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概念股2023詳盡懶人包!(持續更新)

Posted by Tim on December 3, 2020

碳中和概念股

雖然去年碳排量確實減少了,然而氣候變遷壓力並不會因一年的碳排下降而舒緩,且值得注意的是,影響全球地表均溫真實的指標–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未降反增,在去年創下歷史新高的四一八ppm。 比亞迪股價5月份由140元水平升至6月底的240元後受阻,但上升走勢料未止,突破240元後可望再向年初高位278元水平進發。 集團日前再公布了截至6月30日止半年累計完成發電量1,435.48萬兆瓦時,按年增加33.4%;其中完成風電發電量1385.41萬兆瓦時,按年升30.83%;光伏發電量49.15萬兆瓦時,按年大升2.07倍。 碳中和概念股 而單計6月,集團按合併報表口徑完成發電量1,770,071兆瓦時,按年增加27%,其中完成風電發電量165.28萬兆瓦時,按年升21.45%;光伏發電量11.56萬兆瓦時,按年升283.22%。 今年3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亦指出「要紮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 不過股價走勢上,馬鋼自5月份高位4.77元持續回調,上週才於3元水平初見反彈,暫時仍需觀察支持力度。

  • 集團日前再公布了截至6月30日止半年累計完成發電量1,435.48萬兆瓦時,按年增加33.4%;其中完成風電發電量1385.41萬兆瓦時,按年升30.83%;光伏發電量49.15萬兆瓦時,按年大升2.07倍。
  • 各國綠能政策挹注再生能源市場成長強勁,我國經濟部也訂定二五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將達兩成的政策目標,其中太陽能裝置容量將達二○GW,陸域風機與離岸風機目標則分別為一.
  • 贛鋒鋰業4月底公布今年第一季度業績增長也是非常強勁,按中國會計準則實現營業收入16.07億人民幣,按年增加48.9%,錄得純利4.76億元人民幣,增長60.5倍,主要受惠於期內銷量及售價大幅提升,首季毛利率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至30%。
  • 雖然去年碳排量確實減少了,然而氣候變遷壓力並不會因一年的碳排下降而舒緩,且值得注意的是,影響全球地表均溫真實的指標–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未降反增,在去年創下歷史新高的四一八ppm。

信義光能在6月中發盈喜,預計截至6月30日止半年盈利將按年大增1倍至1.2倍,主因是太陽能玻璃產品價格雖於今年第二季度期間大幅下跌,但上半年平均價格及銷量按年均有所上升,加上生產效率的提高降低了原材料及能源成本上升的不利影響,令集團的太陽能玻璃業務銷售及盈利能力增加。 除此之外,白銀也因工業需求可望連帶受惠,全球推行碳中和政策,太陽能發電為當前全球各國電力政策的扶持重點,而導電銀漿是太陽能電池的主要材料,導電銀漿即占白銀總需求的 10%,在未來太陽能發電持續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白銀需求將隨之大幅增加。 IEA資料指出,去年全球再生能源發電容量不受疫情影響,大增四五%,達到近二八○GW,是自一九九九年以來最高的一年,預期今、明兩年增加量也將維持在二七○到二八○GW左右,近三年新增量跟先前相比,可見顯著跳增,且再生能源占全球新電力產能超過九成,儼然成為當紅炸子雞。

碳中和概念股: 相關貼文

大唐新能源5月時公布了截至3月底止第一季度業績,表現有驚喜,按中國會計準則,實現營業收入33.63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40.9%;錄得純利12.12億元人民幣,大幅增長152.8%。 麥格理報告則指,太陽能玻璃價格下半年或有反彈,而信義光能維持產能擴張步伐,相信可有助帶動純利增長,同時維持至2025年市佔率比例約42至45%,重申「跑贏大市」評級,但將2021至23年每股盈利預期下調2至10%,目標價降12%至20.6元。 不過集團同時強調,由於太陽能玻璃產品平均市價於第二季度期間的不利變動,該業務分部於今年餘下月份的表現可能會受到影響。 極端氣候對地球影響已成為無法迴避的議題,「碳中和」成趨勢,除了碳中和概念股外,包含 ESG、5G 電動車、白銀等主題投資也連帶受惠,建議投資人可評估自身投資風險屬性後,分批投入碳中和相關投資,不僅可望享有碳中和趨勢獲利契機,更可達成「影響力投資」。 近期備受北水追捧的比亞迪股份,今年首季業績表現強勁,實現營業收入409.92億人民幣,按年增加108.3%,錄得純利2.37億元人民幣,增長110.7%。 雖然集團表示,業績增長主要是去年同期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及宏觀經濟下行影響,但無改市場對其業務前的看好態度。

花旗雖將今年比亞迪電動車及乘用車整體毛利率預測降至13%,但預期明年恢復至14%至16%,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由287元升至327元。 匯豐研究報告表示,光伏玻璃價格自今年2月起累跌達45%,至5、6月份有穩定趨勢,而信義光能雖面對原材料成本上漲壓力,但料公司成本效益將會有所抵銷。 該行認為,光伏玻璃市場需求仍強勁,故將信義光能目標價由15元上調至18.2元,維持「買入」評級。

碳中和概念股: 碳中和概念股懶人包 太陽能、風電股的機會來了!

