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金控12大分析2023!(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Tommy on January 31, 2023

四大金控

在2016年7月22日時,百尺竿頭負責人樫埜由昭宣布以每股新臺幣128元公開收購3.8萬張樂陞科技股票(佔發行股數的25.71%)。 百尺竿頭委由中國信託法人信託部進行相關收購手續,如開設公開收購保管帳戶,支付價款等動作。 原定百尺竿頭需在2016年8月19日將款項匯入並進行後續交割手續,但當時中信金表示因換匯問題導致必須延後時程進行交割。

四大金控

今年來受到升息及大環境投資變數升高衝擊,以保險、證券為主的金控公司,獲利承受不小壓力;反觀銀行為主體的金控,在升息趨勢下,受惠利差擴大優勢,表現相對可期。 其中,官股金控經營作風保守,雖不像民營金控那樣衝衝衝,但當景氣反轉時,卻也能躲過市場風險,成為存股族最可靠的傳家寶。 今年新冠疫情影響了各行各業,使台灣整體經濟成長大幅減緩,而官股金控作為企業紓困的首要幫手,短時間內大量地為各規模企業進行紓困貸款。 第一金核心子公司第一銀行單月稅後純益 20.1 四大金控2023 億元,其中,受中央銀行降息與紓困貸款影響,導致手續費與淨利息收益雙雙衰退,手續費收益月減 11%,淨利息收入也較前月減少 6.4%;至於財務操作部分,受惠股市反彈,帶動銀行財務操作收益進帳增加,4 月來自金融交易收益共 18.58 億元,成為挹注銀行獲利的功臣。

四大金控: 服務

一○四人力銀行表示,雖然各家金控企業文化大不相同,但唯一共同點都是要找到有自信、踏實的人才。 建議所有應徵者應該在面試時呈現最真的自己,做好充足準備,不需要太過擔心。 在面試儲備幹部當天,不知什麼原因,管國霖從第一位面試變成最後一位,他心想主考官一定都累壞了,他要如何讓主考官對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順利錄取呢? 他帶著所有過去辦過活動的海報及宣傳品,展現他表演、說故事的天分,把當時碰到的困難,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面試四十分鐘,他一個人講了三十五分鐘,這些獨當一面的經驗,成了他錄取的重要關鍵。 據了解,管國霖當初在美國攻讀碩士班時,就已經拿到花旗集團儲備幹部資格,他是如何做到的? 管國霖曾表示,或許過去在學校舉辦大型活動所展現出的領導力,是讓他上榜的主因。

張文琦說,雖然董事長吳東亮不會親自參與面試,但他也相當重視儲備幹部的培育,三年資歷以上的儲備幹部,台新會挑選一位傑出者,到董事長祕書處學習,與董事長一起參與高層決策會議,定期與董事長面談、報告。 若進一步分析,6月底美國市場逾9兆曝險額中,以投資單季增6.2%最多、放款也單季增2.4%,使美國曝險額單季增5510億元或6.5%,就算剔除第2季美元升值2%因素,金控依舊砸大錢、爭相投入美國市場。 這四家金融股中,以第一金(2892)的本益比最低,淨值比則是合庫金(5880)最低,4間官股行庫的淨值比都尚未低於 1 倍,且皆在 1 至 1.3 倍之間,表示目前市價在合理範圍之內,未出現價值被低估的狀況。 如何藉由財務面的分析找出彼此的優勢而能夠彼此互補,再者就是合併成為金控後落實原先預期的相關計畫,使金控的綜效發揮到極致,成為名副其實的「金控」,這才是金控組成後的重要工作,否則,一切為合併而合併,並沒有事先做過審慎評估,而盲目改制,一旦掛牌上市後,投資人很快就會從股價加以反應。

