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晟生醫新聞2023懶人包!(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1, 2019

博晟生醫新聞

因應即將大幅增長的訂單,博晟於新竹的醫材廠已完成廠房建置作業,將於今年第四季完成工廠查驗登記,並於明年第一季啟動生產自有產品,在擴大生產規模後,產品成本預計將可下降約30%,除有助於進一步提高產品毛利外,醫療產品代工業務也將同步啟動,於2024年第一季起貢獻營收。 博晟生醫新聞 博晟表示,愛膝康為博晟中長期之主要商品,目前市面上並無其他競爭產品,同業如果想要開發類似產品,約需要10年的時間進行研發取證,因此今年以來已有不少外國業者前來洽談產品授權,產品成功拓展銷售後,將可提供博晟長期具獨佔性的穩健營收,迎來黃金十年的成長期。 至於另一高階骨再生產品「骨生長因子」 (Osteo-Inductive Factor, OIF)於適應症脛骨骨折之台美二期臨床試驗收案已完成22例,可望於今年底前完成全數收案,完成後將以二期臨床試驗報告與國際大廠進行授權洽談。 日本於適應症骨折不癒合之臨床試驗已於2022年完成,目前正與日本夥伴進行商業洽談,預計今年上半年將會簽訂合作合約,預計後續第三期臨床試驗將全數由日本夥伴出資進行,博晟將可省下1.5億元的臨床試驗成本。

  • 至於另一高階骨再生產品「骨生長因子」 (Osteo-Inductive Factor, OIF)於適應症脛骨骨折之台美二期臨床試驗收案已完成22例,可望於今年底前完成全數收案,完成後將以二期臨床試驗報告與國際大廠進行授權洽談。
  • 博晟另一項主力產品OIF/β-TCP(骨生長因子+人工骨替代物 博晟生醫股價 -三鈣磷酸鹽)技轉於日本Osteopharma公司,藉由雙方策略合作加速臨床與授權進度。
  • 此行,陳院長致詞後與行政院李孟諺秘書長、林子倫發言人、林萬億政務委員、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衛生福利部薛瑞元部長、臺灣金融控股沈榮津董事長、工研院楊育民院士、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吳政忠召集人及委員等人一同合影留念,為會議揭開序幕;隨後,陳院長聽取「韌力生技」創辦人楊育民院士「把握契機 建立跨領域創新生物科技護國百岳群山」演講。
  • 明年除持續衝刺在台銷售外,博晟也將加速及深化中國的佈局,並積極洽談歐美、 東南亞及中南美的取證及授權機會。
  • 萬海航運(2615)今(16)日舉行法說,總座謝福隆表示,第四季因為終端庫存去化緩滿,影響運費走勢,部分運價已經回到疫情前水準,明年第一季農曆春節放長假和工廠,出口會受衝擊,全年需持續觀察因應。
  • 由於博晟開發的OIF/β-TCP,具有強大的骨增生能力,不會造成排斥,優於傳統以牛骨等產品的異骨移植方式,而備受看好,目前大陸已有相關骨材公司有意授權或採取合作開發。

而以「去毒腸毒素蛋白LT佐劑之應用與平台技術」研發疫苗佐劑的昱厚生技,噴鼻劑型流感疫苗(LT-Flu)也於今年7月獲得台灣衛生署(TFDA)二期臨床試驗的許可,一旦二期實驗成功就可以對外授權,揖注獲利。 博晟主力產品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RevoCart)是採用工研院研發,2008年技轉給美國Exactech旗下「台灣美精技」,2017年12月博晟以換股方式合併台灣美精技後,積極進行關節軟骨修復開發。 目前BiG009專案已經在台灣11家醫院完成臨床試驗,預計第三季完成臨床數據分析,最快明年上半年取得上市許可。 此外,博晟策略性投資Osteopharma並取得43.28%股權,目前Osteopharma正在日本進行OIF的骨折不癒合一/二期臨床試驗,其試驗結果之共享將有利於加速OIF的全球授權。 董事長陳德禮表示,舒效切可收集並純化儲存於脂肪內的細胞組織,包括間質幹細胞、造血幹細胞、血管周細胞等,以及脂肪前驅細胞、血管前驅細胞、造血前驅細胞等與大量生長因子,臨床上可應用於困難傷口治療或醫學美容,加速傷口再生,相較於傳統的體外細胞培養手術,僅須一個小時即可完成治療。 博晟生醫財務長趙叔威表示,公司六月營收5,174千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07%,主要受惠於兩大產品愛膝康及抗生素的銷售量提升。

