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維修業務主要成長動能來自國際航空業的各種維保業務,解封後的民航機需求及客機維保商機增加推動;至於製造事業體隨著波音的需求增加,產品交機的內容也攀升,再加上成功的進攻軍工領域,取得「陸用型監偵無人機原型機」標案,今年第3季交首架,明年初全力爭取量產機型。 華航昨(12)日公布集團5月合併營收為144.7億元,年增18%。 其中,客運收入成績相當出色,單月達89.7億元,改寫5月紀錄,登歷年同期最高,年增1,097.7%,主要受惠於機票需求強、票價續高。
開航就遇疫情,讓星宇3年大賠逾百億,沒人想到,它能一度躍升航空股王,甚至還拓展北美航線! EIS部分,繼長榮6/19公告斥資約240億元買下其轉投資的長榮新加坡公司全數股權,長榮在6/30除息日當天爆出17萬張、金額高達159.55億元的盤後鉅額交易,也傳是EIS出脫持股,並由張國華對敲吃下,大股東籌碼日趨穩定。 長榮目前在手訂單的運力有 40 多萬 TEU,是所有航商中最多的,若將未來交船的數量全數加計,長榮的運力將可成長約 50%,逼近 ONE 與赫伯羅特的運力。 在新船營運效益提升的挹注下,長榮也可將老舊租船汰換掉,營運成效將會更佳。 因此自有船隊的數量多寡就會影響船舶佔整體資產的比例,以長榮 2017 年底的資產負債表來說,不動產、廠房及設備佔整體資產 49%,其中船舶設備又佔 65%,也就是說船舶整體約佔企業總資產的 32%。 航運業與一般製造業不同,是利用船舶乘載貨物的運輸,因此存貨中並不會有常見的製成品與在製品的科目,取而代之的是船隊所裝載的燃料,但佔整體的資產負債表比重也不高,以長榮 2017 年底的資產負債表來說,存貨才佔整體資產的不到 2%。
長榮營收: 熱門股》Q3旺到Q4 長榮航營收拚新高
目前SCFI、CCFI等運價指數已逐步回穩,然海運營收具遞延效應,12月份營收月減幅仍高。 長榮海運表示,本月合併營收除受國際即期運價的影響外,近期歐洲地區主要港口罷工行動持續,各地塞港問題嚴重影響船期與船隊調度,進而影響整體營收效益,以致八月份營收月減8.53%。 全球海運運價崩跌,長榮海運(2603)(2603)今日公告九月合併營收,單月營收501.98億元,守住500億元大關,較去年同期增加5.5%;累計前三季營收維持史上第3高,前3季營收達5,162.63億元,因整體運費仍較去年維持高檔,年增率54.85%。 長榮營收 長榮表示,近期海運市場持續受通膨、烏俄戰爭、中國疫情等因素影響整體需求,目前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等數據已逐步回穩。 長榮營收 根據航運市調機構Drewry預估,2022年新船供給約+3%、需求+5%,仍存在供給缺口。
- 累計第一季合併營收1,708.16億元,年增89.9%、季增9.5%,也是歷史新高。
- 從事金融證券業超過17年,合格證券分析師,現任仲英財富投資長、CMoney全曜財經顧問、財經主筆,並且是證基會以及中正社區大學講師,今周刊、Yahoo理財專欄、商周財富網特約作者。
- 長榮海運(2603)今(9)日公告10月份合併營收,單月營收456.48億元,較上個月減少45.44億元,月減幅9.05%,與去年同期比較減少70.82億元,年減幅13.43%;累計前十個月合併營收為5,619.05億元,年增45.52%。
- 貨攬業者指出,目前因亞洲、美國主要港口嚴重塞港,艙位周轉率處嚴重失衡狀態,在供不應求的狀況下,預料全球航商在旺季期間仍將持續加收 GRI(綜合費率附加費),多家業者已通知將於 10 月調漲 GRI,至於第四季相對淡季後,海運漲價狀況能否緩和,仍有待觀察。
- 對長榮營收年減6成,PTT網友熱議,有人認為第1季最慘時,每股稅前盈餘就達7元,Q2營收673億元比Q1好,不僅不用擔心虧損,也代表Q2利空出盡,下半年起除非全球景氣L型復甦有變,否則確實可以長期投資,嗨喊要狂噴了,提醒水手要開船了,不要不信。
- 一名長榮主管表示,過去10年來,長榮每年行銷預算高達4、5億元,其中超過四分之一、約1億元的行銷預算,用於北美及東南亞市場。
- 業務分維修業務跟製造兩大事業體,受惠於國際邊境限制逐漸解除,國際航線復飛,客機客戶維修需求陸續增加。
