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政策好唔好2023!內含電動車政策絕密資料

Posted by Tommy on August 18, 2022

電動車政策

這是推廣電動車或電動運具的原因,同時也是達到淨零排放一個重要的方式。 動力總成正走向動力總成和熱管理系統,包括驅動系統、電池系統、充電和功率電子及熱管理系統,在某種程度上開始進一步融合發展,進入高整合化階段。 如台塑集團將投資逾百億元,在鋰鐵電池芯、模組掌握度都相當高,其中電池芯自製率更已超過七成,其中四大主材料中,台塑鋰鐵材料負責生產鋰鐵正極材料,台塑三井則生產電解液,至於隔離膜用PP則台化、台塑皆有生產,鋰電銅箔由南亞生產,並考量全球鋰礦資源有限,將透過台塑資源公司,在澳洲尋覓適合的礦源。

  • 然而綜觀台灣整體車輛產業的市場,電動運具的佔比仍舊極低,不具產業鏈生態的穩定性,更無力支撐開放下游端維修市場的量體規模。
  • 車輛電子方面,智慧座艙是近期整車廠發展重點,智慧座艙被視為是汽車邁向智慧化及聯網化的關鍵人機接口,為消費者高級駕駛體驗最直接的觸點。
  • 作為只有 500 萬人口的北歐小國,挪威電動車保有量已經超過 10 萬輛,僅次於美國、中國和日本。
  • 這兩款芯片雖然不直接用在電動車上,但卻對包括自動駕駛在內的人工智能(AI)算法的訓練至關重要。
  • 電動車風潮已成不可逆的趨勢,市場龍頭擔心「話語權」被取代,上個月,竟連壁壘分明的日本四大機車龍頭,本田、山葉、鈴木、川崎重工業,也傳出將合組聯盟,商議將電池、充電設備等規格統一,甚至電池共用等。
  • 大馬駐柬埔寨大使指出,大馬業者對此次訪問持已期待許久,因為柬國近期在大馬及其他國家的協助下,已通過一項與外國直接投資相關的法律條款。
  • 當行政院於2019年底宣布,為鼓勵民眾汰換老舊機車,民眾汰換並新購電動機車或七期燃油機車都有最高補助5000元。

「補貼計劃促進電動汽車銷量大增,促使中國國內市場的發展和生產,國內電動汽車公司大受其益。」阿加瓦爾表示,中國車企在形成規模和技術優勢後,在國際市場也越來越受歡迎,出口正在激增。 中央政府針對各式電動車的購買以及充電站、加氫站的設備和施工費有提供相關的補助制度,補助對象包含汽車運輸業者、地方政府、企業、民間團體、個人、貨車及公車業者等。 電動車政策 依據BEV、PHEV、FCV、HEV等不同的電動車種,以及自用車、公車、貨車、計程車等不同的車輛用途會有相應適用的補助制度,補助金額也會有所不同(表6)。 經產省編列的電動車補助金預算從2021年的155億日圓增加至2022年的334.9億日圓。 2021年個人購買BEV的補助上限為80萬日圓、PHEV上限為50萬日圓以及FCV上限為250萬日圓。 目前泰國政府尚無直接對電動車相關投資者或消費者提供直接補貼政策,僅透過BOI提供投資項目之相關稅務優惠。

電動車政策: 飛宏挺純電賽車 充電樁進駐大鵬灣國際賽道

按照中信建投的調查研究,三元電池正成為乘用車與專用車的主流:中國四批電動車目錄當中,三元材料電池的車型達 127 款,占比達 73%;貨車以及包括巴士在內的專用車,採用三元材料的車型達 240 款,占比達 68%。 這些公司為汽汽車企業業、發動機企業設計內燃機提供技術支持,以 FEV 為例,現在本田和福特在歐洲售賣的小排量三缸 1.0 升渦輪增壓發動機,就是 FEV 主導開發的,福特和本田沒花太多功夫。 石油煉化的產品按照生產工藝,大約可以分成天然氣、塑料、汽油、煤油/航空煤油、柴油、潤滑油、瀝青、重油等,以現在的內燃汽車為例,汽車燒的汽油和保養所用的潤滑油是市場最大的產品。 潤滑油除了汽車之外還有諸如快艇、直升飛機之外的用途,動力汽油最大的消費者就是汽車,未來汽油車份額減少,石油公司的營收必定受到影響。 目前,歐盟規定的期限是“禁止內燃車出售”,實際上到了 2030 年之後,現有的燃油車可能還可以繼續行駛 10 年以上。

