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分析12大好處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Jason on August 3, 2021

選舉分析

現在的參議院在兩黨中間呈現50-50的均勢,共和黨人只要能顛覆哪怕一個由民主黨議席就可再次獲得阻撓拜登政策順利通過。 蔡英文大勝,在內部上也終結了前年的公投亂象,蔡政府在推動婚姻平權和能源改革的路線得到背書,其他如年金改革所造成不滿和爭議,也將降溫平息。 村里長以無黨籍居多,從單一縣市來看,只有台北市、花蓮縣、連江縣的村里長始終是國民黨籍居多數。

選舉分析

[28]2021年2月時,這場公投獲得最大在野的國民黨的支持,而執政的民進黨則批評國民黨意圖趁機炒作核四重啟議題。 [29]同年3月,珍愛藻礁公投團體將逾70萬份連署書送中選會,並於5月27日正式成為全國性公民投票第20案。 [30][31]經濟部和中油動用許多資源宣傳三接不會傷害藻礁,卻在公投前夕被一張現場照片踢爆[32],引起與論嘩然。 總統蔡英文於2020總統選舉中以817萬票記錄高票當選[16][17]。 於此同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因應武漢出現的不明非典型肺炎案例於2020年1月1日至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進行採檢,並於1月7日依採檢結果初步判定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肺炎案例[18][19]。

選舉分析: 彰化 黃秀芳 More... 林滄敏 彰化縣 彰化縣長 彰化立委 2022九合一選舉 立委

地方人士認為,其實雖然國民黨的「四個同意」整體票數輸了,但民進黨也不能算贏;因為國民黨這次推的四案同意,實際上催票率都和民進黨推的四個不同意差距非常小,兩者催票率相當。 而以過去各家民調所調查的支持度來看,國民黨動員的「同意、教訓民進黨票」已經「超過」了其原本的支持群眾基礎。 所以雖然國民黨「四個同意」在北部贏下的縣市比較多,但雙方差距拉的不夠開,整體還是輸給了民進黨的「四個不同意」。 四大公投案昨(18)日投票,重啟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三接遷離等四案,不同意票都領先同意票,四大公投都沒有通過。 先前各項民調評估結果可望三好一壞,不過,結果卻跌破外界眼鏡。

由民眾黨高虹安以將近10萬票的9.8萬票「翻轉成功」,當選首位竹市女市長。 其實早在2018年,黃偉哲首次競選台南市長時,民進黨這樣的隱憂就已經浮現。 當時民進黨拿下36.7萬張選票,僅比國民黨的31.2萬張多了5.5萬張。

選舉分析: 彰化 配票 More... 議員 九合一選舉 2022九合一選舉 立法委員

至於北北基、桃竹苗、南投縣及澎湖縣,過去多由國民黨候選人領先。 在政黨票不分區立委中,位在各黨安全名單邊緣的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時代力量明星立委黃國昌都未能當選,民眾黨第5名、柯文哲左右手蔡壁如則順利進入新國會。 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之候選人,本次則拿下5席,分別是改以無黨籍披掛上陣的現任立委蘇震清、山地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獲民進黨禮讓的趙正宇、前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花蓮縣前縣長傅崑萁。

但是,簽約對於買房而言,為一個必要步驟,若參考農民曆上宜「立券」、「交易」的日子,也並非不可。 選舉分析 特別是久未居住的房子,常被認為因「沒有人氣」,容易吸引好兄弟駐足於此,因此看房前敲門或按電鈴,等同向對方告知「打擾一下」。 該立委也認為,要說這場勝選和朱立倫無關,這也是不正確的說法,畢竟黨主席全台輔選,還要協調黨內同志,這些都功不可沒。 在大選前,賽塔和為泰黨像選民做出承諾,每年要達成5%經濟成長的目標、160.4億美元(約新台幣5105億元)的救濟方案、提高每日基本薪資和使農民收入增加3倍。 中國大陸外交部指出,日方沒有證明排放核處理水決定的正當合法性,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食品安全和人民的身體健康。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宣布,從24日開始,將用於冷卻受損反應爐的核處理水排放入海,目前預估這134萬噸核處理水要排放完畢,至少要花費30年。

