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台積電2023詳細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Tommy on August 7, 2023

英特爾台積電

英特爾新任執行長傑辛格承諾要恢復製造實力,但英特爾在過渡期內仍需要台積電,才能避免繼續把中央處理器的市場份額拱手讓給競爭對手AMD。 1.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傳出今(7日)將抵台,消息來源透露,他第一個行程就是見台積電高層,希望能委託台積電生產更多晶片。 英特爾台積電2023 外媒引述PC業者談話報導,英特爾委由台積電代工生產3奈米晶片計畫將延後至明年第4季,比原訂晚一季,此舉恐影響台積電後續3奈米產能利用率,牽動整體營運。 為了確保自家FPGA(現場可編程輯閘陣列)、GPU或CPU產品的供貨順暢及效能提升,基辛格可能需要親自出馬,向台積電談妥2022年的3奈米產能。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暨產業顧問劉佩真觀察,若這項消息屬實,就突顯了目前英特爾與台灣科技業或台積電之間,彼此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 英特爾不落人後,其先進封裝包括2.5D 英特爾台積電 EMIB與3D Foveros方案。

  • 《電子時報》指出,建立完整生態系統方面,除了EUV設備供應,其他材料供應商、設備業者也扮演重要角色。
  • 英特爾舉辦架構日活動,宣布推出一系列新產品,並揭露與晶圓代工廠台積電擴大合作的細節。
  • 雖然英特爾多數晶片都是自產,但也會下單給同業,例如委託台積電協助生產Arc獨立繪圖處理器( GPU)系列晶片。
  • 市場巨大的需求,讓目前坐擁全球最大先進製程產能的台積電也在七月法說會上,由總裁魏哲家表明要「倍增」先進封裝產能的計畫,預計投入九百億元於竹科銅鑼園區建廠。

英特爾周四公布財報,第2季營收減少15%至129億美元,較市場預估的120億美元高;扣除某些項目後每股盈餘為13美分,表現比分析師預估的虧損好。 英特爾的Granite Rapids及Sierra Forest系列處理器,規劃均將採用自家3奈米微影製程生產。 根據英特爾先前釋出訊息,Intel 3製程可進一步汲取FinFET最佳化優勢與提升EUV使用比例,以及更多面積改進,與Intel 4製程相較,約提供18%的每瓦效能成長幅度,預計從今年下半年逐漸開始生產。 根據研調機構統計,至今年第1季底,高塔是全球第七大晶圓代工廠,全數生產成熟製程,並在以色列、美國、日本等地有多座晶圓廠。

英特爾台積電: 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躍進

或許英特爾若與格羅方德的「老二陣線」,就算成效再不彰,成熟製程或許不用再委外台積電;更長遠一點,連先進製程都不用委外,甚至能和聯電或台積電搶生意。 不過從這三大支柱看來,短時間內就算兩者合作,恐怕在晶圓代工領域,離台積電仍有一段苦苦追趕的距離。 據《華爾街日報》15 日報導,英特爾(Intel)有意斥資 3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8,400 億元),收購另一晶圓代工大廠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以提高晶片產量。 業界人士分析,英特爾原本想透過併購高塔「走捷徑」,一舉擠進全球晶圓代工業前十名,甚至有機會一路挺進至第六位,挑戰五哥中芯,進一步縮短與台積電的差異。

先前報導指出,英特爾第15代Arrow Lake處理器採用混合小晶片架構,在GPU的晶片塊部分據稱委由台積電3奈米代工。 Arrow Lake處理器原本要在2024年第3季推出,最新報導披露,英特爾已延後下單台積電3奈米的時程,由原訂2024年第3季推持至當年第4季。 英特爾在執行長基辛格帶領下,推行IDM 2.0策略,除了增加自家晶圓廠產能,擴大晶圓代工業務,同時也希望彈性利用第三方的晶圓代工產能。

英特爾台積電: 鴻海(2317)奪輝達新品大單 股價準備直衝2百?網1原因不看好

各國考慮將半導體製造帶回國,替台積電高度集中的製造模式帶來壓力,但台積電目前還沒準備將製造業務分散到全球,並持續大手筆投資,將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全球晶片短缺,日本、歐美被迫放慢製造汽車,台積電在半導體界的主導地位顯露。 3.英特爾擴大合作,激勵台積電股價止跌回升,早盤一度達新台幣563元,漲4元。

