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電錶2023必看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Ben on December 9, 2019

智慧型電錶

因應全球大量再生能源導入與節能減碳趨勢,台灣行政院2010年6月23日核定經濟部研擬之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推動方案。 經濟部為推動智慧電表普及化,預計2024年之前投入150億元經費,布建智慧電表,五大電信商角力各有斬獲。 截至111/8/1全台已完成安裝174.7萬具低壓AMI(智慧電表系統),最快今年上半年用戶可透過網站或App 隨時查看用電資訊,進行自主電能管理,每月平均能節 省5%至15%電費支出。 智慧電表的布建乃是台電公司用依據電量較大及供電瓶頸地區等具節電潛力地區作為優先布建目標,採逐年分批布建,並未開放用戶臨櫃申請,惟用戶如申請時間電價方案或住家有設置再生能源併網時,台電公司將會主動換裝智慧電表。 智慧電表成本一個約要8千元,舊型電表則只要3300元,不過由於智慧電表是國家重要基礎建設,電表由台電公司統一採購並依行政院核定的布建規劃期程逐年進行安裝,故設備購置及安裝費用統一由台電公司支應,用戶是不會被額外收費的。

但之所以要全面推行智慧電表,不光為了節省人工作業那麼簡單,台電更大目的,是要用它來取得電力系統最末端用戶用電數據,為智慧電網發展來補足最後一塊拼圖。 負責全臺智慧電表建置的台電配電處副處長黃銘宏表示,對於電力公司來說,改用智慧電表其中一項好處,就是可逐步減少傳統每兩個月一次的人工抄表作業,相較於傳統手抄的機械式電表或是電子式電表,智慧電表因為結合了通訊傳輸功能,可遠端讀取用戶用電資料並自動回傳,整體作業上更有效率,也可改善人工抄寫錯誤的情況。 智慧型電錶2023 (一)建置原則 以節電潛力用戶為目標,預計以六都及供電瓶頸地區為優先,並推動通訊模組可插拔之模組化電表,解決通訊瓶頸。 黃銘宏表示,由於國內建築物密集複雜,許多電表都設置於地下室、樓梯間或通訊死角地帶,導致通訊訊號容易遭遮蔽而通訊不良,無法將全部訊號傳回到電力公司,這也使得台電一開始安裝的20萬具智慧電表,在進行通訊測試時,馬上就遇到了考驗,「這也是我們智慧電表布建的最大挑戰。」他說。 台電今年底前將為80萬戶智慧電表裝上通訊模組,但黃銘宏也說,將等明年完成通訊調校後,才逐步開放用戶用電查詢功能,「畢竟悠關民眾電費繳納,不能稍有差錯。」他再三強調。

智慧型電錶: 智慧型電錶

智慧電表本身並不具備節電功能,但透過每日回傳台電公司之用電數據,用戶可使用「台灣電力App」或「電子帳單服務系統」,儘早得知家庭用電資訊,並可透過與歷史用電資訊進行比較,隨時提醒自己用電行為是否正常,有效幫助您養成節電習慣。 另如評估用電量較大,亦可考慮參加台電公司時間電價方案,智慧電表可有效計算出尖峰、離峰及半尖峰時段之用電量,可幫助用戶更有效進行不同時間區段之用電管理。 智慧型電錶 智慧電表亦可與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進行結合,將更即時之每分鐘用電資訊傳送至HEMS系統,未來對於具備能源管理系統之智慧住宅用戶,HEMS系統可以自動控制家庭電器設備,提供用戶自動化自主節電服務。 換言之,雖然智慧電表並不會主動協助節電,不過透過用「台灣電力App」,可以讓民眾即時調整用電習慣,減少不必要的電費支出。 根據新北市篩選示範用戶安裝「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的結果顯示,「示範用戶高達7成以上都能在炎熱的夏月有實質的節電,且平均可節電約20%~25%;甚至還有民眾因此發現電器異常而趕快汰換。」可見,智慧電表可以讓用戶了解並調整用電習慣,透過搭配時間電價,能夠有效達到節電的效果。 導入智慧電表後,用戶與供電方的資料可雙向溝通,透過智慧電表的通訊網路,用戶用電資料可上傳回電力公司(台電)的MDMS,用以協助電源管理,電費管理,故障管理,經由數據監控達到能源最適使用效率。

智慧型電錶

他強調,智慧電表是台電要打通家戶用電最後一哩配送的關鍵,將來如何透過分析這些巨量用電數據,來幫助電力公司調度電力,並搭配再生能源,提高整體電能的利用率,也是臺灣加速朝向智慧電網邁進的關鍵。 若以每具智慧電表平均一天回傳約300KB資料量來估算,現在開通約20萬具智慧電表,台電每天蒐集到的電力使用資料約可達60GB,到了未來3百萬具智慧電表都布建完,單日累積的用電資料量更高達900GB,等於是每天有將近1TB的電力使用數據,可以用於發展大數據應用。 智慧型電錶 智慧電表搭配「台灣電力 APP 」每6個小時就能結算一次電費,可顯示每15分鐘的用電量,讓民眾即時了解家裡的用電狀況,未來更可搭配時間電價;同時,台電也可省去人力抄表的麻煩,即時偵測停電,並以遠端進行停、復電的作業。

智慧型電錶: 智慧電表是什麼? 台電低壓AMI智慧電表標案,五大電信誰是最大贏家?

