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到了2021年5月,因應第三級防疫警戒,教育部宣布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停止前往機構上課,而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補習班等各類教育機構亦同步配合停課,所有學生均在家遠距教學[102]。 同時期,諸如音樂廳、博物館、美術館、電影院等公共場所皆必須關閉[95][381]。 早在2020年1月,臺灣訂定出入境旅客、疑似個案及接觸者的配套措施[248]。 其中「具感染風險民眾追蹤管理機制」分成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違反者得以罰款[301][302]。 民政系統和村里幹事負責關懷追蹤居家檢疫者,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所負責管理居家隔離者[303][304][305]。 政府還設置27處集中檢疫所,可收容無需積極治療的輕症患者[102],同時有大量防疫旅館集中在直轄市[98][308]。
衛生福利部還為各級學校、幼兒園、實驗教育機構及團體、補習班、兒童課後照顧中心及托育中心提出防護建議及健康管理措施[368]。 這次防疫充分運用智慧科技防疫(英語:Use and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for COVID-19 pandemic mitigation),由行政院透過個人可識別資訊整合各部會資料庫[352],建置出「智慧防疫系統」[353]。 同時行政院還成立「防疫大數據小組」,透過大數據、人工智慧、資料分析協助疫情調查與流行病學分析[354]。 全民健康保險卡及雲端系統則成為防疫網絡的關鍵基礎,在口罩分配、民眾就醫紀錄、檢疫隔離與返臺資訊等面向發揮重要功能[355]。 今天確診的有幾個2023 中央健康保險署利用現有的「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開發「即時警示系統」,醫療院所第一線人員可以即時查詢民眾的國外旅遊史、及掌握高風險職業別,亦能利用該資料庫就醫結果展開接觸者追蹤[356]。
今天確診的有幾個: 本土暴增160例、境外244例均創新高!14個縣市都有確診案例
相對於醫院內部照顧員和看護不願接案,許多家屬則必須自己輪班進入醫院陪病[433]。 不過在酒店、茶室、舞廳、三溫暖等八大行業業者數次被要求停止營業後,讓部分相關女性轉入地下工作[434][435][436][437]。 在此期間,食品藥物管理署建立「法規綠色通道」,縮短醫療器材上市時間[292]。
台灣人權促進會指出用手機位址追蹤居家隔離人員是否外出違反《通訊保障及監察法》[459]。 為了找出感染源,疫情指揮中⼼結合資安處、警政署、電信公司調閱通聯紀錄和路⼝監視器,但通聯紀錄通常要有刑事犯罪對國安重大危害嫌疑才能向法官申請核准後調取,路口監視器則需依警察職權⾏使條例調閱[460]。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稱,自發現疫情至今,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始終抱持著資訊公開透明的態度,為民眾提供即時的疫情消息及正確的防疫觀念[239]。 為了讓民眾信賴政府並願意配合防疫措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團隊成員連續每天下午2時直播舉行疫情記者會,早期階段還曾一天召開三次[240]。 其中疫情記者會由陳時中親自說明,時長大約一個小時,並有手語翻譯員即時提供手語服務[241][242]。 許多民眾每天下午2時收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形成共同參與防疫的社會氛圍[243]。
今天確診的有幾個: 口罩政策再放寬!藥局、職能治療所等處免強制 4場所仍須配戴
1月7日,疾管署將中國武漢市的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一級[22],同時對國際航線及小三通提升警戒[23]。 12月31日,疾管署得知網路正在討論武漢疫情的貼文後,基於先前防疫經驗並高度重視,且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世衛確認訊息[18][19]。 其餘縣市部分,台中市累計共881例、宜蘭縣702例、新竹縣466例、台南市412例、屏東縣294例、新竹市269例、彰化縣216例、雲林縣205例、台東縣191例、苗栗縣161例。
2020年3月,有些政治人物和學者開始擔憂部份防疫政策過度侵犯人權、且部份行政命令沒有法源依據;「防疫視同作戰」的口號造成各種嚴厲手段無限上綱[455][456]。 今天確診的有幾個2023 台灣人權促進會指出口罩實名制違反《全民健康保險法》、徵用超商和藥局配售口罩違反《傳染病防治法》[457]。 原先以國內防疫為由強制向廠商徵收口罩,在四月卻開始捐給外國做口罩外交的做法也引起學者質疑[458]。