英特爾台積電

英特爾積極投入先進製程研發之際,在先進封裝領域同步火力全開,正於馬來西亞檳城興建最新封裝廠,強化2.5D/3D封裝布局版... 英特爾副總裁Robin Martin 22日受訪時強調,未來檳城新廠將會成為英特爾最大的3D Foveros先進封裝據點。 根據陸媒報導,王銳指出,Intel 4製程將於今年下半年上場,Intel 3製程進度也如預期良好,至於Intel 20A、Intel 18A製程也已經進行流片。

英特爾台積電: 英特爾強碰台積電 傳2奈米研發突破

英特爾新任首席執行官傑辛格(Pat Gelsinger)拒絕了這個想法,他在週二的視訊影片中告訴投資人和記者:「對7奈米的信心正在增強。」他說,他們正在增加與台積電和其他代工廠的合作,並將某些處理器的製造外包給台積電。 英特爾台積電 在用來生產大多汽車晶片的28到65奈米類別中,台積電僅有40到65%的市占率,但在當前生產中最先進的節點中,它卻擁有近90%的市場份額。 台積電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它生產的半導體出現在蘋果、AMD或高通等品牌供應商設計及銷售的產品裡。

經濟日報每日透過專業記者群,將國內、全球、兩岸、財經、產業、觀點、股市、企管、經營等資訊與分析,匯整成即時、精確與最精闢的內容,為財經業界每日必讀的數位全媒體。 據了解,英特爾近期營運遭逢逆風,因此正微調後續處理器推出的時程,藉此降低成本,並度過需求疲弱低潮,台積電也因而掃到颱風尾,原本雙方規劃在3奈米的合作時程受影響。 ARM近期進入美股IPO上市程序,有望成為今年美國資本市場最大的亮點,台積電、智原更被欽點為運算平台的合作夥伴,對ARM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英特爾並未透露現階段其3D Foveros封裝總產能,僅強調除了在美國奧勒岡州與新墨西哥州之外,在未來的檳城新廠也有相關產能建置,這三個據點的3D封裝產能合計將於2025年時增為目前的四倍。 台積電方面,主打「3D Fabric」先進封裝,包括InFo、CoWoS與SoIC方案;三星也發展I-cube、X-Cube等封裝技術。

英特爾台積電: 英特爾復活了?金融時報:台積電的3奈米晶圓廠,才是「宇宙中心」

全球晶片短缺,迫使日本、歐洲和美國放慢或甚至停止製造汽車,多國政治人物大聲疾呼應在地製造,這家台灣公司在全球晶片生產的主導地位正引起人們的關注。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今年稍早已規劃戰略,擬在2025年前恢復製造事業的地位。 全球半導體巨擘英特爾(Intel)揭露與台積電合作的新細節,將運用台積電的5奈米、7奈米和6奈米製程,來打造英特爾的Ponte Vecchio新晶片與Alchemist繪圖晶片。 此外,由於英特爾競爭對手超微已和台積在5奈米生產合作簽定更多長約,搶攻資料中心市場,供應鏈傳出,英特爾計畫爭取與台積更多5奈米長約合作,並先探索2025年2奈米製程的合作模式。 對於基辛格相關行程,英特爾三緘其口,僅表示在新冠肺炎狀況允許的前提下,他與公司團隊其他成員,將增加與世界各地的員工、客戶、合作夥伴、供應商夥伴,及其他主要利益關係人的在地互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晶圓代工與一條龍延伸到封裝服務,英特爾表示,開放讓客戶也可以只選用其先進封裝方案,目的是希望讓客戶可以更能擁有生產彈性。

英特爾台積電

半導體技術是武器生產的關鍵,包括為超級電腦提供動力的處理器(可幫助模擬導彈軌跡)以及導彈本身的耐熱晶片。 而且,隨無人駕駛系統(例如戰鬥無人機)興起,半導體對國防的重要性將有增無減。 投資管理公司伯恩斯坦(Bernstein)晶片業分析師李馬克(Mark Li)估計,到2023年,英特爾將把一整年CPU生產的20%外包給台積電。 台積電是世界上最大的晶圓代工製造商,3奈米晶圓廠正在蓋廠,預計將比目前最先進5奈米,電晶體密度將提升約70%,且效能更高,將用在包括智慧型手機和超級電腦的設備當中。 英特爾(Intel)擴大與台積電合作,新繪圖晶片將採用台積電5奈米、6奈米及7奈米三大先進製程,激勵台積電股價止跌回升,早盤一度達新台幣563元,漲4元。 業界分析,基辛格去年12月才與台積電直接交流,短短4個月內又訪台積電,並釋出訂單大紅包,凸顯要產能要得「很急」,旗下網通、繪圖晶片、CPU等主力產品都將擴大釋單台積電。

英特爾台積電: 晶圓代工新戰火 台積電、英特爾為何搶蓋先進封裝廠?

