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新聞15大優點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Ben on October 28, 2018

電動車新聞

對比 2022 年國內國產+進口的總市場 42.9 萬輛規模而言,電動車在總市場的佔比已從 2021 年 1.5%、提升為 3.7%,成長算是相當迅速。 而且原先有正式引進電動車產品的品牌,也從 2021 年的 10 個、大幅增加為 16 個,主要增加了包含 Volvo、Toyota、Kia、Subaru、Peugeot、Mini 等品牌加入。 大同近年積極轉型拓展電動車市場,亦鎖定電動巴士商機,與工研院合作開發250kW高效率電動巴士動力系統,包含電動馬達及驅動器,適用於一般12公尺電動巴士及17噸貨卡車,目前已與國內車廠合作,並正式接單量產。

根據標普全球商品洞察(S&P Global CommodityInsights)預測,2023年電動車銷量將達到1380萬輛,到了2030年將飆至超過3000萬輛。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惠譽解決方案(FitchSolutions)研究部門BMI是預測「鋰」將自2025年起供應不足的機構之一。 台股在AI帶動下走出一波多頭行情,投資達人雷浩斯認為,AI的長線趨勢才剛開始,宜趁下半年拉回時擇優布局。 值得留意的是,除了哪吒之外,比亞迪、上汽、鴻海與PTT合資的Horizon 電動車新聞 Plus,乃至2020年底即宣布要在泰國生產插電式混合車的日本三菱,這些公司設廠的地點,都不約而同地集中在一條簡稱EEC的廊帶上。 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第一季,泰國所售電動車占整體東協比重,已達到近8成水位。 劉揚偉致詞表示,半年過去了,鴻海不再是New kid in town(新來乍到),鴻海已經陸續展現集團在電動車硬體方面成果,未來將接力秀出電動車軟體和半導體的實力。

電動車新聞: 相關連結

就品牌的排序來看,2022 年臺灣電動車市場排名 Top 10 的品牌榜當中,Tesla 依舊稱霸,而且品牌首度在臺來到年度破萬輛的規模,總計為 11,575 輛,在國內電動車總市場中佔了高達 72%。 排序第 2 是 電動車新聞2023 BMW,以 959 輛、約佔比 6%的好成績,超越其餘一般或豪華品牌對手,最主要就是靠 iX 與 i4 兩大新純電產品助拳。 而第 3 名的 Volvo 也相當亮眼,雖然 2022 年初才甫導入純電產品 XC40 Recharge,但後續歷經 XC40 小改款、並在年底加入 C40 下,年度突破 700 輛大關來到 706 輛、在年度電動車市場佔比 4.3%。 (中央社倫敦29日綜合外電報導)電動車發展帶動關鍵金屬「鋰」需求大增,全球恐將面臨「缺鋰」問題。 有分析師預測,全球最快將於2025年出現鋰短缺,但也有人認為這種情況不會這麼快報到。 比亞迪同步擴大布局,已在印度投資超過2億美元,計劃在適當時候於當地建製造廠,力拚到2030年取得印度電動汽車市場四成市占。

電動車新聞

以智能運輸作為定位的Model T,具剛性車體防護設計,擁有車體防護,能符合美國聯邦運輸管理局FTA(Federal Transit Administration)法規標準;此外,Model T在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測試期間,已完成20萬公里加速耐久測試和1000小時以上的剛性強度測試。 輪胎大廠正新(2105)營業副總廖正耀昨(28)日表示,針對下半年市場展望,維持審慎樂觀看法。 由於雙印(印度、印尼)市場需求強勁,產能利用率已達百分之百,將擴大產能,雙印將再增設產線,明年第1季印度...

