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聖細胞治療8大優點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ck on November 7, 2018

長聖細胞治療

其中,成立六年的長聖國際生技,是國內細胞治療產業的龍頭廠,不僅合作醫院數量、收治病患人數,均高居業界第一,去年該公司更轉虧為盈,EPS(每股稅後純益)達六元,相較同業的三顧、基亞,則都還在虧損中。 衛福部日前公告再生醫療三法,包括《再生醫療發展法》、《特管法》及《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市場預期,再生醫療三法草案若通過立法院審議,將從目前的自體細胞治療朝向異體細胞治療,長聖表示,自體GDT已受衞福部認証肯定,下一步預計今年會向台灣TFDA申請異體Gamma Delta-T治療實體癌。 其次,目前CAR-T產品在血液腫瘤方面的效果顯著,但是對癌症患者佔80%的實體腫瘤效果卻很有限。 長聖研發團隊以人工智慧(AI)篩選出關鍵實體腫瘤人類白血球抗原G (human leukocyte 長聖細胞治療 antigen-G, HLA-G) 靶點,使用mRNA改造的多靶向奈米抗體細胞療法,克服難治實體癌症。 劉銖淇指出,雖然台灣開放自體細胞治療至今滿 3 年,但看好未來將朝向異體細胞治療,目前已向法規單位申請異體治療臨床試驗,目標明年展開,研發達一定程度後,不排除委外生產。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攜手長聖(6712)(6712)生技將於6日舉行記者會,正式發表多項異體細胞CAR-T最新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已在今年3月獲權威國際期刊《Advanced Science》(先進科學)刊登,有助於長聖生技儘速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許可進行一期人體臨床試驗。 過去台灣某些產業因為法令開放速度太慢而導致發展落後的例子,如台灣的第三方支付或網銀的推動等,比先進國家晚了許多。 台灣在細胞治療領域的相關法規多師法日本,日本於2015年開放細胞治療法規,武田大藥廠早在2016年6月即與研發抗發炎異體感細胞的TiGenix簽訂共同開發協定,其標竿產品是創新脂肪幹細胞療法Cx601,也獲得全歐核發的第一項異體幹細胞治療藥證。 幸運的是,台灣在生物醫藥領域的立法正逐漸比肩技術進展,在資本市場的開放也走在亞洲其他國家之前,如今在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若能繼續領先,對生技醫藥產業的發展與競爭力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長聖國際生技細胞療法再傳捷報,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合作申請的以自體免疫細胞Gamma Delta-T(GDT)治療「實體癌第四期」計劃,獲衛福部特管辦法核准,為台灣特管辦法中免疫細胞療法開放項目GDT首家及唯一獲准通過的產品。

長聖細胞治療: 幹細胞、免疫細胞雙平台助力布局

中國附醫表示,癌症長期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細胞治療為全球新興療法,透過施打免疫細胞、幹細胞等特定細胞來治療癌症等疾病已成國際趨勢。 然而,實體腫瘤(肺癌、乳癌、大直腸癌等)仍是當今細胞療法公認最難攻克的城池,實體癌症也占了超過九成的所有癌症病人數。 長聖的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UMSC01)可應用於急性心肌梗塞、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與COVID-19;永昕則預計三年內擴充細胞治療產品(如:貼附式幹細胞)產程開發;三顧攜手義大的「膝軟骨細胞治療」成果也將朝向異體研發。

長聖細胞治療

上列組織及本文內任何文字不應被解讀或視為上列組織之間有任何母子公司關係,仲介關係,合夥關係,或合營關係。 上述成員機構皆無權限(無論係實際權限,表面權限,默示權限,或任何其他種類之權限)以任何形式約束或使得 KPMG International 或任何上述之成員機構負有任何法律義務。 即使我們致力於即時提供精確之資訊,但不保證各位獲得此份資訊時內容準確無誤,亦不保證資訊能精準適用未來之情況。

