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仁2023詳細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Ben on February 18, 2022

楊宏仁

2017年王泉仁與麻衣鬧出婚變的時候,王文洋曾透過所屬宏仁集團對外表示:「兩人之前確有進行離婚協商事宜,但這件事目前已經擱置下來。」顯示兩人仍維持婚姻關係,尚未簽字離婚。 SinoCare是由KKR投資成立的醫院投資管理平台,預計未來5年將投入10億美元收購大陸民營醫院,打造中國最大連鎖醫院集團。 如果一直覺得醫師最厲害,今天的敏盛就只會從一家小醫院,變成一家大型地區醫院,只是在本來的位置不斷高級化。 然而,身為一家地區型的私立醫院,再怎麼做,也比不上資源豐富的公立醫院,這正是敏盛從單一醫院走向多角化集團的原因,不只是為了做到差異化,更是以社區為基礎,打造敏盛從單純醫療走向「大健康生態系」。 楊宏仁 台灣的醫生、公衛專家都是高專業人員,就像個體戶一樣,在各自領域表現得很優秀。 楊宏仁2023 這也是台灣教育長久以來的訓練,愈聰明的人,愈會被訓練成為該領域的第一名。

楊宏仁

未來園區一、二期共計8.4公頃的空間,有望帶動周邊4,700個就業機會,以及159億元年產值。 鄰近五大工業區的地理優勢,加上周遭有桃園機場捷運系統及台北港區位交通加持,不僅帶動產業發展,亦提升生活便利性。 著眼於環境永續建設規劃,園區內將設置污水處理廠,滿足製造業排放廢水需求。

楊宏仁: 外科部

從不同領域相互合作的過程中,我發現管理與領導特別重要,後來去讀管理,就是為了打通這個生態系的環;其中有兩件事最重要,一是分層負責,二是專業分工。 楊宏仁 但拆解每個單位的任務、不同層級的工作後,就能讓各自的專業人員,負責他們擅長的領域。 楊宏仁 身為執行長、醫師和老闆的我,適時出面為不同單位設下防火牆,讓各專業發揮,不要互相侵犯。

楊宏仁

楊敏盛強調自己是「永遠的忠貞國民黨員」,但楊敏盛卸任國民黨桃園市黨部主委後,楊弘仁卻出任了民眾黨桃園主委。 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是楊弘仁就讀台大時的恩師,去年楊弘仁還獲民眾黨提名不分區立委候選人。 2003年SARS風暴時,敏盛一度出現資金危機,楊弘仁剛剛回國接班,他在美國看到連鎖醫院採取不動產售後租回的模式,也提出建議,結果連楊敏盛都忍不住生氣,因為簡直像在賣祖產。

楊宏仁: 楊宏仁 Horng-Ren Yang 一般外科主任、甲狀腺癌團隊負責人

看準大陸市場布局 「台灣醫界被玩小了!」楊弘仁一語道出台灣醫界的瓶頸,他認為這是很弔詭的事,畢竟全台灣最優秀的人才都在醫界,但在台灣一年產值,光是健保才4千多億元,加上周邊資源7千多億元,總產值才1兆1千億元,台灣最優秀的一群人才卻辛苦搶食這塊小餅,而台塑集團或鴻海集團都是超過2兆元營收,市值更是不得了。 楊弘仁分析原因是台灣醫療產業化不足,因為政策過度束縛以及產業特性,畢竟產業化程度不足,造成台灣最優秀的人才及資源,創造出的產值卻很少,這對社會及國家都是不健康的情況。 葉俊杰醫師擅長微創內視鏡、達文西機器人手術、及傳統一般外科手術。 主治胰臟癌、壺腹部周圍腫瘤、疼痛性慢性胰臟炎、膽結石、膽囊炎、肝腫瘤、脾臟功能性保留手術、微創胃癌根治手術、甲狀腺/副甲狀腺腫瘤或亢進手術治療、及疝氣手術、以及胰臟移植等。

