung 的 Future Generation Lab 集結全球年輕世代的員工,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尋找各種幫助永續環保的方式,實踐日常永續,包括與小型製造業者和設計師合作,利用環保材料打造產品,同時將舊產品的回收塑膠,加入新產品中,進一步落實日常永續。 Samsung將持續努力,讓更多產品所使用的材料持續進化,朝向更永續發展的未來邁進。 消基會秘書長徐則鈺說,所以消基會希望儘早禁止使用,也樂見環保署昨天預告相關草案,從明年7月起禁用發泡塑膠材質的一次用飲料杯,也針對一次性飲料杯從後(2023)年起做進一步使用規範。 水保處處長葉俊宏表示,這次瞄準這四項一次性塑膠製品,是因為這就是民間團體長期淨灘統計下,名列前茅的前幾項海洋垃圾,而且也是民眾一般生活最常使用的物品。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

推估疫情改變了許多人生活習慣,外帶及外送成為日常,塑膠飲料杯、超商塑膠微波餐盒、寶特瓶等容器使用量大增。 草案也規定,2023年元旦起,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速食店,至少要有5%的門市免費提供「借用循環杯」,且須逐年增加到2025年至少30%的門市。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 此次適用業者統計約有5萬多家,包括飲料店、超商、超市、速食店,至於早餐店、雞排店等同時販賣飲料的複合式店家,環保署說,暫不會納入此次限制對象。 環保署表示,聯合國環境大會今年3月2日宣示規畫於2024年擬定塑膠減量公約,可以扣合我國塑膠杯限用時程,會透過考核、補助款方式,督促地方政府依據轄區特性執行甚至提早上路。 桃園市宣布7月1日實施禁用一次性飲料杯的禁令,估計1年可減少使用7260多萬個塑膠杯;台中市預估實施後,1年可減少1.06億個塑膠杯使用。 連鎖及非連鎖飲料店、便利商店、速食店及連鎖超級市場,包括清心福全、路易莎、7-11、全家、麥當勞、丹丹漢堡、全聯、家樂福等都是此次規範限制的對象。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 搶先全台!台北12/1起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環保局曝實際影響

可惜的是,這一次環保署的公告並沒有將 2030 年的「無塑目標」列入在內,而禁用保麗龍杯的政策也被延到 2024 年。 此外,限塑的範圍不應只針對飲料杯,政府應積極擴大規管範圍、加快時程,並規劃配套措施,讓業者與民眾有更明確的法規可循。 例如傳統市場、夜市、外送平臺可搭配租借購物袋和容器的措施,取代免洗餐具和一次性塑膠袋;超市超商的一次性食品包裝也可以裸賣、重複填裝形式銷售,但將需技術輔導和相關補助,幫助業者加快淘汰一次性塑膠。 2022 年 11 月 1 日更新: 環保署在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2023 2022 年 10 月 31 日發布「循環(外借)杯良好服務指引」,針對材質及標示、借用及歸還、清洗、檢驗、環保理念溝通、良好服務標誌等 6 大面向規範,並計劃 2023 年起,各便利商店須有至少 5% 門市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 源頭減塑再「禁」一步,環保署昨(22日)預告最新限塑規範,自2022年7月起擬禁止所有飲料店使用保麗龍杯,並授權各縣市可禁用其他塑膠材質的一次用飲料杯。

