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餐飲7大著數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Tommy on November 30, 2020

綠色餐飲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更是預測到2030年海洋塑料會多於海洋生物,高過75%的塑料僅由10種產品組成,其中的6種與餐飲相關。 綠色餐飲年會暨頒獎典禮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輔導,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與綠色餐飲指南主辦,包括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農委會農糧署署長胡忠一、農委會農糧署北區分署王安石署長、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里仁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妙玲等相關首長與各界賢達等都親自與會與頒獎。 蘇貞昌院長與陳吉仲主委更是在每家綠色餐廳內都有懸掛的綠食宣言巨幅版布旗上簽名,並與現場貴賓共同合影,足見永續飲食發展已是國家社會各界的共識目標。

特別的是,食材不少來自於大樹區小農,身為大樹人的梁馨予說:「剛開店時尚未有綠色友善餐廳的概念,只是覺得大樹有很棒的小農,單純想使用在地食材而已。」以行動表現對家鄉和土地的支持。 除此之外,在減少耗損與浪費的作法上,餐廳在使用有機食材時,可能連鳳梨皮都拿去熬高湯,或是整隻魚從頭吃到尾(又稱全食料理),愛惜食材、不浪費食材,將得到的資源進來去利用,也是我們鼓勵餐廳,也希望全民在飲食上能共同來響應的觀念。 綠色餐飲2023 因為這陣子疫情的關係,很多的餐廳開始使用外帶或冷凍包,其實造成了蠻多的垃圾產生,這也是我們綠色餐廳最近一直在討論的,如何找到更環保的包材,還能符合消費者的使用方式。

綠色餐飲: 綠色餐廳是什麼?餐飲業者該如何加入綠色餐廳認證?

此外,北、中、南、東各區各有一名「最佳友善有機食材獎」,表彰對有機友善農業貢獻卓著的店家,分別由北區的「呷米蔬食/素食餐廳」、中區的「禾豐田食」、南區的「均食堂」與東區的「一簞食」獲得。 從產地、餐廳到消費者都永續的綠色做法,在國際上已行之有年,兩人向英國永續餐廳協會(The Sustainable Restaurant Association,以下簡稱 SRA)取經,並參考SRA的建議,先在台灣發起倡議:「要讓來到餐廳的消費者對餐廳理念有感」。 一進門馬上被餐廳中心的木頭樹給吸引,車庫與築樂居設計團隊合作,除了選用質樸的木材營造出空間的溫潤感,更採用OLED健康光源,從象徵友善大地的大樹意象中片片垂落,彎曲的角度拉出層次感,讓追求健康無添加的用餐環境更添亮點。 「車庫」的餐點設計中西式並進,選用許多桃竹苗地區小農的有機作物,烹調以美味為前提,但「好吃」只是車庫的基本主張! 市場明朗且持續成長的環保趨勢,證明落實環保和綠色營銷計劃,提供符合永續食材及生產方式的產品,將為品牌帶來可觀的競爭力。 快速發展帶來的失衡及破壞,各種環境及疾病的傷害,敲響了地球未來及人類生存的警鐘。

《食力》合作倡議的台灣本土綠色餐飲指標評鑑「綠色餐飲指南」2022年7月27日正式公布第二屆綠色餐廳年度評鑑入圍名單,共計77家餐廳角逐17項大獎殊榮,得獎名單將於8月19日於「2022第二屆綠色餐飲年會暨頒獎典禮」中正式公布。 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玠廷,於主持綠色餐飲論壇時分享一位有機農的心聲:「希望有機農業在20~30年後變成慣行農業。」他表示,有機農業不只有賴農友間的合作,更需找出與供應商、綠色餐廳與消費者的合作方式。 自2018成立以來,綠色餐飲指南已串聯全台222家綠色餐廳共同推廣綠食宣言運動,近兩年疫情期間仍逆勢成長,已有五星級飯店餐廳加入。 和去年首屆頒獎典禮時的165家相比,成長超過34%,是疫情下餐飲業值得注意的新態勢。 本屆綠色餐飲指南的17個獎項展現綠色餐廳本身的多元能量,除了選用與推廣友善食材與在地食材,還能參與社區連結,降低耗材、社會公益等議題。 當永續食農成為全球趨勢,外食餐廳在民眾日常飲食與整個食農產業扮演關鍵的角色!

