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之病患在確立診斷時已有頸部腫塊,這是因為鼻咽部具有豐富的淋巴管道,癌細胞很容易經由這些淋巴管轉移到頸部淋巴結或全身其他各處,如骨骼、肺臟、肝臟等。 化學治療影響正常細胞的分裂,病人會出現嘔吐、脫髮、腹瀉、食慾不振、皮疹、手腳麻痺、貧血、白血球下降等副作用。 由於免疫力減低,亦會令病人較易受到細菌感染,影響腎功能等。 雖然流鼻血、帶血分泌或任何鼻部徵狀,未必一定與鼻咽癌有關,可觀察 2 星期再決定應否求醫。 不過,如果徵狀持續出現超過 2 星期,或者同時出現耳鳴或聽覺失靈等病徵,甚至頸側淋巴結脹大,則必須儘快找耳鼻喉科醫生檢查,以免延誤。 口咽癌其位置深在、侵襲性強、早期即有淋巴轉移,由於咽部淋巴豐富,常有兩側交叉的淋巴網,發生雙側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機率也高,是一種須後較差的腫瘤。
除了呈現鼻咽癌在鼻咽處的腫瘤大小外,CT及MRI可幫助確認腫瘤的擴散情況,如鼻腔、鼻竇、鼻咽旁、顳下窩、頸動脈鞘、脊椎及脊椎周圍肌肉群、口咽、顱底及顱內等。 有效的治療,來自於正確的治療方針,而方針的選擇,卻有賴於確實可靠的診斷與病灶範圍的認定。 鼻咽部腫瘤2023 在解剖上,鼻咽是一個醫師不容易用肉眼直接查看或用手觸診的結構。 鼻咽部腫瘤 因此,臨床上對鼻咽癌的診斷,須依靠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與醫學影像的幫忙。 用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檢查鼻咽,好比是用潛望鏡直接伸入屋內查看牆上的表面是否有異常,而牆壁本身的結構及牆壁以外,則有賴醫學影像檢查,否則無法一探究竟。 根據統計,男性每十萬人每年罹患鼻咽癌的人數在台灣是 7.7人、美國0.63人、日本0.27人。
鼻咽部腫瘤: 常見出血點及處理
引起她重度OSAHS的问题比较复杂,既有重度肥胖咽喉部脂肪组织过度沉积,也有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继发的上气道梗阻。 术前喉镜检查提示,她的软腭平面狭窄程度约95%,扁桃体平面狭窄程度约100%,舌根平面狭窄程度约55%。 而睡眠呼吸监测的结果更加令人后怕,她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是101.9次/小时,最长呼吸暂停125秒。 这也意味着她夜间睡眠时,每小时会发生100多次的呼吸暂停,最长的一次暂停是长达两分多钟没有进行呼吸。 如此严重的OSAHS,如果不及时干预,随时有夜间猝死的风险。 同时她还合并有多囊卵巢综合征、重度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糖耐量异常等多种肥胖代谢相关性疾病。
雖然近二、三十年鼻咽癌發病率持續下降,但在 20至44 歲的年輕男性之中,鼻咽癌依然位列常見癌症首位,情況不容忽視。 配合適當的治療,非keratinizing型和未分化型鼻咽癌,五年存活率約65 %。 至於keratinizing型鼻咽癌,治療則較困難,這是由於癌細胞對放射線有較大抵抗性。 鼻咽部腫瘤 許多人以為鼻咽癌是頭頸癌其中一種,罹病原因也相近,其實並非如此。 吸菸、喝酒、嚼檳榔是口腔癌等頭頸癌常見致病原因,但鼻咽癌致病原因目前不明,一般認為與種族、遺傳、環境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簡稱 EBV)有關。 父母應關注青春期男孩是否經常鼻出血,若有相關症狀,及時就醫,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鼻咽部腫瘤: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RT)同樣具備強度調控及影像導航的元素,能精準以高劑量照射腫瘤,避免影響週邊的正常組織。 鼻咽癌可根據腫瘤大小、有否擴散到淋巴結,以及是否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而分為四期。 