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下邨(一區) 龍達樓 (1座) 於1990年02月起入伙。 黃大仙下邨(一區) 龍達樓 (1座) 於過去3年共有8宗成交。 交通成熟及方便,來往核心區中環、金鐘、灣仔更提供有多達4條巴士路綫,亦有不同交通路綫來往港島數碼港,香港仔,銅鑼灣,北角,西灣河,筲箕灣,柴灣以及九龍尖沙嘴。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龍蟠苑,星河明居,鳳德邨,宏景花園,悅庭軒。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9,490,年齡中位數為 45.9歲。 黃大仙區的黃大仙@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6,879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50,248人。 主要街道包括龍翔道(黃大仙段)、沙田坳道(黃大仙段)、雙鳳街(黃大仙段)、沙浦道(黃大仙段)、鳳德道(黃大仙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翠竹花園,天馬苑,黃大仙下邨(一區),竹園北邨,東頭(二)邨。
龍德苑成交: 香港樓市成交紀錄
天利苑(英語:Tin 龍德苑成交 Lee Court)前身為第二期龍田邨天利樓(第8座),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由保華德祥營造有限公司承建,1995年1月落成。 然而天利樓全幢85個單位中,只有14戶入住,空置率達8成,一度被批評浪費資源。 香港政府就活化大澳計劃,曾構思將天利樓改裝成為青年旅舍[8],然而計劃一拖再拖,再無下文。
1995年入伙初期,房屋署只把2座高座大廈天利樓及天寧樓推出約170個單位接受申請,當時已逾一半租出予合資格申請人;但4座低座天慶樓、天順樓、天吉樓及天華樓則保留至大嶼山有鐵路及公路連貫市區後,才於1999年轉作居屋,並易名作龍軒苑出售。 本廣告/宣傳資料內載列的相片、圖像、繪圖或素描顯示純屬畫家對有關發展項目之想像。 有關相片、圖像、繪圖或素描並非按照比例繪畫及/或可能經過電腦修飾處理。 賣方亦建議準買家到有關發展地盤作實地考察,以對該發展地盤、其周邊地區環境及附近的公共設施有較佳了解。 黃大仙下邨(一區) 龍達樓 (1座) 共有34層,提供714個單位。
龍德苑成交: 黃大仙下邨(一區) 龍榮樓 (6座)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9,250,年齡中位數為 46.1歲。 屯門區的置樂@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4,993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6,508人。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置樂花園,恆順園,錦暉花園,彩華花園,冠峰園。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4,150,年齡中位數為 42.3歲。
預料85個單位悉數售出的話將為房委會帶來7000萬港元的收入[9]。 全邨在1998年高峰期共有734個單位,當時只有431戶入伙;2000年減至552個單位,但當時卻只有378戶入伙,空置率仍接近4成,2014年6月隨著天利苑出售後,龍田邨將減至467個單位。 其中第8座已於2014年6月改裝作居屋,並易名作天利苑出售;而第10、11、12及13座,已於1999年更改為居屋龍軒苑發售。 在南港島綫通車后,住戶更可以乘搭小巴和巴士于黃竹坑新圍下車往海洋公園站轉乘港鐵,免受以往香港仔隧道塞車之苦。 該屋苑範圍設有兒童游樂場和長者健身設施,旁邊有由領展管理的赤柱廣場及美利樓,設有大型高級超市3hreeSixty主力方便龍德苑住客購買外地進口食品,亦有麥當勞餐廳、大家樂、稻香集團營運的酒樓和一衆高檔西餐餐廳,平民和高級餐飲共融。 赤柱卜公碼頭及鄰近的赤柱馬坑公園屬馬坑邨範圍,並由房委會馬坑邨管理處負責維修保養工作,業主不需要出費一分一毫維修這些公用設施。
龍德苑成交: 中學:黃大仙區
在南港島綫通車後,住戶更可以乘搭小巴和巴士於黃竹坑新圍下車往海洋公園站轉乘港鐵,免受以往香港仔隧道塞車之苦。 在設計方面,房署會參考了龍軒苑的設計進行改裝工程,將其中一個單位改建為聯合辦事處以供予管理服務及業主立案法團用途[10]。 2014年3月底,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通過細節安排,天利苑將以市價七折發售,售價約64萬至89萬元,銷售對象主要為退休人士及「居家辦公」的年輕人,亦是繼龍軒苑後少數售價低於100萬的廉價屋苑。