電動車政策

若觀2020年電動車增長的趨勢,以中國電動車總銷售量達到130萬輛最多,市占率最高的挪威則是達到33萬輛,而美國、日本、韓國也分別都有六位數的成績,台灣的部分,年度電動車新增領牌數則是來到7,201輛。 電動車政策2023 「台灣原本就有很棒的機車產業,現在電動機車是把3C產業加進來,這對台灣整體產業鏈的發展幫助很大,」郭錦程分析指出。 他從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的會員中也觀察到,有許多企業的營運原本和車輛領域完全不相干,例如台林電通和台表科,正是透過和國內的機車廠商合作,才有機會往電動運具產業邁進。 中央政府方面,經濟部工業局針對「新購」電動機車,重型與輕型補助7000元、小型輕型補助5100元,此外,為刺激國內電動車產業發展,若新購電動機車的電池芯及其電解液、銅箔等材料均為國內產製者再加碼補助3000元。 目前規劃補助期限至明年12月10日止,補助方案若有變動,工業局也將發布公告。

電動車政策: 相關貼文

要不是因為電池技術的瓶頸,人類開一台沒效率的汽油車一百年還真是沒有道理。 電動車捨棄(內燃機)引擎、變速箱改由馬達直接驅動,而馬達體積小可以放置在車輪附近,並透過電流輸出調整相對應的功率,因此在能量上面的傳輸更為簡潔,整體能量轉換率可以高達80%,而同期汽油車的轉換率大概是20%,根本就只能在旁邊玩沙。 其實早在18世紀,第一台用直流電機驅動的電動車就已經製造出來,並且橫行了半個世紀後,才因當時電池技術的瓶頸,以及競爭對手(內燃機)引擎效能的提升而逐漸敗陣,換來近一個世紀的沉寂。 由於島上獨特、優美的自然景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認具有保護的價值,故,濟州特別自治道非常重視島上的生態環境價值,早在2008年發布「無碳島」計畫(Kharn, 2021),今年更宣布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台電配電處綠能組組長劉俊男補充說明,台電提出的電動車專設電表供電,同步配置專用配電回路,就像是建立起電路統一匯流的「高速公路」,直接連接到充電樁,而非住戶自行開闢一條條的「小路」。 由管委會按樓層專設電表及整體規劃電纜架、導線槽或匯流排槽,日後車主只需由停車格鄰近的設備拉設充電設施電源線,方便又美觀,最重要的是能從根本化解社區安裝充電設備的用電安全疑慮,也能因應未來社區持續增加的充電樁設置需求。

電動車政策

電動汽機車在「節能減碳」的理念提倡下,成為市面上最夯的代步工具選擇,據統計目前累計電動汽機車數量累積已經突破 60 萬輛,電動車充電站的據點也越來越多,民眾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充電站! 為了迎合環保新思潮,政府鼓勵民眾多使用電動車代步,同時提供免徵牌照稅與汽車使用燃料費優惠,甚至有電動車分期零利率的相關優惠。 但隨著民眾對於電動車接受度也陸續提高,相關租稅優惠政策勢必取消,那麼電動汽機車的牌照稅、燃料稅要如何徵收呢? 本篇貸鼠先生將和你介紹現有的汽機車租稅政策,以及未來電動車牌照稅、燃料費徵收級距;當買電動車優惠取消,也能透過買電動車貸款比較,找到最划算的價格。 有使用電動車的你,絕對不可錯過,除此之外,貸鼠先生也撰寫了ESG是什麼的相關文章,有興趣的人不妨點開來看看呦。 與其他國際標竿國與亞洲鄰國相比,台灣在禁售燃油車目標時程之態度仍過於保守,至今也看不到政府針對輔導燃油車退役的配套措施,且在創造電動車友善使用的環境上也仍需努力。