綠色餐飲: 該變天了 台灣新食代如何創新

透過本文一起了解得獎店家如何運用在地綠食材減少碳足跡,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 「將安全的食材送至餐桌、落實綠色飲食生活、讓農民開心生產安全食材、讓餐廳放心製作美味料理、民眾安心食用品嚐食材原有的味道。」是高雄推動「綠色友善餐廳」的核心目標,響應環保低碳生活的世界趨勢,搭起農民、主廚和消費者三方間的健康飲食橋梁。 ◗  在地當季食材運用獎 CELEBRATE LOCAL & SEASONAL  ◖ 充分使用本土與順應著自然時序與環境風土的食材,大幅地減少食物碳里程,即是對環境友善的積極行動;同時以餐點的巧思設計來發揮在地食材最佳特色,為我們想要鼓勵的對象。 2023年將導入英國永續餐廳協會之Food Made Good永續餐飲經營評鑑標準。

綠色餐飲指南「葉級餐廳」可獲葉級餐廳專屬證書與更多資源協助,包括但不限於聯合採購、聯合行銷、社群串聯如綠色餐廳經營者共學課程、食材研究會等,此外也將協助其與全球永續餐廳接軌國際認證與參賽。 綠色餐廳是以環境友善為理念,並有效利用能源的概念建造、設計、運營廢棄物的餐廳,提供環保、低碳之供餐及用餐環境,以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也呼應氣候變遷、食品安全、循環經濟等議題。 隨著台灣的綠色餐飲意識逐漸普及,小至獨立營業、老牌餐廳,大至五星級飯店、連鎖餐飲業紛紛加入綠餐,運作四年後,2022年,綠色餐飲指南進一步推出評鑑制度,將餐廳分為「一葉、二葉、三葉」等級,正式接軌歐洲的綠色餐飲系統,全球共同推動這股綠色商機。

綠色餐飲: 台灣的轉角奇蹟:365天有365種早餐

日前,7-ELEVEN慶祝亞洲第1萬間店在台南安平盛大開幕,緊接著宣布自有品牌「天素地蔬」攜手首屆米其林綠星餐廳「陽明春天」,聯名推出不含奶、蛋、五辛的蔬食餐點,讓吃素變得時尚又美味,鼓勵全民共同為永續飲食盡一份心力。 安口不僅提供可靠滿意的食品設備,更能透過專業顧問的角度,分享減碳政策的實際經驗及趨勢給客戶。 以安口的企業使命:「讓全世界都能享受安心可口美食的推手」為基礎上,為您打造綠色製程並帶來永續的安心商機。 碳排放是餐飲界的最大挑戰,讓民眾開始反省畜牧界的碳排問題,並合併健康考量,逐漸加強對蔬食的需求。 全球已有超過 15 億人加入蔬食的行列(約占全球比例的22%), 且市場規模預計將以年複合率 12.4% 快速成長到 2027 年的 291.9 億美元。 張維真與妹妹都很愛吃,也很重視食物來源,過去都自己購買有機食材,自己烹調。

  • 有一天,姐妹倆突然有個想法,何不開一家餐廳,賣自己愛吃、敢吃的食物?
  • 7-ELEVEN發揮永續綠「食」力,自有品牌「天素地蔬」2020年上市以來,致力推動「週一蔬食日」,獲得廣大消費者響應;據統計,2021年因「天素地蔬」所節省的碳排放量,約等於4座大安森林公園的貢獻。
  • 也因為有從通路消費的市場需求力量,回頭支持食品生產商,面對採溝方的要求,生產及供應商更有動力做出回應,從而做出以低環境成本為原則的改變,以結構性消費力量支持飲食產業真正永續。
  • 隨著了解食物對人體健康與生態環境的影響,她燃起投入有機農業的念頭,恰巧遇上想把農夫市集轉型,開拓新方向的黃俊誠,兩人聊過之後發現目標一致,決定加入協會,發揮行銷溝通專長。
  • 「綠色餐飲指南」自2018年成立以來,3年來已串聯全台222家綠色餐廳共同推廣「綠食宣言」運動,近兩年疫情期間仍逆勢成長,五星級飯店餐廳也支持加入。
  • 關於本次最佳綠色餐飲的評選,擔任頒獎主審之一的綠色餐飲指南南區總召張維真表示,其實願意共同響應綠食宣言的綠色餐廳都很優秀,每一家都有其特色與用心之處,所以從入圍評選到最後決選都相當困難。

