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用電15大優點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Jack on February 14, 2022

尖峰用電

少部分尖峰發電廠則會使用自石油萃取出的各式油氣作為燃料,如柴油或是航空燃油,但也因為上述的燃料成本高昂,因此燃燒這些油料的尖峰發電廠運轉上會被限制。 尖峰用電 一座單循環發電機組的發電廠,其熱效率約20至42%之間,而新建完成的發電廠則會因新建的設備,其熱效率更高在30至42%之間。 能源管理公司掌握客戶用電資訊,可以調控用電設備,當台電要實施需量反應、降低尖峰用電,能源管理公司就扮演重要角色。

尖峰用電

由於電源開發需要很長的時間,當電力不足時,要新增發電設備,往往需要數年之後,致歷年備用容量率會隨每年供電能力及尖峰負載之變化而變動。 經濟部強調,現行時間電價用戶23.5萬戶中,低壓用戶21萬戶為自由選用時間電價,僅高壓以上2.5萬戶全面適用時間電價,為主要需要適應新制的用戶,將同時搭配放寬選用限制、提供多元方案及需量反應獎勵誘因,以協助業者過渡至新制度。 經濟部表示,未來新尖離峰時間電價實施後,預估可抑低夜尖峰用電至少約50萬瓩,相當1部中火機組的發電量,有助於供電穩定。

尖峰用電: 氣溫、用電一路飆 尖峰用電估創今年第2高

元旦(1/1)、春節(農曆除夕~初五)、和平紀念日(2/28)、兒童節(4/4)、民族掃墓節(4/4或4/5)、勞動節(5/1)、端午節(農曆5/5)、中秋節(農曆8/15)、國慶日(10/10)、以上日期全日電價皆按離峰時間計價。

由於光武國中有加入台電「自動需量反應」試驗方案,一旦遇到用電量過大時,台電可詢問學校是否願意降載用電,讓多出的電力提供給其他用電戶使用。 學校同意後,能源管理系統(EMS)就會在該時段自動執行學校設定的方案,例如調高冷氣溫度,改為送風或關機。 針對金門停跳電問題,台電指出,為提升金門地區供電穩定,台電已持續建置智慧變電所及加強配電自動化系統,可大幅降低供電事故發生,且金門地區用戶已全數裝設智慧電表,在智慧電網穩定運作下,系統供電穩定。 台電說明,過去因應日夜尖峰,上午8點至晚上12點都要放水發電,所以在夜尖峰時段,若以2018年5月為例,下午4點抽蓄機組剩900萬度電可發。 但以台電目前的作法,通常可於下午4點前保留1200萬至1400萬度電可發,以下池最低水位時可發1600萬度計算,可保留7到8成的發電量,集中於夜尖峰使用。 目前台灣純電動車約1萬餘輛,考量電動車銷量成長速度加快,台電規劃「電動車專屬時間電價」,透過價格誘因,盼引導電動車主避開用電尖峰、改至離峰時段充電。

尖峰用電: 電價表

慣常式水力發電 擁有可調度的特性,因此慣常式水力發電廠可針對任何用電負載峰值上,降低和提高其發電量。 而針對慣常式水力發電廠所在之流域的水理環境,可再定位為基載發電廠或是尖峰發電廠來接受調度使用。 而當一區域內沒有夠大的水壩能夠支撐慣常式水力發電廠發電時所需的水量時,就可利用氣渦輪發電機組以及抽蓄式水力發電廠來投入尖峰發電使用。 尖峰用電2023 分時電價機制基於電能時間價值,將每天的時間劃分為高峰、平段、低谷三個時段,分別製定不同的電價水平,以充分發揮電價信號作用,引導電力用戶儘量在高峰時段少用電、低谷時段多用電,從而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升系統整體利用效率。

尖峰用電

8月21日,市發展改革委發佈《關於進一步完善本市分時電價機制等有關事項的通知》,優化電價峰谷時段和峰谷價差。 調整後,工商業分時電價高峰時段由原來的白天5小時、晚上3小時調整為白天3小時、晚上5小時,併合理拉大了峰谷電價價差。 台電說明,過去運轉模式為日、夜尖峰皆須大量放水發電,再於凌晨夜間透過傳統機組發電並抽水儲能,由於總發電度數相同,發電時間較長時,機組就必須分散量能使用。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金門近期遇颱風侵襲導致停電,部分人士提議金門地區可自中國「接電」。 台電今(22日)表示,金門地區現有發電機組供電能力足夠,現有發電機組裝置容量共約113.3MW,可滿足金門地區尖峰用電需求60MW,且預估至120年用電需求約65MW,足以滿足其用電成長需求,「無須向中國接電」。

