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繳稅2023必看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Eric on July 29, 2020

免繳稅

勞保年金、職保年金、勞退月退休金等給付都在今(30)日入帳,其中勞保年金核付人數約171萬人,核發金額約321億元,換算下來平均每人可領到1.86萬元,實際領取金額仍依個人投保狀況而定,據統計,約有超過2000人可領超過4萬元。 由於行政院去(2021)年10月宣布2021年每人基本生活費從18.2萬元提高為19.2萬元,今(2022)年5月報稅就能派上用場,少繳一些稅。 雖然每年報稅都會讓納稅人感覺焦頭爛額,卻也不失為一個梳理自身資產的好時機。

雙薪家庭育有3名幼兒,個人所得免稅額為44萬元(8.8萬元x5)、標準扣除額24萬元(12萬元x2)、薪資所得扣除額40萬元(20萬元x2),再加上三名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36萬元(12萬元x3),合計年收入低於144萬元可免繳稅。 免繳稅2023 雙薪家庭育有2名幼兒,個人所得免稅額為35.2萬元(8.8萬元x4)、標準扣除額24萬元(12萬元x2)、薪資所得扣除額40萬元(20萬元x2),再加上兩名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24萬元(12萬元x2),合計年收入低於123.2萬元可免繳稅。 夫妻一同申報綜所稅,個人所得免稅額17.6萬元(8.8萬元x2)、標準扣除額24萬元(12萬元x2)、薪資所得扣除額40萬元(20萬元x2),合計年收入81.6萬元以下免繳稅。

免繳稅: 所得稅即將開徵 2022 免繳稅族群 有哪些?

單身者個人免稅額為 9.2 萬元、標準扣除額 12.4 萬元、薪資扣除額 20.7 萬,若無其他收入,合計年薪 42.3 萬元以下今年就可以免繳稅,但如果要退稅還是必須申報。 據試算,免稅額8.8萬x4即35.2萬,加上雙薪標準扣除額24萬+2名大學教育特別費扣除額5萬,合計可扣除64.2萬元。 因為還比每人基本生活費加總19.2萬x4的76.8萬元低,因此還可以用基本生活費計算,再加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40萬,等於年收低於116.8萬元免繳稅,比原先的104.2萬元門檻,再多了12.6萬元免稅空間。 夫妻一同申報綜所稅,個人所得免稅額17.6萬元(8.8萬元x2)、標準扣除額24萬元(12萬元x2)、薪資所得扣除額40萬元(20萬元x2),再加上一名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12萬元(12萬元x1),合計年收入低於102.4萬元以下免繳稅。

先將各項所得(營利、執行業務、薪資、利息、租賃、權利金、自力耕作漁牧林礦、財產交易、競技競賽及機會中獎之獎金或給與、退職所得,以及其他所得),扣除薪資標準扣除額(一般上班族)或必要費用(表演工作者、自由工作者),便可得出「綜合所得總額」。 接著再扣除免稅額,每人為 TWD92,000,接下來可以選擇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擇一進行扣除。 如果符合特殊規定,例如身心障礙或有學齡幼兒在家等,還可以再減掉特別扣除額。 免繳稅 免繳稅2023 單身者個人免稅額為8.8萬元、標準扣除額12萬元、薪資扣除額20萬,合計年收入在40.8萬元以下,2022年即可免繳稅。 每年5月開始就是一年一度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但今年的免稅額、扣除額和課稅級距都有調高,對一般上班族或是存股族來說,領股息的稅金差在哪裡?

免繳稅: 綜合所得稅淨額怎麼算?免稅額、各類扣除額有哪些

並且須留意的是,如果是過年到廟宇點光明燈、安太歲,或者是支付塔位的款項,因為屬於有對價關係,是不能申報捐贈扣除。 最後,需要特別留意的是,基本生活費並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生活費的計算方式需要參考政府規定的公式,才能確定是否能扣除以及扣除多少。 基本生活費對有家庭的人較為有利,尤其是單薪或雙薪家庭、未婚、家中有身障成員、學齡前或大專子女的家庭。 想了解基本生活費可以參考【2023 繳稅三大重點:基本生活費的計算方式】。

免繳稅

因為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每戶每年最多只能申報 30 萬元,並且需先減除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且不能同時申報房貸利息及房租支出,也不能申報修繕或消費性貸款的利息。 每位單身民眾享有12萬元的扣除額;如果是夫妻合併報稅的話,則合併計為24萬元。 1.驗證身分:手機瀏覽器選擇Chrome 100以上或Safari 15,並開啟「手機版申報網站」,提供行動電話認證、戶號和查詢碼與行動自然人憑證。

免繳稅: 所得稅試算:年薪多少不用繳稅?月薪3萬上班族要繳多少?