高中畢業的蔡易達,放棄了甲組籃球聯賽的機會就讀餐飲管理,畢業後直奔飯店法菜餐廚習藝,經過四年多的基本訓練與實習,再接續法藉主廚Sean David二年多的調教與啟發,教他從昂貴稀有法餐食材轉換成唾手可得的在地食材重新出發,觀念大挪移後的法廚技藝遂成為他熟練的必備手法。 「你買衣服尚會看一下材質,為何對吃下肚子裡的食物那麼不在乎呢?你不該知道每一道菜有放哪些食材或調味料?主廚怎麼做這道菜?料理這道菜色的理念是什麼嗎?我們都應該知道自己吃到的是什麼。」張皓福話匣子打開語重心長地說著。 和疫情連動,餐廳開發宅配商品、拓展外賣副品牌、轉型成零售通路、線上線下全通路整合等等,在接下來應會越來越常見。 數位落差過巨的家庭小鋪或老店或許力有未怠,還有資源與知識的業者,請把疫情放在心上。 三級警戒使內用收入瞬間歸零之驚慌,台灣餐飲業者已有領教,作為經營者,真的不要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如何開拓收入來源、挑戰新商業模式,將持續考驗業者的基本功、反應力與執行力。 由左至右:瑠公農業產銷金會楊旭宸執行長、里仁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李妙玲總經理、立法院游錫堃院長、綠色餐飲指南創辦人黃俊誠、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陳啟榮主秘、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北區王安石分署長.

綠色餐飲: 最美的全聯台東中山門市變課堂 提供偏鄉孩童一日沉浸式食育機會

這些餐廳在實際執行層面其實有其難處,別的不說,光是要跟街坊鄰里那麼多一般餐廳競爭,就已是「不平等」:在成本上不平等、在食材取得的難度上不平等,甚至,在員工福利上亦不平等(綠色餐廳要給予較為合理的員工薪資和福利)。 但對餐廳來說,採購資訊揭露等同於公開部分商業機密,餐廳會願意提供嗎? 黃俊誠說,願意參加的餐廳都相當願意公開,「綠色餐廳業者用了相當好的食材,還會怕別人知道?」不過每家餐廳使用有機、友善食材比例不等,未來綠色餐飲指南的採購系統正式上路後,會開始執行分級制度,並定期公開表揚優秀的綠色餐廳。 過去農糧署已建立有機之心美食餐廳、環保署亦有惜食餐廳名單,綠色餐飲指南又有何不同? 綠色餐飲指南共同創辦人何佳穎表示,目前綠色餐飲指南已有108家餐廳,分布於全台各地,囊括的不只是餐廳,也包含有機、友善農民、有機農場和其他通路,除了搜集餐廳製作地圖外,還會以不同食材、料理和活動來串連餐廳。

綠色餐飲

從甘樂食堂開始,十多年來團隊在三峽不斷努力,禾乃川國產豆製所的成立,同時也是技能培育所,扶植對象包含:中輟生、更生人、二度就業婦女,提供社區弱勢族群就業機會。 讓他們有一技之長、同時能持續提供工作機會,還持續推動社區營造、串聯起三峽在地傳統工藝, 投入兒少陪伴、土地關懷、工藝扶植計畫等等。 綠色餐飲 全台分店皆使用有機農場的當令新鮮食材,加上自家有機手作工坊每日生產的天然酵母窯烤麵包蛋糕、有機豆漿豆腐等,從生產食材至供應餐點,全數一手包辦。

綠色餐飲: 綠色餐飲

這兩種標章由民間組織出發,具有產銷供應鏈(COC)產銷監管驗證,其標準與訂定完全開放,以共善共好的方式鼓勵與產業對話。 透過優秀的加工技術能做出高營養成分,又不傷害環境動物的食品,達到農產品和人類飲食的永續,甚至改變人類飲食習慣。 支持台灣在地有機農作,知道台灣在地水果的好,確保蔬果可以完整保存利用,以各種品嘗方式,呈現在地的新鮮美味。 張皓福是隱身巷弄的TU PANG TSIU地坊餐.酒主理人,也是專攻食物烹調的地坊。 會中也舉行了針對永續食材供應鏈議題的短講與論壇,探討綠食產業與永續食材的下一步。