四大金控: 金控4月獲利回神 富邦金奪四冠王 華南金前4月獨虧

四大公股金控2023年第1季獲利全部創下歷史新高,在去年2月俄烏開戰衝擊獲利壓低基期,以及今年利差與投資、金融交易發威下,四大公股金控全部繳出亮眼成績單,其中以兆豐金(2886)第1季獲利成長逾78%最高,第一金(2892)、華南金(2880)第1季獲利年增逾三成,合庫金(5880)年增近13%。 兆豐金 (2886-TW) 擺脫 3 月股災虧損,4 月單月稅後純益 34.37 億元,不但已回復正常水準,年增幅更近 25%,累計前 4 月稅後純益 53.66 億元,但受 3 月虧損影響,導致前 4 月獲利仍較去年同期大減 48%,累計今年前 4 月每股稅後純益 (EPS) 0.39 元。 而所有金融股中被譽為最安全的四大官股金控,包含華南金(2880)、兆豐金(2886)、第一金(2892)、合庫金(5880),為了配合政府進行超低利率的貸款,該政策將進一步影響到官股金控,接下來幾季的經營成效,需要長期的觀察。

四大金控

15 家金控今 (2020) 年 4 月獲利全數出爐,受到 4 月股市回神,擺脫 3 月有 4 家金控單月虧損的窘境,4 月所有金控全數恢復正數呈現獲利,其中,富邦金 (2881-TW) 蟬聯金控單月獲利、累計前 4 月稅後純益、累計每股純益再加上最佳進步王共奪「四冠王」,15 家金控 4 月合計獲利較前一個月翻倍。 截至2022年底,臺灣有15家金融控股公司,其中5家具有公營背景。 民營金控中,鹿港辜家經營的中信金控及開發金控、吳火獅家族的經營新光金控及台新金控、以及蔡福安家族經營的國泰金控及富邦金控,被合稱為「辜辜吳吳蔡蔡」。 宏碁(2353)在本月3日公告為優化金融資產項下有價證券長期投資組合,已於7/5~8/3處分緯創2707張,每股均價新台幣103.05元,合計2.79億元,董事會另通過在不超過33,000張範圍內按市場價格處分。 張兆順指出,疫情、中美貿易戰對整個大環境帶來很多的改變,對於金融業而言,改變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很多可掌握的機會,例如中美貿易戰帶來的轉單效應,就是金融業可爭取的新商機,兆豐銀在布局業務的同時,也要注意產業、企業體的榮枯變化,控管授信風險。 隨著數位化時代來臨,吳欣儒逐步在市場上嶄露頭角,帶領新光銀行啟動一系列的數位化革命,新光銀行雖然規模較小,但 2018 年 9 月成功搶進 LINE Pay 一卡通領先群,成為第一波綁定帳戶的 10 家銀行之一;新光金控去年參股「將來銀行」,成為「純網銀」股東,有此成果,吳欣儒幕後努力功不可沒。

四大金控: 銀行

同時,蔡宗翰亦引領國泰世華銀行征戰各大零售通路,從 ATM 前進全家便利商店、全聯,到獨家取得 7-ELEVEN 收單業務和刷卡權等。 在 2019 年 5 月,國泰世華銀行更與全聯福利中心合作行動支付 PX 四大金控 Pay,創下註冊人數突破 500 萬的好成績;今年 2 月中再度攜手在全聯福利中心內推出「國泰世華金融服務站」,打破傳統銀行時間與空間限制,將服務時間延長至晚上 9 點,拓展金融服務的新藍海,創下銀行業先例。 包含各大車廠針對電池回收,以及VOLVO透過貫徹「VOLVO For Life」品牌價值進而嚴格把關的電池整體環保足跡,在在展現於當前電動車時代,不僅需著墨於驅動方式的轉變所減少的碳排影響,更須重視新能源車款於電力與電池使用時對地球環境造成的影響,別讓電動車外的美景,成為這片土地與海洋的新浩劫。 為了改善氣候暖化而於汽車產業中所吹起的從油轉電革命,卻因電動車所搭載的電池元件中諸多金屬與稀土的高度使用,牽涉到的電池原料開發與舊電池回收,成為了新的環保議題。