2022 年 8 月 18 日更新: 臺北市政府於 2022 年 8 月 6 日宣布,將於同年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2023 12 月開始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成為全臺最早實施的縣市。 環保局新聞稿表示,因應國際趨勢,落實減塑,自今年12月1日起,北市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之PLA杯。 (中央社記者陳怡璇台北23日電)北市環保局表示,12月1日起,北市轄內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之PLA杯,9成以上業者經輔導後都已準備得差不多。 不過也有咖啡廳業者說,比起紙杯,過去的禁用吸管比較困擾,因為不少飲品沒吸管會很難飲用,不過今年已經提早改成紙杯,所以影響不大。 消費者黃小姐則相當支持該政策,畢竟可以減少塑膠使用,也有紙杯替代,兼顧經濟與環保。 不過,環保署考量禁用保麗龍對業者的緩衝期不夠,且聯合國環境大會規劃於2024年擬定塑膠減量公約,因此最後決定將保麗龍與其他塑膠一起管制,並參照現行對免洗餐具管制方式,包括連鎖便利商店、連鎖熟食店、連鎖超級市場都禁用。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 六都飲料店禁「一次性塑膠杯」,何時上路一次看!違規最高罰6千...推循環杯有用?民眾最擔心這問題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為了落實「減塑政策」,高雄市飲料店自今年7月1日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飲料杯,不少商家提前響應;新規定實施後,環保局加派... 環保局指出,6月及8月派員至轄內列管飲料店業者進行宣導,包括法令公告事項、相關宣導單張等,確保業者瞭解政策內容,11月中旬再逐店宣導,經訪查結果,目前已有9成以上列管業者均已備貨完成,皆可於12月1日依法配合實施,期能藉由此政策上路,有效減緩塑料污染對環境的危害。 台北市環保局宣布,自12月1日起將禁用「一次用」塑膠杯,也是全國首行、率先因應聯合國減塑公約,實施最新的限塑政策,預估每年可減少7600萬個以上之一次用塑膠杯,減少912公噸塑膠使用量。 以麥當勞而言,目前提供消費者自備環保杯集點換飲料的優惠,集滿五點可兌換33元的飲料,但未來也須配合法規,提供五元以上的優惠折扣,是否導致成本價格提高,廖喬偉說,目前內部還在討論中,也會持續觀察租借循環杯的使用狀況。 立委王婉諭認為,環保署應利用五元價差引導消費者使用循環杯,特別是許多民眾擔心飲料店會因此漲價,凸顯出加速推動免費循環杯的重要性。 他也提醒,推動循環杯要注意整體配套,如各地清潔業者資源、循環杯材質、回收洗淨程序等。

2022年12月起台北市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之PLA杯,至少2206間商家響應減塑,不少手搖飲愛好者擔憂,想喝飲料怎麼辦? 為配合高雄7月1日政策,環保局號召12家飲料店,組成「飲料店減塑大聯盟」,除了原業者已提供自備環保杯至少5元優惠外,陳其邁更在記者會中宣布,「高雄再加碼」,於7至9月,民眾自備環保杯於優惠日至合作飲料店消費,可再折扣5至10元優惠。 北市環保局發布新聞稿表示,5月邀集飲料店業者會商,預定12月1日起實施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飲料杯,與會業者多數皆願意配合政策執行。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 台北市宣布:所有飲料店禁用「一次用」塑膠杯 12月1日起實施

今年7月起,環保署推動消費者自備非一次用飲料杯,可優惠最少5元,全台縣市都適用,若店家沒有提供價差優惠,可處新台幣6000元以下罰緩,並限期一周內改善。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 12月起北市飲料店不再提供一次性塑膠杯,消費者購買手搖飲時,一樣自備非一次用飲料杯,仍享有至少5元的優惠。 民眾可以「自備環保杯」,享有最低5元優惠;或者「租借循環杯」,明年元旦開始循環杯新制上路,全台連鎖便利商店和速食店至少需有5%門市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讓消費者可以押金免費借取循環杯。 環保局指出,為減少一次性用品垃圾產生量,建議消費者養成「自備環保杯」的綠色消費習慣,結合最新政策到連鎖飲料店、便利商店、速食店、超級市場,還可享5元優惠,省錢又環保。 台北市環保局率先宣布,自今年12月1日起,全市2206家飲料店,將限制使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PLA杯,未來若有飲料店家違規,將可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1200元至6000元,並可累罰。

台北市12月起禁用一次用塑膠杯後,王嶽斌表示,店家可改用紙杯,他說,紙杯的成本略高於塑膠材質的杯子,但成本差異不大,他也說,明年元旦起,全國連鎖便利商店就規定要提供循環杯,目前統一與全家便利超商都已經有部分店面進行測試,另也會透過補助與考核方式,鼓勵地方盡早推動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環保署7月公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要求連鎖飲料店、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及連鎖超級市場必須提供自備環保杯者有5元折扣外,也比照之前限用免洗餐具的模式,由各地方政府在2024年提報限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含保麗龍杯)的實施期程。 環保署7月公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要求連鎖飲料店、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及連鎖超級市場必須提供自備環保杯者有5元折扣外,也比照之前限用免洗餐具的模式,由各地方政府提報限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含保麗龍杯)的實施期程。 環保署的限塑規範中,自2022年7月起擬禁止所有飲料店使用保麗龍杯,並授權各縣市可禁用其他塑膠材質的一次用飲料杯,也就是說,以飲料店(含攤商)、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連鎖超級市場為對象,全面禁用保麗龍杯,各縣市政府有權力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杯。 國內為了趕上全球減塑的腳步,達成2030年全面禁用購物用塑膠袋、各類免洗餐具、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及塑膠吸管的政策目標。 另外,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昨日預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草案,草案包含2大部分,一是111年7月起禁用發泡塑膠材質的一次用飲料杯,實施後開始稽查,業者若違規按次可處1200至6000元罰鍰。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 保麗龍遇熱易釋出有毒物,消基會籲業者盡快停用