綠色餐飲

除了信任其團隊長期投入集結友善農友的「水花園農夫市集」,彼此的想法理念都很契合,我和高雄的綠色餐廳和農夫市集也算是熟絡,得以參與這個意義重大的任務,我感到榮幸。 Andrew Stephen說明,SRA已建立10年,透過平台建置讓綠色餐廳、消費者及各式包材及硬體通路彼此交流,累積聲量後,會員就如滾雪球般成長,目前全英國有3萬多家餐廳加入SRA評級制度(占全英國餐廳的7-8%),甚至連Uber Eats都來向SRA索求綠色餐廳名單。 由法餐南霸天簡天才師傅經營的天才餐飲事業群,在高雄經營超過十年,前後設立了法式餐廳、歐式料理、烘焙坊、Pizza餐廳,目前共有四間餐廳和三間烘培門市。 集團首重團隊成長,在兩年疫情期間雖然面對艱困的大環境,依然在今年三月成立新店面,結合Pizza和烘焙坊。

綠色餐飲: 海洋廢棄物8成來自飲食塑膠包材!非必要的過度包裝可優先捨棄

綠色餐飲指南讓有機農民、綠餐業者、消費者與生態環境成為四大贏家 綠色餐廳以六大綠食宣言為原則,包括優先採用有機友善食材、優先採用當地當令食材、遵循永續生態及海洋原則、減少添加物使用、提供蔬食餐點選項與減少資源耗損與浪費。 綠色餐飲指南創辦人、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秘書長黃俊誠表示,永續飲食已是全球剛性趨勢,更是台灣作為飲食大國與產業環境向上升級的關鍵機會。 當產業有了與消費者明確溝通的永續標準、產業升級的系統和共學社群的支持,就能夠形成一股具有正向循環的支持力量。 欣見國內領導飯店業者雲朗觀光集團旗下的雲品溫泉酒店,能夠加入綠色餐飲指南,作為台灣未來觀光飯店業的發展典範,從飲食、農糧更近一步推動台灣永續觀光發展,希望邀請更多的餐飲相關夥伴,一起攜手創造永續飲食與觀光的標竿與世界典範。 由法餐南霸天簡天才師傅經營的天才餐飲事業群在高雄經營超過十年,前後設立了法式餐廳、歐式料理、烘焙坊、Pizza餐廳,目前共有四間餐廳和三間烘培門市。 這兩年疫情期間雖然面對艱困的大環境,依然在今年三月成立新店面,結合Pizza和烘焙坊。

不論是商務或家族親友聚會,竹科內的車庫餐廳,以徹底綠色的餐飲食材、美學和廚藝,提供美味的餐酒茶,他們構實了完整的從產地到餐桌,特色強烈,氛圍坦適,讓晶圓與面板冰冷的銀色與灰色天際線,有了綠的溫暖。 2020年起,7-ELEVEN率通路之先,推出素蔬食辨識LOGO;2022年7月起,更將13款標章革新,針對蔬食是否含有五辛、奶、蛋加強標示,方便素蔬食族群輕鬆辨識成分,安心享用美味。 這是7-ELEVEN為大眾設立最便利、永續的社會廚房,透過「天素地蔬」,人人都能友善地球。 「天素地蔬」上市以來引領素蔬食潮流,長期推動「週一蔬食日」,提升全民綠色消費意識,冷藏鮮食專區多樣化的微波即食餐點不僅受素蔬食者推崇,也受到大眾喜愛,已在超過2,500間門市設置。 2021年累計已減少1,552公噸碳排放量,接近4座大安森林公園的每年碳吸附量。

綠色餐飲: 餐飲外送如何送進你心坎?

