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市5大分析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John on July 2, 2019

中國車市

不過,從最新的2023年1月已公佈的銷售數據看來,被稱為「造車新勢力」的多家電動車公司銷售卻出現大幅下滑的現象,與去年同期比較,只有理想有23%成長,其餘都呈現大幅度的下跌,乘聯會為此發聲:「形勢嚴峻」。 雖然汽車產業易受景氣循環波動而影響獲利,但市場共識為2020年是汽車產業的寒冬,2021年預期有望逐步攀升,因此短線上較無景氣反轉的風險存在。 長線來看,裕日車主要獲利來源東風日產,為中國市佔率較高的車廠,且汽車市場進入門檻高。 此外,東風日產亦有布局新能源車市場,中長期應能在中國市場維持競爭力。

  • 自二○○八年全球、美國發生金融危機,房價泡沫破裂後,層出不窮的貸款違約事件,導致金融市場資金流動性因此緊縮,連帶也衝擊包含汽車在內的傳統行業,資金面發生斷鏈市況,因而影響就業、工資、支付能力等表現,進而因為環環相扣效應,最終明顯衝擊美國經濟成長動能。
  •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汽協)28日發表最新報告稱,2022年全年大陸汽車總銷量預計達到2750萬輛,較上年同期增長5%左右。
  • 進入下半年,受惠7月客戶HUD庫存調整完畢,拉貨動能大增,怡利電8月營收達3.5億元,月增46.9%、年增94.5%。
  • 與此同時,近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也大幅增加,歐洲大陸上奔跑的中國新能源車越來越多,包括小鵬,比亞迪、吉利旗下的極星甚至沃爾沃純電動車等。
  • 1.依經濟部統計處數據顯示,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在2020年因疫情爆發導致銷售衰退,但2021年馬上繳出4,150億4,300萬元、年增15.63%的佳績;2022年前3季則累計3,173億2,200萬元、年增1.75%,顯示車市景氣仍未轉弱。
  • 即使官方陸續祭出多項「穩增長」政策,中國經濟指標依然疲弱,能一窺青年就業現況的失業率數字最近也停更,不僅引發「蓋牌」的質...
  • 八月份進入車市產銷回升期,與七月份相比,產銷量呈現增長市況,惟環比增幅並不算明顯,今年上半年空污管制「國五標準」合格車型,車廠、經銷商強力促銷,提前透支整體市場消費力的影響效應,目前還未見完全消退。

第二季年增率有所回落,第三季因受到晶片供應不足的影響最大,出現較大幅度下降,第四季則明顯恢復,優於預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汽協)12日公布,2021年大陸汽車市場產銷量分別為2608.2萬輛、2627.5萬輛,分別年增3.4%、3.8%,中止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的下降局面。 以變動幅度來看,中汽協預估2021年,中國乘用車、新能源車將迎來較快成長,全年銷量分別為2170萬輛、180萬輛,年增7.5%和40%,另商用車預計年銷460萬輛,年減10%。

中國車市: 摘牌大限前 中國恒大申請股票恢復交易

合資品牌扮演中國車市銷量主力軍的局面,在2022年迎來關鍵性拐點。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自2022年9月以來,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持續突破50%,且市佔率逐步提升。 1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54.4%,上升7.6%。 而1~11月份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已經達到49.2%,上升5%。

胡連(6279)為台灣車用電子連接器製造商,客戶多為全球OEM車廠,營收比重高達65%來自中國品牌商。 對胡連2022年營運展望正面看待,考量1)車用晶片逐漸緩解,車企客戶積極拉貨;2)中國客戶滲透率持續提升以及新客戶訂單挹注;3)與美商Lear合資成立公司,加速拓展歐美市場。 不過,目前1.75兆美元的社福法案遭到民主黨溫和派議員Manchin公開反對,認為不能僅只有美國汽車公會成員所生產的電動車獲得補貼,應擴大到在美生產的電動車。 據市場消息傳言,拜登政府將積極與黨內協商,預計最快在1月底前通過參議院投票,CMoney認為通過的機率較高,免得破壞先前拜登積極推廣綠能政策的努力。 中國車市2018年遭遇多項變數,首先是汽車購置稅優惠在2017年底結束,從7.5%調回10%,用意是希望讓1.6公升經濟車型市場回歸理性,卻反倒讓消費者將買車時間提前至2017年11~12月,意外促成2017年底車市榮景。