尖峰用電: 金門儲能離網供電系統動土 楊鎮浯:往低碳島邁進一步

鄭智文並表示,過去台電推動需量反應的主要目的,並非為了電力系統的穩定,而是減少尖載機組的運轉時間來降低發電成本,因此設計的方案是以經濟型為主,沒有強迫性、無罰則,而是希望用戶盡量減少用電,有調度才給錢,因此在推行方案時也相對不會那麼積極。 然而近兩年,台灣面臨類似國外的狀況,可靠型、輔助服務型的需量反應機制愈來愈重要,現在不做,以後就會面臨能源轉型上的困境,因此推動方向有很大的轉變,增加了更多讓用戶參與的誘因。 目前台灣的太陽光電只占裝置容量2%,政府計畫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20GW,是現在的25倍。 黃秉鈞指出,由於太陽光電發電量可能在短時間內劇烈變化,若全數賣到電網,等於給電網埋了不定時炸彈,假如要發展下去,必須發電自用。 因為太陽光發電效率最好的時間,正好是用電量最大的時候,把多餘電力貯存下來,還可以滿足非尖峰用電的需求,解決廢核之後的電力缺口。 他在台大新能源中心裝設6KW的自用型太陽光電系統,穩定供應系辦80%的電力,其餘再由市電補足。

尖峰用電

今年5月高雄興達電廠兩度意外故障,引發513、517全台停電事故,連總統蔡英文都直言「無法接受」。 背後原因,除機組跳機、用電超乎預期,今年嚴重乾旱導致水情不佳,也讓「備援投手」水力機組無法全力發電即時支援,台中的德基水庫更是從2月就開始停止發電。 光采濕地設置有78KW的太陽能板,10KW的風機、一部生質柴油發電機,還有氫燃料電池製造機,最重要的是微電網儲能控制技術。 參與用戶在尖峰時刻必須降低用電5%到10%,讓所有用戶免於停電風險,可以得到電費扣減。 如該餐飲店有調峰意願,積極通過調整用電習慣、節能改造、儲能等方法,將5%的峰段電量調整至谷段,那麼該商戶每年電費支出可以下降至4.55萬元,減少0.16萬元。 如該商場有調峰意願,通過積極調整用電習慣、節能改造、儲能等方法,將5%的峰段電量調整至穀段,那麼該商場每年電費支出降為3234萬元,可減少112萬元,降幅3.4%。

尖峰用電: 再生能源占比提高 抽蓄式水力有如充電電池 有助穩定供電

簡單來說,新舊電價方案主要差別在於尖、離峰時間的不同,以夏月電價為例,新時間電價將尖峰時間由原先上午10至12時、下午1時至5時,移至下午4時至晚上10時,半尖峰、離峰時間也有所改變。 除了提供誘因外,鄭智文也認為,台電一定要盡快揭露正確、以小時和非備轉容量率的備轉容量資訊,讓全民都能夠預期未來的供電狀況,及早應對,降低參與需量反應的難度和風險。 要達到這種「削峰填谷」的效果,靠的就是「需量反應」這種在全球都愈來愈受重視的電力管理措施。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需量反應在台灣發展的現況與前景,綠盟邀請目前任職台灣電力交易市場準合格排程商-安瑟樂威(Ancillary Power)執行長的鄭智文先生,介紹相關的措施機制與發展。

  •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需量反應在台灣發展的現況與前景,綠盟邀請目前任職台灣電力交易市場準合格排程商-安瑟樂威(Ancillary Power)執行長的鄭智文先生,介紹相關的措施機制與發展。
  • 成熟的電力交易市場,可以透過雙邊合約保障用電量大的製造業,而對於積極改變用電習性的使用者來說,也能夠取得更低或不一定比現在貴的電費,更有甚者是在電力市場成為產銷者獲取額外收益,帶來多贏的局面。
  • 政府計畫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以目前台灣的電力需求來看,春、秋、冬季都不超過3000萬仟瓦,夏季卻高達3600萬仟瓦。
  • 另外,基載發電廠中所安裝的發電機組與燃料供給方式會因為發電負載的快速起伏而造成機組損傷,因此基載發電廠的發電機組模式,非常不適合安裝於尖載發電廠中。
  • 他在台大新能源中心裝設6KW的自用型太陽光電系統,穩定供應系辦80%的電力,其餘再由市電補足。