選舉分析: 國民黨炒綠能為掩護賴品妤對手?洪申翰:廖先翔父親貪污被判6年

過去幾次選戰,大家都知道泛藍分裂一定會輸,如果能秉持合作這個原則,他相當看好下一次大選結果。 身為此次國民黨大勝的黨主席,朱立倫會不會獨攬功勞值得觀察,特別是在昨天的勝選談話,朱立倫大談台灣國際定位,又劍指總統蔡英文,頗有為2024暖身的意味。 這次擴張同時加強金磚國家的經濟影響力,目前成員有包括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

王智盛也觀察,地方派系影響力雖然沒有過去強,但反民進黨的大旗之下,沒有完全被瓦解掉,左右部分選舉的結果。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選後則肯定高虹安自藍綠夾殺中勝出,並指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用理性平和的方法打完選戰。 選舉分析 柯同樣話鋒一轉再批藍綠,指藍綠為台灣兩棵大樹,「底下盤根錯節、上面遮天蔽日」,其他小黨很難生存,憂北市重回藍綠生態。 民進黨原還期望力保住現有執政的七縣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與屏東縣,但衝刺到最後,僅穩住南台灣四縣市,並勉強從藍營手中「光復」澎湖縣,結果遠比綠營估算的還糟。 並非黃敏惠強不可撼,而是民進黨長久疏於經營地方,候選人得不到中間選民的認可,敗局早定。

選舉分析: 柯文哲談台鐵這樣改革 林俊憲曝影片:浪費人生寶貴1分鐘

這次大選,台灣人民基本上用選票向國際世界和中共政權發出怒吼,穩定了現狀和行政團隊,但國會議員的素質低落,立法品質堪虞,還有中共代理人進入國會的未爆彈,國民黨的改革維新遙遙無期,真正的第三勢力仍未出現。 蔡英文的大勝,恐非自由民主黎明的到來,只是黑夜中的一輪明月。 總統/區域立委/不分區分別拿下39/40%/33%,至少保住基本盤沒有崩盤,會開出這樣的結果,所謂經濟藍知識藍含淚投票是關鍵,他們還是沒有擺脫被身份政治綁架的思想陷阱。

在全台灣人口約7成居住的6個直轄市當中,國民黨拿下4個,較原本的3市增加,民進黨則維持在兩個直轄市執政。 柯不僅在台北市、新竹市成功營造「三腳督」策略,在桃園市曾傳出在民進黨鄭寶清退黨參選時,一度傳出他有意整合鄭寶清與民眾黨參選人賴香伶。 最近柯文哲更與苗栗縣議長、無黨籍縣長參選人鍾東錦會面,即使「黑白配」質疑聲浪不斷,但對柯文哲來說,只要能夠創造「三腳督」局面甚至勝選,對未來他競逐總統大位都是加分。 後來,民進黨政府於2017年修訂《公民投票法》,降低提案及聯署門檻[42]。 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中,共有10項公投議案等待表決,創下歷史之最,但也因為部分議案準備時間不足,令選民難以充分消化[43],同時,投票期間大排長龍,直至深夜仍然無法開票完成,時任中選會主委陳英鈐引咎下台[44]。

選舉分析: 直轄市、縣市選舉

2018年的縣市長選舉國民黨總得票優於民進黨;2020年蔡英文連任成功,以57.1%的得票率贏過國民黨韓國瑜的38.6%。 2015年,蔣萬安宣佈放棄美國綠卡,代表台北市競選台灣立法委員並成功當選。 2020年,他險勝民進黨新生代吳怡農連任立委,是國民黨黨內最受矚目的政治明星之一。 2020年民進黨的蔡英文競選總統連任成功,今年年底的九合一縣市長選舉尤其是台北市長選舉,被視為兩年後的總統大選前哨戰。 1994年,代表民進黨參選首次台北市長獲勝的陳水扁,在1998競選連任被馬英九擊敗。 但隨後在2000年當選台灣總統,台灣也第一次實現執政黨輪替。