  • 景氣復甦,正值畢業季,各家金控積極搶人,今年更堪是MA(儲備幹部)爭霸戰,《今周刊》調查國內四大金控老闆的觀點,整理出最適任儲備幹部的特質以及精采的考古題,有助於求職者過關斬將。
  • 面板大廠友達(2409)上周關台南2廠,優離近百人,但現在傳出有員工抱怨,公司說不簽自願離職就沒優退,但對此友達重申聲明,表示感謝台南廠區同仁貢獻,自年初產能調降以來,從今年3月至7月,已啟動為期5個月的媒合計劃,公司尊重員工意願,協助安排媒合至其他廠區任職,以延續同仁職涯與專業發展。
  • 如何藉由財務面的分析找出彼此的優勢而能夠彼此互補,再者就是合併成為金控後落實原先預期的相關計畫,使金控的綜效發揮到極致,成為名副其實的「金控」,這才是金控組成後的重要工作,否則,一切為合併而合併,並沒有事先做過審慎評估,而盲目改制,一旦掛牌上市後,投資人很快就會從股價加以反應。
  • 而去年富邦金也決議要發100億公司債,最後年底發行50億元,利率則分別是0.77%與0.82%,今年則擬發行上限400億元的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年限是15年以內。
  • 台新銀 12 月稅後純益 7.5 億元,累計稅後純益 121.9 億元,核心業務獲利動能持續穩健,致銀行淨利收較去年同期增加,惟投資收益受金融市場波動影響,故整體損益較去年同期衰退。
  • 國泰金 (2882-TW) 董事長蔡宏圖育有 3 子,老大蔡宗翰緊隨老爸的路,同樣在美國取得法學博士,29 歲進入國壽董事會,先後在建設、壽險、銀行部門歷練,是國泰蔡家第三代中唯一完整歷練者。

銀行控股公司(英語:bank holding company),又稱為金融控股公司(英語:finance holding company;簡稱「金控」、「FHC」),係透過成立一間控股公司的間接方式來進行金融業跨業整合。 金融控股公司未必直接從事金融業務或其他商業[1],但它可投資控股的範圍則包括了銀行業、票券業、信用卡業、信託業、保險業、證券業、期貨業、創投業、外國金融機構等。 整合後可透過交叉行銷,在同一個行銷通路上販賣保險、證券、債券、信用卡等各種金融商品以產生綜效的組織型態。 合庫金董事長雷仲達看好今年國內穩健的經濟成長對金融業布局可帶來加分效果。 第一金董事長邱月琴則在視訊團拜鼓勵集團以「提升非銀行獲利、穩健轉型與創新」做為經營策略主軸,同時也將動態調整資本配置並提升運用效益,在兼顧永續發展與股東權益的前提下,朝金控淨值報酬率(ROE)逐步成長的目標邁進。 減少電池對環境的影響,成為全球車廠目前全力發展的重點,而謹守VOLVO For Life價值的VOLVO車廠,更擴及電池從生產至回收的整體生命週期的環保價值,從生產階段,就期望達到「電池生產0剝削」目標。

四大金控: 電池

國泰證券一周內兩次盤中當機,導致投資人無法下單,引發(股)民怨。 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今(13)日表示,券商管理應與... 金管會三月時宣布金融業委外辦法大鬆綁,原本預計九月放行,提前至八月即可上... 香港主体华润金融控股有限公司2009年成立,境内主体华润金控投资有限公司2016年成立于深圳,是华润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业务覆盖银行、信托、资产管理、股权投资、融资租赁、保险经纪、公募基金等领域。 主要机构包括华润银行、华润信托、华润资产、华润资本、华润融资租赁、华润保险经纪、华润元大基金等。

但是於2016年8月30日,百尺竿頭表示,因該股票嚴重下跌,致使籌資方面出現問題,導致無法匯入交割款並宣布放棄收購。 並且由於市場上的賣壓,使得樂陞連續跌停鎖死,致使投資人鉅額虧損。 一位過去曾經到國泰金控面試的儲備幹部透露,最後一關雖然不會見到董事長蔡宏圖,但所有事業群高階主管將一同面試所有儲備幹部。

四大金控: 國泰金 招募派駐海外,必備英文力

中信金表示,4 月份各項核心業務維持穩健,且 4 月份投資市場回穩,金控整體獲利表現良好。 中信金控前 4 月累計稅後純益較去年同期成長 12%,旗下子公司中國信託銀行及台灣人壽累計稅後純益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 5% 及 33%。 合庫金 (5880-TW) 自結 4 月單月稅後純益 11.23 億元,累計前 4 月稅後純益 52.28 億元,每股稅後純益 (EPS)0.39 元。 核心子公司合庫銀 4 月因為放款提列、遠東航空呆帳提存等,光是 4 月提列備抵呆帳將近 10 億元,導致銀行稅後獲利不到 10 億元、掉到只有 9.44 億元,不僅較前月減少 2 成,也比去年同期衰退 25%,也使得合庫金前 4 月獲利不再是公股獲利王,且重回金控獲利中段班之列。 玉山金 (2884-TW) 自結 4 月單月稅後純益 16.0 億元,較上個月增加 25.4%,累計前 4 月稅後純益 61.4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11.0%,EPS 為 0.53 元。

