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入圍已是最大肯定,老師獲獎更是全校學生作品被重視的最佳證明,這不單是對師生的鼓勵,更是對於龍華科大教學品質的肯定。 文創系主任黃苾芬指出,「學用合一」一直是學校強調的重點,系上學生在各類微視頻比賽中都有優異表現,將創意結合數位影音,以實質影片呈現於觀眾眼前。 32屆時報金犢獎兩岸共有2萬多件作品參與,競爭非常激烈,學校約36件作品參加,入圍共10件,充分展現龍華科大的辦學成果,這些都是同學們運用奇思妙想的具體成果,相信未來在其他比賽將有更傑出表現。 力誠實業 力誠實業 醒吾商專於民國54年設立,並於民國101年升格為醒吾科技大學,建校近六十載已培育出蘇慶福等無數傑出校友,為社會貢獻專長並熱心社會公益。 醒吾科大將與時俱進,持續培養多元、跨領域且優秀傑出的專業人才,落實永續經營、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慶福基金會每年都廣贈保暖衣與白米扶助弱勢中低收入戶,新書《蘇說心語.精算人生:慶福基金會董事長的「蘇福」哲學》於111年12月1日發表,並同時慶祝70歲大壽,當天有現任及退役將軍50多人,近百顆星星齊聚暖壽,展現蘇慶福積極行善的崇高名望。
力誠國際提供:從財務、稅務、經營管理、法務的服務組成全方位的顧問服務,從企業、家庭財務診斷,財務管理與財務結構分析,國內、境外及大陸公司財會制度及内控制度輔導,專案融資規劃到銀行授信融資財報輔導。 經營團隊是由台灣及香港銀行退休人士、台灣會計師、跨國企業財務主管、台灣上市公司財務主管及人力資源顧問人士組成之專業顧問團隊。 成員除擁有國外MBA學位之學歷外,並具四大會計事務所、跨國企業及台灣上市公司財務管理之實務經驗。
力誠實業: 當錢的主人 賺錢要懂分享
龍華科大指出,梁朝棟建議學生聚焦在「永慶房屋」其品牌所堅持「先誠實,再成交」的企業價值與社會責任。 學生們影視作品透過創意及自身獨特視角,發掘出企業的感動,呈現永慶房屋堅持的企業精神,也藉由影片創作表達對社會的關懷,優質創意吸引評審青睞,難能可貴。 力誠實業 龍華科技大學文化創意與數位媒體設計系學生團隊,由系上老師梁朝棟指導,參加2023第32屆時報金犢獎廣告影片徵選,從上萬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入圍10件,梁朝棟並榮獲指導老師獎肯定。 蘇慶福指出,力誠實業不會上市上櫃,因為要將公司稅後盈餘的35%分享給員工,更要將公司獲利30%、個人收入20%以上行善做公益,如果上市上櫃後,相信股東們一定無法接受,更無法隨心所欲行善。
蘇慶福成長於迪化街紡織家族,但當外界認定他是含著金湯匙長大,蘇慶福卻自認,他的傳奇人生,是從「吃苦」開始。 蘇慶福並以「利己、利他、利眾、渡眾,福自來」鼓勵祝福大家,要量入為出、懂得照顧自己、讓自己獨立;多替他人著想、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創造雙贏;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回饋社會利潤均霑;怎麼賺來就怎麼幫助別人;最後的階段就是人走了之後讓大家還會記得你。 力誠實業2023 目前彩力在排放工業廢水及空汙處理上都做到標竿,三年前摘下桃園市「固定汙染源及防制設備即時監控」優良環保綠色企業獎章,成了全桃園唯二獲獎工廠。 除了經營上的體悟,「十多年前,身處經濟困窘、須為債務煩憂之際,我也許下承諾,縱使僅有一絲力氣,也要對社會貢獻一份力量。」蘇慶福說。 一趟業外操作的重創,讓蘇慶福有了「家規」等級的體悟,「我告誡兒子,你要投資其他行業、做股票,最多只能用20%以內的資金去投資,而且不能投機,至少要一年以上長期持有。」而長達10年從低谷奮起的償債人生,更讓「外行不如本行、本行不如內行」,成了蘇慶福最常掛在嘴邊的自我提醒。
