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哲斌分享6個辨識技巧,包括:運用常識、善用搜尋、借助工具、明察秋毫、資訊履歷,且要練習「在不疑處有疑」。 觀察現場的互動,在每一組影像考題中,都會有學員認為是真,也有學員判斷是假,兩邊有各自的理由,顯見影像識別不再像過去一樣「一目了然」,部份識讀素養的學員分享,他們辨別影像真假時,除了觀察影像本身之外,還會依據自身經驗、常識等,綜合判斷影像是否自然。 AI影像目前雖然仍有破綻,但影像技術也不斷進步,真假影像之間常常很難分辨,陳偉婷準備10餘題照片和影像題,讓現場的30名學員來猜測影片是真的或假的,臨場感受查核記者工作的困難,也體會真假難辨的困境,引發學員熱絡互動與好奇。
所以,不論是到宅服務,還是社區、機構式的照顧支持,關鍵是主動叩響家戶緊鎖的大門,讓光「照進去」。 就像小君媽媽面臨的兩難,到底是帶著照顧斷層的風險,繼續在家中與小君共同生活;還是為了給小君更好照顧,送到全日型的照顧機構? 或許,只要有更多像伊甸這樣的支持力量介入,改善任何一個照顧環節,小君和媽媽還有第三種、第四種選擇,以希望帶來光亮,終結無解的照顧輪迴。 黃哲斌歸納,社群平台時代的問題可以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假訊息,第二類是網路仇恨。 這項武器與同溫層有關,黃哲斌引用美國大數據研究,發現保守派和自由派媒體各自發展出同溫層,立場相近的媒體互相引述彼此的報導,讀者也就形成各自的同溫層;除了新聞媒體,從twitter上分析,川普支持者與希拉蕊支持者也各自只與符合自己政治立場的帳號互動。
黃哲斌: 我們需要瞭解媒體。媒體就是環境、就是文化!
他無法忍受這樣的現狀:整個媒體都充斥著這樣的情形,並且越來越制度化、合理化。 他決定站出來,通過部落格、寫書和免費的講座,讓更多人了解企業與政治對新聞的干擾,了解記者們正在被迫喪失的操守和職業道德。 就在辭職過後的一周時間裡,他再一次拒絕了朋友提供的工作職位,甚至“根本不想這些事情”。 「有圖有真相嗎?」黃哲斌拋出問題,更分享了一個案例來引發學員思考。 他說,社群平台曾流傳一則惡意攻擊媒體可信度的傳言,傳言秀出3張照片,畫面顯示一名小女孩分別被3個不一樣的救難人員抱著,宣稱是照片是由CNN擺拍場景,小女孩為演員。
黃哲斌指出,事實查核本應該是新聞媒體的「內建功能」,如今卻變成「外掛程式」,必須要靠第三方機構、公民社會來執行。 黃哲斌2023 他鼓勵現場學員,事實查核一點都不難,一般民眾也能從「來源、時間、地點」三個角度出發,推敲線索判斷真偽,成為查核專家。 談到新媒體,黃哲斌分享美國近年竄紅的數位新聞網站Axios,透過一系列垂直內容的新聞信,對抗網路資訊過剩、注意力分散與平台演算法危機。
黃哲斌: 黃哲斌X杜奕瑾|從「葉黃素計畫」看社群媒體演算法與新聞業的未來
浮濫的即時新聞、內容農場、釣魚標題應運而生,蓋版廣告與原生廣告成為救命浮木。 因為他認為,Medium原先設定的發展路徑,是以廣告驅動內容,藉此吸引更多優秀文章,但是,這已違背創站之際,以內容為核心、建立新模式的初衷。 在他進入報社之初,就有開店的朋友請他利用記者身份與警察局打點關係,並且提出以10%的乾股作為交換,這樣至少能拿兩倍的薪水,但這樣的好事仍然被他以“沒有必要”拒絕了。 他戴著黑框眼鏡,蓄著短短的山羊鬍,即便接觸很少的同事也覺得他“很有個性”。 在大學期間,他曾經加入台灣著名的蘭陵坊劇團,在金世傑導演的話劇《明晚,我們空中再見》中,飾演一個性格孤僻的中年人。
