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裁員2023懶人包!(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Tim on May 4, 2022

科技業裁員

因應新北耶誕城人潮,新北警察局出動警員戴耶誕帽,在應景氣氛下引導人潮防止踩踏事件發生,卻引起「職業尊嚴都沒了」的討論,對此,新北市警局公關室主任彭正中也特地在臉書粉專文章底下留言回應。 若您已滿十八歲,亦不可將本區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高盛經濟學家也認同這個觀點,強調即使戶聯網出版、廣播和網路搜索門戶行業所有的員都被立即解雇,全美失業率也只會上升不到0.3個百分點。

科技業裁員

拼多多執行長黃崢也有超過百億身價的增長,總身價為306億。 《紐約時報》分析,疫情前兩年成為亞馬遜最賺錢的時代,使得亞馬遜的員工總數在兩年內成長一倍。 但疫情過後,面臨過度投資、快速擴張的高額成本,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改變與通膨也削弱了銷售狀況,使得亞馬遜不得不裁減多年來人員過多的業務。 南韓研究團隊日前發表「常溫常壓超導體」LK-99相關論文,帶動全球超導體熱。 現今高度競爭的科技產業,想要避開被裁員的地雷,個人職場即戰力至關重要,陳尹柔建議上班族可以透過參加培訓課程、參與線上學習平台、參加行業內的會議和研討會、社群媒體等等充實自己的能力和知識,提高工作上的競爭優勢。

科技業裁員: 科技業裁員

截至2021年12月底,亞馬遜有160萬名員工,約30萬人進公司上班。 Challenger數據,2022年科技業裁員人數增加649%,裁員總數為9萬7171人,達20多年前網路泡沫破滅後最高,今年看起來也好不了多少。 通膨高、升息快、景氣凍,美國科技業吹起的裁員風潮,恐襲向其他行業、也吹向台灣。 新加坡電商龍頭蝦皮台灣公司本周傳出陸續啟動裁員,在大陸蝦皮傳出裁員後,9月26日台灣啟動裁員,傳出這波裁掉至少十多名員工。 科技業裁員 撙節成本行動包含出售第一方租車服務業務、以及裁汰13%員工(約683人)。 知情人士透露,這家iPhone製造商已暫停招聘研發部門以外的許多職位,是今年進一步削減支出計畫的一環。

在科技產業快速發展的時代,確實有不少人追逐這份工作,但同時也有許多人發現自己在這個領域的興趣和熱情逐漸消失。 對於這位網友來說,他已經感到自己到達了工程師職業的極限,失去了工作的成就感和興趣。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思考如何調整自己的職業道路,找到真正的興趣和目標。 轉換跑道或是尋求其他工作機會都是可以考慮的選擇,但同時也需要考慮到自身的能力和經驗。 最重要的是,要明確自己的各種可能性,不要輕易放棄,也不要被這些文章所作用,最終還是要找到自己真正擅長和感興趣的事情。 截至目前為止宣布裁員的科技公司包括:2022年8月Snapchat母公司、社群媒體公司Snap裁員20%員工,也就是大約1000人;股票交易平台「羅賓漢」(Robinhood)裁員23%,大約780人。

科技業裁員: 科技業低迷 亞馬遜宣布再裁9000人

不只台灣學生感到求職不易,其他國際學生也深感焦慮;西北大學印度裔學生賈格代爾(Sumit Jagdale)到史丹佛大學參觀,他說自己剩下不到3個月就要畢業,心情十分忐忑;因為簽證問題,如果沒在一定時間內找到工作,就必須離開美國。 整體來看,10 月的非農報告反映出,為了滿足疫情趨緩後急劇上升的商品和服務需求,就算速度已略微放緩,企業雇主仍繼續以穩定速度招募人力。 華爾街日報 (WSJ) 報導,之所以會有這種矛盾情況出現,可用三項原因來解釋,包含現實事件和官方數據存在時間差、非農報告對科技業的分類不明確,以及勞動力市場整體仍強。 大型科技公司接連裁員之際,美國 10 月非農就業意外強勁,勞動力市場之所以發出如此混雜的信號,可以用三項原因來解釋。

科技業裁員

聯發科去年非主管全時員工薪資平均數為486.7萬元,微幅領先第二名瑞鼎的486.6萬元,以及聯詠的395.9萬元。 若以中位數來說,聯發科仍居第一,達374.7萬元,瑞鼎以371.9萬元居次,矽創排第三,為327萬元。 「老實說,這兩年疫情缺工收太多人了!」不具名科技業資深主管低調指出,之前因公司急著用人,標準比較鬆,現在耳聞高層討論要收緊。 科技業裁員 最近面板業者群創宣布高層減薪、台積電柔性勸員工多休假的時候,其實探詢哪間公司遇缺不補或即將裁員,成了科技社群熱門話題,有些企業「年底砍人名單都悄悄開好,就等下一步」傳言更不斷。

