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診療2023必看介紹!(小編推薦)

Posted by Jason on July 17, 2021

遠距診療

王欽堂也透露,衛福部預計在2024年將遠距醫療預算,從今年的1億元擴大到2億元。 陳瑞杰在座談中表示,遠距醫療落實的兩大關鍵,就是「法規」和「鼓勵措施」(incentive),但2億元的預算可能還不夠。 他也提及,未來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氣候變化、節能減碳、貿易戰衝擊醫藥供應鏈、甚至是戰爭都可能造成威脅,想要打造具備永續性(sustainability)和韌性(resilience)的醫療系統,遠距醫療必不可少。

遠距診療

它為患者和提供者提供廣泛的服務,例如精神科醫生之間的諮詢,臨床教育計劃,診斷和評估,藥物治療管理以及例行的後續會議。 大多數遠程精神病學是實時(同步)進行的,儘管近年來,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已經開發並驗證了異步遠程精神病學的過程。 於2015年證實遠程精神病學在診斷評估方面與面對面的精神科諮詢一樣有效,至少在治療抑鬱症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等疾病方面同樣出色,並且在某些人群中可能優於面對面的治療。 裕利醫藥台灣總裁周志鴻則分享,新冠疫情期間亞洲各國的遠距醫療使用率達到高峰,對於民眾即時取得醫療協助、緩解滿載的醫療體系都有很大幫助。 後疫情時代,面對人口老化及慢性病患日增的挑戰,遠距醫療與原有醫療體系如何銜接融合,變成永久化、常態化的醫療措施,進化成更有效率的醫療體系,成為各國政府醫療政策的焦點,他也分析了亞洲鄰近先進國家目前發展趨勢,提供借鏡。 最後,周志鴻則代表裕利醫藥,分享國際遠距醫療的法制,以及送藥到府的經驗。

遠距診療: 居家隔離者愈來愈多 陳時中教你如何視訊診療

各縣市「居家照護醫療團隊」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者居家照護團隊,是各地方政府依照居家照護計畫成立,例如台北市以市立聯合醫院體系為主力,新北市政府在每個行政區都設有居家照護責任醫院,另有多家診所可照顧居家照護患者。 其他縣市也有醫院、基層診所投入,民眾可上縣市政府相關單位網頁或致電衛生局,查詢自己的居家照護醫療團隊及聯絡方式。 衛生局指定視訊醫療機構健保系統提供視訊問診資源,民眾可利用「健保行動快易通」App或以下搜尋器查詢指定視訊診療機構,打電話或到院所的網頁預約掛號,並依院所指示,以手機或平板視訊看診。

遠距醫療也能夠減少病患與醫護人員間的傳染疾病風險,例如多重抗藥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是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重要細菌之一,遠距醫療可以避免感染發生。 另外,遠距醫療對某些在醫療院所會感到不舒服的病患來說也是有利的,例如白大衣高血壓的病患就可以因此減少去醫院診所的次數。 Hello 遠距診療2023 醫師期待成為您最值得信任的專業醫療訊息平台,我們提供您完整豐富且正確之醫療新訊,協助您時刻在健康保健的道路做出最佳決定,擁有富足美好的健康人生。 「健康益友」App由急診專科醫師、專科護理師24小時提供緊急醫療諮詢服務,領藥程序也可在App裡操作(下載點:IOS、Android)。 而台灣雖有著為世界稱羨的健保制度,無奈也因為各項制度,遠距醫療問題依然有不少需要應對,例如醫院多半對於數位智慧醫療、遠距醫療設備投入不足,光鮮亮麗的健保背後仍由大量的醫療人力資源硬撐支持。 研究人員透過評估氣溫、降雨、相對適度、太陽輻射以及風速的變化來進行這次模擬,並著重於關注熱應力的影響與可能產生火災的天氣。

遠距診療: 通訊診療法年底前公布、2024年遠距醫療預算擬擴至2億!

