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交距離2023必看介紹!(持續更新)

Posted by John on November 19, 2020

台灣社交距離

A9:若被通知為確診者時,衛生單位將主動詢問其分享意願,並提供一組驗證碼,使用者可決定是否同意上傳手持裝置內的隨機ID,其他接收到接觸通知示警訊息的民眾,不會得知接觸對象或確診者之相關資訊。 若你經由相關單位檢驗為確診者,可以開啟「台灣社交距離」App,左上方的選單中,有一個「確診者上傳隨機 ID 」功能,利用這個功能就可以向平台伺服器回報你的確診狀況,14 天內有與你接觸過的民眾就會收到「暴露通知」。 臺灣社交距離App 主要是由衛福部合作相關業者開發,提供給台灣民眾一種防護降低傳染風險機制,你無法確定出門在外,是否會接觸到確診 COVID-19 民眾,如果對方又沒戴口罩,風險性就會更高,可藉由這項「暴露通知」功能,就可以降低避免近距離接觸風險。 經常聽到早就下載的民眾反映,裝了好久都沒有通知,這App是不是沒用啊? 指揮中心先前表示,目前已經有超過800萬下載次數、且至少8成的確診者都有上傳隨機ID,當然有越多人安裝使用,準確度就會越高,一直沒有收到接觸通知並非壞事,但也要持續保持防疫警戒。

指揮中心目前大力推動「台灣社交距離APP」,究竟APP有哪些功能? 指揮中心指出,「臺灣社交距離App」可在保障個人隱私條件的前提下,在發現COVID-19確診者的第一時間,及時通知曾與確診者有過接觸的使用者,可有效輔助疫情調查效率及發掘可能風險個案,阻斷疾病傳播,利人利己。 A8:為免費下載使用,也不會向使用者收取任何費用,開啟藍牙也不會消耗手機的行動數據流量。 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後,請啟動「接觸通知功能」設定,這樣若關閉App後仍可在背景正常持續運作;若未開啟「接觸通知功能」,則該App無法正常執行。 「台灣社交距離」App 目前不是強制安裝的 App,所以民眾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安裝,但因為「台灣社交距離」App 的暴露通知運作方式就像上面所說,必須與他人交換資料後,才有辦法在確診者出現後,根據該資料通知相關的接觸者,所以如果你沒有安裝,那你就收不到接觸通知。

台灣社交距離: 台灣也應跟上國際趨勢,取信社會、 減輕開發團隊負擔、讓防疫更好

若想知道自己每日接觸狀況,就可點進「每日接觸狀況」,會顯示出過去每天的接觸情況。 A1:目前仍鼓勵下載性質,採實聯制與台灣社交距離App並行,並未將實聯制停用,不過陳時中表示,台灣社交距離App用戶若達1300萬人,有機會取消實聯制。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12)日表示,現在匡列的速度趕不上病毒,台灣未來也會走向免隔離之路,若「台灣社交距離App」達成1300萬次安裝次數,即占總人口6成,就可以達到好的疫調效果,屆時他將考慮取消實聯制。 事實上,使用這款APP仍應避免群聚,根據跨三校四系的團隊於2020年7月進行的藍牙訊號實驗顯示,在人員密集處,即便保持社交距離,對藍牙訊號來說人體也是障礙物,且藍牙訊號也會互相干擾;因此藍牙訊號的漏失率會提升,根據訊號強度來估計距離的結果可能也不準確。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引述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助理教授鄭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蕭旭君的說法指出,國人最清楚的接觸史追蹤方式就是每天記者會所說的疫調工作,然而一旦有社區感染的疑慮,或確診者數量增加時,可能會造成人力上的負擔。 二組相同條件持續測試26小時後,結果顯示在藍牙開啟的狀態下,耗電量只多了1.8%,即使是差異最大的手機,也僅差距3%;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耗電,其實不用太過擔心。

喜歡這篇文章教學,後續想了解更多Apple資訊、iPhone、Mac、3C隱藏技巧,歡迎追蹤 瘋先生FB粉絲團、瘋先生LINE@、訂閱瘋先生Google新聞、Telegram、Instagram以及 訂閱YouTube頻道,將會有更多非常實用的技巧教學分享給大家。