碳中和為內地政策大方向,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去年9月的聯合國大會和今年4月的領導人氣候峰會上均承諾,內地將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即碳排放見頂後進入平穩下降階段,而2060年前則實現「碳中和」。 馬鞍山鋼去年業績理想,營業收入816.14億元人民幣 ,同比增加 4.2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9.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 75.74%。 期內集團生產生鐵1,855萬噸、粗鋼2,097萬噸、鋼材1,986萬噸,同比分別增加 2.49%、5.70%、5.81%,均創集團歷史新高。

【港股分析・碳中和概念股】近期內地對科網股刮起了新一波監管風暴,政策力度之強更是市場始料不及;不過同一時間,在市場上有另一個板塊,政策因素卻猶如和風細雨,為相關股份帶來蓬勃生機,說的就是近期被爆炒的碳中和概念股。 而近日市場也傳出由於晶片短缺影響已開始波及至住宅用太陽能發電市場,Panasonic也宣布將減產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核心設備「電力調節器」,據悉不少業者急於尋找替代品,有望使台灣電力調節器大廠台達電接獲轉單。 去年因疫情席捲全球,封城、停工抑制碳排放的成長,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去年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跌五.

碳中和概念股: 大唐新能源股今年價倍升

雖然業績公布後,贛鋒股價5月初受配股消息影響而下挫,但之後持續強勁回升,現已重上140元樓上,逼近2月時的149元高位。 碳中和概念股2023 碳中和概念股 國務院常務會議在上週三(7月7日)指出,將在試點基礎上於今年7月擇時啟動發電行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 下一步,還將穩步擴大行業覆蓋範圍,以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温室氣體排放,相關消息令碳中和概念股急升。

碳中和概念股

減碳迫在眉睫,如今不只碳中和,包括更進階的淨零碳排(net zero)與零碳排(zero CO2)都逐步納入成為各國政府的減碳計畫中,除歐美國家已將零碳期程入法外,連日、韓、新加坡等國也都積極制定政策。 至於作為全球最大碳排放國的中國去年也終於首度確立減排目標,預計二○六○達成碳中和。 比起各國政府,民間企業態度更顯積極,包括微軟、蘋果等企業皆宣示要供應鏈達到一○○%綠電,可見企業減碳也成為必修課。

碳中和概念股: 台股操盤人筆記 中國爆雷全球受罪,反觀AI投資趨勢仍明確

匯豐研究則指,比亞迪股份乘用車於5月份銷量同比增長54%,跑贏內地汽車市場的38%增長表現,在強勁產品週期帶動下,該行上調比亞迪今、明年收入預測分別3%及7%,以反映新能源車銷量展望,另外也看好其分拆業務如IGBT能源半導體等,預計有助釋放價值並帶來估值重評,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由340元升至350元。 碳中和概念股2023 大和報告指,贛鋒鋰業上游及下游業務同時擴張,受到內地LFP汽車電池需求強勁所支持,碳酸鋰價價格於第二季未有下降,管理層甚至預期第三季價格將進一步上升。 在產能提升及價格上升的支持下,該行重申贛鋒鋰業「買入」評級,在計入配股對每股盈利3.5%的攤薄效應後,仍將目標價由150元上調至152元。 花旗新發表研究報告,預期比亞迪7月至8月新能源汽車出貨量將達到5萬及6萬輛,並預料今年餘下時間將持續錄得增長,將2021至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測提升至53.7萬、74.7萬及100萬輛。

碳中和概念股

值得注意還有森崴能源,其為國內離岸風電統包工程(EPC)廠,主要產品為能源開發工程服務及電廠維運(設備維修)、太陽能發電廠、節能、儲能服務工程等全方位專業能源服務,受惠於政府政策推動及國際企業推廣使用綠電,今年首季EPS達二. 繼去年底登錄興櫃後,六月最後一日也正式送件申請股票上市,可望成為國內首檔上市的EPC廠,並有望同步貢獻正崴及永崴投控營運。 各國綠能政策挹注再生能源市場成長強勁,我國經濟部也訂定二五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將達兩成的政策目標,其中太陽能裝置容量將達二○GW,陸域風機與離岸風機目標則分別為一. 七四GW;然截至四月底的建置數,累計裝置容量皆未達政府所訂的目標進度,缺口不算小,在政府加快腳步之餘,市場也預期接下來這幾年將會有更多綠能裝置陸續上線,可望挹注國內太陽能與風能類股營運升溫。 瑞信報告指,為實現長期減碳目標下,預計內地將在下半年削減鋼鐵產量,在需求強勁下支撐鋼鐵價格。 該行預測,鐵礦石價格在下半年呈下降趨勢,將有利於馬鋼利潤率,因此上調公司2021至2023年盈利預測分別33.3%、34.1%、30.3%,目標價由3.8元上調26%至4.8元,評級由「中性」升至「跑贏大市」。