電動車新聞: 美國巨頭股票領跑 長線看俏

特斯拉今年不同車型的起售價下調14%至28%,Q2毛利率卻僅比Q1下降1%,造車成本優化明顯。 其透過降價提高銷量,並蒐集大量自駕數據以優化自駕車技術,正逐步高築產業競爭城牆。 今周刊舉辦「2023前進大南方」論壇,今(29)日在臺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E棟國際會議廳登場,包括高雄市長陳其邁、臺南市長黃偉哲、嘉義縣長翁章梁、屏東縣副縣長黃國榮、澎湖縣縣長陳光復等南部五巨頭縣市首長齊聚,從城市永續治理、科技南進到產業生態革新,共築大南方大發展新未來。

  • 以智能運輸作為定位的Model T,具剛性車體防護設計,擁有車體防護,能符合美國聯邦運輸管理局FTA(Federal Transit Administration)法規標準;此外,Model T在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測試期間,已完成20萬公里加速耐久測試和1000小時以上的剛性強度測試。
  • 對比 2017 年台灣特斯拉正式導入國內後的歷年份全年數字,包含 2017 年的 653 輛、2018 年的 523 輛、還有 Model 3 車系開始加入國內陣容後 2019 年的 3,150 輛,僅花 6 年時間 Tesla 品牌就從數百輛的年銷、成長為年銷破萬輛的規模,是近幾年國內車市新進品牌的最佳表現。
  •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1日電)全球電動車市場成長可期,永磁馬達和感應馬達可望成為電動車動力驅動要角,國際馬達大廠競爭激烈,台廠富田電機、東元、大同、鴻海等積極布局電動車領域。
  • 以往最成功的新技術,像是電視、手機和LED燈泡,都遵循著這種S型採用成長曲線。
  • 內政部次長邱昌嶽表示,提升充電設施的設置是當前重要工作;法規部分,新建建築物於建築技術規則要求停車空間應預設充電設施相關空間,既有建築物則涉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後續還有用電評估、公共保險等問題,修法進度已經在行政院處理,相信很快會送到立法院。
  • 上一回出現這種原先知名度相對不高,卻突然成為飆股,躍入世界最大市值企業排行的股票,最終對投資人並不妙。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18日電)鴻海集團今天上午舉行科技日活動,推出3款自主開發Model C休旅車、Model E轎車和Model T電動巴士,其中Model E動力性能輸出達到750匹馬力,0到100公里加速僅2.8秒,具備750公里長續航力。 由於涉及產業技術發展,祁文中表示,交通部將與經濟部、環保署、內政部分工推動,就車輛能耗標準、空污標準、碳排標準、安全審議規範,及協助業者開發關鍵零組件與電動車製造在地化等,共同研議適合本土化電動車產業的發展及使用環境。 去年銷售成績相當亮眼的TESLA今年至少就有Model S與Model X兩款新車上市,兩車外觀多在細節處增加修飾,內裝則是大幅改變,不僅換上全新中控台,方向盤也改成下平把式多功方向盤,車室質感明顯提升,後座乘客不僅可以使用無線充電,在前座中央扶手的後方也新增第三個螢幕,可供後座乘客娛樂與控制。 全新的Plaid車款配有扭力向量分配的三馬達全輪驅動系統,可提供1020hp最大馬力。

電動車新聞: WSJ社評:中國的電動車泡沫已開始消風 美國卻想仿效北京的政策

富士康則反駁,並表示Lordstown不斷試圖誤導大眾,不願按照條款履行雙方之間的投資協議。 印尼的鎳儲量高居世界第一,而鎳正是製造電動車電池的核心金屬,該國海洋與投資統籌部長盧胡特(Luhut Binsar Pandjaitan)熱切希望藉由鎳礦,打造印尼轉型為全球電動車製造中心。 但截至目前為止,有個不可控因素似乎成了這個美夢的阻力──美中衝突。

電動車新聞

BMW iX 算是品牌在 2022 年表現相當強勢的純電旗艦休旅產品,全年繳出 729 輛的佳績、平均月銷量有達 61 輛,其中在 2022 年 11 月因為 2023 年式 iX 大量交車創下單月新高的 367 輛,售價在 5 月起調漲 10~40 萬不等,最大馬力 619 匹的 iX M60 則是在 8 月追加。 BMW 總代理汎德更在 2023 年 1 月時公布,iX 與 i4 車系自上市以來截至 2023 年 1 月,已累計超過 3,300 張訂單。 而雖然 iX 是在 2021 年 12 月發表,但受限於原廠生產排程等因素,iX 車系最早是在 2022 年 3 月才開始有交車,甚至因為初期許多訂單集中在 iX xDrive50,導致候車其相當久。