比起領跑的日本,臺灣推動智慧電表的腳步也不慢,早從10年前,台電就先完成了全臺2萬多戶高壓或大型用戶智慧電表布建,並透過網頁提供每15~30分鐘用電資料給用戶參考,還推出各種用電管理服務,包括電力需量管理、用戶用電分析等,協助這些高用電量用戶有效管理用電。 智慧型電錶 台電在2013~2014年曾建置1萬戶低壓AMI 智慧電表,當時電表計量(Metering)及通訊模組採用一體化結構並需經標檢局檢定鉛封,但從建置及維運過程中發現,國內電表安裝環境複雜多樣,造成系統設計無法適用所有場合,往往需要個別調校,因此通訊效能及穩定性受環境影響大,導致智慧電錶的不良率極高。 智慧型電錶 為了符合大規模建置的目標,台電從一萬戶低壓AMI智慧電表建置的經驗中體認到通訊是AMI推動成敗的關鍵,現行智慧電表改採取通訊與計量分離設計(Loose-coupling)的新型低壓AMI架構與智慧電表模組化設計,以增加通訊選擇彈性並降低日後通訊調校與維運成本。 目前招標的智慧電表表體以負責電力計量為主,其對電業端與用戶端之低壓AMI通訊模組則採取可插拔的模組化設計並透過公開評鑑遴選方式篩選出適合台灣環境之通訊技術。

  • 台電在2013~2014年曾建置1萬戶低壓AMI 智慧電表,當時電表計量(Metering)及通訊模組採用一體化結構並需經標檢局檢定鉛封,但從建置及維運過程中發現,國內電表安裝環境複雜多樣,造成系統設計無法適用所有場合,往往需要個別調校,因此通訊效能及穩定性受環境影響大,導致智慧電錶的不良率極高。
  • 他表示,目前該系統已經在試運轉階段,並先支援台電剛推出的App用電查詢功能,初期已有20萬戶每日用電資訊,都會透過電表回傳到該系統,來配合自動讀表作業,未來更可支撐到300萬戶每日用電記錄回傳需求。
  • 過去使用傳統電表,需人工抄表,用電資訊僅能透過電費帳單得知,而導入智慧電表後,不論是偏遠山區或海邊,未來完成智慧電表裝設及完成通訊系統建置及調校之用戶,每天即可透過「台灣電力App」或「電子帳單服務系統」查詢昨日居家用電資訊,不用等待收到電費帳單後才知道用電情形。
  • 目前智慧電表傳輸模式可分為PLC電表、GPRS和3G/LTE,等向上(回後台)傳輸方式;而近日又衍伸出 M-BUS傳輸,可用於連接其他如水錶,天然氣表等智慧裝置,甚至可連結回家中備有M-BUS的智慧裝置。

隨著全球性氣候變遷,夏季氣溫逐年升高,我國電力需求亦不斷成長,夏季電力備轉容量不足恐漸成常態。 為確保電力的穩定供應,同時兼顧對國際減碳的承諾,並朝非核家園目標邁進,政府除一方面擴大再生能源發展,亦積極推動節約能源措施。 小丰子,Yahoo奇摩知識家行動通訊的知識長、痞客邦金點賞最佳3C部落客入圍,台灣通訊業的資深老兵。

智慧型電錶: 智慧電表是什麼? 台電低壓AMI智慧電表標案,五大電信誰是最大贏家?

但臺灣多數電力用戶是以低壓或一般家庭、小型工商用戶為主, 因此,在完成大型用戶導入後,台電接下來更將智慧電表布建擴大延伸到一般民生用電,以便於之後通過電表就能自動取得每戶用電數據。 在歷經4年共一萬戶示範安裝後,直到2017年時,台電才正式展開低壓智慧電表布建計畫,並採取平均用電量高的區域優先換裝的策略,先以六都用電量大的地區開始裝設,接著,再從全國用電量大的其他縣市地區著手,依續往下來推行。 【智慧電錶(Smart meter)】是一種新型的數位電度錶,它會精確的標示出用電量,並透過網路回報資訊,可以免去人工抄表節省人力,並可供電力公司遠端讀取用電資料,了解各時段用電資料,用於推廣時間電價,以抑低尖峰用電、達到電網平衡;若發生停電,電表能在停電瞬間發送回報訊息,提升查修效率。 智慧電表現在主要建立在AMI電網架構之上,資料可上傳回電力公司,用以協助電源管理,電費管理,故障管理 ;無論在人力成本,電力成本等相關營運上更有效率。 智慧型電錶 目前智慧電表傳輸模式可分為PLC電表、GPRS和3G/LTE,等向上(回後台)傳輸方式;而近日又衍伸出 M-BUS傳輸,可用於連接其他如水錶,天然氣表等智慧裝置,甚至可連結回家中備有M-BUS的智慧裝置。 黃銘宏更進一步說明,MDMS系統也是智慧電網基礎架構重要一環,未來將串接台電多個資訊系統,提供給內部各單位來運用,像是計算電費、建立大數據平臺、電網應用、再生能源發電預測等。