中國車市: 去年才贏過特斯拉,今年卻放無薪假!中國電動車後繼無力,比亞迪被迫削減產量

由於2022年的10至11月的疫情管控帶來的車市劇烈下滑,因此總體的2022年第4季的銷量不算太高。 由於基期未墊高,預計2023年第1季零售458萬輛,季減7%,不會導致2023年的車市出現年末增速暴跌景況。 房地產投資下降,互聯網、民營企業發展放緩,市場主體受損嚴重,對消費信心帶來較大沖擊。

中國車市

儘管2021年交付的128萬輛汽車大部分在中國銷售,但現在已經開始通過歐拉品牌的複古風格小型車開拓歐洲市場。 此外,廣汽也與三菱、豐田、本田和Stellantis等汽車集團成立合資公司生產汽車。 目前,廣汽集團的全球擴張尚未到達歐洲或美國,但該集團正在與豐田進行大量投資,以製造更具競爭力的電動汽車。 中國車市 對於2023年的中國汽車市場走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徐海東表示,預計中國汽車市場總銷量為2760萬輛,同比增長3%。

中國車市: 產業概況

延續前段所提,中國透過設定2025年新能源車銷量達車市總銷量的20%目標,同時祭出延長新能源車購置補貼、免徵購置稅政策至2022年,以及祭出新能源車下鄉計畫等政策,對於新能源車發展均有正面效果。 中國車市2023 業界認為,這波降價潮背後,反映出電動車加速取代燃油車市佔,燃油車滯銷、電動車競爭激烈的產業環境。 特斯拉率先推出的大幅降價措施,已對市場產生巨大的衝擊,若是特斯拉低價新車在今年推出,預計將造成更廣泛的影響,甚至可能改變包括電動車、燃油車在內的整體汽車產業定價策略。 針對幾家未跟風降價的電動車製造商,專家認為,一些電動車廠現在仍處於燒錢虧損的狀態,每輛車的成本都相對高,沒有大幅降價的空間。 根據特斯拉公佈的數據,去年公司在汽車業務的毛利率達28.5%,相較其他車企降價空間相對大。 整體來看中國汽車產業平均毛利率大約在8-10%之間,如果降價幅度過大,勢必會拖累獲利。

中國車市

去年底特斯拉降價時,很多大陸新能源車廠都還強調絕不降價,卻在一月業績出爐後紛紛大幅調降售價,例如蔚來的ES6、ES8日前就一口氣宣布調降10萬人民幣(約合台幣45萬元)。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熱熱鬧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仍然沒有形成真正的品牌優勢,沒有突破技術壁壘,其中車用晶片、傳感器、整車技術等都高度依賴進口。 不過,據春節過後公佈的2023年1月各家新能源車廠公佈的銷數據顯示,幾乎所有公佈銷量的車企,與去年12月比較都出現斷崖式下滑,腰斬大跌50%比比皆是,更嚴重的甚至大跌87%,例如零跑。 台灣商用車的龍頭中華汽車(以下簡稱中華,股號2204),將自2023年元月開始調漲旗下部分國產車售價約1萬元。 公司表示,國際原物料成本及晶片問題仍存在,因此調漲是反映相關製造成本。 中華旗下包含俗稱「小麵包車」Veryca、得利卡、「小發財車」中華菱利等,以耐操、高CP值而成為長期暢銷車款。