力誠實業: 服務項目
而且力誠實業已經是公司獲利能力、員工福利及社會責任皆已超標的「3A企業」,而他的最終目標是完成第4個A,成為全國最受尊敬的企業。 迪化街慈善企業家力誠實業董事長蘇慶福,為醒吾商專第四屆國貿科校友,也是醒吾科大校長陳義文極力推崇的傑出校友之一。 力誠實業 蘇慶福創建人人稱羨的幸福企業,建立社會良善循環,以行善傳家,是身體力行的實踐家,自傳新書《蘇說心語.精算人生》述說獨特「蘇福」人生故事,給予年輕人更多啟發,名列排行榜暢銷書。 「共享榮譽、共享成長、共享未來」,來到力誠,電梯門一打開,一面寫著經營哲學等內容的公布欄十分醒目。 力誠實業 「我是全中華民國第一個舉債成立基金會,還有最重要的是,我從沒對外募一毛錢!」除公司每年捐贈盈餘30%,投入社會公益,他個人也捐出收入20%。 加總他個人與基金會的捐助,17年來,他共捐出超過70萬件衣服、4萬件毯子、上百萬斤白米……。
- 慶福基金會每年都廣贈保暖衣與白米扶助弱勢中低收入戶,新書《蘇說心語.精算人生:慶福基金會董事長的「蘇福」哲學》於111年12月1日發表,並同時慶祝70歲大壽,當天有現任及退役將軍50多人,近百顆星星齊聚暖壽,展現蘇慶福積極行善的崇高名望。
- 一趟業外操作的重創,讓蘇慶福有了「家規」等級的體悟,「我告誡兒子,你要投資其他行業、做股票,最多只能用20%以內的資金去投資,而且不能投機,至少要一年以上長期持有。」而長達10年從低谷奮起的償債人生,更讓「外行不如本行、本行不如內行」,成了蘇慶福最常掛在嘴邊的自我提醒。
- 目前彩力在排放工業廢水及空汙處理上都做到標竿,三年前摘下桃園市「固定汙染源及防制設備即時監控」優良環保綠色企業獎章,成了全桃園唯二獲獎工廠。
- 「共享榮譽、共享成長、共享未來」,來到力誠,電梯門一打開,一面寫著經營哲學等內容的公布欄十分醒目。
- 蘇慶福並以「利己、利他、利眾、渡眾,福自來」鼓勵祝福大家,要量入為出、懂得照顧自己、讓自己獨立;多替他人著想、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創造雙贏;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回饋社會利潤均霑;怎麼賺來就怎麼幫助別人;最後的階段就是人走了之後讓大家還會記得你。
- 龍華科大表示,金犢獎是中國時報鑒於提升廣告水準及創意根源,教育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鼓勵學生參與,並於第7屆開始接受企業贊助,以企業為題,讓參賽同學聚焦在某企業商品設計廣告,讓廣告主也加入金犢獎的活動當中,創造學生創意的新平台。
- 公司創立除了工商登記的既定程序之外,這些程序所規範的經營企業經營的合夥、公司開立的架構、未來經營及業務爭議的預防,是未來創業之路是否能專心本業的要件。