四大金控

台新金 (2887-TW)12 月稅後純益 4.6 億元,包含台新創投持有鑽石生技股票 (帳列 FVPL) 認列的 4.5 億評價損失,累計全年稅後純益 148.6 億元,每股稅後純益 (EPS)1.09 元。 富邦金控為支持人們追尋美好未來,協助人們擴展人生的高度及廣度,不受任何事物所侷限,富邦以正向的力量及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激勵人們大步邁進,成就可能。 金控業者指出,目前金控多滿手現金,並不缺錢,搶發債主要是看好現在全球央行寬鬆貨幣政策下,低利環境將延續,是發債好時機,所以紛紛先取得一個發債額度,未來再視市況決定發行時機,如果利率不錯就多發一些,如果利率走高,也不一定要把額度發完。

四大金控: 鎖低利 四大金控發債突破千億

不僅如此,別看吳欣盈檯面上的新聞如此嗆辣,她其實是很積極參與國際慈善事務的企業後代,身為新光慈善基金會執行長的她,對愛滋病議題、緬甸醫療與物種保育都相當關心,常整合新光金與新光醫院資源一起投入公益活動中,在在可看到吳欣盈在新光整體集團中,無論是金融事業體或是旗下持股的非金融企業都仍努力深耕,鋪排接班路。 由於新光集團家大業大,都是吳欣盈接班之路的機會,除了在金融事業體,在新光有持股的一些非金融企業也能見到大公主吳欣盈的身影,尤其去年新光三越百貨董事會改選,吳東進還派了吳欣盈當代表人、出任新光三越董事,可見他對長女的倚重和信任,絲毫不減。 在各金融業透過異業聯盟,進攻普惠金融之際,台新銀行去年攜手街口支付推出聯名卡,據了解,吳昕豪著力不小,吳昕豪老婆是街口支付執行長胡亦嘉的妹妹胡亦蓮,台新、街口的合作,讓胡、吳兩家世交親上加親,也讓台新正式打進支付的激烈戰場。 不同於陸地的礦產開採,深海礦產的開採不僅會嚴重影響海洋生態,更會讓海床變得相當脆弱,諸多環保單位皆提出嚴重警告:「此舉絕對不值得嘗試!」。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無獨有偶,接下來的公股弊案都有公股高層不當介入的問題,包含遠航詐貸案、潤寅詐貸案都與第一金(前合庫金)董座廖燦昌的指示有關,光是蘇貞昌拔擢的八位公股高層,就有三位在遠航詐貸案遭到起訴,卻只有廖燦昌請辭下台,其餘兩位仍然安穩坐在公股董座位置上。

四大金控

玉山金表示,主要子公司玉山銀行累計前 4 月稅後盈餘 63.9 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 4.8%;玉山創投拖累較大,但 4 月份股市回穩,玉山創投投資部位評價虧損已見縮小。 台新銀 12 月稅後純益 7.5 四大金控 億元,累計稅後純益 121.9 億元,核心業務獲利動能持續穩健,致銀行淨利收較去年同期增加,惟投資收益受金融市場波動影響,故整體損益較去年同期衰退。 公股銀行今年是一個極度不好的一年,雖疫情造成本國銀行或多或少的業績影響,在今年前7月平均獲利衰退約13%的本國銀行中,公股表現明顯比民股糟糕。