長聖細胞治療: 全福神經營養性角膜炎孤兒藥BRM424 申請美國二期臨床

然而目前CAR-T細胞對於佔罹癌人數大宗的實體癌症(佔90%癌症病人)例如肺癌、大腸癌和乳癌沒有任何CAR-T細胞產品能臨床使用。 因此多靶向、多功能又能防止免疫抑制的CAR-T是能在實體癌成功的關鍵,然而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CAR-T產品,只有少數雙靶向CAR-T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關於細胞免疫療法,劉銖淇也透露,引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資料,對比近年使用免疫藥物治療的患者疾病控制率僅約3成(健保局資料),長聖所製備的細胞製劑DC治療用於第四期病患的腫瘤控制率可達70%,而DC-CIK的腫瘤控制率更達78.6%。 長聖細胞治療2023 2018年9月政府開放6項特管辦法的細胞治療技術後,可提供癌症患者多一些治療選擇,對於現有療法效果不彰的癌症病人來說,他認為,細胞療法帶來了癌症病患一線希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多項全球創新生技成果首先獲得科學研究權威國際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於2023年3月接受刊登,此外,相關研究技術已在美國等多國進行專利審查,並且技轉給長聖國際生技公司,進行製程開發和申請臨床試驗。 長聖透過旗下技術平台開發出臍帶間質幹細胞 UMSC01,針對四大適應症展開異體細胞治療,分別為急性心肌梗塞、急性缺血性腦中風、重症新冠肺炎與多發性硬化症,其中急性心肌梗塞進度較快,今年會展開二期臨床試驗,預計需要三年時間完成。

長聖 (6712-TW) 今 (2) 日舉行法說,展望後市,董事長劉銖淇表示,除了年底前再通過三項特管辦法產品外,看好未來異體細胞治療趨勢,預計明年兩項適應症展開臨床試驗。 中國附醫院長兼細胞治療轉譯中心主任周德陽帶領研究團隊,團隊歷經多年研發可異體移植的新型奈米抗體基礎CAR.BiTE搭配特殊細胞的療法,在動物實驗展現多項亮麗成果。 時間回到二○一六年,時任新亞東婦產科醫院院長的劉銖淇,決定創業,成立一家細胞治療的新創公司。

長聖細胞治療: 中國醫大附設醫院與羅氏診斷簽署MOU 攜手升級精準檢測

長聖細胞產品委託製造 (CMO) 業務方面,劉銖淇表示,已可提供 22 項適應症,涵蓋大腸直腸癌、肝癌、乳癌等,以及治療急慢性骨髓白血病等 7 種血液腫瘤。 長聖採用Gamma Delta-T細胞,具有毒殺腫瘤效果,更因是異體細胞可預先製造儲存,並於需要時取用,具有現貨供應以及大規模生產、降低成本的潛力。 長聖已取得 28 件免疫癌症治療認證,另外還有三項產品審查中,包括 長聖細胞治療2023 Gamma-Delta T(GDT) 癌症細胞治療、DC-CIK(WT-1) 免疫細胞治療大腸直腸癌與乳癌等新的細胞療法、自體脂肪幹細胞 (ADSC) 治療慢性傷口。 惡性腫瘤長年盤據十大死因之首,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18年平均每4分31秒一人罹癌,比106年快轉11秒,且以大腸癌為首。 因罹癌人數越來越多,速度越來越快,免疫細胞治療能紓解醫療未滿足的需求,因此產學研界都積極投入研究與治療,期能嘉惠更多病友。 目前CAR-T細胞治療要價1200~1500萬新台幣左右,而CAR.BiTE-gdT在自動化大量製備製程下,相較於自體CAR-T培養製程預計能降低5倍成本左右,使得細胞治療價格更加親民和普遍應用的機會。

另外,該公司也向衛福部申請其他特管辦法細胞製劑,例如(1)不需要取腫瘤組織的Gamma-Delta T(GDT)免疫細胞針對八種癌症進行細胞治療、(2)DC-CIK(WT-1)免疫細胞治療大腸直腸癌與乳癌等新的細胞療法項目、(3)自體脂肪幹細胞(ADSC) 治療慢性傷口,主要族群為糖尿病的病患,預計今年第四季可望通過。 長聖指出,免疫細胞治療正方興未艾且進步神速,美國癌症研究中心預測未來70%以上癌症可由免疫治療獲得明顯助益。 長聖細胞治療2023 新世代的CAR001免疫細胞治療癌症將朝著異體使用、多靶向和多功能的方向發展,長聖與中國附醫聯手合作開發臨床異體HLA-G CAR細胞藥物,也期望不久的將來CAR免疫細胞治療將會對癌症病人提供新契機及新生命。 並於同年8月,獲美國FDA同意執行治療新冠肺炎引發肺炎的人體臨床一、二a期,近日食藥署(TFDA)也通過可在台灣進行臨床試驗,長聖成國內幹細胞新藥研發進度最快的公司。

