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台北確診人數6大好處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Eric on January 22, 2022

今日台北確診人數

自去年起累計3,139例確診,分別為1,106例境外移入,1,98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9例(案530、案1589、1676、1591、1886、2067、2068、2528、2530)移除為空號。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96例男性、91例女性、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31例)、印尼(12例)、韓國(4例)、奧地利(3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及泰國(各2例)、日本、加拿大、義大利、印度、寮國、香港、瑞典、法國及美國(各1例)移入,另124例調查中。 黃軒進一步說明,任何音調忽然改變,都是沙啞聲音的前兆或症狀,在Omicron病毒感染流行期間要特別注意,因為這可能是感染到BA.5病毒的症狀之一,不論有沒有接種疫苗,聲音沙啞的症狀都是一樣的。 本土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逐漸下降,醫師沈政男在臉書發文分析,全台新增曲線越來越平,而台北區已幾乎平掉了,因此他預估今日將跌破兩萬,是這波疫情的低點之一了,而能不能繼續破萬,將是一個問號。

今日台北確診人數

指揮中心統計,今年1月1日至4月23日本土病例共2萬6374例,其中2萬6278人為輕症或無症狀者、占比為99.64%,中症個案共88人,中症占比0.33%;重症累計8例,4人治療中、4人為死亡個案,重症占比0.03%。 根據疾管署新聞稿,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之3例境外移入,分別自美國、菲律賓、加拿大移入。 案2974為美國籍50多歲女性,於4月28日自美國入境,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在台期間無症狀,於5月20日進行採檢,於今日確診。 案3149為加拿大籍40多歲男性,於5月19日自加拿大入境,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並無症狀,於5月20日進行採檢,於今日確診。 案3038為菲律賓籍30多歲男性船員,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5月5日自菲律賓入境,檢疫期滿後於5月20日進行自費採檢,在台期間並無症狀,於今日確診。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6例境外移入個案,為4男 2女,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40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印尼(2例)、緬甸入境,入境日介於7月5日至7月19日;詳如新聞稿附件2。

今日台北確診人數: 境外移入個案

奇美醫學中心調查後發布新聞稿指出,此個案並非確診COVID-19,搶救團隊醫師已在死亡通知單清楚註明,且因病人到院前呈現OHCA狀態,也向家屬說明,死亡證明書須依法報請司法相驗後由法醫開立,影片控訴內容背離事實,嚴重打擊第一線醫療團隊人員士氣。 這篇文章報導了雲林縣在登革熱確診人數大幅攀升的情況下,特意製作黃色警戒旗插在確診民眾住家附近,以提醒他人留意。 其中有些民眾認為此舉有侵犯隱私之嫌,但多數民眾則表示可以接受並且表示這是提醒住戶要加強自身防蚊措施,以避免確診人數持續上升。 插旗子雖有一定的爭議性,但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增加疫情的宣導同時提醒民眾加強防蚊工作,是相當重要的。 先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曾表示,接下來會因為隔離6萬人而大亂,但沈政男指出,如果不進行居家隔離,接觸者進入社區後會造成染疫人數暴增,「過了腰部點,對民生運作才是重大考驗」,而目前最讓人擔心的其實是新北市,「新北疫調與匡列的量能是否就要被超越了?或者認為不重要了?如果是,那麼腰部點很快就會到來」。 沈政男表示,這個點在台灣何時到來,目前沒人清楚,但台灣仍可能靠圍堵控制疫情,高雄市降至27例就是最佳示範,「證明了如果沒有大量案例從外縣市湧入,高雄市有辦法控制BA.2疫情」,確診密度的城鄉差距是一道防線,「如果能夠好好守住,就可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今日台北確診人數