四大金控: 四月提列備抵呆帳 10 億元

而去年富邦金也決議要發100億公司債,最後年底發行50億元,利率則分別是0.77%與0.82%,今年則擬發行上限400億元的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年限是15年以內。 AI股民最關心的全球指標股NVIDIA(輝達)即將在美國時間8月23日(台灣時間24日凌晨)公布財報,業績表現是否會複製今年5月令市場為之一亮而激勵股價大漲一波,還是只是曇花一現不如預期? 緯創(3231)今公布7月營收為677.2億元,和上月的810.99億元相較月減16.5%、較去年同期衰退15.02%;累計1~7月營收4862.73億元,年減11.64%。 今緯創股價表現相對類股強勢,開盤漲幅逾6%,盤中最高也漲約7%,終場收在129元、上漲4元或3.2%。 上半年官股金控獲利出爐,兆豐金表現相對落後,下半年能否急起直追,成了投資人關心焦點。 但存股重視的是公司長期股利政策及獲利穩定度,若20年前就買進兆豐金,現在不但早已拿回本金,股息再投入還能養出股子股孫,對近期股價漲跌也能雲淡風輕,真正做到令人嚮往的投資生活。

四大金控

合庫金控跟合庫銀行新任董事長董瑞斌和林衍茂,確定將在本周五雙雙正式上任。

四大金控: 四大公股金控第1季獲利全創新高 雙位數年增率亮眼

景氣復甦,正值畢業季,各家金控積極搶人,今年更堪是MA(儲備幹部)爭霸戰,《今周刊》調查國內四大金控老闆的觀點,整理出最適任儲備幹部的特質以及精采的考古題,有助於求職者過關斬將。 一家金控主管說,金控旗下有銀行、證券和保險,一般投入美國市場,仍以美債部位最大,以第2季來看,買債大戶是銀行業,壽險業也有酌量買進。 據金管會統計,2023年第2季底金控集團海外曝險部位攀升到26.19兆元,又以美國市場曝險額飆破9兆元達9兆314億元居冠,占金控海外總曝險額34.5%續飆新高,已占逾三分之一,風險集中度愈發增加,美國市場動向、成金控海外投資成敗關鍵。 新光金 (2888-TW) 自結 4 月稅後純益 2.04 億元,較 3 月衰退,累計前 4 月稅後純益 69 億元、年減 13.

四大金控

新光金 4 月獲利衰退,主因新台幣對美元 4 月大幅升值,使得新壽匯兌成本攀升超過 30 億元,新光人壽 4 月因此由盈轉虧為稅後淨損 6.53 億元,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也從 15 億元降到 4 月底僅剩下 9 億元。 但本次新冠肺炎所帶來的衝擊,不只影響到短期的股價下挫,同時因央行降息的緣故,金融股的未來普遍不被看好。 中華民國立法院於2001年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此後臺灣各家金融控股公司陸續成立,成為今日臺灣金融產業的骨幹。 目前3個月商業本票利率為0.6%,而5年期公司債利率才0.7%,利率相當低,由於因主順位公司債不能充當資本,主要用於營運資金或發現金股利之用,可藉由發債來鎖住低資金成本,此次擬發行350億元、期間不超過15年(含15年),實際發行利率要視發行時市場狀況訂定。 中信金規劃,100億元的次順位債、發行期間7到20年,主要是著眼於2020年資本市場波動大,尤其在新冠疫情衝擊下,3月股債雙跌,金控評估有必要「晴天存糧」,以期在市場快速變動下,隨時有充足資本強化資本適足率。 呂桔誠分析,看好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超過4%,因此台銀以此做為各項業務成長率的估算基礎,台灣今年仍將受惠於台商回流及來自於中美貿易戰的轉單效應,同時今年台銀也將繼續以房貸做為去化存款的主力,要再新增2千億元的房貸業務量。

四大金控: 保險財報改版 聚焦三指標

除了股價外,公司的經營績效也是相當重要,一般最常見的經營績效指標為資產報酬率(ROA)和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由於金控下面會有眾多不同資產,包括:現金、房地產、黃金等,使 ROA 對金融股格外重要。 在經濟大恐慌後,美系銀行間所建立禁止銀行跨業的銀行業防火牆機制(分業機制),在歐系的綜合銀行強力競爭之下欠缺競爭力,故在金融業百貨公司化的市場要求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美國出現以銀行控股公司經營不同金融行業。 14家金控去年僅第一金 (2892-TW)、華南金 (2880-TW) 逆勢成長,但增幅不大,分別較前年增加 4.34%、0.58%,金控獲利王富邦金 (2881-TW) 與國泰金 四大金控 (2882-TW) 去年獲利則分別大減 67.69%、72.96%。 以國泰金控來說,發行300億元的主順位債券,主要就是借低利資金來發現金股利,讓股利政策有較大的空間。