長聖細胞治療: 長聖異體 CAR-T 細胞治療實體癌 正式向 FDA 申請臨床試驗

長聖(6712)成立於2016年,聚焦於細胞治療市場與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憑藉旗下開發的免疫細胞與幹細胞兩大核心技術平台,完整細胞療法布局與營運模式,獲得今年產業藥品/細胞治療類組「2021傑出生技產業獎-潛力標竿獎」。 長聖董事長劉銖淇表示,免疫細胞技術平台包含自體樹突細胞疫苗(ADCV)、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CIK)、樹突細胞結合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DC-CIK), Gamma-Delta T細胞(GDT)及CAR001。 幹細胞技術平台則包含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UMSC01)、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BMSC)與自體脂肪幹細胞(ADSC)等無動物血清培養IGF1R技術。 目前UMSC01治療於心肌梗塞、腦中風、新冠肺炎(COVID-19)等三項適應症,已進入臨床試驗一期與二期階段。

長聖細胞治療

展望後市,長聖表示,今年上半年受惠細胞治療訂單湧入,營運順利轉盈並進入收割期,客戶訂單能見度再拉長,排到明年 4 月,看好下半年營收、獲利優於上半年,明年更好。 長聖 (6712-TW) 受惠特管辦法細胞委託製造業務持續成長,預期年底前 Gamma-Delta T(GDT) 長聖細胞治療2023 免疫細胞針對 8 種癌症細胞治療,有望取得認證,明年開始貢獻營收,加上既有細胞治療業務,獲利可望好轉。 「(對學校與新創公司)這是雙贏的局面,他(蔡長海)很樂意做橋樑。」劉銖淇說,蔡長海協助長聖與中醫大進行合作,林榮錦在人脈和研發上提供幫忙,這雙雙成為公司發展的基礎。 事實上,細胞治療這個不同於藥物的治療方式,是提取患者骨髓、臍帶、血液的細胞,特殊處理後用於治療癌症等重大疾病。

長聖細胞治療: 長聖進入獲利元年 應用mRNA技術搶攻CAR-T精準醫療商機

劉銖淇靠著中國醫大附設醫院的資源,並技轉中研院多項細胞療法技術,讓長聖擁有免疫細胞與幹細胞兩大技術平台,並且在異體細胞新藥臨床試驗領先國內同業。 新藥研發進度又以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UMSC01進度最快,已將該藥用於急性心肌梗塞、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與新冠肺炎等重症。 並將在今年第四季向美國FDA提出申請,長聖可望成為台灣第一家自行開發以異體細胞來源CAR-T治療實體癌的生技公司,完整細胞療法布局。 近年免疫細胞治療的最大突破是美國FDA核可上市的基因改造免疫細胞療法CAR-T細胞,這是藉由將認識癌細胞抗原的抗體基因透過病毒植入從病人分離出來的T細胞,使得這體外大量培養的基因改造T細胞能夠認識癌細胞並加以攻擊,在血液癌症中取得重大成功。

長聖細胞治療

「那時候他告訴我,細胞治療會從再生醫療,走進癌症的免疫治療。」長聖總經理黃文良回憶,劉銖淇早在二○○○年,就投入細胞治療領域的研究,隨著基因編輯、免疫制劑等技術問世,他認為細胞治療已逐漸存在更勝藥物的潛力。 長聖表示,現行全球已上市CAR-T療法僅針對液體腫瘤有效,現今癌症發生率約8成大多為實體腫瘤,長聖細胞新藥CAR001的特色在於突破現行 CAR-T 治療適用範圍的限制,利用Gamma Delta-T(GDT)細胞作為CAR001的免疫攻擊手,其毒殺腫瘤效果較好,且可進行異體腫瘤治療。 營收逐月成長的長聖,6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劉銖淇表示,對比近年使用免疫藥物治療的患者疾病控制率僅約3成,長聖所製備的細胞製劑DC治療用於第四期病患可達70%腫瘤控制率;另在國內唯一通過細胞製劑DC-CIK更達78.6%腫瘤控制率,備受醫師和病患肯定,進而營收大增及開始獲利。