幾個月前華南金公布,日後的股利政策,有可能在幾年內都會只以「現金」為主,也因為這件事,我看不少大大以前都是為了股票股利才存華南金,看到這消息後,認為之後都發現金的話,應該就賣掉不存了。 美西線40呎櫃運價短短一周接連失守5000、4000美元等二大關卡;地中海線20呎櫃運價也失守5000美元關卡,美東線下周40呎櫃將面臨8000美元保衛戰。
長榮營收: 財經雲
據悉,華航每周近140班由台灣往返東北亞,尤其日本航線展現強勁復甦力道,貢獻營收最顯著;另北美航線載客增加也挹注整體營收表現。 國際旅運需求暢旺,華航暑假旺季全航線訂位率皆超過八成,且持續成長。 從長榮歷年的單季 EPS 可以發現,2002 到 2008 年間大都能維持穩定獲利, 2009 年則因金融海嘯虧損,2010 年短暫反彈後,2011 年後則迎來海運業的谷底,多數處於虧損狀態。 主要是因為金融海嘯前的榮景造成全球運力供給連年增加,再加上訂船到交船有時間差,景氣過熱時下的訂單在後續慢慢交付,因此雖然近年來全球景氣呈現溫和復甦,但整體運力供給仍然大於運力需求。 長榮航太去年新增訂單包括美國環球航空、日本全日空航空、歐洲奧地利航空、美國UPS等訂單,成為今年營運成長新動能。
在海運需求暢旺下,預期帶動長榮在北美航線的市佔率持續提升,為驅動2022年成長的主要動能。 長榮海運(2603)今(7)日公告8月份合併營收,單月營收574.4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4.2億元,增幅14.83%,單月營收排名第五高;累計前八個營收4,660.65億元,年增幅度63.06%。 長榮海運(2603)今(9)日公告10月份合併營收,單月營收456.48億元,較上個月減少45.44億元,月減幅9.05%,與去年同期比較減少70.82億元,年減幅13.43%;累計前十個月合併營收為5,619.05億元,年增45.52%。
長榮營收: 長榮發股息 千億活水入市
有時也會簽署長期合約,好處是不受往後運價波動影響,並可確保艙位貨源,壞處則是若運價調升時並無法立即反應,需等到合約換約後效益才能顯現。 長榮營收2023 然隨著全球塞港情形漸有改善、貨載量逐步回升,加上長榮長約高占比挹注營收,長榮十月份單月營收年減及月減幅較市場預期還好。 長榮3月合併營收達達586.70億元,年增83.98%、月增6.08%,刷新1月合併營收568.41億元,再創新高,連續六個月單月營收達500億元以上。
長榮表示,預期開學季與後續節日需求將增加貨載,因此對海運後市持審慎樂觀看法,若俄烏戰爭能夠告一段落,對下半年景氣更有催化作用。 萬海說明,目前觀察到,部分市場已逐漸回升,但運價仍在低檔,傳統農曆春節在即,工廠紛紛停工休假,後續市場狀況仍需視長假後,工廠復工狀況才能比較清晰,公司持續跟客戶保持密切聯繫,以即時回應客戶後續出貨需求。 不過,長榮因為只有五架全貨機,貨運占比約15%、營收為17.65億元,跟去年同期幾乎持平,僅些微成長0.2%。 根據官方資料,華航一共有18架全貨機,貨運占比約29%、營收來到28.9億元,較去年同期逆勢成長了20.9%。 據統計,長榮受影響的航線約占一半,因此並沒有傳出減薪或無薪假的消息,不過,原本預計在2月開航的米蘭航線、4月開航的普吉島航線,也都因為疫情確定延後。 受疫情衝擊,長榮航2月分營收88.53億元,同樣跌破百億,較去年同期衰退34.6%,這是自2012 年3月以來的新低。
長榮營收: 長榮EPS挑戰60元,獲利達歷史巔峰
ETtoday新聞雲 | Anue鉅亨 | PR Newswire | Investing.com 相關新聞標題與內容之著作權與智慧財產權均屬原網站及原作者所有,本網站僅提供新聞聯播,不主張任何權利。 本網站所有資料僅供參考,如使用者依本資料交易發生交易損失需自行負責,股豐資訊有限公司 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或傳輸中斷不負任何責任。 長榮於3月15日宣布減資六成,股價跟著回跌,所幸跌至年線附近買盤強勁,逢低進場資金著眼於每股配發18元現金股利。 台驊7日就公告買回長榮1,500張,每股均價128.5元,而長榮股價表現也很捧場,8日價量齊揚,終場上漲7元,收在135.5元。 從事金融證券業超過17年,合格證券分析師,現任仲英財富投資長、CMoney全曜財經顧問、財經主筆,並且是證基會以及中正社區大學講師,今周刊、Yahoo理財專欄、商周財富網特約作者。
- 統一轉投資小金雞統一中控昨(9)日公布上半年財報,營收達人民幣145.7億元(約新台幣641.3億元),稅後純益人民幣8...
