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航空年終11大優點2023!(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Eric on January 15, 2019

長榮航空年終

由於第四季業務持續穩定,運價飆上高點,全年合併營收將會締造長榮海運獲利新高。 因此,年終獎金傳出上看10個月,刷新10年記錄,換算下來,等於每個月將近領雙薪,由於由於長榮集團年終獎金都是每年元旦前就會發放,因此最快31日也就是本週四獎金就會喜滋滋入袋。 長榮航空年終 長榮航空年終 長榮海運去年大手筆發出40個月的年終,引發各界熱烈討論,今年獲利突破3000億元,現在傳出年終可能上看60個月,不過公司尚未證實,即便與去年一樣拿40個月,若是加上分紅每位員工2年來領到的獎金將達到100個月。

  • 長榮航勤發表聲明表示,年終獎金是依照公司營運狀況及員工個人績效發放,今年仍面臨虧損,不過還是發放些許獎金,公司也強調,員工出勤正常。
  • 其中,獲利大幅成長的銀行,更可望有超過6.5,甚至7個月的平均水準,考績好的業務人員甚至可拿到10個月以上年終,整個公股體系合計超過5萬名員工將有年終好「薪」情,且至少超過半數以上的行庫,今年年終將遠優於去年的水準。
  • 長榮航勤員工指出,從星宇開始挖角,這幾年離職的人,光裝卸就已經走快一半,400多人現在剩200多人。
  • 陽明海運表示,年度績效獎金依營運績效與公司內部規章發給,本年度績效獎金已訂於農曆年前發放,至於萬海的年終都在農曆新年前最後一個工作日公布。
  • 年關將近,長榮集團旗下各公司年終獎金,撇除今年長榮海運領到超高年終,長榮航太年終2個月,長榮航空年終1.5個月,有長榮航空員工表示,對比去年連年終都沒有,今年已經很知足;而受疫情影響,客運業務減少的長榮空廚,今年年終也有2萬元,不過疫情下貨運爆發的長榮航勤,年終卻只有1萬元。

據內部人士透露,陽明董事長鄭貞茂打算在此時調整陽明體質、改善財務狀況,所以年終獎金還是以穩定為上策,不過運價仍持續看漲加上陽明海運的年終在農曆年前才發放,因此還有討論空間。 而陽明海運去年以各種名義發了32個月,今年前3季稅後純益也達1658.58億元,雖然因陽明屬於官股企業,因此年終上限僅能發放12個月,但陽明分紅提撥比例是1%,相較於長榮的0.5%、萬海的0.6%更優,因此加上分紅仍相當可觀,今年則傳出可望領到「40個月」。 根據民航局統計,元旦(1日)當天有151名員工集體請假,截至當天15時,長榮航空航班共計延誤出境37班次、入境22班次,約3053名旅客受影響。 對此,長榮航勤除調派人力支援,董事長陳有玉及總經理等行政主管,也於今日上午6時到現場協助搬運行李、清艙、推輪椅作業,與同仁一起站在第一線。 長榮航30日發給員工3個月年終獎金,關係較遠的長榮員工領了50個月,長榮航勤雖然虧損,公司仍發出1個月年終將金給員工,但引發長榮航勤不滿,1日集體請假,因作業流程停滯,桃機航班大亂。 華航表示,去年前三季營運狀況稅後結算不樂觀,年度恐無盈餘,經與工會數次協商,除了去年12月已核發1個月基本薪的年度獎金外,國內員工另將發放定額紅包春節激勵金1萬2000元,並於今年3月發放飛安獎金3萬元,另有循例核發之三節獎金1萬元,全員也將調薪700元。

長榮航空年終: 長榮海運年終超狂 陽明、萬海成焦點

散裝船的台航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16.16億元,年增79%,每股純益3.87元,估計台航年終加計考核獎金將有九個月水準。 日前有一名網友發文求救,表示家裡有一盒原本很好寫的筆,因為放太久乾掉了,發文請教「是否有救活它的好方法」,網友紛紛提供秘方幫忙搶救。 華航迎接農曆春節旅遊旺季,加碼增班日本線,1月將復飛桃園到廣島、高松航線,桃園往返福岡、名古屋、琉球也將增班;另外,高雄出發航班恢復飛航大阪、首爾仁川及曼谷。 因長榮航將長榮航勤設為子公司,若要求長榮航將獲利分享給長榮航勤,廣大的股東也不會同意,每家公司財務獨立,「親兄弟、明算帳」。 經濟部投審會今(26)日核准五件投資案,鴻海精密公司申請對外增資新加坡FOXCONN SINGAPORE PTE LTD的投資案,經投審會審核通過;依據申請內容,鴻海將匯出2.4億美元,加碼投資電子產品組裝代工等業務。