此外,APP的「未出帳用電量」功能則可計算至昨日為止尚未出帳的用電量,估算出電費金額,讓民眾隨時可以管控電費支出,進而自我用電管理。 過去傳統電表使用機械轉盤來紀錄您居家用電度數,智慧電表則改採電子計算機技術,將類比電力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後即可透過通訊系統將用電數據回傳至台電公司後台資訊系統。 過去使用傳統電表,需人工抄表,用電資訊僅能透過電費帳單得知,而導入智慧電表後,不論是偏遠山區或海邊,未來完成智慧電表裝設及完成通訊系統建置及調校之用戶,每天即可透過「台灣電力App」或「電子帳單服務系統」查詢昨日居家用電資訊,不用等待收到電費帳單後才知道用電情形。 簡單說,智慧電表內中通訊連線功能,不用再派抄表員家家戶戶抄表紀錄、也可讓用戶可以了解自己用用電時間習慣進而節約用電。

智慧型電錶: 智慧型電錶

布建智慧電表,是能源管控的必要基礎建設,有助負載管理政策的推動;再結合時間電價的實施,可促成用戶調整用電習慣,實現節能減碳目標,改善供電品質,以及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帶動國內智慧電表製造相關產業之發展,於國家面、產業面、用電戶面都能提供多方的效益。 為此,台電於今年上半正式成立了大數據發展組,就是要打造屬於自己的電力大數據分析平臺,未來能夠整合包含智慧電表用電資料、內部帳務系統資料、各調度中心電網調度電力資料等,來提供各單位做加值服務應用,甚至也將尋求外部跟異業合作的機會。 而新成立的大數據團隊,隸屬業務處,現階段已有3名組員,之後還會陸續增加到10多人,並將視需求進行擴編,未來該小組將與資訊處合作共同建置數據分析平臺與後續分析應用。 黃銘宏指出,未來這些家戶用電資料收進電力公司後,除了可以透過電力可視化,幫助用戶改變用電習慣,這些電力使用數據蒐集起來後,可再與電力系統在發電、輸電、配電不同階段組成的電能生產與調度進行比對,來做為台電優化調整電網的參考依據,還將有更多衍生應用,尤其是電力大數據應用。

不過,他指出,即使替用戶換裝了智慧電表,台電初期仍會採自動讀表與人工抄寫同時併行,用戶電力資料回傳以後,會再由台電人員針對這些用電資料和人工抄寫資料相互比對,最快明年上半年,才開始逐漸取代人工抄表。 截至目前,全臺約有90萬戶裝上智慧電表,預計今年底將達到百萬戶以上,未來4年更以挑戰300萬戶為目標。 因應全球大量再生能源導入與節能減碳趨勢,台灣行政院早在2010年6月23日核定經濟部研擬之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推動方案,預計2024年之前投入150億元經費。 我們前面有分析二段式時間電價尖峰電費為4.44元/度,若以一般住宅的電費表(非時間電價)來看大概落在501~700度那裏(4.8元/度), 所以只要平均每月用電度數在700度以上,那就很適合用二段式時間電價計費。

智慧型電錶: 智慧電表是什麼? 台電低壓AMI智慧電表標案,五大電信誰是最大贏家?

他表示,目前該系統已經在試運轉階段,並先支援台電剛推出的App用電查詢功能,初期已有20萬戶每日用電資訊,都會透過電表回傳到該系統,來配合自動讀表作業,未來更可支撐到300萬戶每日用電記錄回傳需求。 目前台電主要使用的無線通訊技術,以RF Mesh無線射頻網狀網路技術為主,可通過相鄰其他電表節點網路傳遞資料,該電表也可支援電力線通訊(PLC)、NB-IoT、4G等通訊技術,以因應不同場景的用戶安裝環境。 台電最近開放20萬具一般家用智慧電表,讓用戶能以App查詢前一日家中整體用電,這不單只是要協助用戶改變用電習慣、節省用電,這些電表所記錄用電家戶每一筆電力使用數據,往後,都將成為台電用來發展大數據應用的關鍵數據,甚至是實現臺灣智慧化電力調度,朝向智慧電網邁進的關鍵。

這裡記錄了小丰子對通訊產業與產品的見解、最新3C科技與電信資費訊息,以及一些行銷與管理經驗分享。 智慧型電錶2023 二段式時間電價,其中流動電費有分尖峰和離峰,以夏月來看,尖峰電費為4.44元/度,離峰為1.8元/度。 黃銘宏表示,光是前期要確保這20萬具智慧電表可以正常通訊,就花了他們半年反覆測試與調校,直到今年初,才逐漸穩定接收。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