婚後,他白手起家創辦力誠,初期靠代工毛巾布,賺到第一桶金;31歲,再創立染紗廠彩力,不過6年,就因隔行如隔山、資本短缺等原因,遭關係企業接管,直到9年前才重新接回,是他人生第一個挫敗。 蘇慶福表示,醒吾商專真的是地靈人傑,學生本性善良,而且非常活潑,記得當時自己座位四周有外省籍的同學,而他是本省人所以國語講的並不好,因此被同學取笑,但最後還是可以跟外省籍同學玩在一起,而學習到「人和」;再來就是每天都要練兩小時的國術,直到現在都還有持續練國術及打麻將,繼續發揚國粹。 如今,他不只全數還清,還手握Nike、Adidas、Puma、Lululemon、UA等國際客戶,年營收破10億元,更連年交出每股稅前盈餘超過10元的成績。 「既會花錢又會賺錢的人,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因為他享受兩種快樂。」這是蘇慶福的人生和幸福企業的座右銘,也是他要傳承給子孫的最大財富。 「我記得很清楚,那時每個禮拜三的出票日,就是我的頭痛日。」蘇慶福不諱言,在那段時間,力誠的財務經理總被質問:「力誠不是很賺錢,怎麼到處欠債?」其實力誠的本業確實賺錢,欠錢的,是他個人。
力誠實業: 公司歷程
目前這本書已第13刷賣出逾萬本,所有版權費都將捐贈給慶福基金會,繼續做公益回饋社會。 年輕氣盛的蘇慶福,一心想拓展事業版圖,大約在台股首度破萬點後,氣勢即將由盛而衰的1990年左右,他力邀20位迪化街好友合資成立兩家投資公司,籌集的兩億元資本中,用高達60%資金融資操作股票,未料隨後遇到當時台股史上最慘烈的崩盤。 龍華科大表示,金犢獎是中國時報鑒於提升廣告水準及創意根源,教育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鼓勵學生參與,並於第7屆開始接受企業贊助,以企業為題,讓參賽同學聚焦在某企業商品設計廣告,讓廣告主也加入金犢獎的活動當中,創造學生創意的新平台。 25歲結婚前,當時台灣的受雇人員平均薪資約8千元,但在自家公司上班的蘇慶福,月薪卻不過3千元。
「人家信任我,讓我掌帥旗,結果兵敗如山倒。原本的錢只剩下『一折』,我決定補到(投資金額)五折的錢給他們。」蘇慶福回憶,當時自己瞞著父親,自掏腰包補足逾5千萬元的虧損缺口,讓每個投資人都能拿回半數本金。
力誠實業: 國際慰安婦紀念日 馬英九批蔡政府稱推動轉型正義卻抹去慰安婦
力誠國際管理顧問,累積十年三百場各式講座的實務經驗,課程主題囊括各項法令制度的變革、企業經營之財務、稅務、公司治理、資金管理等環繞企業需求之主題開課,搭配實務、理論兼蓄之優質講師群共同服務客戶。 力誠國際集團成立於2004年,係一家以投資管理及商業諮詢策畫為核心業務的顧問公司,集團並於2007年成立力誠國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提供跨境投資諮詢、稅務諮詢等整合式顧問服務業務。 「這輩子,我人生是彩色的,已經到無所求,唯一希望我做得還不錯的東西,能夠傳承。」他告訴兒子和孫子兩件事:第一,力誠盈餘35%的員工福利,不能減,只能加;第二,他離世以後,每年公司賺的錢,30%繼續給慶福基金會,還有不想經營力誠、要收掉了,賣掉淨值30%,一樣要給基金會。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強調,學校長期以來大力支持學生們參與各項競賽,期能將腦中的創意化為實際行動。
蘇慶福記得醒吾求學時發生一件趣事,有位專三同學空手道三段,能一次劈三塊磚相當厲害,有一天來活動中心找學國術的同學踢館,那位專三同學用八分力、十分力來回劈打他的手臂十幾次,想看看是否承受得住? 結果隔天在福利社看到那位專三踢館同學手掌貼藥膏包著繃帶,而蘇慶福的手臂酸了兩天就沒事了,令他至今仍津津樂道。 公司創立除了工商登記的既定程序之外,這些程序所規範的經營企業經營的合夥、公司開立的架構、未來經營及業務爭議的預防,是未來創業之路是否能專心本業的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