健保署提醒,視訊診療名單會依各縣市衛生局指定情形隨時變動,建議先電洽該醫事服務機構確認。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執業診所醫師林應然提醒,長者可能不懂如何使用視訊診療系統,若有相關視訊需求,建議請年輕人幫忙。 我快篩陽性,想確認是否確診5月26日起,民眾使用家用抗原快篩檢測結果若為陽性,不分年齡及族群,經醫事人員確認後即為確定病例。

遠距診療

雖然一些從事寫作的人士擁有文學學士學位,但這並不是建立成功的自由職業生涯的必要條件。 根據Indeed的說法,更重要的是所具備的技能:大多數寫作工作都需要事實查核、研究、編輯和對SEO的基本了解。 上述說法至少是根據Freelancer.com的最新研究,這是對4至6月間該網站上發布的近30萬個職位進行分析,發現創意寫作(creative writing)是雇主在該平台上最想要招聘的技能。 依照個別院所規範,視訊時應出示健保卡或健保卡與身分證雙證件,以便核對身分。

遠距診療: 服務

多用於克服距離障礙及改善偏遠地區的醫療照護,也可提供醫師及護理人員教學訓練機會。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全台各大醫院陸續傳出員工或病患確診,院內感染一觸即發。 目前全台有4000多醫療院所可提供通訊診療,有需要的民眾可上網掛號預約。 因應雙北疫情熱區頻傳之院內群聚,日前新北市的蕭中正醫療體系與新創公司合作引入遠距會診系統。

遠距診療

遠距醫療的不利之處在於通訊技術及資料管理設備的成本,對於醫護人員的技術訓練也是一筆花費。 使用遠距醫療裝置潛在的減少了病患與醫療專業人員的實體互動,這會增加醫療服務錯誤的風險,病患資料的儲存與傳遞也會增加醫療資訊外洩的風險。 花蓮慈濟醫院也配合衛生局防疫政策,自5月19日起至28日提供遠距診療服務,初步規劃開放心臟內科、腎臟內科、家庭醫學科、風濕免疫科、一般外科、神經外科、耳鼻喉科以及身心醫學科等8個科別,若民眾有其他科別需求,也可以透過專線洽詢,將會有專人協助安排。 過去健保署針對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或自主健康管理的民眾,可經衛生局轉介至指定機構視訊診療,而最近健保署進一步開放一般民眾也可使用視訊診療服務。 不過,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健康益友」App量能有限,建議民眾多利用「健保行動快易通」或居家照護醫療團隊尋求資源。

遠距診療: 全台4千家醫院診所啟動「通訊診療」 5步驟完成線上看診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於五月十二日指出,目前居家照護有三個管道,包含各地方政府的責任院所及數百家診所負責,還有健保快易通視訊診療院所,可看到一萬多家診所和醫院專線可預約門診服務,另外則是健康益友App。 而疫情之下,衛服部則依「通訊診察治療辦法」開放慢性疾病患者可透過電話或視訊回診並取得處方籤,不過目前各大院所遠距醫療平台尚無統一的系統,有的醫療院所自行研發遠距醫療app,有的透過Zoom、Teams,也有的直接使用台灣民眾熟悉的LINE通訊軟體,更方面大家操作上手。 社團法人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強調,將持續以產業代表身分,蒐集產業會員的觀點及建議至衛福部等政府單位,與政府共同推動相關法規與政策,加速產業落地的關鍵契機。 台灣在發展數位健康相關產業的法源依據、技術創新、租稅減免、資本市場等要素,看起來已經陸續步上軌道,期望本次產官學研的齊聚對 話,為數位科技跨域健康醫療所產生的各種創新所需法規與政策,帶來不同思維的碰撞與溝通成果。 指揮中心建議民眾可多利用原有居家照護醫療團隊,可搜尋關鍵字,例如「台北市 通訊診療(視訊診療)」,也可以找到提供服務的醫療院所,進行預約。 遠距精神科治療是遠距醫療的另一個方面,它還利用視頻會議為居住在服務不足地區的患者提供精神病服務。

至於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中的民眾,若有就診需求,可撥打1922防疫專線,由專人協助就醫或通訊診療。 (中央社網站12日電)國內COVID-19確診者持續增加,遠距視訊看診需求隨之提高,哪些醫療機構提供視訊診療服務? 中央社根據衛福部資料建立搜尋器,讓您快速找到住家附近的遠距醫療資源,以及適用對象、費用、領藥方式等注意事項。