這種調度方式,並非花大錢蓋數座一年之中只需要啟動幾小時的電廠,但是又能達到相同的功能,宛如擁有好幾座虛擬電廠,在需要的時候,隨時跳出來幫助電力系統,使之穩定供電。 例如,工廠可以將不重要的產線挪到非尖峰時段運作;商辦大樓可以採用夜間製冰(冷)的空調系統;接上充電樁的電動車可以避免在尖峰時段充電,甚至反向釋放電力到電力系統變成供電方,這些都可以達到下圖「削峰填谷」的效果。 鄭智文強調,這樣的電力系統主要的問題,在於為了應付尖峰負載,電力系統必須準備額外的電廠,只為了應付每天下午那一兩個小時,其餘時間這些電廠則只是待機閒置,非常不符合成本效益。

尖峰用電: 時段計價說明

且若中國大陸因氣候或事故因素停止送電,金門電力系統恐面臨限電情形,故金門地區仍須有足夠自主備用之發電機組,確保供電穩定。 過去集中於夜間儲蓄電能,現在在白天利用再生能源大量發電供給民眾用電時,亦可進行儲電,並將電力轉移於夜間無光電時段使用,連中午最高用電尖峰時都可以抽水存電。 台電指出,中國電力頻率及電壓與金門電網不同,若建設海底電纜界接,仍須增設變頻站及變電站,地方溝通及用地等問題尚待解決。

尖峰用電

而用電尖高時段也可能發生在夜晚人們下班回家後,由於這段時間,家中的電器產品會大量被使用。 目前在小金門跟澎湖,都有智慧電網的設置,但是成本仍然偏高,以儲能設備為例,平均一度電容量要一萬元。 台大新能源中心另外研發一套由下而上金字塔型的微電網,也同樣在光采濕地進行測試。 台灣目前只有高壓用戶裝設智慧電表,低壓用戶大部分都還是傳統電表,兩個月才抄表一次,無法顯示即時用電資訊,更看不出尖峰或離峰的差別。 台電發言人蕭金益表示,智慧電表至今無法普及的原因,是大部分電表放在地下室,通訊技術問題仍無法解決,預計到明年底,技術才能開發出來。

尖峰用電: 憂夜間用電吃緊 時間電價尖峰帶明年起調整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5日電)台電將於近日公告「電動車專屬時間電價」,預計6月初正式實施,尖離峰電價價差高達4倍,鼓勵電動車主改在非尖峰時段充電,適用於都會區有設置電動車專用電表的住宅、商業大樓。 因應未來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儲能系統有助於緩解間歇性能源併網對電力系統的衝擊,台電也正尋找可建置500MW抽蓄水力的現成水庫。 大甲溪的溪水從南湖大山發源,從最上游的德基水庫開始,經過六次的水力發電利用,最後才匯流到石岡壩供應台中地區的水資源使用,從德基水庫到石岡壩,約50多公里的長度,海拔落差就有1200公尺。

本市分時電價政策執行範圍為除地鐵、無軌電車、電氣化鐵路牽引用電外的所有工商業用戶;尖峰電價政策執行範圍為變壓器容量在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且電壓等級在1千伏及以上的工商業用戶。 除電動車新費率表的基本電費大幅拉低,尖、離峰時段流動電費每度電價格差距拉大至4倍,台電表示,希望鼓勵電動車主選在太陽光電充足時段、或夜半用電低峰期為電動車充電;待電動車專屬費率表上路後,估可望引導一半電動車主至離峰時段充電。 尖峰用電2023 此外,台電透露,石門水庫的抽蓄水力發電計畫估計最快明(2022)年會完成可行性評估,初步規劃是以石門水庫為上池、後池堰為下池,設置約40MW的小型抽蓄水力機組,雖然比較晚起跑,但該案工程相對容易,最快可能2025年前就能設置完成。 其中由台電管理的德基水庫「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下稱光明計畫)今年率先完成可行性評估,於4月進入環評程序。 再生能源占比持續提高,儲能設備成為能源轉型重要配套,對此台電重啟評估多座大型抽蓄水力發電,由「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今(2021)年率先啟動環評。 1.將用電由尖峰時間移轉至半尖峰,單月可節省約2,260元電費。