因為夫妻加2個小孩,4人免稅額共 35.2萬(8.8萬x4)、夫妻綜合所得標準扣除額 24萬(12萬x2)、2人薪資扣除額40萬(20萬x2),加上5歲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24萬(12萬x2)。 111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是5/1至5/31,財政部為鼓勵民眾在家報稅免出門,舉辦全國性抽獎活動「在家e報稅 好禮大FUN送」。 另外,今年報稅課稅級距5%、12%、20%、30%、40%門檻也配合調整,你今年報稅時將適用調高後的課稅級距金額。 舉例來說,新人妹2021全年所得淨額為於55萬,原先申報適用稅率為12%,2023年適用稅率降至5%。 若去年整年捐款、醫療費用支出、人身保險費(上限 24,000 元)等加總不滿 12 萬的話,選標準扣除額就對了!

免繳稅

假設所得是60萬,扣掉免標薪剩下17.7萬就是你的所得淨額,落在5%級距內,所得稅是8850元,因為這段56萬(年收42.3萬~98.3萬)的範圍內都是繳5%。 月薪3萬,年所得就是接近40萬,5萬就是65萬,年薪200萬大約是月薪15萬多,再往右邊年收入超過200萬的,就先不管了。 另外,國稅局官員也提醒,像是美容整型支出、看護支出、坐月子支出等,因為不屬於醫療費用,都不能申報列舉扣除。

免繳稅: 網站導覽

這裡要注意股利的可抵減稅額,和一開始介紹那堆扣除額是不一樣的,扣除額是扣在原始的所得裡面,但是可抵減稅額是直接扣在應納稅額,這就好像是結帳金額再折抵的意思。 免繳稅 接下來買股票的優勢開始出現了,因為柴的所得當中有10萬塊是來自股利,享有8.5%也就是8500元的可抵減稅額,可以拿去直接和A相減,扣除之後稅金只剩下5350元。 我們直接往左邊對照縱軸來看,稅金大約落在11萬左右,如果再往上推高到年收200萬,今年要繳的稅金就會是17萬5400元。 所以年薪200萬的上班族,等於是每增加1000塊的所得,就有200塊是稅金將來要繳回去,換個角度講就是加薪打8折。 在台灣我們一共把年所得淨額分成5個等級,請注意這裡講的是淨額不是總額,稅率從最低的5%、12%、20%、30%到最高的40%。

免繳稅

這時候扣除基本的免標薪之後,所得淨額都剩下27.7萬,落在5%級距內,所以應納稅額(A)這一欄就是13850元。 假設派可、柴、鼠都是30歲的未婚上班族無撫養,報稅時都選擇標準扣除額,加上股利合併計稅,這個是前提我們先定義清楚。 因為台股的股利不管是配現金或是配股票,都有自帶8.5%的可抵減稅額,配股票以面額計算所得,每個申報戶每年最高有8萬的額度可以抵減。 再上去領30%、40%那種就更可怕,這也是為什麼所得級距越高的上班族,勞退自提的節稅效益會越高,因為你等於是把現在的所得攤提到未來,用退休之後的優惠級距來算,同時達到儲蓄和節稅的效果。

免繳稅: 薪資所得分開計稅

雙薪家庭扶養 1 名還未就讀大專院校的學童或未滿 70 歲長輩,個人所得免稅額為 27.6 萬元( 9.2 萬元 x 3 )、標準扣除額 24.8 萬元( 12.4 萬元 x 2)、薪資所得扣除額 41.4 萬元( 20.7 萬元 x 2),合計年收入低於 93.8 萬元可免繳稅。 若夫妻一同申報綜所稅,個人所得免稅額 18.4 萬元( 9.2 萬元 x 2 )、標準扣除額 24.8 萬元( 12.4 萬元 x 2)、薪資所得扣除額 41.4 萬元( 20.7 萬元 x 2),合計年收入只要 84.6 萬元以下就可免繳稅。 要算出實際的納稅金額,我們需要先計算出「綜合淨所得」,再套用「稅率級距」,才會真正算出實際的納稅金。 只要釐清以下重點並跟著Money101的腳步,你也能輕鬆算出要繳多少稅金。