長榮航空年終

華航今(6)日與企業工會協商,針對年終獎金及調薪達成共識,將待董事會審議通過後定案。 華航公告今年前第三季營運成績單,累計營收突破千億,前三季合併營收1,117.83億元,年增21.93%,合併營業淨利42.49億元,合併稅後淨利31.42億元,稅後純益36.1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 0.6元,相較去年同期每股增加0.32元。 長榮航空前3季稅後淨利約為63.89億元,今年跟長榮航太都發3個月的年終獎金,立榮航空則有1.5個月年終獎金,至於受疫情影響較明顯的長榮空廚、長榮航勤,則都發1個月年終獎金。

長榮航空年終: 長榮航空客運相關業務去年普遍虧錢 還遭星宇挖角

以業界龍頭長榮海運為例,前3季稅後盈餘已達1582.79億元,第4季運價毫無回頭跡象,全年要賺破2000億元不成問題。 相較去年賺243億元「多一個零」,不過長榮向來不希望太招搖,景氣好壞時薪資落差過大,推估比照去年發10個月機率仍高,或多少加一點。 疫情讓許多行業倒地不起,但海運業肯定是特例中的特例,從去年第4季起大翻身,近期又因為塞港連環套,高檔運價見回不回,貨櫃三雄今年有望賺4~5個股本,陽明董事長鄭貞茂昨更預告,儘管未來3年陸續有新船投入,海運市場到2023年「還是很OK」。 華航(2610)(2610)今(6)日與企業工會協商,針對年終獎金及調薪達成共識,整體年終獎金加激勵金為基本薪三個月,如果含年度獎金1個月,華航人可以領到4個月;新年度預計調薪幅度平均約為3%,不含固定調薪,詳細內容待董事會決議。 而機師工會稍早也在臉書發表聲明指出,數日之前長榮航勤公司宣布令人心酸的年終獎金額度之後,航勤基層員工已多次表達不滿皆被漠視,終於成為壓垮這個新年的最後一根稻草。

長榮航空年終

事實上,就是因為年終獎金太驚人,打破台灣上市櫃公司發放紀錄,長榮海運今年相當低調,主管們更多次叮囑員工「不要高調」,不過因這筆獎金早就是全台關注焦點,獎金一入帳,好「薪」情根本藏不住,馬上傳遍大街小巷。 長榮航勤上百名員工不滿年終比同集團的長榮航空還要低,在元旦連假期間「集體請假」罷工,造成機場人力吃緊、行李運送延誤,連帶影響到班機起飛時間,因此就連高層主管、包括董事長陳有玉也都親自上火線幫忙搬行李,引發熱議。 長榮航空(2618)(2618)已經公布發出年終獎金3個月,華航考量到去年貨運表現還不錯,雖然全球油價變化大,貨運市場正在走下坡,考量到2022年逆境中員工同心渡難關,所以年終獎金將比照長榮航空發出3個月。 長榮海運最高發出52個月後,大家都好奇陽明要發多少,陽明年終獎金等到明年元月才會送董事會討論,據了解,目前送董事會的版本是12個月年終加一個月的考核獎金,合計13個月。 事實上,就是因為年終獎金太驚人,打破台灣上市櫃公司發放記錄,長榮海運今年相當低調,主管們更多次叮囑員工「不要高調」,不過因這筆獎金早就是全台關注焦點,獎金一入帳,好「薪」情根本藏不住,馬上傳遍大街小巷。

長榮航空年終: 華航宣布年終獎金3個月  再加薪3%

有長榮航勤員工感嘆,過去1、2年沒什麼旅客,幾乎都是靠貨運在賺錢,「貨物都是我們航勤在搬」,大家心裡當然會不舒服。 長榮航空每年年底均會依公司營運狀況討論年終獎金發放、薪資調整作業;就算受到疫情衝擊,客運量急降的情況下,長榮航空於去年12月已發放年終獎金慰勉員工的辛勞,並於今年1月進行加薪作業以及3月發放員工酬勞。 碰上疫情大多數行業慘到得勒緊褲帶、撙節支出,但全球貨櫃輪運價格卻是飆漲,尤其海運業「薪」情超好,被形容是「賺一年抵10年」!