- 因6月出口貨量與平均運價持平,長榮海運(2603)6月合併營收221.31億元,月減3.43%、年減63.32%,連續三個月維持在220億元之上,使得第二季合併營收達673.84億元,季增0.83%,單季營運轉為正成長。
- 另外,對於之前公告擬斥資百億元,將總部遷到台北市一事,鄭貞茂則以「計畫擱置中」回應,不過,鄭貞茂也指出,將跟進軍公教加薪政策,明年1月起將為員工調整薪資,平均調幅4%。
- 網友試算每張股票價格約50萬元,因價高而自認「中籤率應該很高」,卻被其他人吐槽「台灣人很有錢,看那價差就知道一堆人搶抽」,還有人舉例嘉澤股價66萬中籤率也才0.15%。
2/10長榮公布1月營收568.4億元,月增8.8%,年增100%,優於市場預期,在海運運輸增加下,預期長假之後,北美補庫存需求將延續,長榮22Q1營收動能可望續增。 長榮21Q4傳統淡季營收逆勢增加,擊潰市場悲觀預期,預估2021全年EPS超越45元,獲利創歷史新高。 2022年市調機構預估貨櫃市場仍存在供給缺口,且逢碼頭工人換約,為2022年塞港問題加劇的隱憂,或將使零售商提前出貨,北美線長約價易漲難跌。 長榮營收2023 2021年底運能大幅擴增,將反映在2022年的獲利上,在近年海運排碳政策規定趨嚴下,長榮節能船隊佈局完整,預期全球市場份額持續擴張,市場預期股價可望挑戰1.8倍PBR,給予買進的投資評等。 法人分析,2月市場不好已經在市場預期之中,今年航運股逐漸回到常態也是許多投資機構的共同看法,貨櫃輪這邊也同受到農曆年節過後,貨物量不多影響,SCFI貨櫃運價指數也跌破千點關卡,全球貿易減少、通膨問題何時解決及老舊船舶退出市場的數量,成為海運業復甦的重要指標。
長榮營收: 長榮營收/7月234.24億元 較上月成長
這時如果再加上運價回檔的因素,明年獲利EPS較今年呈現70%~80%的減少,其實是有可能的。 本土法人表示,基於上述6點,再加上長榮運力大增,上半年價量齊揚,獲利明顯優去年上半年,下半年在無中國停工影響下,2022年稅後EPS都會超過55元。 長榮表示,6月出口貨量與平均運價與5月相當,整體而言,營收趨勢仍視廠商庫存去化情形、俄烏戰爭、通膨情勢及運價走勢等4因素而定,但隨時序步入旺季,貨載逐步增加,後市維持審慎樂觀。 而長榮最新收盤價為108元,自6/30除息70元以來,填息幅度已逾3成。
星宇航目前新機已達20架,A321neo共13架全數交機,投入亞洲區航線營運;今年底將再交一架A ,後續尚有14架 A350、四架A330neo陸續交機計劃。 華航現正積極進行機隊汰舊換新計畫,自2021年起引進 25 架 A321neo 新世代窄體客機,目前已交付十架,明年另外15架會陸續交。 長榮股價表現相對出色,昨日收盤108元,上漲1.41%,法人認為,漲勢能否維持還是要看未來運價及運量表現。 國際燃料費仍居高不下,台電持續面臨虧損,預計今年底恐累虧4000億元,以台電資本額4800億元來看,恐怕將瀕臨破產,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今(9)日表示,都有在持續精算,一定會做到讓台電穩定運作。
長榮營收: 去年全體上市公司營收38.1兆元 航運業成長最大
不過兩家公司的航線、機隊上的策略略有不同,即便客運數字不好看,華航因為擁有龐大貨運機隊優勢,搭配復工生產需求,貨運營收反倒逆勢成長兩成。 整體來說全球貨櫃航運商仍然處於產業調整的階段,擁有較低的營運成本與購船成本的航商更有機會在此波整併潮中生存下來,投資人則可以隨時注意運價變化,觀察產業起落。 長期來看,海運是一個具有週期性的產業,在度過 2016 年的谷底後,有機會迎接黎明的到來,此時投資人可以考慮以相關 ETF 或基金來參與整個產業,不然個別航商的資訊一般人無法及時取得,將難以選擇出產業復甦的贏家。 貨櫃航運長榮(2603)今年3月合併營收為321.72億元,年增134.77%,月增8.58%,不但單月營收雙增、創新高,也是長榮首度以來單月合併營收突破300億元大關,業績呈現大好,長榮3月營收完全未受到長賜輪擱淺在蘇伊士運河影響,凸顯高運價、高運力及美國線占營收比重高的優勢。 全球貨櫃輪市場第3季運價大跌六成,長榮海運獲利受影響有限,第3季稅後純益金額達1,00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創新高達37.25元;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3,043.5億元,股本依減資權重調整計算,每股稅後純益達68.88元,若直接以減資後股本211.6億元直接計算,EPS高達143.8元。