電動車政策: 中國大陸傾全力支持電動車

充電站為電動車發展必要設施,美國拜登政府的基礎建設法案,就將投入75億美元用於擴充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 英國11月也宣布,2022年新建或重新裝修的建築物均需設立電動車充電裝置。 電動車政策2023 袋鼠金融希望能建立一個安全、值得信任的平台,讓民眾可以在這裡找到最好的金融方案,用資金繼續實現夢想的藍圖。

  • 無論是線下或者線上交友服務,用戶能夠在其中找到認識對象的機會,但有些人其實不缺機會,「機會很多,但就是沒辦法維持一段關係。」Alex強調,拍拖經營的課程,絕非近來惡名昭彰的PUA(Pick Up Artist)。
  • 國際電動車三大市場因應禁售燃油車訂定年限,各大電動車廠相繼推動電動車款,若要普及電動車,增加民眾購買意願,無不需要克服成本、性能、基礎建設不足、生產策略及原物料限制等問題,而政府積極的投入及扶持電動車產業才是長期方案。
  • 如何同時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且一併解決社會爭議,成為淨零碳排實施的困難。
  • 之前每次補貼減少,都會發生短期的銷量紊亂,消費者會趕在補貼結束前,集中消費,透支未來幾個月的銷量;其次,結束補貼後,一些車企提價也在考驗銷量的持續增長。
  • 若僅引用部分資料和數據,務必在上架前與我們確認相關內容,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與我們聯繫。
  • 比如全世界最大的兩家變速箱生產商采埃孚和愛信,他們設計自動變速箱的歷史很長,在帶液力變矩器的自動變速箱領域擁有很高的技術壁壘,全世界的汽車企業幾乎都要仰仗這兩家廠商。

本文作者葉欣誠,從環境領域的工程及科學開始,將專業延伸至經濟、管理、教育、傳播等面向,整合工具與策略。 前幾年在政府工作,任職環保署與行政院期間,提出從物質流、金流、資訊流角度思考循環經濟與產業發展,目前擔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及綠學院綠色帶路人。 台灣市場隨電動車數增加,以及裕隆與和泰集團明年起將大量導入電動車,目前已有多家電動車充電樁業者投入,成為電動車時代大流行前的重要商機。 不過提醒大家由於貨物稅減免政策關係,部分電動車品牌會將退稅後的價格直接扣除,並反映在售價上,或者註記『建議售價(或預售價)已含電動車貨物稅減免 21 萬元』等標示。 因此建議在購入電動車前,最好先與車廠詳細確認整體優惠金額,並確認『貨物稅減免』是需要車主自行提供文件申請,或由車商申請再退還車主等不同方式,才不會引起額外爭議或糾紛。

電動車政策: 論者質疑「電動車只是將污染轉移到電廠」,這樣的推論忽略了「能源轉換效率」

然這些目標雖稱具體,但在2020年全球掀起的減碳浪潮下,與積極部署的其他國家相比,由於相對缺少更積極的作法,因此顯得緩慢而保守。 然而,淨零碳排的發展目標並不僅只侷限降低於汽車整車在行駛過程的碳排放,在歐盟永續分類標準(EU Taxnomy)中,除了關注運具的直接碳排放之外,同時也將生產企業在製造過程中對氣候變遷調適、水及海洋資源、循環經濟、污染防治以及生物多樣性的環境構面是否造成重大損害等重要指標。 因此,電動車或氫能源車雖然在行駛過程中不產生碳排放,但從能源補充的角度觀察,如果電力產生階段產生大量碳排放,將使減碳成效大打折扣;再者,倘若僅靠整車廠一己之力減碳,供應鏈生產上游零組件、原材料等廠商毫無作為,減碳成效也將事倍功半。 除此之外,材料類型的選擇、車輛的回收、電池的回收與再次利用等問題都是電動車相關業者需要思考問題。 雖然政府在近年來有以一些間接方式,譬如實施新車油耗管制鼓勵消費端選擇較環保的汽車,以及推廣計畫輔導智能電動車輛產業發展。