遠距診療: 居家/社區式遠距照護的服務

所有經由此應用程式進行的醫療行為皆由診所根據其專業及行政規定,評估病人是否適宜接受線上通訊診療。 遠距診療2023 本次研討會透過產官學研深度對話,從各產業面向,包含創新醫藥材:AI智慧醫材、數位治療/處方、健保給付、商業保險;生醫健康資料:生物數據庫、健保資料庫;遠距醫療:雲端藥局、電子處方箋、虛擬診所等的法規及政策需求進行前瞻探討。 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2022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總體建議之一為「全面推動遠距/通訊醫療」,要求政府應於疫情之後全面推動遠距醫療/通訊診療、研擬開放虛擬診所、建置具資安保護規格的遠距醫療平台標準。

遠距診療

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台北榮總醫務企管部彭家勛主任表示,「遠距視訊門診」以網路掛號,民眾須先上網預約,在約定時間內,醫院會先發送簡訊到民眾手機,內容為視訊看診的連結網址,民眾從手機點選網址,即可通訊診療。 「疫情造成確診者隔離,卻打通了醫病之間的數位橋梁。」過去遠距醫療受限於健保給付,連帶影響醫療供給面、商業經濟面及資訊發展面,加上台灣醫療可近性高、國人偏好面對面就醫,且許多老年人並不擅長使用數位工具,多數醫師也不習慣遠距診療,而阻礙了遠距醫療的發展。 除了推動全台醫療院所開設「視訊診療」門診之外,健保署也開放慢性病複診病人可經醫師評估後採「電話問診」,醫師經電話問診並錄音後,可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目前暫訂實施至110年5月28日止。 目前全台已有4012家醫療院所由衛生局指定為視訊診療醫療機構,從醫學中心到診所皆有。

遠距診療: 台灣發展智慧醫療健康照護產業 從健全遠距醫療系統開始

透過支援虛擬健保卡認證,讓遠端的遠距會診專科醫師及醫療機構系統可進行健保調閱及申報流程認證,有助於遠距、通訊醫療納入健保體系。 羅一鈞表示,健康益友App原作為24小時緊急醫療諮詢平台,也有部分視訊診療預約,但參加院所較少,一個時段只有20分鐘,只有個位數預約名額,往往很快約額滿。 羅一鈞坦言,健康益友APP目前量能有限,建議民眾優先尋求地方政府居家照護團隊協助,或是透過健保快易通APP向醫療院所預約視訊診療。 在智慧醫療時代,遠距星星提供新的看病模式,提供智慧掛號與視訊醫療兩大服務,提供給忙碌跟不方便行動的用戶在家或任何地方就可以用APP看病。 只要選擇您去過的診所,查看您熟悉的醫生並且進行掛號,就可以跟醫生進行視訊看診,結束看診後可以去診所繳掛號費並且拿處方籤跟領藥。 免責聲明:遠距星星APP主要提供視訊看診媒合平台,專門讓病人與其選擇的診所進行遠端視訊看診。

遠距診療

而醫事人員的會診討論,若以遠距進行結合AI的判讀輔助,更能保護醫護並提升醫療品質,除蕭中正醫院本院外,蕭中正醫療體系旗下的清福醫院與清福療養院也將導入皮智AI遠距醫療照護系統,打造全台最安全的長照服務範例,實現遠距醫療、線上會診、數位長照的三位一體目標。 遠距診療2023 根據越南政府8/14新公告的127/NQ-CP法律,全國邊境管制將允許外國人透過電子簽證入境與出境,並將一舉向所有國家與地區開放,並自8月15日起施行。 當然此次公告最重要的就是包括了台灣,持台灣護照的旅客即時起即可透過電子簽證系統申請電子簽證。 「5G緊急救護」解決方案利用5G於救護車上展開遠距診療救護,極力為每個需要急救的病人爭取黃金救護時間。

遠距診療: 越南電子簽證開放對台灣有什麼好處?