台灣社交距離: 「臺灣社交距離APP」功能已優化,請民眾踴躍下載使用,落實自主防疫

不管是內部的公文系統、資產管理系統還是對外公開的網站等,經常會透過標案委由民間廠商開發,然而政府單位的承辦人往往沒有足夠的能力驗證廠商開發後的成果。 一般來說,規格書、需求書中提到的功能無論品質好壞,有做到就可以驗收,若無法驗收,對承辦人來說可能還會是個大麻煩。 理論上當然是找原廠商解決,但實務上大家會發現有些問題廠商不願處理、不想處理、不會處理,而政府單位承辦人可能一點辦法也沒有。

台灣社交距離

「台灣社交距離」App 台灣社交距離2023 能夠每15分鐘自動生成一組隨機、不可回朔、無法還原的雜湊值(Hashed ID/隨機 ID),採用加密技術去識別化儲存在設備中,接觸資料只會儲存在手機裝置內14天,過期會自動刪除,同時會保護使用者隱私,不會隨意亂收集資訊。 當使用者為確診者時,衛生單位將會主動詢問他的分享意願,並由使用者自主決定是否同意上傳手持裝置內的隨機 ID,將由衛生單位給予一組驗證碼,提供使用者上傳記錄。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若台灣社交距離App使用愈廣泛,疫調通知就能愈迅速,可以及早知道接觸狀況,比如雖然曾去過相關確診者足跡之處,但App沒有顯示,就表示沒有近距離接觸,對自己多一層保障。 指揮中心醫療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此App功能主要利用藍牙技術,記錄接觸對象去識別化資料,但不包括地點定位資訊,相關接觸資料僅儲存於個人手持裝置端14天,不會上傳到雲端。

台灣社交距離: 【投書】兼顧防疫與隱私,「台灣社交距離App」應開放原始碼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近日鼓勵民眾可下載一款由衛福部疾管署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開發的『台灣社交距離APP』,藉此,民眾可以透過該APP來得知是否接觸過確診者,政府單位也可以利用此APP,來輔助疫情調查。 「台灣社交距離APP」由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開發,與行政院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合作。 台灣社交距離App為免費下載使用,不需額外花費、也不會向使用者收取任何費用。 台灣社交距離App保護個人隱私,紀錄的資料不會上傳至雲端,民眾亦無法查詢相關紀錄;隨機ID僅在手機上保留14天,過期資料會自動刪除。 「暴露通知」是蘋果在 iOS 13.7 版本中加入的功能,能夠讓各國的政府衛生單位利用特定的 App,並搭配 iOS 台灣社交距離 的暴露通知功能,通知有安裝 App 並且啟用暴露通知功能的使用者,過去是否有與確診者近距離接觸的狀況。

  • 臺灣社交距離 App 主要是依賴藍牙偵測,在距離1至2公尺內可準確判斷,至於啟用藍牙功能會稍微增加耗電量,與使用藍牙外接設備時之耗電量相似,不會造成 Android / iPhone 出現超級耗電問題。
  • 「臺灣社交距離」目前亦可一次儲存 16 份數位接種證明,也可直接在 App 端上網申請,等於能一次管理長輩等多名家人的疫苗接種證明。
  • 一名網友23日在臉書發文稱,自己收到台灣社交距離APP通知,5月15日接觸確診者時間長達「26小時32分鐘」,讓他直呼「一天也才24小時,怎麼接觸26小時的?」掀起網友眾多猜測。
  • 若無接觸記錄,系統每天晚上6~10點會主動發信息,告訴你24小時中沒有跟確診者有近距離接觸。
  • 以交配行爲來說,動物必須尋覓合適的對象,透過伴侶辨識的社交行為完成辨識及交配,並且生下具有生殖能力的後代,這對生物多樣性與演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最簡單的,實際上也是唯一的辦法,就是要求政府單位所使用的軟體、資訊系統,還有像「台灣社交距離」這種與公眾利益息息相關的軟體,將它的程式源碼(source code),也就是構成應用程式(App)的內容組成,開放出來給大家檢視。

(圖/本報資料照)如同指揮中心先前預告,「臺灣社交距離」稍早公布更新,內容包括讓用戶可以儲存疫苗的數位接種證明,方便日後進出部份公共場合時出示,同時也讓確診用戶能自主取消警示狀態。 但另一派網友則表示,「一直都有載,不需要GPS,藍牙也不耗電,簡單好用」、「沒有解除安裝過」、「早就裝了,說耗電你該檢討手機使用習慣」、「裝了啊,相信政府」。 另外,頁面會有顯示「與確診者資料比對無接觸」,代表你沒有和確診者有任何近距離的接觸。 若無接觸記錄,系統每天晚上6~10點會主動發信息,告訴你24小時中沒有跟確診者有近距離接觸。

台灣社交距離: 台灣社交距離是如何紀錄和運作?