電動車新聞: 台灣電動車2023年「雙測試標準」能耗排名 NEDC與WLTC前10節能車型出爐

該公司與通用汽車(GM)在俄亥俄州一座合資的電動車電池廠須加發更多薪資,意味LG新能源的獲利可能遭到侵蝕。 不過,張瀚書說,台灣在電動車轉型過程需政府支持,包含擬定全面性計畫發展基礎設施,進行相關法律修訂,讓公有地、公寓大廈充電樁設置工作更順利,並透過相關補助、補貼措施,促進充電樁相關發展和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意願。 大陸吉利汽車集團旗下子品牌「幾何汽車」推出新款小型都會電動車Panda 電動車新聞2023 Knight(熊貓騎士),融合可愛及粗獷越野風格,儘管屬於微型尺碼,但車頭樣貌也讓外界認為似乎有「致敬」福特Bronco的意味。

一趟東協之行,一幅替代中國的「製造新強權」圖景正在成形,而台商大軍的機會與挑戰,也逐漸清晰。 為了達到電動車對馬達節省能耗、又要體積小,又要馬力大的需求,電磁鋼片必須做到低鐵損、高磁通與薄厚度之特性。 中鋼從2007年就與電動車大廠協同研發超能效電磁鋼片,目前已打進多家知名車廠供應鏈,整體佔比約3成。 2016年,台達電與中鋼強強聯手打世界盃,藉由台達電於電機馬達設計累積的頂尖技術,加上中鋼開發的高效薄頂規電磁鋼片,成功打進歐系全球前五大車廠的電動車動力系統供應鏈;2021年再與中鋼合作,參與德國高價車款的電動車傳動系統開發案。 在當前全球「去中化」的趨勢浪潮下,跨國公司正積極重塑供應鏈,而坐擁全球第三多人口的東協,已日漸成為「中國+1」的必修顯學。

電動車新聞: 採用比亞迪刀片電池 全新Kia EV5純電休旅發表前搶先曝光!

ChatGPT 熱度竄升,帶動「生成式 AI」熱潮激增, 而晶片大廠輝達(NVIDIA)財報遠優於市場預期,並調升AI的... 2003年臺灣發行首檔ETF,至今(2023)20年期間,市面上累積共有261檔ETF,資產規模突破3兆元,可見ETF已為國人最愛的投資產品之一。 3.移動平均線:該指數跌破季線後買入,並持有一季,平均報酬率為5.5%,勝率超過6成;另一種情況是,當該指數下跌超過負3%後買入,並持有一季來看,則投資結果是勝率超過60%,平均報酬率超過10%。 電動車新聞 紐約曼哈頓唐人街電動自行車店6月20日清晨爆炸起火,大火吞噬了堆滿電動自行車和鋰電池的商店,濃煙很快讓住在商店樓上公寓的四人死亡。

電動車新聞

而值得一提的另一個現象,則是 TPC 與 CCS2 規格市場車口數的變化,從 2017 年至 2021 年 7 月,台灣特斯拉在臺原先舊有採用 TPC 充電規格的車輛,累積數量為 13,104 輛。 而從 Tesla 國內新車換為歐規 CCS2 的 2021 年 8 月起、至 2022 年 12 月底,Tesla CCS2 車口數已累積到 14,248 輛。 臺灣電動車市場在 2022 年有著相當強勁的增長,全年總市場銷售來到創新高的 16,120 輛,首次突破萬輛的規模,比起 2021 年的 7,064 輛成長多達 128%,可說是有著超過翻倍的成長,也是 2020 年全年 6,257 輛的 2.5 倍。