鼻咽部腫瘤2023 第一期腫瘤仍然局限在鼻咽以內,第二、三期擴散至淋巴,第四期則再細分為4A、B和C,4C期就是指腫瘤已擴散至其他器官。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狀、血液檢查、鼻內鏡檢查、CT 檢查、血管造影檢查等結果,進行綜合確診。 本病患者通常為 16~25 歲男性,有反覆、大量鼻出血病史,且存在間斷或持續性鼻塞、嗅覺減退、頭痛等,也可伴眼球運動障礙、耳鳴、聽力下降、張嘴受限,甚至貧血、失血性休克等。 EB病毒血清 ˉEB病毒血清不可作為診斷依據,只可作診斷參考,因EB指數高者不一定有鼻咽癌,只是機率較高而已,正確診斷仍需鼻咽切片。 在鼻咽癌病人治癒後,EB指數會下降;復發時,EB指數又會上升。 因此EB病毒血清可當做鼻咽癌病人治療前後的反應指標。
鼻咽部腫瘤: 鼻咽癌之治療
未及時治療的患者,腫瘤可能侵犯眼眶、顱底、面深部結構導致嚴重併發症,或者嚴重出血導致失血性休克。 为了给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普外中心减重代谢外科学术带头人张忠涛教授会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朱梅教授团队、麻醉手术中心金沐教授团队,针对患者病情组织了第一次术前MDT(多学科协作)讨论。 专家们一致认为,单纯行减重手术,上呼吸道的梗阻问题会给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增加非常大的难度,全麻操作无论是插管还是拔管过程都将让患者面临窒息风险。
由於九成的鼻咽癌都會在鼻黏膜表面增生,鼻咽喉內窺鏡就可以發現到該些病變組織。 同時,鼻咽喉內窺鏡亦可以抽取少量活組織,以化驗及診斷是否有鼻咽癌病變。 鼻咽部腫瘤2023 第一期的鼻咽癌單用放射治療有九成以上的治癒率,而中晚期尚未轉移者,經放射治療合併化療後仍有高達六至八成的成功率。 拜醫學進步之賜,使得鼻咽癌的五年整體存活率由過去的50-60%,大幅提升至75%左右。 沒人希望自己會得到癌症,但據統計每五分鐘就新增一人罹癌的今日,得鼻咽癌只能以不幸中的大幸來鼓勵病友。
鼻咽部腫瘤: 鼻咽癌檢查及診斷方法
鼻咽癌的病發率有地區性,中國尤其華南、廣東地區一帶的病發率明顯較高,故鼻咽癌也有「廣東癌」之稱。 在香港,鼻咽癌男女比例約為3:1,男性患病風險較高。 在2018年,本港有超過830宗鼻咽癌新症,其中男士個案錄得逾600宗,在男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六位,死亡個案排行第八 。
- 如化療期間出現不適需立即通知醫生,醫生會就不同副作用制定舒緩方案,或調整用藥。
- 这样的情况一般只需要进行消炎的治疗,如果脓性分泌物多,还需要清理这些分泌物,以免堵塞咽喉,造成严重的后果。
- 免疫治療藥物主要用於化療失療或癌細胞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鼻咽癌患者,亦有免疫治療藥物可用於一線治療。
- 主要包括舌根癌、扁桃體癌、軟脖癌、口咽側壁癌(包括舌齶弓癌和咽胯弓癌)及口咽後壁癌。
- 未及時治療的患者,腫瘤可能侵犯眼眶、顱底、面深部結構導致嚴重併發症,或者嚴重出血導致失血性休克。
- EBV血清測試是目前最常見的鼻咽癌篩查方法,但假陽性比率由2%至18%不等;鼻咽癌基因篩查靈敏度達95%以上,惟特異性有限。
- 睡眠质量也非常差,就算一天睡12个小时,到了第2天还是觉得困,没有精神,不停打瞌睡。
當癌細胞脹大到特定體積,便會入侵喉嚨、腦部、骨骼等附近結構。 除此之外,癌細胞亦有機會擴散至其他部位,近則波及頸部的淋巴結,遠則牽連肺部及肝部。 這類病一定要去醫院找醫生治療,如果是良性贅生物,不管它是乳頭瘤或息肉,都可以在局部麻醉下用外科小手術加以切除,惡性腫瘤如果及早發現,可用放射性療法或將喉部部分切除加以治療,效果很好。 通過上述檢查患者一旦確診為口咽部惡性腫瘤,應根據具體病理類型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案,例如惡性淋巴瘤以化療為主,而鱗癌則以手術治療為主並輔以一定的放、化療。 門咽淋巴瘤頸部淋巴結受浸相當常見,在頭頸部惡性腫瘤中僅次子鱗癌,與轉移性鱗癌相比,頸後三角區及淺去淋巴結受侵更多見於惡性淋巴瘤。 多為良性腫瘤,可能為不當使用或過度使用聲帶所造成的。