他認為疫情三年下來,雖然網路上許多鍵盤防疫專家,但若要預估確診數字「能講敢講而且講得大致可信的,就是鳳毛麟角了。」他提到,在三月底時確診輕症患者可能就可以不用通報了,因此僅能預估確診數至三月底,「現在一周新增總共將近十萬,到了月底一周新增將低於五萬,也就是每天都不高於一萬,約在四千到八千之譜」。 新冠疫情逐漸趨緩,確診數也跟著逐漸下降,對此,醫師沈政男昨(2)日於臉書發文表示,對於在三月底時輕症患者便可以不用進行通報的政策,建議在確診數維持到千例以下再實施;而尚未施打任何疫苗的老人家,也由於就算疫情趨近於零仍有死亡風險,仍建議要施打疫苗比較好。 指揮中心統計,自2020年起國內COVID-19累計10,069,539例確診、18,010例死亡。 而針對何時口罩能全面解禁,姜冠宇指出,如果參考新加坡模式,預測明年初1月6日會有新一波疫情,再加上台灣現在正在開放台商會返鄉,以及寒假比較早來,估計得等到1月中至2月觀察社區疫情流行狀況,因此口罩令要全面解除,明年3月才會是比較恰當的時機。 姜冠宇在臉書上發文表示,近日,自己和熟識的朋友聚會,過程中大家脫下口罩喝酒,期間他到附近飲料店點一杯飲料,看到鄰座一對情侶,男生邊講話邊吸鼻涕、吞痰,他立刻警覺把口罩戴上。 他也整理出三大用餐場景,提供給民眾參考;第一,是如果都是熟人,你看他們講話也都沒什麼問題,那就不用拘小節;第二,如果都是熟人,但一看一有人怪怪的,講話在吸鼻涕吞痰,那就戴上口罩;第三,如果很多夾菜的都是陌生人,根本無從掌控他們狀況,那也建議戴上口罩。

今日台北確診人數: 28本土增137例 確診數3/29起改每週公布

而杜承哲也指出,「這個帳號不是只會搞笑,他也很認真的在抹黑」,並貼出該帳號將土耳其發生強震的圖片錯認為台灣宜蘭發生地震樓房倒塌,如此誇張情境讓他直呼「拿土耳其的圖說是宜蘭,這就不好笑了」。 而有關我國至今確切的確診人數及死亡人數,根據衛福部公布資料顯示,截至2月17日凌晨,確診總數為987萬8848人,死亡人數為1萬7319人。 今日台北確診人數2023 李正喆近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家中成員一個接一個確診,自己也沒有倖免,成了家裡最後一個確診的人,當天早上因喉嚨癢,出門開會前快篩結果為一條線,他多等15分鐘後,快篩結果依然沒變,於是便放心踏出家門。 家用快篩試劑檢測讓民眾自己在家就能初步判斷是否確診,是快速又便利的篩檢方法,不過,台大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李正喆日前因喉嚨癢,做了快篩確認自己沒確診才出門,沒想到2小時後返家,快篩試劑竟從一條線變成兩條線,他也建議民眾做完快篩不要馬上丟棄。 另外,黃軒說明,國際權威期刊《科學(Science)》針對600個村莊、34萬人進行了持續5個月之久的研究,結果顯示村民如果配戴一般外科口罩,就有效降低35.3%新冠肺炎的症狀,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最明顯。

今日台北確診人數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8例本土病例(其中9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3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7月12日至7月19日。 今日台北確診人數 個案分布以臺北市7例為最多,其次為新北市6例、基隆市3例、桃園市2例;其中13例為已知感染源,餘5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新增3萬6168例本土病例,再創疫情以來新高,確診個案以新北市1萬2066例居冠,其次依序為台北市7716例、桃園市6271例、台中市1890例、高雄市1737例;另增45例境外移入病例。 指揮中心統計,自2020年起累計51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1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55例、台北市206例、基隆市17例、桃園市14例、彰化縣8例、台中市4例、宜蘭縣及新竹縣各2例,台東縣、雲林縣及高雄市各1例;另7例為境外移入。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國內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根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天發佈最新疫情統計顯示,全台今天新增本土187例,這也是連續6天都在200例以下,另境外移入1例,死亡個案則是增加21例;在縣市部分,新北市新增76例,使得其確診數字達到6000例,而台灣西部縣市自彰化(含)以南,則是持續零確診,不過,指揮中心仍呼各縣市要持續警戒,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今日台北確診人數: 本土增551例再創新高、境外112例

潘建志今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成功嶺第234梯次863名替代役在6月21日入營,進去前都有做過3次快篩,陰性才能入營,不料才過了兩個禮拜,就合計有335人在成功嶺確診,佔總人數38%,讓他忍不住驚呼,「38%的比例有嚇到我」。 新冠疫情仍持續在各國延燒,歐美國家近期也相繼檢出Omicron新型亞變種BA.4以及BA.5,其中由於BA.5的傳播力更強,可能會成為下波主流。 對此,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也發出警訊,針對BA.4和BA.5有更強的致病力,未來可能會導致更多突破性感染,因此他建議,為了要控制社區疫情、減少長新冠後遺症,「準備普遍開打第四劑疫苗」。 他也提到,台灣防疫措施從原本的「14+7」一路降到了「3+4」,就算之後又出現了真正的下一個希臘字母大魔王「圓周率π」病毒,相信世界各國頂多短暫對發生國採取措施,僅是為了搶時間做研究,之後仍會開放邊境。 林氏璧昨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對於猴痘應該不需要太擔心,因為短期內對全世界公衛影響最大的仍會是新冠病毒,而BA.4、BA.5未來能在各國掀起多嚴重、多大的疫情,他指出7、8月是觀察重點。