博晟生醫新聞: 日本出現「黑白7-11」 法律規定:保護當地景觀、古蹟建築

博晟生醫總經理陳德禮表示,MedTech Outlook是專門介紹醫療科技廠商與醫療機構的專業平台,每年都會針對各地區醫療領域的公司進行評選,博晟生醫能夠被評選為台灣最佳的醫療科技公司,代表長期深耕高階骨科醫材領域終於研發有成,已為產業指標。 博晟生醫新聞2023 主要產品「愛膝康」2022年於台灣市場已銷售逾百台,隨著醫院數增加,醫生熟悉該產品,目標2023年銷售量挑戰 台,長線目標更要賣出1萬台,屆時營收貢獻可達逾10億元。 此外,在2022年更進軍馬來西亞及越南市場,博晟生醫已與Gene&Stem Biomedical Company簽訂越南獨家經銷合約,最快2023年即可開始貢獻營收。 至於另一高階骨再生產品「骨生長因子」 (OIF),目前擁有治療開放性脛骨骨折(BiG-001)與腰椎椎體間融合(BiG-006)兩個產品。 其中BiG-001已進行一/二期臨床試驗收案,BiG-006預計今年第四季將向美國申請腰椎融合臨床預試驗,此外也將與中國合作夥伴簽訂合作備忘錄;至於抗生素產品「美諾幸凍晶注射劑」預計可於今年納入健保給付,樂觀預估將營收將可倍數成長。 博晟生醫表示,疫情趨緩後,已加緊海外布局,愛膝康落地越南後,將鎖定新加坡、印尼、泰國、菲律賓及柬埔寨等地提出「愛膝康」(RevoCart)的取證申請,此外也已向歐洲遞交申請,因此為了因應訂單成長,博晟也正在新竹籌備建廠用於生產「愛膝康」(RevoCart),並且進入醫材代工。

來自墨西哥的醫療科技公司代表Victor認為臺灣骨王的Caduceus,利用擴增實境影像精準定位脊椎,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輻射量,是劃時代智慧解決方案。 在上述策略之中,楊育民強調,生物科技要做好的話,科學一定要做得好又快,而且要有毅力,這些正是台灣生技、科技從業人員最大的強項 ,台灣要領航創新、而不是模仿,國際、跨領域人才的培養,會是取勝關鍵。 第二個啟示,楊育民指出,是跨領域的合縱連橫,以防疫來說,一定需要跨域、跨國的合作,比如這次僅在50天內,就從病毒基因序列(sequence)的公布,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Investigational NewDrug,IND),平常在業界做,9個月已經算很快了。 有「台灣生技界的張忠謀」之稱的楊育民今天表示,21世紀生物醫藥產業是製造技術掛帥,因此台灣生技須思考如何創造類台積電商業模式,在製造技術永遠居領先;雖然台灣生技CDMO不像韓國一樣有財團資金奧援,但台灣可在研究能量上取勝。

博晟生醫新聞: 「核廢水入海」中國禁日本水產品 台灣不跟進!食藥署僅點名監測13海鮮

博晟生醫(6733)今日將以每股28元掛牌上櫃,董事長陳德禮表示,旗下兩相軟骨修復植技術(BiCRI)產品,已進入自費市場,預計第一季起開始貢獻營收,並向大陸送件申請上市許可;而骨生長因子((OIF)部分,也全面布局大陸、美國市場,力拚海外合作、授權案今年能敲定。 由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與台大醫院共同合作研發並技術轉移的「兩相材料軟骨關節修復技術」,其特點為不需要體外培養軟骨細胞,患者僅需接受一次手術就可達到軟骨的修補。 此技術的主要目的是用於修復分離性骨軟骨炎(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 博晟生醫股價 OCD)和各種膝關節軟骨損傷,目前已完成三期臨床試驗收案,為TFDA成立後核準的第一件Class III醫療器材臨床試驗。 抗生素產品美諾幸凍晶注射劑(Minocyclin)4月起獲健保納給付,陳德禮表示,先前一個月出貨僅千針,健保給付後出貨量迅速往上,上個月出貨已達9千針,今年目標是成長十倍,以十萬針為目標,未來幾年更要衝40萬針。 陳德禮指出,此產品屬於老藥新用,毛利率高達七、八成,以前用在恙蟲病,現在用在加護病房抗藥性細菌,市場大幅擴大。