當用戶收到提醒後,請主動與防疫人員聯繫,減少疫情擴散機會,保護公眾健康。 借鑑國際間已開發的接觸史追蹤App模式操作,民眾可以不用太擔心洩漏個人足跡、定位,或是個人資料的資安風險。 台灣社交距離2023 目前世界各國政府衛生單位開發以藍牙為基礎的接觸史追蹤App,大致上可分為「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兩類。

  • 而之所以讓用戶能解除示警狀態,主要希望能讓用戶不被警告持續打擾,但需要勾選一系列的衛教資訊並自主快篩後才能解除,也避免過往 App 操作需要由衛生單位人員通知協助,導致時間被拖延。
  • 使用者未經衛生單位提供驗證碼時,無法自行宣布確診,以避免發出不必要的告警訊息。
  • 符合告警條件用戶的手持裝置會出現「App告警畫面」,由用戶自主向衛生單位通報。
  • 指揮中心也建議特定或不特定的多數人進入場域或特定活動時,如餐廳、市場、演唱會或遶境等場域或活動,優先使用此APP作為科技防疫工具,在後續實聯通知上會更快速精準。
  • 據韓媒《中央日報》報導,NCsoft在今天中午12時30分許,透過內部郵件指稱目前存在針對員工的不明恐怖威脅,命令所有職員立即回家,遠距工作將持續多久尚無法確定。
  • 若接觸時間不長,且觀察並未出現任何症狀,可先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即可;若接觸時間長且可能未戴口罩,或已經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或嗅/味覺異常等疑似症狀,則可使用快篩試劑檢測,依照結果決定後續處置。

這個問題並不是針對AI Labs的開發團隊而來,而是一個所有跟公眾有關的軟體、資訊系統都需考慮的問題。 「台灣社交距離」與公眾利益、個人隱私息息相關;實際上不只是「台灣社交距離」,所有政府單位所使用的軟體與資訊系統,其日常運作所影響的往往不只是政府單位本身,而且包含了全國民眾。 但這些軟體與資訊系統在開發或決定購入、租賃時,政府承辦人員考核的是「廠商是否有做到其宣稱會提供的功能」,往往無暇、也無能力細究廠商「沒說」的部分。

台灣社交距離: 收到告警通知怎麼辦?

以交配行爲來說,動物必須尋覓合適的對象,透過伴侶辨識的社交行為完成辨識及交配,並且生下具有生殖能力的後代,這對生物多樣性與演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般來說,動物依賴化學因子作為遠距離溝通的訊息來找到適合伴侶,當距離靠近時,則使用不同的物理性因子來解讀作為近距離的訊號。 透過化學性及物理性的感官訊號,生物可以精準且有效的解讀伴侶的資訊,包括其物種、性別和成熟度度,以便找出最適合交配對象。 過去研究大量著重於交配識別的化學訊號,但對於哪些物理性因子可以做為感官訊號並不完全暸解。 點到右上方的三條線,會顯示幾個功能,如:每日接觸狀況、確診者上傳隨機ID、注意事項、功能顯示等。

非常建議每個人都要安裝,這項功能就如同新冠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防火牆,當周圍接觸確診患者時間約2公尺內接觸2分鐘後,手機就會立即發出逼逼叫警告聲,同時每天也會顯示今日是否有和確診者接觸,以及可紀錄14天內接觸史。 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衛福部)也正式推出「台灣社交距離App」,此功能主要就是搭配 iOS 暴露通知功能,用來降低人群互動及暴露風險,可同時支援 iPhone 和 Android 手機。 鄭瑋和蕭旭君表示,此類接觸史追蹤App會定期下載確診者的隨機ID,並與使用者的ID比對。 要注意的是,系統沒有即時警示「有無接觸」的功能,而是設計為過去14天的「回溯配對」功能。

台灣社交距離: 所有人都要安裝「台灣社交距離」App 嗎?