此外,住客通常會乘搭城巴73線前往數碼港商場內的百老匯電影院或新巴14線到太古城中心Movie 龍德苑成交 Movie欣賞電影。 蔡榮修透過縣府社會處媒合寶島行善義工團協助拆屋重建,義工團花了三個週六日時間,動員兩百多人次人力,中間還遇上大雷雨,老屋土角厝不能用怪手強拆等問題,經一一解決後,為蘇家完成一戶三房一廳的新房,面積約19.5坪,光建築材料費就要約80萬元。 2014年7月23日,因物業伙數少及位置偏遠,房委會公佈天利苑單位每月管理費高達2,043至2,073港元,每平方呎管理費高達4.27元,媲美西九龍豪宅天璽,同時創下最貴管理費居屋紀錄。
龍德苑成交: 黃大仙下邨(一區) 近期成交
此外,住客通常會乘搭城巴73線前往數碼港商場内的百老匯電影院或新巴14線到太古城中心Movie 龍德苑成交 龍德苑成交 Movie欣賞電影。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5,590,年齡中位數為 48.4歲。 直到2010年6月,香港房屋委員會推出最後一期居屋貨尾出售,而空置率高的龍軒苑也獲列入計劃之中。 為了吸引香港人到大澳置業,房委會以每呎僅620港元出售該屋苑單位,全部單位的價值都不逾一百萬港元,是香港罕有的廉價屋苑[6],成功吸引不少買家。 興建第二期的原因是當時香港政府有意將棚屋清拆,以作安置居民[4]。
龍德苑成交: 黃大仙下邨(一區) 位置地圖
不過其後香港政府決定將大澳發展成為旅遊區域,清拆棚屋告吹,最終香港房屋委員會於1999年決定,將原本龍田邨第2期最近巴士總站的4幢5層高大廈(即龍田邨第10-13座)作居屋出售,並易名為龍軒苑[5],但仍然乏人問津。 2008年6月7日香港下暴雨,令大澳區多個斜坡發生山泥傾瀉,居民被迫撤離,房委會即時開放龍田邨50個單位作災民的緊急居所。 因應大澳與最接近的屯門寶田邨有相當距離,房委會決定將12個位於龍田邨低座的單位,改建為可容納76個床位的臨時收容中心,其中6個單位會改作設有三個上下鋪床的單位,供單身男士入住;另有兩個則專供單身女士入住,其餘四個單位供家庭入住。 中心提供基本設施包括電熱水器、石油氣爐、風扇及百葉簾等,而入住災民毋須交租[3]。
2013年2月,房屋署通過將龍田邨天利樓改裝成為居屋出售,並易名為天利苑,為首個利用已入伙的公屋大廈轉作居屋出售,以善用公共房屋資源。 至於天利樓的14戶需要調遷,房屋署將會向有關租戶提供搬遷津貼及給予一個月免租期。 為了鼓勵租戶盡早遷出,房屋署建議租戶可以選擇調遷往香港任何地區,並且發出保證書,讓他們在天利樓的單位發售時優先獲得購買其中的改裝單位。 所有租戶已於2013年8月底前遷出,方便有關部門展開工程,改裝工程亦正展開,單位平均面積400呎,於2014年4月底竣工。 黃大仙區的鑽石山@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870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39,780人。
龍德苑成交: 黃大仙區
第二期則為合共6座(第8-13座)第二代鄉村型設計公屋,以及將使用率低的街市和熟食亭翻新作幼稚園、家庭服務中心和有蓋表演場地,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及3)Mr. Ward ,SA/18 Mr.J.Ng 及 A/31 Mr.F. 龍德苑成交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龍軒苑(英語:Lung 龍德苑成交 Hin Court)屬於香港政府動用兩億港元興建龍田邨的第二期,於1995年1月建成,位於丈量約份313號地段783號,於1995年2月28日落成,於1999年6月入伙,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由保華德祥營造有限公司承建。
- 第二期則為合共6座(第8-13座)第二代鄉村型設計公屋,以及將使用率低的街市和熟食亭翻新作幼稚園、家庭服務中心和有蓋表演場地,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及3)Mr.
- 2008年6月7日香港下暴雨,令大澳區多個斜坡發生山泥傾瀉,居民被迫撤離,房委會即時開放龍田邨50個單位作災民的緊急居所。
-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9,250,年齡中位數為 46.1歲。
- 所有租戶已於2013年8月底前遷出,方便有關部門展開工程,改裝工程亦正展開,單位平均面積400呎,於2014年4月底竣工。
- 其中第8座已於2014年6月改裝作居屋,並易名作天利苑出售;而第10、11、12及13座,已於1999年更改為居屋龍軒苑發售。
- 有關相片、圖像、繪圖或素描並非按照比例繪畫及/或可能經過電腦修飾處理。
- 龍軒苑(英語:Lung Hin Court)屬於香港政府動用兩億港元興建龍田邨的第二期,於1995年1月建成,位於丈量約份313號地段783號,於1995年2月28日落成,於1999年6月入伙,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由保華德祥營造有限公司承建。
-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4,150,年齡中位數為 42.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