電動車新聞: 中國電動車市放緩 衝擊輝達車用晶片業務

只不過後續同門 Kia EV6 仍是爭取到較多的配額,兩者年度的交付量有著一定的差距。 排名第 4 的 Volvo XC40 Recharge 算是表現相當亮眼,全年銷量同樣突破 600 輛大關,來到 653 輛,甚至在 2022 年底的 10 月、11 月、12 月都有超過百輛的月銷,分別依序為 171 輛、172 輛、107 輛,展現相當暢旺的銷售氣勢。 回顧其車系在 2022 年內的變動也算相當大,2022 年初初期是導入 XC40 Recharge 小改款前的版本,而且也僅有單一代號 P8 的雙馬達四驅版本。 而後續在 2022 年 10 月導入小改款後,原先的 P8 車型改稱為 Dual Motor、並加入單馬達的 Single Motor 版本,尤其入門來到 179 萬、這樣 電動車新聞 200 萬內的價格設定足具魅力,搭配國內普遍的 CCS1 規格充電,讓 XC40 Recharge 的接受度相當高。 不過除了年底加入的 Model Y 將影響 Model 3 後續銷量外,Model 3 在 2022 全年也多次調漲售價、中間開始停售 Long Range 車型,到最後更是直接暫時取消 Model 3 的新車接單引進,品牌將戰力全數轉移至 Model Y 的態勢相當明顯。 上一回出現這種原先知名度相對不高,卻突然成為飆股,躍入世界最大市值企業排行的股票,最終對投資人並不妙。

電動車新聞

電動車市場商機爆發,品牌廠積極擴張,外媒報導,特斯拉最新超級工廠將落腳印尼,將與當地政府完成初步協議,新廠目標年產能達100萬輛。 海外布局方面,大同預期主攻利基型車用市場,如救護車、校車等,其中,美國校車數量龐大,全面改成電動化,商機可期,但傳統車廠在這方面布局意願低,因此也成為大同搶攻的商機。 特斯拉專有充電網絡對其成為美國主要電動車製造商具有無可替代的助力。 而現在它正在向競爭對手開放這個充電網絡,這項決定將撼動新興的路邊充電業,同時引爆充電規格之爭。 熟悉中國大陸汽車產業的人,都知道有所謂的「造車新勢力」,它們由幾個品牌作為代表,通常被稱為「蔚小理」( 蔚來、小鵬、理想)或「蔚小理零」(加上零跑)。 蔚來原是新勢力中的佼佼者,後來卻一直掉隊,但如今蔚來反而成為這些新勢力中唯一進軍手機的業者,它的首款手機6月19日已獲得了大陸工信部的無線電核准。

電動車新聞: 電動車大軍壓境(上) 2021 & 2022現身國內的電動車

在大眾化車款上,TOYOTA bZ4X無疑是最受市場關注的,尤其TOYOTA總裁豐田章男去年12月14日親自宣告到2030年將投入開發30款電動車並投入8兆日圓,近2兆新台幣開發全產品線電動車,同時定下要在2030年達成全球電動車年銷量350萬台的目標。 而品牌旗下bZ系列取名自「Beyond ZERO」,TOYOTA bZ即是「超越零」的意思,首款車型bZ4X是由與SUBARU共同開發的平台所打造。 全球已經跨越5%轉折點的國家,電動車普及率無不大幅成長,上季銷售較去年同期成長率中位數高達55%。 在美國,全電動車的轉折點直到2021年才到來,對一個擁有龐大消費能力的國家來說相對較晚。

今年將有更多全新的電動車引進台灣,尤其在Mercedes-Benz EQS、BMW i7豪華旗艦車款加入後,為電動車市併上最後一塊拼圖。 擁有逾10億活躍用戶的TikTok(國際版抖音)充斥許多有趣生動的短影音,讓人忍不住一看再看,不少人開始滑起短影音便停不下來,足見其讓人上癮的魔力,TikTok也成為Z世代最受歡迎的社交軟體。 由於市場對低價電動車需求增長,新車尚未備妥前,Kia 決定將南韓第一輛純電車 Ray EV 拉來救援,用低里程、小電池換來超級便宜售價,最貴版也只要台幣 70 萬元左右就能入手。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

電動車新聞: 五大電動車「動力系統概念廠」 和大、台達電、中鋼等如何各顯神通?