居住縣市以新北市144例最多(以板橋區37例為多),其次為台北市127例(以萬華區60例為多),桃園市13例、基隆市9例、台中市及彰化縣各5例、高雄市4例、宜蘭縣2例、屏東縣、南投縣、雲林縣各1例。 其中萬華活動史相關107例、茶藝館相關73例、某社團相關6例、某水果商相關5例、其他已知感染源24例、關聯不明72例、疫調中25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疫情記者會中公布,國內新增5172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定病例,分別為5092例本土個案及80例境外移入,72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指出,19日新增127例男性、140例女性確診個案,居住縣市分別為新北市129例、台北市70例、彰化縣28例,桃園市16例、高雄市8例、台中市5例、基隆市4例、宜蘭縣3例、台南市及新竹市各2例;新增縣市為台南市。

今日台北確診人數: 快訊/總病例數破600創新高!本土狂燒+439 境外移入+191

另外,對於中國將「新冠肺炎」改名為「新冠感染」,姜冠宇表示沒有意見,但「無論怎麼命名,對脆弱族群的危險都不會變」,姜冠宇指出,現在重症的確將低了,不過對身體非常脆弱的老人而言就是很可憐,「上呼吸道粘膜防禦就是弱、T細胞反應就是差流感、甚至一般感冒都有可能要他們的命」。 今日(11/12)本土確診人數持續下降,較昨日降低5.4%,較上周人數少6,351例,下降24.9%。 疫情降溫,防疫再鬆綁,自下周一(11/14)起,確診隔離日從7+n再降為5+n,並且取消各場所及24職類3劑令和快篩限制。

  • 不過在邊境開放上,李秉穎說,最近一、兩個月應該可以考慮從3+4變成0+7,其他國家陸續開放邊境,台灣不能落後太多,現在境外感染人數遠低於本土,若要完全阻斷除非14+7,重申年底前可以考慮0+7。
  • 他更指出如果單日達不到萬例以下,那就只能靠更多人確診來提升群體免疫,從染疫比例17%增加到20%,就會下行破萬了,只是若每增加1%確診人數,也會連帶的增加352人死亡,所以其實要付出的代價也很殘酷。
  •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每周二、三的確診數字都較高,但今天較昨天的確診人數降低7.3%,大多數縣市的確診人數都已下降,推估明天之後的確診人數會降至5萬以下。
  •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也指出,由於各縣市社區保護力不同,因此中南部的疫情還需嚴正以待。
  • 因此,黃軒呼籲,在BA.5病毒肆虐下,若不想要重症死亡,最好都能施打三劑疫苗以上。
  •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指出,近期國外研究發現,2022年因BA.5病毒造成的死亡率,似乎逐漸開始超過前兩年同期的總死亡人數。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43萬9279例確診,分別為1萬3957例境外移入、342萬526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 今日新增3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6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荷蘭(2例),印度、中國大陸、法國及瑞士(各1例)移入,另2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 沈政男說明,若BA.4、BA.5的Rt值為1.2,傳了90天,新增也只會有200多例,「如果台灣沒有BA.1、BA.2大流行,那麼BA.4、BA.5當然會大舉入侵,問題是台灣很快就會有17%人口感染過BA.2」,只要大家不要掉以輕心、不要讓人流指數回升太多,BA.4、BA.5目前構成的威脅並不大,因為台灣已經經歷了一波Omicron疫情。