他畢業那年,正是電影《賽德克.巴萊》上映之際,大班老師改編了一支詩意的歌舞,讓小朋友理解原住民的故事與文化,他們特地設計一個角色,讓大兒子扮演彩虹橋上的莫那. 魯道;最後一幕從頭到尾,他只需要站在舞台中央,動也不動,由同學拿著長長的七色彩帶,圍繞著他一面轉圈,一面歌詠。 不知是否如此,大兒子的語言發展很慢,直到兩三歲,都不太會講話,只會跟著大人的話語,重覆仿說最後一兩個字,例如,問他吃飽沒?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
黃哲斌: 黃哲斌|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
另一方面,當「技術」成為最大化商業應用與人才價值的關鍵,不只開發者與技術人才成為世界趨勢的造浪者,企業之間的合作、應用也牽動著整體大局的走向,於是,本次年會也將在台北、高雄兩地,現場展示新創與企業實際落地的商業案例。 Axel Springer數位轉型的策略,一直鎖定內容、行銷、廣告、分類廣告四大核心,作為評估舊業務、開發新業務的標準,創造出驚人的綜效。 2008年,全集團數位營收只占整體營收的百分之一;十年後,Axel Springer集團超過65%營收、八成利潤都來自數位部門。 一年後,3人小組回到德國,管理階層展開一連串激烈改革,包括賣掉旗下電視週刊、女性雜誌、地方報等非核心刊物,變現9.2億歐元。 發行量從500萬份高峰、跌至不到200萬份的《圖片報》,合併線上及線下編輯部,積極經營網路內容,三年內累計40萬名網站付費會員。 我最近重讀五年前,前輩記者林照真在《天下》的深度報導:「誰在收買媒體?」,感觸益發深刻;五年來,台灣媒體的怪狀不但沒變少,而且業配手段越發「狗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沒筆誤),從業者的痛苦掙扎尤甚於前。
日本與美國的TPP談判過程中,美方一直想打破日方的「SBS標售」,要求進口米直接打進通路賣場,光是美國及澳洲就獲得7.84萬噸的「特別關稅配額」,意即必須公開透明進入消費市場,搶占一般民眾餐桌上的米食份額,不能再進入類似公倉的黑箱。 第二條防線,針對的是日本與台灣以往採取的策略,為了不讓進口米全數進入市場,衝擊本地米的銷售,日本以往採取「SBS標售」制、台灣則透過「公倉」制,大量吸收進口米,台灣的公倉米,大多作為飼料或釀酒用途,或進入學校、軍隊、監獄,以免讓本土米價崩盤。 除此之外,主辦單位更打造「全場域沈浸式學習」,不只持續舉辦每年備受歡迎的Hands on Lab實戰工作坊課程,也把整個會場打造成開發者的學習聖殿,不管是主要議程還是場邊交流,會場內每個轉角都藏有技術彩蛋等你解鎖。 最特別的是,今年還特別新增「開發者Lounge聊天吧」,讓開發者與經理人盡情交流洞察與趨勢。 接下來,她勢必有一波忙亂打書行程,此外,我們的生活並無太大變化,卸下「食譜書作者」的菜鳥新人身分,她還是那個廚房洗洗切切的背影,還是那聲「洗手吃飯囉」的開動指令。
黃哲斌: 第一次吃到小珊的料理,是多年前在桃園新屋鄉下的一場家庭小聚會。那時黃大寶還是個靦腆小男孩,黃二寶也仍是個隨口浪漫詩語的小小男孩,我與小珊第一次見面,她熱絡拿出一大盒隨著她從大稻埕住家一路搭高鐵和計程車、晃到新屋三合院的「麻辣燙」,那些被滷透…
以上9大不同意見可知,目前兩大政黨對於加入TPP,幾乎是一頭熱;但對國內外民間團體而言,從農業發展、食品安全、環境保護、醫療人權、智慧財產、資訊自由,TPP都潛存巨大威脅,如何提出清晰的利害分析,讓TPP不只是一時的風靡名詞,將是台灣未來兩年的重要角力戰場。 盧其宏認為,台灣最主要的製造業是電子業,但在WTO架構下幾乎已零關稅,根本沒有影響;對於紡織、基本金屬、塑膠及橡膠等傳統產業,匯率變動甚至比TPP減讓關稅的影響更大。 黃哲斌 相對而言,卻對農牧產品造成深遠衝擊,包括糧食自給率下降、瘦肉精豬肉開放進口等等。 TPP一向被政治人物形容為「台灣經濟轉型的關鍵」,然而,也有不少聲音提出質疑,認為這是一廂情願的想像。