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元」鏡頭普遍售價很貴,動輒單支售價超過萬元,但是光圈較大並且畫質更優秀;「小三元」鏡頭普遍售價親民,性價比頗高,並且體積重量更小,適合財力不足的新手選擇。 基本上這一篇分享到這裡,透過一些對於鏡頭的介紹,讓第一次買的初學者,能有一些概念,即使是自己做功課,也有些比較的方法,讓初學者首先了解相機、鏡頭,其次透過了解相機與鏡頭,找出適合自己需求的組合,最後再以自己的預算衡量第一次該買哪些比較適合。 兩顆鏡頭都沒有明顯的色散狀況發生,在高光邊緣也幾乎沒有紫邊,硬要說的話 Sony 在樹枝邊緣帶有一點相當輕微的紫色,Tamron 也稍微有點紫邊(樹枝下緣)以及綠邊(樹枝上緣)的狀況,但我認為這兩顆鏡頭的色散抑制表現無疑都在水準之上。 這兩顆鏡頭可以說是用截然不同的概念所打造的,Sony FE 16-35mm F2.8 GM 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在全片幅 E-Mount 當中樹立一個超廣角變焦鏡皇般的存在,至於 Tamron 17-28mm F2.8 A046 則是在傳統的大三元之外另闢蹊徑,以焦段和一部分光學表現來換得更輕巧的體積以及更輕便的售價。
Tamron 最佳畫質出現在 f/11,同時小光圈時的畫質衰退較輕微,在 f/11、f/16 時皆優於 Sony,至於在 f/22 時則以看不出差距。 隨著農民外出務工的增加,導致農村土地大量閒置,許多農田不再被耕種。 這個問題帶來了嚴重的後果,農業產量下降,農村經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近年來開始實行土地流轉制度改革,允許農民將自己的土地租出去。 以這顆鏡頭來說,黃色圈圈可以調整鏡頭上下平移的方向,最大可以平移 12mm 達到 6.5°的傾斜效果,紅色按鈕可以順逆時針轉動鏡頭達到矯正目的。
鏡頭大三元: Canon RF 70-200mm f/2.8L IS USM 規格表:
但在測試的時候,我們發現了這兩顆鏡頭有個比較有趣的特性。 因此依據以上原則,我們可以應用「0.033 x 對焦所耗費的幀數」,來獲得大概的對焦速度。 在以下測試環境中,使用的都是無限遠+近處約 50cm 的對焦距離,兩顆鏡頭測試條件完全相同,使用的是 AF-S 對焦模式以及 M 對焦點。 一般我們講到「對焦速度比較」的時候,大多會放上兩段不同鏡頭的對焦展示影片,這樣做或許只能感受到體感上的差別,但實際上到底差多少呢? 如果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量化對焦速度,那麼兩顆鏡頭的對焦性能也就更加可以用數值化的方式來比較了。
Photo Pro 介面的右欄則同樣模擬 Sony Alpha 相機的選單與操作,首先在用右手握持手機時,拇指可以很自然地接觸到 EV 曝光補償轉盤部分,在此可以快速調整曝光值。 在螢幕方面,Sony Xperia 1 II 使用了經典的 21:9 比例、6.5 吋 4K HDR OLED 螢幕,並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機身兩面採用康寧第六代大猩猩玻璃。 而在 5G 開通之後,Sony Xperia 1 II 也成為新一代旗艦中支援 5G 的首選機種,不過這篇我們還是將重點放在 Sony Xperia 1 II 主打的拍照功能,並詳細介紹它的使用方式、設計邏輯以及各種應用層面。 85mm焦段的鏡頭由於適合拍標準半身的人像,而成為各相機大廠兵家必爭之地。
鏡頭大三元: ① 選擇適用相機的鏡頭轉接環
這三種鏡頭的焦距範圍,足以勝任絕大多數攝影工作,包括自然景觀、人像、婚禮和體育,因此而得名變焦鏡頭的「大三元」。 此外還有一點筆者認為 Photo Pro 鏡頭大三元 模式很好用的功能,那就是自定義白平衡設定。 其實能自定義白平衡功能並不稀奇,許多高階智慧型手機大多也具備 K 值(色溫值)的自訂功能,不過 Xperia 1 II 是將 Sony Alpha 鏡頭大三元2023 相機的自訂白平衡功能完整保留,不僅有自訂色溫功能,還有白平衡偏移(ABGM)可以調整,這項功能對手機來說十分難得。