科技業裁員: 科技業紛裁員

高雄半導體部分將朝IC設計領域發展,打造「亞灣2.0智慧科技創新園區」未來成為南台灣的IC設計重要基地。 綠界科技(6763)完成第三方支付服務機構能量登錄送件,成為第三方支付洗錢防制及打擊資恐辦法頒布後,第一家完成送件的業者。 綠界科技表示,公司成立於1996年身為國內最老牌且服務客戶最廣的第三方支付品牌,嚴格遵守各項法規,並針對洗錢防制投入大量資源,除成立獨立部門進行商家審查及監控外,更為首家第三方支付業者導入銀行業使用的洗錢防制系統,用以監控各項異常交易並進行管理。

鄰近五大工業區的地理優勢,加上周遭有桃園機場捷運系統及台北港區位交通加持,不僅帶動產業發展,亦提升生活便利性。 著眼於環境永續建設規劃,園區內將設置污水處理廠,滿足製造業排放廢水需求。 至於還沒傳出裁員消息的蘋果,員工人數成長則慢許多,自2016年來,蘋果招聘速度一直很穩定。 2022年9月有16萬4000名員工,包括公司員工及零售店員工,只比2021年同期增長6.5%,相當於1萬名員工。 2020年招聘也很明智,2021年9月前一年增加不到7000名。

科技業裁員: 服務業

不過裁員潮尚未停歇,稍早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也宣布明年將啟動裁員計畫,將影響 10% 的員工,且也將進一步暫停發放 2023 年的獎金。 從Layoffs.fyi數據來看,相較2020年COVID-19疫情衝擊觀光運輸產業,2022年第四季開始的裁員潮,有3成員工來自電子商務產業。 在微軟公司(Microsoft)18日宣布將裁員5%人力,大約等同1萬名員工後,谷歌(Google)20日宣布將裁員6%人力,大約1萬2000名員工。 商業軟體公司Salesforce緊跟著宣布裁撤10%人力,約為8000名員工。

  • 實際上科技業的裁員,會有多大程度影響房市,還得繼續觀察,但確實令人擔憂。
  • 若減班或減薪都無法解決公司財務困境,接著恐怕會採取放無薪假的措施。
  • 另外,世邦魏理仕今年七月也報告了,雖然灣區仍然是北美科技人才的首選地,但是受到遠程工作增加的影響,它的地位正在受到多倫多、西雅圖和德州奧斯汀等,這些科技新興市場的撼動。
  • 得力於疫情期間推動的產業榮景,如今面臨艱難的經濟選擇,光是美國,科技公司在2022年裁員人數就高達9萬人,加上全球就將近20萬人。
  • 正常情況下,公司沒有成本問題,他們有的是「收入問題」,而裁員不會增加收入,反而可能會減少。
  • 往常亞馬遜 、Google、IBM、Facebook、Apple這些科技產業大公司每年能拿到上千張H-1B簽證,在科技業就業被視為最容易拿到工作簽證的方法,但是在科技業裁員潮之下工作機會變得少之又少,畢業生面臨在期限內找不到工作就必須離境的難題。
  • 1111人力銀行公關總監陳尹柔分析,台灣科技業不敢裁員的主因是台灣的少子化和勞動力嚴重短缺,如果公司裁員太多,他們可能冒著在未來找不到合適的替代人員的風險。

Netflix第一季財報流失了約20萬的訂閱戶數,這是近10年來第一次訂閱戶數下滑。 Netflix把訂閱數下滑歸類於全球盛行共用帳密,為此公司宣布自2023年起正式開始針對帳號共享行為收取費用,讓訂戶為與非同住用戶共享帳號支付額外費用;此外,也推出遠端登出新功能,保障個人帳戶安全。 而Netflix繼今年4月先裁撤Tudum網站部分人員外,5月及6月又進行兩輪裁員。 馬斯克收購推特後三周內,在推特經歷開除錯人又重新請回的混亂事件後,推特從原本的7,500名員工剩下2,700人,馬斯克在推特宣布目前已結束裁員並準備招聘新員工,他告訴剩餘的員工他們需要接受時間的高強度工作,否則就得走人。 但這並不是推特今年第一次裁員,早在6月初,推特就裁員約30%的人才招聘團隊,並凍結大部分的甄聘。 美國就業諮詢公司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於週四(6 日)公布了美國企業今年的裁員人數,根據報告顯示,美國企業 2023 年 6 月裁員人數較上個月減少了 49%,是近 7 個月以來的最低點。