然而,身為手搖飲料王國的台灣卻也為地球帶來超冏迫的環境破壞壓力,那就是不可回收的塑膠杯或淋膜紙杯。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新北30日電)新北市政府環保局表示,5月1日起「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將派員進行稽查,違者最高可處新台幣6000元罰鍰,限期改善仍未完成者,可按日連續處罰。 林鈺惠則表示,國內處理紙杯淋膜的技術很成熟、量能也夠,塑膠與紙的部分會走各自的再生回收鏈,重點是盡可能減少製造一次性容器。 雖然環保局5月邀集飲料店業者會商,與會者也多數皆願意配合政策執行,但也有業者表示,如果都換成紙杯,首先在拍宣傳照上限制變得很多,「拍不出飲料內部的樣子,也很難呈現澄澈透明感」。

  • 此次適用業者統計約有5萬多家,包括飲料店、超商、超市、速食店,至於早餐店、雞排店等同時販賣飲料的複合式店家,環保署說,暫不會納入此次限制對象。
  • 台灣製造,使用安心,我們提供樣品參考,歡迎餐飲夥伴加入《無塑環保杯►森態杯》Line@,將會有專門的人員為您諮詢服務。
  • 雖然環保局5月邀集飲料店業者會商,與會者也多數皆願意配合政策執行,但也有業者表示,如果都換成紙杯,首先在拍宣傳照上限制變得很多,「拍不出飲料內部的樣子,也很難呈現澄澈透明感」。
  • 民進黨東南區市議員候選人陳雅惠指出,環保署2022年4月28日公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規範全國各縣市飲料店最遲應於2024年12月31日前全面禁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
  • 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組長連奕偉表示,因為保冰效果好,目前發泡塑膠材質一次用飲料杯大致以中南部飲料店為主,北部相對較少;草案訂定地方政府也可視轄內業者經營型態及民眾生活習慣,提報實施限制使用其他塑膠材質的一次用飲料杯。
  • 環保署昨(22)日預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草案,限制所有飲料店自明(2022)年7月不得提供發泡塑膠(如保麗龍)材質之一次用飲料杯,並提供消費者自備與未自備環保杯至少應有5元價差,且得不免費提供一次用飲料杯。
  • Samsung 邀請生態紀錄片金獎導演袁緒虎,來到澎湖,帶著Samsung Galaxy S23 Ultra 潛入水下,觀察、拍攝珊瑚以及這片海洋的樣貌。

李應元認為,改用不鏽鋼等其他材質、或使用可食性材質的吸管、或是直接喝不用吸管,都是可改採的作法。 北市環保局資源循環管理科長林鈺惠則回應,今年五月就有邀集相關業者會商,連鎖飲料店、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連鎖超市,針對民眾自備環保杯必須提供5元以上優惠,但是非連鎖的飲料店,依法可以不必提供給民眾優惠。 據廢棄物清理法第21條,行政院環保署訂定的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辦法,今年7月起生效,主要規範對象以塑膠製成的一次用飲料杯為主,石化基塑膠之外,生物基塑膠、生物可分解塑膠皆禁用。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 保麗龍

本次主要規範以塑膠製成的一次用飲料杯,材質除了包括石化基塑膠,生物基塑膠及生物可分解塑膠PLA也算在內。 根據《廢棄物清理法第21條》,行政院環保署訂定「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辦法」,於111年4月28日公告,同年7月1日生效。 邀請您支持綠色和平的減塑工作,一同推動地方政府落實源頭減塑,促請零售業者提供更友善環境的選項,讓您我擁有更永續、乾淨的綠色生活。 可見業者仍需要時間適應和調整作業流程,政府應積極輔導與補助,才能順利推行減塑政策。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

