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資2023介紹!(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ck on June 19, 2020

減資

分析經營團隊或是大股東為什麼要這麼做,才是判斷後續股價會如何發展的關鍵。 現金減資另外一項附帶的效果,就是財務指標會呈現好轉,尤其ROE(股東權益報酬率,淨利除以股東權益)的提升。 ROE不只是許多投資人最常用到的選股指標,也是股神巴菲特的指標之一。 當ROE上揚,代表股東的報酬提高,連帶股價也有上漲的機會。

減資

因此減資會讓股本變小,流通在外面的股數也會減少, 換句話說在市場上可供交易的張數、股數變少了。 若再看到前幾年常常辦理現金減資的年興,曾被外界視為高殖利率概念股,如今股價表現平平,這結局會是投資人想要的結果嗎? 總之,減資是否就是正向解讀,關鍵在於公司是否提出改革的計畫,是否可以讓公司脫胎換骨,這才是投資人要關心的焦點;而不是看到減資,就喊讚。 減資2023 再說,如果公司手上真的有大筆資金,為何不直接發放現金股息,而是透過現金減資的方式,這表示接下來可能也沒什麼重大的投資案,這對公司前景而言,未必是一件利多消息。

減資: 盈餘轉增資

懂得抓準現金減資股的股性,較能為你帶來遠超過定存股的報酬。 原本今年疫情因素的干擾,影響到企業現金減資的意願,但下半年隨著台股行情的熱絡下,沉寂一陣子的減資題材,隨著登記減資達 51 家的情況下,再度受到市場上的關注。 其次,現金減資直接帶來的影響是股本縮小,換言之,EPS在帳面上看起來一定跟著大增。 舉例來說,曾在2002年、2006年兩度現金減資的晶華飯店,第二次現金減資股本從21.56億元減至6億元,用減資後的股本計算,EPS隨即從4.5元拉高至16.1元。

當時國巨(2327)掀起來台股中的減資風潮, 似乎只要有現金減資就是股價上漲的萬靈丹, 減資2023 真的是這樣嗎?

減資: 現金減資的股票一定上漲嗎?

舉例來說,晶華2006年8月在宣布現金減資之後,股價從80元開始,先是連漲3根漲停板,雖然隨後拉回,不過到真正執行現金減資這段期間,股價已經破百元,漲幅約3成。 但現金減資後,股價反而大幅拉回,直到2007年景氣回升,才再創下700元的歷史高點。 通常,從公司宣布辦理現金減資,到真正執行這段期間,是股價的甜蜜期,會有很大一波漲幅,投資人可適時介入;但反而執行現金減資之後,股價再漲有限,投資人此時應選擇暫時避開。 雖然這是減資後的效果,但帳面上的EPS大幅提升,對於股價的提振作用非同小可。

  • 簡單的說,就是公司錢太多,不知道該怎麼用,所以把錢還給股東。
  • 分析經營團隊或是大股東為什麼要這麼做,才是判斷後續股價會如何發展的關鍵。
  • 這樣一方面可以恢復信用交易,另一方面今年的獲利不用再打累虧,而是在次年就可以發放給股東了。
  • 總之,減資是否就是正向解讀,關鍵在於公司是否提出改革的計畫,是否可以讓公司脫胎換骨,這才是投資人要關心的焦點;而不是看到減資,就喊讚。
  • 跟其他兩種減資方式相比,公司現金減資,代表公司手頭現金太多用不到,或者產業成長空間有限,未來也不必擴大投資,乾脆把現金發還給股東。
  • 雖然市值是一樣,但這兩種減資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大股東的心態與想法,這也使得兩種不同減資方式後續的股價變化可說是南轅北轍。
  • 根據上述公式,減資後資本額變成5億元,股價變呈16元,對於當初以8元買進1,000股的投資人來說,手上1,000股股票變成500股,股價變16元,資產價值完全沒變。

減資屬於公司上財務上的調整, 減資 現金減資為股東拿回投資款項, 投資人會減少手上持股,另一方面取得『現金』。 東森財經台分析師張文赫說,上述不論是哪一類的減資方式,都不見得是件好事。 若公司已經需要靠虧損減資方式,進行瘦身,這也意味著不堪長年虧損,手上真的沒錢了。 股本是公司的原始資金,也代表公司有多少股票,

減資: 》減資後 獲利一倍 的原因解析

簡單的說,就是公司錢太多,不知道該怎麼用,所以把錢還給股東。 減資 理論上一個有高度成長性的公司應該會持續找到投資及擴充的機會來花錢,所以當一個公司會出現錢多到要還給股東的時候,很顯然的投資與成長的機會已經不是很多了。 現金減資後的股票,一定會出現3種現象:第一,股價瞬間衝高。 減資後的股價計算方式是,減資前的股價減去每股減資退回的股款,除以(減資後的資本額除以減資前的資本額),用這個公式一算,減資後的股價必定較高。 照理來說,的確是這樣,不過實際的狀況,投資人卻有可能稅金、價差兩頭賺。 投資市場之中,有一種理論是「訊號發射假說」,它的意思是,由於公司管理階層和投資人之間存在資訊不對稱,所以當公司管理階層實施買回庫藏股,透露的訊息是公司股價遭到低估,這將吸引投資人跟著買進。

以營建股宏盛為例,若把現金減資視為利多,為何宏盛這兩年股價卻是一蹶不振。 減資動作透露宏盛接下來沒有太多的機會點,與其將錢留在公司,不如透過減資方式還回到大股東手上,何樂而不為。 通常減資的原因有 3 大類,第一種為虧損減資,像是今年的裕隆減資就是打消虧損,公司資本額由 157 億元,瘦身至 100 億元,每股淨值也從 29.33 元漲至 46.13 元。 別以為淨值提升這是利多,身為裕隆的股東們,持有的張數也因為這次減資,跟著縮水了。 因 此,一般虧損的公司沒事不會跑去減資的,因為減完以後如果還是繼續虧損下去,那減資的動作一點用也沒有。