8月台股ETF因除息大戲接力上演,交投熱度升溫,不過受AI概念股震盪衝擊,市值規模出現兩樣情,新掛牌的新兵挾價格較低、不錯的配息金額及年化殖利率數據,吸引資金轉進,其中,訴求月配息的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 博晟生醫新聞2023 最吸金,規模大躍進登上台股高股息ETF三哥寶座。 桃園市中壢區美滿服務中心資深社工指出,有一名76歲的阿嬤帶著分別為83年和79年次、都是碩士學位、有正當工作,身高180以上的孫子到美滿中心,並拿出一本有800多萬定存的存摺,揚言要給先結婚的孫子500萬,後結婚給300萬。 「但我想,他(陳德禮)是煎熬了一段時間。」司徒惠康透露,陳德禮既要做臨床計畫的管理,還得跟著林榮錦學財務管理、公司治理,時常得翻書自修,每天12個小時的投入,有時候連周末都沒有時間休息。 除了刻意透過寫計畫,磨練他對行銷的概念外,為了讓他累積藥品製造的經驗,還把他派去接任晟德集團的永昕生醫董事長。 以狀元之姿,進入台北榮總工作多年後,陳德禮選擇離開人人稱羨的醫師崗位,踏上不安穩的創業路,成立博晟生醫,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消防局表示,消防人員趕赴現場救援,約在凌晨2時許將火勢撲滅,並從6樓救出2名民眾,分別為60歲與40歲的女子,均有受傷並送醫治療。

博晟生醫新聞: 博晟舒效切獲傑出生技產業獎 預計今年進行通路佈建

此外,陳德禮還看好另兩項技術平台:一項是正在臺灣送件準備取證上市的『脂肪前驅細胞』平台,』可運用於處理困難性傷口,如:糖尿病傷口、燒燙傷傷口以及醫美、組織修復等領域;另一項是在日本準備進行第三期臨床實驗的『骨生長因子』技術平台,同樣也適用於全身骨頭,未來若在日本上市,將會是日本獨家的產品技術。 博晟生醫新聞2023 博晟生醫今(9)日表示,公司針對OIF與日本Fujimoto Pharmaceutical Corp.簽訂首例國際市場授權後,簽約金將於第2季認列。 OIF產品能成功通過國際藥廠驗證,將有效提升其他國家授權合作意願,目前正積極與中國夥伴進行商業洽談,預計於今年底前將會簽訂合作合約,陸續完成美歐中日等主要市場版圖。 【時報-台北電】高階骨科醫材廠博晟生醫(6733)總經理陳德禮宣布,除加強產品布局挹注營收外,更將市場延伸至海外,已與穎奕幹細胞生物科技(海南)有限公司(下稱穎奕生技)完成簽訂經銷合約,正式進軍中國大陸市場。

盛保熙說,目前國內生技業欲併購海外公司時,未分配盈餘需加徵5%營利事業所得稅,建議政府可提供適當支援,透過加速藥證審查流程、調整健保核價等方式,支持台灣新藥研發。 而歐美國家早在數十年前便積極投入研究,亞洲國家雖起步較晚,但對相關應用之態度更為開放,更易激發創新療法,除治療潛力外,高品質、易取得、低成本的細胞來源成為產業規模化的關鍵,如何從脂肪組織中有效分離出高活性細胞,成為創新醫材開發廠商的研發重點。 博晟指出,脂肪間質幹細胞是自體幹細胞治療中最易取得的來源並具有免疫調節、血管新生及組織修復等治療潛力,因此在局部使用抗發炎、軟組織修復等低風險的適應症上成為第一波商業開發重點,並以骨科及整形外科應用為大宗。 的確,現階段推動博晟躍升的兩大動能,正是需求性高的產品:一是老藥新用且全臺無競爭對手的抗生素,目前正申請納入健保給付;二為滿足日趨增長的樂齡族群迫切所需的『自體軟骨修復』技術,亦是博晟未來的金雞母。 博晟生醫新聞2023 2017年,全美前五大骨科醫材廠之一的Exactech,其台灣的子公司台灣美精技,正好要賣掉旗下的軟骨修復產品,於是他迅速出手買下,成為目前博晟的主力產品——愛膝康。 博晟生醫新聞2023 選擇在生技領域創業,卻不像許多同業多年來做不出業績,關鍵就在於陳德禮的創業策略,並沒有一股腦兒地只看藥證的取得,反而是更重視銷售,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透過併購與代理取得獨特產品。