中國車市: 美國新碳排法規要求2032年三分之二新銷售車須為電動車,短期內有利於特斯拉

產品主要為車燈製造之外,尚有許多汽車相關零件製造及銷售。 在併購北美經銷商GENERA之後加上在中國的大茂廠,更能發揮由生產製造到經銷的垂直整合。 《路透》報導,中國汽車銷售繼2018年衰退2.8%、為1990年代以來首次衰退後,2019年中國汽車銷售再大跌8.2%,而CAAM估計今年中國汽車銷售將較2019年再跌2%;CAAM也表示,去年12月中國汽車銷售將較前年同期衰退,代表中國車市已連續18個月走軟。 東風汽車日前大規模補貼降價引發大陸車市「地震」,連比亞迪、廣汽豐田等「大戶人家」也入場參戰,目前正在降價促銷的汽車品牌不少於40個。 LMC Automotive指出,2022全年,純電動車占歐洲汽車總銷量的11%,中國這方面的占比19%。 EV-Volumes.com則說,若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算在內,2022年歐洲電動車的銷售占比可達20.3%。

至於降價後爆出搶購熱潮的特斯拉,目前尚未公佈1月銷售,但可以預期仍然在全球佔據領先地位。 先前馬斯克已宣佈1月訂單創歷史新高,是原有產能的2倍,如果要在1月份實現銷量環比正增長的新能源車企,恐怕就只有特斯拉能做到。 導致裕日車的EPS雖與和泰車相差不遠,但股價不到和泰車的1/2。 而今年在大盤表現亮眼的情況下,獲利穩定、高殖利率的裕日車並沒有受到青睞,目前評價仍偏低。 TrendForce指出,2022年中國全年汽車銷量2690萬輛,年增3.7%,是支撐全球新車市場的關鍵。

中國車市: 中國這地名「東鎮鎮西鎮西村」超像繞口令...古代竟為屯兵軍事要地

事實上,BMW是中國大陸車市這波降價促銷大戰中,較晚作出反應的車商。 福斯(Volkswagen)汽車降價幅度最高達7萬元,負責產銷的中國一汽更推出1.5億元的補貼;價格折讓一向較小的廣汽本田部分車型,也有2至3萬元的優惠;至於奧迪(Audi)、賓士(Mercedes-Benz)的部分車型,更有9至12萬元的折讓。 西部證券在《2023年汽車行業策略報告》中指出,2023年將開啟城市NOA(導航輔助駕駛)元年。 隨著政策提速、技術升級以及價格下探,預計2023年搭載NOA的車型將達到70萬輛,其中支持城市NOA功能的佔比為17%。 不過儘管出海前景廣闊,中國車企的全球化之路依然挑戰重重。 德勤在報告中指出,海外供應保障不足、內部基礎能力欠缺、當地市場資源有限、品牌優勢尚未建立、產品技術“水土不服”等都是企業當前的共同痛點,制約著全球化進程。

  • 不只企業紛紛導入相關技術人才,整合各式AI服務、開啟新一波的商業競賽,甚至海外也出現了名為「AI溝通師」的新興職缺,年薪上看百萬台幣。
  • 車載鏡頭、毫米波雷達與3D LiDAR接下來的發展重點,皆為提高辨識精準度,如Level 3環境監測由系統負責,一旦意外發生,車廠將難辭其咎,此外,這3個關鍵零組件特性互不相同,在許多面向時則是互補。
  • 比如長城汽車,不僅在海外賣車、建銷售網絡,還建工廠、建研發中心,並與用戶充分互動,在曼谷設立用戶體驗中心,打造全球首座光儲充一體超級充電站等;比亞迪已在巴西建立了10家經銷商線下門店;蔚來在柏林建立創新中心,計劃在挪威引入BaaS方案、移動服務車等等。
  • 2011年~2014年,中車海外簽約金額分別為19.25億美元、35.88億美元、39.6億美元和67.47億美元,年均增長55.7%。
  • 新車市場銷售表現不佳之下,OEM(車廠原廠代工)汽車零組件廠自然不會好過。
  • 在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中,歐美車企的大排量汽車變得不划算,日本車企開始力推小排量經濟型汽車搶佔市場,並成功躋身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
  • 甚至一些西方車企也在利用其中國工廠向其他國家出口電動汽車。