台灣二○○二年起推動限塑政策,禁止公部門及學校等場所提供免費塑膠袋、塑膠類免洗餐具;二○一八年提出一次性塑膠用品限用時程表,宣示二○三○年全面禁用,但疫後民眾生活習慣改變,塑膠品使用量增加,限塑政策面臨挑戰。 環保署自今(112年)7月1日起,要求連鎖商店需在消費者自備環保杯時,提供至少與未自備杯子「5元」的價差優惠,此舉為吸引民眾多使用環保杯、促進環境永續。 不過有網友在Dcard表示,自己在飲料店上班,不過對於客人買了三杯、並希望可以裝在一個大環保杯中,他好奇這樣究竟要折價一杯還是三杯價錢才合理。 此外,環保局說,循環杯新制也將於民國112年元旦上路,規範連鎖便利商店業及連鎖速食店業者至少須有5%的門市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環保署已訂定「循環(外借)杯良好服務指引」,針對材質及標示、借用及歸還、清洗、檢驗、環保理念溝通、良好服務標誌等6大面向規範,確保循環杯服務系統的衛生及品質。 環保署表示,去年底才剛預告草案,若今年7月就直接禁用保麗龍杯,民間團體跟業者擔心時間太短,沒有足夠緩衝期,可能影響業者生計跟設備轉型,因此從善如流暫緩實施時程,會透過行政命令等手段,要求各地方政府在2024年12月31日前提報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 六都繼台北市與新北市宣布禁用一次性塑膠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的PLA杯)之後,桃園市和高雄市預計7月1日也開始執行,台中市10月1日起實施,台南市則預計最快10月上路。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 蔣萬安批網購包裝垃圾爆量 環保署:考慮訂回收率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回收的塑膠不只來自舊家電和PET瓶,更包括被遺棄在海洋中的塑膠垃圾和漁網。 《自由時報》報導,連奕偉說,目前部分業者給予自備飲料杯折扣兩元,優惠多者則為3到5元,消費者及環團反映誘因不夠,環保署調查,民眾多希望5元起跳,因此草案規定,不論容量至少要優惠5元。 手搖飲是台灣知名國際的餐飲,更助攻台灣農產品外銷,有外賓來訪,總統蔡英文都拿珍珠奶茶招待貴客,手搖飲業者部分採用塑膠透明杯,是考量飲料視覺呈現,對於是否有針對手搖飲業者調查推動該政策的意願? 王嶽斌說,之前是一次調查列管的手搖飲飲料店、便利超商、速食店、超市通路,確實較多手搖飲業者有不同意見,其他類業者則對此政策沒太大意見。 依環保署去年調查,台灣年用40億個一次性塑膠杯,王嶽斌說,該署有評估,若全面推動禁用一次性塑膠杯,預計每年可以減少5.8億個一次性塑膠杯使用量,以達到減塑的目標。 環保局今天表示,配合行政院環保署的限塑政策,新北市自去年即著手規劃禁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實施日期,期間多次與轄內飲料業者進行溝通研商。

其實在 2022 年 7 月,全臺已實施「消費者自備杯子購買飲料享有 5 元以上優惠」,但相關配套措施仍稍嫌不足,有不少店家反映飲料薄利多銷,若再折價賺不了多少錢;也有消費者表示自備杯遭店家拒絕。 環保署官員表示,先前計畫優先限制發泡塑膠(保麗龍),但有業者反映保麗龍杯的保冰效果佳,在中南部備受喜愛,且自草案公告到事實僅半年時間,庫存消不掉會影響生計,並認為保麗龍屬於塑膠,應該視同其他塑膠類一致對待。 這次袁導帶到澎湖拍攝紀錄片所使用的 Galaxy S23 Ultra,屬於Galaxy S23 旗艦系列,共有12個內部和外部元件使用了回收材料,較前一代 Galaxy S22 Ultra高出50%,展現 Samsung 在回收海洋垃圾、減少對環境衝擊的決心。 具體來說,Galaxy S23 旗艦系列的前側機殼,是以廢棄寶特瓶製成的再生原料,而前後機身玻璃則平均含有22%的再生玻璃原料;側鍵、音量鍵和SIM卡槽,則使用了再生的鋁金屬。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 台北市12月起禁一次用塑膠飲料杯 循環杯新制明年上路