長聖細胞治療: 美FDA批准首款孕婦RSV疫苗 降低嬰幼兒重症風險

長聖說明,全球目前已上市CAR-T產品共有七項,都是以病患自體免疫細胞進行基因改造,再回輸病人體內來對抗癌症,因此等待時間長達一至兩個月,且品質不穩定常無法順利製成細胞產品,最大的限制還是費用,單一療程就要價40萬美元(換算台幣1,200萬)。 就是以細胞當作藥物,直接對身體施予治療,屬於再生醫療的一種,也是近年來快速崛起的新興生醫產業。 根據了解,長聖透過恩慈療法,已讓5位感染新冠肺炎危急及重症的患者,在接受治療新冠肺炎的異體幹細胞新藥後,由原本送進醫院是無法自行呼吸需要插管的重症患者,3天後已經能拔管自行呼吸,順利平安出院。 台灣衛福部目前僅開放自體細胞治療,包括自體免疫細胞、自體脂肪幹細胞、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自體纖維母細胞及自體軟骨細胞等 6 類細胞治療技術。 台灣在生物醫藥領域的立法正逐漸比肩技術進展,在資本市場的開放也走在亞洲其他國家之前,如今在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若能繼續領先,對生技醫藥產業的發展與競爭力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長聖在細胞委託製造(特管辦法)佈局有成,已核准項目最多,核准件數最也多,占所有核定項目的38%,合作醫院更多達22家醫院已簽訂MoU與委託製造合約,可開始收治病患達14家醫院,目前細胞委託製造訂單排程已排到今年12月,法人預估長聖業績今年會比去年好並有望逐季成長的趨勢。 劉銖淇表示,林榮錦先生爰藉玉晟生技投資長聖,玉晟並擔任長聖一席董事,未來雙方還有合作規劃,特別是細胞免疫療法合作,詳細規劃則正在洽談中。 面對人口老化、慢性疾病盛行等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加上醫學科技一日千里,人們對於創新疾病治療需求逐漸多元。 異體移植CAR.BiTE-gdT製備、凍存和檢驗後,就能隨時配合病患需求解凍使用,半天內就能完成療程。 不過當年,由於受到宇昌案、浩鼎案的衝擊,國內生技投資降至冰點,劉銖淇的創業夢能得以實現,是靠著兩位貴人的相助,一位是中國醫藥大學(簡稱中醫大)董事長蔡長海,另一位則是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

長聖細胞治療: 國際要聞

劉銖淇補充,由於政府積極推動異體細胞治療,待再生醫療法修法通過後,未來臨床試驗只要完成二期,就能先取得暫時許可藥證並開始治療病人,後續再展開三期臨床試驗。 長聖(6712)昨(22)日宣布,受矚目的異體免疫細胞新藥CAR001(CAR-T),已正式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申請治療晚期復發/難治性實體腫瘤Phase I/IIa新藥臨床試驗。 然而費用高且多數病患可進行細胞治療時,白血球及身體狀況已經較差,在此情況下,異體細胞治療就會是另一個解方。 異體細胞治療取出的檢體只需要一次檢驗後,可事先製造保存並於需要時取用(off-the-shelf),在療效與節省成本上相當有潛力,病友也有機會較快使用到新的臨床技術。

長聖細胞治療

依據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統計,2019年細胞治療產值達到新台幣14.1億元,有望在2023年來到新台幣17.7億元。 法人表示,長聖在接單穩定中,全年營收由2.75億元上調至 4.59 億元(尚不包括估計其洽談中的海外授權), EPS也因-0.61元上調至2.59元 ,在進入獲利元年下,明年將開始配息配股。 目前長聖的細胞委託製造業務持續增加,訂單能見度長達8~9 個月,排程已至明年3月,業績連續7個月成長。 全球戶外機能服飾大廠光隆實業(8916)今(28)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詹賀博表示,今 (2023) 年上半年在成衣營收比... 宏碩系統(6895)今(22)日以每股100元上櫃掛牌交易,除宏碩系統以高端的真空微波技術長期與軍用客戶以及晶圓製造大廠...