更特別邀請到來自花蓮、臺東的部落小農至現場,分享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輔導小農作物產品化的過程,以及未來建立永續食材採購系統的潛力。 「綠色餐飲指南」今舉辦「2022第二屆綠色餐飲年會暨頒獎典禮」,正式公布綠色餐廳年度評鑑獲選名單,共計32家餐廳拿下17項大獎殊榮。 在現今競爭之餐飲業中,特色餐飲氛圍空間的需求越來越高,如何開一間餐廳需要專業的團隊分析消費空間動線、廚房操作動線及室內裝修技術等三個層面,提供一系列全面的優秀服務。 這個自利利他(它)不是只有人類跟人類,還包含人類跟環境,人類跟其他的生物,所以我們選用的食材必須是有機跟友善的,料理方式是對環境比較低碳成本的。

綠色餐飲

車庫的客人不僅有慕名而來的外地客和園區內的上班族,也經常有國外差旅至此觀廠的外籍專業人士,開完會以後,竹科主管和老闆們往往邀請這些外籍重要客戶,前往車庫餐廳用餐。 來自國內外四面八方的高素質客人,加上陳來助最高規格的嚴謹創業精神,驅使車庫團隊的經營態度,力求從裡到外一致性的完美。 專業去刺後的虱目魚,使用微晶冷凍技術,利用電、磁、量子共振技術,將水分子變小,冰晶變細,完整保存魚肉的鮮度。 解凍時既沒有血水的困擾,也節省了處理魚骨、內臟的時間,魚肉的鮮美被成功保存,車庫主廚僅需以鹽和米酒簡單調味,穩定、溫柔的中火,慢慢烤以逼出多餘的油脂,最後再襯上焦糖般的洋蔥絲,讓魚肉的甜與洋蔥的甜,引出迷人討喜的台灣味。 請填寫下方詢問函表單,安口的專業顧問將會評估您的產品與現有規劃狀況來安排進一步接洽,深入了解您可能遇到的情況並推薦適合您的生產解決方案。 綠色餐飲2023 三年前甚至透過高雄農會找到種了半世紀的土芭樂農民,成就了點菜率超高的「土味」精釀啤酒與土芭樂蛋糕。

綠色餐飲: 飲食產業應兼顧經濟與生態 生物愈多元才能守護糧食作物

主廚曾武祺因為與農夫的密切接觸,更了解小農在生產銷售上面臨的問題,他希望除了貨物往來之外,也能藉由餐廳力量,多幫小農一點忙。 TU PANG TSIU 地坊餐.酒,藉由食,譜寫出源自台灣這處地坊的飲饌之事,創意出充滿季節感與在地風味的料理,從食材就可看見季節、土地、自然、心情。 更相信飲食革命的最後一步是消費者,只要越來越多人做對的選擇,革命就會成功,TU PANG TSIU 地坊餐・酒也做出一道道滿溢著大自然美好的料理,讓餐桌上的享受及樂趣擴大無限,成為飲食對的選擇。 當大家了解了各式捕魚法對海洋生態的影響,也會開始詢問小農食材何處買?

綠色餐飲

這幾年來市集採買有機食材的民眾越來越多,市集去年的營業額就突破千萬,不但是農民重要的收入來源,還有盈餘可以回饋弱勢團體與社區。 口碑造就常客蒞臨之外,一年至少四次的新菜單,是消費者期待與再訪主因之一。 至於新菜單的設計,蔡易達解釋說,店內六七位廚師都有著不同背景,有中餐廳、海鮮水產行和擅長蔬食料理等,在這樣的成員配置下,只須依照季節產出、食材內容清楚,新菜單便於焉成形。 每道料理上桌時,服務人員即會重點說明食材、料理特色及建議享用方式,主廚張皓福不時也會來到桌邊,詢問食用感想及說明菜色。 最後一道料理上完後,張皓福即會說菜,把今天呈現料理的食材挑選、特色、料理法,到食器都會做出生動講述,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深入淺出的讓消費者對入口的每一道食物有更深層的認知。