博晟生醫新聞: 【23Q1財報公告】博晟生醫( Q1 營收1.08千萬元,創下近2季新低,季減 1.65%、年成長 117.61%

陳德禮強調,該平台目前擁有兩個產品,分別對應開放性脛骨骨折(BiG-001)與腰椎椎體間融合(BiG-006)適應症,其中BiG-001已在本月19日申請美國一/二期臨床試驗許可, BiG-006也預計於明年第1季申請美國一/二期臨床試驗許可,待取得後將陸續向TFDA申請醫療器材臨床研究許可,並持續洽談全球合作授權機會。 博晟生醫成立於2016年,致力於成為全方位的骨骼與關節健康醫療照護專家,旗下擁有「兩相軟骨修復植技術(BiCRI)」與「骨生長因子(OIF)」兩大再生技術平台,具備高度產品擴充彈性,未來預期可以快速擴展到更多適應症並積極爭取國際授權與合作機會。 博晟生醫表示,「愛膝康」過去在台灣原本交由代理商銷售,去年下半年起公司將銷售權收回,並因此帶動終端售價由40萬降至25萬,市場接受度大增,原本有28家醫療機構實行過手術,今年將新增合作醫院達到100家。 在海外市場布局上,博晟的「愛膝康」正在申請越南、馬來西亞及海南醫療特區,目標今年下半年取得三地的銷售許可證,並自明年起為帶動更大的業績成長。 博晟開發的自體軟骨修補系統 RevoCart 去年底取得台灣上市許可後,進入國內自費市場,今年拓展至逾 10 家醫院,陳德禮指出,為加速國內醫院布局速度,與台灣骨科通路廠合作,看好明年可以再增 家醫院,最多將增至 200 家。

博晟生醫新聞

根據協議,預計開發4項適應症中,日本Osteo將專注於開發骨融合不全、動物用藥,而博晟則專攻tibial長骨骨折、腰椎融合,並以台灣與美洲地區為臨床重心。 林榮錦表示,博晟開發的OIF/β-TCP是以1.1億元台幣及權利金5%,技轉於日本Osteo公司,並取得該項產品日本以外的全球權利;另外,博晟也加碼7,600萬元投資Osteo公司,拿下15.8%股權。 業者指出,銅價第二季末開始回跌,線纜業雖有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或台商回台建廠對電力線纜需求做後盾,但9月營收係依8月銅均價年跌幅近15%計算,造成9月合併營收衰退。 華新9月合併營收140.17億元,年減2.63%,出現今年首度營收衰退;第三季合併營收434.54億元,年增2.82%、季減13.92%;前三季合併營收1,364.32億元,年成長23.67%。

博晟生醫新聞: 博晟生醫股價: 產品

海外布局方面,陳德禮表示,骨生長因子 (OIF) 技術平台開發出的開放性脛骨骨折產品 BiG-001,在日本完成二期臨床收案,同時等待當地主管機關審查三期試驗設計方向,若三期收案量僅需 30 人,將大幅降低試驗成本並加快試驗速度,不排除擴大投資。 董事長陳德禮表示,這次能夠入選台灣精品,證明與肯定這項醫材技術的成功,也讓世界看見台灣生技創新研發的能量及實力。 另一方面,博晟策略性投資Osteopharma並取得43.28%股權;Osteopharma在日本進行的OIF骨折不癒合一/二期臨床試驗已於近日全數收案完成,透過其試驗結果之共享將有利於加速OIF的全球授權及市場佈局。 博晟進一步表示,看好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等亞洲成熟市場的再生醫療需求,韶宇的脂肪幹細胞平台預計於兩年內完成設計驗證及取證,並可望成為博晟繼RevoCart後的又一成長驅動引擎。 博晟生醫(6733)今(22)日表示,公司開發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系統「愛膝康」(RevoCart),去年下半年開始由代理轉為直銷後,終端售價大減並帶動市場接受度增加,今年國內醫療機構採用家數將大幅成長,目標由28家成長至100家;另外自下半年起,博晟的「愛膝康」也有機會進入越南、馬來西亞及中國海南醫療特區市場。 看好海外醫療市場成長,博晟生醫跨海與穎奕生技(海南)簽訂經銷合約,「愛膝康」(RevoCart)將於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進行銷售。

博晟生醫新聞

博晟生醫表示,舒效切是由博晟生醫於110年併購韶宇醫學取得技術移轉,並於去年11月取得衛福部醫療器材許可證,預計於今年進行通路布建,目標於一年內可以開始貢獻營收。 其中BiG-001已進行一/二期臨床試驗收案,BiG-006預計今年第四季將向美國申請腰椎融合臨床預試驗,此外也將與中國合作夥伴簽訂合作備忘錄;至於抗生素產品「美諾幸凍晶注射劑」(Minocycline)預計可於今年(2023)納入健保給付,樂觀預估將營收將可倍數成長。 博晟生醫以推動台灣生物製藥產業與醫療器材產業之整合與建立生產之生技產業鏈為使命,透過策略聯盟共同開發具高附加價值及高法規障礙的複合性藥物,期望台灣各個生技相關產業的利基加以整合並帶領至全新領域、全新市場,將台灣醫療產業的產業鏈之附加價值提升,以帶動台灣生技產業升級。 博晟生醫以推動台灣生物製藥產業與醫療器材產業之整合與建立生產之生技產業鏈為使命,透過策略聯盟共同開發具高附加價值及高法規障礙的複合性藥物,期望台灣各個生技相關產業的利基加以整合並帶領至全新領域、全新市場,將台灣醫療產業的產業鏈之附加價質提升,以帶動台灣生技產升級。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