他形容,送藥到府可說是遠距醫療的最後一哩路,而裕利醫藥以物流服務為基礎、提供從醫藥原廠到病友/消費者的完整價值鏈,現在在亞洲16國都有營運中心,直接服務2.2萬家醫院,5.5萬間診所,5.3萬家藥局。 周志鴻也以新加坡、日本、香港為例,說明其在線上診療、電子處方箋開立、線上送藥、藥師線上用藥指引做出的突破。 石崇良針對去年民間團體拒絕健保資料目的外使用與憲法法庭第13號判決背景,統整出5大爭點,包括:未有退出權行使機制、審議機制未完備、缺乏利害關係人參與、法律密度及位階不足、機關間傳輸不足,並提出2大策略:資料治理精進作為、修法研析來對應。 他表示,目前健保署也已招開多次討論正在擬定草案,接下來除了以完備法律保留原則外,將先行辦理民眾行使二次利用的退出權機制,並透過資訊技術建立公開透明環境,與相關單位加強溝通,打造健保BioBank整合資料,創造資料新價值。 由於遠距醫療和遠距照護是仰賴醫療科技和設備,所以醫師和病人也要有相對的科技使用配備,才能讓看診過程進展得順利。

遠距診療

應徵者可以用自己的寫作樣本,建立線上作品集、加入一個寫作團隊,並且與志同道合的作者聯繫,以尋找賺錢機會。 他說:「AI還無法取代創意。」「我們在今年第1季看到了類似的趨勢,儘管人們對生成式AI的興趣倍增,但創意設計工作仍在蓬勃發展。」巴里並表示,在Freelancer.com上,包括文案寫作、為人捉刀等其他與寫作相關的技能,越來越受歡迎。 旅遊,3C科技及攝影愛好者,同時也是文字與攝影記者,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也愛著旅行帶來的驚奇。 主要以拍攝風景速寫、環境攝影、人像寫真為主,擁有豐富海外攝影經驗,曾旅居美國西雅圖,也曾放逐自我浪行歐亞,行腳遍及歐美亞澳各主要城市與國家公園,近期則前進緬甸、伊朗、古巴發現不同的在地文化,對於每座城市所展現不同的人文風景可說是相當嚮往。 對他來說,那存在影像裡的力量,是需要慢慢從旅途中尋覓出來,一步步的發現與看見。

遠距診療: 平台服務架構

這將導致火災、洪水、地滑或是作物歉收等狀況,對社區與區域經濟造成重大損失。 將升溫控制在1.5°C以內一直以來是全球的減碳共識,然而在目前升溫幅度愈來愈不樂觀的狀況下,升溫2ºC似乎已經變成了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的最後一道防線。 在這樣的升溫情境下,全球可能將同時面臨多重的複合性影響,美國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遠距診療2023 Space Administration)就針對升溫2ºC進行了一項預測研究,來評估未來可能發生的情境。

劉越萍於其演講中,介紹遠距醫療的法規與政策規劃,包含國際趨勢、我國遠距醫療法規現況與修法方向,並預告了《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正草案,將在年底前公布,修正主軸包含:將特殊情形從5款擴大到10款、增加通訊診療項目、放寬開立處方、增加資安規範等。 劉越萍也在其演講中強調,除了建立必要的法規,「人的感受」也是遠距醫療推行過程中的關鍵一環,未來在推廣遠距醫療服務的同時,也要納入民眾的使用習慣及想法,從民眾比較容易接受即採用遠距醫療的科別著手,逐步推廣到民眾的生活之中。 遠距診療 她也表示,遠距醫療不是新科技的炫技場域,而是應用科技、協助提供更優質的以病人為中心(patient-centered)的醫療照護,為此開發業者必須傾聽基層醫療工作者的聲音,另一方面也希望醫院能夠扮演匯整醫師意見的角色,告訴產業第一線的需求。 遠距藥事照護是指藥師應用藥學專業知識並透過通訊電信設備向病患及家屬提供直接的、負責任的、與藥物使用相關的服務,讓病患不須與藥師直接面對面溝通。 遠距藥事照護包含了藥物治療的監測、病患諮詢服務、處方藥的核准及透過視訊會議設備的輔助來監測病患對於藥物的使用。