  • 中信金財務長邱雅玲指出,此次董事會通過發行一般順位無擔保普通公司債350億元,及次順位無擔保普通公司債100億元,是先保留一個額度,未來會依實際狀況需求一次或分次發行。
  • 各項業務持續穩健發展,受疫情干擾影響逐漸縮小,經紀業務市佔續創新高。
  • 這些不斷發生在公股的弊案,都以董事長辭職下台作結,而自認用人唯才的蘇貞昌院長,卻未對這動輒數十億、百億的虧損負起任何政治責任,也導致這不符合市場機制的政治任命有權而無責的奇怪現象。
  • 蘇貞昌上任跳過財政部一口氣換了八名公股董總,更直接將公股董總找來「開會」宣達命令,此種強硬作風等同於把公股當作政府機關,無視公司治理,在蘇院長主政之下,公股的政治性風險已到必須改革的地步。
  • 香港主体华润金融控股有限公司2009年成立,境内主体华润金控投资有限公司2016年成立于深圳,是华润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中國信託個金總處支付金融處處長陳俊仁說,在招募中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女生比男生更願意外派;因為「男生多半以要照顧媽媽、有結婚壓力等理由婉拒外派」,而女生相對積極很多,連越南、印度等地都願意去。 2026年元旦起,保險業將實施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第17號公報,財報將大改版,變化最大的是「損益表」,保險業經營... 金管會昨宣布大幅鬆綁銀保證等金融三業的上雲規定,對金融業而言可說是使用生成式AI之前的必備條件,因為不論是使用現有的AI... 2023年第2季底海外投資曝險前十大市場,依序是美國、大陸、英國、法國、南韓、澳洲、香港、日本、加拿大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上季底相較,僅香港排名往後退、被澳洲超車外,其餘均相同。 以下先以4個面向來觀察,4大官股金控在 2019 年的表現,並以近期公佈的前4月財報來評斷未來是否能繼續存股。 富邦金控旗下各子公司共同分享的核心價值,亦即「誠信、親切、專業、創新」,並惕勵每位富邦同仁時刻將四大核心價值實現在日常工作中。

四大金控: 10 美股三大指數收黑 穆迪降美十家銀行信評 金融股重挫

前 4 月只有華南金 (2880-TW) 獨虧,因尚未完全彌補永昌證權證鉅額虧損,華南金累計前 4 月稅後仍虧損 1.61 億元,成為目前 13 家金控中,唯一虧損的金控。 不過,4 月單月獲利已轉虧為盈、稅後純益 12.87 億元,累計前 4 月虧損也縮小至 1.61 四大金控2023 億元,每股淨損 0.01 元。 台新金進一步指出,台新證券 4 月稅後純益 3.08 億元,主要是當月大盤指數回穩,營業證券評價回升投資收益增加所致。

再看兆豐金,過去3年每股純益分別是1.89元、1.84元及2.13元,穩扎穩打,盈餘分配率亦是逐年走高,近3年為87.3%、85.9%及79.8%,對股東可說相當大方。 相較華南金與第一金的盈餘分配率,雖也在7、8成之譜,但近3年落差相對高一些,且未見逐年往上趨勢,對存股族來說,股利配發較不好預測。 以金融業接班來說,金融業正值企業升級與數位轉型,「創新求變」正是他們大展身手的好契機,但也正因如此,二代溝通的策略行為、跨境思維、新法令制度演變,均是這些繼承者們要努力學習的挑戰。