吉利還推出了新品牌,例如 Lynk & Co,該品牌在歐洲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並在荷蘭和意大利取得了巨大成功。 此外,包括Polestar、極氪和幾何Geometry電動車也在吉利集團旗下。 根據中國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最新預估,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暴增,有望突破600萬輛,年增超過70%。 主因為中國官方2022年對新能源汽車補貼,將較去年減少30%,也是補貼政策最後一年,在搶搭補貼末班車效應下,外界預估大陸新能源車銷量將大增。

中國車市: 大陸新能源車今年拚賣900萬輛

東南亞方面印尼每年銷量可達100萬台以上,馬來西亞可達80萬台,泰國100萬台,堤維西將以佈局已久的泰國廠為中心拓展,拉動營收成長。 除此之外,為了因應汽車智慧化,能夠自動轉向與調整光型的AFS(自適應前照明系統)與ADB(主動調整頭燈系統)頭燈以及技術更先進的雷射光源車燈都是車燈廠商研發的重點。 不過儘管如此,豐田(Toyota)、本田(Honda)、特斯拉(Tesla)等車廠依然能在中國車市蕭條中開出紅盤。 從「國四」到「國五」、從「國五」到「國六」,其實在每次國標切換期間,車市都會有一輪降價潮。 本次不同的是,在整體車市低迷的情況下,東風汽車把以往半遮半掩的「清倉甩賣」搬到檯面上。 根據規定,國六標準的實施分為A、B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20年7月1日起,不能銷售、註冊、上牌低於國六A標準的汽車。

中國車市

台廠AM零件主要外銷北美市場 車輛持有時間拉長需求擴大此外,自去年以來,美國汽車保有總量增加五九○萬輛,與前一年度同期相比之下,成長了二. 七八億輛,「不斷增長的保有量,為汽車售後市場提供了一條強勁的新業務渠道」,IHS市場總監馬克說道。 「這意味著未來有更多的服務,和維修機會。」台灣汽車零組件業者解釋,北美市場是台廠AM零件「主要」外銷市場。 中國車市 另外,台廠AM車用零組件,由於同時具備品質認證、合理價位,市場拉貨需求因而不斷擴增。 相對於新車市場消費力的持續不振,不利於台廠相關汽車零組件OEM、OES廠,美國既有汽車保有數量則不斷成長,反倒有利台廠汽車售後服務(AM)市場相關零組件供應鏈廠商後市營運。 中國車市欲振乏力 AM售服市場也將受惠中國新車市場,截至今年八月份為止,已呈現近期以來,月銷量同比年增率,連續十四個月衰退窘況。

中國車市: 中國「雷諾東風」Q1只產14輛車...雷諾宣布退出合資公司

2018年各類電動車(純電動車BEV、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V、燃料電池車FCV與混合動力車HEV)規模預估373萬輛,年成長率18%,占全球車市4%。 2019年在電池價格持續下降,以及各國政策與車廠策略推進下,預期成長速度將加快至33%,全球銷售占比來到5.2%。 由於當地需求強勁,單一汽車集團的年度銷售就是台灣市場一整年的銷售,也因此部分中國製造商主要專注於本土市場。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汽協)28日發表最新報告稱,2022年全年大陸汽車總銷量預計達到2750萬輛,較上年同期增長5%左右。 其中,乘用車為2300萬輛,年增7%;商用車為450萬輛,年減6%;新能源汽車將達到500萬輛,年增率為42%,市場佔有率有望超過18%。 據中新經緯引述乘聯會表示,去年12月7日發布疫情防控新十條措施後,對市場和消費心態都有促進作用,新十條改變了車市的封控狀態,市場明顯回升,部分有購買力的消費者希望儘快提車。