電動車政策

作為全球第一個在2年前就宣布「氣候緊急(climate emergency)」的國家,英國提出以淨零碳排為目標的「綠色工業革命」,計畫之一即是加速運具的電動化,因此首相強森在2020年底,把原先2040年禁售燃油車的期程提前至2030年。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發表的《全球電動車展望2020》報告明確指出,如果要達到《巴黎協定》致力控制升溫在1.5℃以內的永續情境,必須做到「在兩輪車之外,2030年全球電動車占比30%」的目標」。 電動車的龍頭車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克斯(Elon 電動車政策 Musk)一度因股價大漲成了全球首富;2020年全球4.2%的市售新車是電動車,成長率達43%,2021年也預期將達到36%的銷售成長率。 蔡英文總統在422世界地球日首度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然而,針對各國淨零轉型政策中的重要一環「運具電動化」,台灣目前油車、電車一律補助的「油電平權」政策,被認為是不進反退。

電動車政策: 台灣被譽機車王國「卻很少本土打檔重機」?網曝原因:太難回本

勤業眾信引述美國資料預估2026將會有130款電車可供選擇,價格也會越來越便宜。 其中消費者信心是指購買意願,包含電車行駛距離、性價比、充電時間,還有充電設施多寡,最後才是電車的安全考量,近年來隨技術克服,消費者對電車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如此一來,電池里程 300 至 400 公里電動車的補貼將從自去年的人民幣 1.62 萬元下降至 1.3 萬元,而油電混合車補貼則由原先的人民幣 8500 元下調至 6800 元。

而在電動車年銷售數即將突破千萬輛之里程碑的時刻,除了數量提升之外,智璞觀點認為未來包含能量使用效率、安全性以及駕駛體驗等質量上的升級將會走入消費者的目光中能為焦點。 為取締不當改裝車輛的使用者,交通部預計修訂相關安全審驗辦法,未來微型電動二輪車控制器(用以控制極速)需附上來歷資料,並且要貼上合格標籤才可銷售,交通部也會到經銷商進行實車查驗,確保車輛合法性。 電動車政策2023 所幸新任總統拜登甫上任便推出綠能新政,讓市場高度期待;拜登宣示將聯邦政府65萬輛車隊更換為電動車,2030年前設置50萬座新充電站、2050年禁止交通工具使用石化燃料。 歐洲主要國家均已訂出禁售燃油車的年限,挪威及荷蘭即將於2025年禁止新售燃油車;英、德、法、瑞典、丹麥2030年起陸續跟進。

電動車政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雀巢立攝適「均康優纖原味配方」為旗下非濃縮液體產品系列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品項,總蛋白質含量達11公克,且含有雀巢獨特的專利纖維IS50(豌豆纖維、阿拉伯膠、果寡糖、菊糖)、高單位的維生素,以及能夠快速提供能量的中鏈三酸甘油酯。 不過,由於它的蛋白質種類只有動物性的濃縮牛奶蛋白,在胺基酸補充的互補性上就遜色了一些。 「補體素」也是時常在電視中出現的營養品品牌之一,這款優蛋白高鈣配方主打「優質蛋白質」和「高鈣」,蛋白質由牛奶中的動物性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組成,總蛋白質含量12.8公克,屬於營養補充品的前段班。 此外,它提供了BCAA、白胺酸等必需胺基酸,以及高達498毫克的鈣及多種維生素,幫助使用者守住流失的營養素,相當適合日常飲食追不上流失的銀髮族群使用。

電動車政策

除了鴻海集團,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和LG也積極佈局,兩家公司已於去(2021)年在印尼投資興建東南亞最大的電動車電池廠,現代汽車也將在電池廠附近興建汽車生產廠,最快今年開始投產。 NuHRM 人資管理系統特別針對餐飲業人事管理不易、考勤管理困難以及薪資計算多元等困難建構功能完整的系統,還能夠使用 Line 及 Wechat 上下班打卡,可說是「一機在手,雲端辦公室帶著走」。 讓門市店家提升效率,節省行政時間,降低人力成本,同時避免違反相關的法規。 過往可能因行政而徒增的成本,在導入系統後都能夠有所改善,還能夠省下購買實體打卡耗材的維護費,讓錢真正用在刀口上。

電動車政策: 全球最大電池交換網能否吸引機車族轉投乾淨能源?