若以單身適用稅率5%,今年5月報稅時可省稅500元;若為四口之家、按適用稅率5%~40%,可省稅2000元~1.6萬元,撫養人口越多、適用稅率越高,可省稅越多;有大學生,或撫養長輩的家庭,有免稅額度提高小確幸,國稅局也提醒,就算免稅,但也要申報。 我們再換一個角度來舉例,完全一樣的基本條件,但這一次變成三個人的薪資所得都是70萬,而柴和鼠除了固定的薪水之外,又因為參加除息分別領到10萬和20萬的股利 ,這時候所得總額加上去分別是70萬、80萬和90萬,接著一樣扣除免標薪42.3萬之後 免繳稅 ,所得金額分別剩下27.7萬、37.7萬和47.7萬。 雖然扣除額的種類很多,例如像身心障礙、幼兒、長照等等,但是以一般「單身、無小孩、無撫養」的小資上班族來說,大部分會用到的基本款,就是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和薪資特別扣除額這三大項,以下我們簡稱為「免標薪」。 今年的所得稅計稅基礎,首先在扣除項目,必須先認識一個名詞叫做「所得總額」,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年收入多少,以一般上班族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最基本的12個月,再加上所有獎金,包含了年終和三節。 另一方面,若民眾直接捐款給中央或各縣市政府設立的救災專戶,是可以100%列舉扣除的,譬如捐款給之前發生的太魯閣號出軌意外,但申報金額不能超過所得總額20%。

免繳稅: 年收入多少免繳稅?捐款可抵稅?5種報稅迷思報你知

按照免稅額調整幅度試算,單身者可享有的免稅額8.8萬元、標準扣除額12萬元、薪資扣除額20萬,合計算下來,年收入只要在40.8萬元以下,就免繳稅。 上面列出的 免繳稅族群 範例單純只有計算薪資收入,但在理財投資風氣盛行的年代,或多或少都會參與投資來累積資產,最不費工夫的選項就是投資ETF,加上稅制優化後,民眾報稅時可採股利分開或合併 申報 二擇一的課稅方式,選擇合併申報的民眾,股利所得的8.5%可計入抵減稅額,上限8萬元。 同時,也因為申請了勞退自提的6%,綜合所得總額就會從55萬2,000元下降為51萬7,296元(=55萬2,000元-3萬4,704元),所得稅的適用稅率會從12%降為5%,整整少了7個百分點。 倘若此為勞工又採取預扣所得稅的方式來愈先繳納所得稅,避免大筆的稅務支出弄得自己月光光心慌慌,更有可能可以申請退稅,而非再補繳不足的所得稅稅款。 雙薪家庭扶養一名70歲以上長輩,個人所得免稅額為30.8萬元(8.8萬元x2 + 13.2萬元x1))、標準扣除額24萬元(12萬元x2),再加上薪資所得扣除額40萬(20萬元x2),合計年收入低於94.8萬元以下可免稅。

  • 111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是5/1至5/31,財政部為鼓勵民眾在家報稅免出門,舉辦全國性抽獎活動「在家e報稅 好禮大FUN送」。
  • 營建署表示,申請案件均有稽核機制,以確保行政審查品質,類此租屋無房屋稅籍的案件發現時雖已核撥款項,但依現行規定確實未符規定,因此申請未能通過。
  • 2023 年報稅時間為 5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今年申報綜合所得稅年收入多少可免稅?
  • 在台灣我們一共把年所得淨額分成5個等級,請注意這裡講的是淨額不是總額,稅率從最低的5%、12%、20%、30%到最高的40%。
  • 「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提高1萬元後,家中人丁旺盛、適用稅率越高者,可以省下越多稅金,財政部預估,整體受惠戶數將增為229萬戶、減稅利益合計146.44億元。
  • 依照《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第3項規定,「勞工可在每月工資6%範圍內,自願提繳退休金,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課稅」,換言之,勞工每月的自提金額可全數從薪資所得扣除,對於薪資高的勞工朋友,省稅效果就越顯著。
  • 另外,財政部自4月28日起,開放民眾使用憑證及查詢碼至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國稅)」網站,即可下載各項所得資料。