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於12月21日舉行媒體素養線上座談,邀請資深媒體人暨專欄作家黃哲斌,分享在社群平台林立、資訊爆炸的時代裡,當代閱聽人應該具備的媒體素養,以及面對資訊焦慮時可能的行動方案。 由於社群平台已成為台灣討論公共議題的重要媒介,與會現場的許多傳播科系的學生、教師以及公民記者,也對社群平台上假訊息、仇恨言論、迷因化等現象發表回饋,討論熱烈。 最近有點紅的Netflix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片尾,那些矽谷人提供的建議之一,就是「不要依賴YouTube推薦,自己去找想看的影片」。 我心裡小小抖了一下,因為,截至目前,我經常只點YouTube首頁的推薦影片,往往花了兩小時亂逛,結果沒時間看我訂閱的頻道。 便利造就依賴,我必須努力對抗習慣,優先點我的「訂閱內容」,而不是任由演算法決定我該看什麼。 「媒體書籤」的第一層意義,就是讓我們交換值得嘗試的內容,我相信,人際推薦比演算法更可信,因為,後者往往埋藏太多未知動機。
黃哲斌: 社群平台取代媒體成為資訊通路
「從我的角度看到的是社群平台的演變」,杜奕瑾說,二十幾年前他架設PTT,媒體業者都問他:你又沒有內容,為什麼有人要用你的網站? 黃哲斌2023 的確,在網路問世初期,人們還是習慣到媒體的官方網站看新聞,但後來模式翻轉,許多使用者的第一手消息都是來自社群媒體。 當這樣的現象普及,新聞從業人員也必須將自家新聞轉貼到社群媒體,否則就沒有曝光率。
黃哲斌也談到主流媒體退位以後的資訊情境轉變、假資訊和網路仇恨充斥的現象,並探討可能的解決方式,帶領大家思考如何攜手讓網路世界變得更好。 雖然其他與台灣農業環境相似的國家加入國際(區域)經貿協議之經驗可做為我們的參考,但畢竟國情及國際處境不同,不宜全盤移植。 面對國際環境瞬息萬變,農業部門所處的環境也比以前複雜,唯有具體而到位的農業政策才有機會因應目前國內外農業環境動態的變化。 盧其宏也持類近看法,他認為,TPP受益最大的三大產業是塑膠及橡膠、紡織品、基本金屬類。 然而就紡織業為例,目前高度集中於越南,台灣則是出口長纖類原料至越南,再由越南加工為成衣,因此實際受益不大。
黃哲斌: 越AI越靠心法來識讀 黃哲斌分享識讀6大招
就像一位在報社做主管的朋友,養家的壓力逼迫著他必須留在這樣的環境裡,可他卻每天向上帝祈禱,希望自己能夠找到另一份工作,不要再承受這種心靈的掙扎。 一周的時間裡,他已經收到了16個邀請,有的來自大學,有的來自高中,還有一些來自企業和媒體,甚至還有兩份邀請,分別來自美國和北京。 如今,這個做到報社中層卻毅然辭職的男人每天忙著寫部落格、接受媒體採訪。 他在網路上接受邀請,願意給任何超過30人的團體進行免費演講,讓大家了解台灣媒體的現狀。
雖然,他還是不太一樣,每學期末的音樂發表會,當其他同學活潑地唱唱跳跳,他總是站在台上發呆、恍神、不知所措,彷彿像個路人,每一次,我太太看了都難過想哭。 那時,這孩子經常像個黑盒子,我們難以察覺他的情緒,難以理解他的思路,但是,我開始帶他去上早療課程,每週一次語言認知、一次職能治療,我會把他從幼稚園帶出來,到家附近的社區早療中心。 於是,我們牽著他,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兒童發展評估中心,完成漫長的心理與行為評估。
黃哲斌: 評論
只要正視這個社會現象、分析其傳播途徑、尋找有效防疫方式,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注射疫苗,那麼在大家努力之下,也許三到五年後,假資訊不會像現在這樣困擾。 在此階段,新聞媒體將經營網站視為副業,讀者也理所當然認定內容免費。 隨著網路發展,媒體市場消長,舊有模式陷入危機,經營者開始喊出「數位優先」,然而Google已藉由AdSense整編小型出版者,加上搜尋及地圖廣告的加持,2012年,單一公司營收已超越全美所有報社及雜誌的廣告總和。