鼻咽部腫瘤: 病人須知
鼻咽恶性淋巴瘤:鼻咽部恶性淋巴瘤,是指原发于鼻咽部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在鼻咽部恶性肿瘤中约占2%-20%。 基因遗传、病毒感染要素(非常是EB病毒)、环境要素(多与亚硝酸和多环氮化合物相关)等可能为发病原因。 臨床上檢測血清抗 EB病毒抗體有診斷及追蹤參考價值,抗體效價高低可作為參考,但確立鼻咽癌的診斷仍必須依靠鼻咽切片的病理檢查。
此外,病人在完成治療之後仍需定期覆診,監察治療後的身體狀況。 在完成治療後的首兩年內,醫生大約每隔數個月會替病人診症,其間會為病人進行臨床檢查,以及其他有需要的造影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或正電子電腦掃描,以了解鼻咽和頸部的情況,並監察癌症是否有復發迹象。 肝臟轉移初期無症狀,嚴重時會右上腹部疼痛或可摸到腫塊,甚至導致肝機能衰竭。 通常發生內臟轉移時,一般以化學治療為主,部分的病人於化學治療後可有長期緩解之機會。 較常使用藥物有 5FU、cisplatin、anthracyclines、mitomycin C等。 依臨床狀況及權衡其副作用,如血球降低、粘膜發炎、聽力或腎臟功能的影響等,可給予單一或複方化學治療,複方化學治療之緩解率約為50%。
鼻咽部腫瘤: 鼻咽癌的治療方法
颅咽管瘤:颅咽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一般长在颅内,最后会压迫到咽喉处的神经。 颅咽管瘤很经常出现在15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女性比男性多发。 一般而言,急性的放射治療副作用是相當常見的,如中度的口咽黏膜炎、咽喉疼痛、輕度到中度的皮膚炎等,皆能在治療完成數週內恢復。
- 成人有時在感冒之後也會經歷中耳積水,但通常一、兩週的時間就可恢復。
- 因此,當鼻咽癌腫瘤侵犯耳咽管時,就會產生耳塞、耳鳴、中耳積液、聽力障礙等症狀。
- 它的發生原因仍不清楚,除了前面所說的種族、地區及性別因素外,遺傳因子也可能相關,患者一等親內的家屬得病機會遠高於一般人。
- 鼻咽切片通常採用局部麻醉方式,經由鼻部夾下懷疑的組織送病理檢查,如腫瘤很小或位置特殊時,最好在鼻咽內視鏡監視下操作,必要時需要重複切片才能得到診斷。
口乾會增加蛀牙之發生,彼時牙齒治療效果不好,難度增加,因此放射治療前宜會診牙科醫師,有些病人甚至需要拔牙,才能達到口腔衛生保健之要求,這方面有賴牙科醫師提供專業之診療服務。 鼻咽癌是屬於較為放射敏感的腫瘤,體外放射治療是治癒性的治療方式,也是目前的標準治療。 放射治療劑量約 70 Gy,每天1.8 ~ 2.0 Gy,連續治療7至8週。 因此,有上述症狀之病人,就必須作鼻咽部檢查,以確定是否罹患鼻咽癌。
鼻咽部腫瘤: 鼻咽癌檢查費用
“我记不清已经多久无法用鼻子呼吸了,现在只能用嘴喘气,尤其在老家做了一次检查后,症状更重了,晚上经常憋醒。 睡眠质量也非常差,就算一天睡12个小时,到了第2天还是觉得困,没有精神,不停打瞌睡。 小张从小就一直受体重过大的困扰,5年前她曾下定决心努力减肥,通过控制饮食、锻炼等方式,体重曾由当时的120公斤降至80公斤左右。 但后来,因为工作变动,让她难以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体重逐年增加,反弹至目前的171公斤。 随着体重的不断上涨,呼吸困难、喘气费力的情况愈发严重,且经常发作鼻炎及扁桃体炎,睡觉时常常憋醒,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 鼻咽肿瘤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但是它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还是很大的,大家应该重视这种疾病的危害,尽量做出预防措施。