雙薪家庭扶養 1 名未滿 5 歲學前幼童,個人所得免稅額為 27.6 萬元( 9.2 萬元 x 3 )、標準扣除額 24.8 萬元( 12.4 萬元 x 2)、薪資所得扣除額 41.4 萬元( 20.7 萬元 x 2)、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12 萬元,合計年收入低於 105.8 萬元可免繳稅。 單身者個人免稅額為 9.2 萬元、標準扣除額 12.4 萬元、薪資扣除額 20.7 萬,若無其他收入,合計年薪 42.3 萬元以下今年就可以免繳稅,但如果要退稅還是必須申報。 今年報稅也新增了2新制需要民眾特別留意,其一為每人的基本生活費用將調高至18萬2000元,漲了7000元也是創歷年來新高,預估將有205萬戶受惠。 其二則是受疫情影響的相關節稅措施,包含了政府所發放的3倍券不需要申報、免納所得稅,捐贈可以列舉扣除。 雙薪家庭扶養 1 名未滿 5 歲學前幼童,個人所得免稅額為 27.6 萬元( 9.2 萬元 x 3 )、標準扣除額 24.8 萬元( 12.4 萬元 x 2)、薪資所得扣除額 41.4 萬元( 20.7 萬元 x 2)、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12 萬元,合計年收入低於 105.8 萬元可免繳稅。

免繳稅: 稅季 所得稅扣除額調升可減免多少稅?

基本生活費是保障民眾「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是為了保障民眾基本生活所需。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中已明定納稅者及受扶養親屬因維持基本所需之費用不得加以課稅,因此 5 月報稅時調高的基本生活費有機會能少繳一些稅。 由於半導體被視為國家戰略技術,首先會抵減研發投資額的40%,即2,000億韓元,另據今年3月通過的南韓晶片法,會再扣除設備投資額的15%和年增金額(假定是2,000億韓元)的10%,等於又少了950億韓元,使A公司只要繳1,850億韓元的稅。

免繳稅

透過報稅試算單可以瞭解過去一整年的收入狀況,說不定有些已經遺忘的股票默默地送了你股利而你卻不自知。 基輔市軍政機關表示,防空系統已在基輔上空摧毀超過20個無人機和飛彈目標,這波密集攻擊是春天以來針對基輔所發動的「最猛烈襲擊」。 桃園分署本月廿五日偕同台北關及桃園市金銀珠寶商業同業公會人員,前往桃園機場第一航廈出境海關辦公室,查封及鑑定該批黃金條塊。 在半導體製造商加快投資先進製程以搶占未來主導權之際,韓媒東亞日報發現,在台灣通過「產業創新條例修正案」(俗稱台版晶片法)後,一家企業若在台灣投資,會比在南韓享有更多租稅優惠,讓台灣在招商引資的競爭中,取得比南韓更有利的地位。 因李男逾期仍未繳納罰鍰,台北關於今年7月間移送桃園分署執行;桃園分署於今天由執行官帶隊,偕同台北關及桃園市金銀珠寶商業同業公會人員前往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出境海關辦公室查封及鑑定該批黃金條塊,如李男仍拒不繳納罰鍰,將於日後定期拍賣。

免繳稅: 年收入多少不用繳稅?

因111年度適用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102年度及103年度)適用之指數相較,未達應行調整標準,爰免予調整,各項金額與110年度相同。 2021年綜合所得稅將從5月1日起申報至5月31日,今年特別新增了手機報稅,民眾只需要到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透過行動電話認證、填寫資料、確定稅額、繳款後就能輕鬆完成申報,這樣一來可以省去像往年還需特別親自跑到國稅局申報的時間。 因應物價上漲,今年綜合所得稅包含基本生活費、基本扣除額、薪資扣除額都有調升,像基本生活費就從去年的 19.2 萬提升至 19.6 萬等,薪資扣除額也一口氣調高 7,000 元。 至於免繳稅對象包含年收 42.3 萬以下的單身族、年收 84.6 萬頂客族以及年收 127 萬以下且有兩名未滿 5 歲的四口之家。 為鼓勵納稅義務人自行申報,財政部賦稅署副署長表示,報稅期間自行透過網路申報,或符合適用稅額試算者自行至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確認者,可參加最大獎20萬元現金抽獎,此外,若民眾採手機報稅,又以E化方式繳稅及退稅,將加碼電子禮券獎項。 以今年為例,個人所得免稅額為8.8萬,以及綜合所得稅標準扣除額為12萬元、薪資所得扣除額20萬元,加總起來為40.8萬元。