今日台北確診人數: 今日確診17,240例本土個案 21例死亡個案,另增29例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隨疫情穩定,且各國普遍已改為以週為單位統計,而非每天公布,因此明天起將不再每天提供確診及死亡統計數,改成以週為單位,搭配疫情監測5指標,於每週四下午疫情記者會中說明。 今日台北確診人數 謝宗學昨日於臉書粉專「Dr.E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表示,台灣疫情趨緩,進入後疫情階段,但他發現最近兒童急診多半是再次感染或需要進一步檢查的病患,「因為需要診斷是併發症MIS-C或是再次感染,這類病人常被轉來大醫院急診做進一步檢查」,至於快篩陽確診的病患,大多在視訊門診就處理完畢。 今日台北確診人數 對此,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預估,台灣實際受到BA.4、BA.5影響的時間點,大約將落在8月15日至8月底之間,但不至於再度爆發大流行,單日病例數可能繼續維持1萬至2萬、最高有機率達到3萬。

今日台北確診人數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也指出,由於各縣市社區保護力不同,因此中南部的疫情還需嚴正以待。 國內疫情尚未穩定,而中國近期也將嚴格的防疫政策轉向,並在昨天宣佈將於明(2023)年1月8日解除邊境管制,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提醒民眾要注意3大點,「做好自己的事」,並針對中國把「新冠肺炎」更名為「新冠感染」,直言「無論怎麼命名,對脆弱族群的危險都不會變」。 國內疫情延燒,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BA.4、BA.5是7到8月觀察重點,但台灣在疫情應該會比較緩和,就算之後又出現真正的下一個大魔王「圓周率π」病毒,他相信世界各國頂多短暫對發生國採取措施,之後仍會開放國境交流。 沈政男在臉書上發文分享,過去民眾可能只看單天的確診數,就沒有曲線圖的概念,目前來看,新增數目已經形成七天一個循環。

今日台北確診人數: 今本土+5092確診個案 新北市、桃園市、台北市三都破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新增439本土病例,另增191例境外移入,總確診數破600人創新高。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確診個案分佈18縣市,以新北市145例最多,台北也有100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公布國內新增68732例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本土確診個案、19人死亡,另增37例境外移入。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近日台灣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本土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宣布新增267例本土病例,當中不明感染源49例、疫調中27例。 黃軒指出,聯合國機構最近幾個月才提醒,雖然部分地區確診數正在下降,但各國仍然需要保持警惕,並維持戴口罩等防疫措施,根據美國研究顯示,戴口罩可有效降低新冠病毒的傳播,即使與確診者面對面接觸,戴口罩也能減少病毒感染的嚴重程度,尤其若在新冠肺炎流行區域要求民眾戴口罩,每周死亡病例可以下降4倍左右,每天確診人數則平均會下跌2%。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2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2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2例具慢性病史、14例未接種3劑以上新冠疫苗。

確診人數中,臺中市8341例,高雄市8048例,新北市6878例,臺南市5527例,彰化縣4625例,桃園市3853例,臺北市3550例,屏東縣2951例,雲林縣1821例,南投縣1462例,苗栗縣1438例,嘉義縣1417例,新竹縣1051例,新竹市945例,嘉義市943例,宜蘭縣918例,花蓮縣789例,臺東縣712例,基隆市589例,澎湖縣298例,金門縣156例,連江縣27例。 根據疾管署「全國本土病例地理分布圖」與今日指揮中心公布的新增個案,今年1月以來全台各地共有1331人確診,確診數多寡依序分別為新北市592人、台北市529人、桃園市82人、彰化縣58人、宜蘭縣21人、基隆市17人、高雄市12人、台中市9人、新竹縣4人、新竹市3人、台南縣2人、苗栗縣1人、雲林縣1人。 2020年起累計85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4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臺北市322例、基隆市30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 2020年起累計85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4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5例、臺北市322例、基隆市30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 2020年起累計2377例死亡病例,其中2,36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973、台北市573例、台中市110例、基隆市106例、桃園市90例、高雄市87例、台南市66例、彰化縣61例、宜蘭縣53例、花蓮縣48例、屏東縣46例、雲林縣33例、台東縣29例、新竹縣22例、嘉義市及南投縣各16例、嘉義縣14例、苗栗縣12例、金門縣及新竹市各3例、澎湖縣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 2020年起累計856例死亡病例,其中84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5例、臺北市322例、基隆市30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