今天確診的有幾個: 確診後在家運動!他驚見身體一變化 嚇喊:以前不會
中華民國副總統陳建仁也曾參與英國國會下議院聽證會,及接受日本產業經濟新聞社、英國廣播公司等訪問[516]。 外交部和衛生福利部先後建置「因應武漢肺炎國際分享專區」及「COVID-19臺灣防疫關鍵決策網」,整合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各項防疫過程[517]。 電子商務平臺、物流業、外送平臺等宅經濟營業額明顯增加[265][316][395],串流影音平臺和在家工作需求提升[396],燃油機車和汽車銷售亦有增長[397]。 而在口罩業者推出多款口罩後,帶動防疫物資成為時尚產業(英語: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the music industry)的風潮[398]。 到了2020年6月,零售業(英語: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retail)及餐飲業表現也有所回升[399]、失業率下降[400][401][402]。 在民間消費負成長下,臺灣在2020年全年經濟成長率仍有3.11%[403],股票、房市與車市也交易熱絡[404]。
衛生福利部並利用在各地區171家急救責任醫院設置獨立專責隔離病房,將具有風險的病患就地收治於同一區[323]。 衛生福利部還在臺灣各縣市共設置22個專責醫院,必要時可以清空醫院收治患者[324]。 各地區應變醫院則透過過往經驗及整備表單,迅速自我檢查及整備完成(英語: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今天確診的有幾個 hospitals)[325]。 8月8日,「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開專家會議,正式宣布「6個月至5歲」(幼兒)輝瑞-BioNTech疫苗提供接種建議,以3劑基礎劑,每劑3微克(mcg),第1劑與第2劑間隔至少4週,第2劑與第3劑間隔至少8週,並建議以同一廠牌完成應接種劑次[207]。 4月20日,「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將「6至11歲」(兒童)接種莫德納疫苗兩劑間隔延長至12週[171]。 通過「青少年族群」(12-17歲)建議完成基礎劑接種且無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於最後1劑基礎劑接種後5個月,接種追加劑[172]。
今天確診的有幾個: 健康小幫手
不過,貼文曝光後,看到小隻妹墊衛生紙的習慣,就有人直呼母湯,「我剛好昨天看到一個醫生的解說影片,他說墊衛生紙更髒喔!容易感染其他東西」,影片中還說,即使馬桶坐墊當下留有上個人留的細菌,其實細菌在幾分鐘後便會死去。 9月8日,指揮中心宣布首批1,728劑「COVID-19預防用Evusheld單株抗體」已於9月6日晚間抵臺,並於今日配送[212]。 1月15日,衛福部食藥署專家召開會議,通過輝瑞藥廠的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品「Paxlovid」專案輸入申請案[155]。 1月12日,衛福部食藥署專家召開會議,通過默沙東藥廠的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品「Molnupiravir」專案輸入申請案[154]。
隨著防疫物資需求(英語:Shortages related to the COVID-19 pandemic)上升,食品藥物管理署展開盤點整備,積極管控數量狀況[274]。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緊急成立口罩戰情室,調查產能、協助生產管理及盤點出貨[275]。 面對臺灣長期向中國大陸進口口罩、民眾搶購動力顯著上升,行政院決定禁止(英語:Face mask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出口外科口罩和N95口罩[276],並委託口罩廠商趕工提升產能[277]。 在各地出現口罩搶購潮且引發民眾不滿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面徵用工廠生產的一般醫用口罩及外科手術口罩[278][279],提供民生、儲備、醫療或公務防疫等需求[280]。
今天確診的有幾個: 相關專題