免繳稅

假設,小資男透過投資 ETF 獲得了配發股利2萬元,這2萬元股利所得的8.5%、1700元可計入抵減稅額,即便年收未達課稅門檻,也該 申報 綜所稅,否則就拿不回這1700元的退稅。 您使用的是已經不支援的過時作業系統,將無法瀏覽本網站,請更新您使用的作業系統以確保瀏覽的流暢與安全。 桃園分署表示,查封的卅條約一公斤重黃金條塊,市值從查扣時四六九四多萬元,已飆漲至五九○○多萬元,金價行情持續看漲,未來拍賣底價將參酌黃金牌價及回收價等,李男如仍不繳納罰鍰,預計將於十月間拍賣,可參考桃園分署官方網站。 而且,台灣到2029年前都會持續提供相同的抵稅優惠,而南韓晶片法的效力卻在明年底結束,意味著若持續投資,在這兩國之間的租稅優惠差距會更大。 根據台版晶片法的規定,研發投資的稅額抵減為1,250億韓元(25%),但該項目抵減的上限為1,200億韓元。

免繳稅: 合「免繳稅」門檻族群?

東亞日報和首爾大學稅務系教授金宇哲(音譯),透過一個假設性的投資案例,來比較台韓之間的投資環境。 假設A公司今年扣除企業稅之前的淨利為2兆韓元,投資新品研發和先進半導體設備的金額各5,000億韓元,在這種情況下,在南韓投資,每年會比在台灣多繳850億韓元的稅。 免繳稅 為協助國人租屋居住,行政院300億元擴大租金補貼,內政部表示,房客申請租金補貼,房東可直接取得公益出租人資格,台中市政府地方稅務局指出,近來有民眾詢問,公益出租人出租房屋之土地,於出售時,可否適用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

至於計算方式,財政部有一套對應公式,如果公式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合計金額低於19.2萬元,可在報稅時增加上「減扣差額」,意思就是扣除額以較高每人19.2萬元計算,以完整保障納稅人權益。 另外,財政部自4月28日起,開放民眾使用憑證及查詢碼至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國稅)」網站,即可下載各項所得資料。 往年因疫情影響,報稅時間延長至6月底,但財政部宣布,今年所得稅申報期維持法定申報期間1個月,自2023年5月1日起至5月31日止。 財政部說明,受疫情影響而無法於申報期內一次繳清稅款,需要者可申請延期繳納,期限最長1年,申請分期繳稅最長以36個月為限,本稅、滯納金需按日加計利息,但滯報金、怠報金及罰鍰不加計利息。 從這裡可以看到第一個起點是年收42.3萬,也就是免標薪的加總,只要所得在這個數字以下,因為扣除之後的所得淨額都是0,所以稅金乘以5%之後也還是0。 這就是為什麼會說一般上班族月薪不到3萬2000多塊以下的人,是不用繳稅的。

免繳稅: 綜合所得稅課稅級距變化

以下列出的幾個 免繳稅族群 ,是最符合免繳稅資格的範例,搭配標準扣除額作為計算方式,列舉扣除額則不特別列出範例。 其中第八個有可能符合免繳稅族群的原因是因為利用了政府的勞工退休金條例以及預扣所得稅的方式,與前面七個單純計算收入的免繳稅族群有些不太相同。 財政部今(24)日公告111年度綜合所得稅及所得基本稅額相關免稅額、扣除額、課稅級距及計算退職所得定額免稅之金額(詳附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也特別提醒,今年辦理109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及繳納期間維持自今年5月1日至5月31日止,又5月1日勞動節適逢週六,建議大家可以在家採用「行動電話認證」的登入方式辦理網路申報或稅額試算確認,就可以儘早完成今年度的所得稅申報。 若你的基本生活費差額非負值,那麼就要將綜合所得總額,依序扣除免稅額、一航扣除額、特別扣除額、基本生活費差額,得出「綜合所得稅淨額」後,就能套用下方的級距試算。

針對5月報稅季,財政部官員也提醒納稅人,這幾年報稅最常發生的錯誤,包括錯誤列報扣除額、扶養親屬、漏報所得等情形,因此民眾申報時千萬要格外留意,以免被國稅局補稅處罰。 2021年雖新增「手機報稅」管道,但其實大家最煩惱的還是看不懂報稅規定,尤其申報錯誤、漏報所得還會因此受罰。 今天小編將會整理所有納稅人,最常在報稅時發生的5種錯誤行為,也提醒大家在送出申報書前,一定要再次檢查確認,以免屆時還要補稅受罰。