近期多次公開抨擊台積電(2330)的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今傳出將於下周訪問台灣,會見台積電高層,若消息屬實將突顯基辛格為了扭轉英特爾當前頹勢,下單亞洲製造的重要性依然不減。 《電子時報》報導,雖然英特爾指出,台積電7奈米製程電晶體的密度,不過只相當於自家10奈米,但主要服務自家設計生產產品,並非其他IC設計公司。 據美國科技網站SDxCentral,英特爾7奈米製程處理器延後至2023年推出,台積電更先進3奈米製程晶片,則於2022下半年就開始量產。 台積電今年將其資本投資預期上調至高達250億至280億美元,可能比2020年增加63%,領先英特爾和三星。 英特爾被迫將部分處理器生產外包,因為它一直難以掌握兩個連續的製程技術節點(10奈米和7奈米),因此來不及製造自己的晶片。 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去年底才開嗆「台灣不是一個穩定的地方」,當時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大氣回應「台積電不會中傷同業,不願意做這個事情」,沒想到基辛格轉頭馬上決定訪台,會見台積電高層,外傳是為了敲定3奈米訂單。

AI相關處理器產品約占台積電目前總營收約6%,未來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近50%,營收占比將增加到11%至13%(low teens)。 台積電預估今年下半年3奈米將強勁成長,貢獻全年營收約中個位數百分比;2奈米製程技術研發進展順利,將如期在2025年進入量產,預期將會是業界最先進的技術,並將進一步擴大技術領先。 英特爾先前曾對外坦承10、7奈米先進製程量產延宕,高層也對外表示,不排除釋出CPU產品委外代工生產,但昨公司宣布領導人將換由技術老將掌舵,並宣示7奈米製程取得重大進展,帶動股價大漲,外界猜測委外代工可能也將出現變數。 英特爾將於21日舉行財報法說會,外界也期待屆時是否會針對CPU外包代工策略進行說明。

英特爾台積電: 預期 NVIDIA 財報效應發酵 AI 領漲拉升台股漲56.12點收16,437點

一七,漲幅超過五三%,SOX的大漲,得力於AI帶動的新浪潮... 陸行之說,三季度營收指引部分,季增0~7%,年減13%,比二季度年減15%改善,比市場預期好一點點;二季度庫存4.3個月,季減14%,年增15%,是除了記憶體之外,少數看到庫存月數季減及年增減速的,因為 NXP、 TI、 STMicro 庫存月數持續創高。 不過台積電仍然有多元化客戶服務經驗,包含蘋果、高通(Qualcomm)、超微(AMD)、Nvidia、賽靈思(Xilinx)、博通(Broadcom)等。 南韓研究團隊日前發表「常溫常壓超導體」LK-99相關論文,帶動全球超導體熱。 紅色供應鏈從台廠手上搶奪蘋果訂單持續擴大,繼立訊拿下AirPods與iPhone組裝訂單,大陸ODM大廠聞泰科技也在雲南... 消息人士透露,台積電研發部門,近期密切關注英特爾先進製程進展和布局,內部對英特爾的關注力似乎大大提高。

英特爾台積電

業界傳出,受終端需求不振與市場競爭影響,台積電與轉投資世界先進近期陸續調降8吋晶圓代工報價,最高降幅高達三成。 目前的晶片設計,電源跟訊號線路都集中在晶片正面,晶片正面變得異常擁擠,也不利於縮小晶片尺寸。 為此,半導體業界一直嘗試將電源分配轉移到晶片背面,以解決線路壅塞問題。 英特爾今天表示,旗下新的Ponte Vecchio晶片將採用以台積電5奈米和7奈米製程製造的重要晶片塊。 Ponte Vecchio的第一項重大用途為英特爾替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打造的超級電腦。

英特爾台積電: 張忠謀:季辛格剩5年 英特爾難回盛況

不過,外媒也認為,台積電正在拉抬3奈米良率,對比競爭對手三星技術還在練兵階段,預計2025年前都沒有足以扭轉局面的對手。 英特爾台積電 事實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透露,基辛格曾在2015年前拜訪過他,經過15分鐘短暫交談,他立刻覺得對方是個人才,但當時基辛格就有點不客氣,「現在對台積電也很不客氣。」他也多次點名三星才是最強勁的競爭對手,主要原因在於兩國的產業優勢相近,皆是透過大量優秀人才與經理人取勝。 報導指出,英特爾在過去3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一直保持著全球銷量第一的位置,只有在2017 年和 2018 年記憶體晶片銷售激增時,將冠軍寶座讓給了三星。 EUV機台需要許多的關鍵零組件和光學元件,所以ASML目前受限於零組件和元件的短缺,產能尚無法滿載,預計2022年才能全產能運載達到供給50部,如此的情勢下,英特爾與台積電的合作是必然的,是雙贏的局面。 不過有一點可以斷定,英特爾已經正式棄守晶圓代工(foundry),也證明了20多年來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先生的遠見,其專注晶圓代工的經營模式是正確的,預期台積電的股價本益比將再被提高。