累計確診數在百位以下的則有南投縣86例、嘉義縣75例、嘉義市44例、金門縣12例、連江縣10例、澎湖縣6例。 校正案例73例中,為36例男性、3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4日至5月29日。 回國若身體不適請主動通報,14天內出現疑似症狀請先撥打防疫專線,並戴上口罩儘速就醫,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 有幾起較大規模的群聚,主要基隆群聚就有 42 例、新北親友 17 例、新北中和公寓 10 例、桃園工作室 10 例、新竹縣職場相關 7 例、台中婚宴 7 例、花蓮慈濟醫院 6 例、高雄化工廠 4 例、桃園舞蹈老師 3 例、桃園某大學 2 例、新通疫調中 52 例。 如果以縣市別來看,160 名個案分佈在 14 個縣市,包括新北市 52 例,基隆市 37 例,桃園市 22 例,臺北市 18 例,高雄市 9 例,宜蘭縣 6 例,花蓮縣 5 例,彰化縣 3 例,新竹縣及新竹市各 2 例,金門縣、台東縣、台中市及屏東縣各 1 例。 只是最近五天得確診個案數,確實慢慢往上增加,從 33 例、到 56 例到 87 例、到昨天 104 例,以及今天 160 例,看起來未來幾天還是有增加的趨勢。
同時,原本軍職人員、公務人員、教師、學生等對象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所給予的「支持性給假」措施(自快篩日當日及隔日起5日內病假,不列入全年度/全學年度的病假或全勤獎金計算等不利處分),也因目前疫情下降,在諮詢專家並與教育部、勞動部、國防部以及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共同討論研商後,決議取消措施。 胸腔內科/重症醫學黃軒醫師提醒,廁所間也有傳播病毒的可能,進入廁所也應時時配戴口罩,以防傳染。 新增3例境外移入中,案11500、案11501分別為40多歲及20多歲菲律賓籍男性,5月15日來台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在台期間並無症狀,6月5日自主健康管理期滿前自費採檢,今天確診。 他舉南韓為例,疫情爆發的4個月內,死亡人數從5000人大幅上升至21000人,當中雖以長者居多,但其實每個年齡層都有分布,尤其是沒有施打疫苗的族群。 台灣的人口數量不到南韓的一半,因此死亡人口不見得有這麼多,但在疫情趨緩前,預估可能會有近一萬人過世。
今天確診的有幾個: 台灣6/7再增26例死亡、211例本土確診 雙北外4例感染源不明
疾病管制署設有防疫醫師,蒐集疫情訊息並評估風險、規劃包機與郵輪專案、協助公共衛生與臨床聯繫、及參與疫情調查和防治等[310]。 地方政府衛生局、衛生所等衛生單位亦進行社區衛生教育工作,發動民眾以志工方式協助,逐漸建立臺灣社區防疫網[311]。 環保清潔隊、中華民國國軍化學兵及民間業者則能執行消毒工作控制疫情[312]。
- 其後民眾大多加強落實量測體溫、配戴口罩、保持清潔、保持社交社交距離等,公共場所和業者亦提供消毒搓手液及設備、設置隔板、出入實名制/連名制登記、人流管制及環境消毒等防疫措施[423]。
- 其餘縣市部分,台中市累計共881例、宜蘭縣702例、新竹縣466例、台南市412例、屏東縣294例、新竹市269例、彰化縣216例、雲林縣205例、台東縣191例、苗栗縣161例。
- 檢疫人員全面加強發燒篩檢和健康評估,所有旅客入境前需填寫「旅客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電子化系統」資料,有症狀者(英語:Symptoms of COVID-19)接受採檢、並送集中檢疫所等待結果[259]。
- 其中負壓隔離病房便用於收治疑似病例[321],不過當前部分病房需用於收治肺結核等隔離病患[322]。
- 12月11日,宣布首例「Omicron」境外移入個案,為一名30多歲女子,12月8日從史瓦帝尼入境,隨後又公布新增兩例個案,分別從英國、美國入境[137]。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還成立疫情關懷中心,並有600多位退休的護理專業志工報名[313]。
6月17日,衛福部食藥署召開專家會議,核准莫德納疫苗用於6個月至5歲兒童的基礎接種,施打兩劑,每劑0.25 ml(含25微克的mRNA),施打間隔28天[192]。 並核准Novavax疫苗專案輸入,適用於18歲以上成人主動免疫接種以預防COVID-19,用法用量為施打兩劑,每劑0.5毫升(含5微克的SARS-CoV-2棘蛋白),兩劑施打間隔3週[193]。 4月21日,指揮中心估染疫率約萬分之17,並表示若染疫率達15%至20%,就是實質「與病毒共存」,目前政策以減災為目標,重點在疫苗、藥物與輕重症分流[175]。
今天確診的有幾個: 防疫新生活運動
3月10日,在歷經先前包機風波後,第二批載有361名臺灣人的兩架包機從武漢市返回臺灣,並進行隔離檢疫[60][61]。 2月6日,「口罩實名制」正式上路[45],民眾可於全台灣6336家藥局購買口罩[46][47][48]。 1月23日,中國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宣布暫停所有大眾運輸,市民無特殊原因不得離開[32][33],約有470多名臺灣人滯留當地[34]。