民進黨今天表示,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為了政黨私利及個人選情,不斷拜訪地方牛鬼蛇神,柯文哲、侯友宜與黑金貪腐零距離,嘴上說反黑金,卻拜會黑金人士,與地方牛鬼蛇神站在一起,顯然是利益的最大共同體。 粉絲頁「觀氣象看天氣」直言,熱帶性低氣壓(TD10)基本上可稱做「準蘇拉」,而它的動向短時間內幾乎滯留原地或緩慢西北移動,可是目前沒有明顯導引氣流,後期可能會逐漸南掉,路徑十分詭譎,有點呈現倒V的路徑。 台灣社交距離2023 據韓媒《中央日報》報導,NCsoft在今天中午12時30分許,透過內部郵件指稱目前存在針對員工的不明恐怖威脅,命令所有職員立即回家,遠距工作將持續多久尚無法確定。 分子與細胞研究所陳俊豪助理教授研究團隊發現,秀麗隱桿線蟲會透過兩段式的辨認機制來辨識潛在伴侶。

台灣社交距離

如今在系統的幫助下,每個員工都能即時查詢薪資單,出勤、請假、加班等紀錄也都清楚載明,HR不僅能夠大幅減少處理的時間及業務,內部人員也能快速得到解答與回應,有效提升對公司內部的信任及好感度。 除了在硬體上大幅地下降了學習的成本及時間,倪協理也分享人資部門如何透過漸進式的推動,讓迷客夏的同仁們感受到使用系統的便利與好處。 迷客夏以往是採取 ERP 結合人資系統的方式,然而隨著企業版圖的快速擴張,在人資管理上出現了新的需求。

台灣社交距離: 疫情升溫台灣社交距離App竄紅 下載逾400萬人次

侯友宜就是朱立倫決定的,在人治的狀況下,不僅總統初選失去公平機制,也造成後來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侯友宜之間互相裂解,郭四處找地方議長、副議長等樁腳,或是侯前腳到,郭後腳再去收,國民黨始終為利益結合。 值得注意的是,氣象局最新觀測顯示,目前太平洋地區有2個熱帶性低氣壓,其中一個位在菲律賓東方海面上的熱帶性低氣壓,有機會增強成為今年第9號颱風蘇拉。 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 Apple 的消息、教學、小技巧或是科技新知,歡迎大家點擊以下任一 LOGO,追蹤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團、加入官方 Line 帳號、訂閱 IG 以及 Telegram。

台灣社交距離

回憶起選擇數位轉型合作夥伴的關鍵時刻,楊超群強調,瀚荃非常願意嘗試新概念與新系統,遠傳則提供了 One Stop Solution(一站式解決方案),遠傳顧問團隊在產品多元性、網路穩定性與異地備援、服務效率、互動溝通等面向都讓瀚荃滿意。 可先嘗試重開 APP 、重新下載、以及重開手機等步驟,並可到手機作業系統內建的「設定」當中確認啟用狀態。 若你想查詢更詳細的接觸史,可點按右上方三條線處、進入「每日接觸狀況」,可查詢接觸的「無/有」、有發生接觸史時,也會在這裡顯示出接觸的日期與接觸時間長短。 不過確診者也不用擔心隨機碼ID會一直保留在伺服器上,或是會被公開,上傳資料都是由衛福部維護,只會保存10天,期限到期後就會自動刪除。 另外要提醒的是,社交距離APP有系統限制,像是Android系統版本須為Android 6.0以上;iPhone須為iPhone 6S(含)以上機型,系統iOS 13.7以後。 只要在一地停留超過2分鐘,有裝APP者就可免掃實聯制;相對的,在一地停留小於2分鐘,例如進入超商的時間很短,就不建議用APP取代實聯制。