今日台北確診人數: 今日確診較上周降25%!11/14起確診隔離5+n 各場所和24類職取消快篩及3劑令

最後,姜冠宇醫師提及,「大家最愛聽的陰謀論:會不會有『煉蠱』?」對此,他認為,煉蠱再煉,都是煉那種「傳染力」比較強的,但因為「重症率較高的」傳不快,因此會被傳染力高的蓋掉,所以提醒民眾不必太擔心,同時強調,「你該做的都做了,自然就不用擔心了」。 另外,林氏璧指出,除非後續出現更多證據,目前打原始株做出疫苗的第4劑,他建議在65歲以上或有免疫不全的族群施打,mRNA次世代疫苗美國期盼在10月開打,不過是針對BA.4、BA.5,還是Beta、BA.1,還未能有答案,只能等累積更多數據才能做出定論。 對於國境限制,他表示,全世界國家目前沒有幾個為BA.4、BA.5再度縮緊邊境,之後也應該也不會,畢竟隨著這些變種株傳染力越來越增加,想靠邊境政策就擋下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國境開放相互交流應該是不太會回頭的趨勢。 對於BA.4、BA.5的免疫逃脫,他直言其實結論都是大同小異,「BA.4、BA.5對BA.1染疫者會有免疫逃脫,但程度比BA.1對Delta小很多」,且台灣多數是BA.2,所以免疫逃脫程度會更小。

  • 不過陳秀熙也表示,台灣才剛經歷BA.2的大規模流行,自然感染加上疫苗追加劑的保護力已經達到7成,疫情帶來的衝擊會減低,患者還是以輕症或無症狀居多,只要做好防疫超前部署,民眾不用過度驚慌。
  • 家用快篩試劑檢測讓民眾自己在家就能初步判斷是否確診,是快速又便利的篩檢方法,不過,台大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李正喆日前因喉嚨癢,做了快篩確認自己沒確診才出門,沒想到2小時後返家,快篩試劑竟從一條線變成兩條線,他也建議民眾做完快篩不要馬上丟棄。
  • 沈政男表示,這個點在台灣何時到來,目前沒人清楚,但台灣仍可能靠圍堵控制疫情,高雄市降至27例就是最佳示範,「證明了如果沒有大量案例從外縣市湧入,高雄市有辦法控制BA.2疫情」,確診密度的城鄉差距是一道防線,「如果能夠好好守住,就可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 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宣布有本土確診89352例,境外移入37例,總共89389例確診(包含76例死亡)。

謝宗學表示,新成立的兒急團隊已運轉將近1年,春節假期是全台兒童急診每年最艱困的時間,假期期間仍堅持 24 小時全時段均由兒科醫師看診,不過代價是每位兒急主治醫師,只能有3天不連續的休假。 疫情監測5指標,包括中重症通報趨勢、醫療資源使用情形、口服抗病毒藥物開立數、住宿式機構陽性率及變異株監測。 今日台北確診人數 登革熱疫情升溫,從南臺灣擴及其他縣市,一名女大生透露,住在雲林古坑的奶奶告訴她村裡開始抽血檢查,陸陸續續有噴藥清消、人員稽查等行為,後來才知曉村裡「登革熱失控了!」不只左鄰右舍接連確診,就連奶奶也難逃這波疫情確診了,讓她非常不捨。

今日台北確診人數: 今日新增22559例本土、32例死亡!全台疫情升溫時間曝光,醫提醒出現1關鍵症狀就該小心

指揮中心統計,累計1,801,53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784,759例排除),其中15,453例確診,分別為1,241例境外移入,14,15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個案中累計106例移除為空號。 2020年起累計77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6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84例、臺北市292例、基隆市27例、桃園市23例、彰化縣14例、新竹縣10例、臺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南投縣及高雄市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宣布有本土確診22138例,境外移入153例,總共22291例確診(包含30例死亡)。 確診人數中,新北市4109例,桃園市2799例,臺中市2772例,高雄市2492例,臺北市1936例,臺南市1601例,彰化縣1033例,新竹縣873例,苗栗縣603例,新竹市546例,屏東縣537例,基隆市482例,雲林縣452例,南投縣377例,宜蘭縣376例,花蓮縣294例,嘉義縣291例,嘉義市193例,臺東縣158例,金門縣126例,澎湖縣82例,連江縣6例。 今日新增5092例本土病例,為2446例男性、2641例女性、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發病日介於今年2月23日至4月24日,其中包含2957例為無症狀感染。 個案分佈為新北市1731例、桃園市1071例、台北市1027例、基隆是301例、花蓮縣182例、台中市150例、高雄市147例、宜蘭縣122例、新竹縣57例、彰化縣56例、台南市47例、屏東縣40例、雲林縣38例、台東縣29例、苗栗縣24例、新竹市20例、嘉義市17例、嘉義縣15例、南投縣11例、金門縣4例、連江縣2例、澎湖縣1例。

今日台北確診人數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