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華藥2023介紹!內含藥華藥絕密資料

Posted by Jack on November 8, 2020

藥華藥

藥華藥與泰福已進入美國藥證取證的關鍵階段,台康生則是在今年三月新藥解盲成功,也將申請美國藥證,加速推進新藥上市。 P1101已獲得歐盟、台灣、瑞士、以色列及韓國藥證,11月13日再獲美國藥證,宣示進軍全球最大新藥市場,藥華藥指出,罕見血癌新藥P1101已取得美國孤兒藥資格,獲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後在美國市場享有7年的市場獨占權,也創下台灣研發製造新藥自行在美上市銷售成功首例。 藥華藥長效型干擾素新藥Ropeginterferon alfa-2b(P1101)去年11月以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為適應症獲得美國藥證後,已帶動今年前八月合併營收17.85億元 ,年增617.4%;另一項適應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三期臨床試驗也將在今年底收案完成,目標明年底解盲。 今年4月藥華藥才完成海外存託憑證,募得4.62億美元,創下我國生技公司海外籌資最大規模,約為每股415元。 另早在去年10月,藥華藥也辦理現增,每股價格408元,募得68億元,在當時凍結市場資金465億元,激勵藥華藥股價衝上500元大關。 目前,該病症在二線治療上,有國際大廠Incyte的藥物Jakafi,該藥物在美國市場有約7億美元的營收,年增幅度為15%至20%。

藥華藥

面對規模將近30億美元的市場,泰福目標未來取得藥證上市後,「目標是二到三年後,TX01、TX04、TX05三個新藥能夠創造三億美元的收入。」陳林正表示。 根據公司統計,美國PV病患約有16萬人,其中被診斷出罹病且取得醫療資源進行治療約10萬人,Besremi在美國的定價為每病患每年18萬美元,藥品出廠價格估計約為15萬美元,假設在美國最終使用病患為1.5萬人,年銷售額預估可達22.5億美元,潛在銷售市場十分龐大。 Besremi在美國上市後3個月即納入美國用藥指南NCCN guideline,適用於所有PV病人,包含低風險PV病患、高風險PV病患(一二線治療用藥均可),若採用其他治療方法無效者也可轉換成Besremi。 藥華藥執行長林國鐘表示,公司於美國及日本均自行佈建行銷與銷售團隊,自建通路銷售藥品,目前Ropeg已於美國上市一年,營收亮眼,公司正準備進一步擴張美國銷售團隊;日本為全球第三大新藥市場,日本團隊於取得藥證後已做好萬全準備,將依照原訂計畫積極上市推展活動,依當地法規於日本銷售。 也是因為屬於全球罕有的真性紅血球增生症第一線用藥,讓藥華藥能大膽採取自行銷售的方式,而不透過授權合約銷售新藥。 「我們就是要直攻美國。」林國鐘笑說,2017年成立美國分公司、如今發展成63人的團隊,就是要免去授權後的分潤狀況,讓藥品銷售的成果可全數由公司掌握。

藥華藥: 永續發展中心首度導入「SMART」管理原則對5大功能組員進行教育訓練

分析師舉現行美國PV疾病領域的Incyte/諾華新藥Jakafi營收能力對P1101做出預估,首先以產品力比較,由於Jakafi屬於第二線用藥,P1101藥證申請為一線用藥,因此P1101在取得美國藥證後將更具競爭力。 藥華藥(6446)旗下治療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V)新藥 P1101,4月率先成為台灣首家在美施行「恩慈療法」的新藥。 藥華藥 也由於P1101 過去取得孤兒藥認證,具備優先審查資格,3月美國藥證完成三期臨床審核通過,藥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品質管控與製程均已符合FDA規範,就等最後完成「查廠泡泡」後取證,以針對PV適應症在美「唯一」「一線用藥」之姿,推進營收朝上億美元邁進。 除了TX01已在查廠的階段外,泰福另一個新藥、針對乳癌治療的生物相似藥TX05,也在今年2月成功解盲,進入向FDA申請藥證的階段。

我們已建構一套穩定、安全及高品質的藥品生產與跨國供應鏈,從上游的原物料供應商、委外生產或通路等合作夥伴到下游的客戶與使用單位,滿足病患的需求。 尤其,今年國內生技業最多話題,同時也存在不少爭議的個股,就是新藥公司,藥華醫藥(簡稱藥華藥)。 藥華藥2023 全球金融市場猛跌,對比去年6月底,台股至今下修幅度超過16%,但同期,台灣生技產業市值卻逆勢向上增加7%左右,即使疫情對類股的助漲效應逐漸淡去,但以今年6月底來看,產業市值仍達1.39兆元,改寫新高,其中「新藥類股」就占去超過6700億元半壁江山。 林俐伶強調,藥華藥選擇在波士頓設立創新研究中心,因為當地擁有最世界最齊全的學術研究與醫院等資源,透過這些資源的協助,將能讓藥華藥新的藥物發展計畫快速動起來。