他笑道,現在媒體跟記者都用到 Preservation 這個字,儼然是受到保育的動物了。 平台的演算法為了將獲利最大化,就會獎勵那些偏激、能促使人們轉發的資訊,以致現在內容產業的操作都是以快速取得眼球與轉發為導向。 結果是,社群媒體成了境外輿論操作的絕佳環境,每逢民主國家大選,就看見各種假新聞的氾濫。 曾任新聞記者、現於《天下獨立評論》開設資訊媒體專欄的作家黃哲斌提到,現在的社會氛圍對媒體與記者相當不友善,甚至連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都遭到許多人攻訐。 他認為這是個危險的趨勢,當社會缺乏可信賴的中介機構,會傾向虛無主義,使得輿論操作更加容易。
黃哲斌: 相關搜尋
在這樣的情況下,平台業者自然會以自身商業利益最大化為優先考量,導致各種劣質甚至誤導性的內容四處流竄。 他指出,在美國有被稱為「社群媒體保護傘」的230條款(Section 230),使得社群媒體無須為平台上的言論負責;此外,社交媒體平台上的內容是打散之後再上架,每個人所看到的內容不同,難以追蹤或監督。 黃哲斌期許,有沒有辦法從「疫苗大家談」的例子,去創造一個相對平和、文明、願意理性討論的環境?
- 簡單講,TPP要求會員國,給予跨國大藥廠「原廠藥」獨佔12年的「資料專屬保護期」,加上美國通常給予藥廠20年的藥物專利權,32年內,都不能有中小型藥廠「學名藥」的競爭。
-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
- 然而,現在我們見到的卻是穿著平價毛衣、背著不到1,000元的後背包,談起育兒經就眼睛發亮、滔滔不絕,完全跌破我們眼鏡。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舉辦的《媒觀會客室》第二彈於12月21日登場,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邱家宜擔任主持,邀請到知名專欄作家黃哲斌,聊聊他在數位時代下的觀察,以及我們該具備的數位素養能力。
- 黃哲斌也從兒子的經驗,觀察到數位時代的資訊傳播、溝通運行以及數位能力賦權。
- 這封信是前資深記者黃哲斌,與前國語日報記者諶淑婷所來往的書信,刊登在「人本教育札記」,也同步刊登在「遜媽咪的交換日記」,談教養孩子的心路歷程。
他認為,過往歷史反覆推演,這種無止盡的注意力壟斷,最終必定會因越線而遭到反撲,若非透過法令管制介入,就是消費主體的自覺與反叛,讓市場規則重新盤整。 因此,他們寧可退回一步,重新思考如何獎勵用心撰寫文章、提出原創觀點的媒體或作者,而非走上流量變現的老路。 不過,在一些朋友看來,黃哲斌的策劃實在有些笨——只要辭職時間再晚三個星期,他就可以領到年終獎,這至少相當於一個月的薪水。 杜奕瑾認為有些基本原則,例如 1995 年他在架立 PTT 的時候,一直強調言論的平台一定要有聲量平權的意識,也就是所有的聲音不能被任何一個人隨意地壓制,即便是站長。 在 PTT,文章的刪除是由使用者選出的版主執行,而版主的罷免乃至看板的存廢,都是由使用者連署決定。 杜奕瑾回應道,其實公司追求商業利益不是罪惡,精準行銷也不是一種罪惡,缺乏適當的規範才是問題所在。
黃哲斌: 教育與知識