延續上面的論點,等到你真的退休,其實就不需要投資理財了,原因是退休的必要條件之一,當然就是投資部位夠大,被動收入大於現在的薪資所得,所以接下來就要變成專注預備金、投資規模的建立,評估你的退休基金到底要累積到什麼程度才行。 攤開長榮航合併財報,2015~2018年近四年,每年EPS都繳出不錯成績單,分別為1.61元、0.83元、1.38元及去年的1.5元。 由於美國政府去年下令該公司停止出口A100晶片至中國,試圖在科技方面遏止中國的野心,中國科技公司目前只能購買A800晶片。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引述數名知情人士所言報導,百度、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騰訊及阿里巴巴已下達價值10億美元訂單,以取得約10萬顆輝達A800 GPU晶片,定於今年交付。 正逢拜登政府宣布中企投資禁令之際,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網路巨頭正爭相採購對建構生成式AI至關重要的高性能 NVIDIA 晶片,訂單價值達 50 億美元(約折合新台幣1590億元)。

長榮航空年終: 航空雙雄增班日本 動起來

但相同集團長榮航空雖然力拼空運,不過前3季稅後虧損36.4億元,年終獎金也掛零。 長榮航對此表示,公司對於員工的照顧一向不餘遺力,每年年底均會依營運狀況討論年終獎金發放、薪資調整作業,發放及調整原則皆依員工個人表現處理。 而同樣受到疫情影響的中華航空年終獎金也受到外界關注,據《聯合新聞網》報導,華航表示年終獎金目前尚未定案,華航企業工會理事長劉惠宗說,會到 1 月初才跟公司討論年終跟調薪,但表示年終應該會高於長榮,在加薪的部分目前期望能達到 4 %的調薪。 長榮集團今天年終入帳,引發軒然大波,有長榮海運員工領到40個月年終獎金,另一方面,長榮航空員工在去年受到疫情影響,年終掛蛋,今年疫情仍持續,但有內部人員透露今年有1.5個月的獎金。 星宇航空公開財報顯示,今年前3季虧損42.28億元,累計虧損超過111億元,但該公司表示,為感謝員工於籌設、疫情期間的堅守崗位,並激勵員工全力投入疫情解封後營運衝刺,將發放1個月年終獎金。 關鍵的元旦連假,航班取消又延誤,這次長榮航勤集體休假事件,因為員工不滿年終獎金兩樣情,根據平面媒體報導,長榮航空合併子公司2022年第三季合併總營收986.2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2%,航勤年終獎金卻只發1個月,疑似引發大批員工不滿。

  • 不過,長榮航空企業工會在臉書表示,長榮航勤是長榮航空的子公司,員工負責機坪裝卸、搬運、清艙等高強度的勞力工作,如果沒有航勤人員忍受風吹雨淋日曬和輪班出勤,航班難以正常運作,但血汗勞動一直沒有換來合理的薪資水平,人力不足的情況日趨嚴重。
  • 長榮航空表示,去年公司營收雖然將近1356億元,但攤開財報,去年獲利僅65億元、獲利率不到5%,為高成本、低利潤、高風險的「微利」產業,禁不起罷工持續衝擊公司營運。
  • 但這次航空領3個月、調薪3,000元,而航勤僅1個月、調薪2,000元,「當然大家會不舒服」。
  • 長榮航空企業工會顧問周聖凱表示,確實有可能,過年航班比現在更多,再度發生的機率滿高的。
  • 由於資方仍無具體回應,長榮航空企業工會6日再度發文,提出航勤員工的四點訴求:請長榮航空公平照顧集團員工,發放航勤員工年終獎金比照母公司3個月、春節期間出勤薪資應優於外包派遣的每日2400元、提高經常性薪資、拒絕過勞,廢除「假期禁止特休」的違法規定。

桃勤工會提出六大訴求:年終1個月再加8萬以及疫情激勵金1萬5000元、夜間津貼從50元增至75元、調漲薪資4%、調漲各職等薪資上限;各級別操作津貼加1000元,修護廠技術津貼2000元、原職等10年作業人員常態晉升、非編制人員,明確訂定轉任正職時間表。 無獨有偶,華航子公司「桃園航勤」也預告不排除發動春節罷工,以爭取薪資等福利。 法人認為,若對照公司績效來看,部分長榮航子公司近兩年虧損,未來得寄望今年客運復甦的商機,改善財務狀況。 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1日發布聲明,支持長榮航勤員工合法休假行動,交通部部長王國材也與長榮航空聯繫,要求公司要妥善處理。