  • 他就是現任敏盛醫控總經理,同時也是盛弘醫藥董事長楊弘仁,他敢於衝擊醫界傳統舊體制,將美國企業「售後租回」制度,運用在台灣的醫療體系,讓原本隸屬桃園地區的中型醫院,頓時成為醫界矚目的明日之星。
  • 他也提出4大創新: 1.技術的創新:敏盛體系陸續引進微創手術,並加以有效運用,例如運用在減肥醫療,楊弘仁舉例說明,就是將特殊材質的水球裝入肚中,灌入生理食鹽水(容量視個人體質由醫生決定),可以占住胃的容量減少進食,以達到減肥效果,楊弘仁認為「創新者必要條件是勇氣」,因此他自己當試用者,他認為這是「醫療品及技術的創新」。
  • 很多時候,在疾病真正發生前,身體數據都由健檢中心先掌握,病人該做哪些檢查、該去看哪一科、該採用哪些醫療器材,健檢機構其實是第一個發現者。
  • 楊醫師亦為食品營養學博士,治療前會先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包括:年紀、營養狀況、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腫瘤是否多發性、有無轉移,是否適合手術,而給予適當的治療。
  • 桃園敏盛醫院不動產所有權,以30億元賣給ING集團,接著敏盛再以每月1600萬元向ING簽下20年租約,繼續負責該院區的營運,這樁亞洲首宗醫療大樓售後租回案,讓敏盛體系因該案的成功而取得充沛的資金投入醫療本業,有了很大的發展!
  • 葉俊杰醫師擅長微創內視鏡、達文西機器人手術、及傳統一般外科手術。

因為高專業人士,如醫師、律師、工程師等,個人主義強,覺得自己職位高、學問廣、專業強,別人都不如自己,事情當然就是我說了算,大家跟著照做,還覺得這就是「領導力」。 此外楊弘仁也提及,自己父親擔任過立法委員,及一位「偶像、長輩」詹啟賢曾任衛生署署長、總統府資政,甚至與國家領導人擦肩而過,讓他心儀不已,「因為這是一個貢獻社會、回饋社會的機緣」。 但他也表示:「是不是有一天我去當那個位置,其實不是我能夠去想像的,但是如果能夠被想到的話,我會義不容辭」。 曾名列民眾黨不分區立委第12名的楊弘仁,坦言不少長輩親友同都認為他很適合從政,他表示:「我個人也並沒有否認這樣的可能性,我認為我個人的……不是氣質,那叫做Style(風格),或是這20年來歷練的Leadership(領導力),也有一定的程度在」。 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身價逾百億元,但他的長子王泉仁卻只是一個普通上班族,且王泉仁律師主張男方年收入約450萬元,因此開出的離婚條件為每月給付麻衣新台幣6萬元生活費,王泉仁也很希望和麻衣切割,但王文洋卻看不下去。 楊弘仁預估,盛雲在整併盛弘集團旗下的躍獅藥局後,全年營收可達12億元,目標今年下半年先申請公開發行、明年正式股票掛牌。

楊宏仁: 離開王泉仁不打緊! 麻衣身旁有她陪伴 兩人同框有姊妹臉

採訪這天,12月中旬,敏盛與富邦旗下的富醫健檢,剛拍板以換股策略聯盟的方式進行合作;而前幾年併購的哈佛健診,旗艦門市也將開幕。 這也是在各種磨合後才找出的方法,希望這次疫情後,能讓更多學校把領導與團隊納入課程,讓台灣醫療不只有好人才,更有強大的團隊。 醫院和藥局都是在疾病發生後,才會與病患產生連結,健檢則是和那些潛在顧客深度互動的場域。 很多時候,在疾病真正發生前,身體數據都由健檢中心先掌握,病人該做哪些檢查、該去看哪一科、該採用哪些醫療器材,健檢機構其實是第一個發現者。 其實藥局是最貼近社區的醫療相關機構,病人到醫院前可能會先去藥局問藥;看完病後也是到藥局拿藥。 所以,與病人關係最密切的,能在病人離開醫院後,幫忙追蹤病人狀況的,就是藥局。

楊宏仁

敏盛的變革與轉型,是國內區域型醫院少見的特例,也是國內醫療院所進行數位轉型的重要示範,其中有三個很重要的策略重點,很值得進一步分析與探討。 同時,不只是硬體建設推動,新北市政府的「招商一條龍」政策,自108年起推動迄今,已協助廠商在新北落實投資221件,投資金額逾4,100億元,創造逾8.7萬個就業機會。 如新竹物流今年攜手新北市政府,於八里區斥資19億元建置「國際物流暨北區轉運中心」,預計創造500個就業機會,為新北智慧物流發展注入新的動能與契機,未來也透過轉運中心可望繼續帶動新型產業聚落發展。