遠距診療: 醫療院所開設視訊診療服務

且對於越南來說,雖然疫後開放已陸續有國際旅客到訪,就算能達成今年全年目標800萬旅客人次,但跟2019年全年1,800萬旅客造訪的過往比起來,相信還是有一大段路要走,而如今開放全球使用電子簽證,相信將大幅提升旅客前往旅遊、經商等消費意願。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長陳瑞杰、輔仁大學副校長謝邦昌、陽明交大科法院院長陳鋕雄,以及裕利醫藥台灣總裁周志鴻共同與談遠距醫療議題。 會中不但探討遠距醫療本身,亦強調整個生態系的重要,如遠距醫療中,除了電子處方箋外,還有最後一哩路是「送藥到家」,台灣要如何推動這項服務,他國又是如何成功運行,這都是討論的重點。 遠傳落實HIPAA(註)合規要求,為遠距診療的民眾與醫療院所提供更高規的保障。

  • 救護車整合生理監測儀以及智慧傷口拍照,由AI輔助自動測量傷口,強化緊急救護人員的救護能力,縮短到院檢傷時間;救護車上配備遠傳5G遠距診療平台整合頭戴式無線智慧眼鏡,利用5G傳輸即時清晰第一視角影像,由遠端醫師同步進行精準指導,達成多方即時遠距會診。
  • 他也強調,台灣也有許多生醫數據,但若沒有妥善利用,其存在的價值不會太高,工研院也在從事相關的生醫大數據發展,例如:在經濟部支持下以乳癌為主題發展,目標透過基因定序資料庫,發展伴隨式診斷,目前也正在建構台灣專屬的乳癌資料庫中等。
  • 健保署提醒,視訊診療名單會依各縣市衛生局指定情形隨時變動,建議先電洽該醫事服務機構確認。
  • 遠距藥事照護是指藥師應用藥學專業知識並透過通訊電信設備向病患及家屬提供直接的、負責任的、與藥物使用相關的服務,讓病患不須與藥師直接面對面溝通。
  • 本次疫情主要爆發地點為雙北地區,蕭中正醫院所在的板橋區更是新北市各行政區中,疫情相對嚴重的熱點,以往若院內的住院病患有皮膚相關疾病時,需請他院的皮膚科專科醫師前來進行會診,由專科醫師提供建議後,再為病患進行妥善治療。

他也強調,台灣也有許多生醫數據,但若沒有妥善利用,其存在的價值不會太高,工研院也在從事相關的生醫大數據發展,例如:在經濟部支持下以乳癌為主題發展,目標透過基因定序資料庫,發展伴隨式診斷,目前也正在建構台灣專屬的乳癌資料庫中等。 李崇僖表示,健康資料是敏感性較高的個資,妥善利用資料研究將可促進高價值的公共利益,應採取全方位與多層次的人權觀來使用健康資料。 他也點出目前台灣健康資料利用的現況與危機,包括個資保護法年久失修、缺乏長期專責機關、很多人權團體採取司法策略行動,造成研究規範更不明確、缺乏可行性等。

遠距診療: 遠距診療平台

但隨著新冠疫情大爆發和5G行動通訊技術發展,許多國家目前也逐漸建立起遠距醫療應用的法規並抗寬管制,例如在台灣遠距醫療已經有限度的開放健保給付,2021年即是遠距醫療健保給付元年。 遠距醫療英文是Telemedicine,是克服時間及空間障礙,透過資訊和電信技術來交換相隔兩地的病患臨床資料及專家意見醫療技術,在城鄉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情況下,遠距醫療服務得以提供偏遠和離島地區民眾更全面的醫療照顧。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

  • (中央社網站12日電)國內COVID-19確診者持續增加,遠距視訊看診需求隨之提高,哪些醫療機構提供視訊診療服務?
  • 若民眾與醫師對評估陽性結果達成共識,將由健保卡上傳陽性結果並自動通報至系統,民眾請在家等待地方衛生局聯繫,由衛生局安排隔離並開立隔離通知書。
  •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執業診所醫師林應然提醒,長者可能不懂如何使用視訊診療系統,若有相關視訊需求,建議請年輕人幫忙。
  • 其主要服務對象包括:獨居長者及失智症病患;高血壓、糖尿病病人;行動不便、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者。