如果是短片,兩款鏡頭也支援「組合影像穩定」功能,後者利用鏡頭內光學影像穩定配置和相機內的 5 軸數位影像穩定配置來糾正相機的旋轉抖動,確保影像畫面更流暢。 外形如微晶片、只有指甲大小的馬達能將超聲波轉變成直線運動,不僅能快速推進聚焦,動作還精細有度。 因此,這兩鏡頭不僅能夠快速、準確地自動對焦,而且能夠平滑、安靜地追蹤目標,以拍出非常順暢的短片畫面。 兩款鏡頭即使在整個變焦範圍打開 f/2.8 最大光圈,顯像效果依然可圈可點,讓人驚嘆。 憑藉 9 葉片圓形光圈,即使收窄光圈,仍可拍出美麗而過渡平順的散景圈。 鏡頭大三元 上圖:這是 Sony 最新大三元變焦鏡頭 24-70mm f2.8 GM,擁有 Sony 的最新鏡頭技術 對於各大相機廠商來說大三元鏡由於畫質好、便利性高,可說是最多人買的鏡頭,如果有什麼最新光學技術、最強商業機密,通常都會被優先用在大三元鏡頭上做為搶佔市場的神兵利器。
鏡頭大三元: 幸運草@寶羅大三元相機包 單眼相機包 附防雨罩 長焦鏡 一機多鏡 戶外單肩攝影包 佳能 尼康 索尼 大容量 大三元鏡頭
這是由於在單眼相機/無反相機身上,16-35mm F2.8、24-70mm F2.8、70-200mm F2.8 這三種焦段配置,最能夠廣泛的涵蓋各種用途,同時這三種焦段的鏡頭也是各相機品牌技術的巔峰之作。 對攝影愛好者們來說,大三元既是實用的鏡頭同時也是高規格逸品,而對攝影工作者來說,大三元則是最容易運用、職業攝影師必備的鏡頭。 除了支援全幅等效 16mm、24mm、70mm 三種焦段之外,在一般相機模式下,這三顆鏡頭也都具備三倍數位變焦的功能,等於涵蓋了 16-48mm、24-72mm,以及 mm。
- 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第一支鏡頭可能是套機鏡頭,但是從第二支鏡頭開始,就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擅長去精心挑選了。
- 在望遠端,兩鏡都有一定程度的枕狀變形,不過 Sony 要輕微不少,Tamron 在失光與變形部分都較為嚴重一些。
- 毫不意外的是這顆鏡頭屬於高階的「GM」系列,與 FE 24-70mm F2.8 GM、FE mm F2.8 GM 同屬於 F2.8 大光圈恆定變焦鏡,即一般玩家所稱的「大三元」鏡頭。
- 除了將拍照專業度提升到新的層次之外,Xperia 1 II 也特別在照相性能方面提升到更高的水準,尤其是在「速度」這一點上。
- 其次,依你的預算決定「第一次」要買哪些鏡頭,鏡頭之於愛拍照的人,就像女孩出門總少雙鞋子是一樣的道理,懂得找出「你買單眼前的初衷與需求」,這一點很重要,不要為了買而買,會有點可惜。
其次,依你的預算決定「第一次」要買哪些鏡頭,鏡頭之於愛拍照的人,就像女孩出門總少雙鞋子是一樣的道理,懂得找出「你買單眼前的初衷與需求」,這一點很重要,不要為了買而買,會有點可惜。 首先是當你正面對著強烈光源(例如太陽)時,整體畫面似乎並不會產生明顯的耀光,但如果我們在反差更大的狀況下用比較偏移的角度來入射鏡頭,才會產生比較明顯的耀光。 色散同時也是衡量高階鏡頭的指標之一,有搭載 ED 鏡片的鏡頭大多具備有較佳的色散抑制能力,以下我們也針對下列逆光場景來測試兩顆鏡頭的色散抑制性能。 兩顆鏡頭的差距在 f/2.8 最為明顯,Tamron 散景邊緣明顯較為銳利,Sony 則相對柔和一些。 不過 Sony 在光圈縮至 f/5.6 之後也開始出現少許的洋蔥圈,但整體來說皆比 Tamron 輕微,並且散景光點也較為純淨。 乍看之下差距並不是很明顯,這邊提供一點便於辨識的方法,那就是觀察重點放在高光散景上。
鏡頭大三元: NIKON Nikkor Z 24-70mm F2.8 S (公司貨) 大三元 旅遊鏡 防塵防滴 Z 系列 全片幅無反微單眼鏡頭
算起來大約是從去年 Tamron 推出 17-28mm F2.8(A046)開始,我就一直很想做這個題目,一方面是 Tamron 17-28mm F2.8 鏡頭大三元2023 是輕便型無反鏡頭的代表作之一,加上 Sony FE 16-35mm F2.8 GM 鏡頭大三元 也是我很喜歡的鏡頭,這兩顆相較之下究竟孰執優劣,也是我十分關心的課題。 KUAN 在時尚攝影產業工作多年,擅長各種流行時尚與 商業攝影風格,其豐富的工作經驗與純熟的攝影技法融 合獨到的時尚美學,對於鮮明調性、紮實強烈的歐美時尚 風格尤其擅長,對於人物表情神韻的捕捉與刻畫,更有獨 到的引導技巧與見解。 其對時尚影像的執著與熱情,讓他 的作品不需要太多文字輔助,就能傳達出富有細膩情感 的視覺張力。