此計畫總經費約643億元,主要補助客運業者汰換柴油大客車為電動大客車,並補助後續的營運及路網優化。 接著是,政策法規,像是燃油經濟、排放目標、城市行駛限制、補助購買金額均對提升電車銷售佔有重要地位;然後是市場發展,企業大量購車(商用車)是推動電車發展的關鍵,未來將主導市場走向。 設定完淨零排放目標,經濟部預計2040年讓電車新售車輛中占比達100%,目前政府部會已積極展開行動,其中運具電動化為首要目標,經濟部制定3大推動策略,包含補助在地生產,以整車帶動零組件、補助開發關鍵零組件,爭取打入國際供應鏈、帶動電車內需市場等。 撇除政策目標,過去挪威推動電動車普及化的配套措施和稅務優惠亦是推陳出新。

電動車政策

活動中,除了基本雲端概念、運算、儲存服務及安全性等,也會介紹時下熱門的AI應用,並帶領參與者認識AWS多元的雲端解決方案,獲得能夠即時應用的雲端實戰力。 最重要的是,「AWS線上雲端培訓日」線上參與、全程免費,非常適合想要接觸雲端,但時間有限的產業工作者們。 以公務車為例,公部門各機關單位、國營事業的公務車、學校的校車、救護車、郵務車、垃圾車,或公務執勤車、警務巡邏車等,甚至於各國家公園、風景遊樂園區的旅遊接駁車、導覽車,都應納入第一批優先電動化的車輛。 西門子具備強大的整合能力,不只優化能源供應器以及硬體設備,再加上聯網、AI 大數據的分析,盡可能結合各個部門團隊,幫助客戶把耗能降到最低。

電動車政策: 政府試圖改變電動車優待策略

為達成減碳、減空污目標,政府近年推動電動機車補助措施,吸引民眾汰舊換購。 除了中央政府祭出優惠,各縣市政府也接續推出加碼補助,民眾若淘汰舊型機車、換新購入電動機車,相關補助金額累計可省下上萬元。 但多數補助將在今年底截止,明(2022)年起換購電動車,恐怕不再有這麼「甜」的優惠。 媒體關注政府推動電動化的同時,是否也對用電需求大增做好因應措施,交通部公路總局副局長張舜清表示,目前各地方政府提報的計畫,會有相關充電點的妥適規劃,台電也承諾針對相關電網的佈設予以協助,政府推動運具電動化與淨零排碳時,交通部及經濟部都會持續關注相關產業用電需求。

電動車是未來趨勢,但是電動車不是只有「購車」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如何「充電」,尤其過去電動車還不是那麼多人使用時,充電絕對是車主的一大困擾。 在此趨勢下,電力需求的評估方面,依據台電公司長期負載預測資料統計,2030年汽機車電動車數量將新增23.9億度用電量,用電量占比0.91%。 現有汽機車數量全面電動化後,將新增206.2億度用電量,用電量占比7.85%。

電動車政策: 儘管政策仍然支持 中國新能源車主吐槽充電費大漲

從 2020 年起,歐盟範圍內所銷售的 95% 的新車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水平須達到每公里不超過 95 克,比現在已經頗為嚴格的歐洲標準還要低 26%。 荷蘭政府提出 2025 禁止銷售燃油車,而目前領導歐洲政治的德國,則提出了 2030 年整個歐洲禁止汽油車的計劃。 其一,現在的補助方式採「齊頭式」的補助,也就是僅以能源補充設施的「站數」為目標,卻未考量換電站的使用效能,落得政策立意良善,卻反而不利於整體資源投入後效益的最大化。 好農家米糕充滿彈性與濕潤度的米糕配上肉燥、魚鬆與小黃瓜與花生,深受在地人喜愛;西羅殿牛肉湯的牛肉湯以牛大骨、牛腩、牛油、洋蔥等食材熬煮,搭配薄切牛肉;黃家蝦捲創立超過一甲子,提供的是傳統台灣小吃蝦捲,內餡包含火燒蝦和高麗菜,店家使用以特殊比例調配的太白粉漿,現點現炸。

12月22日,諮詢公司麥肯錫發佈一份報告稱,一項針對2388名中國消費者的調查顯示,他們認為知名度最高的五大燃油車品牌均為外資,而知名度最高的五大電動汽車品牌,除第一名是美國車企,其餘均為中國品牌。 他們中43%表示不願為國際品牌支付高於本土品牌的溢價,而這一比例在電動車車主群體中高達51%。 經歷這場風波後,2017年起,財政補貼逐年減少,2019年6月政府補貼再度大比例縮減,整體退坡幅度約為80%。 此後一年,到2020年6月,再疊加疫情,新能源汽車市場遭遇一年低迷期。 2020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39.3萬輛,同比下降37.4%。