尖峰用電: 台電︰現有發電設備可靠出力評估 金門供電無虞

金字塔微電網的概念,是以兩戶做為最小單位,兩戶間的電力可以互相供給,由控制系統調度彼此需求。 台大新能源中心的金字塔微電網仍在測試階段,未來計畫往上串連成四戶、八戶、十戶,形成互助的用電網絡。 政府計畫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以目前台灣的電力需求來看,春、秋、冬季都不超過3000萬仟瓦,夏季卻高達3600萬仟瓦。 台灣大學機械系教授黃秉鈞研究太陽能三十年,自創一套「非核家園三部曲」,以節電加上太陽能自用,解決尖峰用電需求。

  • 鄭智文強調,這樣的電力系統主要的問題,在於為了應付尖峰負載,電力系統必須準備額外的電廠,只為了應付每天下午那一兩個小時,其餘時間這些電廠則只是待機閒置,非常不符合成本效益。
  • 抽蓄水力等同於儲能設施,在離峰時段,耗電將水從下池抽到上池,尖峰時再從上池放到下池發電。
  • 使用往復式內燃機的天然氣發電機與柴油發電機,會應用在較小型的發電廠以支持供電網路的穩定。
  • 1.將用電由尖峰時間移轉至半尖峰,單月可節省約6,780元電費。

根據「輸配電業各項費率計算公式」,審議會的委員針對台電提報的成本資料充分討論,並考量使用者付費及公平性,自112年起逐年調整再生能源的轉供優惠折數。 經濟部發布新聞稿指出,今天召開111年第3次電價費率審議會,會中依據輸配電業各項費率計算公式,針對輸配電業相關成本進行檢視,決議112年度輸配電業各項費率。 政策完善後,若保持用電習慣不變,電費支出約4.68萬元,減少0.03萬元,降幅0.6%,其中峰谷價比調整影響電費支出約0.02萬元,尖峰時段和價比調整影響電費支出約0.01萬元。 在北京,除地鐵、無軌電車、電氣化鐵路牽引用電外的所有工商業用戶執行分時電價政策。 其中,變壓器容量在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且電壓等級在1千伏及以上的工商業用戶也要在此基礎上執行尖峰電價政策。 政策完善後:若保持用電習慣不變,電費支出約4.68萬元,減少0.03萬元,降幅0.6%,其中,峰穀價比調整影響電費支出約0.02萬元,尖峰時段和價比調整影響電費支出約0.01萬元。

尖峰用電: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 全年尖峰僅2百小時 調度才是關鍵

本市是全國最早實行分時電價機制的省級地區之一,多年來,多次拓展峰穀電價執行範圍,調整峰穀電價時段,較好發揮了引導資源合理配置和利用的價格槓桿作用。 尖峰用電2023 隨著能源結構的優化,電力消費結構的調整,本市分時段電力負荷特點也在不斷變化,需要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 新京報訊 據發展北京官微消息,近日,市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本市分時電價機制等有關事項的通知》,優化電價峰穀時段和峰穀價差,進一步發揮電價信號作用、引導工商業用戶錯峰用電,更好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經濟運行。 工研院綠能所副所長暨電網策略室主任張簡樂仁表示,由於再生能源來自大自然的太陽光、風力等,有其不確定性,供電壓力將不可避免提高,而且通常來得超乎預期且快速。 這些問題不是依靠傳統電廠就能解決,因此需要透過EMS加以管理與分散用電。

為反映尖峰、半尖峰、離峰不同時間的供電成本,因此依據不同用電時間訂定不同費率,尖峰時間電價最高,離峰時間最低。 用電規模較大(例如每月超過800度)的用戶,建議可評估選用時間電價,藉由減少尖峰時間用電,或調整用電時間將尖峰用電移轉至離峰時間使用,以達充分利用離峰電力與節省電費支出之目的。 台電表示,金門地區目前有塔山電廠、夏興分廠及麒麟分廠,整體機組裝置容量為113.3MW,且另有設置太陽光電、風力發電及儲能系統,使金門地區機組運轉與電力系統調度更穩定可靠,可滿足金門地區尖峰用電需求60MW,備轉容量充裕。

尖峰用電: 電動車專屬時間電價6月上路 尖離峰價差4倍

需要提醒市民的是,本次分時電價方案調整範圍為工商業用電,居民用電成本不受影響。 除了峰谷時段的調整,此次政策也對峰谷價比進行調整,從而影響最終繳納的電費。 據悉,單一制用電峰、平、谷電價比例調整為1.71:1:0.36(不滿1千伏)和1.8:1:0.3(1千伏及以上),兩部制用電峰、平、谷電價比例統一調整為1.6:1:0.4,尖峰電價則在高峰電價基礎上上浮20%。 總體看,分時電價機制的完善,對社會總用電成本影響較小,電網企業收入維持不變,銷售電價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 但以台電目前的作法,通常可於下午4時前保留1200萬至1400萬度電可發,以下池最低水位時可發1600萬度計算,可保留7至8成的發電量,集中於夜尖峰使用。 石門水庫的抽蓄水力發電計畫若推動順利,將是1995年明潭電廠抽蓄機組完工30年後,台灣再有新建抽蓄水力儲能設施。