電動車與傳統燃油車最大的差異就在動力系統,隨著電動車銷量提升,馬達及電池的製作材料需求也跟著增加。 面對全球電動車市場的激烈競爭,台廠馬達動力系統供應鏈廠商,例如和大、中鋼、台達電等,不但搶佔先機,後勢更加看好。 歐洲在台商務協會理事長張瀚書致詞時表示,氣候變遷問題越趨嚴重,許多證據顯示電動交通已是現在進行式,包含世界多國宣布淘汰內燃引擎車、車廠承諾增加電動車銷售量,台灣ICT和汽車產業也展現擁抱電動車新潮流的野心,例如日前台灣廠商發表3款電動車原型,也計畫搶進全球電動車供應鏈。 2021 年全年以 800 輛佳績排名第 2 的 Porsche Taycan,受限於 2022 年因原廠產能與晶片等供應鏈因素,2022 年在國內全年僅交付約 445 輛,比起首年銳減約一半,單月最高銷量落在 3 月份的 74 輛,但名次最高的則是 2022 年 1 月以 70 輛拿下單月電動車銷量冠軍。 而在 2022 年內,Porsche Taycan 車系最主要的變動除了售價的上調,也在 2022 年 6 月首度加入最大馬力 598 匹的 Taycna GTS 車型,其產品位階介於 Taycan 4S 與 Taycan Turbo 之間。

數位金融服務公司「尚乘數科」是另一檔立基亞洲、赴美掛牌的企業,一年前在短短數周內飆漲超過 32,000%,曾令市場困惑不已。 這家虧錢中的金融服務公司帳面市值一度攀高達到4,000億美元,超越美國銀行業巨擘摩根大通。 源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科技戰,乃至於隨後的疫情衝擊,加上俄烏戰爭墊高風險意識,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移轉的大勢已經風風火火好些年,「中國加一」成為顯學,而東協地區則是這場製造業遷徙的大贏家。 統計2018到2021年間,全球各國整體的外人投資金額較前5年減少23%,然而,對東協投資卻逆勢成長逾兩成。 2022年是電動汽車進入主流市場的一年,業界看好今年電動車市場將迎來大爆發,品牌廠積極擴充版圖,不僅龍頭特斯拉傳出將在印尼設廠,比亞迪也要揮軍印度,可望成為被動元件龐大出海口,讓國巨(2327)、華新科、天二等國內被動元件廠營運吞大補丸。

電動車新聞: 宏佳騰「電動三輪車」再推特仕車 Ai-2 Gather曠野綠新色登場

全球市場方面,目前主要布局印尼、土耳其、波蘭等市場,其中,土耳其已大量使用電動巴士、電動卡車等,有望最快在該國市場開展訂單。 在運具電動化的潮流,政府也力推電動巴士,並在2020至2022年推動「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但由於要求高度國產化,因此目前僅有華德動能及成運汽車通過,業者表示,並不是不想參與投入,而是全國產化難度真的相當高,也增加電動巴士普及的困難度。 政府的示範計畫中,以3年500輛示範車輛規模扶植國內車廠投入電動公車自主設計開發及生產,提供符合國內業者使用之優質產品及加速提升電動公車數量。 另外,股價表現來看,美國特斯拉近期股價雖受前波科技股修正回檔,但近期股價已止跌回穩,其他電動車廠股價,目前亦維持震盪打底表現,未來隨第4季起,各式電動新車款陸續上市後,劉恆誌預估,2023年電動車銷售量,有機會上衝至1,332萬台,較2022年成長率達30%以上,成長的主力,主要仍來自美國、中國大陸及歐洲的德英法國。 鴻海集團7月下旬與旗下鴻華先進、日本電產株式會社(Nidec Corporation)商議在台灣成立合資公司,預計明年成立,布局電動車馬達電機系統等產品。 Mercedes-Benz EQS提供EQS 450+、EQS 580 4MATIC兩種動力,作為品牌首款旗艦電動房車,同時也是第一台具備無線更新(OTA)功能的電動車款,令人意外的是美國當地售價竟比S-Class還便宜,顯見品牌搶占市場的企圖心。