電動車政策: 跌落神壇股價暴跌 投資人有苦難言

工業機器人利用機器學習來對檢測的工件,按照取拾的難易程度進行自動排序,以此強化辨識技術的突破與作業效率,將是緊接著人機協同後的技術發展趨勢。 綜觀來看,「電動車是否更減碳」已是毋需爭論的議題,在各國政策加速鼓勵電動車之下,臺灣車主愛好的品牌如豐田、福特、日產、本田、Volvo等也都訂出從油轉電的目標,因此國內在政策面及社會思考面都應做好準備,迎接電動車時代的來臨。 趙家緯也提到,依國際能源總署(IEA)建議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2030年全球平均有三成新售大貨車必須是電動貨車,國際上也對貨車祭出更多電動化要求,我國淨零規劃不應忽略大貨車。 「AWS線上雲端培訓日」由AWS資深業務發展經理KC Liang,以及AWS技術培訓師Stanley Huang共同帶領,課程內容從雲端趨勢、運算儲存等核心服務開始,漸漸延伸至資料庫、網路架構、資安概念等概念,最後聚焦AI、物連網、機器學習等AWS的焦點服務,為您開啟個人或企業的雲端創新之旅。 再來則是公共運輸商用車,包括私人計程車、計程車隊、租賃公司車隊、物流業大小貨車等車隊,都應優先電動化。

續航里程唯一能超越 Model X 的雪佛蘭 Bolt 2016 年才量產,其他幾款比如捷豹 (Jaguar)  I-Pace、奧迪 (Audi)  Q6 e-tron、賓士 EQ 等等都是未來計劃,最晚要到 2019 年才能量產。 截止 2016 年,全球的車廠裡幾乎都嘗試過混合動力車,但 2016 年之後,幾乎所有的車廠都抓住了電動這個新趨勢。 這意味著在 2030 年之前,把歐洲作為主戰場的 BMW 、福斯 (Volkswagen) 、戴姆勒 (Daimler,編者按:賓士母公司) 、寶獅雪鐵龍 (Groupe PSA) 、雷諾 (Renault S.A.) -日產等公司必須逐漸把產品線轉換成新能源。 舉例來說,按照現在的產品序列,如果 BMW 汽車在 2018 沒有賣出足夠的 i3,那麼最暢銷的中國國產 3 系轎車就必須限制數量。 實際上,2016 年 BMW 只賣了 1000 多台 i3,但 3 系賣了超過 11 萬輛,完全不成比例。 路透社援引德國媒體報導美、歐、日、韓四個汽車行業協會向中國工業與訊息化部致信,要求中國延緩落實電動汽車的推進計劃。

電動車政策: 電動車也有行動電源:隨叩隨到還能幫你佔車位的「行動充電站ZIGGY」

申訴專員公署在2019年曾發表調查報告,批評政府未有清晰地向公眾說明電動車政策,並且揭示相關的規劃和安排有七大不足之處,包括公共充電設施遠落後於電動車增幅、充電泊車位管理不善、低估充電設施的需求、未有制定明確的充電收費等等。 充電性能限制也限制了電動車的發展,燃油車加油時間約5至10分鐘,便可行駛約400至500英里。 但目前的電動車充電時間從不到30分鐘到將近20小時都有,甚至需要更長的充電時間。 CleanTechnica分析預計2025年,若要改使用電動車,達80%的電量所需充電時間將減少30分鐘,2022年平均續航里程預計達275英里。 美國電動車廠特斯拉(Tesla)於電動車市場占據重要領導地位,技術優於其他製造商,尤其是在續航力方面,如Model S Long Range一次充電可達412英里,Model S Plaid 達到396英里,遠高於一般電動車的250英里,為鞏固市場,更在中國與德國設立工廠。 蔚來汽車(NIO)已於紐約證交所上市,該企業擁有5款電動車,並在2020年4月獲得多家國有企業1億美元的投資;小鵬汽車(Xpeng)於2020年8月於紐約證交所上市,籌資15億美元,不到一年的時間,也在香港上市,籌資18億美元。



Related Posts