藥華藥: 藥華藥榮獲台灣企業永續獎、全球企業永續獎兩大殊榮

藥華藥表示,旗下新藥Ropeginterferon alfa-2b(Ropeg)已獲歐美及全球多國核准使用於成人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PV)患者並上市銷售,各地接受Ropeg治療的患者持續穩定成長,公司2022年全年累計營收達新台幣28.82億元。 Ropeg甫於今年3月底再下一城獲日本核准PV藥證,今年年初也已送出中國大陸、馬來西亞PV藥證申請,藥華藥完整的國際布局和研發製造能力有助於推動本次海外籌資案。 已有分析師列預估,若藥華藥能順利趕在Q3取得美國FDA新藥藥證,明年EPS可望超過10元。

無論藥華藥這顆新藥未來前景如何,但在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歷程中,藥華藥至少已是「從新藥『選題』到取證、自行開發市場」的一次完整示範。 藥華藥 藥華藥2023 雖然,生技股多少仍有夢想與期待的成分,但,業者看來也愈來愈懂「築夢踏實」的硬道理了。 林國鐘看見的,不只是藥效上的優勢,更是羅氏、默克兩家國際大藥廠,光是干擾素就有著一年30億美元的銷售。 幾乎無人挑戰的領域,讓林國鐘決定找上國發基金、經濟部、中鼎工程等投資者,在2000年成立藥華藥,並於2003年正式展開營運。 去年11月13日,藥華藥取得FDA核准,「百斯瑞明」將在美國上市,公司股價隨即噴發。 「忍辱負重啊……!」回顧新藥從開發到取得藥證的漫長過程,藥華藥創辦人、現任執行長林國鐘用這4個字當成注解。

藥華藥: 藥華藥選擇歐洲…考量外資評價

由於P1101在美用藥人數上看萬人,估美國 P1101未來藥價將超過該藥現行在歐洲市場一針 4450歐元(約新台幣14.9萬元)價格,且每位患者一年需打26 針。 另一家同樣也進入查廠階段的,是做生物相似藥研發的泰福生技,2019年收到FDA的CRL(完全回覆信函)、要求補充製程相關文件後,也因為受到疫情影響,FDA延遲查廠時間。 1980年3月《 時代》雜誌曾以封面故事報導「干擾素一出來,所有癌症都可被治療」,之後干擾素也成功被開發出幾項新藥,可惜至今尚未達到《 時代》雜誌所描述的願景。

林俐伶表示,藥華藥過去近20年利用核心技術平台PEGlation,發展出長效型干擾素,並成功運用在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及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治療。 但是她認為,PEGlation仍可以結合其他細胞激素如IL2(interleukin ,介白素)等,再去發展其他蛋白質藥物。 早在2019年4月,台康生就與國際藥廠Sandoz AG簽訂授權合約,授權金總額達7000萬美元,由Sandoz AG負責台灣與中國以外地區的銷售。 劉理成指出,Sandoz AG目標在2025年讓EG12014取得全球兩位數以上的市占表現。 對泰福而言,作為市場後進者,以及生物相似藥在價格上的先天劣勢,讓TX01必須有不一樣的布局策略。

藥華藥: 能趨動美國市場成長 藥華藥6月營收創新高

初步研判,分子反應將有機會做為下一個臨床試驗的療效指標,將有可能改變骨髓增生性腫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 MPN)疾病的治療方式。 目前,該病症在二線治療上,有國際大廠Incyte的藥物Jakafi,該藥物在美國市場有約七億美元的營收,年增幅度為十五%至二○%。 對於市場競爭,泰福的策略是以低於市面上生物相似藥藥價10%至15%的方式,保持毛利率在70%以上的目標進行銷售。 「我們不去跟當地第一、第二大生物相似藥競爭,避免專利的法律糾紛。」穩健地從小市場發展,是泰福在生物相似藥領域的策略。 「我們的銷售要比其他的生物相似藥廠更靈活,做到真正大藥廠難以顧及到的市場。」陳林正說。

藥華藥

「我們開發的產品還會增加,在2030年以前,會有6到7個我們的產品藥上市。」劉理成的自信,源自公司成立8年來的研發成果,如今可望藉由乳癌新藥打響第一槍,逐步擴大在生物相似藥領域的成果。 台康生資料顯示,治療乳癌HER2陽性用藥的市場規模,高達130億美元,該市場最大的原廠藥物為Roche的Herceptin,年銷售額達到70億美元。 為了確保銷售成果,台康生選擇全球前三大藥廠Novartis旗下的Sandoz AG,要以其完整的通路切入市場。 泰福生技董事長陳林正說明,泰福所開發的生物相似藥TX01,是針對化療所引發的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進行治療。 該病症的原廠藥在美國約有6億美元市場規模,原本希望能5月前確認查廠時間,但目前還未被告知FDA查廠的確切日期。