消基會補充,根據官方統計,109年度飲料營業額新台幣978億元,以一杯平均50元計算,台灣一年販售的手搖飲料達19.56億杯,約是67萬3819棟台北101大樓的高度。 消基會董事暨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生物化學暨細胞分子生物學科教授麥富德指出,保麗龍杯就是聚苯乙烯發泡製成,遇熱容易釋出苯乙烯單體、多苯環等有毒物質,長期食入累積恐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部分保麗龍有顏色,甚至添加塑化劑或色素,遇高溫、酸,都可能產生致癌物,且丟棄後不易分解,對環境和生物健康都有重大威脅。 除了美妝品禁用塑膠柔珠的新制已於元旦開跑,環署也回應民間團體要求,要對海域中塑膠微粒與飲水中微型塑膠纖維展開調查,初步將從台西、王功、東石、安平等西海岸,與澎湖、金門、馬祖離島的海域開始做起。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也說,聯合國環境大會正在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塑膠公約,環保署應跟上國際趨勢,拉高減塑進程並明確入法。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天晚間8點22分、25分連續發生芮氏規模4.9、5.0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分別在台東縣政府南南東方... 台灣東南部海域今晚已發生連續3起地震,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天晚間8點52分發生芮氏規模4.1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在北緯... 近日在Instagram紅遍全台南北的「橘貓重重」將於8月5日、6日登上台北華山文創市集,貓奴們不可錯過這次難得的相聚機會! 此次華山快閃市集活動,除了可以享受美食、清涼飲品和各種生活用品的購物樂趣,還能一親橘貓重重的風采,更有iPhone等大獎快來試手氣。 國泰航空重啟桃園國際機場貴賓室,並確定將於8月9日再度為台北出發的國泰會員及旅客服務。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 環保杯退5元她怨「同家超商不同調」 釣出店員曝苦衷

期待接下來,臺灣政府長遠地規模化循環杯系統,提供更便利且完善的循環杯租借、歸還、回收、清洗、運送機制,讓業者與消費者更輕鬆、安心地選擇使用循環杯。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 王嶽斌說,限塑觀念有地區性差異,北市限塑阻力相對小,目前只有台北市一個縣市提報,其他縣市仍在循序漸進推動當中,全台禁用期限仍維持2024年底,環保署對此樂觀其成。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天召開「海龜的眼淚 淨灘人的汗水 呼籲手搖飲料業者拒用保麗龍、塑膠容器」記者會,做出以上發布。 (中央社)消基會今(23)天表示,保麗龍杯遇熱易釋出苯乙烯單體、多苯環等有毒物,長期食入累積恐對人體有致癌風險,環保署昨日也預告明年7月起禁用,但目前仍有部分業者使用,疾呼快停用。

當然,限塑的範圍不應只針對飲料杯,政府應積極擴大管制範圍,並規劃配套措施,讓業者與民眾有更明確的法規可循。 例如傳統市場、夜市、外送平臺可搭配租借購物袋和循環容器,取代免洗餐具和一次性塑膠袋;超市超商的食品採取裸賣、重複填裝的形式銷售。 臺灣珍珠奶茶等手搖飲享譽全球,卻也導致每年一次用飲料杯的用量高達近 40 億個! 經過綠色和平與多個在地團體的積極推動,促使環保署於 2022 年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 4 月公告一次用飲料杯的限用措施,而臺北市也在 8 月 6 日宣布:12 月起禁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成為地方政府提報減塑期程的第一棒。 以紙類或木片、甘蔗、蘆葦、麻、稻草、麥桿、稻殼等植物纖維為主體者,非屬公告所定塑膠一次用飲料杯,但仍須符合自備非一次用飲料杯有 5 元價差,以及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連鎖超級市場不得提供塑膠免洗餐具相關規定管制。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 環保紙杯亦符合永續理念ESG

但是由於全球氣候變遷、海洋暖化及酸化、過度捕撈、海洋污染等問題,造成珊瑚大量的白化、死亡。 這些海洋垃圾,在 Samsung 科學家、工程師和產品設計師的合作之下,以先進的技術和工藝,被轉化成再生原料,應用於新一代的 Samsung 產品中,包括手機以及各種配件。 選用符合ESG環保永續概念的森態杯-環保紙杯, 100% 防水植纖紙漿,無淋膜、無塑料、可回收、自然降解。 此外,從塑膠換成紙杯,成本至少貴3倍,且紙杯的淋膜依舊是塑膠;若換成沒有塑膠的發酵杯,成本更飆升10倍。 有民眾回憶,在疫情之前他從未買過超商的微波食品,但現在已很習慣到超商買微波便當,增加不少塑膠餐盒;也有民眾表示,疫情居家辦公期間,三餐都靠外送平台解決,每天製造的飲料杯、塑膠湯碗累積起來相當驚人。 只要一個環保杯就至少擁有三種以上的容量變化(390ml、590ml、790ml),一杯還能拆成多杯,簡直太划算了。

飲料店禁用塑膠杯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