鈕則勳坦言,自己認為民眾黨選得算很不錯,至少搶到新竹市,可以做為柯文哲2024的灘頭堡,另外在台北市拿下四席議員,黃珊珊沒有輸得太慘,這都讓民眾黨維持了一定的政治量能。 接下來就是看柯文哲如何維持聲量,讓自己在2024上還有主動權。 「昨天那場談話根本就像2024的競選宣言!」文化大學廣告系主任兼教授鈕則勳坦言,以目前的政治量能還有民眾的喜好度,朱立倫遠不如新北市長侯友宜,也不及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台北市長柯文哲,但他絕對不可能輕言放棄總統大選入場券。 新竹市選戰,除了顯示民進黨在這個地方的支持力量大幅衰落,票數少了1/4,一部分流入高虹安陣營外,民眾黨和國民黨出現的棄保現象,更是高虹安能成功當選的關鍵因素。 但沈有忠認為,所謂「提名有問題」是後見之明,因為像陳時中、林智堅第一時間的民調都非常高,一開始提名時民調都是領先,選舉結果主要還是受到選舉主軸偏掉、選情過冷、抗中保台炒不起來,再加上論文案影響所致。 民進黨這次提名過程,只有屏東辦理初選,其他縣市都是由選對會協調,其中有多個縣市都是黨主席蔡英文拍板;不過,此舉遭黨內外質疑「沒收初選」,也被視為可能造成黨內不團結、難以整合,沒有發揮整體戰力,最終反映在選舉結果上。

選舉分析: 台北市第一選區 士林 More... 北投 2022九合一選舉 2022九合一大選 市議員 台北

不過,在世代更迭以及兩岸關係緊繃的背景下,一群支持主權獨立的年輕「天然獨」台北市民,與他們的泛藍長輩,加上搖擺中的中間選民,將共同決定誰當台北市市長,也將揭開後蔡英文時代的台灣政治序幕。 台灣學者孫國祥說:「在台灣講統、獨都不行,因此蔡英文也沒有出路,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而韓國瑜的親中論述則指示為保有支持國民黨的選民,也沒有新的論述。 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宋楚瑜、韓國瑜、蔡英文都強調要捍衛中華民國,但有學者稱三人都沒有對台灣出路提出有力及可行性的論述,也無全盤、綜合、深度以及長遠的考量。 2018年底九合一大選,在高雄市73.5%的投票率下,韓國瑜獲得89萬2,545票(得票率53.86%)而當選市長。 本次大選高雄市投票率為77.4%,韓國瑜卻只得到61萬896票(得票率34.6%)。

選舉分析

2010年國民黨村里長居優勢的還有基隆市、新竹縣及台東縣,但2014年起,村里長無黨籍趨勢愈來愈明顯。 選舉分析2023 面對中國在世界日益強大及持續對台灣施壓,台灣人已凝聚主體、主權共識,但對未來卻仍無清晰面貌,2020年1月11日台灣經歷選舉,翻開嶄新一頁後,如何再往前進,仍懸而未決,挑戰仍在。 在軍事國防上,蔡英文加強與美國的外交關係,並向美國購買軍備外,也主張自行建造軍艦,並在總統辯論時透露建造潛艦的廠房現在正在蓋。

選舉分析: 政府現行政策

2020年9月23日,國民黨立委林為洲領銜提出禁止進口萊豬的公投提案,2021年5月14日正式獲中選會通過成案[40]。 2018年的選舉中,民進黨意外丟掉高雄,只守住桃園與台南,堪稱奇恥大辱,不過綠營在高雄的基本盤仍不可小覷,不到兩年就把韓國瑜罷免下台,光復高雄,重新掌握三都。 選舉分析2023 因此,若能夠看到年輕人參選的比例增加,替自己的世代發聲、代表青年世代的想法,這其實是好事一件。

選舉分析

同一天,台灣疾管署升高武漢的旅遊警示並於1月15日將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20][21][22]。 行政院隨後於1月20日正式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3]。 臺灣初期成功防堵病毒散播,在疫情中表現相對較好,蔡政府也因此在疫情期間獲得國內支持。 美麗島電子報於蔡英文520連任就職後所做的民調顯示,高達六成七的民眾信任蔡政府,且有近七成民眾對蔡政府施政感到滿意[24]。 從民進黨贏得四大公投卻漸漸流失中間選票開始,政府雖然帶領社會與疫情共存,但卻沒有與人民和解,也很難去理解自身施政敗在哪,加上許多極端支持者批評其他選民不支持民進黨就是不愛台灣,2022地方選舉大敗,就成為了人民的「拍桌」。