台灣社交距離: SMC 資料庫

系統能透過藍牙訊號強度估計2支手機之間的距離,進而判斷2支手機的主人是否有接觸。 A:包含「首頁動態畫面」及「確診者上傳接觸資料」等部分,「首頁動態畫面」為方便用戶確認APP是否正常運作;「確診者上傳接觸資料」則由衛生單位通知確診民眾操作APP以取得驗證碼後,由系統上傳其隨機ID及活動區間資料。 用戶之APP每15分鐘會產生1個隨機ID,並利用藍牙訊號記錄曾接觸的隨機ID,APP每日比對確診者上傳的隨機ID,一般民眾僅需開啟藍芽功能,如經配對出曾與確診者有接觸紀錄,APP便會發出警告通知以提醒用戶,達到實聯通知之效果。

台灣社交距離

希望開發團隊能夠專注在有建設性的意見上,台灣社會有更多人是願意互相合作,支持政府的科技防疫,再次感謝你們的付出。 配合3月20日起,COVID-19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改為「0+n自主健康管理」,臺灣社交距離APP將於112年3月27日起暫停「確診者上傳隨機ID」及「每日接觸狀況」功能。 A2: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依台灣社交距離App特性,建議使用在「逗留時間至少2分鐘以上」且無法戴口罩之場所或活動,像是餐廳、演唱會、運動中心或遶境等;若短時間停留之場所,像是超商,不建議以App取代實聯制。 上傳 ID 並不會流出個資,但確診者身邊的接觸者,可以透過自主上傳的隨機 ID 得知自己曾暴露在風險當中,有助於身邊親友與接觸者的健康管理,也可以減低疫情擴散的風險。

台灣社交距離: 台灣社交距離App教學,秒知14天內或周圍是否確診風險

減少經濟衝擊不僅民眾降低互動次數,企業也以降低社交互動的方式營運,可以減少政府發佈強制暫停經濟活動措施的風險。 拯救生命確診患者可以在匿名的情況下,與有接觸他的人分享接觸資訊。 本款App近期於Android及iOS系統上架後,至今已超過80萬人次下載,並在App排行榜上獲得好評。 非假日的午後,台北西門町依舊有不少逛街人潮,雖然民眾還是會戴口罩、勤洗手,掃實聯制,但隨著新冠本土確診病例增加,就怕接觸者採檢腳步跟不上,現在只要點開台灣社交距離App,不用註冊、也不用上傳任何資料,只要透過藍芽偵測,就能知道現在是否和確診者有接觸。

因上傳的是隨機ID,因此接收到接觸通知示警訊息的使用者,並無法得知接觸對象或確診者之個人相關資訊,僅顯示曾與確診者接觸之示警訊息。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31日電)媒體報導,台灣社交距離App確診者上傳率偏低,恐無法發揮作用。 台灣社交距離App負責人詹仲昕表示,已經開始大量上傳資料,請用戶不要輕易刪除App,以免無法接收通知。 政府推廣的「台灣社交距離App」讓使用者即時掌握與確診者接觸情形,若想提升事後回溯比對效果,專家建議先做到4件事,包括正確安裝啟用、啟用人數達一定規模、減少環境障礙物、避免群聚。 詹仲昕強調,台灣社交距離 App 台灣社交距離2023 會記錄使用者 14 天的接觸史,但若刪除 App,紀錄將會一併刪除。

台灣社交距離: 台灣人不看第四台了?調查:兩原因害慘有線電視收視戶創新低

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仍有24類特定場域工作人員規定要接種滿3劑疫苗,包括教師、醫事人員等,儘管第3劑人口接種涵蓋率逾7成,還是有人受影響,下週將討論。 一名網友為證明三重、蘆洲是否如傳言中「到處都宮廟」,因此自製「三蘆宮廟地圖」,不料光是一查,在三重一條巷子就發現150公尺內有5個宮廟,讓他驚嘆「現在我只想問三蘆到底哪邊沒宮廟」。 文章一出,有在地人便點出宮廟如此多的原因,也有網友認為這樣的現象並非三重、蘆洲獨有。

台灣社交距離

他們從2016年開始,不再編列購買微軟Office預算、全面採用文書類自由軟體LibreOffice。 所以如果真的大規模地下去查驗,應該可以發現有一定比例的標案由相同廠商不斷維護下去,服務建議書也都是從前一年、甚至更早以前複製貼上。 文章掀起網友們熱烈討論,紛紛猜測「可能一次接觸好幾位吧?疊加」、「這是住在病毒室與病毒共存嗎?」、「同時接觸到兩位以上的確診者」、「老天爺多給你兩個小時又32分鐘」、「病毒加班工時以1.33倍計算」。 莊人祥表示,電影院屬於有售票的場所,未來可以社交距離App取代實聯制。