長榮航空年終: 長榮航勤集體休假 王國材致電長榮航空董事長

長榮航勤是長榮航56.33%轉投資公司,負責航空站地勤業,旗下有八大業務,包括1、旅客托運行李分類、裝運及派送業務。 長榮航空主管指出,過去在高油價的成本壓力下營運不易,公司在過去四年才有穩定獲利,自2015年至2018年獲利35億至65億元不等,相較高額的成本及資本支出,去年獲利率不到5%。 在長榮航勤任職的員工表示,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4子張國煒創立的星宇航空跟長榮集團的最大差異就在於,「星宇把航勤同仁當成航空的一員,一視同仁,並且福利盡可能的相等」。 就在《遠見雜誌》截稿後,長榮航勤發布最新消息,決議在過年前發放激勵獎金每人4萬元,並於原先規劃發放的春節紅包之外,再提供春節連假期間出勤獎勵,以表達對員工在連假期間出勤之感謝。 疫情打亂企業經營腳步,上班族對年終獎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人力銀行昨公布「年終獎金期望值調查」,67%受訪企業表態會發年終獎金,但仍有近3成的企業尚未決定是否發放、少數4.8%企業表態不會發年終獎金。

長榮集團向來是「有賺有發、沒賺不發」,去年航空業受疫情衝擊,長榮航空年終獎金掛零,不過今年營運好轉,公司也大方發出1.5個月的年終獎金,周邊相關事業如長榮航太發2個月、至於受挫最深的長榮空廚,今年年終獎金僅2萬元。 長榮海運大方發出40個月年終獎金,去年掛零的長榮航空也破蛋,今年發出1.5個月的年終獎金,讓不少員工大呼「超乎預期」,似在暗示第四季航空運價高漲的後勁夠強,華航今年則有機會發超過2個月。 疫情衝擊,不同行業的「薪」情也大不同,航空業經營慘澹,全靠貨運維持命脈,華航則規劃每人發放3萬元年終獎金,但長榮航空確定「沒有年終」,長榮空服員大嘆很失落,而且對比同集團長榮海運發放10個月年終獎金更是兩樣情。

長榮航空年終: 年終獎金調查 飯店業苦撐 海運「薪」旺 長榮年終10個月起跳

還好,台灣事實查核中心7日及時糾錯,並發布最新報告,《聯航會砸爛吉他》的歌詞沒有出現網傳「長榮、華航、統聯」等英文稱呼,部分中文字幕為自行捏造。 飯店業這兩年並不好過,尤其5月起內用禁令更讓其雪上加霜,就看年底前能否扳回些,推估會「盡量維持慣例」勉力發放年終,普遍落在0.5~1.5個月間,業界指標是去年擠出2個月的台北晶華酒店,今年是否會比照辦理。 張國煒一手創立星宇航空,預計9月28日舉辦興櫃前法說,市場推估登錄興櫃時間將於9月30日,全面搶攻後疫情時代航空復甦商機,推動IPO及擴大機隊航線布局,今天也宣布啟動調薪。 長榮航自12日起調漲台灣出口至東北亞、東南亞各航點運價,漲幅約15%至20%。 華航今年前3季營收達1117.83億元,稅前淨利為38.42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為36.18億元,EPS為0.6元。

長榮航空年終

他說明,兩公司主要為營運方向的差異,與好壞無關,長榮主要布局北美航線,華航則是布局東北亞及中國大陸,不同國家疫後復甦速度影響很大。 長榮航空有員工表示,隨著疫後航空業復甦,時隔2年還能領到3個月可說是小確幸;另有地勤認為,3個月獎金較少,仍低於往年平均4個月。 長榮航勤原本就鬧人力荒,2023年一開始的元旦連假,員工集體依法請假,對旅客的衝擊恐怕還會持續好一陣子。