楊宏仁: 專業+資本的新商業模式 盛弘與KKR展現攻陸新動能

現在,由我接棒帶領集團進行數位轉型,這是不斷吸納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一起協力發展的擴大過程。 智慧城市是世界各國城市永續發展的趨勢和解方,做為安居樂業的智慧宜居國際城市典範,新北市要以產業科技化為架構,人民福祉為基礎,為實現經濟繁榮、宜居生活的願景努力不懈。 「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將於林口落成,以「先進研發、高階製造」為招商策略,吸引高科技、綠能、文創、醫療等新興多元產業進駐。 新北市經發局長何怡明指出,在各個產業都與AI息息相關的時代,必須串聯各個產業的跨域共享及融合,使AI工具發揮最大效用,而關鍵就在於將「AI技術」與「產業know-how」緊密連結,讓AI走向AI+,而「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就是AI+產業生態系的最佳示範場域。 所以,真正的健康照護體系,應該是以社區為圓心,由健檢、醫院、藥局、長照等各種醫療服務圍繞其中,構成一整個大健康生態體系。 而要把這些機構串在一起,就需要數位資訊系統,才能讓個別資料,變成有意義的數據。

  • 講起醫療變革管理,楊弘仁立即顯得興致高昂,「對的事情很堅持,例如醫療是好的行業所以堅持走下去,醫療也不是很簡單的行業,所以要很用心去做,要走正路。」他表示。
  • 當內部沒有適當人才,楊弘仁就從外部聘請專業人士進來負責,他邀請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主任何偉光擔任執行長,希望借重何偉光整合資訊工程、媒體、創新創業及數位服務等專業領域,讓國內的醫電數位轉型更加速進展。
  • 我採訪生技醫藥產業 20 多年,最近幾年寫了好幾篇對敏盛及楊弘仁的觀察,也在今周刊、經濟日報、Yahoo等許多媒體刊登或轉載授權刊出,我把這 3 篇文章整理如下,再加上我最近也在環宇電台 FM 96.7 《陽明交大幫幫忙》節目做了訪談,以及今周刊同事採訪楊弘仁的文章,一併整理給大家參考一下。
  • 葉俊杰醫師是本院肝臟移植的團隊成員,並於美國芝加哥大學及伊利諾大學醫學中心,完成二年外科研究員進修,主修胰臟疾病手術治療及達文西手術,希冀將進修所得,帶入臨床,服務更多病患。
  • 但是醫界相當封閉,當年醫院的老臣們,對這位不到四十歲、滿口理念的新任執行長,都覺得不切實際。
  • 強調低污染、高科技研發的「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配合5G、AIOT等技術領域的發展,強化支援性服務效能及產業研創能力,加上有桃園華亞園區的ICT產業基礎,以及林口新創園區的創新能量雙引擎助攻下,將能發揮磁吸效應,吸引更多國際型智慧產業與高科技產業進駐,成為具前瞻性的國際智慧園區。
  • 主治胰臟癌、壺腹部周圍腫瘤、疼痛性慢性胰臟炎、膽結石、膽囊炎、肝腫瘤、脾臟功能性保留手術、微創胃癌根治手術、甲狀腺/副甲狀腺腫瘤或亢進手術治療、及疝氣手術、以及胰臟移植等。

敏盛醫控總經理楊弘仁在接班後,突破醫界傳統的舊體制,帶領敏盛走向新的布局。 2007年4月間,台灣醫界與金融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個當時不到40歲的年輕人身上,深怕一不小心,這個年輕人就會逾越傳統醫界的雷池。 他就是現任敏盛醫控總經理,同時也是盛弘醫藥董事長楊弘仁,他敢於衝擊醫界傳統舊體制,將美國企業「售後租回」制度,運用在台灣的醫療體系,讓原本隸屬桃園地區的中型醫院,頓時成為醫界矚目的明日之星。 桃園敏盛醫院不動產所有權,以30億元賣給ING集團,接著敏盛再以每月1600萬元向ING簽下20年租約,繼續負責該院區的營運,這樁亞洲首宗醫療大樓售後租回案,讓敏盛體系因該案的成功而取得充沛的資金投入醫療本業,有了很大的發展! 事實證明這模式是可行方案後,楊弘仁乘勝追擊,2009年9月再次與DTZ戴德梁行簽署3個院區(即三民院區、龍潭敏盛、大園敏盛)「售後租回」專任委託合約。