長聖細胞治療: 中國醫點通

長聖(6712)繼4月起營運轉盈後,6月營收以3,690萬元再創新高,預期今年將進入獲利元年。 相較之下,長聖採用Gamma Delta-T細胞,本身具有毒殺腫瘤效果,更因是異體細胞可預先製造儲存,並於需要時取用,具有現貨供應 (Off-the-Shelf)以及大規模生產、降低成本的潛力,可同時降低極高細胞治療費用。 尤其,新冠肺炎自去年元月爆發以來,許多重症患者出現嚴重肺損傷,並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致死率超過5成,ARDS儼然是新冠肺炎重症病患死亡的最大原因之一。 而幹細胞的修復、減少發炎的特性,剛好可用來減輕ARDS,故讓業界大力看好,並帶起新一波的幹細胞新藥研發熱潮。 「病患經由靜脈注射幹細胞新藥後,絕大多數的幹細胞會循環至肺部,而啟動幹細胞發揮降低發炎反應、改善肺微環境、抑制免疫系統的過度活化,促進受損肺部細胞的內源性修復等功能。」長聖董事長劉銖淇接受本刊訪問時,解釋如何運用幹細胞治療新冠重症病患。

  • 劉銖淇表示,林榮錦先生爰藉玉晟生技投資長聖,玉晟並擔任長聖一席董事,未來雙方還有合作規劃,特別是細胞免疫療法合作,詳細規劃則正在洽談中。
  • 即使我們致力於即時提供精確之資訊,但不保證各位獲得此份資訊時內容準確無誤,亦不保證資訊能精準適用未來之情況。
  • 以 CAR-T 來說,有美國藥廠進行抗體 CAR-T 新藥開發,該新藥尚未進入人體臨床試驗,授權金額就高達 10 億美元。
  • 上列組織及本文內任何文字不應被解讀或視為上列組織之間有任何母子公司關係,仲介關係,合夥關係,或合營關係。
  • 長聖表示,CAR001新藥是經過多年深入研究的成果,為「可異體移植、非病毒基改之多靶向奈米抗體- CAR.BiTE-γδT免疫細胞治療」,CAR001新藥專注於突破目前已上市CAR-T治療所面臨的兩大困境,即製備過程和臨床應用的限制。
  • 此外,長聖的研發團隊針對一個新穎的免疫確認點(Immune checkpoint)蛋白「HLA-G」,開發出高專一性的HLA-G CAR產品,可標靶在實體腫瘤上,該產品應用mRNA非病毒技術開發CAR細胞療法,導入奈米級異體CAR-T精準醫療,於異體細胞治療於實體腫瘤上取得突破的再生療法技術,可望超越全球藥廠CAR-T百億美元價值。

長聖表示,全球細胞及基因治療產業市場中,隨著持續的增長趨勢,Precedence Research報告指出,2022年該市場規模估計186.1億美元,至2023年將達937.8億美元,2022至2030年複合年成長率22.4%。 長聖積極開發「專一性高、多靶向、降低製造成本」之異體CAR001新藥,劉銖淇董事長表示將繼續致力於生物技術的創新平台,期望能為全球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讓世界因長聖新藥而看見台灣的卓越研究。 長聖表示,CAR001新藥是經過多年深入研究的成果,為「可異體移植、非病毒基改之多靶向奈米抗體- CAR.BiTE-γδT免疫細胞治療」,CAR001新藥專注於突破目前已上市CAR-T治療所面臨的兩大困境,即製備過程和臨床應用的限制。 另外,以 CAR-T 異體細胞治療實體癌症的臨床試驗,近期才與台灣 TFDA 完成 Pre-IND (人體臨床試驗送件前諮詢),預計今年底、明年初正式提出一期臨床試驗申請。 我國自特管辦法開放,用於治療標準治療無效的癌症病人與治療實體癌末期病人的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用於膝關節軟骨缺損的自體軟骨細胞移植;用於大面積燒傷及困難癒合傷口的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等六項細胞治療技術,兩年來已有54件計畫案應用於臨床,其中通過件數中多數為癌症的免疫細胞治療(其次為退化性關節炎,第三名後依序則為表皮組織修復與中風等)。 台灣今年有望通過、屆時將點燃國內細胞治療市場的「再生醫療三法」,已從去年以來,引發資本市場熱議。

長聖細胞治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攜手長聖生技 「CAR.BiTE-GDT 細胞治療」多元精準領航全球 異體多靶向奈米CAR-T 動物實驗超過9成實體癌症細胞消滅 躍上國際權威科學期刊 榮獲美日台多國專利 今年底前進行肺癌、乳癌、大腸直腸癌臨床試驗