近期指揮中心不斷宣導並鼓勵民眾下載「臺灣社交距離」App,除了可以讓民眾更快速得知是否與確診者有接觸史,若真的不幸確診,也可透過App上傳隨機ID,加快通報相關接觸者,幫助降低疫情傳播機會,以下5大Q&A幫你解答對安裝使用的疑惑。 台灣社交距離APP透過使用者在接觸時,雙方手機透過「藍牙偵測」,同時紀錄接觸的時間長度與距離,並無追蹤使用者所在的位置資訊,所以並不是「足跡追蹤」,僅讓民眾知道自己是否與確診者接觸。 台灣社交距離2023 由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與行政院、疾病管制署共同合作的防疫APP,無須註冊、不需個人資料,使用者能自主下載且隨時刪除。 透過確診者分享確診資料後,只要使用者與確診者接觸距離2公尺、超過2分鐘,就會發出警示通知。

台灣社交距離: 台灣社交距離 App 與 iOS / Android 內建暴露通知有什麼關係?

為尊重使用者意願及保護個人隱私,當使用者接獲通知為確診者時,衛生單位將主動詢問其分享意願,並由使用者自主決定是否同意上傳手持裝置內的隨機ID。 媒體報導,台灣社交距離 App 確診者上傳率偏低,恐無法發揮作用。 台灣社交距離 App 負責人詹仲昕表示,已經開始大量上傳資料,請用戶不要輕易刪除 App,以免無法接收通知。 另外當你確診後,如果你有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那相關衛生單位也會主動詢問是不是同意分享隨機 ID ,如果你同意的話,也會讓你自己上傳手機內的隨機 ID 資訊。

2019年1月,瑞士發表全球第一套給4歲到9歲孩童的數據安全教材,教導幼童保護隱私,拿回自己作為網路使用者的權利。 過去餐飲業、零售業的排班方式仍會使用傳統紙本或 Excel 排班,劃滿螢光筆、充滿註記的排班表不僅難以即時得知當月人力支出,還要每個月手動結算,容易計算錯誤、作業時間長,嚴重者甚至發生勞資糾紛。 長期下來,各種有形無形的成本,不僅耗損企業的人力及行政資源;對外,則會影響到品牌的形象,降低觀感。 據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嬰幼兒接種疫苗情形,莫德納跟輝瑞嬰幼兒疫苗部分,共接種2037人次,截至目前為止,嬰幼兒第1劑涵蓋率43.4%、第2劑16.2%。 不過,教師團體質疑,11月7日起,學生未打滿3劑COVID-19疫苗不用週週快篩,教師卻仍須維持,師生快篩規定不一是「不平等對待」。

台灣社交距離: ‧ 陸股民喊話調降印花稅 專家:對市場長期成長作用有限

不過社交距離APP使用步驟較複雜,有些長輩或民眾連下載都不願意,所以有醫師建議,希望指揮中心不要完全取消實聯制。 A3:啟用藍牙功能會增加些微耗電量,與使用藍牙外接設備的耗電量相似,建議民眾全天開啟,才能發揮作用。 對此,不少鄉民留言表示,「我的也有跳出來,我按取消了」、「哀鳳沒有,早就刪了」、「這是Android內建功能,可以不開啟」、「Android有」、「有跳出通知,感覺有夠差的」、「其實就Android內建的功能」、「還以為是點到什麼詐騙網頁」、「iOS系統沒這問題」。 既然是由政府單位出資,那麼開發出來的程式源碼也應開放出來供大眾、專家檢視,最直接的效果將是這些系統的品質必然會獲得驗證,政府單位也不會被特定廠商綁架。 指揮中心也建議特定或不特定的多數人進入場域或特定活動時,如餐廳、市場、演唱會或遶境等場域或活動,優先使用此APP作為科技防疫工具,在後續實聯通知上會更快速精準。 總的來說,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 」確能為防疫多加一道防線,不過避免人多與群聚的地方、保持社交距離以及環境與重視個人衛生,才是落實防疫的不二法門。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