科技業裁員: 台灣人才荒沒完!業者怨:只能靠鼓勵五點下班招才

三類組學生劉鈞鼎,評估自己的興趣之後,選擇轉戰社會組科系,並於個人申請錄取清、交、政、師大,但經過諮詢和考慮,他決定再努力幾個月,挑戰更令自己滿意的校系,並於分科測驗如願錄取台灣大學法律系。 華懋(5292)申請上市案日前獲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主辦承銷商群益金鼎證券表示,華懋為首家以科技事業暨... 第六屆新世代金融傳播獎今天頒獎,經濟日報團隊以「決戰綠天鵝」專題獲得六連霸。 因此,黃作慶對於晶片產業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持續復甦相當具有信心,並直指「晶片業的復甦趨勢已正式啟動」。 此外,根據近期來自晶圓廠、記憶體廠所釋出的最新看法,德儀與恩智浦均預計第3季將較第2季成長;台積電預期第3季營收將季增9%;全球三大記憶體廠三星、海力士、美光等也都預期下半年營運將優於上半年。 紐約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古普塔(Arpit Gupta)研究城市厄運循環議題,直言舊金山是他最擔心的城市之一。

科技業裁員

勞動部8日最新無薪假(減班休息)統計,10月國內各行業整體實施無薪假的人數雖比之前下降,竹科有家業者通報37人實施無薪假;中科則是一家業者通報實施101人無薪假,說明傳言不假。 原PO迷茫表示,家人的建議是當下環境除了科技業還過得去,其他行業是繃緊腰帶在過日子,讓他困惑「是否再熬個幾年轉換跑道,還是在30歲前趕快多方嘗試?好難抉擇」。 科技業裁員2023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大學唸電影,研究所改唸新聞,一腳踏入資料新聞領域後就無法自拔,立志成為左手寫code、右手寫字的記者。 網友點出台灣看不見裁員潮的關鍵,因為「外商先裁,薪資高當然要裁」、「台灣薪水低得可憐是要裁個什麼鬼」。

科技業裁員: 美國雇主「突襲式開除」2700人 她氣到發文怒比中指

彭博資訊報導,這波裁員將影響全公司6%的員工,包含美國和非美國的員工。 Meta去年宣布裁員1.1萬人,相當於裁員13%,是歷來最大規模的裁員行動,Meta也延長凍結招聘的時間到今年第1季。 彭博資訊稍早見到的備忘錄顯示,Meta已通知主管準備在19日宣布裁員,而且臉書、WhatsApp、Instagram以及VR部門實境實驗室(Reality Labs)等部門都將受到影響。 由舊金山創業家 Roger Lee 成立的Layoff.fyi指出,今年才過半個月,已有101家科技業者裁員25,436人,按此步調,今年全球科技業裁員規模將超越去年。 據統計,去年共有1,024家科技公司共裁減154,336人。

科技業裁員

中方對美方不顧中方嚴正交涉,執意安排賴過境竄美表示強烈不滿,予以強烈譴責。 對於副總統賴清德日前接受彭博社專訪,談論台獨問題,大陸駐美大使館發言人以答記者問方式作出回應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賴清德為謀取政治私利,大肆鼓譟台獨分裂謬論,破壞台海地區和平穩定,是徹頭徹尾的「麻煩製造者」。 晶圓代工先進製程正推進到環繞閘極電晶體(GAA)架構,推升材料分析(MA)需求大增,半導體檢測實驗室閎康(3587)、汎銓喜迎大單,兩家公司都積極擴產因應,並同步看好下半年營運。 聯發科去年資料是以年度平均員工人數10,756人、員工薪資總額為523.47億元計算,去年度非主管全時員工薪資平均數為486.7萬元,低於2021年的515萬元,中位數為374.7萬元,也低於2021年的399.2萬元。 不過才上週,同業義隆電子才宣布為了加速去庫存,中止和晶圓代工長約。

科技業裁員: 雅虎:裁掉20%的員工

關鍵特務為關鍵評論網與讀者溝通品牌形象及表達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專區,內容由BRAND STUDIO團隊製作。 美國商務部6月30日公布,5月整體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年增率為3.8%,比5月的4.4%大幅下滑,與華爾街預期... 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科技冷戰暗潮洶湧,紐約時報四日刊登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三個多小時的專訪。 科技業裁員 科技業裁員2023 「你若現在知道長生不老藥可以用蔥薑蒜就做出來,你不會想找人出來研究嗎?」奇鋐(3017)董事長沈慶行9日出席法說會,提起... 南韓最低工資委員會19日表示,南韓已決定最低薪資明年調升2.5%,調幅為三年來最小,此時正面臨經濟成長減緩與高通膨的環境...