楊宏仁: (娛樂時光機)王文洋砸5億搶金孫 麻衣離婚協議秘不曝光

其實,一名外科醫師就算刀開得再好、葉克膜用得再厲害,也需要一組團隊幫忙,唯有從個人英雄成為團隊帶領者,才能發揮整體力量。 頂著敏盛醫院第二代的光環,當年楊弘仁台大醫學系畢業後,取得哈佛大學公衛碩士、彼得杜拉克管理學院企管碩士,其實可以輕鬆地當個醫院小開,但他偏偏選擇了一條不好走的路。 「我也很樂意從事公共事務,但是不是一定要當官」,楊弘仁說,其實這是要看機會、看機緣。 他提及過去幾年敏盛醫療體系陸續經歷過幾次併購整合案,「其實也都很少是我主動,會被人家想到,包括我去史丹佛當訪問學者,也是人家邀請我」。 我採訪生技醫藥產業 20 多年,最近幾年寫了好幾篇對敏盛及楊弘仁的觀察,也在今周刊、經濟日報、Yahoo等許多媒體刊登或轉載授權刊出,我把這 3 篇文章整理如下,再加上我最近也在環宇電台 FM 96.7 《陽明交大幫幫忙》節目做了訪談,以及今周刊同事採訪楊弘仁的文章,一併整理給大家參考一下。 但從這次疫情後,就算是頂尖的醫衛學者和專家,面對未知病毒,也必須攜手合作,一起保衛台灣。

楊宏仁

台大醫學院的教學優秀,我是全班第97名畢業,後來去美國哈佛念公衛時,第一次考試就考了全班第一! 在醫學院的求學過程中,我們學了各種醫療專業科目,卻沒有一門課教大家怎麼團隊合作。 這不是台大醫學院的錯,國內多數大學都沒有系統性地教學生、告訴學生該怎麼組建團隊、團隊合作、團隊溝通。 2020年初,敏盛醫院二代楊弘仁,卸下美國私募基金KKR旗下仁康投資執行長一職,回鍋擔任盛弘董事長的他,在生技醫療版圖的下個目標,就是數位轉型。

楊宏仁: 新北出招「經」益求精 以硬基礎軟實力啟動智慧布局

如今的敏盛,不是45年前剛創立的那家桃園地區醫院;而是事業涵蓋醫療、藥局、長照媒合、健診、電商、高階醫材製造,跨足醫藥物聯網、大數據、共享媒合平台、AI精準醫療的健康產業生態系。 今年智慧城市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 ICF),將全球首座完整認證智慧城市頒發給新北市,2022年智慧城市Top 1首獎,同樣也由新北市獲得,印證了新北打造的數位科技與綠能永續智慧城,不只與國際接軌,更是走在最前線。 他從小看著父親楊敏盛創業,從一個小診所變成一個大醫院,再一個分院、兩個分院……,「過去都是一家醫院做得好,再蓋一家。美國最大連鎖醫院有300家,在15年之內建立起來,靠的就是併購。」他想把這個邏輯帶進集團,但台灣市場小,大型醫療集團已經成形,因此發展第二主軸,貼近病人在社區裡面的照護需求。 敏盛醫療體系執行長楊弘仁近期傳出可能成為黑馬,代表民眾黨參加桃園市長選舉,他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專訪時對此消息並未否認,也強調自己在醫療事業經營上,有「20年來歷練的領導力」,對於從政並不排斥。 這次疫情,讓許多人看見什麼是團隊與領導,是疫後醫護人才最大的改變,我認為,「領導與團隊」將成為社會與醫學院重要的學習主題。 領導是有方法論的,可以透過學習練就,未來每一位醫衛人員都要學習用「團隊合作」(My team work),來代替「我是領袖」(I am leader)。