選舉分析: 中期選舉前的經濟信號:美國增勢強勁 中國連續降凖

之後,她不到30歲就步入政壇,代表當時從國民黨分裂、反對李登輝路線的新黨,成功當選市議員。 後來,她加入台灣前省長宋楚瑜領銜的親民黨20年,成為宋楚瑜最為器重的政治人物之一。 張峻豪分析,目前台灣這場選舉仍消耗在候選人畢業論文是否抄襲的話題上,沒有真正在政策上辯論,因此以政策為投票依歸的中間選民恐怕出來投票的少。

  • 但是,根據台媒《放言》在8月30日委託山水民調公司進行的最新民調結果,陳時中以26.3%拿下第一,蔣萬安25.8%第二,黃珊珊24.0%位居落後。
  • 民進黨2018年在台北市僅拿下24.4萬張選票,今年票數大幅提升至43.4萬張選票;而柯文哲2018年拿下58萬張選票,到了2022年黃珊珊票數滑落自34.2萬張選票。
  •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及企業學系副教授孫國祥對BBC中文分析,各候選人兩岸主張及對台灣出路就基本延續兩黨的基線主軸,沒有太多想像和執行力。
  • 會出現多重獲勝者制度的選舉,例如立法機構議員的選舉,在實行上會與單一獲勝者的選舉不同。
  • 考量此等行為除危害選舉公平性外,更動搖國家安全與社會安定,戕害民主政治根基。

蔡英文在總統第二任期期中考還是一樣死當,不僅上屆慘敗的陰霾仍舊揮之不去,而且輸得更慘[91]。 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未支持柯文哲連任,提名姚文智參選,國民黨推出前立委丁守中,選舉結果柯文哲以3000票差距驚險過關,得票率是41.05%,「慘贏」丁守中的40.82%。 而姚文智原認定綠營在台北市有三成基本盤,但最後僅拿下17%選票,換句話說,有13%的鐵票在棄保下跑掉了。

選舉分析: 視頻, 台灣大選:從156年老宅主人到年輕一代的身份認同, 節目全長 3,24

計分制甚至比排序制更為靈活,但設計用來使用它們的方法並不多。 每個投票者給每個選項評分,評分可用數字(如0至100)或甲/乙/丙/丁等「等級」。 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選舉分析 of Oxford)最新的研究顯示,高溫的天氣會導致人們無法出門工作賺錢,購買食物的能力也會因此受限,從而可能加劇糧食不安全的情況。

選舉分析

一如預期,蔡英文在總統大選大勝,在接近75%的高投票率下,得票超過八百萬票。 選舉分析 國會方面,民進黨得61席,加上林昶佐蘇震清趙正宇就是64席,國會過半組成穩定多數,國民黨38席,柯眾黨5席,時代力量3席,台灣基進1席。 國民黨是大多縣市議會的第一大黨,民進黨2014年議員選舉翻轉新北市、宜蘭縣,在高雄市也完全執政。 2018年選舉,苗栗縣議會38席有17席是新面孔,其中2席為時代力量,無黨籍高達18席,不過以政黨屬性來看,泛藍仍居多數;國民黨、民進黨在屏東縣議會也分別減少至17、15席,無黨籍增至22席。 1969年出生於台中的平凡警員家庭,黃珊珊台大法律系畢業後,旋即成為執業律師。 雖然她在求學期間台灣民主化浪潮興起,「野百合學運」在大學掀起浪潮,黃珊珊說她曾經去靜坐參與學運,但她仍心儀在體制內改革。

選舉分析: 政黨提名人

根據台灣各媒體在民調封關前之報道,代表民進黨參選台北市長的陳時中與國民黨的蔣萬安勢均力敵,民眾黨支持的前台北市副市長、無黨派人士黃珊珊則疾趕直追。 2004年公投制度確立以來,台灣共進行涵蓋16項議題的四輪公投,均與地方首長、立法委員及總統選舉一同進行,其中2004年及2008年的六項公投案因投票人數未達選舉人數一半,即使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仍被否決[41]。 選舉分析2023 今年的選舉,各個政黨和媒體紛紛以女性參選、女力的名號自我行銷,不過,婦女新知基金會便批評,選舉不該只是喊女力行銷口號,應該要有具體改革。 包含提升地方政府內閣的女性比例、加強地方性別平等的治理機制例如設置性平辦公室、政黨應該建立起提名時各性別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比例等。

選舉分析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