GDT不僅參與許多免疫反應也扮演免疫調節的角色,例如發炎反應與可直接辨識癌細胞進而將癌細胞殺死。 長聖利用獨特的體外擴增技術,將GDT細胞培養放大,其純度可達98%以上,再將放大後GDT細胞回輸到病患身上再將癌細胞消滅。 長聖(6712)27日宣布,旗下新藥產品CAR001(CAR-T)可異體(off-the-shelf)治療實體癌新藥研究,以人類白血球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 長聖細胞治療2023 HLA-G)為標靶研究,獲得日本醫藥發明專利,該公司已提出全球各主要國家或地區之專利申請,專利保護期至2039年。 長聖說明,CAR001已在臨床前動物實驗展現多項亮麗成果,能夠有效滲透到實體腫瘤內部,並分泌雙導向T細胞活化抗體(BiTE),啟動周邊免疫細胞,共同對抗癌細胞。

法人表示,製備委託訂單已排到明年 9 月,加上年底前會再通過三項產品認證,包括不需取腫瘤組織的 GDT 治療第四期實體癌、治療第四期大腸直腸癌與乳癌,以及治療慢性傷口潰爛癒合等產品,今年全年營收、獲利維持新高水準,明年更好。 董事長劉銖淇表示,細胞治療逐漸成為癌症與再生醫療的趨勢,隨著再生醫療法修法,細胞治療將從自體細胞走向異體細胞,異體細胞優勢在於細胞可隨取即用、成本降低、以及可從年輕人身上取得細胞,細胞活性相對較佳。 新藥研發進度方面,長聖研發細胞新藥 UMSC01,可用於四大適應症,包括急性腦癌、急性心肌梗塞、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新冠病毒,其中,急性心肌梗塞預計下季向美國 FDA 提出二期臨床試驗申請。 GDT是人體最強的免疫細胞,含有傳統 T細胞功能外,另可協助樹突細胞(DC)成熟,活化自然殺手細胞(NK)及B細胞功能。 長聖表示,研發團隊在開發期間進行癌細胞毒殺能力測試,其實驗結果GDT細胞比一般免疫細胞強2-3倍。

長聖細胞治療: 申請服務建議書

隨取隨用的異體移植CAR.BiTE-gdT細胞能在病人檢驗完成當天馬上使用,相較於傳統自體CAR-T需要一個半月或更久時間製備,更有機會搶救晚期癌症病人,達到跟時間賽跑,並解決病人本身細胞品質問題以及額外的致癌風險等問題。 日前上市CAR-T 細胞藥物,屬於自體細胞治療且僅能用於血液癌症,但約8 成的癌症患者為實體腫瘤,而長聖研發的細胞藥物產品CAR001(CAR-T) 長聖細胞治療 ,因具有專一辨識HLA-G蛋白受體,對實體腫瘤特別有效。 長聖說,這項臨床試驗申請一旦獲得FDA核准,不僅創下亞洲首例,也是全球第四例以GAR-GDTs獲准進入FDA人體臨床的異體細胞新藥。 長聖指出,高達 8 成癌症病患都有實體腫瘤,以現行 CAR-T 治療方法療效不佳,且多數病患經過多次化療後,體內細胞幾乎壞死,若透過免疫細胞治療,較不會產生外來抗原的相關免疫反應,治療效果較佳也安全。

長聖細胞治療

周德陽院長說,現行的六個CAR-T產品,甚至是開發中的CAR-T產品,幾乎是以病患的自體免疫細胞進行基因改造,再回輸病人體內來對抗癌症,對於末期癌症病人經常因為無法等待細胞產品多達兩個月製作時程,而緩不應急。 此外,癌症病人本身免疫能力已經不良,所以病人的免疫細胞品質通常欠佳,常常無法順利製成細胞產品,加上末期癌症病人血液都有正在轉移的癌細胞,也容易汙染自體CAR-T產品;另外,運用病毒來作基因改造製作CAR-T細胞也有突變風險,這些無疑是當前CAR-T治療癌症病人最大的困境。 長聖表示,今年將以異體CAR001(CAR-T)治療實體癌將在第四季向美國 FDA 提出 Pre-IND meeting 申請,預計明年申請Phase I/IIa臨床試驗。 長聖是由劉銖淇與醫界朋友於2016年共同創立,包括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和晟德董事長林榮錦都與他私交甚篤,經過幾次討論,彼此就決定要成立細胞治療新藥公司,並聚焦在免疫細胞治療癌症及幹細胞治療心肌梗塞等領域。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