科技業裁員

報導中也提到,亞馬遜和Salesforce就在今年的第一周宣布將共同裁員2萬5000多人,其他也宣布將裁員的科技公司包括Vimeo、Flexport。 視覺呈現網站「visual capitalist」製作各大科技公司裁員圖表,柱狀圖顯示,科技大廠裁員人數從今年5月以來可以明顯看到增加。 得力於疫情期間推動的產業榮景,如今面臨艱難的經濟選擇,光是美國,科技公司在2022年裁員人數就高達9萬人,加上全球就將近20萬人。 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 Inc在今年1月宣布,將裁員約1萬2000人,占總員工人數的6%。 Alphabet執行長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示,公司近年來迅速擴大攬才,「但如今我們面臨的經濟現實與以往有所不同」;Alphabet裁員涉及公司各個部門,包括招聘和一些企業職能部門,還有部分工程和產品團隊,且這波裁員是全球性的。 未來園區一、二期共計8.4公頃的空間,有望帶動周邊4,700個就業機會,以及159億元年產值。

科技業裁員: 裁員

Meta今年以來累跌73%,由336.35美元跌至90.79美元,創7年低位,暫為標指成份股中表現最差股份。 Facebook母企Meta據報最早周三啟動大規模裁員,成為繼Twitter後又一間大規模裁員的美國科網巨企。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出訪南美國家巴拉圭,週二(8月15日)出席該國新任總統的就職典禮,接著將過境美國舊金山,再返回台灣。 同日,彭博社刊出對賴清德的專訪,內容提及他對「台灣獨立」及兩岸關係的主張,中國外交部、國台辦分別對此做出回應。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過去10年積極出訪,但今年僅在3月出訪俄羅斯一次,迄今只在國外度過2天時間,雖然年底前有3項國際峰會等待...

2022年初雖然疫情已逐漸趨緩,但2月份爆發的俄烏戰爭,再次掀起全球經濟動盪,也再掀起裁員潮。 《TechCrunch》報導,美國科技行業正經歷寒冬,包含LinkedIn、微軟與特斯拉等科技公司自2022年第三季起陸續發佈裁員消息。 亞馬遜、Meta也在11月宣布公司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分別有1萬名及1萬1000名員工將被裁撤,創下疫情以來最大的裁員潮。

科技業裁員: 國際科技廠裁員10% 吳政忠:台科學園區應遠低於此

科技業主管透露,面對出口、外銷訂單下滑,公司雖沒有大動作裁員,小動作卻頻頻,包括加班辦法緊縮、鼓勵休假外,每2、3年就發放的簽約金也遲遲沒有下文,今年景氣不好,對明年發放的分紅獎金也別指望了。 消息人士向《英國天空新聞》透露,軟公司將裁減 5% 的員工,相當於 1.1 萬個職位,裁員規模將明顯大於過去一年,將在 1 月 24 日公布最新財報同時,發布裁員計畫。 童子賢提到,現觀察台灣產業界短期利息漲了3到4倍,從不到1%變成2%、2.5%,貨幣數量不足除了無法支撐股市,以前興旺好幾年的科技公司從找不到人變成裁員,現在要關心的是猛烈的升息能否在明年夏天之前結束,2023年景氣仍就是大哉問。

科技業裁員

雅虎公司(Yahoo)宣布對廣告科技部門進行大規模整頓,將在今年底前裁掉20%的員工,本周展開的第一輪裁員,會有1,000人丟飯碗。 從行業來看,科技企業佔總體的38%、金融佔11%、零售佔8%。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在報告中稱:「美國經濟仍然在創造就業機會」,但同時也指出,由於利率上升等原因,「大規模裁員或將持續」。

科技業裁員: 科技業裁不停!飛利浦將裁員6千人

隨著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逐漸趨緩,觀光、民生產業逐漸走向復甦,科技產業卻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裁員潮。 業界傳出,受終端需求不振與市場競爭影響,台積電與轉投資世界先進近期陸續調降8吋晶圓代工報價,最高降幅高達三成。 要買加州中位數房價近83萬的房產,要至少有192,800美元的年收入,才能每月支付4,820美元的房貸,而且這個房貸利率還是只用當時第三季,比現在低的利率5.72%去計算的。