長榮目前營運船隊213艘、運能166.4萬TEU,簽約新船訂單尚有46艘、運能約42萬TEU,隨新船投入營運,持續升級各航線船型,汰換老舊船舶。 長榮公告6月合併營收221.31億元,較上月營收減少7.86億元,減幅3.43%,與去年同期比較減少382.04億元,下滑63.3%;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1,342.11億元,衰退61.19%。 年初在各界期待下開航的星宇航空,雖然沒有公開財報數據可以參考,營運同樣深受波及。 不過星宇因為沒有中、日、韓航線,加上機隊規模小,相較於華航、長榮,損失應該仍在可承受範圍。 跟華航不同,長榮的主力航線集中在美州、東北亞,兩岸港澳航線僅占比16%,不過受到疫情影響,二月份取消的兩岸航線,也有多達532班次,客運營收同樣較去年同期大減37%,來到52.34億元。 國籍雙雄的二月營收,雙雙跌破百億大關,怕被感染沒人出國,兩者的客運營收,皆較去年同期狂掉37%。
長榮營收: 統一中控 上半年賺38億
陽明(2609)12月營收為163.6億元,月減16.58%、年減53.4%。 累計2022年營收為3759.27億元,年增12.39%,創歷史新高。 永豐金、合庫金兩檔金融股都在今(9)日除權息,僅合庫金穩步填權息,本月還有5檔金融股(元大金、兆豐金、彰銀、第一金、華南金)除權息,僅兆豐金配息超過1元,3檔殖利率超過3%,彰銀以4.27%拿下第一。 品牌大廠華碩(2357)及宏碁(2353)今同步公布7月營收,分別較上月衰退21.87%及32.66%,不過,宏碁7月年增率已轉正為1.5%,強調電腦事業業績已反轉。
本網站所有資料僅供參考,如使用者依本資料交易發生交易損失需自行負責,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或傳輸中斷不負任何責任。 萬海(2615)12月營收114.58億元,月減11.78%、年減50.7%;累計2022年營收為2588.69億元,年增13.54%,仍創歷史新高。 有利因素包含環保法規CII的執行,對於船速與船數均可能造成影響,在供給減少的情況下,有助於供需平衡;中國封控放寬後,港口作業較不受限制,同時為趕上經濟發展目標,後續之復甦爆發力仍可期待。
長榮營收: 投資重點
業務分維修業務跟製造兩大事業體,受惠於國際邊境限制逐漸解除,國際航線復飛,客機客戶維修需求陸續增加。 長榮表示,6月出口貨量與平均運價與上月相當,整體而言,營收還是受到北美廠商庫存去化、俄烏戰爭與全球通膨波及影響;隨漸漸步入旺季,預期開學季與後續節日需求貨載可望逐步增加,對海運後市展望維持審慎樂觀看法。 全球運價大跌衝擊,長榮海運(2603)(2603)昨(7)日公告6月及上半年營收雙雙較去年同期衰退。 國內物流業者認為,貨櫃運價經過崩跌的壓力測試後,最差情況就在上半年,下半年可望逐漸上揚。 法人推估,長榮5、6月營收已開始回穩,7月進入旺季,歐、美線運價有望反彈,營收跟著好轉。 長榮表示,近期海運市場持續因通膨、烏俄戰爭、中國大陸疫情等因素承壓,影響整體需求。
第2艘2.4萬TEU(20呎櫃)長儀輪(EVER ACT)9月10日投入遠東到歐洲航線,10月27日抵達終點漢堡。 第3艘2.4萬TEU的EVER AIM預計將於10月28日交付營運,航次在台灣多停靠高雄港,預計12月8日抵達終點漢堡。 長榮海運(2603)(2603)今日公告七月份合併營收,單月營收234.24億元,較上月營收增加12.93億元(增幅5.84),與去年同期比較減少393.75億元 (減幅62.70%),累計今年度前七月合併營收為1,576.35億元(減幅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