由於最初徵用25家口罩大廠每天僅生產320萬副口罩,行政院同意經濟部新增產線提供產量的構想[281]。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公布國內新增21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11例本土個案及3例境外移入個案。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11例本土病例,為106例男性、10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5月21日至6月6日。 個案分布地區以新北市82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60例,苗栗縣45例,彰化縣8例,新竹市、桃園市、澎湖縣及基隆市各3例,宜蘭縣、嘉義縣、屏東縣及新竹縣各1例。
今天確診的有幾個: 台中婚宴群聚+7 與基隆群聚無關
個案分佈為新北市1,000例,臺北市663例,桃園市414例,基隆市216例,臺中市139例,花蓮縣92例,高雄市82例,宜蘭縣80例,雲林縣42例,新竹縣38例,彰化縣37例,新竹市及臺南市各34例,屏東縣32例,臺東縣22例,苗栗縣19例,南投縣10例,嘉義市6例,嘉義縣5例,澎湖縣及連江縣各2例。 指揮中心統計,自2020年起國內COVID-19累計10,069,539例確診、18,010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6例境外移入個案,為4男 2女,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40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印尼(2例)、緬甸入境,入境日介於7月5日至7月19日;詳如新聞稿附件2。 最初疫情對臺灣的出口、民間消費與物價均造成影響,又以觀光旅遊產業受創最嚴重[383],包括航空業、旅行社、飯店民宿業及餐飲業(英語: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the food industry)[384][385]。 中華航空、長榮航空、台灣虎航、星宇航空等航空公司(英語:List of airlines impacted by the COVID-19 pandemic)營運受到衝擊,出現無薪假或「專案事假」情況[386],後來則推出幾次「類出國」航班[387][385]。
2020年度累積:確診數799例(本土56例、境外704例、敦睦36例、航空器2例、不明1例)、7例死亡。 12月21日,一名確診的紐西蘭籍長榮航空外籍機師感染友人,打破連續252天無「本土案例」紀錄[84][85]。 4月22日,「口罩實名制3.0」正式上路,增加了超商預購的方式,只要拿健保卡到四大超商的「多功能事務機」就能完成預購,並在預約到期日到超商取貨[77]。
今天確診的有幾個: ‧ 食腦蟲奪命「設施最新檢測曝」 感染源沒找到!還有30件檢驗中
2020年2月10日,臺灣全面暫停海峽兩岸海運客運直航航線及航班,並在隔日全面禁止大陸人士入境[250]。 期間也發生正在大陸配偶家庭[251][252]、及申請中華民國國籍的中國大陸戶籍人士入境問題[253][254]。 2019年12月31日,疾病管制署依標準作業程序啟動邊境應變措施,對武漢市直航入境的班機登機檢疫[245]。 11月18日,開放「12歲以上」接種莫德納-雙價次世代疫苗(原型株+Omicron 今天確診的有幾個2023 BA.4/BA.5變異株)[223]。 11月1日,開放12至17歲(青少年)接種莫德納-雙價次世代疫苗(原型株+Omicron BA.1變異株)[220][221]。
不過特別要提醒您,如您是屬於「COVID-19重症高風險對象」,建議仍應盡速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以保安全。 原PO坦言,自己其實沒想過有一天他會確診,染疫後,感冒及發燒的症狀他都還可以忍受,但平時有在健身習慣的原PO,在隔離期間仍不忘拉拉彈力繩,只是他發現近期在做彈力繩時,只做一組就覺得特別喘,心肺功能感覺有變差,「不知道是很久沒運動,還是確診後的影響?」想詢問廣大的鄉民們。
今天確診的有幾個: 出現病例
隨著車用晶片等因疫情出現缺貨潮後[405],台灣積體電路製造等晶圓代工業者受到關注[406][407][408][409][410]。 5月1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調整為第四類傳染病;且「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正式解編,並由衛福部成立跨單位防治聯繫會報持續「COVID-19」整備應變工作[232]。 10月3日,開放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船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50至64歲成人、18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者接種莫德納-雙價次世代疫苗(原型株+Omicron BA.1變異株)。