藥華藥: 第一次安排全體董事進修企業永續議題課程

從藥物概念設計開始,使用原創性長效型蛋白質藥物研發PEG技術平台及高難度小分子合成藥物技術為基礎,配合跨國研發合作的模式,在國內成功完成第一個生物新藥Ropeg(P1101,商品名Besremi),幫助病患對抗血液腫瘤、慢性肝炎,以及某些嚴重的癌症。 完成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V)臨床試驗後,Besremi於2017年向歐洲藥物管理局EMA遞交上市許可審查,並於 2019年2月獲得歐盟EMA新藥上市許可 (marketing authorization 藥華藥2023 application, MAA),為我國第一個經歐盟核准的蛋白質新藥。 本次GDR發行案為藥華藥自2016年上櫃以來首次國際資本市場發行案,也是台灣生技醫療產業迄今最大規模的國際籌資案。 本次募資案的成功,使藥華藥更有信心推動全球化的銷售布局,並深化新藥研發和國際合作,推進更多國際臨床試驗。 國際機構投資人的熱烈迴響,更充分反映外資對藥華藥經營成果的肯定及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 藥華醫藥(6446)執行長林國鐘昨(15)日表示,藥華藥做為台灣第一家從新藥研發、試驗發展、生產製造到行銷歐美的全方位生技新藥公司,繼第一項治療血癌新藥Besremi取得歐美市場藥證後,接下來希望成為全球癌症、血液學,及免疫學疾病領域的領導廠商,開發革命性的免疫療法,滿足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 藥華藥管理層表示,Besremi已納入美國聯邦保險,覆蓋美國約57%的PV病患,除了提升整體覆蓋率外,也加速醫師開立處方及領藥的速度。
  • 「忍辱負重啊……!」回顧新藥從開發到取得藥證的漫長過程,藥華藥創辦人、現任執行長林國鐘用這4個字當成注解。
  • 在董事會的支持下,美國團隊人數今年擴增約20%,預計為今年下半年美國市場的加速成長加添動能。
  • Besremi在美國上市後3個月即納入美國用藥指南NCCN guideline,適用於所有PV病人,包含低風險PV病患、高風險PV病患(一二線治療用藥均可),若採用其他治療方法無效者也可轉換成Besremi。
  • 林國鐘表示,當藥華藥仍在發展PV適應症階段時,已預料到干擾素接下來還可繼續針對不同適應症申請藥證。

今年3月,也捎來了好消息的台康生技,重要的研發新藥、針對乳癌治療的EG12014,三期臨床試驗結果解盲成功,將新藥推進到申請藥證的階段。 「現在(台康生)CDMO收入還是比產品多,但10年之後CDMO比率會降到3到4成。」台康生技總經理劉理成這句話的背後,表示他看好未來研發新藥可觀的銷售表現。 藥華藥則是根據自己發展的PEG技術平台,推出長效型干擾素Ropeginterferon alfa-2b,這就是目前已在歐美銷售的抗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新藥Besremi,這是美國FDA第一次同意讓干擾素用來治療PV的新藥,FDA並核准讓藥華藥的Besremi成為美國PV適應症的一線用藥。

藥華藥: 藥華藥獲國際肯定,拿下美國罕疾組織年度大獎

事實上,在取得美國藥證之前,藥華藥2019年已陸續取得歐洲、台灣藥證,同時韓國藥證也完成查廠。 藥華藥資料顯示,P1101也是歐洲唯一的PV第一線用藥,而歐洲地區的P1101供貨狀況,今年的需求量較去年成長了近185%,目前已在歐洲30多個國家銷售。 至於目前正在進行的原發性血小板過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ET)第三期臨床試驗,公司說明,雖收案人數已達原臨床試驗計畫目標,仍持續略微增加收案人數,此係考量治療期完成時,所需之足額分析人數,預計於2023年結束收案。 藥華藥2023 藥華藥的P1101,則是以創新的化學耦合技術,開發成低副作用的長效型干擾素藥物,已獲得FDA同意用於第一線治療,可望在取得藥證後,成為美國在PV治療上,唯一的第一線用藥。 該病症在第一線治療上缺乏有效用藥,多以給予阿斯匹靈預防血栓,或是以細胞減量藥物、放血等方式,降低血液細胞過量的狀況。 目前,藥華藥表示,已經取得美國最大連鎖醫院凱瑟醫療集團納入給付,也已取得全美過半的保險公司給付資格。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