英特爾台積電

如今為了奪回晶片製造龍頭地位,英特爾在今年1月宣布搶先巨資下單2奈米設備,而基辛格也坦言,因為太傲慢自滿,才輸給台積電。 高塔主要生產用於汽車、消費性電子,到醫療和工業設備等各領域的半導體產品,主要客戶包括車用晶片廠亞德諾與網通晶片龍頭博通。 雖然高塔的營收規模不及英特爾,但與其在技術與客戶方面互補,也在成熟製程市場有其一定地位。

英特爾台積電: 英特爾和台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的「距離」有多遙遠?

假設每個月投入5,000元買台積電,總投入成本是132萬元,22年後的最終市值會來到1,077萬元... 今日AI股表現不如昨日,但今強勢個股為創意、華碩,矽統、京元電子亮燈漲停,威勝、勤誠、健策表現佳。 本周關鍵全看輝達財報公布,值得注意的是,重要指標股可以觀察:廣達、緯創、技嘉、英業達。 本土投顧法人和亞系外資法人評估,台積電今年在CoWoS總產能可到12萬片至13萬片,上看14萬片,預估明年台積電在CoWoS總產能可超過20萬片。

如果台積電不得不屈服於這種日益增長的壓力,將給其商業模式帶來壓力。 分析師認為,該公司如此高效和賺錢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台積電在台灣的製造非常集中。 台積電發言人高孟華說:「台積電在台灣的幾個主要據點距離夠近,必要時我們能夠靈活動員工程師互相支援。」台積電估計,美國的生產成本比台灣高出8%到10%。 由於製程技術的每個新節點都需要更具挑戰性的發展,投資更多金額擴張生產能力,因此多年來,其他晶片製造商轉而專注於設計,將生產工作留給了台積電等專門的代工廠。 英特爾台積電 英特爾(Intel)準備將處理器--它最有價值之處--一部分生產外包給台積電。 英特爾台積電2023 在華盛頓,五角大廈一直悄悄敦促美國投資更多金額在先進晶片製造上,避免其武器依賴外國製造商。

英特爾台積電: Nvidia AI 晶片需求旺 季報亮眼盤後股價漲逾6%

數據分析公司GlobalData分析師Parth Vala表示,台積電3奈米技術表現會更出色:與5奈米相比,相同功耗下速度提升至15%,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達30%。 對英特爾的野心,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評論:「擔心英特爾被新上任的CEO Pat把老店搞爛、搞砸了,不要以為專業晶圓代工這麼好做。」他並分析,英特爾這次併購案恐怕還是弊大於利。 3月,英特爾新任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公開喊話,要讓英特爾重振旗鼓,恢復昔日晶片製造龍頭的榮景,2021年資本支出是近10年來最高。 ChatGPT 熱度竄升,帶動「生成式 AI」熱潮激增, 而晶片大廠輝達(NVIDIA)財報遠優於市場預期,並調升AI的... 台股今(23)日收盤指數16,576.9點,交易金額2,897.19億元,上漲139.29點、漲幅0.85%。 台積電(2330)(2330)股價受青睞,上漲11元,收盤價552元,漲幅2.03%,台積電先進封裝產能擴張受外界關注。

英特爾台積電

法人指出,台積電擴充CoWoS先進封裝產能進度,攸關輝達AI晶片平台出貨。 人工智慧(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 )財報亮眼,但股價在周四虎頭蛇尾,盤中首次突破500美元,惟收盤漲勢收斂,僅小漲0.1%;不過輝達在昨日財報公布同時宣布要實施250億美元庫藏股(即股票回購),《彭博》分析師Sebastian Boyd指出,這對AI投資者是一個警訊。 基辛格開嗆後,轉頭又立刻決定訪台,並透過影片表示台積電取得的成就真的很了不起。 據傳,他此行就是要來確定台積電3奈米製程訂單,要求專設一條產線,還偷偷找台積電討論合作開發2奈米製程,長期合作態度不言而喻,要佈局重返晶圓代工服務。 當時台積電則開出必須提前支付大筆訂金的條件,避免英特爾在自家產能建立後抽單,導致台積電產能過剩。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