相較2020年多是觀光或交通業受到影響,2022年這波裁員潮更多發生在疫情期間營收大幅增長的電子商務產業,究竟背後原因為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過去幾年,由於數百萬民眾改成遠距上班,電腦產品、軟體及相關服務市場需求量爆增,科技公司不論規模大小,紛紛大量招攬員工。 雖然最近幾周出現裁員潮,但絕大多數科技公司現在的規模,仍比三年前更為龐大。 美國因為大幅升息抑制物價,加上勞動力與運輸成本上升,使得外界擔憂該國將面臨經濟衰退,企業紛紛開始壓低營運成本。

科技業裁員: 科技業寒風四起,統整 2022 年科技公司裁員概況

該駐美使館發言人說,賴所謂「維持台海現狀」實質是搞「和平分裂」、「一中一台」,所謂「與民主國家並肩同行」實質是攀附外部勢力為其謀獨撐腰。 當前,台海局勢緊張的根本原因是台灣當局一再企圖「倚美謀獨」,是美方一些人執意推進「以台 制華」。 台獨沒有出路,任何幻想勾連外部勢力謀獨挑釁的企圖都注定以失敗告終。 今(16)日 AI 相關概念股依然表現強勁,其中包括廣達(2382)和金像電(2368)均受到投信大幅買超的影響,引發了... 尤其中年人不能掉以輕心,畢竟一夕被裁,中年人要找工作絕對比年輕人辛苦。 彭博資訊報導,美光周四依法申報表示,執行長梅羅塔(Sanjay Mehrotra)將減薪兩成、執行副總裁減薪15%,資深副總裁的薪資也會減少10%,並列舉出將停發紅利的決策主管。

科技業裁員: 台灣科技業是否大裁員?童子賢警告:不要隨便裁

據說,在Google紐約基地工作的前員工,為了拯救患疾病的家人,跳槽到醫療領域的新興企業。 主打開放活潑的辦公室,設有免費的自助餐廳,公司提供的醫療保險、福利待遇也很優厚。 煥然一新的辦公環境風靡一時,現在卻因為午餐供應與否惹出爭議;由於這幾年協助美國國防部發展人工智慧和無人機領域,也引起大規模的反對運動。 (中央社記者張欣瑜舊金山21日專電)美國科技業掀裁員潮,加州灣區矽谷從科技巨擘到新創公司紛紛縮減人力、暫停招聘。 不少即將畢業的台灣留學生受到影響,有企管專家認為,企業這波人力重整短期還會發酵,持續多久尚待觀察。 最後,大型科技公司發布裁員公告雖然引人注目,但其實只占就業活動的一小部分,多數產業對人力的需求仍遠大於供給,因此還在持續招聘員工,9 月的職位空缺數據便可證明這一點。

科技業裁員: 影片/彭博專訪 賴清德:中國製造台海緊張 國際紅線就是台灣紅線

無薪假的英文不會直接用salary或wage這些單字,而是用形容詞unpaid「未付款的」,加上休假「leave」,也就是unpaid leave。 此外,有鑑於公開市場上市熱度降溫或是籌資規模大打折扣,愈來愈多成熟的初創公司處於等待期,促使許多創投業者目光轉向初創的小公司。 而 L-1 簽證只適用從雇主海外分公司調到美國公司的人,不能去另一家公司工作,要變更簽證身分的話,只能找可幫忙申請與贊助 H-1B 簽證的公司,但必須先有中樂透的運氣。 此外,企業如果無法生存,談CSR、ESG都是高調;如果政府不能提升大環境育才及留才機制,企業只好到別處去生存了,這是很現實的事。 原PO直言,在這波冷凍潮下,台積收人也回歸先前標準,對曾從台積出走去美光的產線人,若沒有人背書,要再回去真的超級難,更示警想進科技業的新鮮人「能不要去產線就別去」,中年被裁員,沒什麼技能真的很危險。

進入2023年3月以後,Meta和亞馬遜分別宣佈再次裁員1萬人和9000人,雇用調整趨勢仍在持續。 除了裁員以外,經濟動盪導致股市波動,也讓富豪身價大幅下跌。 彭博全球500大富豪排行榜當中,隸屬科技行業的富豪損失最多,排名前20名的科技富豪當中,損失最慘重者是日前入主Twitter的馬斯克(Elon Musk),比較去年至今年同期數字,身價蒸發約914億美金。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