減資: 企業減資的意涵

所以重點在於這些事件發生後後續公司股價會有什麼樣的變化,而不是這個減資或除權息動作的本身。 以現金減資來說,首要條件就是主體必須是一個有錢的公司; 彌補虧損減資呢? 減資方式分三種,一是庫藏股減資,即公司買回庫藏股,註銷股本;一種是直接註銷股本,常用來打消虧損;還有一種,也就是近一年多來公司最愛用的方式——現金減資,直接還給股東現金。 彌補虧損減資之前沒有特別提到,簡單的說就是這家公司有持續性的虧損,讓資產負債表中的保留盈餘科目變成負數。 講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想說,那當然是選擇現金減資的股票啊,既然有錢可以還給股東,想必公司狀況應該也不錯,誰會去選擇有累積虧損的公司啊? 上一段不是才說「後續公司股價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才是重點嗎?

會去做彌補虧損減資的,一般都是預期本業將好轉或 是有人要借殼入主,所以減資打掉過去的虧損。 這樣一方面可以恢復信用交易,另一方面今年的獲利不用再打累虧,而是在次年就可以發放給股東了。 現金減資的涵義,其實之前寫過一篇「聯電現金減資574億,股東該喜? 該憂?」,有興趣可以回去再讀讀看囉。

減資: 減資大不同! 談現金減資與彌補虧損減資

跟其他兩種減資方式相比,公司現金減資,代表公司手頭現金太多用不到,或者產業成長空間有限,未來也不必擴大投資,乾脆把現金發還給股東。 一般而言,現金減資股通常營業收入穩健,負債比率較低,是定存股的好標的。 特別是這兩年,有人把現金減資比擬做股息發放,認為公司把錢退還給股東,等於高殖利率概念,視作超級利多看待,這似乎是一種謬論。 倘若是股價被低估,其實可以花自己錢買股票,不一定要動用庫藏股,才能維護股東權益。 第二種為庫藏股減資,就是公司從市場買進庫藏股來打銷股本,由於這方法相較溫和,就可以達到公司瘦身,及財報數字亮麗。 像是京城建設就常常透過庫藏股減資的方式,進行財務調整,今年已是第 5 次買回庫藏股辦理減資。

減資

無論是從股價、EPS或ROE等財務指標,現金減資對於公司、投資人都深具魅力。 減資2023 尤其是股權集中的公司,由於主要股東都是公司經營階層,他們也是現金減資後的最大受益者,只要公司營運穩定、沒有大幅增產的計畫,大多樂意採取現金減資。 先不論是哪一種形式的減資,所有的減資結果是造成公司股價的調整,投資人股份數量改變;但是,絕對不會改變的是股東現有資產的價值。 減資 這意思是,減資只是財務上的調整,公司的價值依舊沒有任何改變。

減資: 現金減資是什麼?減資的股票,股價一定上漲嗎?多年數據統計告訴你…

2018 年,自從國巨減資 減資2023 4 次,股價衝上千元,華麗的轉型成功之後,「減資」就成為一種飆股的代名詞。 在國巨引領風潮下,市場掀起一股「現金減資」的熱潮,而且經過減資瘦身之後,市場上都給予一定的肯定。 另外一檔現金減資股凌陽也是同樣的走勢,宣布減資股價大漲,減資後股價深度回檔,然後再創下新高。

陳唯泰解釋,站在一般投資人的立場,還是會覺得挑選現金減資會比較安心,因為有獲利、有盈餘,才有錢可以退還股東。 別忘了,大股東們才是持股最多的人,現金減資最大的受益者是大股東們。 「不論是哪一種減資,其實你手上股票的市值在減資前後都是一樣的,沒有變化。」,也因此,諸如「拿股東錢去減資」,「拉高股價再減資」這些都是明顯錯誤的說法。 雖然市值是一樣,但這兩種減資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大股東的心態與想法,這也使得兩種不同減資方式後續的股價變化可說是南轅北轍。

減資: 現金減資

彌補虧損減資公式也是一樣,只是這個沒有退還股東現金,而是拿資本公積及股本這兩個科目來打消累積虧損。 以B公司為例,減資前股價為8元,資本額為10億元,預計減資50%來打消累積虧損。 根據上述公式,減資後資本額變成5億元,股價變呈16元,對於當初以8元買進1,000股的投資人來說,手上1,000股股票變成500股,股價變16元,資產價值完全沒變。 以A公司為例,減資前股價為100元,預計每股退還1元,減資前資本額為10億元,減資後資本額為9億元,所以減資後的股價按公式計算為110元。 對於當初以100元買進1,000股的投資人來說,手上1,000股股票變成900股,乘以股價110元,加上收到的減資金額1,000元,資產價值完全沒變。 其實減資的概念跟除權息差不多,因為事實上除權息對於股東來說資產價值也是沒有改變(不計算員工分紅的話)。

減資

以晶華約20倍的本益比計算,股價擁有300多元的實力,所以當晶華一宣布現金減資,立刻引起股民追捧,股價漲停鎖死多日,造成股價實質的上揚。 這一年多以來選擇現金減資的理由,並非完全都是基於手頭現金太多的理由,背後的原因,很可能是因應課稅與補充保費。 因為現金減資是股東把投資的錢拿回來,不是現金股利,所以也沒有課稅和補充保費的問題,因此讓公司採取「以現金減資代替現金股利」。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