尖峰用電

因此,鄭智文分析,台灣需要一個更有「韌性」的電網,以滿足未來的電力系統,而「需量反應」就是讓電網更有「韌性」的方法之一。 現在,全球電力系統的潮流已經改變,透過「需量反應」,可以調度更多電力資源,包括過往造成負載上升的用電方,如今也成為可供調度的資源。 更重要的是,依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研究報告,如果全球要在2050達到淨零碳排,77%的電力必須來自再生能源。 不像水資源,可以儲存在水庫、湖泊、埤塘、攔河堰、水塔等水利設施中,等待有需要時,再從這些儲水設施中提取。 因此鄭智文首先談到,全球目前面臨的都是電網平衡的問題,因為發電端一旦產生電(發電),就必須在用電端(負載)使用掉,所以發電量必須隨時跟著負載(用電量)調整。

尖峰用電: 金門電力充足 不須中國大陸供電

事實上,光明計畫早在1997年就有過規劃,當年台電考量發電成本效益不彰而作罷。 台電解釋,抽蓄水力約需耗1.25度的電抽水才能發1度電,是將離峰電力轉換為尖峰使用,需有效搭配時間電價才會有經濟效益。 水力發電量雖僅佔全台用電約2%,卻擁有快速支援的絕佳優勢,慣常水力機組啟動到滿載約15分鐘,抽蓄水力機組更僅需3~5分鐘,皆遠快於燃氣機組2小時、燃煤機組的6小時。

尖峰用電

接下來,隨著電力系統中,下一世代的各項軟硬體逐步佈建,例如智慧電錶、智慧電網,通往一個非核、減煤、低碳的理想電力系統的路徑,就也越清晰可見。 尖峰用電2023 目前台灣的光電系統,大部分是直接賣電給台電賺錢,卻不利於電力調度與電網穩定,要真正解決電力缺口,自用型的光電系統是必須走的一條路。 民間有團體正推動公民自主發電,另外也有原住民部落宣示,要朝100%的綠能部落邁進。

這家公司目前有八十多個客戶,四百多個場所,節能成效平均從15%到40%。 尖峰用電 能源管理公司另一個吸引客戶的地方是不用出錢投資設備,由ESCO公司負擔所有建置費用。 為了促使用戶減少夜尖峰用電,並鼓勵汽電共生業者改到夜尖峰發電,審議會決議從112年起實施新尖離峰時間電價,例如上午10時至12時、下午1時至下午5時的三段式舊尖峰時間帶,將調整為下午4時至晚間10時的新尖峰時間帶。 美髮業 尖峰用電2023 某美髮店選用三段式標準型時間電價,營業時間為上午11點到晚上9點,藉由調整用電器具使用時間(如:營業時間開始前,先開啟冷氣機預冷,夜間時段視室外溫度調整冷氣溫度),移轉尖峰用電207度。 針對部分學者認為抽蓄水力為舊工具,對供電無幫助,台電表示,這是錯誤認知,忽略了舊工具有新用法。

假如住商用電中的空調照明能節電50%,全國用電就減少13%,相當於兩座核電廠。 黃秉鈞指出,電力公司興建1仟瓦的發電設備,大約要五到六萬,把蓋電廠的錢拿來投資節電,補助節能空調,綽綽有餘。 尖峰用電2023 時間電價是抑制尖峰用電的另一種方式,在智慧電表技術問題沒有完全克服前,用戶其實還是可以選擇時間電價,用的是沒有通訊功能的電子式電表。

前面提到,尖峰負載時使用的發電機組成本較高,所以電力公司會以各種誘因,例如時間電價,提高尖峰時段的電價以反應成本,藉此吸引用電戶減少尖峰時間用電,或調整用電時間,將尖峰用電移轉至離峰使用。 這種「需量反應」的類型,對於電力公司而言可以減少發電成本,對於用電戶則可以減少電費。 即使不這麼做,電力供給依然充足、電網依舊穩定,所以兩方都是純粹從「經濟」的角度來從事此行為。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