免繳稅: 單身族:年收入低於42.3萬元免繳稅

假設小陳和妻子育有2個5歲以下小孩,是個雙薪的四口之家,那麼只要年收入在123.2萬元以下,也可以不必繳稅。 國稅局表示,民眾購買符合經濟部核定能源效率分級第1級或第2級之新電冰箱、新冷暖氣機或新除濕機,非供銷售且未退貨或換貨,取得統一發票或收據所載交易日期之次日起6個月內,向財政部各地區國稅局提出申請,每臺最高可退還減徵貨物稅2,000元。 凡納稅義務人在申報期間,自行(於國稅局以外處所)利用手機、平板或電腦完成網路申報,或稅額試算自行線上回復確認者,就可參加網路報稅抽獎活動,活動總獎金高達465萬元,最高獎項現金20萬元。 4.繳退稅款:納稅人有5種繳稅方式可選,分別是行動支付/電子支付帳戶、委託取款轉帳繳稅、ATM繳稅、信用卡繳稅和活期(儲蓄)存款帳戶繳稅(限以行動自然人憑證登入)。 而自從稅制優化方案上路後,報稅時可以選擇將股利分開報稅或是合併申報,如果選擇合併申報,股利所得的8.5%可計入抵減稅額,因此如果以2萬元的股利所得的8.5%為1700元,可以計入抵減稅額,但如果沒申報,就無法拿到1700元的退稅,因此建議如果有股利所得的小資族還是可以進行申報。 「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提高1萬元後,家中人丁旺盛、適用稅率越高者,可以省下越多稅金,財政部預估,整體受惠戶數將增為229萬戶、減稅利益合計146.44億元。

但是公益出租人將原本出租的房地出售,因而享有土地漲價利益,是無法比照享用自用住宅優惠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的。 一般未符規定樣態還包括頂樓加蓋、租賃地址填寫錯誤、租約不完整等,已請領的租金補貼,返還方式可按申請人的經濟狀況得予協議採最具彈性分期方式返還,以不影響申請人生活負擔為原則,期限以1年為限,並得依經濟狀況再延長2年。 營建署表示,申請案件均有稽核機制,以確保行政審查品質,類此租屋無房屋稅籍的案件發現時雖已核撥款項,但依現行規定確實未符規定,因此申請未能通過。 不過剛剛這個節稅優勢的前提是「減項大於加項」,若當3個人的所得級距都提高到12%時。 但抵減還是固定8.5%,這時候把股利併入綜所稅,就會變成加項大於減項,增加的股利需要多負擔12%-8.5%=3.5% ,股利的節稅優勢就會開始降低了。 這時候減項大於加項,相抵之後變成是增加100塊的股利所得,還多出3.5塊可以扣在其他的地方,也就是存股族藉由股利所得合併計稅的優勢,同步減少了薪資所得的稅額,雖然柴鼠收入比派可高,但綜所稅反而繳得比派可少,大家一樣都是辛苦的上班族,懂不懂節稅就差很多了。

免繳稅: 單身小資族–年收低於40.8萬元

我們三個的年總所得都是70萬,但結構稍微有一點不一樣,柴和鼠雖然薪水比派可低,但有一部分的所得是來自於股票和ETF的股利,分別是柴10萬、鼠20萬,加總起來都是70萬。 從98.3萬開始,中間這70萬都是繳12%,一直到168.3萬會出現第二個轉折,恭喜你又要升級了,這個時候月薪已經來到差不多13、14萬,要開始繳20%的所得稅。 所以這次4個級距的調幅依序是加2萬、加3萬、加5萬和加9萬,我們把剛剛的免標薪和課稅級距結合,用圖形畫出來看就會更清楚。 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南韓、中國開始囤鹽,儘管臺鹽(1737)不斷強調庫存充足,台灣仍有民眾非理性搶鹽;經濟部也出手管「鹹事」,大秀臺鹽「史上最鹹倉庫」影片,呼籲民眾真的可以不用囤鹽。 00878公布最新持股,技嘉再增加3778張,合計來到7462張,權重已經上升到1.24%,00878除了買進技嘉,也調節部分持股,調整後,金融股持股張數最多,AI股權重最重,前10大持股AI股逾半。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