長榮航空年終: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證沒有「長榮、華航」英文稱呼

至於長榮航空則因為今年出現史上沒有過的慘況,現金流急速減少,雖然力拚航空貨運,但眼前還看不到公司獲利的模式,但因為處於虧損,員工真的不用期待太高。 長榮集團今(30)日發放年終獎金,長榮海(2603)約領到45個月、長榮航空(2618)則約領到3個月左右,不過長榮皆低調表示,公司都是依人績效核發,其他細節不予評論。 今年前3季稅後淨利31.42億元的華航則表示,公司的年終獎金尚未定案,但會依團體協約發放全體員工1個月年度獎金,其他部份將依循往例,在農曆年前與企業工會共同協議,再行公布。 同為長榮集團的長榮航,今年下半年受惠邊境解封,帶動客運表現回溫,前3季稅後淨利新台幣63.89億元,今天傳出年終獎金有3個月。 航空產業在疫情肆虐下力拚獲利,長榮航空員工領三個月年終,外界推估,華航也有兩個月以上水準,星宇航空即使虧損,也將發出一個月年終。 長榮航勤不滿年終獎金「兩樣情」,今(2)日還是有員工繼續請假,一早行李託運櫃檯前旅客大排長龍,不少班機也延誤起飛,甚至取消不飛,首當其衝的就是等著出國的旅客們。

長榮航空年終

長榮航總經理孫嘉明說,今年為長榮航30周年,持續永續經營、落實公司治理,長榮航還要繼續下一個30年,這都要靠全體員工一起打拚合作才能實現。 全球半導體微影技術領導廠商艾司摩爾(ASML)在全球專業雇主品牌 Universum 2023人才調查報告中,榮獲台灣理工學生心中理想雇主第五名,並在半導體外商雇主品牌中排名第一。 長榮航空年終2023 該調查訪問超過1,500名理工學生,了解學生對於未來事業偏好及對雇主的期望。 在台灣大學生選擇雇主時的首要考慮因素中,ASML在「創新與市場領導地位」、「全方位職能培訓以及全球工作輪調機會」與「友善且彈性的職場環境」脫穎而出。 法人估,貨櫃三雄長榮、陽明、萬海,今年合計稅後純益有機會突破6,000億元、挑戰6,500億元新高。

長榮航空年終: 長榮班次大亂 航勤請假春節恐重演?工會:確實有可能

台積電確定在德國德勒斯登合資設廠,中華信評今(10)日表示,台積電海外擴廠的長期布局,有助降低資產集中風險,但需數年才有明顯改善效果;另外,儘管海外設廠成本高,但考量業者有強大定價力與國外政府補貼,有助管理獲利影響。 近日於各大社群媒體人氣很高的「得正」手搖飲料店,總店位於台中的美村路;不過,網上許多言論都指向「得正與一芳有相關」,對此18日官方於臉粉粉絲專業發出聲明回應。 聯發科分紅為上、下半年兩次發放,時間點分別是每年的2月與8月,上半年分紅於同年8月發放,下半年分紅則於隔年2月發放。 高達600億元的台北雙子星投資案備受關注,經濟部投審會今(26)日以對國家安全有不利影響為由,本案予以駁回。 為打造亞洲流通大平台,統一企業今(26)日宣布,由於舊任總經理侯隆榮任職屆滿,董事會決議通過委任新一任總經理,並首設「共同總經理制」,由統一內部資深副總黃釗凱、資深協理李清田升任,即刻生效,將開啟下一個50年的「亞洲世紀營運大戰略」。 台商回流一波波,經濟部今(27)日核准全球最大工具機製造廠之一的力山工業回台投資案,以及期美科技、某自動化設備系統大廠、某電子零組件大廠等案,累計台商回流投資已突破4千億元大關。

長榮航空年終

華航獲利優於長榮航,也讓員工對年終怎麼發、發多少有所期待,內部預期也由原本至少發1個月「悄悄調高」至發2個月。 不過究竟能不能如願發到2個月,還要等公司與企業工會協商後才有正確版本,但據了解,不會發得比長榮航差。 華航除第13個月基本薪的年度獎金,去年加發3萬元春節激勵金,今年上半年每股仍虧損0.25元,但第三季順利演出「逆轉勝」戲碼,累積前3季淨利15.55億元,每股獲利0.28元。 對此,華航回應,公司年終獎金尚未定案,依團體協約發放全體員工1個月年度獎金,其他部份將依循往例,於農曆年前與企業工會共同協議,再行公佈。

長榮航空年終: 退休後到底要賺多少錢才夠?