碳中和概念股: 碳中和概念股成股市新寵 分布3類板塊 大行推介4隻績優股

贛鋒鋰業4月底公布今年第一季度業績增長也是非常強勁,按中國會計準則實現營業收入16.07億人民幣,按年增加48.9%,錄得純利4.76億元人民幣,增長60.5倍,主要受惠於期內銷量及售價大幅提升,首季毛利率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至30%。 因應產能提升,加上其於科技上的優勢尚未反映,美銀上調大唐新能源今年每股盈利預測2.7%,2022年及2023年預測分別上調11.1%及16.2%,將目標價由2.4元上調至3元,重申「買入」評級。 美銀證券報告指,大唐新能源今年首五個月電力產能按年增加32%,該行雖維持大唐新能源今年的使用時數預測,但就上調2022年預測3%至2,285小時,2023年預測上調5.2%至2,333小時,相信今年使用時數每增加1%,將提升每股盈利3.2%。 近年來,台達電不只在IT、工業型電源供應器表現佳,在綠能領域的布局成效也相當亮眼,包括功率調節系統(PCS)、電池儲能系統(BESS)、控制系統與能源管理軟體(EMS)等,可將太陽能產生的直流電,轉換成電網與家庭使用的交流電,並且可針對不同的用電型態做調整。

根據定義,碳中和指的是一個國家或一個企業把排放到大氣中的「人為額外」碳排放量,以節能減排或是植樹造林方式來清除,或運用碳交易等方式取得碳權來抵換,達到正負相抵,名義上不製造額外的碳;當排放與清除量達到平衡就是「碳中和」,若清除量高於排放量則為「負碳排」。 受佳績消息刺激,大唐新能源股價由1.7元水平開始,一直升至7月初的2.45元高位。 碳中和概念股 在盈喜公布後,信能股價先急跌後回升,由13.4元起步,一直升至17.44元才受阻回落,現時走勢上似正醞釀另一波升勢,突破前高位後,有望挑戰20元關。 這場碳排戰,台灣沒有輸的本錢,在綠色供應鏈與邊境碳稅的壓力下,以外銷為主的台灣,若未及早因應,恐將喪失競爭力。 對此,去年台灣不僅在綠電自由化進程中寫下新里程碑,在台積電帶頭大買綠電後,企業購買綠電也成為新顯學。

碳中和概念股: 「中國加一」時代來臨,印度喜迎黃金十年大行情!

長線產業成長性佳,預期台達電未來營運可望維持穩健成長態勢,吸引三大法人頻頻買超,股價十四日以一根長紅強勢表態,若突破頸線回測有守,則有望繼續走揚。 七美元,漲幅高達九成,且連玻璃等諸多材料價格也都跟著大漲,高漲的成本壓得太陽能廠喘不過去,在虧損壓力之下,中國太陽能電池和模組廠商開始大規模停工,抵制採購多晶矽,近期價格終於鬆動,根據最新報價,矽晶片價格跌幅達八%,預期第三季太陽能成本壓力可望趨緩,太陽能股包括碩禾、元晶、安集、茂迪等營運有望走出谷底。 再進一步以發電種類來看,太陽能與風力發電一直居於領先地位,其中太陽能的發展預期到二二年,每年的新增量將達一六二GW,可望比一九年再高出五成的水準。 而風力發電去年因許多廠商搶在中國補貼逐步結束之前興建,推升全球裝機容量大增九成,達到一一四GW,雖二一、二二年市場增速將有稍稍放緩,不過仍較一七到一九年的平均水準高五成。 減碳」無疑已成為國際政治的核心議題,早自上個世紀,聯合國就預期到減少碳排放會是未來的重要發展目標,故一九九二年先是訂定《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並在一九九七年進一步通過《京都議定書》,要求簽署的國家需減少或維持適用於該國的碳排放量。 自此之後,「碳排量」遂成為評估環境成本的一項重要指標,目前全球已有超過一二○個國家和地區提出碳中和(carbon neutral)目標計畫,而二○五○年則為大部份國家所設定的碳中和目標年。

碳中和概念股

所謂碳中和,是指企業或國家在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後,通過節能減排或植樹造林等方式作出抵消,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碳中和概念股2023 雖今年第一季因東北季風影響,加上本土疫情爆發、國外人員進出不便,擾亂離岸風電工程進度,但長線趨勢並不會因此改變,世紀鋼、永冠KY、上緯投控、華城等第二季營運皆較首季成長,且下半年營運依舊持續看增。 更悲觀的是,隨著經濟活動開始復甦,IEA進一步預期,今年全球碳排放量預估將暴增十五億噸,恐創下史上第二大增量,一舉抵銷去年因疫情造成的多數減排量,這無疑是一大警訊。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