我們將 Photo Pro 的介面分為左、中、右分別開始介紹吧,左邊最上方的「P」指的是 P 模式,此處提供了相當於相機模式轉盤的功能,由此可以切換 Auto(自動模式)、P(程式自動)、S(快門先決)、M(手動拍攝)四大模式。 當然,如果你預算不夠,真的想一起帶人像鏡的話,那麼買50mm/f1.8D也是可以,試著自己練習手動對焦,也是很好玩的事,其實也沒那麼難,手動對焦真的是練功夫,也培養你構圖上的技術,至於要選35mm 或 50mm 人像鏡選擇,前文也提過了,建議第一次先買35mm,室內各種場合超好用的。 除了將拍照專業度提升到新的層次之外,Xperia 1 II 也特別在照相性能方面提升到更高的水準,尤其是在「速度」這一點上。 不過這些功能大多可以透過更新來解決,而在使用過 Xperia 1 II 專業的拍攝功能後,筆者也相當期待 Sony 推出下一版 Photo Pro 更新。
鏡頭大三元: Sony 新 Xperia 手機要來了!下個月 17 日舉辦新機發表會
玩攝影先從「大三元」和「小三元」鏡頭開始,很多人都聽到過這句話吧。 那麼什麼是「大三元」、「小三元」鏡頭呢,實際上他們就是常見的鏡頭組合,不管你是攝影新手還是攝影老炮,這個鏡頭組合都可以輔助你拍攝出想要的作品。 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第一支鏡頭可能是套機鏡頭,但是從第二支鏡頭開始,就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擅長去精心挑選了。 今天,我們就來給各位新手系統的介紹一下鏡頭的分類,以及新手如何去挑選一支適合自己的鏡頭,避免在購買鏡頭時候踩坑或者是買到讓自己後悔的鏡頭。 然後鏡身上只有一個巨大的對焦環,對我來說其實有點不好操作,因為我習慣開 C-AF[MF] 鏡頭大三元 模式,也就是自動對焦後,還可以直接調整對焦環來微調對焦。
多數時候我們只能從從仰角往上拍,你有發現建築物拍完之後,頂部都是呈現尖狀的嗎? 我知道這顆鏡頭不是貴一些而已,但這好歹也是 Sony 自家的 G 系列,它是造鏡工藝第二優異的系列了。 光圈變小後,可能就要用更長的快門時間或是更高的感光度來達到相同的曝光。
鏡頭大三元: 鏡片組成
不少人拿之與 f/4又或是24-70mm f/4相比較,而此款標準變焦鏡皇均以 f/2.8光圈值優勢勝出,加上銳利的發色和成像更讓人愛不釋手。 搭配 mc14 畫質還行,搭配 mc20 最遠端的衍射效應就有點嚴重了,還不如 mc14 再裁切。 然後超長焦(這已經不是一般長焦了)的使用上和一般長焦差異頗大,我到現在也不敢講完全吃透,有發揮出這顆鏡頭所有的潛力,拍出來的照片僅少數自己滿意,所以 300mm f4 pro 對我還是挺有吸引力的(拍不好怪鏡頭)。 先講結論,這顆有滿多缺點的,重量重,不是恆定光圈,光圈又小,變焦環的手感很緊,不像 mm f2.8 pro 一樣滑順,指哪打哪。 但這些缺點通通掩蓋不掉他是我負擔的起的價格內最遠的鏡頭。
變焦鏡頭的優勢就是我們站在原地不用動,就可以實現不同焦段畫面的拍攝。 定焦鏡頭,就是焦段固定的鏡頭,比如常見的35mm、50mm、85mm等等焦段。 定焦鏡頭普遍有一個特性,就是它們的光圈比較大(相比變焦鏡頭而言),比如常見的35mm F1.4、50mm F1.2、85mm F1.2等等,還有極致大光圈鏡頭50mm F1.0、58mm F0.95等等。 由於焦段固定,因此鏡頭的光學結構設計更容易,相比變焦鏡頭,定焦鏡頭普遍畫質會更好。
鏡頭大三元: RF紅圈大三元矚目登場 - 佳能香港
此外,Sony GM 鏡頭口徑是 82mm,Tamron 則是一以貫之的 67mm。 我大概在去年(2019)先後入手這兩顆鏡頭,也從去年一直搜集素材到現在,到現在也終於把這篇比較評測告一段落。 在這之間全幅無反市場又迎來了一些改變,Canon 推出了 R5/R6、Nikon 推出了 Z5,Tamron 補齊了輕便大三元,Sigma 也推出了更多無反專用鏡頭。 首先騰龍的小三元並不是恒定F4光圈,而是2.8-4.0,當然你可以直接收到F4當成恒定光圈使用,價格上基本在4K左右,如果你遇到搞活動,那會更加換算。
上圖是 SEL70200G (圖左,恆定光圈) 和 SEL70300G (圖右,浮動光圈)。 雖然這兩顆鏡頭設計上屬不同的變焦方式,一起比較較不公平,但通常來說,浮動光圈的體積確實較小。 SWC次波長結構塗膜(Subwavelength Structure Coating)是佳能最先進的防反光塗膜技術,將無數比可見光波長還要短、僅 微米大小的金字塔型結構排列於鏡片表面,由於這結構不存在折射率突變的分界面,因此可以逐漸改變空氣與鏡片之間的折射率以減少入射光線的反射。 SWC塗膜對入射角度特別大的光線具備非常優異的防反射效果,即使於廣角鏡頭邊緣所產生的眩光及鬼影亦能有效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