救護車整合生理監測儀以及智慧傷口拍照,由AI輔助自動測量傷口,強化緊急救護人員的救護能力,縮短到院檢傷時間;救護車上配備遠傳5G遠距診療平台整合頭戴式無線智慧眼鏡,利用5G傳輸即時清晰第一視角影像,由遠端醫師同步進行精準指導,達成多方即時遠距會診。 看診結束後可由家屬或代理人,攜帶病人健保卡至醫院批價及領藥;如無法到院,可以手機下載「台北榮總行動就醫服 務」APP,利用「行動繳費」功能以信用卡繳費,完成後台北榮總提供郵寄處方箋服務,民眾收到處方箋,即可至社區藥局領藥。 登入「健保快易通 APP 」後點選首頁,下方有「醫院所查詢(視訊診療)」,依據縣市別以及想看的醫療院,並點選「視訊診療」進行搜尋,就會出現該醫療院所的資訊,也提供電話可直接播打預約。 健保署也開辦「虛擬健保卡」可搭配使用,透過申請,會有專屬個人虛擬健保卡 QR code ,有效期限5分鐘,進行視訊診療前可將QR code截圖給醫療院所,使用虛擬卡後不需再過卡,繳費可選擇實體支付或線上繳費。 聯新國際醫院也啟動視訊門診,第一階段先安排家庭醫學科醫師,處理慢性穩定病人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籤需求,後續將開設各科視訊診療門診,包括家庭醫學科、腎臟科、神經內科、心臟內科、新陳代謝科、胸腔內科、大腸直腸外科、泌尿外科等。

本次疫情主要爆發地點為雙北地區,蕭中正醫院所在的板橋區更是新北市各行政區中,疫情相對嚴重的熱點,以往若院內的住院病患有皮膚相關疾病時,需請他院的皮膚科專科醫師前來進行會診,由專科醫師提供建議後,再為病患進行妥善治療。 可以線上看診和領藥,利用手機下載「健康益友APP」、註冊基本資料,選擇符合自身情況的「防疫專案」或「居家隔離檢疫」,並開通專科門診服務,就可線上諮詢醫師開立處方拿藥。 陳教授建議政府及醫療供給者,注重數位識能教育,也要持續發展區塊鏈技術保障病人隱私,以及物聯網、智慧穿戴裝置,促進病人自主性使用雲端資料庫,讓醫師早期診斷及治療,降低嚴重併發症及死亡。 根據吉立亞醫藥2022年針對亞太地區9個國家的調查發現,COVID-19疫情期間,HIV感染者使用遠距醫療的頻率變高,58%感染者以及64%易感族群表示增加遠距醫療的使用。 遠距醫療提升方便性,幫助慢性疾病患者得以在疫情嚴峻期間減少去醫院的頻次、降低感染風險,又可以持續服藥不中斷。

遠距診療: (一) 台灣遠距醫療現狀簡介

居家照護團隊主要是各地政府依照居家照護計畫成立,會有責任醫療院所,像是新北每行政區都有負責醫院,底下有八百多家診所加入居家照護,人數較多的縣市已經有相當多醫院與基層診所投入。 可上健保署「因應COVID-19疫情之視訊診療」專區,查詢指定視訊診療機構,打掛號專線或到網頁預約掛號,並依院所指示,以手機或平板視訊看診。 會後,專題座談則由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陳鋕雄院長擔任主持人,財團法人資策會科技法律所王自雄主任針對第13號判決也指出,台灣要的不是專法,而是調整不同法,讓彼此間更有競合關係,因此在進行修法前,應先進行盤點跟分析,以了解當前不足的地方。 長佳智能李友錚總經理則認為,目前法規對「去識別資料」是否屬於「個資」的認知不同,但以長佳智能來說,為了避免產品開發後的出現紛爭,其產品開發都以最嚴謹的方法執行,例如取得隱私權認證,以證明使用的去識別化資料無法反轉。 莊曜宇指出,雖然過去20年來有許多國家都在做人體資料庫,但他特別推崇英國人體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近期他也以台灣教授的身分利用資料庫中30幾萬人數據,研究衰弱症。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