11月12日,指揮中心宣布,民眾出國需求,無論曾接種「高端」,只要間隔28天即可要求,可混打2劑「AZ」、「BNT」或「莫德納」[122][123]。 5月22日,隨著各地醫療院所和社區篩檢站出現人潮、醫療資源與人力出現排擠效應、出現院內感染情況,逐步執行「清零計畫」、部署基層醫師至社區篩檢站、分散採檢人潮等[98][102][103]。 今天確診的有幾個 今天確診的有幾個 同時檢驗實驗室無法處理大量檢體,未能優先採檢確診接觸者[104],因行政流程需「校正回歸」數據[105][106][107]。 5月9日,宜蘭縣遊藝場、新北市蘆洲區社區、及臺北市萬華區茶藝館都出現群聚感染[86],本土感染擴大[84],本土感染情況快速擴大。
臺灣還增加傳染病防疫醫師的制度與訓練、儲備口罩與防護服等防疫物資,並積極投資新興傳染病科技的研發[8]。 同時政府修法建立「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主要由隔離醫院、應變醫院、支援合作醫院等三種醫院組成[9]。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8例本土病例(其中9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3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7月12日至7月19日。 個案分布以臺北市7例為最多,其次為新北市6例、基隆市3例、桃園市2例;其中13例為已知感染源,餘5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根據疾管署2023年2月初推估的實際感染人口已達臺灣5至7成的人口總數,約1161萬至1626萬左右。 隨著疫情爆發和減少主動預約病人回診,醫療院所及基層診所門診就醫人數大幅下降(英語: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other health issues),就醫人數減少最多的前三名為「小兒科」、「復健科」以及「耳鼻喉科」[542]。 由於人們對於呼吸系統疾病警覺性和關注度提高,並且配合戴口罩、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感染方式、防治措施都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類似的流行性感冒、腸道病毒等疾病在臨床檢體陽性率、類流感門診人數、併發重症病例數等都有顯著下降[542]。 因民眾洗手次數增加,經濟部水利署的統計指出平均日用水量比同期增加2.7%[543]。 而在6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放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畢業生入境,不過許多大專院校仍因境外生無法入境而影響收入[380]。
2020年1月,隨著疫情擴大,疾病管制署先是規定返回臺灣就讀的中國大陸學生配合自主健康管理,後來全面暫緩中國大陸學生入境,從而引發爭議[364][365]。 原本各級學校預計在2月10日結束寒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和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以下學校延至2月25日開學,108學年度第二學期改為2020年2月25日至7月14日[366]。 今天確診的有幾個2023 大專院校隨後延至2月25日後開學,7月的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亦首度延期[367]。
在疫情控制得當後,隨著「防疫新生活運動」鬆綁各項活動,大甲鎮瀾宮[443]、白沙屯拱天宮等重啟媽祖繞境進香[439][444]。 其他像是嘉義市輪流普渡等、原住民族文化祭典等傳統活動也都受到疫情影響[445][446],不過臺灣在疫情期間亦曾舉辦驕傲遊行(英語: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the LGBT community)[447]。 在進入三級防疫警戒後,臺灣的大眾運輸、休閒場所等地的人流明顯下滑,不過日常採買仍維持基本人流[448]。 2020年6月22日,臺灣開放短期商務旅遊入境,有條件申請縮短居家檢疫時間[264]。 而因應航空貨運業的特殊性,並針對機師、空中服務員數度修改檢疫措施[84][265]。 2020年3月19日,進入全球大流行並在西方國家出現失控情況後,要求國民入境實施「居家檢疫14天」,外籍人士限制入境[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