車燈產業因為LED技術的發展,有省電及造型多變化的優點,新產品有LED化的趨勢,在AM市場持續擴增。 LED車燈也逐漸從高階車配備轉移到中階車款,根據研究機構資料至2018年全球車用LED市場總產值可達25億美金,並在2020年滲透率超過傳統的HID車燈。 根據德國汽車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布拉澤爾(Stefan Bratzel)公布的調查,就銷量論,美國電動車一哥特斯拉,仍穩坐全球電動車龍頭寶座,中國品牌比亞迪和上汽集團緊追在後。 中國車市2023 對於看旺2021年車市,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說,因素包括宏觀經濟將持續穩定恢復、地方政府將繼續推出刺激汽車消費政策、國家疫情防控繼續保持良好效果和企業將繼續保持促銷熱情等。

中國車市: 中國汽車品牌排名公佈:奇瑞排第9,吉利排第4,比亞迪位居第2

研發、設計人員超過2萬人,擁有近2萬項創新專利,各類銷售網點超過4000家,產品銷售及服務網路遍佈全球。 分析指出,隨著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暢通國內大循環的新格局下,汽車產業的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大陸汽車產量有望持續增長。 特別是在近十年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政策的引領下,汽車產業新技術不斷突破,其提供的產品愈可滿足消費者需求,消費者對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的接受度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市場化快速發展,共同推動了汽車市場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全年銷量超680萬輛,市場佔有率提升至25.6%,逐步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迎來新的發展和增長階段。 汽車出口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屢創月度歷史新高,自2022年8月以來月均出口量超過30萬輛,全年出口突破300萬輛,有效拉動行業整體增長。 中國品牌表現亮眼,緊抓新能源、智能網聯轉型機遇全面向上,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其中乘用車市場份額接近50%,為近年新高。

中國車市

中汽協會指出,降價處理庫存,適當回收成本是正常經營措施,但不能因此淪為價格戰。 呼籲降價的炒作應該盡快降溫,使產業回歸正常運行,確保產業健康平穩發展。 河北省汽車流通行業協會秘書長吳長勤指出,這次從湖北開始的汽車降價潮,有地方政府介入的因素,更顯複雜。

中國車市: 相關貼文

回顧第二季營運狀況,因受中國封控影響抬頭顯示器(HUD)出貨及稼動率,營收、毛利率皆較第一季下滑,不過因業外認列江蘇廠土地補助款約0.8億元及訴訟案和解的回沖金額,EPS達0.68元(季增20.7%)。 進入下半年,受惠7月客戶HUD庫存調整完畢,拉貨動能大增,怡利電8月營收達3.5億元,月增46.9%、年增94.5%。 在 2017 年中國新車暢銷榜單中,除自主品牌之外還看到「大眾(Volkswagen)」這熟悉的德國汽車品牌,但其實朗逸(Lavida)、速騰(Sagitar)到新捷達(Jetta)都是當地專屬車款,其他市場都買不到。 最熟悉的應該就是台灣才發表沒多久的福特福睿斯(Ford Escort),及豐田卡羅拉(Toyota Corolla)。 產品透過經銷的方式販售,除此之外,像是謚源的馬達、鼓風機與儒億科技的車鎖開關等產品,由公司先賣給堤維西,再由堤維西向汽車大廠販售,透過併購而入的GENERA負責美國市場的經銷。

中國車市

(中央社台北13日電)銷量不佳的中國嵐圖汽車傳裁員,資方雖闢謠純粹是業務調整卻難杜悠悠之口,因嵐圖母公司、中國第2大汽車製造商東風集團也身處水深火熱之中,凸顯當前中國車市慘淡。 據報導,在雷諾退出「東風雷諾」後,該公司仍維持和東風汽車、日產汽車在電動車合資企業上的合作,同時維持和中國華晨汽車在在輕型商用車上的夥伴關係。 但2017年小糸打算與上海信耀成立合資公司,小糸找上普誠提供晶片。 隔年普誠開發出車用LED驅動IC,提供給小糸用於車燈控制板。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