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5大著數2023!(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Tim on June 17, 2021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

唯一上升的指標是「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調查結果26.9點,仍然處於低點,且與上月只上升0.4點,屬於不顯著變化。 一般而言,由於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更加關注個人的財務消費狀況,因此通常視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為領先指標;而經濟諮商局消費者信心指數則較為滯後。 事實上就實際情形而言,我們確實也可以觀察到,當景氣轉向之際,密大消費者信心指數會先行出現變動。 美國密歇根大學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69.5,低於7月的71.6,市場原先預期維持於8月初值的71.2。 1年期通脹預期由7月的3.4%,微升至8月的3.5%;5年期通脹預期連續第3個月處於3%。

  • 吳大任表示,這次的消費者信心總指數雖然有顯著上升,但跟過去資料比對,CCI總指數仍偏低,並示警,目前台灣經濟仍是內溫外冷,出口依舊面臨挑戰,預計要到今(2023)年第4季才好一點。
  • GfK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在八月來到-25,較七月的-30有所提升,為四月以來首次上升,然而仍低於該調查自1974年以來的平均-10。
  • 備受矚目的通膨預期方面,調查顯示消費者對 1 年通膨預期從初值的 3.3% 升至 3.5%,高於市場預期 3.3% 和 7 月終值 3.4%。
  • 簡而言之,消費者信心指數的上升表明消費者花錢的經濟增長,表明消費增加。
  • 下降幅度最多的指標是「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本月調查結果108.35點,較上月下降1.05點,總指數也是15個月以來新低。
  • 另外近兩年來,英國工資的上漲,有接近和趕上通膨,也有助消費者增加信心。

如果消費者信心指數分數高,代表人們對於未來經濟活動是樂觀的,也較有意願進行投資、購買等行為,有助於活絡經濟;如果消費者信心指數低,則代表消費者對未來的經濟活動偏向悲觀、保守,大家傾向延後耐久財消費、減少投資等,經濟市場動能減少,有惡化可能。 這次上升幅度最多的指標是「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調查結果為108.05點,月增7.45點。 此外,中央大學台經中心與台灣房屋合作編列的「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也上升1.8點,調查結果為102.8點。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1月總指數是止跌回升但上升幅度很小,2月指數則算顯著上升,指數水準來到60以上,可以解讀為消費信心有顯著變強,民眾對整體經濟的感受有比較樂觀一點。 如果你是投資股票的投資人,你會希望看到消費者信心指數出現向上趨勢,這代表人們對於未來的景氣預測是持續上升的;而如果你是債券投資人的話,你可能比較樂見於往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意味著未來央行可能必須降息來拯救經濟。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2023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 至於其他如家庭經濟狀況及就業景氣等三項上升較小的指標,幾乎是持平,物價部分信心還是嚴重悲觀,因此總指數上升比較是反映投資面及對未來期待。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 美國的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的公布時間和最新數據

吳大任認為,歐美通膨下降的幅度不大,下半年繼續升息機會還是很高,而且中國復甦力道也較疲弱,還是得等到歐美降息、出口好轉後,台灣經濟才有機會反轉,因此到下半年都還是有很大挑戰。 備受矚目的通膨預期方面,調查顯示消費者對 1 年通膨預期從初值的 3.3%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2023 升至 3.5%,高於市場預期 3.3% 和 7 月終值 3.4%。 報告顯示,更大比例的消費者在月底的調查不由自主提到高油價,但預估明年汽油價格不會出現更大幅度的成長。 他說,全球需求下降後,物價壓力愈來愈小,央行的任務是救經濟而非物價,他認為央行不應升息,要為下半年的經濟做預防性政策,現在應該刺激經濟,不應增加家庭及企業負擔。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調查2023年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為62.47,與上個月比較上升2.74,連續兩個月上升。 吳大任表示,這次上升幅度最少的指標是「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調查結果為27.15點,僅月增0.15點,雖然指數小幅回升但還在很低的水準,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有年節效應超過3%,近期則是雞蛋問題,民眾可能覺得物價還是持續上漲。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今天發布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總數62.59點,較上月微幅下降0.49點,總指數續創近13年新低,也是金融海嘯以來低點。 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美國持續升息效應下,全球經濟很不樂觀,經濟衰退風險不斷提高,台灣第四季出口令人擔心,今年經濟成長率要保三,恐怕不容易。 本月上升幅度最多的指標是「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本次調查結果為30.55點,較上個月調查結果上升3.4點。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查詢

吳大任表示,物價是從去年到現在民眾最關心的議題,央行上周決定升息半碼,升息可以讓對物價預期改變,但本次調查日期為19~21日,與央行升息動作沒太大關係,但在物價信心還是大幅上升。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1日電)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今天公布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為62.47點,月增2.74點,連續2個月上升,6個分項指標也全數走揚。 這個部分也蠻容易想像的,前面我們有提過,消費者信心指數包含受訪者對於未來景氣、就業情況、消費的看法,因此如果市場發現大多數受訪者對於未來看法都偏向悲觀的話,他們可能會期待物價在未來有下跌的可能性,因此選擇延後消費的時機。

下降幅度第二的指標「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調查結果78.9點,較上月再降0.8點,是8年9個月以來最低。 上升幅度第四的指標是「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2月調查結果為78.7,與上個月調查結果相較上升1.85。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 上升幅度第五的指標是「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本次調查結果為73.5,與上個月調查結果相較上升1.75。 上升幅度最少的指標是「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本次調查結果為27.15,較上個月調查結果上升0.15點。 台經中心指出,本次調查六項分項指標,六項指標全數上升,上升幅度最多的指標是「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2月調查結果為108.05,較上個月上升7.45。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 信心回溫!消費者信心指數CCI連3月回升 6大指標全上升