電動車新聞

根據統計,2019年後中國出產的電動車款,90%以上比重配備永磁同步馬達動力系統,不過永磁馬達技術成熟,毛利率僅10%。 而永磁馬達關鍵材料之一磁性材料的原料來源是稀土,中國是全球稀土資源儲備量最多的國家,據統計,中國稀土儲備量占全球儲備量比重達38%。 從市場來看,工研院指出,部分車廠電動車馬達採取外購和委外(out-sourcing)方式,中國大陸和日本以永磁馬達為主,北美和歐洲以感應馬達為主。 另一款Model E是鴻海與義大利設計公司Pininfarina共同開發,主要是科技創新的豪華旗艦轎車,鎖定中高階消費客群需求;後座空間可成為專屬行動辦公室,將個人行動裝置與座車無縫接軌串聯,提供臉部識別車門開啟、智能車窗以及車輛與環境互動等一系列智能應用。 交通部今(25)日指出,為因應充電需求增加,國道充電路網將於2024年8月全面上線,而今年啟用的充電站功率升級為350kW充電樁,各品牌電動車都可隨插即用。

電動車新聞: 電動車廠大擴產 台鏈樂

充電樁堪稱是電動車的基礎建設,和泰集團旗下和潤企業積極投入充電樁市場,裕隆集團的裕電俥電今年也同樣大舉投入充電樁建置。 儘管這兩家汽車大廠,在布局電動車腳步都相對較慢,此時卻看上「碗外」的市場,搶設充電樁的盤算是什麼? 近幾年來各大車廠都積極搶進電動車領域,但台灣的充電基礎設施普及程度不高,因此車廠都會強調,除了公有充電樁以外,都會增設高速充電站,主要都是為了車主服務,希望提高民眾來買自家品牌電動車的誘因。 電動車新聞 Audi e-tron 休旅雙雄自 2020 年 12 月導入國內後,透過台灣奧迪積極的在純電領域產品的溝通力度、以及持續耕耘充電配套等布局下,e-tron 休旅車系一直在國內純電車市場有著一定的能見度,尤其以跑旅造型設定的 e-tron Sportback,更是受到許多豪華休旅消費者的喜愛。

  • 2022年是電動汽車進入主流市場的一年,業界看好今年電動車市場將迎來大爆發,品牌廠積極擴充版圖,不僅龍頭特斯拉傳出將在印尼設廠,比亞迪也要揮軍印度,可望成為被動元件龐大出海口,讓國巨(2327)、華新科、天二等國內被動元件廠營運吞大補丸。
  • 大同也與工研院合作開發250kW高效率電動巴士動力系統,包含電動馬達及驅動器,適用於一般12公尺電動巴士及17噸貨卡車,目前與國內車廠合作,已正式接單量產。
  • AI正夯,AI概念股跟著水漲船高,其中0056因成分股包括不少AI概念股,股價也因此一飛沖天,投資人擔心,0056從存股變飆股,未來若配息付不出來、被踢出個股,股價恐怕會下跌。
  • 不過 EV6 車系也多次因應成本調整售價,目前在 2023 年的最新售價為 166.9 萬至 219.9 萬不等,價格帶已與部分豪華品牌電動休旅重疊,但總代理森納美起亞相對也加贈 U-POWER 一年免費無限快充等方案吸引電動車主購入。
  • 今年豪華大型旗艦另一焦點就是BMW i7,廠方已進入新車開發最後階段的極端道路和天候測試計畫。

國民黨立委謝衣鳯質詢指出,現在電動車占比僅1.82%,如何達成30%目標。 彭博資訊報導,鴻海(2317)促請美國法院駁回Lordstown Motors破產聲請的努力宣告失敗,這家正尋找新買家的新創電動車製造商獲勝。 電動車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目前電動車市已有四門房車、四門掀背跑車、小型運動休旅、中型運動休旅、七人座運動休旅,還有具備越野能力的跨界休旅。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