綠色餐飲: 農夫市集下一棒 綠色餐廳也要打群架

秉持從產地到餐桌、隨季節律動的堅持,優先選用小農食材,如來自元品菓菜行的當季根莖類水果,來自地利香草村的香草茶、來自新竹北埔的東方美人茶,為用餐者提供無食品添加物、營養均衡的蔬食料理。 綠色餐飲指南串連餐廳與消費者 2019年上半年,「綠色餐飲指南」(簡稱GDG;Green Dining Guide)工作團隊正式發起「綠食宣言運動」,邀請全台注重食材安全和永續環境的綠色餐廳加入,在餐廳空間掛起「綠食宣言旗」,承諾履行旗幟上所宣告的六項綠色餐飲準則。 迄今,全台響應餐廳已超過兩百家,甚至在近期將看到「葉級」分級制正式上路,讓落實綠食宣言程度較深的餐廳脫穎而出,得到更多的社會關注。 發現綠色餐廳的正面影響力 綠色餐飲 初始,我曾以為綠色餐廳的核心善意僅是「顧健康」。 這是出發點沒錯,但投入之後才漸漸發現自己的正面影響力不僅止於此。 固定大量採買有機食材,可以為善待土地的農友提供穩定收入;堅持使用當令食材,對員工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啟蒙;對社會大眾而言,綠色餐廳可以發揮食農教育功能;對地球環保而言,支持友善耕作也是最基本的行動。

  • 玉米腰果湯 濃厚醇香的玉米腰果湯,加上微烤過的紫玉米碎末,香味、口感、視覺都更上乘。
  • 大家好,我們是《綠色餐飲指南》的共同創辦人黃俊誠和何佳穎,綠色餐飲的核心,就是減少環境成本的餐飲方式。
  • 除了各區總召們的親訪及專業評選外,2022年增設的「消費者最愛餐廳獎」2022年7月27日~8月8日開放全民線上票選,並將於8月12日揭曉各區消費者最愛餐廳。
  • 本屆共有77家餐廳入圍,過程由各區召集人與顧問挑選出綠色餐廳,結合英國永續餐廳協會(Sustainable Restaurant Association)的機制與參考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指標(SDGs)進行最後評鑑。
  • 安口於 2022 年導入 ISO50001 能源管理系統,以國際標準落實淨零碳排的目標,投入研發成本變更機器結構使用低GWP的環保冷媒,大幅降低環境汙染,並讓所生產的設備皆有優異的製冷效能。

由來是雲林高鐵造成當地地層下陷,農民種植毛豆以求改善,於是讓各餐廳設計不同毛豆料理串連消費者,各家大廚使出渾身解數,端出的料理有毛豆臭豆腐、毛豆冰淇淋,還有毛豆九層炊,創意十足。 2019年底,綠色餐飲指南還建置了「綠媒體」,訪問各家餐廳並撰文介紹,總編輯林美慧表示,綠色餐廳、有機及友善農民的用心努力應當被人看見。 此外,綠建築、綠色媒材元素等也是綠媒體策劃的主題,例如以專題介紹國產竹,並將竹子應用於市集攤位佈置。 「一開始想去找綠色餐廳(註),請他們跟農夫多買點菜,去了才發現綠色餐廳也很辛苦。」黃俊誠坦言,有機、友善農民及綠色餐廳都面對生存危機,顯示出國人的飲食素養仍未普及,因此發想建立綠色餐飲指南,將目前有機、友善的農民、通路及綠色餐廳做集結。 我們自2000年4月16日起,每日發行「環境資訊電子報」並建置「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

綠色餐飲: 環保生活,集點享樂

二葉級餐廳共二十七家:符合一葉標準,有機友善食材使用比例需達60%以上並符合下列指標:永續環境的資源節約政策、社區關係、綠色飲食、公益行動推廣等項目總分為60分,若獲得70%以上分數,即獲得二葉之資格。 她補充,推動綠色永續飲食的綠食宣言有六大重點,包含優先採用當地當令食材、優先採用有機友善食材、遵循永續生態及海洋原則、減少添加物使用、提供蔬食餐點選項,以及減少資源耗損與浪費。 綠色餐廳以六大綠食宣言為原則,包括優先採用有機友善食材、優先採用當地當令食材、遵循永續生態及海洋原則、減少添加物使用、提供蔬食餐點選項、減少資源耗損與浪費。 綠色餐廳以六大綠食宣言為原則,包括1- 優先採用有機友善食材/2- 優先採用當地當令食材/3- 遵循永續生態及海洋原則4- 減少添加物使用/5- 提供蔬食餐點選項/6- 減少資源耗損與浪費。 此外,英國永續餐廳協會Food Made Good 英國執行長Simon Heppner也特別跨海恭喜台灣的綠色餐廳,更提到在疫情嚴峻的2020年,在英國反而看見了人們對於餐飲的永續性有著與日俱增的興趣!