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調查2023年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為64.47點,與上個月比較上升2點,連3個月上升。 本次調查六項分項指標全部上升(購買耐久財、國內經濟景氣、家庭經濟狀況、就業機會、投資股市時機、物價水準);從絕對水準來看,六項指標有五項偏向悲觀,僅有「購買耐久性財貨」指標呈現樂觀。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 本次調查六項分項指標,包括物價水準、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投資股市時機、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全數上升。 上升幅度最多的指標是「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本月調查49.2點,較上月上升5.1點;上升次多的是「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本月調查結果111.75點,較上個月上升2.05點。。 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六項分項指標,只有一項指標上升(物價水準),其他五項都指標都下降(購買耐久財、國內經濟景氣、家庭經濟狀況、就業機會、投資股市時機)。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

本網站不對資料之正確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之意。 央行昨日公布,7月M1B及M2年增率分別上升為3.69%及6.93%,主要是放款與投資年增率上升;累計今年前七月,M1B及M2平均年增率分別為2.68%及6.6%。 蔡惠美強調,國內資金非常充沛,足以支應個人與企業投資與經濟活動所需。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2023 央行經研處副處長蔡惠美指出,7月股市表現不錯,是證券劃撥存款餘額大增主因。 央行統計顯示,7月與台股有關的三大數據全數上漲,其中台股平均指數為17,072點,飆近一年半新高,並較6月的16,984點漲88點。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 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有哪些?

本次調查六項分項指標,六項指標皆上升(物價水準、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投資股市時機、購買耐久財)。 2月CCI總指數為62.47點,跟1月相比,上升2.74點;CCI的6項分項指標,購買耐久財、國內經濟景氣、家庭經濟狀況、就業機會、投資股市時機、物價水準全數都呈現上升。 下降幅度最多的指標是「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本月調查結果108.35點,較上月下降1.05點,總指數也是15個月以來新低。

吳大任表示,這次的消費者信心總指數雖然有顯著上升,但跟過去資料比對,CCI總指數仍偏低,並示警,目前台灣經濟仍是內溫外冷,出口依舊面臨挑戰,預計要到今(2023)年第4季才好一點。 上升幅度第三的指標則是「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本次調查結果為26.4點,較上個月調查結果上升1.7點。 儘管對於總體經濟的擔憂,消費者信心仍偏低,但是由於通膨率的降低,人們對個人財務的前景變得較不悲觀。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 美國的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的最新數據和發布日期列表

上升幅度最少的指標是「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本月調查結果為89.1點,與上個月調查結果相較上升2.3點(110/6:86.8)。 下降幅度第四的指標是「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調查結果63.3點,較上月下降;下降幅度最少的指標是「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本月調查24.5點,較上月下降0.3點,再創歷史新低。 經濟諮商局將此五個問題所得到的回覆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排除回答「中立」的人數,將回答「正面」的人數除以回答「正面+負面」的人數可得到「相關數值」,再將五個問題的相關數值相加後平均,即為 CB 消費者信心指數。 指數愈高表示美國民眾的消費信心及對未來前景愈樂觀,消費市場將更加暢旺,整體景氣將可望持穩續升。 密西根大學8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由此從7月份的近兩年高點71.6回落至69.5。 「雖然消費者指出通膨率遠未達到去年夏天的高點,但他們的觀點仍繼續受到高物價的影響,」調查主管Joanne Hsu在聲明中稱。

上升幅度第二的指標是「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2月調查為24,與上個月調查結果相較上升3.2點。 上升幅度第三的指標是「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2月調查結果為63.4,與上個月調查結果相較上升2.05。 美國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量度目前及未來經濟環境的相對水平。 如果指標比預期高,應視為美元強勢/上漲,反之,則應視為美元弱勢/走跌。 (台灣英文新聞/生活組 綜合報導)國內疫情趨緩,7月先迎來「微解封」,隨後宣布27日起疫情警戒降為二級,大大提振民眾信心。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 美國抵押貸款利率升至7.23% 創下2001年5月以來的新高

吳大任表示,經濟景氣指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仍較低,但隨指揮中心全面解封,消費情形看起來很熱絡,一般民眾都期待經濟情形有所改善。 【彭博】-- 由於汽油價格上漲,美國消費者對未來一年通膨的預期在8月份升至三個月高位。 周五公佈的密西根大學8月調查終值顯示,美國消費者預計未來一年價格將上漲3.5%,高於7月份3.4%的預期漲幅。 “雖然耐用品購買條件和對生活條件的預期都有所改善,但本月的長期經濟預估回落了約12%,不過仍高於兩個月前的水平,”密西根大學消費者調查主任Joanne Hsu在一份聲明中說。 「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部分,2月調查結果為102.8,較上月的調查結果上升1.8。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

他判斷,中國大陸問題不是解封就可以解決,因為出口重創,生產也會跟著出問題,經濟很難好轉。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2023 消費者信心指數主要的功能在於預測消費者對經濟預期狀態之可能變動趨勢,消費者信心指數的增減表示人們對其財務(Financial situation)和經濟狀況(General economic situation)的滿意程度。 密西根大學8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為69.5,低於7月份的71.6,也低於月初公布的初值。 接受路透訪查的經濟學家原本預測,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將相對穩定在71.2。 吳大任表示,只要美國持續緊縮貨幣,全球經濟不可能復甦,全球經濟很不樂觀,經濟衰退風險不斷提高;台灣目前大家預測經濟成長率可以保三,但這是前三季還好,如果第四季惡化,今年要保三,很不容易。 在得到這五個問題的回答百分比後,再將回答樂觀的人數百分比減去悲觀人數百分比後再加上 100,將上述五個問題分數加總後除以基期(1966年)的分數 6.7558,再加上調整常數 2 ,即可算出當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