凱基證券 12 月在經紀、衍商以及海外轉投資等多元業務獲利挹注,獲利 4.64 億元,累計全年稅後獲利為 36.65 億元;凱基銀持續呈現穩健成長動能,利息及手續費收入等核心收益貢獻獲利,12 月稅後純益 5.51 億元,累計全年稅後獲利 60 億元。 對於金牛年景氣,包括台灣金、合庫金、兆豐金、第一金等四大公股金控董事長均樂觀看待,台灣金董事長呂桔誠以「堅韌牛(扭)轉乾坤」表達他對於今年台銀業務推展的期許;兆豐金控董事長張兆順則以3C:change、challenge、chance向兆豐金、銀行提示今年布局業務的方向。 第四名之後的排名與去年相比大洗牌,原本位居中後段班的開發金因認列子公司中壽 56% 獲利,加上出售舊總部大樓的資金挹注下,全年獲利達350.02億元,成長幅度高達近 1.8 倍,市場也預期今年能百分百認列中壽獲利後,獲利表現將會更亮眼。 不同於民營企業在疫情造成的衰退中業務相對謹慎保守,公股反倒陷於政策泥淖當中。

在 70、80 年代台灣創業高峰期的一代掌門人,如今都已六、七十歲,多數面臨交棒下一代問題,金融業是特許行業,四大家族金控包括:台新吳家、新光吳家、國泰蔡家、富邦蔡家,下一世代接班問題近年逐漸浮上檯面。 因此關鍵在於如何「環保」的從油轉電,減少整體碳足跡並維持環保價值,其中電池的生產、製造與回收過程,不僅需達到碳中和,並要減少對土地、空氣甚至海洋的污染。 為達成此目標,各大車廠目前正積極投入電動車發展,北歐國家代表的VOLVO汽車,更將自身「VOLVO For Life」品牌價值,擴大定義為地球環境生生不息的「永續」出發,從過往著重車內駕乘客的安全,拓展到車外生態與生物的安全,讓VOLVO For Life成為與時俱進的永續真諦。 針對暖世代民眾最關心的「氣候行動」議題,透過能源種類與驅動方式的轉換,汽車或許可減少石化能源的使用,車輛行駛時也能減少廢氣排放問題,針對碳排放抑制有所助益,減緩溫室效應的嚴重度。 但當環保足跡擴大範圍審視,電動車搭載的電池元件因為高度使用稀有金屬,所牽涉到的電池原料開發與舊電池回收,成為了新的環保議題。 如此一來,讓從油轉電所達成的減碳效應,卻因電池問題而拉低了此波汽車工業革命對於地球的環保價值。

四大金控: 合庫金(  四月提列備抵呆帳 10 億元

各項業務持續穩健發展,受疫情干擾影響逐漸縮小,經紀業務市佔續創新高。 第一金 (2892-TW) 自結 4 月稅後純益 22.05 億元,較 3 月暴增 27.98 倍,累計前 4 月稅後純益 51.42 億元,較去年衰退近 2 成,每股稅後純益 0.41 元,登上公股金控獲利王寶座。 國泰金 (2882-TW) 自結 4 月稅前淨利 37.5 億元,稅後純益為 41.0 億元,累計前 4 月稅後純益 276.1 億元,年增 55%,每股稅後純益為 2.07 元。 國壽 4 月稅後純益 15.1 億元,加上 4 月投資績效平穩,業務面持續價值導向策略,保單銷售以投資型保單及傳統型分期繳為主,4 月 FYP 金額為 104 億元、FYPE 金額為 41 億元,單月 FYP 及 FYPE 業界排名皆第一。 由於金融機構操作的資產都具備一定程度的風險性,為確保銀行經營的安全,會以指標來評斷銀行,是否以安全為前提經營。

然而彰銀現今股價只剩17.8元(11/27收盤價),約2成以上的跌幅,光是兆豐在買彰銀就認列10億的評價損失。 其他在去年銜命買進的公股及國安基金、台酒與中華郵政也都有相當比例的損失。 公股除了配合政策以外,不少弊案損失帶來的攤提,亦使得獲利下修,而最令民間股東無奈的,公股連政府搶奪經營權都必須配合買進。 彰銀經營權案迄今仍未落幕,但是攤開經營績效看來,台新主導彰銀期間,稅後淨利率從2005年搖搖欲墜的-137%,遭到張盛和財長奪回經營權的2014年為止,一路上升至41%,然後體質轉好的彰銀卻在公股經營下,又逐漸下滑至27%(儘管不計2020疫情年,2019年也僅有36%)。 以下先以四個面向來觀察四大官股金控在 2019 年的表現,並以近期公佈的前四月財報來評斷未來是否能繼續存股。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