如日後有合適或同類產品/服務、活動或由醫護人員提供的最新專業健康及癌症資訊,本人同意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可以電郵通知本人。 鼻咽部腫瘤 咽鏡切片檢查:ˉ傳統是以一個圓形小鏡子從口腔裡檢查鼻咽;以纖維性鼻咽鏡由鼻孔內檢查會更清楚,懷疑時作病理切片,以做正確診斷。 鼻咽部腫瘤 有鼻竇炎病史者得鼻咽癌是常人的5.3倍,可能是細菌感染長期刺激鼻咽表皮所致。 鼻咽部脊索瘤:脊索瘤可发生在颅底和脊柱,颅底脊索瘤发生于颅底斜坡处的蝶枕联合处,肿瘤可向周围组织生长,向上累及蝶鞍内、鞍旁及蝶窦,向下累及鼻咽部,向后压迫脑干、颅神经及基底动脉。 主要包括舌根癌、扁桃體癌、軟脖癌、口咽側壁癌(包括舌齶弓癌和咽胯弓癌)及口咽後壁癌。
鼻咽部腫瘤: 鼻咽癌可否用手術治療?醫生解説鼻咽癌分期、治療方法、電療程序及副作用
現時並無研究指出鼻竇炎患者有較高風險患上鼻咽癌,只是鼻咽癌的初期症狀,像是鼻塞、鼻涕帶血等,與一般人常患的鼻竇炎症狀類似。 不過,若鼻涕帶血等症狀持續1至2星期,建議可找醫生進行檢查。 鼻咽癌是於鼻咽腔部位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惡性腫瘤,是本港最常見的頭頸部癌症,以男性居多。
不要諱疾忘醫,若是等腫瘤侵犯顱內或骨頭,治癒的機會就大為降低。 對於經過治療後的鼻咽癌病患的療效評估,除了臨床上及實驗室各項檢查外,影像的追蹤檢查也是重要的步驟。 這些追蹤檢查除評估治療效果之外,也可偵測是否有腫瘤復發或遠端轉移。 過去鼻咽癌治療失敗的主要部位以鼻咽或頸部復發為主,然而現代化放射治療併用化學治療已能明顯改善鼻咽腫瘤及頸部淋巴轉移的控制率,因此遠處器官轉移反而成為治療失敗最主要的部位。 而不論是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有八成於治療後三年內發生,因此,治療後的定期追蹤檢查非常重要,若為局部復發則仍可接受內視鏡手術或再次放射治療,仍有半數以上患者獲得根治的機會。 鼻咽癌病人完成所有癌症治療後,還需要因應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和後遺症,接受各種復康支援。
鼻咽部腫瘤: 風險因子有哪些?
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罹患,但以40-60歲年齡層居多,平均年齡為50歲左右。 鼻咽癌本身對放射線極為敏感,因此放射線治療是最主要的方法,視臨床情況及不同的分期,採用單一或者混合化學治療的治療方式。 若病人的頸部曾接受放射治療,每年需要檢查一至兩次甲狀腺功能。 完成治療後也可考慮進行一次牙科檢查;聽力、言語和吞咽情况等可能受治療影響的部份,情況也需密切注視,若發現治療副作用持續未有改善,甚至有新的症狀出現,病人應盡快告知醫生,並作進一步檢查。 合併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是否可以進一步提升第二期病人存活率則尚待研究。 對於早期鼻咽癌,除了體外放射治療再加上鼻咽腔內近接治療,是否增加局部控制率仍有待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家族有鼻咽癌患者,罹癌比率將會上升,男性的罹患機率略高於女性。 此外,EB病毒感染(延伸閱讀:EB病毒,一種你我他身上都有的討厭鬼)、醃製食品、抽菸,或是工作吸入大量甲醛等致癌物質也是可能原因之一。 鼻咽癌的症狀常與一般耳鼻喉科疾病相仿,有些看起來跟感冒差不多。 建議民眾若是類似感冒症狀許久未癒,宜至耳鼻喉科就診,以排除鼻咽癌的可能性。 耳鼻喉科的全名是耳鼻喉頭頸外科,鼻咽癌症狀可以就「耳、鼻、喉、頭、頸」五個字來記憶。 據統計,台灣人每年鼻咽癌新增人數約1500人,是台灣十大癌症榜上固定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