他也提出4大創新: 1.技術的創新:敏盛體系陸續引進微創手術,並加以有效運用,例如運用在減肥醫療,楊弘仁舉例說明,就是將特殊材質的水球裝入肚中,灌入生理食鹽水(容量視個人體質由醫生決定),可以占住胃的容量減少進食,以達到減肥效果,楊弘仁認為「創新者必要條件是勇氣」,因此他自己當試用者,他認為這是「醫療品及技術的創新」。 楊弘仁表示,目前自動量測已開始成形,技術突破預計5年後可以完成,5年內生理訊號都是自動,目前盛弘醫藥做法是將敏盛既有的醫療服務整合,到2015年衛浴設備都會有基本配備,可以自動上傳資料,敏盛醫療機構就能收集到民眾的健康狀況,掌握及熟悉後自然能吸引病人。 3.售後租回營業模式的創新:「過去敏盛體制是重資產輕管理,現在我要改革成重管理輕資產,因此把不動產靈活化,把位能變動能。」楊弘仁認為,資金押在位能不動產上,要變成活化動能概念,才會有售後租回的理念,運用30億元在每月大約要1600萬元的租金,只占資產6%? ,其餘資金投資人才培養及採購較好儀器設備,另外發展整合取得收購醫院經營權。 自認目前才是企業化開端的楊弘仁表示,由於事業體的極度競爭,人才運用相對十分重要,目前積極培養團隊年輕人才,敏盛醫控體系已經有3.5代,每一代要發揮何種功效,各司其職很明確。 例如第一代父親那代,主軸在負責董事會掌控策略方向及重大決定拍板;第二代是50歲左右族群,擔任各醫院院長是成熟經營者;第三代是40出頭中高階主管,角色就是重要幕僚,再來就是各個部門的副總級主管。

楊宏仁: 國內區域型醫院的數位轉型 敏盛楊弘仁如何靠三招 推動最困難的醫院改革

敏盛集團執行長楊弘仁台大醫學院畢業,到美國和管理學之父彼得. 楊宏仁 回國後進入敏盛集團,推動一系列改革,如今敏盛已是涵蓋醫院、藥局、健檢、醫材的全方位醫療集團。 當內部沒有適當人才,楊弘仁就從外部聘請專業人士進來負責,他邀請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主任何偉光擔任執行長,希望借重何偉光整合資訊工程、媒體、創新創業及數位服務等專業領域,讓國內的醫電數位轉型更加速進展。 敏盛從一家小診所開始,逐漸變成大一點的醫院,再拓展成連鎖醫院,然後跨入連鎖藥局、健檢機構。

楊宏仁

改革創新而非離經叛道 即使貴為董事長,楊弘仁也沒有自己專屬的辦公室,與同事一同在大辦公室內工作,他每天到處跑,穿著極簡風格,在他身上感受不到傳統醫界的束縛,和他聊天完全不需繁文縟節的用詞。 敏盛是具備良好基礎的企業,在這樣的條件及環境下,去做創新及嘗試是很有意思的,雖然需要很大的勇氣,一路走來遇到很多瓶頸,但也只能往前看。 楊弘仁表示,每一項創新都是嘔心瀝血,假設定位2015年應該會是怎麼樣? 敏盛體系一直以來都有5~10年的計畫,就如同中國十一五計畫要往十二五計畫邁進,敏盛今年滿35周年,等於也就是剛完成七五計畫,要逐步往八五計畫前進,因此現在就要建構2011~2015這5年要做什麼,以及2015年的目標。 張忠謀說過:「Business Mode很難複製,但價值很高。」楊弘仁表示,為此敏盛體系投入部分資金請台大管理學院教授協助產業研究、分析及建立情報,這是醫療產業必備過程,從產業化到企業化經營,重點在如何將價值最大化。 楊宏仁 敢於逆勢 締造4大創新 凡事講求快、專注以及高效率的楊弘仁,積極的獵食個性,和傳統的醫界是完全不同物種,讓人很難猜到他下一步又會有何創新之舉,而他扣人心弦的每一步,都是將醫界推向創新改革的新一步,也有著楊弘仁挑戰的雄心。