綠色餐飲

自2018成立以來,綠色餐飲指南直到今日已串聯了全臺灣165家綠色餐廳,共同推廣綠食宣言運動。 在這三年中,綠色餐飲指南團隊看到了許多綠色餐廳結束營業,但同時仍有許多新進的經營者,願以綠色、永續經營理念開始他們的第一家餐廳。 評鑑指標為餐廳在「採購」、「環境」、「社會」三大面向上的永續力,並以餐廳提供之問卷作答、全臺總召及顧問走訪,客觀記錄綠色餐廳在三大指標上的努力,而評選出符合綠色餐飲標準達60%以上之餐飲業者,按程度與內容授予榮譽獎座。

綠色餐飲: 台灣乳業將迎來史上最慘淘汰潮

融合法式頂級廚藝與台灣在地優良食材,表現南台灣海鮮食材的細緻鮮美。 里仁行銷經理陳美慈表示,入圍的食品廠商們長年支持本土作物與食農循環,他們的用心與努力非常值得肯定! 廠商們和小農合作,在有機本土蔬果的應用、全食材的開發,以及推廣蔬食的植物肉等食材的開創,各自有精彩的表現。 觀察今年得獎的供應商獎項評選,反映出特別鼓勵串聯上下游的永續食材供應商。

綠色餐飲: 支持《上下游新聞》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永續與健康的商業訴求概念琳瑯滿目,但卻缺乏一個整合性的具體指標,通路店家「一個永續各自表述」自由心證,消費者卻難以分辨。 綠色餐飲2023 對消費者來說,永續食材指南是一個採購指引,對加入的倡議通路而言,這是一個【聯合採購與上架的標準】。 也因為有從通路消費的市場需求力量,回頭支持食品生產商,面對採溝方的要求,生產及供應商更有動力做出回應,從而做出以低環境成本為原則的改變,以結構性消費力量支持飲食產業真正永續。

綠色餐飲: 合作店家有哪些?

隨著加入綠色餐飲指南的餐廳數量增加,向小農採購的農產品能量也會更可觀。 在找到供給方的農友與需求方的餐廳後,黃俊誠認為下一步需要,是更多協助區域整合的有機食材中盤商,以及優先協助小農小量、彈性配送的綠色物流業者加入。 原本從事品牌行銷工作的何佳穎,20多歲時因健康出問題,開始接觸有機食物。 隨著了解食物對人體健康與生態環境的影響,她燃起投入有機農業的念頭,恰巧遇上想把農夫市集轉型,開拓新方向的黃俊誠,兩人聊過之後發現目標一致,決定加入協會,發揮行銷溝通專長。 在國外業已風起雲湧的綠色飲食,也開始慢慢進入國人的意識,禁用吸管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案例,儘管吸管不過是綠色餐飲的其中一小部分,但透過餐廳有意識的改變,以及消費者的支持,我們能一起做得更多也更好。 「天素地蔬」擴大聯名鮮食結構,與熱浪島等素蔬食餐飲品牌合作開發多元商品,也透過加入OMNI新豬肉(純植物肉)等話題食材,為餐點注入新意;並與綠色餐飲品牌主廚切磋研發素食料理,運用多樣新鮮蔬菜、辛香料提升風味層次,為超商鮮食帶來全新食感。

今年第二屆GDG綠色餐飲指南的典禮獎盃設計,由佳佳百貨設計操刀設計,團隊前往前往新竹關西鎮,採集工廠的廢棄玉石角料,透過設計重新再生。 這些有紋理、色塊、裂痕、晶洞、或玉石邊緣,被視位次等角料的四十塊廢棄玉石角料上,可以明顯看見位置相異的圓形孔洞,這是源自玉石師傅在製作玉鐲時「取鐲」的痕跡。 設計師李佳玲與陳鶴文表示,每一塊玉石都是經過時間淬煉所遺留自然的痕跡,再透過工藝者有意識或無意識下產生人為的加工印記,這兩者交疊,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型態樣貌。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