鄭雅菱更強調,先前長榮航空董事長林寶水才大動作寄發全體員工信,表示基於飛安理由絕不支持禁搭便車、一台飛機不能有兩種待遇,但如今卻發布針對罷工會員「差別待遇」的公告,顯然自打嘴巴,證明所謂「一視同仁」不過是話術。 傳產業受疫情衝擊小,台塑企業4大公司也公布年終獎金3.66個月本薪,雖然比去年的4.94個月相比少了1個月,但整體表現亮眼,年終獎金多寡真的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最近長榮航勤基層傳出抗議聲浪,不滿平常滿滿的體力活,年終獎金卻只有1萬元,規劃要在跨年夜動員1到2成的人力無預警請假。 不過也有員工抱怨,相較於客運部門去年生意慘澹,貨運部門業務量暴增,肩負起整間公司的營運;部分機隊機師飛不停,每個月都在加班,但空服員無班可飛,卻都領一樣的年終,不太合理。 至於六家已民營化的行庫,年終獎金的行情更高,包括台企銀獲利較去年翻倍,彰銀較去年成長超過2成,一銀較去年成長1成,兆豐金旗下兆豐銀今年獲利也較去年成長超過2成,華銀獲利也成長接近2成,這些銀行的平均年終獎金今年應可望有6.5個月甚至7個月以上。 築間餐飲集團將於2023年1月16日發放年終獎金,任職滿一年以上(含)員工,將發放「1.2個月為基準的年終獎金」,其他依年資比例及年度考績作為依據發放年終獎金,1.2個月基準較去年的1個月調高20%,農曆春節前一周即匯入同仁的薪資帳戶,讓同仁提前感受好薪情。

國境開放,旅遊、航空業逐漸復甦,長榮航空今年年終入帳,員工透露今年有3個月,為去年疫情期間的2倍,但仍少於疫情前平均4個月。 至於中華航空年終獎金則尚未定案,但照慣例同樣會發放1個月年度獎金,華航企業工會也將爭取明年調薪。 近日長榮集團公布年終獎金數字,除了長榮海運發出高達平均45個月令人欣羨之外,長榮航空員工約拿3個月,但更慘的是長榮航勤員工,只拿到1個月年終,讓不少人相當不滿,集體請假拒絕加班,導致機場大批行李缺乏人手搬運,還傳出董事長親自協助疏運行李。

長榮航空年終: 長榮航勤不爽年終「集體請假」!內部職缺曝 薪水網意外

許多人嚮往進入航空業,除了可以每天漂漂亮亮的上班之外,不外乎就是因為航空公司薪水優渥、福利較好,是一般企業所無法比擬的。 至於為何長榮海的業績比長榮航好這麼多,黎方國指出,跟景氣有關,通常成本比較高的由航空運送,但民生消費用品像是衣服、食物等均仰賴海運,隨著海運旺季到來,貨運滿載,推升海運前三季報價攀升,前三季大賺逾3,000億。 根據長榮海第三季財報,單季稅後盈餘仍繳出1006.98億元,年增26%佳績,EPS37.25元,且今年每季獲利均維持千億以上;累計前三季稅後獲利3043.51億元,年增92%,EPS68.88元,以減資後股本計算,EPS143.8元。 不過雖海運景氣遇逆風,但平均仍可領到優於去年數字,從45個月到50個月都有,更有上看52個月數字,若以平均4-5萬元月薪概算,應該有 萬元水準。 再回到生活支出,其實每個月兩萬多元算是基礎開銷,因為你還在存錢累積資本階段,當然就要省一點,但退休之後就不可能只花這樣而已,第一個是大家老了生活要有品質,那麼想維持生活就要維持一定的開銷,再加上醫療費用或保養品可能增加,因此退休開銷當然不只是兩萬就夠用。 而上面的分類也會因人而異,但比例原則是最低需求,不能因為薪水低就躺平不規劃,甚至說沒錢投資就不投資,畢竟投資這件事情,永遠都不是等到有錢再開始,那就會永遠停擺,而是因為沒錢壓力,才要更努力擠錢出來「買下未來」,換到一個更好的退休生活。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昨(27)日提出新協商對案,不堅持調整日支費,同意不以薪酬作為禁搭便車差別待遇,同意以勞資會議和每季董總會議取代之前的勞工董事訴求,外界解讀為勞資重啟協商露出曙光,長榮航如何接招備受關注。 網傳影片在1:25處,出現「我應該搭長榮的」的字幕、2:55處,出現「我應該搭華航的」、2:59處,打上「連飛狗巴士也比你好」的字幕。 卡洛與樂團去美國巡演時,聯合航空的地勤人員弄壞了吉他,事後聯航對他們的客訴置之不理,戴夫. 長榮航空年終 近日,一首由音樂團體「Sons of 長榮航空年終 Maxwell」成員、加拿大歌手戴夫. 卡洛於2009年7月創作的《聯航會砸爛吉他》重出江湖,而且還有中文字幕,莫名其妙讓華航、長榮躺槍。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