楊宏仁: 醫師介紹

但是醫界相當封閉,當年醫院的老臣們,對這位不到四十歲、滿口理念的新任執行長,都覺得不切實際。

貴為董事長 為沒有專屬辦公室 這位過去3年來在台灣醫界備受注目的新稅,同時也是敏盛醫院創辦人楊敏盛的獨子,自稱非典型處女座的他,這幾年像隻到處獵食的老鷹,他曾經擔任實習醫師,畢業後放棄醫師職位,選擇赴美攻讀公共衛生與企業管理研究所,顛覆醫學院畢業後大都走執業醫師的刻板印象。 講起醫療變革管理,楊弘仁立即顯得興致高昂,「對的事情很堅持,例如醫療是好的行業所以堅持走下去,醫療也不是很簡單的行業,所以要很用心去做,要走正路。」他表示。 楊弘仁花錢併購經營權,經營事業的氣魄,令外界刮目相看,這位將醫療改革用企業方式經營的企業家,肩負著第二代的傳承壓力,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使命? 「父母對我影響很大,感謝他們給我很大的空間發揮。」楊弘仁表示,由於母親是教師、父親是醫生,工作都很忙碌,讓他從小就養成獨立個性,雖然是獨子,但父親楊敏盛給他很大的空間自由發展,只要不要太離譜,就看楊弘仁自己拿捏,但他一路走來也沒讓父親失望,「這是我父親有福氣,我一路學醫又對管理有興趣,剛好可以接班管理。」楊弘仁表示,當初讀醫學院是自己的想法,可能是從小環境耳濡目染,但其實並未承受傳承壓力。 「我只是覺得無形中有一定的責任。」楊弘仁自認運氣好,在美國不論是求學或工作,都受正統管理訓練,對專業經營管理團隊的概念相對很清楚,雖然明知不一定要接班,但他也認為,企業經營者應該培養好的經營團隊,而團隊成員最好有親戚或下一代,但如果他們不喜歡就不要勉強。

楊宏仁: 麻衣甜美笑容融化人心 台塑金孫王泉仁歷任女人都有3特徵

陳德鴻醫師擅長內視鏡手術包括:1) 減重手術、糖尿病手術;2) 腹腔鏡胃腸腫瘤切除、腹腔鏡胃癌根除手術;3) 腹腔鏡膽囊切除、腹腔鏡膽道切開及取石、腹腔鏡肝臟囊腫開窗引流、腹腔鏡肝臟腫瘤切除; 4) 腹腔鏡胰臟手術、腹腔鏡脾臟切除;5) 腹腔鏡疝氣修補;6) 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 除了上述手術外,陳醫師亦擅長內視鏡甲狀腺切除術、及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 2018年甫完成於美國邁阿密大學暨Jackson Memorial Hopsital肝臟與腸胃道器官移植的研究醫師訓練,主要研究項目為短腸症與腸胃道衰竭的臨床照護與器官移植。 目前園區一期標準廠辦招租率逾9成9,橫跨資通、光電、綠能、醫療和半導體產業,以「環境永續」、「AI智能」、「健康安全」及「共享循環」為設計理念的第二期寶高智慧產業園區,透過「平行擴充、垂直整合」的方式,讓寸土寸金的雙北土地,做最有效的運用,除招募資通訊、數位科技、智慧研發等產業進駐,也計畫引進金融、餐飲及住宿等支援性服務,並提供專業知識共享交流及生態休憩空間,使園區更具經濟效益及前瞻性功能。

強調低污染、高科技研發的「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配合5G、AIOT等技術領域的發展,強化支援性服務效能及產業研創能力,加上有桃園華亞園區的ICT產業基礎,以及林口新創園區的創新能量雙引擎助攻下,將能發揮磁吸效應,吸引更多國際型智慧產業與高科技產業進駐,成為具前瞻性的國際智慧園區。 楊宏仁2023 也接受完整的一般外科、消化外科專科醫師訓練,擅長內視鏡微創手術,包括膽囊手術、疝氣手術,胃癌手術及皮膚腫瘤切除手術。 過去十多年來,敏盛從一家桃園區域型小醫院,每年進行一項併購案,並且逐步進入資本市場,發展成一個小有規模的醫療體系,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