有時是敘事性的實驗,例如伍爾夫與卡波提;有時是媒體市場的結構變革,例如1分錢報紙;有時則是競爭策略導引的報導風格,例如黃色新聞。 戈寧還舉出社群媒體帶來5大挑戰,包括讓社會不知道如何處理謠言、打造個人的回音室、容易變成憤怒的暴民、越來越難改變意見立場以及社群媒體設計導致用戶不易對話而是各說各話。 幾年前,我仍任職於中時電子報,當時目睹業配新聞「和平崛起」,廣告主試圖介入新聞產製流程、試圖讓記者與編輯成為企業公關部門的附庸。
著有《不公平的代價》一書、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E. 黃哲斌2023 Stiglitz)曾投書衛報,指出以南非為例,企業財產權早已受許多法律保護,也有不少國際申訴途徑,讓外資企業財產權凌駕於本國公民財產權,是非常不合理的設計。 不過,根據美國《消費者報導》(Consumer Reports)調查,美國各地所採樣的豬肉與豬排樣本共240件,高達69%樣本被檢出「耶氏桿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感染這種細菌會造成發燒、腹瀉、腹痛等癥狀。 此外,樣本也檢出腸球菌(Enterococcus)、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及李斯特式菌被檢出,並且對多種抗生素有抗藥性。
黃哲斌: 數位敘事
謝謝大家的支持,反應遠超過預期,但這只是很小的一步,希望終究能影響政府及握有資源者的想法;網友提到在臉書開設連署頁面一事,我很贊成,但因這兩天事忙,歡迎任何網友在臉書發動此一連署,凡事不必在我,越多主動幫忙的力量越好。 黃哲斌2023 在《衛報》書評的專訪裡,吳修銘感慨,網路文化終究無法逃出商業邏輯,Google、臉書、亞馬遜在各自領域中,都擁有宰制性力量;科技巨頭為了追逐最大利益,勢必盡可能排除潛在競爭者,極致擴張自己的市場,進而傷害公眾利益,造成民主危機。 最近,他的新作《注意力販子(Attention Merchants)》出版,同樣以傳播科技史為視角,驗證當今網路已變成科技巨頭囚禁注意力,再賣給廣告主的隱形印鈔機。 當科技公司掌握廣告市場主宰能力,建立以流量為核心的生存法則,內容生產者被迫大量繁殖網頁、創造點閱。
席格勒舉例,美國大選期間,「疲勞轟炸的政治新聞、充滿偏見的網路分享、假新聞的崛起」,無不證明當內容重量不重質,終將造成巨大災難。 或許你已知道,Medium的創辦人威廉斯(Evan Williams),也是部落格平台Blogger及社群網站Twitter的創建者。 2012年,他結合了部落格的簡易出版介面,以及類似Twitter的訂閱、書籤、迴響、群組等社群功能,加上簡潔乾淨的頁面設計,讓文字創作或議題討論得以聚焦,不必再像臉書,與各式直播或食物照擠在一起雞兔同籠,爭搶眼球。
有的訂戶要求要把報紙丟到 5 樓陽台上,萬一丟錯家,黃哲斌還得去買一份回來補上。 意外與疾病總是來的措手不及,許多父母親只好咬緊牙根,無怨無悔地把苦難重擔一肩扛起,但也因此瀕臨崩潰邊緣卻不自知。 如此一來,才能在雙重老化來臨時,正確的解決自己與家人所面臨的困境。
黃哲斌: 談數位時代媒體處境 黃哲斌:新聞業有3大焦慮
圖2:陳偉婷分享AI製圖的案例,並說明當AI製圖被用於政治、經濟、軍事議題,就可能造成重大危害。 陳偉婷舉例,比如,今年4月曾發生,有一媒體山寨帳號,發布了美國五角大廈附近爆炸案照片,一度引發美股下跌,這張照片其實是AI假圖,有許多肉眼可見的破綻,像是路燈缺乏基座、路燈的燈不見、柵欄粗糙殘缺、照片中的五角大廈也與實景明顯不同。 《人本教育札記》不在尋求單一的共識、灌輸相同的教化規條,而是要透過辯證與自主思考,為台灣的教育開啟更多元的可能。 我們如此度過他的幼稚園三年時光,每天晚上,只要可能,我們會一起讀故事:快樂的故事、冒險的故事、好笑的故事,或是有一點點悲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